- 相關推薦
《聲音的特性》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在發(fā)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自己的表現。那么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聲音的特性》的教學設計及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聲音的特性》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1
聲現象貼近生活,學生對此并不陌生,且較有興趣,但對響度、音調、音色三個概念缺乏理性的認識。響度這個概念,學生容易理解,但由于學生對音調概念較模糊,所以往往不能正確區(qū)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qū)別。所以在《聲音的特征》這節(jié)課中,讓學生正確區(qū)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以上問題,我設計了《聲音的特性》,講完這節(jié)課后,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結合同科老師的點評,有了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應以實驗探究活動為主,探究活動緊繞“響度和音調分別由什么因素決定”展開。活動前,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我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點評,進一步明確實驗目的,強調實驗需要觀察的現象;顒又,學生分小組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如瓶子、尺子,梳子等進行實驗。然后,讓小組派學生代表對所設計的實驗進行演示。最后,引導學生對“響度由什么因素決定”和“音調由什么因素決定”這兩個活動進行大量對比,從對比中明確響度、音調的概念及聲音的“大小”和“高低”的區(qū)別,共同得出“振幅決定響度,頻率決定音調”的結論。整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問題情境——定向探究——實驗觀察——討論交流——實踐應用”這個完整的探究過程,自主建立響度、音調概念。
二、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討論等方式由表及里,共同得出“振幅決定響度,頻率決定音調”的.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協作和實驗探究的能力。
但在具體教學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
1. 學生對于日常生活的關注不夠多,物理聯系生活的能力較弱。
2. 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存在“一人做其他人看”的情況。部分同學并沒有參與到活動中來,只是看其他同學做。
3. 讓小組派學生代表對所設計的實驗進行演示,只有一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不利于學生協作能力的培養(yǎng)。
4. 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作為老師,有時候表現的還是不夠沉著。
三、改進措施
在以后的活動中,要明確組內分工,使分工更細致,強調各角色間的相互配合,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探究的全過程。在演示實驗的時候,應以實驗小組為單位對所設計的實驗進行 演示,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應給其足夠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并且適時的進行引導,體現教師的主導及學生的主體地位。
【《聲音的特性》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06-16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7篇06-25
聲音的傳播教學設計05-08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09-18
《大自然的聲音》教學設計06-07
《大自然的聲音》教學設計05-26
欣賞與設計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反思及評價11-16
《聽聽秋的聲音》的教學設計范文06-02
教學設計與反思12-30
教學設計的反思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