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成_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丝袜专区_一区二区三区韩国电影_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時間:2022-07-27 17:29:56 傳統(tǒng)節(jié)日 我要投稿

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建筑、雕刻、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在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中,與周邊的各民族相互往來,創(chuàng)建了燦爛的經濟文化。白族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馬三大支系,受漢文化影響較深。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希望有所幫助!

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1

  繞三靈

  繞三靈又稱繞山林、繞桑林,云南省白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白語叫“觀上覽”,即游逛山林的意思。實際上,它是繁忙的農事之前的游春娛樂活動,也是栽秧前祈禱豐收的儀式。屆時大理、洱源的白族群眾都停下生產,離家沿蒼山腳下、洱海之濱盡情游樂歌舞,三日三夜方散。第一天,人們沿著蒼山腳繞到蒼山五臺峰下的喜洲圣源寺。第二天到洱海邊的河埃城,第三天沿洱海來到大理三塔附近的馬久邑。一向溫和文雅的白族人,在這三天里盡情揮灑著自己的情感和歡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白族狂歡節(jié)”。

  繞三靈有很久的歷史。始于南詔時期,最初是白族先民春日社櫻的宗教活動,此后逐漸發(fā)展成為娛神娛人的歡慶活動。繞三靈的會期原為四天。第一天游樂大理古城城煌廟,第二天從三塔寺起順蒼山山麓游樂到喜洲圣源寺,第三天從圣源寺游樂到海邊金圭寺,第四天從金圭寺順洱海之濱游樂到大理城北馬久邑本主廟,然后散去。其中三塔寺(崇圣寺)是大理的佛都,圣源寺處所的本主廟是大理的神都,金圭寺是大理的仙都。參加繞三靈的白族群眾白天在五座寺院中,都要舉行宗教祭祀活動,尤以神都祭祀“中央本主”段宗榜的儀式最為隆重。夜晚則在附近的田野和樹林中歌舞狂歡。參加繞三靈的人,少則數(shù)千,多至數(shù)萬。

  人們一般都以村為單位,由兩位盛裝的男性長者領頭(其中一位裝扮成女性),他們一手扶楊柳枝、一手持佛塵或手帕,邊走邊唱幽默詼諧的“楊柳曲”,一邊做著夸張詼諧的動作,后面的隊伍有的唱曲、有的跳霸王鞭,熱烈歡快。人夜,男女之間對唱情歌,婉轉深情的歌聲通宵不歇。前人有詩云:“金錢鼓子霸王鞭,漢子推敲背轉旋。最是小姑歌白調,聲聲響人有情天。”生動描寫了繞三靈的歡快場景。

  繞三靈發(fā)展到現(xiàn)代,活動內容有了很多變化。首先是參加繞三靈的人員由昔日中老年男女居多,發(fā)展為白族青少年都參與的一種民族盛會;活動內容由析求神靈賜予降福和攘災,發(fā)展為集春游、白族歌舞和娛樂為一體的民俗活動;時間減少了一天,減去了四月二十二日游城煌廟的活動;白族歌舞除打霸王鞭、唱“花柳曲”和對調子外,還增加了許多傳統(tǒng)的白族歌舞表演,形式多樣化,使繞三靈更具地方和民族特色。春光明媚的蒼山洱海之間,人流如潮,歌聲如海,空氣中洋溢著春天的激情。白族繞三靈,一個古老而青春的節(jié)日,它是白族對春天的禮贊,不愧是白族的生命之歌。

  葛根會

  農歷正月初五,大理城及附近村寨的白族群眾,紛紛走出家門,游覽崇圣寺。崇圣寺內游人如織,美味食品、地方特產琳瑯滿目。其中,當?shù)匕鬃迦罕姵鍪鄣囊环N叫“葛根”的特產,最受游人的歡迎!案鸶鶗币虼说妹。葛根是一種藤本植物的根莖,含有大豆酮、淀粉、異黃、葛素等成分,有消食健胃之功效,是大理地區(qū)的傳統(tǒng)藥材。初春的大理,已是一片桃紅柳綠,人們過“葛根會”,就是走出家門,感受蒼洱之間春天的氣息。因此,葛根會實際上就是探春之會,迎春之會。

  本主節(jié)

  云南省洱海一帶白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歷正月初八舉行。

  本主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本主節(jié)也是白族地區(qū)最為普遍的宗教節(jié)日。每個白族村寨一般都有自己的本主。其隆重程度僅次于春節(jié)。本主節(jié)的主要活動是接本主。接本主就是將本主像從廟里接到村中,屆時將系有大紅綢緞的本主像請至神轎或神車中,隊伍由鑼鼓開道,后面有歌手對唱白族調,盛裝的青年男女打起霸王鞭,老年婦女則誦唱佛經,一路歌舞拜祭,將本主像迎至村中供奉。村中當年結婚的新郎官,爭著上前抬本主,以求本主賜福。

  村中的小孩則在前面嘻嘻哈哈,用彩繩拉動神車,在村中巡游。村中各家各戶都在門口擺上香案,恭迎本主變駕。等到神車到時,各家各戶磕頭敬獻。“蓮池會”、“洞經會”等宗教組織念經祈福,民間藝人在村中表演“大本曲”等曲藝娛神,附近各村親友都來道賀。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祭祀本主,款待賓朋,整個村寨歡聲笑語,喜氣洋洋,洋溢著節(jié)日氣息。本主節(jié)作為傳統(tǒng)的宗教祭祀活動,也是白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又是白族民俗的集中表現(xiàn)。

  白族春節(jié)

  白族人民非常重視過春節(jié),一般節(jié)期五天左右。

  當忙完秋冬勞作之后,人們便開始籌備年貨,縫制節(jié)日的衣服,制作節(jié)日的食品。春節(jié)之前在外地謀生的人都要趕回家,和全家人一起團圓,過春節(jié)。年前的最后幾天,家家戶戶打掃衛(wèi)生,張貼對聯(lián)年畫,初一早上,人人肅穆莊嚴。這天禁止動用刀、剪、斧等鐵器,雞未鳴時便放鞭炮、開門、挑新水,獻祭天地堂時都要放炮。初一日,早飯一律吃素,除未婚女孩外,一律不出門穿巷和拜年。還要在家畜頭上貼紅紙。初二日,一般吃咸味餌撰絲,手藝高的主婦,還要用瘦肉絲炒腌菜、煎雞蛋絲、香腸片、蔥花節(jié)等拼出牡丹花菜。這天的飯菜要送敬家族長輩。早飯后父母帶領子女去拜年,受拜者要給晚輩壓歲錢。初三到初五,人們走親訪友,互相祝賀新年快樂。青年男女則自由相約玩耍和舉行各種娛樂活動……整個節(jié)期,人們必須講文明禮貌、不得粗俗。

  朝山會

  朝山會是白族地區(qū)重要的佛教節(jié)日。

  雞足山是佛教名山,與峨媚、五臺、普陀、九華齊名。傳說雞足山是釋迎牟尼涅磐后,其大弟子邇葉尊者守衣人定,等待彌勒佛下界之處。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為朝山會。

  雖是初春,但雞足山上已是山花爛漫,春意濃濃。朝山期間,游人和朝拜者絡繹不絕,到處歡歌笑語、熱鬧非常。朝山者每個寺院都要到達,給佛像敬香供果,向寺主捐獻功德,以作寺院維修之用。游山朝拜者最后要到雞足山頂峰—金頂觀看日出,尤其是正月十五日凌晨觀日出者,更是人山人海。極目千里,但見春和景明,令人心胸開闊,精神振奮。春節(jié)前結婚的白族新人,也成雙成對來朝山還愿,析求生活幸福,愛情甜蜜。

  彌渡密祉花燈會

  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

  彌渡古稱白崖,是古代白子國的發(fā)祥地。它是白族地區(qū)的魚米之鄉(xiāng),彌渡又是花燈的熱土,數(shù)百年來花燈盛行,在云南省內遠近知名。彌渡縣密扯地區(qū)則是彌渡花燈的中心。一年一度的密扯花燈會,是彌渡花燈集體展示的傳統(tǒng)盛會。節(jié)日這一天,密扯附近村寨的數(shù)十個花燈班、社,齊集密社街上,共舞狂歡,競相展示自己的花燈藝術,這就是密扯花燈節(jié)。人們邊歌邊舞,花燈戲夾著獅舞、龍舞,到處歡歌笑語,到處是優(yōu)美的花燈,人們盡情地展現(xiàn)和欣賞著民間藝術的無比魅力,真是人群如海,歌舞如潮,萬眾歡騰,如醉如癡。

  斗雞節(jié)

  斗雞節(jié)在農歷二月初八舉行。

  據(jù)說,養(yǎng)雞使得白族祖先興旺發(fā)達起來,所以,白族人民經常說“靠小雞起家立業(yè)”這句話。節(jié)日這天,各村寨的人們都要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帶上自己精心喂養(yǎng)的大公雞,精神抖擻地參加比賽。臨行前,主人都要先把公雞梳理一番,然后在其脖子上纏一根紅色絲線,抱著它去叩拜祖先。在堂屋里,主人用雙手將雞高舉過頭頂,面對祖宗牌位磕頭祈禱,希望自家的雞獲勝。

  “斗雞”絕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重要的是白族人民對祖先勤勞精神的一種崇拜,要像雞那樣不辭辛苦地奔波覓食,像雞那樣勇敢頑強。

  花朝節(jié)

  花朝節(jié)是云南鶴慶縣白族人民獨特的民間節(jié)日。在每年農歷二月十二日舉行。

  相傳這一天是花王的生日。節(jié)日中最隆重的活動是“拜花王”。這天,白族人民則身背背籮,走遍幽谷,翻盡峭壁,采足100種野花,然后在山泉邊舉行盛祭花王的賽歌會。鶴慶壩區(qū)家家戶戶都要用百種鮮花搭成“花山”,大街小巷,妮紫嫣紅,百花競放,芬芳撲鼻。游人們穿行其間,盡情觀賞。

  拜日望會

  拜日望會是白族支系那馬人的盛大集會,意為“拜二月”。每年農歷二月十三日舉行。

  相傳集會是為了紀念在一次戰(zhàn)爭中死去的先人而發(fā)起的。

  集會期間,居住在滇西北瀾滄江兩岸的那馬人,都要集中到蘭坪縣河西的高山井趕街集會。十三日,高山井的那馬人全體出動,在集會地點豎好一根“栽棍”(吉利棍),旁邊放一個木刻圖像。十四日,當?shù)啬邱R人選派出三個能歌善舞的青壯年,以不同的穿著象征不同身份的人物進行表演,以跳鍋莊的形式慶祝集會的召開。

  第一個表演者身著黑披氈,臉戴紅色面罩,手持無名棍,舞時進三步退三步,象征躍馬揚鞭,隨時準備為保衛(wèi)本民族的利益而斗爭。第二個表演者身著黑披氈,臉戴黑色面罩,揮舞無名棍表演一番后,便隨意將棍指向觀眾中的任何人,凡被指之人都得向他虔誠地磕頭,以表示向戰(zhàn)爭中死去的英雄致敬。第三個表演者則男扮女裝,身佩執(zhí)勤帶,腰懸兵器,黑面罩反戴在腦后,以此表明前方有躍馬揚鞭的勇士,后方有勤勞賢慧的女杰,男女同心協(xié)力,白族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十五日至十八日是趕街,人們在這幾天里要忙忙碌碌地變賣土特產,然后高高興興地挑選自己喜愛的各色新美布料和日用品等。十九日下午,那馬人鄭重地放倒“栽棍”,以宣告一年一度的“拜日望會”結束。

  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是中國西部地區(qū)歷史最為悠久、影響最大的傳統(tǒng)物資交流盛會,舊稱“觀音市”,每年農歷的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舉行。節(jié)期為七天。三月街始于唐代永徽間,最早是佛教的講經廟會,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物資交流盛會。

  節(jié)日這天,身著民族盛裝的各族男女群眾打著霸王鞭,敲著金錢鼓,載歌載舞歡度民族節(jié)日。同時,舉辦燈展、花展和射弩、秋千、賽馬、龍舟、歌舞等活動。古老的三月街已成了增強我國民族團結,薈萃民族文化,擴大經貿交流合作與對外友好往來的盛大節(jié)日。

  白族清明節(jié)

  白族祭祀祖先的日子。節(jié)俗與漢族相同。

  每年農歷三月清明日,家家要準備豐盛的食品前往本家祖墳上祭奠。供品有香腸、熏豬肝、排骨、肉、鮮魚、雄雞等,還有各種新鮮的蔬菜和酒。一般人家都要邀請一些親朋好友一同前往。到了墳地,先要將折來的楊柳枝插在墳前,然后在各祖墳前獻上供品,新喪者墳前的供品要稍豐厚一些。晚輩的兒媳、姑娘們在新墳前大哭一場,以訴對亡者的懷念之情。祭祀完畢,所有上墳人圍坐在墳場附近食用各種食品,直到傍晚才回家。

  白族三月節(jié)

  白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三月由寨老擇吉日舉行。

  三月正值耕種季節(jié),人們盼望當年莊稼從種到收一切順利,故節(jié)日的主要活動是祭莊稼神。

  栽秧會

  白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在栽插水稻最忙的芒種到夏至之間的五月舉行。

  農歷五月,是白族地區(qū)栽種水稻最繁忙的時節(jié)。栽秧會既是一種與勞動結合的娛樂活動,又是一種互相幫工、早日栽完各家秧苗的互助組織形式。一般以村為單位組成,并推舉一位德高望重、有組織能力的長者為“秧官”,組織、指導栽插。栽秧第一天要舉行莊重又愉快的“開秧門”儀式。清晨,人們扛著裝飾有“升斗”的犬牙形“秧旗”,吹著喚吶、敲著鑼鼓,來到田間。插好秧旗、擺上分食果酒,唱著祈禱豐收的白族調子,之后在秧官的分工、指揮下開始插秧。秧旗下有一支四五人組成的小樂隊,樂器以喚吶為主,配以芒鑼。吹奏的樂曲有《栽秧調》、《大擺隊伍》、《龍上天》等喚吶曲調,期間還穿插能說會道的人講民間故事和唱白族調。秧官敲著銅鑼,穿行于栽秧隊伍中頻頻催栽,檢查質量。在歡聲笑語中,人們忘記了疲勞,干勁倍增。栽秧結束,舉行“關秧門”儀式,也稱“謝水”,即祭祀感謝水神,祈求水神保佑豐收。最后舉行“田家樂”活動。人們扛著秧旗,簇擁著打扮得滑稽可笑的秧官,騎馬在村中游行,后邊跟著化裝成漁、樵、耕、讀等角色和打霸王鞭的隊伍,在村里表演節(jié)目,整個村寨喜氣洋洋。將勞動和娛樂結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白族人對勞動的獨特理解和感受。

  蝴蝶會

  云南省大理一帶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歷四月十五日在大理蝴蝶泉舉行。

  傳說,是為了紀念白族男女青年霞郎和雯姑堅貞愛情的一種民俗節(jié)日。相傳,古時候,在大理蒼山云弄峰麓的蝴蝶泉邊住著一戶白族人家,有父母女兒三人,女兒名叫雯姑,一家靠打柴為生。雯姑和玉局峰的白族青年獵人霞郎結識相愛。后來榆城世襲主榆王仰慕雯姑的美貌人才,殺死雯姑的雙親,將她搶進宮中欲霸占為姬,雯姑抗拒不從,被關在宮中。霞郎冒死于深夜翻墻人宮救出雯姑,逃到無底潭邊,榆王家的打手也追至潭邊,霞郎和雯姑無路可逃,雙雙跳人潭中。第二天從潭中飛出一對彩蝶,棲息在潭邊的合歡古樹上,四面八方的彩蝶飛來朝賀,首尾相連,從樹上直垂到潭中,形成奇觀。從此人們將無底潭改稱“蝴蝶泉”。

  白族立夏節(jié)

  云南省大理、劍川、洱源等地白族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

  每年四月立夏這天,人們便在自家的門前和房子四周插上一枝枝楊柳,還將灶灰撒在石墻腳下,據(jù)說這樣可以驅趕毒蟲,消災避禍。昆明市西山區(qū)沙浪一帶白族立復日要在龍王廟和水塘處祭龍。祭龍時集體殺豬,各家殺雞。待祭完龍王才能開水灌田,開始栽秧。

  白族端午節(jié)

  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白族中說法不一,有人說是為紀念戰(zhàn)國時楚國的屈原投江而死,也有說是來自《白蛇傳》。節(jié)日一到,家家戶戶吃粽子,還要購買雄黃藥,有的人家給孩子耳孔中放一點,有的放人燒酒中喝幾杯。主要是為了避免因長年在水田中勞作而帶來的各種寒疾。洱海鳳羽一帶的白族,以蒲草為箭插在門上,小孩帽上縫一彩布做的小虎,意在驅邪解惡。家長要給孩子手腕上纏五色線,據(jù)說這叫續(xù)命縷,能使孩子祛病延歲。人們還要采集艾葉扎成艾人以避邪氣。白族民間傳說,從前有兩個出門人很窮苦,傍晚投宿人家,恰逢這家老婆婆患病,兒子藥王也無奈,便求救于兩個出門人。他倆不懂醫(yī)術,便想出怪法,將身上的汗泥搓成小丸讓老婆婆服用,天亮后兩個出門人怕出事便慌忙逃走,誰知老婆婆的病竟好了,藥王正要酬謝卻不見二人,便采來艾葉扎成艾人供于堂上以示敬奉。因這天正值五月初五,故后人沿襲了藥王的作法,每年這天都要供奉艾葉人,以祈全家安康。

  禮至節(jié)

  又稱李子節(jié)。云南省鶴慶縣辛屯地方白族節(jié)日。

  每年農歷六月初三舉行。據(jù)當?shù)貍髡f,該節(jié)是為了紀念古時候為民除害的英雄們。每年這天,當?shù)仄邆自然村的白族身穿艷裝,各自邀請外村親朋好友前往柳樹村的大廟中聚會做客。富裕人家這天都要宰殺豬羊。這一天,廟中還要演唱戲劇,青年男女們要舉行對歌擇偶的活動。

  白族青苗會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qū)一帶白族民間節(jié)日。每年農歷六月六日舉行。

  當?shù)匕鬃宕逭ㄓ胁簧傥骞葟R,有的一村一廟,有的數(shù)村一廟,這一天,人們以村為單位在五谷廟中集體祭祀“青苗太子”。屆時,集體殺一口豬。早飯后各家代表到指定的山上種松籽,然后由廟會分給各家用紙做的五色青苗蟠一支,插到自己的田邊,以祈青苗茁壯,當年獲得豐收。

  火把節(jié)

  火是我國藏緬民族共同的崇拜物,這些民族由此也被稱為“火的民族”,由祭火發(fā)展而來的火把節(jié)就是這些民族共同的節(jié)日。白族也是藏緬民族之一,火把節(jié)也是白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白族的火把節(jié)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白族男女老少屆時要聚集一堂祭祖,并通過拜火把、點火把、;鸢选⑻鸢训然顒,預祝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節(jié)日前夕,全村同豎一根高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鸢延盟蓸渥鰲U,上捆麥稈、松枝,頂端安一面旗。旗桿用竹竿串聯(lián)三個竹蔑扎成的升斗,意為連升三級。每個升斗四周插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之類字畫的小紙旗;升斗下面掛著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燈具以及五彩旗;鸢压(jié)的中午到祖墳前掃墓、祭奠。白族主婦還要到田間敬獻土地神。

  太陽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飯,扶老攜幼出門觀賞火把和跑馬。跑馬的有大人、有小孩。繞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遠處馳騁。不跑馬的,就挨家挨戶欣賞各家門前的火把,看誰家火把精致美觀。

  在全村的大火把點燃之前,年輕的媳婦們打著傘,背上新生嬰兒在火把下轉三圈,以示祛邪得福。等到夜幕降臨,村中老人領頭獻祭品,向大火把叩頭。幾個勇敢矯健的小伙子,一個接一個地攀上高豎的大火把,將小火把逐人上傳將大火把點燃。剎時烈焰騰空,鼓樂齊鳴。人們圍著火把,載歌載舞,悠揚的白族調在夜空中回蕩。當火把上懸掛升斗的竹竿被燒斷時,升斗凌空飛下,人們群起爭搶,搶到升斗者被視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賀。

  火把節(jié)的高潮是;鸢选D信嗄、小孩人人手持火把,在夜色中穿梭揮舞?姘飩溆兴上,見人就抓出一把松香往火把上撒去。只聽“轟”的一響,騰起的火苗燎向對方,白族人稱之為“敬上一把”。人們認為火苗可燎去身上的晦氣,給人帶來吉祥和喜氣。接著,青年人成群結隊地舉著小火把來到田間地頭,向火把撒松香粉,給水稻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蟲,祈求水稻豐收。午夜前后,將火把堆成一堆堆的`髯火,男女青年一個接一個地從舞火來回跨越兩三次,祈求火神鑲災祛邪,人人百病不生。最后,男女青年唱歌對調,直至深夜。

  火把節(jié)的源頭,無疑與白族先民的火崇拜有關,但在此后的流傳中,白族人民賜予其新的意義。

  火把節(jié)是白族人民的狂歡節(jié),夜色中的火把節(jié),成千上萬支火把在大山之間游動,造成“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的人間勝景,令人如醉如癡。

  石寶山歌會

  每年農歷七月的最后一天,劍川、蘭坪、洱源、鶴慶、大理、麗江等地的白族群眾,成群結隊地來到劍川石寶山,歡度石寶山歌會。石寶山歌會是白族最富于浪漫色彩的節(jié)慶活動。

  成千上萬的白族男女,在這里以歌會友,以歌言志,用優(yōu)美的白族調贊美生活、抒發(fā)情感,尋找意中人。在七月流火的季節(jié),這里匯成了歌的海洋、歌的世界。

  歌會期間,身著白族盛裝的男女聚集在石寶山寶相寺旁,彈起三弦,即興對唱白族民歌。

  歌的內容多是有關男女愛情方面的。調子時而情深意長,訴說著愛情的堅貞;時而活潑歡快,傾吐著見到心上人的歡欣;時而婉轉纏綿,有如一曲愛的心語;時而高亢激昂,那是愛的誓言。即使是憂郁的調子,也會讓人感受愛的深沉。優(yōu)美的旋律,讓人們體會到白族民歌藝術的無比魅力。

  在盛大的歌會上,白天唱了還不夠,等到夜幕降臨,人們又點起堆堆簧火,這里一群,那里一隊,你來我往,繼續(xù)對唱。有的對唱幾天幾夜仍意猶未盡,就相約來年再唱。白族的青年男女,也往往在歌會上相識、相知,并私訂終身。即使不能終成眷屬,一對知心人也會在以后的歌會上年年相約對歌,直到去世。正如一首白族情歌所唱:“金山銀山會吃光,只有情意記心上。哥哥情深妹意長,拄拐杖相幫。相好好到頭發(fā)白,相愛愛到牙落光。人生一百情不斷,拄拐杖相幫!睈凼侨祟惛璩挠篮阒黝},石寶山歌會,本身就是白族一首韻味悠長的愛的詩篇。

  繞海會

  也叫“耍海會”。洱海沿岸的白族,每年都有泛舟的習俗。從農歷七月二十三日到八月二十三日,時間長達一個月。這一個月內一村接一村活動,十分熱鬧。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是八月初八的才村耍海會。這一天,周圍許多村莊都把花船聚集在才村附近的海面進行比賽。

  船只連綿十幾里,觀看者數(shù)萬人。

  耍海會又稱“撈尸會”。傳說是為打撈斬蟒英雄段赤誠的尸體,因為他在除蟒時葬身洱海。也有傳說是打撈柏潔夫人尸體的。

  白族中秋節(jié)

  節(jié)日中,白族家家戶戶均備有果品糕點,當月升東山時,便置席拜天地,對月磕頭。然后邀請親友們到家中嘗月餅、觀賞月色。當晚,還要給親友家贈送月餅。節(jié)日食品除月餅外,還有新鮮的果品、包谷、黃豆角等,以示五谷成熟、慶賀豐收之意。白族人家的主婦多自己做月餅,答禮、喜洲、鳳羽、喬后等地視做月餅為對婦女烹調技術的考驗。昆明附近的白族晚上要吃餌撰面條。中秋晚上鶴慶縣白族還要舉行漂河燈活動。人們將特制的各形紙燈,內點蠟燭或燈火,沿河漂放?凑l的燈漂得遠,且不易滅。也有的將各種彩燈放置河兩岸,并舞耍龍燈、獅燈、白鶴燈等。屆時,兩岸燈火通明,煞是好看。青年男女還進行劃龍船、對歌和其他文娛活動。

  重陽節(jié)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家庭富裕、三代不分家的白族人家,都要殺一只肥羊,燉全羊湯合家共飲。還要準備栗子、核桃和酒等。生活清貧些的人家,也要設法吃羊頭羊蹄。白族流傳這樣的民謠:九月九,栗子、核桃和燒酒。吃了羊頭羊蹄和全羊湯,還要吃煮栗子和核桃。鶴慶縣壩區(qū)的白族這天要帶上果品上螺峰山占陰晴。螺峰山頂,有一塊方圓百丈的大石,人稱陰晴石。人們來到石下先唱歌跳舞,贊頌陰晴石。待太陽落山,人們從陰晴石上敲取一塊,帶回家中以驗天氣陰晴。

  祭鳥節(jié)

  祭鳥節(jié)是云南鶴慶縣白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和冬至的時候舉行。

  它來源于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鶴慶黃郁坪村有個白族婦女,生了12個女兒,24個兒子。她的12個女兒分別嫁給了西山12個部落的首領。善良的母親怕出嫁后的女兒們不好好盤田種地,就分派抖個兒子每隔巧天就輪1人去催促她們做農事。后來,24個兒子變成了24種候鳥,它們千百年來一直不忘自己的職責,呼喚人們燒荒、翻地、播種、除草、灌水、追肥、收割。再后來,人們就把它們出現(xiàn)的不同時間,定為24個節(jié)氣。由于候鳥對白族人民功勞極大,因此,他們十分愛鳥、護鳥,并為它們定時祭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祭鳥節(jié)。節(jié)日期間,白族人民都要帶上許多鳥食,如包谷花、葬籽花、松籽仁、橡子果、洋芋末、蘿卜絲等等;另外還要捕捉各種昆蟲,來到黃郁坪。當人們逐漸集齊時,公推一位遠近聞名的老歌手,匯集全部鳥食。老歌手先向空中撒一把鳥食,接著亮起渾厚的嗓音,唱起西山區(qū)特有的民歌“哈植依”,其他人則和唱起舞,同時把各種食物拋撒到花間樹叢中,或是綠茵茵的草坪上。人們散去后,遍野的食物,鳥兒們便可盡情地享受。

  青姑娘節(jié)

  這是云南劍川一帶白族婦女的節(jié)日。

  相傳,有一年正月十五,一位名叫青姑娘的白族姑娘,她勤勞、善良、美麗,但卻成為一個可憐的童養(yǎng)媳,經常受到婆婆和丈夫的虐待,她忍受不了“三天打九頓”的欺凌,就在一個月白風清的晚上上吊在秋千架上。后來,她被一群白族姐妹解救回家。然而,婆婆、丈夫、小姑子不僅不體諒她,反而對她進行惡毒的咒罵,于是青姑娘被逼得縱身跳人劍川海尾河中死去。此時恰逢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青姑娘的悲慘遭遇,激起了白族姑娘們的義憤和同情,她們便將這一天定為自己的節(jié)日。每年到了這一天,姑娘們就扎制青姑娘的模擬像,敲鑼打鼓地將她從海尾河迎接到村中廣場上,大家圍繞著她邊舞邊唱,訴說著青姑娘的悲慘遭遇,表示對她的悼念。白族民間流傳的《青姑娘》,就是姑娘們邊舞邊唱的一首敘事長詩,聽后十分感人。

  果子節(jié)

  果子節(jié)是大理鶴慶辛登村一帶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農歷八月十六日舉行。

  相傳,古時候,在農歷八月十六日這一天,天上的百花仙姑下凡到此地,教會了人們栽培果樹,使人們開始吃上了各種水果。為了紀念百花仙姑,人們就把八月十六日這天定為果子節(jié)。此后,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設宴待客,人們拿著月餅,吹著喚吶,唱起山歌,到果園里祭供百花仙姑,并在果園里盡情娛樂,直到晚上才回家。

  白族冬至節(jié)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節(jié)日。每年農歷十一月冬至這一天,白族家家戶戶都要熱鬧一番。白族有句俗話說:冬大年小。人們認為,按中國上古的白族歷法,一年為十個月,十一月便是第二年的歲首,故為冬大。這一天,人們要殺豬宰羊,富裕人家更是隆重。周城一帶的白族這一天要邀請親朋好友來家作客。因這個季節(jié)為農閑糧盈期,青年們多選冬至天商訂婚事。這天,各個白族村莊都沉浸在節(jié)日氣氛中。

  白族辭年

  云南省白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歷臘月最后一天晚上舉行。

  白族人認為,這晚是辭舊迎新的時刻,因此,晚餐非常豐盛。據(jù)說這天晚上灶君要從天上回到人間,故家家戶戶,不論貧富,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祭敬灶君,再祭門神,最后祭祖先。祭祀時要鳴放鞭炮。人夜,把從山上采回的青松毛,鋪在堂屋祖先靈位面前的供桌下,意為鋪氈,以示祖先到家后安坐,并在桌上供晚宴,讓祖先享用。當晚,不拘老少,同在堂屋中用餐,俗稱全家福。飯后由家長率領大家在堂屋拜祖先,行一跪四磕頭禮,然后由長兒女向在世祖父母或父母依次拜辭年禮。家中理財長輩借此向晚輩每人分發(fā)一些錢。之后祖父母與兒孫在堂屋守歲,至亥時喝過了米花茶,祝愿新的一年生活如花似蜜,才各自回屋休息。

  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2

  火把節(jié)搶升斗

  歷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為一種習俗保留下來,表現(xiàn)為: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一個本主廟,廟內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進入白族的本主廟,必須虔誠、肅穆,禁止大聲喧嘩,禁止觸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種神靈。怒江州一帶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須以牛、豬等做犧牲,進行祭天活動;顒右话阍诖遄痈浇巾斏系囊豢么髽湎逻M行,全寨人參加。這棵大樹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蘭坪縣白族則于每年農歷九十月間舉行原始的祭祀活動。祭祀儀式在村旁一棵大樹下舉行,以黃牛做犧牲,稱“登天牛”,這棵大樹稱“天牛樹”!暗翘炫!焙汀疤炫洹鄙袷ゲ豢汕址,禁止砍伐,禁止在樹下大小便。

  火把節(jié)

  火把節(jié)在白族語中叫福旺午,于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節(jié)日前夕,全村同豎一根高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桿,上捆麥稈、松枝,頂端安一面旗。旗桿用竹竿串聯(lián)三個紙篾扎成的升斗,意為連升三級。每個升斗四周插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之類字畫的小紙旗;升斗下面掛著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燈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節(jié)的中午,人們帶上小火把、紙錢、香燭、供品,到祖墳前掃墓、祭奠。小火把點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桿后方能回家。墓地如離家甚遠,則在家里祭祀。

  太陽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飯,扶老攜幼出門觀賞火把和跑馬。跑馬的有大人、有小孩。繞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遠處馳騁。不跑馬的,就挨家挨戶欣賞各家門前的火把,看誰家火把精致美觀。在全村的大火把點然之前,年輕的媳婦們打著傘,背上新生嬰兒在火把下轉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臨時,村中老人領頭獻祭品,向大火把叩頭。幾個勇敢矯健的小伙子,一個接一個地攀上高豎的大火把,將小火把逐人上傳將大火把點燃。剎時,烈焰騰空,鼓樂大作,鞭炮齊鳴,響切云霄,場面壯觀。當火把上懸掛升斗的竹桿被燒斷時,人們爭相搶奪凌空飛下的升斗。搶到者被視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賀,被簇擁著回家,由主人用煙、酒、茶款待簇擁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搶得升斗的人備辦。

  火把節(jié)

  火把節(jié)的高潮是;鸢选D信嗄旮鞒忠粋火把。見人就從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發(fā)出耀眼的火光,發(fā)出“轟”的一響,火苗燎向對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認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氣,.故競相燎耍,喜氣洋洋。燎耍過后,青年要成群結隊,舉著小火把到田間地頭,向火把撒松香粉,給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蟲保豐收。

  火把節(jié)的尾聲還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歡時燃燒著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個接一個地從篝火來回跨越兩三次,祈求火神“禳災祛邪”。要看誰跳跨得高、跳得遠,直到興盡為止。

  繞三靈

  每年農歷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舉行為期三四天的“繞三靈”。節(jié)日期間,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裝,彈奏著樂器,邊唱邊舞,齊聚“神都”圣源寺,進行朝拜儀式,并開展各種文藝活動。相傳,南詔大將,大理國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廟稱“神都”,建于上陽溪圣源寺。

  戀愛

  白族地區(qū)節(jié)日多、廟會多、歌會多。從春節(jié)到正月十八,幾乎天天有節(jié)日,夜夜耍龍燈。從正月到開秧門的幾個月內,月月有廟會,各村各寨都要迎送本主(即本村或本地崇拜的神主),過本主節(jié),非常熱鬧。此外還有三月街、蝴蝶會、繞三靈、火把節(jié)、石寶山歌會、茈碧湖歌會、海西海歌會等等。這些節(jié)日、廟會和歌會為青年男女的交往和戀愛提供了極好的機會。白族姑娘和小伙子們充分利用這些機會,物色對象,對唱山歌,或者與情人幽會,借三弦和山歌傳情達意,談情說愛。

  在這些節(jié)日、廟會和歌會中,白族青年男女尤其喜歡參加石寶山歌會。每逢農歷七月,數(shù)以千萬計的青年男女都要成群結隊地去參加為期7-9天的石寶山歌會。只見山上山下、樹林崖邊、廟宇里外,以處是參加歌會的姑娘和小伙子。姑娘穿上節(jié)日盛裝,精心打扮,小伙子精神抖擻,人人背龍頭三弦。只聽三弦聲聲,歌聲陣陣,此起彼伏,晝夜不絕,場面十分壯觀。姑娘和小伙子可以用歌唱對與對方相識,可以用歌唱向對方試探,也可以用歌唱詢問對方個人和家庭的情況,然后再用歌聲充分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這樣一來一往、一問一答的男女對歌,有時可達數(shù)小時乃至十多個小時,甚至幾天幾夜。通過對歌、姑娘和小伙子相識了,相戀了,甚至當場互贈了定情物,盟定了終身。

  朝雞節(jié),每年農歷一月初一至十五在賓川雞足山舉行;

  耍海會,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舉行;

  石寶山歌會,農歷七月末的在石寶山石鐘寺舉行三天;

  火把節(jié),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舉行。

  葛根會,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內舉行。

  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3

  青姑娘節(jié):農歷正月十五日

  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會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蕩秋千,眾人圍著她邊舞邊唱,娛樂一番,然后到海尾河邊舉行祭奠儀式。晚上,由一人舉著“青姑娘”偶像作前導,眾婦女隨后,繞遍村中的大小街道,邊走邊唱敘事長歌《青姑娘》。隨后再回到村中的場地上,和“青姑娘”蕩秋千,直到深夜。最后把“青姑娘”送進海尾河里。

  白族接三公主:每年農歷二月十三日

  每年農歷二月十一日,大理地區(qū)的白族群眾身著白族盛裝,按時到達龍于山舉行念經和朝拜三公主的紀念活動,并和當?shù)匾妥迦罕娕e行聯(lián)歡,打霸王鞭、打歌和對唱調子,于十三日凌晨用白馬馱著從三公主身上換下的白族服裝(表示接三公主),接三公主回大理參加繞三靈等節(jié)日活動。他們打著紅旗,吹著噴吶,敲鑼打鼓,邊走邊喝白族調子,興高彩烈地離開巍山返回大理。如果接三公主這天下雨,他們更是歡天喜地,認為這一年大理壩子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樹花會:農歷二月十五日

  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人們都來古戰(zhàn)場遺址上趕會做買賣。會期前幾天,白族村寨里的大姑娘小媳婦,買來白布彩線,相互邀約,在一起挑花繡朵,趕做繡花巾。白族繡花巾呈正方形,邊長兩尺左右。繡花巾的四角分別繡一個彩蝶,繡花巾中央繡的是綠葉紅花和蜜蜂。

  樹花會前后,白族村民總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幾棵“蜜蜂樹”,種上幾株“蝴蝶花”,以表達“懷古思祖”的心情,三營壩子有“花果壩”的美稱,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樹花會的傳說和風俗分不開的。

  三月街:農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

  傳說“觀音大士”開辟了大理地區(qū),各族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屆這個時期,都要遠道而來聚會,表演各種舞蹈和賽馬等。后來三月街又逐漸變?yōu)橐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以騾馬、山貨、藥材交易為大宗,農民也在會期購置耕畜、農具,以備春耕。

  內容拓展:

  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

  日常生活

  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jié)。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禮。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則需滿杯,他們認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受到白族人熱情的款待,應說聲挪衛(wèi)你(謝謝你)來表示你的謝意和感激之情。

  白族的風俗習慣

  尊敬長輩是白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見到老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候、讓道、讓座、端茶、遞煙。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給老人。吃飯時要讓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動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說臟話,不準蹺二郎腿。一些山區(qū)的白族,家庭成員各有比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長輩坐左上方,女性長輩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輩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個神圣的地方,忌諱向火塘內吐口水,禁止從火塘上跨過。白族人家的門檻也忌諱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婦女從上面跨過。家庭內忌諱戴著孝帕的人進入,認為這樣會給家庭帶不潔。

  婚喪與生育

  白族婦女懷孕后,以系合頁雙屋圍裙,并將頭頁對折別在腰間作為有喜的標志。外人見了,要懂得注意重點保護。倘若誤傷了孕婦,要擔保到產后母子平安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懷孕婦女不能進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嬰兒落地后,誰第一個跨進產婦家的門,誰就是踩生。白族認為,誰來踩生,將來孩子的脾氣就像誰。白族最忌諱戴孝的人來踩生,所以嬰兒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門口撒三道弧線,并在門檻上纏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還要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還在大門上釘一個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送一碗新鮮稠米湯、紅糖、雞蛋、甜白酒和一土鍋豬蹄子燉韭菜根給產婦吃。產后第三天早上,產婦家要請粥米客或稱稀飯客。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籃提著雞蛋、紅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賀。大理、劍川一帶的白族,婦女產后,主人要請第一個進家的客人吃荷包雞蛋湯圓,客人不能拒絕,否則主人會生氣。

  食俗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國南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以農業(yè)為主,種植水稻、小麥、玉米、養(yǎng)麥、蠶豆、薯類。雪梨、柑橘和論茶是著名特產。居住在湖、河地區(qū)的白族以稻麥為主糧;居住在山區(qū)者,以玉米、養(yǎng)麥、馬鈴薯為主糧。吃大米飯、包谷(玉米)飯及各種米面制品后于腦制牛、羊、豬肉及各種咸菜。洱海盛產魚類,弓魚最著名。喜食砂鍋菜、酸菜等?谖兑运、冷、辣為主。

  白族日常飲食以一日三餐為主,農忙或節(jié)慶用則增加一次早點或午點。平壩地區(qū)多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山區(qū)常吃玉米、洋芋和養(yǎng)麥。主食一般蒸作干飯,下地攜帶。此外也喜愛粑粑、餌塊、湯圓、米線、稀粥、糖飯(糯米與干麥芽粉制)等。

  白族三餐都配新鮮蔬菜,也善于調制咸菜、院菜、豆瓣醬、豆豉與面注。用洱海特產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榮炒火腿、海菜豆腐場令人齒頰留芳。肉食以豬為主,兼有牛、羊、雞、鴨和魚鮮,善于膠制火腿、臘肉、香腸、弓魚、豬肝飦、螺螄醬、油雞棕、吹肝和飯腸等食品,腦年豬和乳用(羊乳點酸水制成)是當?shù)亍耙唤^”。烹調方法多樣,口味偏好酸辣,創(chuàng)造出大理砂鍋魚、牛奶煮弓魚、乳扇涼雞、松木麗粉蒸魚、鹽燉罐子肉、魚茸乳扇卷、鑲雪梨、生皮、大理餌絲、喜洲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民間宴會,職業(yè)廚師制作的"八大碗"、"四盤五碗"宴席,菜式更為豐富。除火腿、臘肉等外,還善于腌制弓魚、豬肝、螺螄醬等!

  白族注重節(jié)慶,幾乎每節(jié)都有一至數(shù)種應景食品。如春節(jié)(中國農歷新年)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齋飯;三月街吃蒸糕和諒粉;清明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祭祀、掃墓節(jié)日)吃涼拌什錦和“齋筵香”(炸酥肉);端午節(jié)(中國農歷五月初五)吃粽子和雄黃酒;嘗新節(jié)吃新豆、嫩瓜和陳谷摻新米飯;火把節(jié)吃甜食和各種糖果;中無節(jié)吃羊肚菌和檢魚包肉;中秋節(jié)(中國農歷八月十五)吃白餅和醉餅;重陽節(jié)(中國農歷九月初九)吃肥羊;冬至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氣)吃炒養(yǎng)粒和羊肉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有節(jié)奏。

  白族婚宴習慣用“喜洲土八碗”,由八道熱菜組成:添加紅曲米的紅肉燉;掛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醬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線肉千張;配加紅薯或土豆的粉蒸肉;豬頭、豬肝、豬肉鹵制的干香;加蓋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絲、菜梗氽制的雜碎;配加炸豬條的竹筍。此外,每客一包檳椰,豐盛又不奢侈。

  白族大都喜飲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種類很多,制酒時常用40多種草藥制成酒曲,制成各種白酒,其中以窯酒和干酒為傳統(tǒng)佳釀。另外還有一種用糯米釀制的甜酒,是專為婦女和孕婦制作的,據(jù)說有滋補和催奶的作用。

  飲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兩次茶。晨茶稱“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內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飲茶,一般用本地特產的小砂罐烤過后才飲。小砂罐只有墨水瓶大小,待茶烤到一定“火候”,便用溪水或泉水煨茶?静杳刻祉氾嬋危看稳。一道茶是苦茶,第二道加上紅糖、米花、乳扇,別具一番風味,第三道是回味茶,入口苦澀而后回味甘甜。白族人常以三道茶待客,一苦二甜三回味,其味清香撲鼻,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適感。

  白族也有飲食忌諱,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鐵刀,主婦做飯應悄無聲息,不能吹火,必須到井邊“汲新水”。喪家做飯,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紅色食料,不能做紅包菜肴。進餐時長輩上坐,下輩依次圍坐兩旁,并添飯加茶,侍候長輩。

【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相關文章:

白族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12-31

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01-10

淺談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12-24

白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什么習俗?12-29

白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繞三靈”01-04

白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繞三靈01-27

白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12-29

白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三月街”01-04

白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石寶山歌會”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