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成_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丝袜专区_一区二区三区韩国电影_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中華文明的勃興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20 18:34:2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中華文明的勃興教學設計

  中華文明的勃興

中華文明的勃興教學設計

  ——夏、商、西周的科學和文化

  (一)教學目的

  基礎知識:

  夏商時期我國歷法的形成。夏朝時我國最早記錄了流星雨和日食。商周時我國已有了醫(yī)學分科。甲骨文和金文。我國古代青銅藝術的特點及在中外文化史上的地位。夏、商、周時期我國音樂、舞蹈的發(fā)展。

  思想認識:

  1.通過講述使學生認識到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我國的青銅藝術,在我國和世界藝術史上歷史悠久,占有重要地位。

  能力培養(yǎng):

  通過啟發(fā)學生回答“甲骨文的發(fā)現有什么重要意義?”這一問題,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通過觀察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青銅制品的圖畫,總結“商周的青銅藝術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培養(yǎng)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閱讀第6課課文提示,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

  天文、歷法和醫(yī)學

  1.天文:流星雨和日食的最早記錄

  無邊的天際,浩渺的星空,變化多端,神秘莫測,充滿了神奇的魅力,常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然而我國古代人民對天象的認識并沒有僅僅停留在遐想之中,從很早的時候起,人們就開始注意觀察天象以尋找其變化的規(guī)律了。傳說在堯舜時代就有了觀象的專職人員,人們不僅注意觀象,而且注重記錄。我國的古書上有一段記載說,夏桀統(tǒng)治時期的一個午夜“星隕如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關于流星雨的記錄。古書當中還記錄過我國最早的觀測到的一次日食,它不僅記錄了日食發(fā)生的過程,而且還描述了當日食發(fā)生時,人們驚恐萬狀的情態(tài)。(引導學生看課本第35頁第二段文字)這是世界天文史上關于日食的最早記錄。

  商朝的文字中,保存了許多日食、月食的記載。到周朝,天象觀測更為精細,《詩經》中記載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一次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年、月、日的日食記錄。

  隨著對天象的觀察,我國的歷法發(fā)展起來。

  2.歷法:夏歷和殷歷

  歷法:簡單說起來就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計算年、月、日、節(jié)、候的方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恐怕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到歷法,一天過去你家的臺歷會被翻過一頁,你們在翻過日歷的時候是否注意過:一般的日歷上在公歷時間下面還注有農歷的時日,你們知不知道“農歷”還叫什么?(夏歷)所以這樣叫的原因是因為它源于夏朝的歷法,提問:夏朝距我們現在有多少年了呢?(4000多年)那么也就是說我國歷法發(fā)展的歷史已很久遠了。

  夏朝的歷法是在觀察天象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根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的規(guī)律,確定一件為12個月,我們現在只能從后世的一些歷書尋找夏代歷法的痕跡了,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夏歷是中國歷法之源。

  如果說夏朝是中國歷法初創(chuàng)時期的話,那么商朝應該是我國歷法走向較為完備的時期了。商朝歷法也叫“殷歷”,商代人以月亮圓缺一次為1個月,以太陽的溫涼寒暑的演變一次為1年,1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用設置閏月的辦法調整陰陽之差,即3年設一閏月,凡有閏月的年份就叫閏年。

  商朝人對年月旬日的概念,已經分得很清楚。商代歷法中還有農事安排,告訴人們何時下種,何時收獲,等等。由此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3.醫(yī)學:醫(yī)學的分科

  我國人民很早就積累了豐富的醫(yī)學知識,商朝的文字中記載了16種疾病,并對某些疾病進行了比較細致的分類。商朝人還能做簡單的外科手術,用湯藥治病的方法也是由商朝人首創(chuàng)的。到了周朝,醫(yī)學有了較大發(fā)展,那時在周王室和政府中已設有專門的醫(yī)療機構,已經分科治病,有內科、外科、營養(yǎng)保健和獸醫(yī)等科。

  甲骨文和金文

  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我國文字出現很早,還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繁榮時期,陶器上已經有了刻劃符號,我們在一些夏朝的遺址中也發(fā)現過不少刻劃符號(引導學生看書第35頁:二里頭遺址陶器上的符號),其中有些符號看起來已經非常接近于后來的文字。到商朝時,我國出現了較為成熟的文字,這種文字叫甲骨文。

  1.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的文字因其刻在龜甲、獸骨上,所以得名甲骨文。這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方案,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fā)展來的。后人是如何發(fā)現這些文字的?商代的人在龜甲、獸骨上究竟寫了一些什么呢?

  商滅亡以后,商朝的歷史文物就隨著歲月的推移淹沒于地下,默默無聞了,久而久之對于商朝,人們了解知道的越來越少,以至于對于古代文獻中的一些簡單記述也眾說紛紜,無物可證。這種狀況經歷了幾千年,直到19世紀末,問題才得到解決。

  提問:商王盤庚遷都到什么地方?(殷)殷是現在什么地方呢?(河南省安陽)殷商滅亡之后,這里漸漸成了廢墟,后代稱之為“殷墟”。19世紀末,人們正是在殷墟發(fā)現了甲骨文。

  起初是安陽一帶地區(qū)的農民們在種地時經常挖到一些“龍骨”,這實際是一些古代動物內骼化石。農民們當時一般都將這些“龍骨”拿到城里違賣給藥鋪。時間一長,“龍骨”上的刻劃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些學者認為,這可能就是已經失傳的中國古代文字。于是開始進一步的搜集和研究。最后,他們確定這些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就是商代的文字。(引導學生看彩色圖畫5《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

  甲骨文是在原始社會晚期陶器上出現的一些刻劃符號的基礎上,經過二、三千年的孕育、萌生和發(fā)展,到商代形成的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已具備了象形、會意、指事、形聲、假借、轉注等六種傳說造字方法。從19世紀末到今天,商朝的甲骨文已發(fā)現了15萬片左右,共計有單字4600多個,可見其文字已較豐富,為現在人所識別的已有1000多字。

  甲骨上的文字主要記述的是商朝人占卜的事情和結果(占卜:引導學生看課本第36頁注腳)由于當時的人很迷信,占卜的事很多,如年成好壞、戰(zhàn)爭勝負、風雨大小等事都要占卜,這就使我們得以從卜辭當中了解商朝社會的許多情況包括生產狀況、階級關系等,這就極大豐富了我國奴隸社會的歷史。

  甲骨文是商代人留給我們的實物,使用這種文字的時代,距離我們現在已有3000年左右。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發(fā)現,說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提問:甲骨文的發(fā)現有什么重要意義?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總結。

  2.商和西周的金文

  除甲骨文以外,商和西周的一些青銅器上也鑄刻有文字,叫作“金文”。(當時的“金”是指銅)和甲骨文相比,金文進一步穩(wěn)定、規(guī)范、簡化。(引導學生看書第36頁:西周銅器上的金文)

  關于金文,課本第37頁還有一段小字,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注意:

  金文還叫什么?它和甲骨文的區(qū)別在哪兒?“大篆”這種文字樣式是什么時候出現的?請同學們看書上的小字內容。

  繼續(xù)講述:和甲骨文一樣,金文也記載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情況,是研究商周歷史的珍貴史料。

  青銅藝術

  首先讓我們了解商、周青銅藝術的特點。

  1.特點:

  提問前面(第4課)我們已經學過什么是青銅,青銅器是怎么制造出來的,當時我們還講到過商代有一件十分著名的青銅器,它叫什么?(司母戊鼎)

  請學生把書翻到24頁,看司母戊鼎圖。

  指出:今天我們要從另外一人角度看一看司母戊鼎,看一看它在藝術上有什么特點。

  啟發(fā)學生從鼎形的勻稱和器表裝飾花紋的精美兩個方面回答。

  引導學生看彩圖4《商代的四羊方尊》,并簡單介紹四羊方尊:在尊的四角,附著四支向外半伸的羊頭和前肢,羊角蜷曲。器物四壁也有花紋作為裝飾。啟發(fā)學生找出其藝術特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造型雄奇、工藝高超,獨具匠心。

  引導學生看課本第37頁《商朝的家尊、犀尊》圖,啟發(fā)學生找出其藝術特色:以動物、怪獸為造型,形態(tài)生動逼真。

  提問:商周的青銅藝術有什么特點?鍛煉學生歸納的能力,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由教師作條理化的總結。并進一步指出:商代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這一時期青銅藝術的精品、代表作。

  2.歷史地位:

  從考古發(fā)掘的情況看,夏朝時人們就已經制造了青銅器,不過那時的青銅器顯得較為古樸和簡陋。商朝時,青銅藝術達到了高峰,和夏朝比,這一埋藏的青銅器式樣美觀多了。造型逼真,花紋、浮雕的水平很高,出現了不少精品,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西周繼承和發(fā)展了商代的青銅藝術,青銅器的種類比商代多,器表的花紋也有所變化,逐漸趨向簡樸。這樣看來,夏商周以來青銅器的制造始終沒有停止過。青銅器作為日常用具,作為祭祀時的禮器在當時有其實用價值。然而,它們更有藝術上的價值。它的設計、造型,反映了夏商周時代人們的審美情趣、審美意識。談夏商周文化,不能不談青銅藝術,青銅藝術是這一時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樣,在世界上,我國的青銅藝術也是聞名于世的。中國的青銅藝術以其歷史悠久,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藝術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附帶提出:除青銅器之外,商朝的玉器也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引導學生看課本第38頁,看《商代玉象》圖。

  音樂和舞蹈:

  我國音樂舞蹈藝術的發(fā)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脊殴ぷ髡咴诟赶凳献骞鐣r代的許多遺址當中發(fā)現了陶塤,這時一種簡單的吹奏樂器。原始社會的舞蹈比較簡單,大多摹擬動物的動作。青海大通出土的一件彩陶盆上繪有15個人舞蹈的情景,給人以翩翩起舞的動感。

  1.夏朝的“韶樂”

  夏朝的時候,音樂舞蹈水平提高。傳說夏王啟創(chuàng)制了樂舞《九韶》,這是一種既歌唱同時又有伴舞的音樂。據說啟即位第10年的時候,曾在大穆之野舉行盛大的樂舞會,演奏《九韶》等音樂。后代史書中描述這次樂舞會時有“萬舞翼翼,章聞于天”的贊譽之詞,可見在當時這是一次規(guī)模很大,景象相當壯觀的盛會。

  現在看起來,“韶樂”在夏朝是最盛行的一種音樂。由于距離我們現在太遠,我們已不能知道它的音調,但我們可以在史書中經常看到后人對它的贊美之辭,比如:春秋時候,孔子聽到了韶樂以后,“三月不知肉味”,一直沉浸在優(yōu)美樂聲的回味中,而且他逢人就說:“想不到音樂能吸引我到這種程度!”由這個小故事,我們不是可以體味到韶樂之美妙的程度嗎?

  2.商代的樂器

  商朝的時候,手工工匠已經能用金、石、竹、木、絲、陶等材料制成多種樂器,樂器種類增多以后,能產生更好的音響效果,也促進了音樂的發(fā)展。

  商代的樂器中有打擊樂器。如:磬,是由石或玉制成的;還有鐘、鼓等。(引導學生看課本第38頁《商代的石磬》圖畫)這樣一些打擊樂器的使用,增強了商代音樂的節(jié)奏感,并能烘托出音樂的氣勢。商代還出現了能發(fā)出各不相同樂音的編鐘。

  西周時,我國的樂舞有了明顯的發(fā)展,周朝舉行各種禮儀式必配有音樂,故常以“禮樂”并稱。西周時,有了各種成套的樂器,那時候的歌舞,有很多表現歷史事件的,表現大禹治水和武王伐紂的歌舞就都是在那時形成的。

  西周的樂舞又分文舞和武舞兩種,文舞執(zhí)羽,武舞執(zhí)干。(即古代武器:盾牌)均有多種樂器伴奏。請同學們想象,執(zhí)羽的文舞必是輕盈柔美,執(zhí)干的武舞,必是以粗獷、豪放為其特色了。

  關于西周的樂舞還有一些內容,課上不講,如果同學們想知道更多的話,請你們課下閱讀課文第38頁小字。

  3.歸納小結

  縱觀一節(jié)課所講內容,我們了解到,我國早在奴隸制時代,就在科學、文化和藝術方面做出過突出的成就:商代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商周的青銅藝術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的歷法已有4000多的歷史,古代關于流星雨和日食的記載均是世界上最早的記錄。中華文化真是源遠流長,這一切是足以引起每個中國人自豪的。

  講到第6課,我國奴隸制時代的歷史就基本介紹完了。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曾形象地把歷史比擬為一個人,他說“經濟是歷史的骨骼,政治是歷史的血肉,文化藝術是歷史的靈魂”,政治、經濟、文化構成了人類歷史的全貌,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完整。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奴隸制時代的政治、經濟,今天我們又了解了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同學們,在你們的頭腦中,關于我國奴隸制時代歷史的影象應該是比以前更加清晰、更加完整了吧。

  4.作業(yè):

  根據課文提供的練習題讓學生當堂練,以起到鞏固基礎知識的作用。

  (三)教法建議

  以講述教法為主,配合以啟發(fā)式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之上,進一步了解我國制時代文化的概貌,并培養(yǎng)他們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等方面的能力。

【中華文明的勃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04-06

電流的磁場教學設計04-06

《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04-02

《清澈的湖水》 教學設計03-31

《乘法估算》的教學設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