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觀后感
摘要:這是一個個客觀真實的老百姓的故事,同時又從這些普通人奮斗的故事中去體現中國人夢想的實現,回應了海內外對“中國夢”的關注。
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觀后感范文一
近日,上海外語頻道(ICS)大型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亮相第68屆美國洛杉磯地區(qū)艾美獎頒獎現場,從近200部美國本土節(jié)目中脫穎而出,一舉斬獲“最佳社會與法制類節(jié)目獎”,ICS成為首個在國際上獲此殊榮的中國主流媒體。該紀錄片聚焦“中國夢”,直擊中國發(fā)展中面臨的困難和矛盾,在海內外獲得了廣泛的影響力。熒屏背后,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和外語頻道的“鐵娘子”們跨越4萬多公里,深入中國多地進行實地采訪,經歷了重重挑戰(zhàn)。
上海松江:用事實打破成見
當獲獎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時,主創(chuàng)團隊頗感意外。ICS副總監(jiān)、《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總導演朱曉茜解釋:“該片是國內主流媒體制作的一部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由于擔負著‘外宣’功能,所以很難在國外獲獎。”然而,《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第一、二季在全美204家公共電視臺累計播出逾3800集次的紀錄和獲得艾美獎的事實證明,西方觀眾看懂并認可了這個關于“中國夢”的故事。
在說服千萬美國民眾前,節(jié)目組最先遇到的難題就是如何說服主講人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自上世紀90年代起,庫恩博士就致力于中國問題的研究。近年來,城管暴力執(zhí)法的問題引起他的極大關注。拍攝當天,攝制組來到上海松江拍攝城管執(zhí)法,全程并未發(fā)生激烈沖突,城管巡邏隊中還有一位會講英語的“海歸碩士”,這與庫恩的設想大相徑庭,他因此認定這是一次“公關行為”,并表示這會影響在美國PBS電視臺的正常播出。為此,分集導演戴誠嫻將幾個月來的跟拍內容翻譯成英文交給庫恩,并帶他又走了一趟松江區(qū)城管大隊,了解城管的日常工作狀態(tài)。戴誠嫻說:“庫恩帶著不少美國人對中國的片面看法。說服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親眼看見,親耳聽到。先說服他,再通過他去說服美國大眾。”
貴州:歷時一年深入采訪
《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攝制于2014年。在為期一年多的采訪拍攝過程中,由于條件限制,與美方團隊的溝通大多通過電話會議和電子郵件進行,待一切就緒,庫恩再打“飛的”來中國集中拍攝。戴誠嫻回憶:“庫恩每次過來拍攝的時間都很緊張,他會告訴你他的行程安排:‘就這點時間,你們看著辦吧。’”為了配合美方團隊的工作時間,任何一次深入采訪的前期功課都由外語頻道的導演們完成。
為了記錄貴州遵義留守兒童楊瑩瑩的故事,戴誠嫻需要往返于貴州和上海,前后花了一年多時間。2013年冬,她初次拜訪主人公楊明金(楊瑩瑩的父親),“由于只知道對方姓楊,也沒有門牌號,第一次撲了個空”。經過一番周折,她敲開了楊明金家的門。面對攝制組,楊明金一家心存疑慮。交談中,戴誠嫻得知夫妻倆不僅兩年沒有回過老家,身邊連一張女兒的照片都沒有。她決定立刻去貴州探望楊瑩瑩。
楊明金的.老家在貴州遵義習水縣土城鎮(zhèn)天星橋村,是貴州省級貧困村,瑩瑩就在這里讀書。出發(fā)前,戴誠嫻帶上了同事們捐贈的衣物、書籍和文具,“我們團隊幾乎都是娘子軍,家里孩子的年紀和瑩瑩相仿,所以帶了很多東西過去”。采訪歸來,戴誠嫻給楊明金帶來了女兒的消息和一疊新拍的照片,這才打消了夫妻倆的顧慮。此后,戴誠嫻與楊家開始了長達1年多的接觸,成了楊明金最信任的朋友。2014年小年夜,攝制組最后一次到楊明金的住處進行拍攝。楊妻還為攝制組做了一桌貴州特色年夜飯。
湖北、云南、四川:馬不停蹄吃盡苦頭
第一季節(jié)目中,主講人庫恩并未跟隨攝制組上山下鄉(xiāng)。只飛京滬兩地的他對于第二季要出差的安排,一開始是拒絕的。朱曉茜表示:“北京和上海不是中國的全部。團隊堅持要讓西方社會看到中國廣闊的地域差異,最后才說服了庫恩。”
第二季中,庫恩去了云南香格里拉、四川成都和湖北的櫻桃溝村。分集導演王碩坦言,由于庫恩的拍攝時間有限,不得不連夜趕路,每次行程都是從早到晚馬不停蹄。“這次出差最遠的地方是云南香格里拉。拍攝從7:30一直持續(xù)到太陽落山,結束拍攝后,庫恩連夜趕到昆明,趕早上5點的飛機去北京。”用王碩的話說,庫恩這趟出差吃盡苦頭。“他平時吃東西比較講究,不吃油膩辛辣,但在湖北只能跟著吃辣。住宿也從高檔酒店變成湖北的小鎮(zhèn)旅館。我們怕他拍攝太辛苦,問他要不要休息,他總說:‘我不需要休息,我的時間都應該用來工作。’”
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觀后感范文二
對于發(fā)展中的中國,中外關注的公約數是什么? 或許,一部專題紀錄片能有所啟示。“中國經濟走向何方?”“中國人,你幸福嗎?”“會制造的中國人,你會創(chuàng)造嗎?”“中國能變得更美麗嗎?”當這些問題在一集集紀錄片里經歷“提出、求證、解答”的歷程時,中外觀眾從平實的電視鏡頭里得到了回復。
日前,一部紀錄片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認可,它不僅獲得國內許多獎項,還摘得今年第68屆美國洛杉磯地區(qū)艾美獎。由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外語頻道制作的系列專題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2012年在國內首播。此后,該片登陸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多家海外主流媒體。僅在美國,其第一、第二季就在210個公共電視臺播出。截至今年7月,累計4000余集次,在美國前十大城市覆蓋率從第一季時的70%攀升到第二季高達96%。
“這部紀錄片能中外兼收,在于它打通了中西方兩種輿論場。”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尹鴻如此評價。
通過客觀陳述,回應國際關切
面對中國的崛起,一方面,世界密切關注。今年初,英國廣播公司(BBC) 和韓國國家廣播 (GBS) 相繼拍攝制作了紀錄片 《中國新年》《超級中國》,聚焦中國發(fā)展現狀。但另一方面,偏見依舊存于西方輿論中。尤其是美國,很難接受外方制作的內容登陸他們的公共電視臺網。這一點,聯(lián)合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非常清楚。作為 《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 的主持人,庫恩說:“在美國人眼里,我代表中國。所以他們起初并不樂于播放我們的節(jié)目。”
是什么讓美國人改變主意? 庫恩認為,是“完全百分之百的真實性”。正如片名,紀錄片直面中國在崛起過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大到經濟發(fā)展形勢、醫(yī)療改革等問題,小到個體中國人的尋常生活,從北上廣到貴州山區(qū),從政府部門、醫(yī)院、學校、養(yǎng)老院到一些非政府組織,都被放置在鏡頭下客觀陳述。
中國專家也有相似感受。“過去,我們覺得對外傳播可以找些軟性話題,比如衣食住行、旅游文化。但《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能被國際受眾接受的一個原因是,它回應了國際關切。”尹鴻說,節(jié)目展現的是和諧、美麗、文明、富強、現代等幾大主題,按習見思路,這些主題會被正向闡釋。而該紀錄片把它們變?yōu)橐粋個疑問句,用設問來進入話題,隨后通過鏡頭記錄下的真實場景、真實話語,讓觀眾自行得到答案。把“我講你聽”式的單向輸出,變?yōu)?ldquo;我們共同尋找解答”的伴隨式傳播,無疑更有效。
從大處著眼講中國,細處入手談人心
其實,在“共同尋找解答”之前,中外團隊關于選取哪些話題曾有過交鋒。該紀錄片總導演朱曉茜告訴記者:“外國團隊對中國的高樓大廈不感興趣,那已是周知的事實。他們更愛觀察中國的水產市場、工地,或者小輩給老人送紅包這樣的細節(jié)。以小見大,細處能更全面地反映中國社會現狀。”
比如“雷鋒精神”是中外團隊產生過的第一次交鋒。庫恩認為西方人不懂雷鋒是誰,片中不必提及。但中方團隊堅持,雷鋒是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榜樣,而大眾對于“雷鋒精神”的詮釋和繼承同樣具有時代特色。更有意思的分歧是關于女性的。外國團隊想拍中國的成功女性,他們很奇怪為什么中國女人會做得那么好,因為在之前接觸到的外國報道里,中國女性地位低、不受人尊重。但來到中國后,外國團隊發(fā)現,不僅社會上能見到成功女性,就連這個紀錄片攝制組里,都是清一色的80后女編導。
一群年輕女性編導是如何駕馭“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這一宏大主題的? 朱曉茜說,秘訣在于“從大處著眼講中國,細小處入手談人心”。例如,攝制組從一名貴州遵義的留守兒童入手,追蹤拍攝多年,從一個孩子與他的家庭,逐漸放大到當地一村、一縣,直至國內大部分地區(qū)的留守兒童生活現狀。又好比女編導們以電子商務平臺為切入口,“順藤摸瓜”找到山東濱州的一個村子,那曾是個有著百年草柳編傳統(tǒng)的灣頭村,如今成了“淘寶村”,是中國的網絡經濟給農民帶去了無限生機。這是一個個客觀真實的老百姓的故事,同時又從這些普通人奮斗的故事中去體現中國人夢想的實現,回應了海內外對“中國夢”的關注。
目前,紀錄片第三季已啟動,反腐、依法治國、環(huán)境問題、“一帶一路”倡議、外交戰(zhàn)略等都在策劃范圍中。朱曉茜說:“我們會嘗試把這些問題和挑戰(zhàn)放到世界性的坐標上去看,以期收獲更廣泛的影響力。”
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觀后感范文三
《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聚焦中國實現富強、和諧、美麗、文明和現代化的進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對挑戰(zhàn)的努力,向國際社會生動和深入地闡釋了“中國夢”,成為了熒幕的一大亮點。紀錄片由國際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勞倫斯•庫恩主持,是國內首部以西方人視角觀察、研究、分析中國現狀的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
《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第一季和第二季緊扣中國夢的核心內容,節(jié)目觸及的.話題既有教育、養(yǎng)老、農民工、留守兒童等國外長期關注的問題,也有城管、農村土地流轉、電子商務等近期國外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從貴州遵義習水縣的留守兒童楊瑩瑩,到北京著名的“城中村”皮村別開生面的打工春晚;從山東濱州有著百年草柳編傳統(tǒng)的灣頭村如何變身“淘寶村”,到上海自貿區(qū)進行的各項金融和體制創(chuàng)新;從居住長江源頭的藏民自發(fā)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到上汽致力新能源車的研發(fā)。
紀錄片以獨特的視角關注以前外宣媒體較少涉及、但是海外主流社會又非常關注的中國政治社會生活領域,毫不回避中國發(fā)展中的困難和矛盾,以符合西方習慣的表述,向西方觀眾講述中國故事,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型的外宣模式。
據了解,《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第一季和第二季分別于2012年和2014年推出。期中,第二季榮獲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并斬獲第68屆美國洛杉磯地區(qū)艾美獎。截止2016年7月《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兩季紀錄片目前在全美210個PBS公共電視臺播出,播出總次數達到了4000集次。
【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觀后感】相關文章:
外貿面臨挑戰(zhàn)英語對話12-16
鳥瞰中國紀錄片觀后感09-25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11-08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11-14
紀錄片《筑夢中國》觀后感范文07-19
《筑夢中國》電視紀錄片觀后感07-11
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后感08-04
歷史紀錄片筑夢中國觀后感09-18
紀錄片《筑夢中國》1000字觀后感08-18
航拍中國紀錄片觀后感(精選9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