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獨者》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孤獨者》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孤獨者》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孤獨者》讀后感1
魯迅的小說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上并不少見,每一篇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社戲》、《背影》、《阿長與山海經(jīng)》、《藤野先生》、《雪》、《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這么一數(shù),我著實被驚到,原來從小學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魯迅這么多篇文章了!由此也可見魯迅的小說在中國現(xiàn)代主義文學史上占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這期我要說的是魯迅的另一篇小說《孤獨者》,《孤獨者》是魯迅小說集《彷徨》里的一篇。
這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老師要求閱讀的小說,能被拿入大學課堂來研讀,想必其文學價值一定不會小。
在課上,我了解到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通過變形的、隱晦的方式來傳達某種思想或感情。如《孤獨者》就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而現(xiàn)實主義文學則是直接的、明顯的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我讀第一遍《孤獨者》的時候,我其實是不太能讀懂的,在我印象當中,魯迅的小說都很難讀懂,先不說魯迅的作品總是很耐人尋味,單單就我們的思想境界來說,如果不借助任何輔助材料根本就是不知所云。
我讀這篇小說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主人公魏連殳的孤獨, 我相信很多普通讀者都跟我一樣。魏連殳的孤獨不是顧影自憐,也不是被遺世孤立的孤獨,而是那種深深地、壓抑著的、如大漠孤狼般的那種孤獨。
這是原文的一個片段:
后來祖母死了,他從城里趕來奔喪。他是有名的洋學堂里出來的異端人物,所以村里的人都很緊張:他來了,能否按照我們的傳統(tǒng)規(guī)矩辦事呢?于是提出三個條件:必須穿孝服,必須跪拜,必須請和尚道士。魏連殳來了,大家沒想到,他毫不猶豫地很爽氣地答應了,而且他裝殮祖母的時候,非常地耐心,這些都出乎人們意料之外。但更奇怪的是,當一切都正常進行,許多女人又哭又拜,他作為孝子卻一聲沒響,大家都在哭,他不哭,這就引起了"驚異和不滿",等到大家哭完了,要走散了—— "連殳卻還坐在草薦上沉思。忽然,他流下淚來了,接著就失聲,立刻又變成長嚎,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和悲哀。"
魏連殳從小就失去父母,由祖母撫養(yǎng)長大,并且還不是他的親生祖母,是他父親的繼母,不管在祖母面前如何搞怪逗樂,祖母總是對他淡淡的、冷冷的,所以造就他對人愛答不理的性格。村里人都認為他是異類,因為只有他一個人是外出游學的人,他有自己先進的細想,但總是被打壓,他沒有朋友,沒有同事,確切來說,他也沒有親人。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可以愛的人或是沒有愛自己的人,該是一件多么絕望的事,或許,這就是極致的孤獨。
其實魯迅這篇文章最讓我欽佩的地方是,通篇完全沒有提到"孤獨"二字,然而卻可以將主人公魏連殳的.孤獨描寫得這么淋漓盡致。大家都知道,凡是有文學價值的小說,作者都是以當下的社會背景為題材基礎的,很多小說的主人公都可以用來當作當時社會眾多同類人當中的一個縮影,而魯迅的這一篇,我認為不僅是能夠反映當時社會的很多現(xiàn)象, 而且又有著超乎時代的價值,引領人們對孤獨的思考。
魯迅的小說有時是一場心靈的搏斗,有點像讀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是一種心靈的拷問。你要深切地貼近作者,貼近那個時代,有時又好像要拷問自己。
在《孤獨者》里,魯迅就是通過兩種聲音,"我"的聲音和主人公魏連殳的聲音相互對峙,互相辯駁,寫出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困惑。所以小說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孤獨者命運的考察,但在更深層面上展開的是關于人的生存狀態(tài),人的生存期望,以及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的思考與駁難,而且這種討論是極致徹底的,因為本來為愛我者活著就已經(jīng)是生存意義的底線了,還要追問在底線之后還有沒有可能性,幾出現(xiàn)了為敵人而活著這樣的殘酷選擇。
《孤獨者》讀后感2
“送殮”一場表現(xiàn)了魏連殳獨戰(zhàn)多數(shù)的豐采。族人排好了陣勢,村人們興奮地等待兩面的爭斗,可是魏連殳一句“都可以的”,便以無戲可看向看客們復了仇。雖然復仇,被那些呆滯、冷漠、麻木的“群”包圍著,其內心是痛苦、孤獨的。魯迅小說中曾經(jīng)反復寫過孤獨的個體被麻木的“群”圍困的場面:路人向“狂人”射出吃人的目光,黑暗中看客們伸長了如同鴨頸般的脖子品味夏瑜的就義,咸享酒店的長衫客與短衣幫合力賞鑒孔乙己的尷尬、頹唐,魯鎮(zhèn)的人們用研究的眼色盯著祥林嫂額上“恥辱的記號”的傷疤,(它們都是魯迅在日本仙臺學習時“幻燈片事件”經(jīng)驗的紛繁多樣的表現(xiàn),參見《吶喊自序》、《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這些眼睛對于被圍困個體意味著什么?魯迅在小說中曾寫過懵懵懂懂的阿Q和復仇者眉間尺對于看客們眼睛的感受。在阿Q,它比“又兇又怯”“遠遠地穿透了他的皮肉”的“狼的眼睛”更可怕,“又鈍又鋒利,不但已經(jīng)咀嚼了他的話,并且還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東西,永是不遠不近地跟他走。這些眼睛們似乎連成一氣,已經(jīng)在那里咬他的靈魂!睂τ诿奸g尺,“遇到這樣的敵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覺得無聊,卻又脫身不得”,置身于此的魏連殳的感受則二者兼而有之,如同置身無物之陣、荒原,“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和悲哀!惫陋殞е卤瘋,卻并不必然就失敗。他有所希望(“孩子總是好的,他們全是天真......”“我以為中國的可以希望,只在這一點!保兴祛櫍ā斑有人愿意我活幾天”),“有所為”(“喜歡發(fā)表文章”,“發(fā)些沒有顧忌的議論”)。他有韌的精神,他“愿意為此求乞,為此凍餒,為此寂寞,為此辛苦!比欢,不久,愿意他活幾天的“已被敵人誘殺了”,對于孩子的信心也動搖(“一個很小的小孩,指著我道:殺!他還不很能走路......”),而且他被解職了;畹囊饬x、的價值、的條件均已失去,這是內外雙重的壓迫。生命已經(jīng)沒有意義。“我自己也覺得不配活下去;別人呢?也不配的!睘閻、為希望而活既不可得,乃為恨而活。“偏要為不愿意我活下去的人們而活下去”―――“躬行”“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以自己的生命向社會進行復仇。魏連殳的悲劇不在于他的死,也不在于他的失業(yè),他的悲劇在于生命意義的喪失。生命已經(jīng)無處立足,死亡就不是悲哀,死亡只是他自由地使用生命進行復仇的盛典――為了恨!然而這樣的復仇除了啃嚙自己的心――目睹自己的腐爛――之外,于大眾的愚昧、于社會的守舊、于舊勢力無損絲毫。倒是那戴著肩章“不妥貼地躺著”的帶著“一柄紙糊的指揮刀”的尸體,對于主人公不啻是個諷刺,人物的`尷尬結局顯示了作者對于其人生道路的冷峻態(tài)度。小說的深刻之處還在于,這是一個幾乎無事的悲劇,“這也是向來如此的”,“S城人倒并非這一回特別惡!辈]有特別的人、特別的事件、特別的迫害,圍困是由“無主名”的日常性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完成的,如此,小說顯示了社會改造的艱巨性。
小說如一首詩,具有峻峭幽深的藝術風格。小說中的人物“我”既是敘述者,也是一個與魏連殳在精神、氣質上頗有相通之處的人物,他們仿佛是精神上的孿生者,然而他與魏連殳的取向頗有差異,他不信進化論,對魏連殳的多疑,看得人們太壞也不以為然。他對魏連殳是牽掛的,但又會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對于魏連殳的“我還得活幾天!”的聲音冷峭地反問“為什么呢?”。這兩個人物其實可以看作雙重性對偶式主人公,他們的關系正是一種論爭性關系,它是魯迅對于中國傳統(tǒng)小說中正副人物分身法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眾所周知,無論是魏連殳還是人物“我”都帶有魯迅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某些特征,魯迅運用這一獨特的方法表現(xiàn)了他對于孤獨的知識者的命運的復雜情思。
《孤獨者》讀后感3
老人與海,帶有獨特氣質兩者的組合。老人,孤獨,堅韌;大海,廣闊,無常;但兩者都偉大。其實故事主要講的主要是老人與大魚,在與大魚的一次次博弈與守護中我們感受到了老人的偉大。
初讀故事,滿目都是老人的孤獨與艱辛。他獨自一人,居住在及其簡陋的屋子里,一人去大海深處打魚,一人大聲的說話。唯一的伙伴是小男孩,卻無法陪伴他。
老人都是孤獨的,直至今日讀此才去思考這個問題。年輕的我們總是以自己為中心,無法理解別人的一切,但當我們長大,學會理解的時候,溫柔與寬容卻只能給另外的人,卻再也沒有機會對當初的人說對不起。
孤獨是什么,是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陪伴我們的,只有自然,沒有同類。老人的朋友是大海,是大魚,是星星。他的話只有它們聽。
孤獨是什么,是陳子昂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痹谔摕o的時間和空間里,在時間滾滾的洪流里,一個老人,面對虛無的時間,衰退的身體,世事的無常,只能自說自話。
孤獨是什么,是一個人堅定的,置生死之度外的選擇。老人為什么要殺死他的大魚朋友,老人為什么要耗盡一切做一件徒勞無功的事情,老人為什么要干一件風險大于收益的事情。因為老人孤獨。老人如果不打魚,就要一個人面對虛無的時間,面對生命一點點的流逝,面對這一無所有的孤獨。
老人的選擇和我奶奶如出一轍。我一直不曾明白為什么她八十多歲的時候還要上山砍樹,還要下地種菜。她曾經(jīng)和我說,有一次她在路上摔倒了,我家住在山上,周圍全都是山,沒有一步好走的路,而且周圍也沒有別的人家。她說她摔倒了,她呼喊沒有人回應,她一個人在地上趴了好久才慢慢的回到家。白天的時候,爸爸媽媽出去忙錢,我和弟弟在學校,一直以來家里都只有她一個人。我們勸過她,說過她,批評過她,求過她,讓她不要下地,也不要上山,讓她在家看電視,睡覺,她從來都不聽。所有人都覺得她折騰,甚至不可理喻。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她一個在家干些什么才能熬過那些漫長的等待和虛無的時間。她說每天從下午就開始等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我一年才能回幾次家。有一次我上學的時候,她拉著我的手哭,你不要去學校好不好,你再陪我一天好不好。那是我見過她最軟弱最無助的一次,但所有人都只會覺得她無理取鬧。我還是走了,頭也不回的走了,后來她也走了,頭也不回的走了。
前段時間看了我們三,楊絳先生把老人的那種孤獨感,不安全感寫得很鮮活,所有的老人都是孤獨的,都是艱辛的,都是軟弱無助的,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也都是偉大的。那段時間我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夢到她,在夢里哭泣,或醒來的時候哭泣。
老人堅韌而偉大。老人與大魚的殊死搏斗特別精彩,那種人性的堅韌不拔和勇敢無畏我無法復述也無法表達!耙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庇悬c像肖申克的救贖的那種努力與永不放棄,老人為了保存戰(zhàn)斗的體力吃生魚肉,老人的手一次又一次的抽筋受傷,老人的背一次又一次的被釣絲勒疼,老人獨自一人隨著大魚在海上日夜漂泊。我們愿意為了一個目標而付出多少代價,我們在面對巨大困難的時候是選擇放棄還是堅持,我們愿意為了一個偉大但可能徒勞無功的事情而堅持努力嗎?
老人終于在這場與大魚的生死較量里勝出。但所有的一切不過只是徒勞無功。最后,老人帶著魚骨回來,厲害嗎?當然厲害。有用嗎?不知道。老人的堅韌與偉大無人見證,只有大海,但大海轉瞬就會掩埋一切。老人年輕的時候也特別厲害,但也同樣只有他自己記得。老人是誰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孤獨者》讀后感】相關文章:
《孤獨者》讀后感10-24
《孤獨者》讀后感[錦集2篇]11-18
很孤獨的說說11-17
經(jīng)典孤獨說說06-05
孤獨的句子12-07
孤獨的說說01-14
經(jīng)典孤獨句子01-22
孤獨的語錄12-04
孤獨的文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