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厘米》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一厘米》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畢淑敏寫的一篇反映當代社會生活的優(yōu)秀作品。作者寫出了小人物的自尊,寫出了小人物為維護自尊而作的不懈努力。從情節(jié)上看,是圍繞“該不該買票”而展開的,而該不該買票的關鍵就是那“一厘米”。文中的陶影的兒子小也是一米零九,還是一米一,差不差這一厘米“強烈地關系著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尊嚴”,關系著一位母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是否完美,關系到教育子女的導向。這樣的一樁小事其意義又著實不小,竟然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光輝,映照出平凡中的偉大。作者選材可謂視角獨特,別具匠心。
作者不是居高臨下地對陶影這樣的普通人做簡單的道德評判,而是把自己融入到普通人之中,以平視的眼光去關注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以悲憫情懷去感受他們的心靈,去挖掘他們身上的美德。畢淑敏的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善意、祥和、冷靜”使其具有一種獨特的親和力,她在作品中始終保持著對筆下人物的善意與公平。這篇小說肯定了主人公對完美的執(zhí)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達了對不完美的理解與寬容,對正直、善良與責任感的褒揚。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記重點字詞,理解并掌握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
(2)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說主題。
過程與方法:
(1)借助工具書掌握有關字詞。
(2)復述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內容,把握情節(jié)。
(3)結合課后第一題展開討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人物平凡中的偉大。
(2)學會寬容,努力做一個善良、正直、有責任感的人。
(3)學會體諒父母、熱愛父母、理解父母,為父母分憂。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戲劇這種文學體裁的有關常識,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
2.體會戲劇這種文學體裁如何表達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3.領會戲劇的巨大思想內涵及其對于社會發(fā)展、民族進步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中對陶影心理活動的描寫對于刻畫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過文中主人公來反映母親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舍的摯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生活在衣食無憂的成長環(huán)境中,但你們的父母為了你的成長,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嗎?特別是偉大的媽媽們,她們背著歲月的沉沙,心靈有很多滄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長出純正善良高貴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們的蒼涼和對你們鍥而不舍的摯愛?今天,我們就從一件小事中去體會一下吧!
【板書】一厘米 畢淑敏
(1)動彈(dòng tan):(人、動物或能轉動的東西)活動。
(2)借花獻佛: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3)窘(jiǒng)迫:非常窮困;十分為難。
(4)迷惘(w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辦。
(5)瞅(chǒu):看。
(6)憂郁(yù):憂傷,愁悶。
(7)愣(lèng):失神;說話做事不考慮效果,鹵莽。
(8)忐忑(tǎn tè):心神不定。
(9)忙不迭(diē):急忙,連忙。
(10)矜(jīn)持:拘謹,拘束。
(11)哀兵必勝:指由于壓迫而悲憤奮起反抗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這里是說把文章寫得打動別人,這件事就容易成功。
(12)侃侃(kǎn)而談:理直氣壯地直抒己見。
(13)靦腆(miǎn tiǎn):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14)氣喘吁吁(xū):吁吁,喘氣的聲音。形容喘氣很急。
(15)執(zhí)拗(niù):固執(zhí)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16)恬(tián)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靜,安適。
(17)異口同聲:不同的嘴說同樣的話。
二、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基本內容
1、分角色朗讀(有條件者可以扮演戲劇進行表演)
人物主要有:解說、陶影、小也、張師傅、售票員、紅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園書記主任、群眾甲、乙、丙
2、學生表演要求學生每表演一個鏡頭(情節(jié))后,學生之間進行恰當?shù)脑u論,再進行下一鏡頭的表演。
3、學生討論:談談自己對陶影、小也、小也父、紅衣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
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文中相應的片斷加以印證!
三、討論陶影的形象意義
1、學生找出課文中集中表現(xiàn)陶影的段落。
2、學生討論:從課文內容來看,陶影應該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關內容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1)含辛茹苦、任勞任怨
相應段落、語句:
——一天班上下來,累得不想動彈,真想湊合湊合算了。——(掏了張紙幣)買一根冰棍就成了,媽不吃。
(2)執(zhí)著、認真——(輕松但是極堅決)他不夠1、1米的。不夠!
——我不知道國際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兒子是沒有那么高,我知道我們沒有逃票。
(3)竭力維護人格尊嚴,立場堅定——這件事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
——(執(zhí)拗地)如果再設有音訊,我就直接去找!
——(鄭重地)小也,你離兩位爺爺再近點,我什么都不圖,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講清楚,告訴孩子:媽媽沒有錯!……
四、學習品味寫作特點:
1、以小見大
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見大的作品。作者所寫的實在是一件小事:一個媽媽帶孩子去公園,因為公園門口的尺度不準確而被誤會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這在許多關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這的確是一件小事?蛇@在一位母親的眼中卻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過這樣一件小事,一個小故事寫出了一個大主題:如何讓一個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或者說一個人應該怎樣看待尊嚴的問題。這樣的主題,在我們今天這個物質逐漸豐富、精神逐漸貧乏的社會有著振聾發(fā)聵的意義。難怪日本、英國等國家很看重這樣一篇不“大”的作品。
2、情節(jié)曲折
作品還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在公園門口的矛盾沖突中,作者寫了“圍觀的人議論紛紛”“四周一時變得非常安靜,有人輕微地咳嗽”“眾人‘呀’了一聲”“眾人哄笑”“眾人嬉笑”等圍觀群眾的反映和語言,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尷尬的氣氛,強化了雙方的矛盾沖突和陶影的情緒。作品還把公園賣票的紅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車上賣票的司機進行對比,突出了紅衣青年的胡攪蠻纏、不講道理。陶影和丈夫對這件“小事”的不同態(tài)度也是一組對比,很有力地表現(xiàn)了陶影對人格追求,對人的尊嚴的追求的執(zhí)著。 另外,讀者對事實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卻難以澄清,這也是一種懸念手法的運用。這些手法的運用,不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和情節(jié)的展開,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從人物關系看,兒子小也的行為和思想也對陶影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側面表現(xiàn)作用。
3、烘托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
作品還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在公園門口的矛盾沖突中,作者寫出“圍觀的人議論紛紛”“四周一時變得非常安靜,有人輕微地咳嗽”“眾人‘呀’了一聲”“眾人哄笑”“眾人嬉笑”等圍觀群眾的反映和語音,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尷尬的氣氛,強化了雙方的矛盾沖突和陶影的情緒。作品還把公園賣票的紅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車工賣票的司機進行對比,突出了紅衣青年的胡攪蠻纏,不講道理。陶影和丈夫對這件“小事”的不同態(tài)度也是一組對比,很有力地表現(xiàn)了陶影對人格追求,對人的尊嚴的追求的執(zhí)著。另外,讀者對事實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卻難以澄清,這也是一種懸念手法的運用。這些手法的運用,不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和情節(jié)的展開,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從人物關系看,兒子小也的行為和思想也對陶影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側面表現(xiàn)作用。
【《一厘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8-02
蟬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學設計04-05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鳥島》教學設計小島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11-11
怎樣教學生構思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及教學思路12-28
教學設計04-19
教與教學教學設計01-12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24
“畫嗅覺”教學設計 畫小鹿教學設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