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線段的比較與畫法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線段概念的基礎上,了解線段的長度可以用正數來表示,因而線段可以度量、比較大小以及進行一些運算.使學生對幾何圖形與數之間的聯系有一定的認識,從而初步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
2.使學生學會線段的兩種比較方法及表示法.
3.通過本課的教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線段與數之間的關系的認識,掌握線段比較的正確方法,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線段的概念,引出線段的長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學生動手畫出(1)直線AB.(2)射線OA.(3)線段CD.
2.提出問題:能否量出直線、射線、線段的長度?(如果有學生將直線、射線也量出了長度,借此復習直線和射線的概念.)
3.提出數與形的問題:線段是一個幾何圖形,而線段的長度可用一個正數表示.這就是數與形的結合.
4.線段的兩種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圓規(guī)和刻度尺結合使用.(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尋找這兩種方法)
5.教師再講表示法:線段AB=7cm.
二、通過實例,引導學生發(fā)現線段大小的比較方法
教師設計以下過程由學生完成.
1.怎樣比較兩個學生的身高?提出為什么要站在一起,腳底要在一個平面上?
2.怎樣比較兩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們的高度.
由此引導學生發(fā)現線段大小比較的兩種比較方法:
重疊比較法將兩條線段的各一個端點對齊,看另一個端點的位置.教師為學生演示,步驟有三:
(1)將線段AB的端點A與線段CD的端點C重合.
(2)線段AB沿著線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點B與端點D重合,則得到線段AB等于線段CD,可以記AB=CD.
若端點B落在D上,則得到線段AB小于線段CD,可以記作AB
若端點B落在D外,則得到線段AB大于線段CD,可以記作AB>CD.
教師講授此部分時,應用幾個木條表示線段AB和線段CD,這樣可以更加直觀和形象.也可以用圓規(guī)截取線段的方法進行.
數量比較法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線段AB和線段CD的長度,將長度進行比較.可以用推理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寫法如下:
因為量得AB=××cm,CD=××cm,
所以AB=CD(或AB
總結:現在我們學會了比較線段的大小,還會比較什么?學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較數的大小,進而再問:數的大小如何比較?(數軸)再問:比較線段的大小與比較數的大小有什么聯系?
引導學生得到:比較線段的大小就是比較數的大小.
三、小結
1.教師提問:怎樣表示線段的長度?怎樣比較線段的大小?通過本節(jié)課你對圖形與數之間的關系有什么了解?
2.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重點總結數與形的結合以及比較線段大小的兩種方法.
四、作業(yè)
p.18,1.2題.p21,2.3.4題.
板書設計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1.本課的教學時間為1課時45分鐘.
2.本課時設計的主導思想是:將數形結合的思想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對數與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這節(jié)課是一堂起始課,它為學生的思維開拓了一個新的天地.在傳統(tǒng)的教學安排中,這節(jié)課的地位沒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給學生比較線段的方法,沒有從數形結合的高度去認識.實際上這節(jié)課大有可講,可以挖掘出較深的內容.在教知識的同時,交給學生一種很重要的數學思想.這一點不容忽視,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時時注意.
【數學線段的比較與畫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04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15篇03-30
數學教學設計12-27
初中數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04-21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yè)與樂業(yè)》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
《數字與編碼》教學設計07-12
排列與組合教學設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