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lián)教育經(jīng)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它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以下是中國人才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一:
1977年,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寫成《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里所傳達的真知灼見,到今天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每部分都有許多的精華,給我很大的振動,在這里,我想摘出幾句來,讓我們一起細細地品讀。
一、教師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教師不可能人人成為“圣人”,也沒有那個必要。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絕不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個完整的過程:一是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專長和優(yōu)缺點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卻不認識自己的?特別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更應該明白自己的優(yōu)缺點。二是要自己選擇,如果教師這個行當是你自己選擇的,就要無怨無悔的做下去,而且要盡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書,本來就“教無定法”的,只要你守著教學的基本規(guī)范,剩下的空間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的前提下,你可以這樣教也可以那樣教,教出你“自己”來。四是自己評價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總結(jié),只有善于總結(jié)才會去學習提高。
二、教師要繼續(xù)學習
以前總是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可按現(xiàn)在的局面來看,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用的。一個教師如果不繼續(xù)學習,他將不能勝任教師這個工作。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以前很少有專業(yè)知識方面的學習,近來常有緊迫感,總覺得知識欠缺,“書到用時方恨少”。近一年來,在學習這一塊有了大進步,便覺得自己充實了許多,自信也增強了許多。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指出了繼續(xù)學習的迫切性。學校的發(fā)展也體現(xiàn)了繼續(xù)學習的迫切性。隨家庭擇校就讀也同樣指出了繼續(xù)學習的迫切性,F(xiàn)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求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教師必須要養(yǎng)成繼續(xù)學習的好習慣,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三、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銀杯不如口碑”剛開始看到這句話覺得有些荒誕,不是說事實勝于雄辯嗎,而且現(xiàn)在基本招工單位不是一律看簡歷、榮譽嗎。但讀完這一段話,靜心細想,確實如此,一位教師是否優(yōu)秀怎么能憑幾節(jié)作秀的公開課或論文的篇數(shù)來斷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學生、你的學生的家長們都“口口相傳”地贊美你、敬重你,你有著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個“口碑”很好的教師,鄭校長說的第一條真的很重要,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你終將被時代淘汰。我覺得今后的生活應該把學習擺在第一位,“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讓自己活得美麗而開心。
四、欣賞缺憾
古人說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存在著許多美好,也有許多的缺憾,就看我們有沒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賞它。作者認為 “欣賞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來自于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為理解了生活而升騰起的對生活的摯愛”。雖說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是一份崇高的職業(yè),可經(jīng)歷中仍難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悅的回憶,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陣陣苦痛,但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們足夠熱愛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體驗生命中的每一點感動,哪怕這感動并不是美好的。可以這么說:有著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賞缺憾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
五、永不放棄
優(yōu)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而且在幼兒園不用成績?nèi)ピu價孩子的優(yōu)劣,所以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這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六、“學會傾聽不容易”
“傾聽”與“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聽是入耳,一種生理游戲,但不一定入心,別人說話你聽到了,僅僅是一種聲波和信號,是人的一種本能而已。而傾聽呢,是一種身心兩方面的活動,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學會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傾聽不僅是一種交往藝術,更是一種美德。教師當然需要傾聽,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教師善于傾聽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從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傾聽又會讓你交到知心朋友,擁有和諧融洽的家庭關系。因此,學會傾聽真的很重要,通過它會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也會讓你得到許多東西。
以上是我讀了本書后的點滴想法,讀著著作中的每個建議,就像登上了每一個臺階,我就感到了我們職業(yè)的光明,對自己的職業(yè)有了更新的認識,我會因此更從容的走好自己的.未來之路。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二:
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我收獲頗豐:讀這本書,不僅是在讀那一條條獨立成文的建議,更是在讀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許多思考。
作為一名老師,只有敞開心懷,展露內(nèi)心真實的自我,孩子才會慢慢釋放自己,才會讓你更好的觀察到他的最為真實的行為。“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一條,帶給我極大啟發(fā)。文中這樣說:“有些學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對任何事情表現(xiàn)出特別的興趣,如果學校里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么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fā),學校里這種對學習無動于衷沒有為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學生越多,那么,教師們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學生,那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里移植到學生心里。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于衷的精神狀態(tài)。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yè)落后,考不及格,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態(tài)度。”是啊,我們每一位老師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生,每個老師都非常頭痛。書中提到,對待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做到孔子說的“因材施教”。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這樣的孩子進行細致地了解。我們的孩子來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體狀況、不同的興趣愛好。教師面對這樣的孩子,首先要對他們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了解清楚,這樣在課堂上才能“使每一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煞此家幌挛覀円酝慕逃⒔虒W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慮到這些因素了?仔細想來,在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是按照教師用書上的學習目標,對學生提出同一個學習要求、要求他們完成同樣的作業(yè),自然也會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他們。對此一些基礎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學生,他們很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他們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同時,也會影響到他人格的形成。為此,因材施教多么重要。
再比如,有些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表現(xiàn)為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無精打采等,其實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讀了這本書,我們不妨仔細地反思一下自己,我們的課備得充分嗎?我們的課堂是不是激發(fā)了每一個孩子的探索知識的欲望?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這么想想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所設計的每一堂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向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雖然要做到這些不容易,但是只要堅持努力,真正動腦筋來設計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抱怨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少了很多。
當讀到“請遲到的學生安靜地走進教室”這一條時,我深深懂得了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報告”聲打擾正在講課的教師,影響正在集中注意力聽課的學生,接著可能還會發(fā)生一系列不應該發(fā)生的事情。為何不讓學生安靜地走進教室?遲到的學生有他們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攪亂課堂的。遲到的學生也是個別人,在上課時間內(nèi),為了問清一個人的遲到原因而耽誤全體學生的學習,實在得不償失。課上詢問后無論是老師、還是沒遲到的學生,精神都無法馬上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如果課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比課上詢問差。如果凡是上課遲到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喊“報告”自己直接推開門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讀到“從你聽明白了嗎到我講清楚了嗎”這條建議時,我在思考:“你聽明白了嗎?”言下之意是,作為老師,我把該講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了,要講的事情我已經(jīng)表達清楚了,如果學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應該是學生的理解有問題了。而“我講清楚了嗎”是我們教師把“沒聽懂”的責任承擔起來。一聲“我講清楚了嗎”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加深了師生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一聲“我講清楚了嗎”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增強對學習的信心。一聲“我講清楚了嗎”大家不防也來試一試。
在讀此書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即可。讀了此書,我才知道,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不僅要不斷學習,而且要善于寬容學生錯誤,善于贊美學生。讓我努力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吧!每一次與孩子們相遇,我都有一種農(nóng)夫面對良種般的喜悅,一個個孩子諒是那一顆顆飽滿且不同品種的種子,等待我將土地松弛,輔助他們陽光和養(yǎng)分,給予成長的一份空間,靜靜地等待這些蘊含生命的種子最終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04-03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5篇03-30
給HR的實用建議10-31
給留學女孩的建議10-02
給不同星座男女的戀愛建議02-25
給應聘者的10條建議08-01
學生給教師的評語12-10
給職場跳槽者的一些建議02-22
給90后職場新人的10條建議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