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后感(集錦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
本書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不落俗套、新穎地以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揭示西方哲學史的發(fā)展歷程。故事是這樣開始的:14歲的少女蘇菲在某天放學回家后發(fā)現(xiàn)了神秘的一封信,從思考信中提到的“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的問題開始,在一個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之后,艾伯特陸續(xù)向蘇菲娓娓道來:從古希臘自然派哲學,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到人性被神化的中世紀,到人性復(fù)蘇的文藝復(fù)興時期的笛卡爾“我思故我在”,到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再到黑格爾的辯證法,康德的人本主義,最終到現(xiàn)代以人為中心的存在主義觀點,各種學派、各種學說讓人應(yīng)接不暇,實際上這卻是作者借艾伯特之口把這一切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本書的另一個奇妙之處在于,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這些信雖是寄給她,卻是寫給一個與她同一天生日的、似乎是不存在的女孩——席德。更出奇的是,艾伯特不停地給蘇菲講課,卻發(fā)現(xiàn)他們所做的一切似乎是席德的父親艾勃特少校的“特意”安排,或者說他們是活在少校的意識當中。他們的談話和舉動被少校安排好后寫進一本叫《蘇菲的世界》的書,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的女兒。故事的結(jié)尾,艾伯特與蘇菲試圖逃出少校的思想控制并且成功。
席德與少校,蘇菲與艾伯特,這兩對人物,時虛時真,讓人有一種糊涂的感覺,真實與虛幻二者難以分開,留給讀者無限思考。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
閑暇之余,找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它和其他大部頭的令人傷腦筋的哲學書不同,讀它更像是讀一本偵探小說,讓人不自覺地跟隨著蘇菲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去拜訪一位位哲學家,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這本書的內(nèi)容廣,但并不紊亂,書中內(nèi)容分成許多章節(jié),每節(jié)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jié)內(nèi)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jié)內(nèi)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jié)使人讀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么時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尋著相同的問題,就像是“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學。遺憾的是,現(xiàn)在人們的好奇心卻因為習慣而遞減。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世界,并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我們的好奇心也就被壓抑住了,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銳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學家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他們從不會習慣這個世界。對于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復(fù)雜難解、神秘莫測,他們就像是孩子一樣打量著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才能提出那些深奧的問題,所以他們才能被人稱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jīng)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樣,起碼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幾個為什么。
如果我這樣想,如果我意識到自己的好奇心不夠,是不是我已經(jīng)前進了一步呢?因為蘇格拉底曾說過“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說起蘇格拉底,他也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秘難解的人物。他從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卻是對歐洲思想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長得很丑,但是他的性情卻極為和藹可親,我們了解他的途徑主要是透過柏拉圖的著作,因此要區(qū)分蘇格拉底的學說與柏拉圖的哲學并不容易。而他的死又是如此富有傳奇色彩,因為批評各種形式的不公不義與腐敗現(xiàn)象,向地方勢力挑戰(zhàn),他被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可是他沒有逃走,他甚至沒有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他服下了毒藥。那些勢力扼殺了他的生命,但他的思想?yún)s傳遍了整個人類的世界,成為了哲學界一顆最耀眼的啟明星。我佩服他的思想更佩服他的勇氣,他的堅持不妥協(xié)鼓勵著后人為保衛(wèi)真理而戰(zhàn)斗。
看這本書,我不僅增長了許多哲學知識,了解了許多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還從中找到了一些啟發(fā),也許,我要對生活改變一下態(tài)度……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3
二零一二年冬天,校領(lǐng)導給我們每位老師贈了一本《蘇菲的世界》,希望我們能從這本哲理性的書籍中收獲非凡。零零散散一個冬天,早自習的間隙,一個假期,讀了《蘇菲的世界》,讀起來有些艱澀、枯燥。常言道: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凈如水,開闊視眼,豐富閱歷,益于人生。我堅持讀下來,也從中讀懂一些人生哲理。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層層謎團一股在她眼前展開,使她不得不開始注意起這些惡作劇般的問題,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淌徉在這個充滿哲學的世界里,她開始不斷思索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書中更是有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了解,更有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垢印刷機。更讓我們學習到康德黑格爾,弗伊德甚至馬克思的哲學思想 ……
哲學家們不停地追問,不停地前行,同時也不停地呼喚著沉睡的人們。他的呼喚只能喚醒少數(shù)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shù)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總最終將生命獻于哲學服毒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于精神。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設(shè)備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原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論,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兩千年,中世紀,浪漫主義。慢慢我陷入整個歐洲哲學史,開始時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來越發(fā)現(xiàn),其實哲學離生活并不遠,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人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是互通的。蘇菲最終只是希德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又是誰呢,蘇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蘇
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也喚醒我們生活的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4
談及哲學,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極其深奧的問題,說實話,在看這本書前,我也有這樣的感受,這種心理迫使我不得不翻開這本書,去探究它其中的奧秘?赐曛,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感受從我心中升騰而起——感到世界是那樣的大,我們就是身在其中的一只小螞蟻,也感到自己仿佛不是身在其世界,而是感到我們正在用心與世界面對面的交流。
這本書的作者是喬斯坦·賈德,以《蘇菲的世界》一書,奠定全球十大作家地位,他的書還有很多,我也很喜歡,《紙牌的秘密》和《瑪雅》就是其中的兩本。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叫蘇菲的十四歲少女正在過著與常人一樣平淡與普通的生活,一封奇怪的信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以及一個十四歲少女的內(nèi)心。“你是誰?”“世界從哪來?”一些看似普通的問題,卻讓蘇菲大傷腦筋,在一位神秘的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學會思索,她運用少女先天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剛買這個書的時候,我的興趣并非很大,隨手翻了幾頁,可是沒想到一下子就看上癮了。這本書不與其他的小說一樣,也只因單純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著我們,更是對哲學以美的享受,一本哲學啟蒙書,使我受益匪淺。我們生活的這世界就像魔術(shù)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shù)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我在讀這本書時,在講的哲學知識的時候,我仿佛與蘇菲一起到了那個年代,如同身臨其境,有趣而又神秘的哲學知識。在世界的身旁我是如此之小,但是,我雖然小,可我對這個世界有濃厚的興趣,我會成為那個魔術(shù)師,站在世界的上方去看世界。去探索哲學,研究哲學吧,他會使你有非同凡響的感受。
蘇菲那種善于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難她都不退縮,永遠心中都存有一個“為什么”,而我就沒有那種精神,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想算了吧,別人也沒有做到,我沒有必要去做,可蘇菲并不這樣想,只要遇到困難就一定會去想怎樣解決,而不是放棄,我們應(yīng)該學習蘇菲的那種精神,多觀察、多思考、多問一個為什么,你就會與蘇菲一樣優(yōu)秀!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他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與好奇。充滿智慧的我們應(yīng)該多當那個魔術(shù)師,去挖掘世界那個你不知道的地方。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
書中有幾個句子,我很喜歡。
“那轟然一響,我們也是星辰!
看的時候覺得這句話真美。這是書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了。大概是說,我們和星辰一樣在曠遠的宇宙中孤獨而不可重現(xiàn)地存在,既讓人驕傲,因為我們和星辰一樣可貴又優(yōu)美,又讓人悲傷,因為星辰也是終將消亡的存在。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在我看不到的滿天星火里,那跋涉千年的星光終于到達地球,而發(fā)出光芒的星辰,或許已經(jīng)湮滅無存。我們,也是星辰。
“事實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他們只是缺少光線的照射罷了!
黑暗中亦有光芒的存在,每雙不同的眼里,亦會有不同的世界。在她的眼里,黑暗,只不過是缺少光芒的照射。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你遇到的黑暗,只不過是,太陽有點遲到。
哲學給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么哲學是什么?《蘇菲的世界》里有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就像魔術(shù)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個戲法要數(shù)十億年才能變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不可思議的戲法感到驚奇。然而他們年紀越大,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里覺得非常安逸,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和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但也有些人死命抓住兔毛不放,并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因此,我認為,哲學的本質(zhì)就是好奇心。好奇心讓人們思考,為什么世界是這樣的?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認為世界本該是這樣。這樣的一些人,就是哲學家。
說不定,讀完這本書,你就會開始思考。翻開《蘇菲的世界》,它會帶你走進一個智慧的哲學圣殿。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6
“讀完了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很難說它是一部小說還是一部教科書,必須承認,引導我繼續(xù)向下讀的動力,對于蘇菲和席德身份命運安排的興趣遠大于對哲學的興趣,哲學本身對于不太愛動腦思考且大部分時間糾結(jié)于生活本身的我來說其實并不是一種興趣,很多時候想要讀一讀哲學專業(yè)連入門書都算不上的《西方哲學史》(羅素著),并強迫自己讀完后,腦子里還是沒有框架。但是,在這次閱讀后,在對于主角命運身份的興趣了然后,卻不知不覺間收到了艾伯特導師關(guān)于哲學的教導,跟著蘇菲一起思考和學習,腦中竟然隱隱地有了一個不算清晰的框架。倒是意外的收獲。
讀書,成果在書外,能夠幫助自己的也是讀書過程中的思考和讀書后的感悟。當看到蘇菲最終沖破上帝(艾伯特上校)設(shè)定的世界而解開那艘停泊的小船之時,也隱隱有了那一份嘆息!
我們喜歡仰望星空,也喜歡置身自然,因為當追索宇宙奧妙,體驗自然之趣的時候,那個于熙熙攘攘的人世間奔波行走的個體仿佛不復(fù)存在,平常的雞毛蒜皮喜怒哀樂也不再糾結(jié)于心,時間得以延長,空間得以拓展,渺小的個體只是浩瀚宇宙中的微不足道的小小塵埃,甚至連塵埃也算不上,個體進入了虛空和忘我,無憂無喜,無價值無意義;比起大自然的力量和變化,個體的所有行為甚至連一點影響性也沒有,在歷史的巨輪之下,個體的力量連一粒沙子也不算,僅僅是時間軸線上的一個點,無長度無面積。很多人愿意進入這種無我的境界,因為在這種境界之下,個人雖然渺小,但仿佛融于宇宙當中,伴隨著宇宙的分分合合,自然的滄海桑田,體驗到的是汲汲于世俗紅塵的所不能體驗的宏大與心安,那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平和,個體也是從未有過的無畏無懼,再多的煩心與擔憂仿佛都不值一提。
但這種感覺在大多數(shù)人的一生中所占的時間都是短暫的。當從宇宙自然中抽身而出,再次落到大地上,跌落紅塵的時候,失落的感覺也隨之而來。甚至一部分人沒有體驗過上面的宏大與心安便直接投入到日,嵭肌N覟槭裁炊鴣?我為何要奮斗?比起很多成功的人來,我為什么默默無聞?人事繁瑣、深陷工作與生活,何時才能去追逐真正的理想?而理想,又到底是什么?……問完了這一切,投身柴米油鹽,嬉笑怒罵,真真正正地去生活,戚戚貧賤,汲汲富貴,順便探索一下夢想。有的渾渾噩噩,有的兢兢業(yè)業(yè),而不論怎樣,人所做的一切,總愿意給自己加個注腳,找尋些許的意義和安慰。
夢想是安慰,價值是安慰,感情是安慰,但安慰總歸是安慰,當午夜夢回,不免又要陷入迷茫與孤寂,可憐的人兒啊,這赤條條來,赤條條走的一趟,這或奔波疲累或燈紅酒綠的一趟,到底為了啥?
哲學家說,來來來,不急不急,既然你會腳踏大地,也愛仰望星空,那我給你找個解釋,順便給我自己個解釋。
“宇宙從何而來,何物成就宇宙,你從哪里來,最終歸向哪里,你得清楚,這樣,你就清楚了你的所作所為會對這虛空的世界有何影響,你也會找到你的起源和最終的歸宿,求得你今日所為之意義;
你我今日的探索既已,也要及于這世間萬物,為何就是你我如此獨特,生老病死非你我獨享,而你我之獨特終在何處?
你說你存在,你說你感知世間萬物,你怎么證明你存在,你感知的萬物是否就是存在,而你的存在,是否獨一無二?
你周圍無數(shù)的同類,如何結(jié)成這樣一個社會,萬千的同類既然都如你一般存在,你我怎樣成就一個讓你我更感舒適的社會,從而不再體驗生之苦,來來來,我提問,你思考,我啟發(fā),你找尋,讓我們共尋生之意義……”
既然有了這么多的問題和思考,我們怎樣來看,我們的方法是什么?
“當你思考這些問題的瞬間,時間仿佛凝固,而這無數(shù)個凝固的瞬間,成就了歷史的軌跡;可是,時間這流動的長河,又怎能任你去將其凝固,你是否還是前一秒的你呢?
我在動,可是我的周圍也在動,我是在動?我是不動,我本身就不動,是的,我是不動?
你看,災(zāi)難多可怕,那潘多拉的盒子一打開,瘟疫就殘害了生靈;瘟疫嗎,我們有殉難者,可是,當它再次來臨,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魔盒傾泄的災(zāi)難仿佛不再可怕。
這互生互長互克互傷的世界呵,陰陽五行,潮起潮落,月圓月缺,仿佛都是那么和諧?
疑問,再疑問,再疑問,是的,你只需提問。
我想,這可能就是哲學。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7
要是單看書名,幾乎不會有人認為這是一本講哲學的書。蘇菲是個快過15歲生日的挪威小丫頭,生活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地方,過著小女孩的小日子。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可自從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蘇菲的世界便完全改變了。
書中的“艾伯特”從幾千年前的北歐真話,古希臘神話講起,一步一步地一直談到了當代哲學的潮流。時間上跨越了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fù)興,啟蒙運動直到近現(xiàn)代。一個個耳熟能詳?shù)恼軐W巨匠也在書中依次粉墨登場。從古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現(xiàn)代哲學之父卡迪爾,再到啟蒙運動時期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隨后是“浪漫主義運動”時期的黑格爾,再后是十九世紀中后葉的馬克思、達爾文以及同時代的尼采,最后法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傳奇人物薩特。
紛繁復(fù)雜的各種“主義”也按時間先后一路噴涌了出來。理性主義,知性主義,浪漫主義,存在主義,虛無主義,馬克思主義,超自然主義等等等等。另外,作者為了折騰書中人物蘇菲,甚至還讓小紅帽,芭比娃娃,泰迪熊,米老鼠等卡通人物時不時突然亮相。
《蘇菲的世界》之所以在創(chuàng)作出版后不久就成了暢銷書并被譽為名著,除了本身內(nèi)容真才實學外,可讀性和趣味性強也是關(guān)鍵因素?偨Y(jié)起來有兩大點,一是書中闡述哲學觀點后必舉生動例子;二是書中有書,故事中有故事。前者我沒法在此詳述,讀者看一遍書就知道了,后者倒是可以簡單說說:故事的主人公蘇菲其實是生活在故事中的另外一本書里,而這另一本書是一個住黎巴嫩的少校寫給他女兒的。但蘇菲和創(chuàng)造他的少校,以及少校的女兒卻又都是在作者喬斯坦。賈德筆下的人物。而且在書中,筆下人物與筆下人物經(jīng);,這里的關(guān)系一時半會兒也解釋不清楚,總之讀者看看就明白了。除了哲學外,《蘇菲的世界》還涉及了不少科普知識。
哲學不是一班人能學到的,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去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可以在他人得出的理論上創(chuàng)新,以導出自己新的觀念。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8
“生命本來就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問候,并結(jié)伴同游一段短暫的時間。然后我們就失去了對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們突然莫名其妙地來到世上一般。”——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作的一本哲學啟蒙書。不同于其它的哲學作品,這本書以故事小說的情節(jié)層層深入,讀起來也不似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十分精彩并且深深吸引著我。初讀了文章的前半部分,講述的是一個年齡同我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蘇菲收到了神秘的哲學家的來信,而后她照著信里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感悟。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序言部分里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做人要擁有好奇心。并且書中也舉例說嬰兒時期的我們對一切都擁有著強大的好奇心,我們迫不及待想去觸摸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看到小狗我們會學著它們叫等等......然而當我們長大成人以后,思維就漸漸被禁錮了,我們變得對一切淡然,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拇嬖。但這卻是我們最大的錯誤!
我們應(yīng)該像孩子一樣對這個世界仍充滿著好氣并且在做完每一件事后進行思考,只有對很多事情進行了一些思考過后,我們才會更好的完成,靈魂才會變得更有趣,充滿了求知欲。這個世界其實一直都有著一些不合理的甚至復(fù)雜難解神秘莫測的事情,哲學家很敏感,他們不單純地妥協(xié),而是敏感地,對這一切進行著思考......這也是他們?yōu)槭裁闯蔀榱藘?yōu)秀哲學家的原因。
正是因為習慣這個世界了,才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所以,要改變..........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9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啟蒙書,它用通俗的語言來講述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整部世界哲學史。小說部分類似于偵探小說,是現(xiàn)代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作家南方朔語)會讓讀者產(chǎn)生興趣,絲毫不覺得枯燥厭煩。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一封神秘的來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某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索的各種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面前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大家都認為世界上有善良和邪惡,而那些神話、電影、戲劇、演義都在極力地宣誓“邪惡是永遠戰(zhàn)勝不了正義(善良)的”、“正義(善良)必勝”等等,,漸漸地人們也被這些看法所“感染”了,認為好人就是代表正義(善良),壞人就是代表邪惡,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是當我看完書中第三章后,我的看法就變了。
我跟著蘇菲的步伐,深深地思考,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世界上并沒有至善至惡,而這些善惡都是取決于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如果大多數(shù)人認為某種事物是好的,那么這種事物就會被推崇為善的代表,反之就會被人們唾棄為惡的代表。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思想也會發(fā)生變化,任何事物無論是至善還是至惡,似乎都不是真實的,所以我認為世界上并沒有至善至惡。
……
說實話,哲學實在是一個太大的課題,讓人不得不去不斷地深思,而我就好比一個剛剛步入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就如那布滿夜空的星塵,但是,我相信,我總有一天也會成長起來,也會沿著哲學的階梯,一步步地爬到最高處,去仔細地審視哲學這個大世界的!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0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這兩個問題從科學的角度似乎很好回答:我是人類,世界由宇宙大爆炸產(chǎn)生。
但如果我繼續(xù)問: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從何而來?你也許會把這個問題丟給上帝。但這只不過是在把問題往后拖延,因為我還可以問:上帝從何而來?是啊,沒有任何事物會來自虛無。
但你會不耐煩地看我一眼:“想那么多干什么,你作業(yè)寫了沒?”然后低頭做你的數(shù)學題。人的好奇心就是這樣流失的。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才明白我也是這一類人。從前我看魔術(shù)表演時,會驚嘆、羨慕并好奇他是怎樣做到的,而現(xiàn)在看到魔術(shù)時,我只會冷漠地指出這使用了哪種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以顯示自己的聰明。即使不懂其中的原理,我也會竭力查出真相,以填補我的知識庫存。
是的,過多知識是人們失去好奇心的原因。盡管哲學試圖告訴我們: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世界的真理仍需探索,人類知之甚少。但人們還是在學習知識,試圖成為一個“博學”的人。
千百年間,哲學家們出于好奇而展開了一場關(guān)于“存在”——世界的存在,人的存在,物質(zhì)的存在,靈魂的存在——的大討論,提出了種種猜想與假設(shè)。哲學是吃干飯的事業(yè),對生產(chǎn)生活無益。但其之所以產(chǎn)生是因為人有好奇心的緣故,人對于活著這件事十分驚訝,于是就問出了大量的“為什么”。
人類的科技進步具有爆炸般的加速度:由幾千年的石器、青銅器、鐵器時代,進步到幾百年的蒸汽、航海時代,發(fā)展到幾十年的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時代,到現(xiàn)在持續(xù)幾年就更新一次的信息時代。越來越多人靠著別人發(fā)現(xiàn)的知識填充大腦,拘泥于自己單一的工作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之中,將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
于是,人類的好奇心以和科技發(fā)展一致的加速度縮減,不只是不再好奇,而且是好奇的人數(shù)不斷減少。在樂于探索世界奧秘的人中,只剩下了部分科研人員和孩子們。
人們把探索世界的任務(wù)交給了小部分人,而自己忙于自己的生活。我不能說這樣不對,也改變不了什么。但我只希望大家能讀一讀這本書,了解人生與世界的終極意義,明白自己為什么活著,為了什么而活著。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于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1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蘇菲的世界》 讀后感。它曾經(jīng)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zhì)的思考。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fā)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chǎn)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
本書的另一個奇妙之處在于,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這些信雖是寄給她,卻是寫給一個與她同一天生日的、似乎是不存在的女孩——席德。更出奇的是,艾伯特不停地給蘇菲講課,卻發(fā)現(xiàn)他們所做的一切似乎是席德的父親艾勃特少校的“特意”安排,或者說他們是活在少校的意識當中。他們的談話和舉動被少校安排好后寫進一本叫《蘇菲的世界》的書,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的女兒。故事的結(jié)尾,艾伯特與蘇菲試圖逃出少校的思想控制并且成功。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2
一本集小說與哲學史于一體的書,哲學是其貫穿始終的主題。而這里的哲學并非以那種無事可做的人進行深奧思考的面目出現(xiàn),而是作為與生活相統(tǒng)一的事物而出現(xiàn)。蘇菲和艾伯特需要運用哲學去理解他們的世界。但是他們又并非和人們格格不入。他們能夠確信他們的世界是艾勃特·納格的創(chuàng)造,但僅僅因為人們沒有關(guān)于自己世界(或宇宙)本源的答案,并不意味著可以不問這一問題。實際上,正像賈德在整本書中所強調(diào)的,要想成為一名哲學家就不能停止提出問題。艾伯特努力讓蘇菲意識到她自身的存在是多么了不起。人們提出的問題可能并沒有任何答案,但這也沒什么,因為正是能夠提出問題才讓我們成為人。我們?yōu)槭裁磿谶@里,什么才是好生活——從賈德的觀點來看,該書提到的所有這些哲學問題就是人們可以提出的最重要的問題。一旦人們的身體健康得到保證,人們就必須關(guān)注自身的精神生活。生命是一種賦予,要使生命對個人產(chǎn)生意義的唯一途徑,就是不斷地提出這些問題。哲學特立獨行,置身于其他學科之外,因為實際上賈德將哲學與生存看得同等重要。假如人們生活中缺乏哲學思辨,那么就剝奪了自己最大的樂趣,也降低了自己原本可以達到的理解高度。哲學是一項不斷進行的、畢生的追求。地球生物中只有人類可以進行哲學思考。雖然哲學或許不能使生活更簡單,或是給出容易的答案,但它會讓人們對于自己的存在充滿好奇心。即使哲學相當錯綜復(fù)雜,但其主旨卻是簡單的。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3
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的?
就這個看似比較簡單的問題,卻是比較基本的問題,我們窮盡一生,追求是是什么?很多時候不就是想了解自己,了解這個世界,想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么?有時候,我們很多心理問題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造成的,我們妄圖和別人攀比,卻不了解自己,我們用覺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做好,事實卻告訴你,你根本做不到。我們了解自己,才不會那么痛苦。
為什么選擇一個十四歲的蘇菲呢?為什么當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最重要的條件是好奇心么?就我看來,太小的孩子,雖然有好奇心,卻沒有足夠的探索研究能力,思維還不足以應(yīng)付這種哲學問題,也很難去尋找答案。好奇心,意味著主動去思考,主動去探索,因為對這個世界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我們就很難像孩子一樣,提出各種各樣的質(zhì)疑,問題,即使有孩子提出問題,要不是不耐煩地隨口一說,或者是責罵,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好奇心就這樣被扼殺了。
“赫拉克里特斯說:“所有事物都是流動的!泵恳患挛锒荚诓煌W兓⒁苿,沒有任何事物是靜止不變的!蔽倚W的時候,思考過類似的問題,即使是同一棵樹的葉子,同一批出廠的產(chǎn)品,也有不同,至于為什么不同,我沒有考慮那么多。
赫拉克里特斯指出,世間的事物都是相對的。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4
剛看完《蘇菲的世界》,頗有些感悟,記錄在此,以供日后參考。感悟主要有三點:
。1)兩條故事線索和五層世界
《蘇菲的世界》有兩條故事線-蘇菲和艾伯特的世界;席德和少校的世界。蘇菲和艾伯特可以說是少校筆下的虛構(gòu)人物,是少校的想象力。
然而,《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里,我們可以隱約看到至少有五層世界。我說“至少”的原因是我并不知道究竟最后有幾層世界,有可能多于五層,原因很簡單:蘇菲和艾伯特是一層世界,可別忘了,蘇菲在她的世界里也發(fā)現(xiàn)了一本叫《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這本書本身又是另外一層世界。席德和少校處于另一層世界,而我們這些讀者所處的世界又是另外一層世界。這么說來,已經(jīng)有四層世界了,還有一層世界我稱之為不可知的世界-就是也許在我之外是上帝或者宇宙之外的某個未被發(fā)現(xiàn)的世界。
當然,對于第五個世界的說法也許并非所有人都同意我。不過,正如我們不能說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一樣,這個問題里面目前沒有對錯可言。
(2)宏觀哲學歷史背景和重點。
《蘇菲的世界》與其說是一本哲史書,還不如說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在短小精悍的篇章可以讀到一個大致的哲學框架。
不過要注意了,這個框架是非常模糊的,而且也并不精準。然而我相信,精準并非作者的意圖,啟蒙才是。在深入了解哲學之前先把大致的線索串聯(lián)起來,這對后來的學習很有幫助-因為你大概知道這條道路引導你的方向,那么接下來就是你來決定是否繼續(xù)這趟旅行了!我比較喜歡這種先俯瞰整個圖畫然后再深入了解的路徑。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而且對哲學不甚了解,不知是否深入學習,這本書或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再次聲明,書里的知識并不深奧,但是重點都在那兒了!
。3)關(guān)于“無用”的理解-人應(yīng)該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關(guān)于這一點的體悟,并非完全因為此書,不過也是在閱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再次想到的,而且非常重要,所以也一并寫下來。
哲學可以說是“無用”的知識-當然了,這里的“無用”是相對的。比如我就覺得哲學是“有用”的-因為它可以啟發(fā)我的心智,甚至幫我解答疑惑-當然這也許需要一段時間,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五年或十年后。但有些人會覺得哲學“無用”,那是因為他們覺得哲學并不能立刻對他們有用。所以我說,有用和無用其實是相對的。
我這里想說的是,對世界保持好奇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們會因此獲益良多。這也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無論如何,《蘇菲的世界》的確成功重新引起了我對哲學的興趣和對世界的審思-這種啟發(fā)也許比任何實在的技能和技巧更為重要。我希望看了這本書以后,你也可以有我一樣的收獲。
以上便是一個粗略的讀后感。以前讀過的書讀過就算了,不曾留下些許總結(jié)或感悟。然而,看完一本書有感而發(fā)并且記錄下來,倒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況且日后這筆記也許可以幫助我重溫該書。好的書還是值得被頌揚的。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5
真實啟蒙之于人,猶如陽光之于土。
讀之甚晚,頗有遺憾。
哲學內(nèi)容往往晦澀難懂。這本書大半部分是以給一個14歲的女孩教學的口吻來寫的,所以在講述哲學時舉了許多貼近的例子,脈絡(luò)清晰,內(nèi)容易懂。這本書的表達方式也非常有意思:轉(zhuǎn)述以及轉(zhuǎn)述別人的轉(zhuǎn)述。席德的父親通過寫給蘇菲的信紙將哲學基礎(chǔ)轉(zhuǎn)述給席德,同樣,喬斯坦·賈德通過席德的父親,將哲學轉(zhuǎn)述給真實世界的我們。轉(zhuǎn)述的魅力在于,乏味的教學時間將摻雜著各種出乎意料的故事,我們時刻抱有期待,抱有疑問,抱有驚喜。所以讀這本書就會有拆俄羅斯套娃那般的新奇感。
教科書總是讓人看著想打瞌睡的。《蘇菲的世界》包含的哲學內(nèi)容不亞于一本哲學入門教科書,但是就因為作者的別具匠心,每上完一段課程,我們都期待著下一段課程將是如何呈現(xiàn)。它的情節(jié)獨特又豐富。開頭像是童話:14歲的蘇菲放學回家,在自家的郵箱里收到了寫給她的信。于是蘇菲躲在了樹洞里,開始了她的哲學課程。授課的過程像是一場偵探劇。信件為什么會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xiàn)在郵箱里?小木屋里住著的少校是怎樣的人物?席德是誰,和她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為什么席德的父親會把信件寄給她,讓她轉(zhuǎn)交給席德?又具有魔幻色彩,我怎么也想不到蘇菲最后會從她的世界闖到現(xiàn)實的世界。
這本書包含了艾伯特給蘇菲上的所有哲學課程。什么是哲學?在這本書找到的答案是,哲學貌似涵蓋了所有。一切解釋世界的東西都可以被認為是哲學。生物學如物種起源,天文學如宇宙大爆炸,數(shù)學,物理,化學,宗教,歷史,心理學,這些大相徑庭的學科存在的意義是相同的:解釋萬物存在的原因和意義。哲學基礎(chǔ)很完整的被呈現(xiàn)出來。閱讀時是那么親切:原來我們在學校學習的一切知識,都是哲學的組成部分。
也因此,《蘇菲的世界》在我看來更向一本導讀書。你在閱讀時很容易發(fā)現(xiàn)你喜歡上了上述所說的其中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知識,并想為之奮斗一生,未來的方向可能因此清晰,那也許也會成為你以后賴以生存的職業(yè)。存活于世本就可以成為一個奇跡,我們無法不為生存的哲學而著迷。
如果時間的長度是注定的,我們應(yīng)該懂得拓展時間的寬度,將生命中美好的東西都涵蓋在我的時間坐標里。人活著不應(yīng)僅僅為免于脆弱的軀體收到傷害,還應(yīng)探索所有的不明所以,以擁有飽滿的靈魂。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集錦15篇)】相關(guān)文章:
【熱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4-18
【精】《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4-17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集錦15篇03-24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5篇)02-02
世界未解之謎讀后感集錦15篇04-10
世界環(huán)境日標語(集錦15篇)01-28
世界名企那些古怪的面試問題集錦06-06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讀后感5篇04-17
童年的讀后感集錦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