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美術教學設計:傲雪梅花
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 傲雪梅花 ( 湘版 ) 教材七年級上冊第 4 課
教材 分析:
本課傲雪梅花 的學習內容是中國花鳥畫表現技法。傲雪梅花 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新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設置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梅花的表現技法,傲雪梅花 讓學生近距離地熟悉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有意識地運用中國畫的表現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發(fā)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教材運用大量圖片和優(yōu)秀中國畫作品欣賞,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從認識中國傳統(tǒng)繪畫表現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筆墨表現的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國畫托物言志的特點。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另外,選擇梅花畫法中筆墨運用、線條組織、畫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領,作為技能學習的內容,學習使用國畫用具,嘗試國畫的表現技法,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國畫中同樣表現人格精神的蘭、竹、菊等其他題材的欣賞與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用美術、音樂、生物、歷史、地理、文學等知識進行探究性地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體會民族藝術的偉大。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特點,讓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進一步了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系,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知識技能目標
1 .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體會筆墨的韻味。
2 .學習傳統(tǒng)的畫梅技法,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3 .運用所學,嘗試表現其他題材,發(fā)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互動的學習方式,參與到對梅花的學習活動中,嘗試中國畫工具和材料,體驗作畫的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中國畫學習的持久興趣。
教學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感受、筆墨嘗試到創(chuàng)作表現為線索逐步展開,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 由賞梅——詠梅——畫梅展開,體會梅花頑強、挺拔向上的精神,體會筆墨的韻味;第二課時,學生大膽嘗試水墨技法,親自感受中國傳統(tǒng)畫法的藝術魅力。
教學方法:
互動法、探究法、欣賞法等。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通過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學生了解中國畫借物抒情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引導學生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干、濕、濃、淡的變化。
涉及學科:生物、歷史、地理、音樂、文學等。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圖片、中國畫材料等。
學具——課本、國畫用具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引入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花的世界里,生活因為有花而美麗。同學們最喜歡什么樣的花呢 ?( 生答 )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宋易钕矚g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體展示梅花圖片 )
師: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學和老師一樣也喜歡梅花呢 ? 為什么 ?( 生答,教師予以鼓勵 )
師: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它獨有的品質而被歷來的文人墨客所贊頌。今天, 同學們就和老師一同走進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潔、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堅毅。 ( 情境導入——激趣 )
二、賞析、探究
賞梅: ( 多媒體展示 )
師:梅花是我國的特產,原產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地,大約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長江以南地區(qū), 3000 年前即引種栽培,據科學考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臘梅”、“元臘”已有 2150 年的歷史。
活動:
( 教師分發(fā)問卷表,學生分組討論填寫 )<TABLE cellPadding=0 qdnet.c “青島梅園”
附:《梅花三弄》內容簡介
中國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譜最早見于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后人以琴為三弄焉”。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 ( 約 414 — 466) 《梅花落》解題稱, “《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關于笛曲《梅花落》改編,移植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顏師所作《江梅引·憶紅梅》中“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句,說明此曲宋代尚流傳。
關于《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與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內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jié)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 ( 清周顯祖編, 1820 年刻本 ) 的琴簫合譜,其節(jié)奏較為規(guī)整,宜于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 ( 清秦淮瀚輯, 1868 年刊本 ) ,其節(jié)奏較自由, 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樂曲的引子部分親切優(yōu)美,節(jié)奏則具有平穩(wěn)舒緩和跌宕起伏的對比因素,精練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區(qū)出現的旋律,冷峻肅穆,構畫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靜靜開放的畫面。前十二小節(jié)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進音程為特征的旋律,結合穩(wěn)健、有力的節(jié)奏,富有、莊重的色彩,仿佛是對梅花的贊頌。后十四小節(jié)多用同音重復。符點節(jié)奏的運用使旋律富于推動力,似乎梅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晃動起來。接著便是樂曲。音樂主題的第一次重現。這段優(yōu)美流暢的曲調輕巧、跳躍地在這部分音樂中三次循環(huán)出現,表現出“風蕩梅花,舞玉翻銀”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風搖曳,生機勃勃。 主旋律的三次出現,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彈奏。這段曲調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著微妙的變化,有著非常細膩的音樂意境。第二部分用一系列急促的節(jié)奏和不穩(wěn)定的樂音,表現出動蕩不安的氣氛,襯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這段曲調在音調和節(jié)拍上與泛音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并連續(xù)用八度大跳的靈活手法,使旋律線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結合演奏上采用剛勁的“滾拂”手法,使音樂表現出一種風云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畫了梅花迎風斗雪的堅毅形象,在緊張的情緒表現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尾聲的樂曲漸漸平穩(wěn),不斷飄出裊裊余音。它運用調式屬音下行向主音過渡,然后穩(wěn)定的結束,仿佛在經歷了風蕩雪壓的考驗之后,一切又歸于平靜,梅花依然將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間。
【七年級美術教學設計:傲雪梅花】相關文章: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教學設計04-27
美術教學設計08-22
《梅花魂》教學設計匯編15篇03-05
《梅花魂》教學設計合集15篇03-03
第一場雪教學設計03-05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5篇04-06
《第一場雪》教學設計7篇03-05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散步》教學設計04-24
美術教師教學總結05-07
美術設計簡歷表格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