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成_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丝袜专区_一区二区三区韩国电影_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北美與美國教學設計

時間:2021-02-07 20:40:1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北美與美國教學設計

  《北美與美國》介紹了北美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等幾方面,其中重點敘述了北美地形影響下的獨特氣候特征,然后又重點介紹了北美主要國家――美國高度發(fā)達的經(jīng)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美與美國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北美與美國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北美地形的特點。

  2、北美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3、北美氣候類型及分布特點。

  知識內(nèi)容

  北美地區(qū)位于美洲北部,主要包括美國、加拿大,以及屬于丹麥的格陵蘭島。該區(qū)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墨西哥灣。

  南北縱列的地形

  北美的地形明顯的分為三大地形區(qū):西部高山區(qū)、中部平原區(qū)、東部高原山地區(qū)。 西部地處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受兩個板塊擠壓的影響,這里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脈,山脈之間分布著寬廣的盆地和高原。這些山脈形成較晚,很多山峰超過4000米,與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共同組成了科迪勒拉山系。該區(qū)域由于處于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wěn)定,是世界上地震、火山多發(fā)地區(qū)。

  中部平原區(qū)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灣,地勢北高南低,地勢平坦,為中央大平原。平原北部多湖泊,其成因多與冰川活動有關(guān);南部是密西西比平原;西部是地勢較高的大平原。

  東部高原山地地區(qū)包括加拿大的拉布拉多高原和美國的阿巴拉契亞山。這些高原和山地比西部的山脈形成要早得多,久經(jīng)侵蝕,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河流和湖泊

  北美的淡水湖面積居各洲之首,該區(qū)的湖泊以冰川成因為主,尤其是在加拿大境內(nèi),各種大小的冰成湖廣泛分布。其中最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該湖群位于美加之間,由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個冰蝕湖組成,其中的.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五個湖泊的湖面高度由西向東降低,湖與湖之間有狹窄水道相連,形成急流和瀑布,其中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就位于伊利湖與安大略湖之間。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為美國中南部農(nóng)業(yè)區(qū)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除干流外約有50條支流可以通航,并有運河與五大湖相通,航運價值很大。

  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的氣候

  北美的氣候受地形的影響很大。該區(qū)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脈對太平洋上來的濕潤氣流阻擋明顯,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脈西側(cè)地處迎風坡

  ,形成多雨的濕潤氣候,沿岸有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呈條帶狀南北延伸。而海岸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的山間高原盆地,水汽都難以進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氣候。東部低緩山地對大西洋水汽的阻擋不顯著,降水從沿海向內(nèi)陸遞減。

  中部平原縱貫南北,冬季極地冷空氣可以從北冰洋直達墨西哥灣,導致沿途氣溫迅速

  下降,中央大平原冬季氣溫比東西兩側(cè)氣溫略低,夏季墨西哥灣暖濕氣流可以自由北上,使中部和東部普遍暖熱。因此,北美氣候的大陸性特征顯著。

  移民匯集的大陸

  在美洲各地,因紐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人數(shù)很加拿大和美國的居民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組成。其中歐洲各國移入的白人占80%以上,英裔和法裔人數(shù)較多,還有來自非洲、拉丁美洲、亞洲一些國家的移民及其后裔。

  當?shù)赝林用袷怯〉馨踩撕鸵蚣~特人(過去叫愛斯基摩人)。他們是1萬年前,從西伯利亞踏著白令海峽上的冰橋,來到美洲的黃種人。印弟安人分布少。

  學生活動

  活動一: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墨西哥灣。 2、找出美國、加拿大、格陵蘭島。

  3、找出海岸山脈、落基山脈、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中央大平原。 4、描述北美的地形特點。

  5、找出五大湖的具體分布位置。 6、找出圣勞倫斯河及注入的海域。

  活動二: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讀北美氣候圖,指出北美的氣候類型有哪些?哪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范圍最大?為什么?

【北美與美國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yè)與樂業(yè)》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

《數(shù)字與編碼》教學設計07-12

排列與組合教學設計04-16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質(zhì)數(shù)與合數(shù)教學設計03-02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