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六講讀后感(精選8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孤獨六講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孤獨六講讀后感 篇1
《孤獨六講》這本書是我在培訓中心的時候一個練耳老師向我們推薦的一本書。這本書在我高中畢業(yè)之前我看過一些,但是我沒看完,那個時候忙著高考的事,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去看些什么書,再加上我本來也不喜歡看書,我以前覺得讀書是一件非?菰锏氖虑,可上了大學當自己有更多空余時間,不知道怎么去打發(fā)的時候,我就想起曾經自己每個月都要定的《青年文摘》來,便在在網上收那些依舊精美的文章,來細細體會。當讀書有了自己的體會就不會有枯燥了;蛟S我也是因為有了孤獨才會去讀它吧。
孤獨本生就是一種美學,亦或是一種我現在無法參透的哲學。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所要表達的思想吧,但我想說的是,我現在或許理解不到那么深刻,我只能在書中去尋找作者想要表達的孤獨。這本書第一章就是講的《情欲孤獨》看完這一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還受得了它表現的現實孤獨感帶給我們心靈上的沖擊。在如今的花花世界中又有多少人不感到孤獨呢?那些被爆出來的明星丑聞,被大家所議論,所評判。那些明星們是何等的孤獨,又有誰會去傾聽來自他們內心的那份孤獨感。正如張國榮他們的人生曾是怎樣的華麗與富貴,到最后依然孤獨的死去。我想知道他們死前的日子里是怎樣的孤獨。所以作者說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在這匆忙的城市里,我們是孤獨的個體。這里我想到幾米的一句話,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寂寞的,只是大家的寂寞都不同罷了,我是不是也可以說大家的孤獨都不同罷了呢?當然孤獨不同于寂寞,孤獨是飽滿的而寂寞是空虛的。
孤獨也不一定是寂寞的,孤獨沒什么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因為你害怕就回去逃避,然而當你逃避的時候其實自己已經陷入了另一種危險的孤獨感中了。當你感情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你是孤獨的,或許我明白了為什么作者一開頭就要寫情欲孤獨,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而每個人的性情都不一樣,而在生活中性格獨特,特立獨行的人總是獲得比別人精彩,所以我欣賞性格獨特,做事特立獨行的人。然而現在這個社會缺少的就是這樣的人吧,也就是缺少那種個性的孤獨感。而這種情欲上的孤獨感我們每個人都有,或許我們被壓制的太多。
語言上的孤獨!懊總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我覺得說現在這個社會說的太對了,說的人很孤獨,聽的人也很孤獨,人們都在孤獨,只或許誰都不明白誰的孤獨一樣,現在的人們明明很近心卻很遠,讓人無奈也讓人可憐。這里讓我想到了江哥的一句經典語錄,“不懂你們又要問,說了你們又懂不起”我想他這時候是體會到了語言的孤獨的。
革命的孤獨;蛟S革命對我這樣年齡的人來說太遙遠,因為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年代,也可能我沒去經過的東西我不能理解的那么深刻,但在這里我想到了電影《十月圍城》里的一句臺詞“革命是什么?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經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是革命。這也讓我體會到一個革命者的孤獨。
作者說“青春的美是在于你決定除了青春之外,沒有任何東西了,也不管以后是不是繼續(xù)活著,是一種孤注一擲的揮霍”這是一句讓我看不懂的話。
孤獨六講讀后感 篇2
這個學期,在“莫言熱”的大潮下,我選擇了蔣勛的《孤獨六講》。這是本視點獨特且略帶黑色幽默的書,他從情欲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思維孤獨和倫理孤獨的多角度詮釋了孤獨這一人類害怕卻又無處不存在的事物它最深刻的涵義。讓我用孤獨的視角了解人性最深處的欲求,他讓我了解我們現代人身上越來越缺失的東西是什么,而那些缺失的東西這個社會產生了的巨大孤獨感。
蔣勛寫的文字總是溫和的,中國式美麗的,甚至是陰柔的,或者是緩慢的。力量內斂卻極有力極深沉,讓閱讀世界里面生活的人們無法繞開他,就如同日本作家妹尾河童在細致觀察生活這個方面做到了所向披靡,蔣勛的藝術評論也是一種登峰造極了。
當時我對它的預期是勸導心靈干涸的人們尋找生活的意義云云,萬萬想不到其實這難以啟齒的孤獨二字竟可以坦然成為生活的方法。享受孤獨也好,思索孤獨也好,或曰畏懼孤獨還是好,人其實不能總是太苛求,生命中該來的自然會來,如果孤獨了,反而可以是新生活的一扇窗。
藍白色相間的《孤獨六講》,我有的時候相信它是一本哲學書,因為“這是一個愈來愈孤獨的社會,快速而進步的通訊科技,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心里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這里似乎是對人類情感關懷的提出問題環(huán)節(jié),我們每個人都急著說話,每個人也都沒把話講完。是不是社會的發(fā)展真的應驗了人常說的“表面愈華麗,內核愈空虛”呢!蔣勛對孤獨的處理是有條理的,他創(chuàng)造了孤獨美學,這里面包括:情欲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暴力孤獨。這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革命孤獨”這一章。
“我聽到革命者的呼叫:掀翻社會秩序,顛覆階級結構!但是,革命者站在文明的廢墟上喘息流淚,他徹底知道革命者最后宿命的孤獨!薄案锩呙詰僮约耗贻p時候的潔癖,而且深信不疑!庇行┠贻p老師或是高年級的學長,會在學生發(fā)動罷課時,帶領同學坐在公園或是校園里,一起探討罷課的原因,討論當前的政治制度,措施,每個人都會表達自己的看法!
這種自由的環(huán)境令人向往!案锩且环N激情。比親情、愛情,比人世間任何感情都慷慨激昂!案锩且环N青春儀式!
書中講了許多學生進行游行并不是為什么重大的事,有時只是一種青春儀式。“許多革命運動的發(fā)起人都是貴族,過程也相似:先是對生活感到不滿,繼而在沉淪糜爛的貴族生活中感到存在的孤獨,最后選擇出走”
例如:托爾斯泰和“安其那”創(chuàng)始人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托爾斯泰出走前寫給沙皇的信中那段愿意用土地財富換取土地上農奴的自由的話“我決定放棄我的爵位,我決定放棄我的土地,我決定讓土地上所有的農奴恢復自由人的身份!蹦鞘撬顐ゴ蟮闹鳌K屛覀兛吹礁锩菍ψ约旱母锩。他所要顛覆的不是外在的體制與階級,而是顛覆內在的道德不安感。
“革命者自己營造出來的烏托邦國度,多半是現世里無法完成的夢想?偸菚苁浪字怂靶,因此他是孤獨的!
司馬遷以《史記》對抗權力,取得了政權的人就失去了美學的位置!妒酚洝分校椨,屈原,荊軻都是孤獨革命者的形象。卓文君也是一個革命者,因為“真正困難的革命往往是道德的革命,禮教的革命。項羽等人都得到了美學的位置,而劉邦等成功人士卻失去了美學的位置,“因為成功的人走向現世和權力,在現世和權力中,他無法再保有夢想!薄案锩陋毱鋵嵤且粋連自己都無法控制的狀態(tài)!蔽乙恢闭J為革命者都是因為受到壓迫,所以才起來反抗,革命,其實并不是!案锩咄鞘艿阶疃嗟膶檺邸.斔杏X到要與人分享這份寵愛時,他的夢想就出現了。”例如秋瑾。“革命一旦成功便不可能再是詩!弊髡咧v了馬雅可夫斯基,葉賽寧在革命成功后相繼自殺了?赡芫褪且驗檫@樣吧。
孤獨是什么?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yōu)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不是無所作為的自卑,不是厭世絕望的哀怨,不是失意滋生的憂傷,不是孤芳自賞的清高,那些只能叫無聊,與孤獨無關。孤獨是一種情感體驗,更是一種境界,它讓人的思緒向靈魂的深處飛去,使人在浮華底下看取生存的真實性,孤獨是睿智地、深邃地、從容地、真實地審視人生、反省自我。革命者的孤獨是一種美。它是一種革命的孤單,是一種革命者能從中獲得滿足,獲得激情,活力的孤獨。
孤獨是人活在世的大事。誰可以離得了孤獨,就好像不讓你睡覺,肯定會精神崩潰一樣,不知道孤獨為何物,何其哀哉!蔣勛娓娓道來的對孤獨的注解讓人心中愈發(fā)清凈明亮,關鍵是被放慢了生活進展的速度,有了停下來看世界的機會了,方才發(fā)覺曾經沒有觸摸過的感情,曾經沒有體驗的片段。
諸多觀點我頻頻贊同。譬如,在情欲孤獨這一章節(jié),認為少時的情欲只能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會轉化,會以其他方式釋放出來,男生通過閱讀武俠小說,女生則讀瓊瑤。想到了許多回憶和建構青春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也好,《藍色大門》也好,《我親愛的愛達荷》也好,他們的橋段均可以在情欲孤獨里找到理論基礎,孤獨的情欲是青春的主題,如果在青春的時候,情欲是熱鬧的游戲,或者是拈手既得的玩具,那么這個世界上也許不會總有勾得起濃烈懷念青春的事情了。再者,在倫理孤獨的部分,重新審讀了“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句話,被孤立的總是與大家不同的東西,所以有了“法不責眾”所以有了“跟緊潮流”所以有了“皇帝的新衣”。
我一直覺得,敢于面對孤獨、處于孤獨狀態(tài)的人是堅強和了不起的,我不把孤獨理解為寂寞,因為孤獨持續(xù)的狀態(tài)正是人類大腦清醒且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黃金時間,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里,太多噪雜的言語和復雜的事物左右我們的思緒,用一句話可以歸結為:每個人都在講,卻沒有人在聽。每個人都善于敘說自己的觀點,用自己亟待考證的論點去說服別人,重復著嘴巴張開閉合的循環(huán)動作,卻從不去思考、不會認真去解讀別人說的是什么,自己又到底在講什么,因此,人類語言的極致其實是一種孤獨。
我一直覺得詩人都是孤獨的,從古至今,隱居山林的也好,孤舟垂釣的也好,月下獨酌的也好,一覽眾山的也好,他們都是孤獨的,而在那種徹底的孤獨中,他們往往能更加清晰地思考人生和世間,感悟出更多至今都不會過時的人生哲理,這也就是孤獨的產物,獨自思考,往往能產生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讓我們獲益更多。
李白有首詩我很喜歡,那就是《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一種很閑適很坦然的孤獨感,他并不害怕孤獨,反而享受孤獨,這樣的孤獨則是飽滿而充實的。當我們面對孤獨,是從容地去面對,還是不斷努力去打破這種孤獨感呢?我們不停地去接觸人群,參加聚會,結交許多朋友企圖消除孤獨,可最終的結果是一群人在一起的孤獨,只是因為言語和動作緩和了孤獨的存在感,倘若大家散去,孤獨依舊如期而至,我們的人生依舊變得干涸而沉寂。正如作者所說:有時候我會站在忠孝東路邊,看著人來人往,覺得城市比沙漠還要荒涼,每個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心事,與孤獨完全對立的位置,那就是寂寞。
孤獨是一種沉淀,而孤獨沉淀后的思維是清明的。一個人到頭來還是一個人,孤獨是生命存在的常態(tài),可是主流的聲音永遠是在避免這個常態(tài),相反地總是更多的討論集體、外在的形制來造成生活的繁榮。孤獨長期不被重視,逐漸邊緣化,成為了生存的變態(tài),曾經張楚唱“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孤獨在每個人心里是不能告訴別人的,因為孤獨是軟弱的,愚蠢的,不識時務的,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是個拿不到臺面上的情緒。
孤獨,其實是一種境界,是一個能讓我們好好面對自己的機會。我們內心真實的想法,我們在思考中所進行的活動,我們對某件事或是某種時刻的感受,我們是否仔細的琢磨過原因呢?我們對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很深刻很強烈,但是如果要讓我們說出原因的時候,我們大概都很難說出來,而需要去思考、探究了之后才能說得出來。其實我們都缺乏對自己的了解,我們以為知道自己的好惡就算是了解自己了,但是僅僅是知道自己的好惡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知道我們的好惡的來源。為什么我會這么想?為什么我會這樣?當我們能解答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才能稱得上了解自我,而只有在了解自我之后,才能知道自我當中存在什么問題,自我才有可能得到發(fā)展。
其實,蔣勛這本書所寫的,要比我所感受的更加深刻。無論是情欲、語言、革命、思維、倫理還是暴力上的孤獨,都是一種孤獨,但是這么多的孤獨存在著,也因而造成了社會上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儒家雖然說到慎獨,然而卻沒有教會人面對自我的方法。記得之前去逝了的臺灣圣嚴法師說過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我們應當謹記。
孤獨六講讀后感 篇3
美學大師蔣勛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從情欲、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六個面向闡釋孤獨美學,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于一體?梢哉f,蔣勛在本書中,創(chuàng)造了孤獨美學:美學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
人是裝在容器里的動物。怎能不孤獨。車子房子城市國家地球是容器。正義道德善良憐憫愛情是容器。軀體是容器。思想也是容器?臻g的穿透是毀滅性的。很少有人甘愿飛蛾撲火。有的容器密不透風。有的容器有門窗煙囪地道。要進入另一個容器,必須出走。每一次出走,都冒著走不回來......
還行,但真正能夠碰撞思維的點不多,雖說是一本應當靜心品讀的書,但寫到幾近深入的時候又頓時浮了出來,需要深入的細節(jié)稍顯平淡了。舉例多于自我闡述,比較牽強。卻贊同作者所闡述的,孤獨無人能幸免。孤獨是一種狀態(tài),是直面自己的時候產生的東西,與周圍人數關系不會很大,更不屬于寂寞的一種。但孤獨感,卻幾乎等同于寂寞了。如果內心強......
孤獨六講讀后感 篇4
這是朋友推薦的一本書,想買電子版的沒有,網上找來的又只有前面兩講,最終還是賣來紙質版的。作者蔣勛,臺灣人,對其生平不是很了解。
作者在書中說我出版過一些書,說了美學,談過詩,寫了一些小說和散文,我想我最終的著作應該是一本懺悔錄。我相信,最好的文學是一本最誠實的自傳,目前我還沒有勇氣把它寫出來,但已經在醞釀,我也會知道這會是我最重要的功課。誠實的面對自己,這給了我多么大的勇氣。
主要講了六個主題:
情欲孤獨: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和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語言孤獨: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
革命孤獨:革命者迷戀自己年輕時候的潔癖,而且深信不疑。
暴力孤獨:暴力會因為被掩蓋而消失嗎?我不認為。
思維孤獨:所有哲學的思考都是孤獨的。孤獨是一種沉淀,而孤獨沉淀后的思維是清明。
倫理孤獨:倫理不總是那么美好,倫理缺憾的那個部分,以及在倫理之中孤獨的人,我們要如何看待?
作者一直在思考,從不同的事例、側面來說明問題,面對問題我們不應該回避,而應作為議題拿出來討論,越辯越明。而不是先入為主,直接先有結論,再去解釋。
作者的思考我比較認同,但對作者思考方式不完全認同,還是比較認同王東岳老師的唯一因,“遞弱代償原理”就把所有的問題統一起來。作者:聶歡歡,希望能幫助您!
孤獨六講讀后感 篇5
前天用一天的時間讀完了《孤獨六講》這本書。之所以用短短一天時間讀完,是因為這本書真的很好,所以一氣呵成讀完了。讀完這本書以后,我感覺自己既定的生活和思維破碎成了一片一片,為了把這些破碎的東西再重新組裝起來,于是我昨天坐公車兜了一天風,坐在車上的時候想了很多很多……于是也就誕生了這篇日志。O(∩_∩)O~
這本書如果概括點說,它闡述的`情欲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我粗淺的理解是一種超然世外的獨立吧。把自己不混同與這個世界,不隨波逐流,很獨立、很個性的東西。正是因為他的獨立和個性,又很成熟完善,所以讀起來非常的美,像詩一樣的美。我被這美深深地觸動了。
然而讀完了這本書,我卻有種很矛盾的感覺,這不是書的矛盾,而是我自身的矛盾。昨天在車上想了一天,我想之所以我會矛盾,或許是因為這本書里的思想是非主流的東西,而我一直是很傳統的主流文化的思想,被沖擊過后,在震撼之余會感到無所適從。那么為什么我會說這本書里的思想是非主流的東西?而這個矛盾又矛盾在了哪里?我現在把它提出來,并闡述我的一些見解,希望能有星友回我帖子,一起探討下。
當我看到竹林七賢那么有才能,卻隱居山林,甚至為主流社會所不容,遭人迫害,當我看到秋瑾被砍頭后,她的血甚至救不了一個得肺癆的孩子。在震撼和仰慕之余,我不由會想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我能不能做得那么純粹?還有如果我能做得那么純粹,那么讓我做得純粹的度在哪里?如果我做不了那么純粹,又意味著什么?
我想這個答案大多數人都無法給出,F在的社會更加的務實,多數人不會去那么純粹的生存,他們是主流,他們更傾向于去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積極進取之才,以便于體現自己的價值,更好的融入社會。而個性的、超然于世外的東西被作為非主流的東西,在這個務實的社會中要么被社會所不容,要么就因曲高和寡而孤獨。
那么是不是非主流就是不該提倡的?我想也不是,正因為他的純粹和個性,所以他能接觸到主流文化所接觸不到的一些東西,當他上升到一定高度,完善到一定程度時,他就足以震撼所有人。
所以主流與非主流都是不可或缺的,兩者缺一不可。我不由又想起了馬哲,它確實是很了不起的哲學。我想它之所以了不起或許在于它把一切哲學又抽出了更為一般和概括的東西,而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我不由又產生了疑問,會不會因為這個更概括和一般而使他喪失了個性,取得精華、去的糟粕又是否準確?我希望有星友推薦好書,回答我的這個疑問。這是我從《孤獨六講》中學會的獨立和質疑使我提出了這個問題。
《孤獨六講》確實是一本好書,謝謝作者蔣勛讓我看到如此精彩的一個思想的世界。
孤獨六講讀后感 篇6
在一次語文閱讀課上,我偶然拿到了蔣勛的《孤獨六講》,本以為這一本是深澀難懂的哲理書,但沒想到它帶給我了許多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思考。
在漢字里,“孤”與“獨”都不是大眾容易喜歡的字,《禮記·禮運大同篇》里說:“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孤”是沒有大人照顧的孩子,我們現在在漢語里還叫“孤兒”!蔼殹笔菦]有年輕人照顧的老年人,我們現在也還常說“獨居老人”。“孤”和“獨”都是失去親人照顧的人,這兩個字都有令人悲憫、哀傷、同情的意義。漢語從儒家人際倫理的缺失發(fā)展出“孤獨”二字,總使人感到哀婉悲憫。在生活中,我們盡量避免孤獨,但不可否認,我們的心靈仍然感到孤獨。所以我們是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孤獨呢?蔣勛寫出來了,也許我還介于一種懂與不懂之間,但感觸依舊很深。
那是與孤獨的第一次相遇。小學的時候,我總是獨自一人,在那個連裝水也要手挽著手的年紀,我也是孤身一人。剛好當時的女生是單數,21個人。20個人歡歡喜喜地找好同伴。沒錯,我就剛好是那多余的“1”呢!皼]關系,一個人挺好的!蔽铱偸菍ψ约哼@樣說!皼]關系,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么也沒有!蔽铱偸窃谛睦镞@樣想。
事情過去很久了,但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把它們從塵封的記憶中找了回來。我也記得因為有過這樣的遭遇,所以我擁有了許多與自己獨處的機會,但那算是一個小小的低谷吧。曾經有過一個夜晚,我坐在床上,看著對面的燈忽明忽暗,心里難過得要崩塌,說不出來也沒法說,說出來了也不知道找誰來聽!懊總人都急著講話,但每個人都沒法把話說出來。”就是這樣一種孤獨,明明眼前是人群熙攘,玩笑嬉鬧,卻是孑然一身,明明千言萬語,卻好像無話可說,這是我們每個人心里的孤獨,在成長的歲月中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厚重,如果不去接受它只會覺得前行的路越來越冰冷。
孤獨是圓滿的。記得小學的時候,我們曾讀過一首李白的詩,叫《月下獨酌》,當時是真心沒讀明白,只是覺得李白這個滿身是詩的人很孤獨,孤獨到了跟影子和月亮玩鬧。但現在我卻明白了,“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是李白清冷孤獨的境遇的寫照!芭e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大膽想象,舉杯邀請月亮和影子與自己作伴,一起享受及時行樂的歡愉。這時孤獨成了酒和月光,伴隨李白一起玩樂。在我看來,這種孤獨成了一種狂喜,我感受到的是一種飽滿的喜悅,是狂喜,是一種狂喜,就像氣球被看起來什么都沒有的氣體充滿,整個心靈,也因為孤獨而鼓脹了起來,此時便能感覺到生命的圓滿自足。
原來孤獨從來都是一種寶貴的東西,它讓你有了與自己獨處的機會。而獨處后,孤獨成了思維沉淀后的清明,它讓我們撥開了心靈上的薄霧。相信我,不要懼怕孤獨,也不要排斥孤獨,孤獨一直在你左右,如果你不那么做,它便會化成你的力量,伴你前行。
“孤獨六講”,蔣勛以半生見聞,所思所惑,熬成這樣一鍋濃濃雞湯,它不油膩,但很細膩,它將化作細水長流,滋潤你我的內心,悟到其中的大智慧,當能醍醐灌頂。
在長大的歲月中,我們數次面對孤獨,曾恐懼,曾躲閃,曾逃避,但最終都將學會面對!熬次饭陋,享受孤獨”,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孤獨六講讀后感 篇7
蔣勛說人有六種孤獨,即情欲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
人通過孤獨才能發(fā)展出完美的自我,走向生命意識的覺醒。
孤獨是一種圓滿,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需與寂寞區(qū)分開來,寂寞是一種空虛無聊。
在這匆忙的城市里,我們是孤獨的個體。
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欲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思考者不為人了解的“思維孤獨”。
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孤獨的恐懼,因此我們要時刻保持警醒,意識到我們正處于孤獨之中,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當你意識到自己孤獨時,“我”就會在心中產生一種共鳴,就會與世間萬物產生一種聯結,即世間萬物本為一體,你便不會再為孤獨困惑了。
現代社會人人感到孤獨的原因在于,我們從集體文化過渡到個體文化所產生的撕裂感,人在激烈的社會變革中無所適從,找不到歸屬感。
所有事物都被打上了商品的標簽,都以金錢來衡量,我們忽略了其與自我關系的認知。
現代人面對自我,通過各種方式去逃避,發(fā)明了各式各樣的消遣與娛樂,生產了琳瑯滿目的商品,滋生了數不盡的欲望。
人在這欲望中不能自拔,歸根結底在于社會沒有一種反省的機制,教育沒有培養(yǎng)人一種反省的能力。
讀完本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從何寫起,這也許就是書中所講的“語言孤獨”與“思維孤獨”。
從而我也意識到,我還無法駕馭文字,無法通過文字和語言來表達思想,也明白了為什么網絡流行“我想對這個世界說說”、“我想對這個世界談談”的話語。
這總能勾起我們深深的孤獨。
孤獨六講讀后感 篇8
臺灣學者蔣勛最近在大陸非常走紅,談論藝術的《藝術概論》《中國美術史》,談論生活的《生活十講》《孤獨六講》等等,都深受讀者寵愛,《蔣勛說紅樓夢》更是由上海三聯一輯、二輯地連著出版,據說要出到第八輯。為什么當當網上蔣勛的書節(jié)節(jié)走俏?他靠什么魔力征服讀者?筆者認為,他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和你談心,輕輕淡淡,柔美醉人,讓你和他一起走,一起看,一起思考,一起面對——這難道不是我們期望許久的讀書的享受嗎?
在當下這個時間,效率決定一切的機器化時代,為了生存,為了名利,為了爬得更高些,為了情婦再多些,無數的人都在忙碌著,去展現生命的卑微、現實的嚴酷與制度的不公。人作為社會的機器,無目的地運轉、消耗著,在喘息的間隙,談論著住房、孩子,蒜菜的價格……想一想,在這個現實里,誰靜下心來讀書、談心,談生的意義,存的價值?在忙碌一天后的夜晚,關掉電視,面對家人,相互交流,彼此傾聽?
——太久遠了,久遠得令我們懷念、流淚。我們渴望交流,卻將門窗持續(xù)加固;渴望熱熱鬧鬧,卻在喧鬧后陷入更深的孤獨。換句話說,今天沒有人耐心地和我們說話,認真地與我們交談,更沒有人讓談話充滿愛,盈滿美。蔣勛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于一體,指出如何完成孤獨、給予孤獨、尊重孤獨。所以,他讓我們驚喜,讓我懷疑,讓我們審視自己,體察內心。
據說,電影明星林青霞為了聽蔣勛的講座,曾在一段時間每周專門從香港乘飛機趕到臺灣。《孤獨六講》就是蔣勛六次講座的結集。書中的他像在跟你隨意閑聊,一段段文筆優(yōu)美的隨感錄式的文字,一個個生動的生活故事,留給現代人“一小段陽光,一小段享受,一小段沉思”,并在書中尋得異樣的共鳴;然后去療世俗的傷。
在《孤獨六講》里,作者與我們交流殘酷青春里野獸般奔突的“情欲孤獨”,眾聲喧嘩卻無人聆聽的“語言孤獨”,始于躊躇滿志終于落寞寂寥的“革命孤獨”,潛藏于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我們可以很隨意地尋找到自己的對應:“在這個城市里有一種長期被忽略、被遺忘、潛藏在心靈深處的孤獨”;“快速而進步的通訊科技,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心里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去聽”等等。孤獨原來無處不在,原來令人如此害怕。
然而,作者認為,“孤獨沒有什么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在孤獨中有一種很飽滿的東西存在”,孤獨是和自己相處,和自己對談,人心真正的豐富,正是靠了孤獨。儒家文化“不談隱私,不注重個人的私密性”,國人也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傳統下,遠離孤獨,逃避孤獨,恥談孤獨,從而使每個人成為不尊重自己和別人的孤獨的人,而這樣的狀態(tài)不利于大家成為現代公民。作者說,“推動民主不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個人的責任,而這些首先要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孤獨開始”。
蔣勛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孤獨”在漢字里是很負面的意思。但在西方文字里,“孤獨”字根sol的原義是太陽,說明每個個體在宇宙之間都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所以,孤獨應該是人的一種權利,每個人都應該面對自己,叩問自己的靈魂,探尋靈魂的秘密,在最隱秘的空間搖醒自我,完成美致。在書中,讀者可以跟著作者去感受、體悟、反思、學習,去慢慢理解:美學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
《孤獨六講》文圖并茂,深遠高邁,行文天馬行空,語言精妙流暢,插圖優(yōu)美和諧,讓讀者在品讀孤獨之美的同時,也可領略作者獨特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孤獨六講讀后感】相關文章:
《孤獨六講》讀后感02-25
讀《孤獨六講》有感06-26
孤獨六講讀后感04-06
《管建剛六講》讀后感05-06
孤獨讀后感04-27
《孤獨》讀后感05-09
職場中的“六講六忌”07-18
《孤獨之旅》讀后感01-03
孤獨之旅讀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