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三首》優(yōu)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知識教育目標:
⑴ 了解近體詩與古體詩的區(qū)別。初步了解詩歌格律常識。
、 指導學生掌握詩歌朗讀基本方法。
、 引導學生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并體悟詩歌情韻,初步了解詩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
2、能力培養(yǎng)目標:
⑴ 訓練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
、 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詩歌鑒賞基本方法和步驟,訓練誦讀詩歌四步法:解題、釋句、入境、會意。
3、德育目標:
、 欣賞大自然的美。
、 體味詩人的人生際遇。
、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
、 樹立對高尚人格孜孜以求的信念。
【重點、難點和解決辦法】
教學重點是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由于作者生活年代與我們今天相距甚遠,教學難點當定位在對作者隱晦情感的把握上。
本單元教學在感受、品味詩歌意境時,應引導學生明確意境的準確定義,可回顧“意象”的知識,明確意境與意象的關系,逐步引導學生“投入”詩的境界。
解決辦法如下:
1、指導朗讀,強化背誦。建議學生課前完成3首詩的背誦任務,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詩意,以便較快進人對詩作的理解,將教學重點放到把握、分析意境方面。
2、提出問題,重視體悟。精讀課要解決四個問題:詩中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寫,這樣寫的好處。聯(lián)想和想象是填補藝術(shù)空白、品賞意境的好辦法,就這一點,教師在精讀課上要做出示范,自讀課可把填補的任務交給學生。
3、補充史料,做好總結(jié)。論世知人,有利于理解詩歌。教師可提供適當?shù)谋尘百Y料。讀詩要總結(jié)方法:解題、釋句、入境、會意。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
、 熟讀背誦3首詩。
、 標出詩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鑒賞。
2、課內(nèi):
、 精讀課教師講析與學生討論相結(jié)合。
、 自讀課揭示出詩中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詩句或詩歌的特點,學生思考發(fā)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本課是近體詩,首先要了解兩種詩體的區(qū)別。學習品賞意境,要注重抓關鍵詞語進行聯(lián)想與感悟。
二、整體感知
古體詩又叫古風,形成于漢魏六朝,在句數(shù)、字數(shù)、乎仄、用韻、對仗方面均較自由。近體詩是與之相對的概念,也叫今體詩,唐代詩人在梁陳詩人對詩律研究和創(chuàng)作實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律詩和絕句這兩種新詩體。律詩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聯(lián),依次稱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末聯(lián)(或尾聯(lián));每聯(lián)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規(guī)定,特別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偶句都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兩聯(lián)須對仗。近體詩的絕句,也稱律絕,每首兩聯(lián),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只是不一定對仗。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家常以意境的高下來衡量作品的成敗。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緒,即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境是境況、境界,即詩中所描繪的客觀生活圖景,它是廣意的,不單指景,還指詩人所見所歷之事。意與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藝術(shù)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著眼于某種物象中的.主觀意向,而意境則是由藝術(shù)形象所表露出來的整體境界。讀者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唐玄宗開元中,他南游吳越,北游齊趙,過著“裘馬清狂”的生活。天寶五年(746),他到長安,進取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小官。安史亂起,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不久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乾元二年(759),他棄官西行,度關隴,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西川節(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職,官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永泰元年(765),他打算離蜀東去,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大歷三年(768),攜家出峽,漂泊鄂、湘一帶,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
2、精讀《秋興八首》(其一):
、 指導朗讀,要求學生按意群劃出朗讀節(jié)拍。
、 解題: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結(jié)束了5年來漂泊流離的生活,也促使他決計買舟東下,“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把回家的夢想付諸現(xiàn)實。第二年春天,杜甫攜家來到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暫居。在夔州居住的兩年時間,杜甫創(chuàng)造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又一個高峰,寫下了四百多首詩,或追憶往昔似水年華,或感嘆時事如棋局反復,或借古遣懷,或悲傷衰老。本課所選的三首律詩,都是作于這個時期。
《秋興八首》寫于大歷元年(766)年秋天。當時,安史之亂雖然結(jié)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臨北方軍閥重新割據(jù)的危險;另外,唐朝與吐蕃在劍南川西的戰(zhàn)爭也接連不斷!肚锱d八首》就是在這樣國家仍然動蕩不安、詩人依舊客居他鄉(xiāng)的社會背景下寫成的。八首詩各自獨立而又互相勾連,一脈相通,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創(chuàng)新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 《秋興八首》(其一)解讀:
本課選讀的是第一首,從命意上看,有領起的作用,可以說給全組詩歌定下了一個基調(diào),那就是抒羈旅之愁,悲家國之事。秋興,從字面上說就是因秋感興之意。首聯(lián)從秋景寫起,“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寫出了夔地露冷楓丹、萬物蕭森的景象!暗騻北緛碓⑺ワS之氣,但露是玉露,樹是楓林,反而在蕭索中見出了富麗景象,格調(diào)頗為勁健。而言“氣蕭森”,則非但指草木搖落,亦且涵蓋江山萬象,為第二聯(lián)蓄勢!敖g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承上展開:江間,寫巫峽;塞上,寫巫山。波浪在地,卻說兼天而涌;風云在天,卻言接地而陰。詩人縱目馳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動地寫出了巫山巫峽的蕭森氣象。第三聯(lián)開始,轉(zhuǎn)而由景生情,抒發(fā)感慨!皡簿諆砷_”,指離蜀歷經(jīng)了兩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漂零。而“他日淚”則生悲情于從前,“故園心”則托相思于萬里。最后一聯(lián),詩人將關注的焦點轉(zhuǎn)移到生活中來。風霜凄緊,嚴冬將至,那千家萬戶的“刀尺聲”和“搗衣聲”急切響起,怎能不泛起歲暮日晚、羈旅無依的傷感!而凄苦之情,思鄉(xiāng)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詩就此收束,余意綿綿。
3、精讀《詠懷古跡》(其三):
、 解題:
《詠懷古跡五首》也是一組七律組詩,和《秋興八首》同作于大歷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帶有很多古跡,有些歷史人物的故事深人人心,千古流傳!对亼压袍E五首》每首各詠一人一事,分別為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杜甫吟詠古跡,追思歷史人物,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一生漂泊、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 《詠懷古跡》(其三)解讀:
本課選讀的是第三首,借詠王昭君的事跡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懷。起句氣勢飛動,先聲奪人,不知何所指歸,好像在迎接一個英雄人物的出場。著一“赴”字,便令“群山萬壑”集于荊門,大有驚天動地之勢。第二句揭開謎底:原來寫江山靈秀,是為了托出昭君。一句“生長明妃尚有村”,包含了萬千感慨,頗寓憐惜之意。從第二聯(lián)起,開始詠嘆王昭君其人其事。中間兩聯(lián),用對比的手法,寫昭君遠嫁異域荒漠的悲涼!耙蝗ァ保荒軞w來;“獨留”,死永葬漠北。這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強烈,令人不忍深思。第三聯(lián)是委婉的諷語:僅憑畫圖哪里能識得佳人的美貌呢?縱然殺盡畫工,也是追悔莫及。也許在夜月里,依稀仿佛,或可聽到環(huán)佩作響,那是昭君的魂魄歸來了吧!詩人通過理性的質(zhì)問和悲凄的想像,表達了無限的傷感。最后一聯(lián),宕開一筆,言千古琵琶之聲,皆為昭君怨恨所凝:怨埋沒漢宮,恨遠離家國。結(jié)尾兩句雖是附會之語,卻是至情之論。
4、歸納:
讀詩,可通過解題,了解詩的大意。對詩作背景的了解,也可歸人解題步驟:釋句,即通過解釋句子尋找“意向”,尋找詩人選取的那組物象、那個情境,或那連串事件,從滲透作者主觀意向和情緒色彩的意象中入境,即體驗作者的情思;最后是明白詩歌主旨,即會意。
5、總結(jié)、擴展:
在意境中,情思由于物化而得到了表現(xiàn),景物也由于情思的洗禮而獲得了生命。要體悟“景中情”和“情中景”的關系。
6、布置作業(yè):
、 反復誦讀兩首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 預習《登高》。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學習《登高》,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映現(xiàn)詩中景物,要補充、豐富、發(fā)展作品直接描繪的部分,進一步體味詩歌意蘊。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杜甫的《登高》:
古人推崇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2、補充背景資料:
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轉(zhuǎn)衰的界標,也是唐文學的轉(zhuǎn)折點。殘酷的戰(zhàn)爭、苦難的環(huán)境磨練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當時為國家、人民的哀樂而歌唱的詩人代表,也正因此,他的作品被稱為“詩史”。杜甫生于712年,這首詩是他55歲時所作,詩人懷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計窘迫。登上高樓,個人悲愴與國家疾苦一齊涌上心頭,他寫下了這首詩。三年之后他病死于湘江途中。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登高》解讀:
、 思考、討論:
、 談談詩人登高所見、所聞;觸發(fā)了哪些思考與感慨?
、 此詩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
、 前兩聯(lián)是所見所聞。首聯(lián)寫近景,有六種景物:無生命的景物寫了夔州的急風,寫了秋天的高爽,寫了清白色的渚、沙;有生命的景物,寫了猿的哀嘯、鳥的盤旋。從色彩看,畫面黯淡;從情調(diào)看,不免悲涼。頷聯(lián)寫遠景,無邊落葉到了秋天都要飄落,流不盡的長江滾滾東去無法止步!盁o邊”、“不盡”寫出了雄闊,“蕭蕭”、“滾滾”使人聯(lián)想落木惠牽之聲、長江洶涌之狀。在文學作品中,秋天、落葉、流水的意向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和對于死亡的焦慮。詩人面對蒼涼蕭殺的秋景,感慨韶光易逝,英雄難再!
頸聯(lián)的“悲”字點出此番登高的心境,萬里漂泊,居無定所,“!弊贮c出時間之長;“獨”字從空間上點出今日形單影只的孤獨。人在暮年,體弱多病,本不可悲的秋天,在詩人眼里,與心中情緊密相連,也愈益生悲。詩意至此更具體,也更深沉。尾聯(lián)點明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艱難”既指自身命運,又指國運。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更難排遣。這兩聯(lián)抒情,寫盡了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難怪人稱其為“詩圣”。
、 此詩八句皆對。首聯(lián)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jié)奏感。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人韻(哀)。頷聯(lián)、頸聯(lián)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無邊”“不盡”和“萬里”“百年”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 學生朗讀,背誦。深入體悟詩作內(nèi)容與形式上的完美。
2、思考與探究:
⑴ 提問:怎樣理解杜甫的悲秋?
明確:本課所選三首詩都是作于秋天,其中兩首直接寫到了秋景秋思。怎樣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懷呢?悲秋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個傳統(tǒng)題材,所謂“春女善懷,秋士易感”。如宋玉的《九辨》云:“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驚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曹丕的《燕歌行》云:“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秋天萬物凋零,霜風漸冷,給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產(chǎn)生人生遲暮,功業(yè)難成之類的聯(lián)想,但也催人奮進,令人振作。杜甫的悲秋,融人了羈旅的愁思,家國的憂傷,身世的感慨,顯得更加沉郁厚重。
、 提問:杜甫晚年的律詩有什么特點?
明確:本課所選三首詩都作于夔州,都是律詩。這些詩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品,顯示出非凡的藝術(shù)功力,表現(xiàn)出沉實高華的特點。詩人突破了早期創(chuàng)作中較多寫實的風格,不拘泥于現(xiàn)實生活本身,融優(yōu)美的音律、奇妙的構(gòu)思、精練的詩句、華麗的色彩、深遠的意象于一體,升華思想情感,追求藝術(shù)美感,空靈灑脫,汪洋恣肆,儀態(tài)萬方。即如《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這樣聯(lián)章的七律,猶如詠發(fā)情感的“捆綁火箭”,皆為精心制作而成,為前此創(chuàng)作所無。惟其早年有太多作品關注社會動蕩,民生疾苦,赫赫在前,故晚年不再重復,獨存精神,厚積所發(fā),鑄成更為深沉的詩情。
⑶ 提問:怎樣理解“叢菊兩開他日淚”?
明確:對這句話的理解素有爭議。一是“叢菊兩開”的“兩開”具體所指是什么?一種說法為杜甫在夔州兩見菊開?疾於鸥Φ男雄,他出川的當年曾在云安(今重慶云陽)度過了一個秋天,寫《秋興八首》時已到夔州,再歷秋景!皟砷_”還應該從出川算起較確,故一般認為這首詩作于到夔州的當年。二是“他日”作何解?不同于課本注釋的另一種解釋為:“他日”即“來日”也。詩意為:“叢菊兩開”,徒作來日回憶之淚耳,即“而今樂事他年淚”之意,清人錢謙益就是持這種觀點,他在《錢注杜詩》中評道:“叢菊兩開,儲別淚于他日;孤舟一系,僦歸心于故園。”解“他日”為“向日”(從前)或“來日”在訓詁上都有根據(jù),于詩意也各有所長,很難分出高下來。
⑷ 提問:杜甫為什么會深情詠嘆王昭君其人其事?
明確:王昭君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她自恃美貌,高標自持,不肯賄賂畫工,最后遠嫁匈奴,身葬絕域,令人悲慨。對王昭君,歷代不乏歌詠,就連北宋王安石這樣的“硬漢”也寫了《明妃曲》,對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議論,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這是因為女人貌美人宮被冷落,和男人懷才人朝不得志一樣,都是讓人感嘆悲哀的事。杜甫詠王昭君,也不過是借昭君之事,澆自己胸中的塊壘。
、 提問:怎樣理解杜甫在《登高》一詩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懷?
明確:詩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時節(jié),獨自登高望遠,縱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謂壯懷激烈,慷慨悲歌。這里有對漂泊生涯的感嘆,有對老弱多病的嗟傷,但也有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執(zhí)著。不讀出這首詩的積極意義,就不能體會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嘆逝的博大胸懷。明代的胡應麟推此詩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確不虛夸。
3、總結(jié)、擴展:
詩詞專家周汝昌先生曾說,詩歌要講境界,但不是有境界的都是好詩,境界本身有高下雅俗美丑之分,好詩當有高情遠韻。同學們可在此多加體味。
4、布置作業(yè):
、 背誦3首詩,深入體悟詩情詩境。
、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杜甫詩三首》優(yōu)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杜甫《春夜喜雨》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通用5篇)07-17
杜甫《春夜喜雨》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0篇)04-21
《老王》優(yōu)秀教學設計12-25
《挑山工》優(yōu)秀教學設計07-01
《荷花》優(yōu)秀教學設計04-14
白鵝優(yōu)秀教學設計04-04
《松鼠》優(yōu)秀教學設計04-03
小學音樂優(yōu)秀教學設計03-07
《咬文嚼字》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
初中數(shù)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