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懲對輕度智障兒童抑制性控制功能的影響分析論文
1 獎懲與抑制性控制
抑制性控制( Inhibitory Control,IC) 是指當個體追求一個認知表征目標時,用于抑制對不相關刺激的反應的一種能力。抑制性控制是執(zhí)行功能的核心成分,抑制性控制功能不但可以促進智力、注意力、記憶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等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而且對情緒調節(jié)、社交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發(fā)展也有重要影響。格雷的強化敏感性理論認為,抑制性控制包括行為趨近系統(tǒng)和行為抑制系統(tǒng)。行為趨近系統(tǒng)對獎勵信號更敏感,當它被激活時,行為會增加。而行為抑制系統(tǒng)對懲罰信號更敏感,當它被激活時,會抑制行為。朱昭紅、白學軍研究發(fā)現(xiàn),在獎勵條件下,被試的正確抑制率顯著低于懲罰條件和獎懲混合條件?梢姡剟詈蛻土P所引發(fā)的行為模式是不同的。智障兒童的抑制性控制水平落后于普通兒童,部分智障兒童在控制動作、情緒及思維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而獎勵和懲罰又是教育中最常用的手段。因此,不同反饋類型對輕度智障兒童抑制性控制功能的影響值得關注。從獎懲頻度上看,已有的部分研究表明,獎懲的頻率會對被試的反應產生影響,獎懲頻率不同,產生的結果可能不一樣,智障兒童對重復刺激的反應與普通兒童也有所不同。對此,本研究將反饋類型和反饋頻度作為研究變量,以了解在哪種條件下輕度智障兒童抑制性控制功能最好。
2 研究方法
2. 1 實驗對象
來自西安某小學的 11 名輕度智障兒童,其比納智力量表所測智商為 60 ~70。其中女生 6 名,男生5 名,年齡 8 ~ 15 歲,平均年齡為 10. 9 歲。
2. 2 實驗設計
采用 4( 反饋類型) ×3( 反饋頻度) 的重復測量實驗設計,反饋類型有無反饋、獎勵反饋、懲罰反饋以及獎勵和懲罰混合反饋 4 個水平,反饋頻度有高頻( 100%) 、中頻( 50%) 和低頻( 20%) 3 個水平。因變量為無停止信號任務中的平均反應時( MRT) 、有停止任務中的正確率。
2. 3 實驗情境
采用停止信號任務測查智障兒童的抑制性控制功能。實驗采用 E - Prime1. 1 軟件呈現(xiàn)刺激和記錄被試反應( 計時精度為 1 ms) ,靶刺激為數(shù)字 1 和 2,停止信號為符號* ,獎勵刺激和懲罰刺激分別為綠色的笑臉和紅色的哭臉。當停止信號不出現(xiàn)時,見到靶刺激 1 則按 1 鍵; 出現(xiàn)靶刺激 2 則按 2 鍵; 當停止信號出現(xiàn)時,不按任何鍵。分別設計獎勵情境、懲罰情境、獎懲混合情境、無反饋情境 4 種實驗情境,其中無停止信號任務、停止信號任務分別占整個實驗試項的 85%、15%。
獎勵情境分為獎勵 - 高頻、獎勵 - 中頻、獎勵 - 低頻 3 個水平,懲罰情境分為懲罰 - 高頻、懲罰 - 中頻、懲罰 - 低頻 3 個水平。每種情境下的實驗任務各有 40 個,其中無停止信號有 34 個。在無停止信號和有停止信號中,靶刺激 1 和 2 各占一半,在獎勵 - 高頻條件下,每次反應后都給予獎勵反饋; 在獎勵 -中頻條件下,隨機選擇 50%的反應給予獎勵反饋; 在獎勵 - 低頻條件下,隨機選擇 20%的反應給予獎勵反饋。
獎懲混合條件下,實驗前一半是獎勵情境,后一半是懲罰情境,各有 60 個任務。其中獎勵 - 高頻、獎勵 - 中頻、獎勵 - 低頻、懲罰 - 高頻、懲罰 - 中頻、懲罰 - 低頻各 20 個。靶刺激 1 和 2 各占一半,其中無停止信號各 17 個。
在無反饋條件下,要求被試完成 40 個實驗任務,靶刺激 1 和 2 各占一半,不呈現(xiàn)反饋刺激。
2. 4 實驗程序
首先在顯示屏中央出現(xiàn)注視點“+ ”500 ms,接著呈現(xiàn)靶刺激 1 000 ms,在部分實驗任務中,靶刺激后會出現(xiàn)一個停止信號持續(xù) 1 000 ms。要求被試在停止信號出現(xiàn)時立即按鍵終止。
3 研究結果
3. 1 四種反饋類型下無停止信號任務的反應時差異
在無停止信號任務的優(yōu)勢反應階段,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反饋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xiàn)反饋類型( 3,30)= 7. 05,p < 0. 01,被試在獎勵反饋條件下反應時最短( 無反饋 428. 29 ± 303. 74,獎勵反饋353. 92 ± 290. 54,懲罰反饋 519. 47 ± 233. 25,混合反饋 503. 93 ± 399. 45) ; 而反饋頻度的主效應、反饋類型和反饋頻度之間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F(xiàn)( 6,60)= 2. 29,p > 0. 05。
3. 2 在四種反饋類型下有停止信號任務的正確抑制率比較
在停止信號的非優(yōu)勢反應階段,對停止信號的正確抑制率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 不同反饋頻度間的主效應顯著,F(xiàn)反饋頻度( 2,20)= 13. 85,p < 0. 05; 而不同反饋類型間的主效應、反饋類型和反饋頻度之間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
3. 3 不同反饋頻度條件下的反應時差異
采用單因素方差比較 3 種反饋頻度下輕度智障兒童的反應時差異,發(fā)現(xiàn)反饋頻度的主效應顯著,F(xiàn)( 2,20)= 4. 35,p < 0. 05( 低頻 338. 43 ± 316. 55,中頻 369. 2 ± 308. 71,高頻 425. 88 ± 320. 25) 。說明在不同的反饋頻度下,輕度智障兒童對刺激的反應時不同。
4 討論
在優(yōu)勢反應階段,輕度智障兒童在獎勵情境下反應時最短; 而在非優(yōu)勢反應階段,輕度智障兒童在獎懲混合情境下,正確抑制率最高。說明獎勵能加快輕度智障兒童的反應,而獎懲結合的方式則抑制輕度智障兒童的`反應。
在獎勵條件下研究結果支持了格雷的強化敏感性理論,即獎勵使行為被激活、反應加快。而在懲罰情況下研究結果與格雷的觀點不一致。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獎懲結合的條件下,正確抑制率最高。原因可能是頻繁懲罰會加重心理壓力,造成恐懼和焦慮,導致不能抑制; 而獎懲混合則不會造成過重的壓力,且被試無法猜測下一次是獎勵還是懲罰,反而使其注意力更集中,更易區(qū)分優(yōu)勢與非優(yōu)勢反應。這印證了前人的觀點,即注意力越集中,反應抑制的過程也就越順利,正確抑制率也越高。
無論有無停止信號,輕度智障兒童在無反饋情境下的表現(xiàn)與懲罰情境下的表現(xiàn)一樣好,甚至要優(yōu)于僅有懲罰情境下的表現(xiàn)。說明輕度智障兒童對懲罰不敏感,單純的懲罰對控制智障兒童的行為很難見效,這和實際教學情境是相符的。在不同的反饋頻度下,輕度智障兒童在低頻反饋條件下反應最快,因此,在教學中如果要輕度智障兒童加快反應,可以給予其低頻指令,而如果需要他們抑制行為時,則要給予中等頻度以上的指令。
5 結語
獎勵能加快輕度智障兒童的反應,而獎懲結合的方式則抑制輕度智障兒童的反應。這對改進輕度智障兒童的教學有一定啟發(fā),當智障兒童在寬松、鼓勵的環(huán)境下學習時,他們表現(xiàn)得更好,會有更大的進步。因此,教育者應根據(jù)輕度智障兒童的特點,采用形式多樣、有吸引力與趣味性的獎勵手段來促進其學習和行為改善。
【獎懲對輕度智障兒童抑制性控制功能的影響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開題報告的可行性分析12-02
PM2.5對運動的影響論文開題報告01-10
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論文開題報告10-24
小議病案管理對醫(yī)療保險的影響論文08-10
論文開題報告中可行性分析10-27
關于論文構思提綱運用對寫作成績的影響07-01
廣西生育保險政策對基金支出的影響研究論文08-09
企業(yè)管理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分析論文11-22
有關PM2.5對運動的影響的論文開題報告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