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和評價陶淵明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把握文意,復述課文。
3、了解課文中的文言現(xiàn)象并進行歸類,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熟讀課文,口譯課文。
2、教師準備檢查練習,打印出來,以備使用。
【教學內容】
1、檢查字詞的理解。
2、朗讀、復述課文。
3、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大家聽說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沒有?那我們來猜測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呢?學生猜:世外,人世外;桃源,美好的地方。合起來就是人世外的美好的地方。這個桃源在哪呢?它就在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筆下。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他的文字,去看看這桃源。
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⑴ 學生朗讀課文(單人分段讀)
其他同學進行讀音、停頓指正。然后齊讀。
⑵ 下發(fā)練習,檢查詞語和疑難句子的理解。(練習附后)
2、學生再讀課文,準備復述課文。
要求:
、 語言要準確。
⑵ 故事情節(jié)要完整(在此基礎上可以再生動些。例,漁人是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三、探究分析
學生再讀課文,小組討論以下問題并從課外中找依據(jù):
1、你覺得桃花源是個怎樣的社會(或者有怎樣的特點)?
2、作者所描繪的桃花源這個社會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來分析之。
3、既然是虛構的,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你覺得原因何在?
(或者你讀過后,有什么體會,想法)
4、文章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社會理想?這種理想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明確:
1、寧靜、祥和的社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其中往來種做,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沒有壓迫、剝削,人人自食其力,自得其樂。[儼然的古今異義。黃發(fā)垂髫的修辭方法]
2、虛構的。
(⑴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⑵ 及出,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⑶ 桃花源中的寧靜、祥和,沒有剝削、壓迫的生活,在封建社會是不可能的。)[妻子、絕境、無論三個詞古今異義。志的.一詞多義。]
3、⑴ 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非常美,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例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⑵ 那里的人美。例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⑶ 那里的社會安寧,人民幸福。例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做,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⑷ 從全文結構來看,漁人是個起線索作用的人物。全文的內容,都是通過漁人的所見所聞來敘述的。⑸ 作者所表現(xiàn)的那種社會理想,是人們所向往的。
4、追求一種美好的社會理想,大家其樂融融的過日子。結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看,也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通過描寫桃花源的寧靜、祥和,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社會,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在當時的的社會是無法實現(xiàn)的,完全是空想。但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至少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愿望。
四、教師小結
通過大家剛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文章描寫的雖然是作者虛構和想象出來的一個理想環(huán)境,但這種想象所表達的向往畢竟是美好的,反映了當時人民憎恨戰(zhàn)亂、渴望和平,渴望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五、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陶淵明的其他詩文,談談你對陶淵明的看法。
試背誦課文。
六、作業(yè)
1、歸納整理文中的詞法、句法現(xiàn)象。
2、背誦、默寫課文。
七、附課堂練習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緣溪行 漁人甚異之 欲窮其林
咸來問訊 具答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處處志之 尋病終 后遂無問津者
2、注意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的變化。
芳草鮮美 仿佛若有光 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 率妻子邑人
來此絕境 無論魏晉
3、一詞多義現(xiàn)象:
4、正確翻譯下列語句(注意省略現(xiàn)象)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漁人甚異之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不足為外人道也
【課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花鐘》的教學設計(通用3篇)04-27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