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誰之過?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悍然制造“九一八”事件,發(fā)動對中國的全面侵略。面對這一突發(fā)事變,中國的最高領導人蔣介石,東北地方的最高長官張學良,他們作出了什么樣的反應和決策?不抵抗主義如何出籠?多年以來,一直流傳著是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下令不抵抗,張是代人受過的說法,張到底有沒有為蔣背黑鍋?張下令不抵抗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一、不抵抗主義出籠——判斷失誤導致應對失誤
面對日本的武裝進攻,東北地方當局毫無思想準備。張學良自己晚年談及“九一八”,多次強調:“東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沒把日本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沒想到日本敢那么樣來……”張學良將其失誤歸結為一點:判斷失誤,沒有看清形勢,沒有看明白日本人的真正用心。“九一八”事變絕非偶然。發(fā)動事變前,日本人進行了長期的準備,而要進行戰(zhàn)爭的準備,就不可能不露一點蛛絲馬跡。但張學良卻沒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讓不抵抗主義政策出了籠。
二、不抵抗主義誰之過——張學良是替蔣介石背黑鍋?
面對日寇的入侵,東北地方當局實行了不抵抗主義。這種做法立即受到國人的指責和痛罵,張學良也因此被罵為“不抵抗將軍”。但多年以來,一直流傳著是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下令不抵抗,張是代人受過的說法。81年前,當蓄謀已久的日軍向我東北軍發(fā)起偷襲時,中國部隊卻在酣睡。由于執(zhí)行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軍襲擊我駐軍、殘害我同胞時,東北軍參謀長竟含淚下達了這樣的命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繳械,占領營房,均可聽其自便。”
三、國民政府默認不抵抗主義——蔣介石看得很清楚
對于“九一八”事變和日軍的舉動,蔣介石看得很清楚,“是倭寇果乘粵逆叛變,內部分裂時,而來侵我東省矣”。1931年9月21日蔣返回南京后,主持在京中央委員會議,商討對日策略,蔣主張“此時唯有訴諸公理,以日本侵占東省事實,先行提出國聯(lián)與簽訂非戰(zhàn)條約諸國……一面則團結國內共赴國難,忍讓至于相當程度,乃出于自衛(wèi)最后之行動。23日南京國民政府發(fā)表《告全國民眾書》,亦稱“已嚴格命令全國軍隊,對日軍避免沖突,對于國民亦一致告誡,務必維持嚴肅鎮(zhèn)靜之態(tài)度”。很顯然,南京國民政府在外交上與日本交鋒的同時,在軍事上默認了張在“九一八”事變后采取的不抵抗主義。
四、張學良之二度不抵抗——再一次遭到海內外輿論的強烈譴責
坐鎮(zhèn)北平的張學良依然鐘情于不抵抗主義。張學良更無堅守錦州之心。此時他深知日本的侵略野心是欲壑難填,但認為如無全國發(fā)動,東北軍孤軍作戰(zhàn)必然失敗,因而繼續(xù)堅持不抵抗主義。30日,國民政府再電令張學良堅守錦州,謂“日軍攻錦緊急,無論如何,必積極抵抗”。張置若罔聞,1932年1月2日,東北軍隊各部已從錦州撤退完畢,再演不抵抗一幕。3日,日軍輕取錦州,關內外宣告隔絕。張的不抵抗行為,再一次遭到海內外輿論的強烈譴責。
綜上所述:九一八事變時期的“不抵抗命令”雖然出于張學良,并不能減輕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的責任,南京國民政府的對策說明它默認并且贊同張學良的處理方針。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之所以默認并實行“不抵抗主義”。其原因和張學良一樣,也在于“恐日”,過高地估計了日本的軍事實力,此外,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也是導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的一個原因之一。
http://fnhaliao.com/【九一八誰之過?】相關文章:
職場女性維權顧慮誰之過?02-01
員工忠誠度低迷 誰之過?08-03
用工荒和低工資究竟誰之過02-19
山西民俗之過年07-03
“九一八”事變真相10-02
紀念“九一八”感想10-03
勿忘“九一八”作文10-02
操之過蹙的成語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