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聯村聯戶調研報告范文
聯村聯戶是實現富民興隴的一項重大決策。本文將介紹2016聯村聯戶調研報告范文。
2016聯村聯戶調研報告范文一:
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是一項立足當前、惠及長遠的大事、實事、好事。按照省、市委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總體部署,靈臺縣高度重視,廣泛動員,迅速行動。我本人聯系獨店鎮(zhèn)姚李村,同時聯系3戶貧困戶。通過近一段時間深入全面的走訪了解,以及與鄉(xiāng)村干部、群眾代表進行座談交流,對獨店鎮(zhèn)姚李村發(fā)展狀況和貧困原因進行了認真調研、科學分析,共同研究制定了發(fā)展規(guī)劃和目標,提出了脫貧致富的具體措施。
一、發(fā)展現狀及貧困原因分析
姚李村全村7個社450戶1640 口人,其中,貧困戶417戶,占全村總戶數的92.6%;全村有勞動力926人,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特別是40歲以上的勞動力大多是小學文化程度,勞動技能相對欠缺。全村有耕地4707 畝,蘋果園面積525畝。姚李村自然條件相對較好,但經濟發(fā)展落后,全村無實體經濟,無集體經濟收入,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特別是1個山區(qū)社,立地條件差,群眾吃水、行路困難。農村主導產業(yè)發(fā)展緩慢,群眾增收致富路子不寬。2011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212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通過對姚李村280戶(占總戶數的64%)群眾進行入戶調查摸底,對群眾受教育程度、勞動力等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從勞動力情況來看,調查的1131人中,16歲至60歲以上的勞動力為729人,占64.4%,且85%的長年外出務工,其中38%的農閑季節(jié)外出,長年在家的勞動力大部分為女性和接近60歲的老人。從受教育程度來看,調查的1131人中,文盲占到15.8%,大部分接受過小學和初中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偏少,僅占8.1%,而且95%以上的為16歲以下的學生,勞動力接受技能培訓、有一技之長且從事腦力勞動的群眾微乎其微,絕大多數群眾從事以建筑、搬運為主的體力勞動,工作環(huán)境差、工資收入低。
從農業(yè)種植業(yè)結構情況來看,2011年全村4707畝耕地,除2047畝退耕還林外,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80畝,其中小麥1830畝,玉米250畝;栽植蘋果樹525畝;種植油料、豆子、蔬菜等經濟作物55畝;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 80.3%以上,果樹面積僅占19.7%。戶均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8畝,果園1.21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0.12畝。無論從農業(yè)種植業(yè)結構還是戶均情況來看,群眾的觀念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以小麥、玉米為主的糧食作物種植上,果園定植、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占比小,糧食作物經濟貢獻率低,僅能滿足正常的生活需求和家庭零星開支,群眾仍然沒有擺脫以農為主、以糧為綱的傳統(tǒng)觀念束縛。
從群眾的收入構成情況來看,調查的280戶1131人中,有171戶289人依靠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占調查人數的25.5%;從事農業(yè)種植業(yè)的64戶,且大部分以糧食作物為主,發(fā)展果樹、經濟作物的較少;從事養(yǎng)殖及第三產業(yè)的人數比例極小,群眾的收入大多依靠以外出務工為主的工資性收入和國家強農惠農資金等轉移性收入,且年收入在4萬元以上的農戶僅占7.5%; 2-3萬元的農戶只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家里沒有積蓄;2萬元以下的農戶占到50%以上,家庭生活困難,入不敷出。
從貧困原因來看,214戶低收入家庭中,因病因殘致貧的17戶,占7.9%;因缺少生產發(fā)展資金致貧的80戶,占37.4%;因缺少勞動力致貧的24戶,占11.2%;因缺少耕地林地致貧的13戶,占5.3%;因子女上學致貧的88戶,占38.2%,這是部分剛剛解決溫飽的家庭返貧的主要因素。
姚李村群眾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受經濟基礎薄弱、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客觀條件方面的制約,另一方面,更是群眾思想觀念落后、自身素質不高、勞動力缺乏等主觀方面造成的。歸納起來,我認為有四個方面的深層次原因: 一是思想保守是最大的障礙。大多數群眾小農經濟意識根深蒂固,滿足于自給自足,自主投資創(chuàng)業(yè)的主動性不高,有想法,沒辦法。姚李社孫建新兩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上高中,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入不敷出,有發(fā)展
養(yǎng)殖業(yè)的計劃,但缺少資金、技術,只能等待觀望,依靠政府扶持,不能想辦法自主創(chuàng)業(yè)致富。以蘋果產業(yè)發(fā)展來說,大部分農戶習慣于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把脫貧致富的希望寄予外出務工,群眾對發(fā)展蘋果產業(yè)思想認識不到位,管理技術欠缺,肥料投入不足,主體作用發(fā)揮不充分,只看到眼前利益,沒有長遠眼光,造成蘋果產業(yè)發(fā)展緩慢,增收后勁不足。在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上,雖然大部分群眾的積極性很高,但缺乏敢闖敢干的意識,以零星的家庭圈養(yǎng)為主,沒有形成規(guī)模、形成產業(yè)。
二是知識匱乏是最大的矛盾。從入戶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家庭勞動力只接受過小學或初中教育,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捕捉致富信息、把握市場機遇的能力不足、意識不強,與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形勢不相適應。大部分群眾對現代農業(yè)實用技術了解掌握不夠,不能很好地指導農業(yè)生產,習慣于傳統(tǒng)的生產模式;一部分群眾對各類職業(yè)技能培訓重視不夠,不僅自己不愿參加各類實用技術培訓,而且對子女職中、高職學習不重視、不支持,認為這是浪費時間、浪費財力。對政府倡導的產業(yè)發(fā)展方面的培訓,覺得自己沒有發(fā)展產業(yè)的打算,有熱情就參加,沒熱情就不參加,思想落伍,知識、技能匱乏,致富本領不強,造成事與愿違,收入增長緩慢。
三是產業(yè)滯后是最大的難題。從入戶摸底的情況來看,280戶家庭中,發(fā)展蘋果產業(yè)的僅有64戶,規(guī)模面積達到5畝的12戶,10畝以上的僅有3戶;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的僅有9戶,且大部分為家庭養(yǎng)殖模式,沒有形成產業(yè)化。加之,受技術、資金的影響和群眾科技知識的制約,農村主導產業(yè)發(fā)展層次不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增收效果不明顯。大部分家庭每年至少有1人常年外出務工,有的家庭主要勞力全部外出,參與農村主導產業(yè)發(fā)展的勞力極少,大部分群眾對發(fā)展農業(yè)、增加收入的信心不足,覺得發(fā)展農業(yè)費時費力,而且收入不高,種一畝小麥或玉米,除過化肥、農藥、種子等成本外,凈收入僅為300元左右,遇到風調雨順,也只能收入500元左右,造成群眾在土地上“做文章”的信心不足,決心不大。
四是基礎薄弱是最大的瓶頸。群眾居住條件比較差,全村450多戶1600多人,沒有一處小康文明生態(tài)家園,30%的農戶還居住在80年代修建的土木結構房屋。部分村社道路由于受當時村莊規(guī)劃的影響,路面狹窄,小彎較多,特別是遇到雨天,泥濘不堪,群眾出行困難;目前有兩個社變壓器容量不大,承載力低,遠遠不能滿足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果園灌溉設施配套不到位,抵御干旱災害的能力不強;村級衛(wèi)生所設施配套不到位,缺醫(yī)少藥,群眾看病難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2016聯村聯戶調研報告范文二:
全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在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實踐證明,雙聯行動是聯系群眾、改進作風的最好平臺,是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最好抓手。但面對靜寧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的實際,要實現超常規(guī)發(fā)展,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我們要繼續(xù)牢牢把握為民富民這一根本目的,突出務實創(chuàng)新,找準落實六大任務的著力重點,注重在吃透情況、破解難題、完善機制、務求實效上下功夫,更加全面、更加均衡、更加有效地推動聯村聯戶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扎扎實實地把雙聯行動不斷推向深入。
一、基本情況
靜寧縣屬全省58個貧困縣之一。由于歷史、自然等諸多原因,全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基礎設施欠賬較大,經濟社會發(fā)展滯后,勞動力素質偏低。2011年底,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063元,有各類貧困戶7.9萬戶33.4萬人。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共安排省、市、縣、鄉(xiāng)四級162個單位聯系215個貧困村(2個社區(qū)),5608名干部聯系11467戶貧困戶。在省市縣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省市雙聯辦的精心指導下,全縣上下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市、縣委的統(tǒng)一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多級聯動,上下結合,突出重點,真聯實扶,各項工作行動快、認識到位、措施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廣大群眾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成效:
(一)注重從思想上引,不斷激發(fā)了群眾思富求變的內生動力。雙聯行動開展以來,我縣廣大干部重點圍繞五大類77項農村政策進村入戶宣講對談,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進一步牢固樹立加快發(fā)展的理念?h級主要領導分別在甘溝響河村、界石鋪趙岔村、古城鄉(xiāng)二堡村、李店鎮(zhèn)蒲岔村等聯系點,就群眾關心的問題,以輔導講座的形式,向基層干部群眾深入宣講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各項農村政策,進一步堅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h委農辦先后多次深入聯系點原安鄉(xiāng)原頭村,通過組織召開群眾大會集中宣講和干部進家入戶“面對面”溝通相結合的方式,結合農業(yè)生產實際和農民生活需要,宣講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林業(yè)局、農牧局、人社局、檢察院等單位結合各自的專業(yè)優(yōu)勢,不僅在所聯系的李店鎮(zhèn)蒲岔村、賈河鄉(xiāng)王溝村、四河鄉(xiāng)王岔村和新店鄉(xiāng)小灣村開展政策、技術、法制宣傳教育,同時傾斜技術力量,在全縣所有的貧困村講解農業(yè)科技知識、法律法規(guī),對群眾等靠要等方面的思想觀念進行引導和轉變,貧困村議發(fā)展、謀發(fā)展的氛圍日益濃厚。
(二)致力在產業(yè)上扶,不斷增強了貧困村自我發(fā)展的能力。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按照縣委統(tǒng)一安排,深入生產一線,高起點、大規(guī)模、全覆蓋推進蘋果產業(yè)和特色養(yǎng)殖業(yè)擴量提質增效?h農牧局充分發(fā)揮農口部門行業(yè)優(yōu)勢,按照“基地聯農戶,產業(yè)促富民”的幫扶思路,以蘋果有機園建設為主攻目標,在聯系幫扶的賈河鄉(xiāng)王溝和剪岔兩村,興建有機蘋果園和幼園套種示范兩大基地,建成5000畝有機果園示范基地,3200畝新植果園及幼園間作套種小拱棚西瓜、疏菜、洋芋等作物,涉及18社576戶2755人,貧困戶282戶,1234人,通過果園間作套種,改變當地農戶蔬菜種植技術落后,蔬菜產業(yè)發(fā)展緩慢的現狀,全村僅果一業(yè)人均增收2700元以上。司橋鄉(xiāng)牟溝村在雙聯行動中,結合村情實際,及時確定了牛、果兩大主導產業(yè),完成果園新植面積1300畝,累計達到2200畝,人均1.6畝;在小曲社和張河社建成養(yǎng)牛小區(qū)兩處,新建暖棚40座,引進基礎母牛60頭,建成大中型青貯池14座全村牛飼養(yǎng)量達到520頭;種植全膜玉米1800畝,人均產糧719公斤;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2542.46元,其中家庭經營收入1235.25元(種植業(yè)收入1038.45元,養(yǎng)牛收入196.8元),勞務收入805.76元,惠農政策收入483.45元。這些都充分說明,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在幫助貧困村尋找發(fā)展思路、確定特色產業(yè),進而尋找突破、邁開步子、加快發(fā)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三)切實從緊需處幫,有效破解了貧困村發(fā)展的瓶頸制約。全縣以雙聯行動為契機,按照建設百萬畝優(yōu)質蘋果生產大縣、十萬頭養(yǎng)牛大縣、十萬名勞務輸轉的要求,制定出臺了加快果產業(yè)發(fā)展的意見,以及做好貼息貸款加快畜牧產業(yè)發(fā)展等配套性文件,其中大都側重于對發(fā)展緩慢鄉(xiāng)村的幫扶和引導。我們調研的響河村是去年全縣新農村建設“五村聯創(chuàng)”示范村,也是縣委王書記和縣委辦的聯系點,陽坡川社在危舊房改造過程中,大多數群眾建房資金短缺,幫扶單位和聯戶的領導干部立即聯系縣信用聯社,銜接危舊房改造農戶貸款66戶228萬元,廣大群眾改造危舊房的積極性高漲、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倍增。同時,縣上認真落實政策,采取了多元化的措施,破解貧困地區(qū)群眾貸款難這一突出問題,一是在財政部門建立了擔保公司,為農戶貸款提供擔保;二是落實婦女小額貸款,2012年共發(fā)放貸款規(guī)模1.03億元,惠及2179戶農戶;三是嚴格落實“雙聯惠農貸款”,實行財政貼息補助,已累計發(fā)放貸款數額7798萬元;四是整合資源,成立農民資金互助社等民間金融組織,有力有效地破解了全縣農村資金缺、貸款難等重大難題。同時,大部分聯村單位積極協(xié)調,千方百計根據各自工作職能幫助聯系的村社、農戶破解基礎設施薄弱、資金不足、技術欠缺等方面的瓶頸制約,加快發(fā)展,如省審計廳爭取道路建設資金1587萬元,在幫聯的原安鄉(xiāng)姚河等6個村,建成姚河村至八原路口等5條道路硬化24公里,新建維修塘壩4座,爭取到國家土地整理項目,在蕎岔村進行坡地改梯田工程改造2500畝,建成了姚河村民文化中心,幫助成立互助資金合作社6個,為姚河等6村各投入10萬元修建了垃圾集中處理臺并購置了相關環(huán)保設施;省政協(xié)社會法制委員會籌資58萬元建成八里鎮(zhèn)郭羅村村民服務文化中心,砂化道路3.5公里。省煙草專賣局籌資100余萬元,為聯系的界石鋪鎮(zhèn)魏灣和祁岔兩村建成大橋一座,實現了兩村群眾多年來的通路夢;在今年旱情持續(xù)發(fā)展的情況下,又為該村無償提供抗旱水車一輛,保證了當年新植果園的苗木成活率。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為聯系的司橋鄉(xiāng)廟咀村新建養(yǎng)牛暖棚20座,雞舍6座;砂化道路3.5公里,同時加強旱作技術推廣、果園栽植等技術培訓,使全村面貌大為改觀,為此,該村退休教師邵國政編寫了《聯村聯戶聯民心、治窮致富報黨恩》的快板詞,在當地廣為傳唱。2012年,各級聯村單位自籌共落實幫扶資金2600萬元,幫辦各類實事816件,實施道路硬化、危舊房改造、安全飲水、農村能源、特色產業(yè)開發(fā)等幫扶項目126項;今年,已開工建設各類農業(yè)項目45項,投入資金3800萬元,集中破解了一批制約發(fā)展的突出問題,有效改善了貧困村基礎條件。
(四)堅持在關鍵處干,進一步提升了黨群干群關系。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各級幫扶單位和廣大干部堅持在關鍵農時、重要階段聯村入戶,察民情、解難事,從群眾最直接最緊迫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在特色產業(yè)培育發(fā)展、村容村貌整治、村級事務規(guī)范化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時,全縣以扎實開展“進萬家門、知萬家情”民情懇談等“六項活動”為抓手,廣大聯戶干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融進村子,到農戶家里去,到田間地頭去,和群眾面對面交流,了解掌握群眾的所思所盼,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共同謀劃脫貧之策,積極解決實際困難,共培訓農民9.5萬多人(次),梳理群眾提出的困難問題3100余條,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160起,化解2117起,免費就診和醫(yī)療咨詢服務群眾8000多人次,捐款捐物共計12.6萬元,廣大聯戶干部在真心幫助群眾、真情服務群眾中得到錘煉、轉變了工作作風、增進了群眾感情、密切了干群關系。貧困地區(qū)群眾深有感觸地說:“這樣的‘為民’工作方式,不愁‘富不了民’”。
(五)積極在效應上拓,帶動了全縣工作的整體推進。堅持抓兩頭帶中間,一手抓“五村聯創(chuàng)”新農村示范村建設,一手抓貧困村扶貧開發(fā),全縣各級各部門搶抓政策機遇、注重聯村抓產業(yè)、聯戶促增收,積極實施產業(yè)開發(fā)項目,年初確定的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要事項扎實推進,在工作中注重釋放多方面的效應,“三農”工作呈現出多年來少有的喜人局面,2012年,全縣新植果園8.7萬畝,落實果園標準化生產基地45萬畝,新建標準化養(yǎng)牛小區(qū)40處,種植蔬菜11.7萬畝、馬鈴薯38.5萬畝,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等高效旱作農業(yè)技術76萬畝,實現農業(yè)增加值9.7億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42元,增長18.9%,高于全市3個百分點;2.5萬農村人口實現了穩(wěn)定脫貧,全縣貧困面下降5.6個百分點。今年,已完成新植果園10萬畝,補植5萬畝,果園春季修剪60多萬畝;40個養(yǎng)殖小區(qū)已完成規(guī)劃選址、技能培訓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建設。38.5萬畝洋芋種植已調備脫毒良種3500萬公斤,將適時開播;建成蔬菜拱棚100座,全縣完成瓜菜種植3.6萬畝,春季農業(yè)生產有條不紊的進行,有力有效的推進了縣域經濟轉型跨越、進位趕超勢頭強勁。
雙聯行動為新時期、新形勢下全縣推進扶貧開發(fā)開辟了一條新路,通過一年實踐,給我們諸多啟示:一是必須堅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不動搖,深化認識,統(tǒng)籌推進“六項任務”和“八個全覆蓋”的落實,實現黨心與民心的相互交融,干部和群眾的雙向受益。二是必須堅持務求實效的理念不變調,在理念上引導群眾,在工作中服務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激發(fā)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活力。三是必須堅持機制創(chuàng)新的方式不懈怠。堅持把單位聯村的重點放在促進共享上,把突破口放在農村發(fā)展難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壯大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發(fā)展各項社會事業(yè)、創(chuàng)新村級事務管理、提升農村保障水平上,讓廣大農民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要堅持把干部聯戶的重點放在搞好服務上,真心實意地為農民群眾出謀劃策,既把脈、又造血,既扶貧、又扶智,在服務中教育、引導、塑造新農民形象。四是必須堅持為民富民的勁頭不松懈,把雙聯行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放在為民富民上,大力改善民本民生,切實保障農民權益,既要找準貧困的原因和癥結,制定有效的辦法和措施,又要作出具體的計劃和安排,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好工作落實。
二、存在的問題
雙聯行動開展一年來,取得了一定的幫扶成效,但也存在著明顯差距,主要表現在思想認識、幫扶力量、規(guī)劃制定、任務落實和典型推廣五個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行動的持續(xù)有效開展和幫扶成效的不斷擴大。(一)思想認識不到位。少數單位對開展“雙聯”行動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認識不夠到位,雖然進行了對接,但只停留在認門認人、問數填表的較低層面,沒有落實具體的幫扶措施,沒有開展有效的幫扶活動。從調研情況來看,個別單位認為雙聯工作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慰問了,戶入了,任務基本完成了,對雙聯行動缺乏系統(tǒng)安排,指導推進不力。
(二)規(guī)劃制定不科學。部分單位沒有經過實質調查研究,制定的規(guī)劃計劃缺乏深入思考,方向不明,思路不清,千篇一律,沒有長遠打算和明確目標及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沒有圍繞落實“六大任務”制定完善發(fā)展規(guī)劃和幫扶計劃,沒有算清增收賬、拿出硬措施,對聯系村、聯系戶脫貧致富缺少長遠謀劃,缺少幫助貧困村改善條件、貧困戶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和具體項目支撐,缺少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
(三)幫扶力量不均衡。一些單位幫聯力度強弱與村戶貧困程度不對應,職能特點與群眾迫切解決的問題不對應,干部多少與幫聯村的特困戶多少不對應,在開展幫扶行動過程中,所能投入及調動的人、財、物等資源不盡相同,形成了幫扶力量的不均衡。有幾十人包一個村的,使幫扶面達到總戶數的80%,也有三五個人的小單位包一個村的,導致一些貧困村聯系戶占不到總戶數的15%,對省市縣三級沒有聯系到的村,鄉(xiāng)鎮(zhèn)兜底壓力較大。如縣直機關工委、資金中心、郵政局分別只有2名干部,石油公司僅有1名干部開展幫扶聯系工作。
(四)任務落實不全面。個別單位和干部對全面落實“六項任務”簡單化、片面化,簡單地將行動理解為扶貧濟困,滿足于單純給錢給物給項目,在項目支持、資金扶持等短期內能見到效果的方面關注的多,對政策宣講、反映民意、強基固本等任務的落實投入時間和精力相對不足。(五)總結典型不深入。一些幫聯單位沒有組織得力人員在具體工作中去發(fā)現、在農民群眾的參與過程中去發(fā)掘、在生動的實踐中去提煉落實六項任務、干部作風轉變、矛盾糾紛排查等方面的鮮活經驗、典型做法和感人事跡。如響河村新農村建設模式、李堡村李國忠能人帶動等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沒有得到及時宣傳推廣,典型帶動效果不明顯。
三、對策建議
(一)在轉變干部作風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思想認識不到位問題。聯戶干部和基層群眾是雙聯行動的兩個主體。雙聯行動能否取得預期成效,一方面取決于干部的能力,另一方面取決于群眾的思想意識和認知水平。一是進一步提高機關干部做好農村工作的認識。結合即將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通過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加大培訓力度,多措并舉做好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使其全面領會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提高宣講政策、解疑釋惑、促進發(fā)展的能力,同時,支持聯戶干部在合適的農時季節(jié)同群眾同吃同勞動,進一步增進同群眾的感情,經受基層歷煉。二是進一步引導基層群眾正確理解行動意圖。通過教育引導,轉變部分群眾等靠要思想,增強群眾提高改善發(fā)展條件、提高致富技能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依靠自己努力來實現脫貧致富的意識和能力,主動參與到雙聯行動中來。(二)在調查研究論證上下功夫,著力解決規(guī)劃制定不科學的問題。今年“雙聯”行動一項主要的任務是完善和制定“兩規(guī)劃一計劃”,建議動員和督促各幫扶單位把調查研究作為推動行動深入開展的有效手段,開展新一輪調查研究,把握規(guī)律、推動工作,進一步了解農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深入分析貧困村、特困戶致貧原因,理清發(fā)展思路,制定幫扶措施,增強幫扶成效,真正以完善的規(guī)劃提高工作的計劃性和前瞻性,以具體的項目保證工作的針對性和操作性,以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的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三)在建立健全機制上下功夫,著力解決幫扶力量不均衡的問題。一是建立社會力量參與和外力援助的多種幫扶機制。我縣農村貧困面大,需要幫扶的貧困人口眾多,現有的幫扶力量不均衡,需要倡議和引導全縣民營企業(yè)、個體工商業(yè)者、社團組織、愛心人士等社會各界,按照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則,參與到雙聯行動中來,分配到幫扶力量薄弱的貧困村,進一步擴大行動覆蓋面,使更多的老百姓從中受益。同時,動員和鼓勵聯村單位、聯戶干部積極銜接爭取省外單位和個體支持參與我縣雙聯行動,爭取更多的外力援助。建議通過參觀學習武山縣北順村或會寧縣鐘岔村“雙聯”行動的好經驗、好做法,近距離感受“雙聯”行動帶來的顯著成果。二是建立健全動態(tài)管理機制,結合圖表式管理,建立工作臺帳,實行隨進隨退方式,適時調整幫扶聯系對象,對符合條件的對象及時納入,對收入達到或超過扶貧標準的逐步減少扶持,將幫扶力量安排到返貧或應幫未幫的貧困對象上,做到擴大范圍、應扶盡扶,應退盡退,動態(tài)監(jiān)管。
(四)在務實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著力解決任務落實不全面的問題。把幫聯的重點放在措施的落實上,重點圍繞“八個全覆蓋”,辦好“五件實事”,各聯村單位從各自實際出發(fā),抓好具體工作的落實。一是堅持從當前抓起,針對聯系戶要幫助解決的收入來源、子女上學、看病就醫(yī)、家庭住房、生產生活等相關問題,辦成幾件群眾認可的實事,解決幾件群眾關注的難事。二是積極協(xié)調落實幫扶項目,幫助貧困村大力發(fā)展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改善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統(tǒng)籌推進教育、衛(wèi)生、文化等事業(yè)發(fā)展,走出一條單位長期幫扶、助農穩(wěn)定增收、群眾長期受益的路子。三是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活動,做好群眾思想疏導和情緒理順工作,加強群眾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全面提升農民的生產技能和道德素質,積極培育現代新型農民。四是修訂完善雙聯行動考核評價辦法,加大年度重點任務的考核權重,在考核指標的制定,考核內容的設置,考核結果的運用上充分體現全面性和科學性,做到六項任務相得益彰,整體推進,全面落實。
(五)在總結提煉上下功夫,著力解決典型推廣不深入的問題。督促各單位各鄉(xiāng)鎮(zhèn)在聯村聯戶方式創(chuàng)新、聯村干部情系群眾、農民群眾積極參與、農民增收步伐加快、農村面貌變化明顯、領導干部率先垂范等方面,善于發(fā)現、總結和及時推廣典型,特別是要在省市縣領導干部聯系點上,組織力量總結提煉典型經驗做法,推出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先進典型,樹立一批模范踐行雙聯行動的干部代表,為推進聯村聯戶聯項目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建議今年每個鄉(xiāng)鎮(zhèn)至少確定3個不同層面的典型,每個單位和部門至少確定1個典型,通過典型的培育,引導和推動貧困鄉(xiāng)村發(fā)展,讓典型成為溫暖民心、增強信心的樣板,成為轉變作風、聯戶連心的樣板,成為改善民生、促進發(fā)展的樣板,成為令人信服、可看可學的樣板。
【聯村聯戶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聯村聯戶工作總結05-20
聯村聯戶個人工作總結03-17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自查報告04-13
聯戶自查報告04-13
村委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10-22
聯村工作總結03-03
關于鄉(xiāng)鎮(zhèn)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1-06
調研的報告02-07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精準扶貧的調研報告12-18
學校調研報告學校調研報告怎么寫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