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地理教學的困惑與心得論文
摘要:新課改與我們每個教師都息息相關,我們不但要關心新課改的形式,還要積極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參與新課改,要積極的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那么課堂就是實施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新課改下,地理教學應緊密結合實際、學生的生活實踐,貼近學生的知識背景,將地理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及活動聯(lián)系起來。
關鍵詞:新課改;困惑;地理教學;心得學習興趣;學習場景
我們河南省是第一年接觸新課改,那么關于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和課改方向等等,使我在對其理解和實踐過程中存在一些困惑。
一、對新課改的幾點困惑
困惑之一:對新教材“三維目標”的要求不易把握
進入課改后,一段時間內教師最大的擔憂,即知識和技能會被弱化盡管新課標教材已經減少和降低了知識點的數量與難度,但在三維目標中“知識和技能”目標仍有被沖淡的可能性。為了留給學生探究的過程的機會,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教學用時需增加。同樣,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價值觀,教師也要增加更多的教學用時,以引導學生活動。這樣課堂就不容易達成“知識和技能”的目標。而事實上,三維目標是不能割裂開來的,如何設計適當的學生活動,整合這三個維度,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困惑之二:“探究式”與“接受式”
目前,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并逐漸成為主流的學習方式。其實,作為學習方式之一的“接受式”學習,有機械接受、被動接受、有意義的接受等幾種形式,F(xiàn)代教育應該將接受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相結合也就是實踐中應該“執(zhí) 其兩端而用之”,那么“兩端”的度該如何把握呢?
困惑之三:對答題思路的多樣化和基本思路的疑慮
地理教學講究藝術,在授課中不要講全、講完、講死,而是留有余地,讓學生自己來填補空白。對學生的提問采取“問而不答”“答而必問”“以問代答”,教給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基本的學習方法。同一個問題不同學生的答題思路往往是多樣的。在教學中,老師們都知道一些問題的`基本答題思路,三五分鐘一道題就能輕松完成。例如:水稻種植需要的自然條件有哪些?這是農業(yè)的區(qū)位因素中的自然條件,應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4個方面分析回答。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如果老師教學生用基本的答題思路去解決問題,那么教學內容就會很順利地完成。而如果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開放性地思索回答,學生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答題思路。新課改中一些教師的看法似乎是學生的答題思路越多,學生的主體性就越突出,課堂越開放,效果就越好。如果每節(jié)課都要啟發(fā)學生探究答題思路,那么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也就只探究了兩三個問題,教學環(huán)節(jié)往往不完整,講到哪里是哪里。
二、對新課改的一些感悟
不過在地理的教學的過程中我對新課下的改教學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這里談一下,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
感悟之一:營造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
新課改下,地理教學應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把那些學生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之類的需要,帶到一定的情景中去,把教材中抽象的文字知識點轉化為具體鮮活的情景,營造生活情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能產生學習興趣、能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時時刻刻把所學知識帶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教學中,采用互動教學策略,從生活情景導入:西北內陸地區(qū),(我們位于西北內陸地區(qū),從小就生活在這里)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就形成了干旱的大陸性氣候。由于氣候干旱,降水很少,地表水貧乏,河流就欠發(fā)育;氣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氣候干旱,導致植被稀少,土壤發(fā)育差,所以有機質含量少,肥力低。學生都能親身感受到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從而構成了一個整體。從炎熱的華南到溫涼的北方;從多雨的東南到我們干旱的西北內陸;從山麓到山頂,都可以觀察到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這樣,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導入教學內容,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興趣,發(fā)展思維,也保證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感悟之二:抓住生活素材,喚起學習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處處留心皆學問”。新課改下,地理教學更應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實踐,找出地理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教材只是教與學的工具,不是惟一的教學資源,要把生活搬進課堂教學,讓課堂融人生活,盡可能使學習內容生活化,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學《海水運動》時,聯(lián)系印度洋發(fā)生的地震海嘯,讓學生回顧在課本了解的海嘯的概念、成因及危害,這些他們都在電視上能清楚的看到,增加了興趣,從而很輕松的學到了知識。
感悟之三:依托生活經驗,學會思考問題
人類生活于地理環(huán)境之中,依賴地理環(huán)境而生存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和改變著地理環(huán)境,地理環(huán)境也在時刻作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許多地理問題,我們只能從環(huán)境與我們聯(lián)系密切的事物和現(xiàn)象入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擬的現(xiàn)象,這些實際生活背景,學生看得見、摸得著,也容易理解。因此,在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中,除了要注重材料選取外,還應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親身體會,用生活經驗來突破學習內容,把地理知識移植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學《氣候資源》中,對氣候資源的特性:普遍存在性、數值特征具有較大的變率,學生都經歷過光、熱、降水等在不同的地區(qū)分布的差異,冬季太冷、夏季過熱時,對生物都有影響,甚至凍死、旱死農作物等等;有時氣候變化很大,有些季節(jié)、年份多雨,有些季節(jié)、年份干旱。這些,都是學生經歷過的,聯(lián)系起來,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習地理產生了興趣。學會了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途徑和能力;氐缴顚嵺`。學會解決問題生活與教學有密切的關系。從生活與教學的關系上說,生活決定教學,生活應該融于教學中,而教學要通過生活實踐、走進生活才能顯示力量而真正成為教學。從整個自然界到人類社會,生活處處有地理,地理是為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協(xié)調人地關系服務的,學習地理的目的,就是要發(fā)展、完善生活,使人類能更好的生存和發(fā)展,實現(xiàn)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因此,地理教學應擴展時空,讓學生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去感知,學會從生活實踐中解決問題,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再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例如,在《人類認識的宇宙》中,晴朗的夜晚,我和學生一塊用肉眼或借助望遠鏡觀看星光閃爍的恒星、移動的行星和圓缺多變的月亮,有時還看到了輪廓模糊的星云、一閃即逝的流星、拖著長尾的彗星;在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的教學中,陽光明媚的白天,用天文望遠鏡觀看太陽黑子。這樣,把非常遙遠的天體展現(xiàn)到了他們的眼前,難以理解的天體知識引到實際,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并在實踐中得到了學習,激發(fā)了上進心及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和追求,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學會解決實際的生活、學習問題。
總之,新課改下,讓地理教學融入生活,以生活的理念、生活的實際進行地理教學,不僅可以優(yōu)化教學過程,鞏固教學成果,更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給學生以生活的意義、學習的興趣,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學習科學的執(zhí)著,愛自然、愛科學、保護環(huán)境的決心等等,使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服務。
【新課改下地理教學的困惑與心得論文】相關文章:
英語新課改心得04-28
語文新課改培訓心得04-27
新課改背景下培養(yǎng)高中生寫作能力的必要性論文12-19
英語新課改心得13篇04-28
關于英語新課改培訓心得04-28
應試教育模式下男孩弱勢地位的表現(xiàn)與對策教育教學論文11-23
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困惑及課堂教學改革對策論文08-10
語文新課改培訓心得7篇04-27
政治新課改心得體會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