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殯葬管理條例》內容解讀「整理版」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萬座私墳包圍,村民成群結隊推銷墓地還能開具蓋有公章的“收據”,交1萬多元就能“入駐”皇室風水寶地……
記者日前在廣西桂林靖江王陵保護區(qū)走訪發(fā)現,昔日王陵在大量私墳的侵蝕下已變得面目全非,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勢。
新墳老墳交織王陵變身“亂葬崗”
廣西桂林靖江王陵擁有明朝11世靖江藩王、王妃和將軍、大臣的300多座古墓,是現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屬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者4月1日來到位于桂林市東郊堯山西南麓的掛子山村,見到了被私墳侵蝕最為嚴重的端懿王陵。
根據文物部門提供的資料,端懿王陵占地面積約43畝,原有左右朝房、陵門、神廚神庫、碑亭以及守門獅、勇士控馬等神道石作儀仗等建筑、石刻。
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王陵已經成為一個雜亂的墳場,既有老墳又有新墳,數千座私墳遍布其間,進入王陵就像走迷宮一般。高3米、直徑約8米的端懿王陵土堆上遍布十幾座私墳,王陵神道兩旁的守門獅、勇士控馬等石刻被私墳分隔得七零八落。
在遮擋王陵的圍墻上,可以看見“修老墳、葬新墳”字樣的廣告。村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王陵旁的公路邊上,向來人推銷墳地。
在王陵的一角,記者見到兩位村民正在修建一座新墳,新墳旁邊黑色的王陵神道雕塑格外突兀。一位老年婦女主動向記者推銷這一片僅剩的2塊墓地,每塊約占地4平方米,夾在密密麻麻的私墳之間。她要價1.4萬元,包括土地使用、石碑和人工等費用,并表示王陵是風水寶地,這一價格非常合理。她告訴記者這里的土地屬于村集體,可以開具蓋有村委會公章的收據,不用擔心被拆除。
文物部門曾于2011年對保護區(qū)內的亂埋亂葬現象進行調查。調查發(fā)現,端懿王陵遺址內私墳數為8349座,整個掛子山村超過1.7萬座,亂埋亂葬以端懿王陵遺址為中心,近年來已擴展到周邊石山半山腰以上,并逐漸向靖江王陵遺址核心地帶蔓延。
亂埋亂葬局面失控監(jiān)管缺位整治乏力
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曾祥忠介紹,在國家規(guī)劃建設的7.5平方公里靖江王陵考古遺址公園范圍內,亂埋亂葬數在2011年已經有2萬多座,并且以每年1000座左右的增幅在繼續(xù)發(fā)展,對靖江王陵遺址及環(huán)境風貌造成嚴重破壞。
“堯山區(qū)域內亂埋亂葬的數量達6萬-8萬座,近兩年在堯山發(fā)現了很多座占地200平方米的豪華墓,浪費了大量土地,令人痛心。”桂林市殯葬管理處副主任羅逸說。
曾祥忠說,掛子山村的亂埋亂葬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在20世紀70年代王陵未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前,桂林市就把火葬場建于堯山,同時把端懿王陵遺址作為遷墳安置墳場。80年代后,隨著城市改造的進行,大量私墳被遷入,亂埋亂葬逐漸形成規(guī)模。近年來,村集體非法出租、轉讓、出賣集體土地給建墳者,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所謂的承包費或管理費,助長了亂埋亂葬現象。
曾祥忠表示,文物管理處沒有土地權屬,也沒有執(zhí)法權,無權清墳,因此處于很尷尬的境地。
羅逸介紹,2006年,桂林市殯葬管理處曾推動市政府出臺過清理亂埋亂葬措施,但實施效果不佳,最終不了了之。亂埋亂葬涉及民政、國土、林業(yè)、文物等多個部門,民政部門沒有執(zhí)法權,對于私墳只能由住建部門按照違章建筑拆除,各部門未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使得亂埋亂葬得不到根遏制和根除。
厘清權責綜合執(zhí)法多方合力方能標本兼治
《殯葬管理條例》規(guī)定,禁止在文物保護區(qū)建造墳墓,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曾祥忠認為,全面治理靖江王陵保護區(qū)亂埋亂葬問題,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不是某個部門能夠解決的,建議由市政府牽頭開展工作,以便文物、民政等部門形成合力。
羅逸建議,桂林市應該出臺市一級殯葬管理法規(guī)條例,厘清各部門權責,為相關部門執(zhí)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規(guī)范性指導。
亂埋亂葬現象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低價公益性公墓的缺乏,私墳的價格遠低于經營性公墓的價格。“應該加快公益性公墓的建設,將零星的私墳遷入公益性墓地,對大片的老墳場進行改造,綠化墳場四周,遏制新墳的修建。”羅逸說。
曾祥忠建議,由國土部門主持對靖江王陵所有野外文物遺址、保護區(qū)劃進行界限劃定,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土地確權和土地征用,修建保護性生態(tài)圍墻——遺址綠籬,以保護靖江王陵野外文物遺址免遭人為破壞。
【相關閱讀】
清明節(jié),去墓園踏青賞花,到海邊與親朋小聚,正逐漸成為臺灣社會的新風尚。自2002年臺灣實施“殯葬管理條例”以來,臺灣墓園進行了園林式改造,樹葬、海葬等環(huán)保葬也日漸推廣開來,人們的掃墓方式隨之改變,臺灣的殯葬業(yè)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目前,臺灣的殯葬服務業(yè)已從簡單的主持喪葬典禮,拓展到臨終授體、后續(xù)關懷等諸多服務,生命的終點因此更顯尊嚴。如今,這些臺式殯葬服務,隨著臺灣業(yè)者的西進,逐漸在大陸落地開花。
到墓園踏青去
“仰望藍天白云,靜臥綠草如茵,耳畔遠濤近風……至于這一生的跌宕起伏,就讓藝術家和他的作品記錄吧。”這是設立了鄧麗君墓園——筠園的臺灣金寶山墓園的廣告語,其描摹的正是臺灣眾多公園化陵園的景觀。在墓園里賞花,與親朋喝咖啡小聚,甚至借景拍婚紗照等,在島內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近年來,臺灣墓園借鑒西方經驗,逐步進行園林式改造,希望塑造“死亡可以如此藝術”的氛圍。許多墓園改名為紀念公園或生命園,力求給人整潔明亮的全新感受。
記者駐臺時發(fā)現,臺灣的墓園多位于背山面海、景色優(yōu)美的郊區(qū),整體外觀造型也十分現代,氛圍輕松而溫馨。
華夏仁本是全臺灣排名第二的殯葬企業(yè),也是首家進駐福建的臺灣殯葬公司。公司負責人舒夢平告訴記者,為了彰顯生命美學,臺灣墓園的興建者甚至不惜重金邀請各界知名藝術家參與設計墓園,共同打造一所藝術殿堂。以新竹關西天陵為例,在外觀上,采用如希臘神殿的造型設計,園區(qū)內有數十座大型手工漢白玉人像雕塑,周圍花木扶疏,除了清明掃墓時節(jié)讓人回憶過往者外,更可讓世代子孫心生親近。
而最著名的莫過于臺灣龍巖人本陵園聘請國際建筑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墓園。墓園主體建筑是一個直徑長達81米的巨大水盤,周圍是高12米、寬90米的水瀑,還有大面積的吉野櫻花。后人來掃墓時,看到燦爛的櫻花盛開,仿佛可以感受到一種涅槃重生般的幸福感。
“這種園林式的墓園營造方式,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帶到大陸來,不僅因為我們有多年的營造經驗,更因為兩岸民眾對待生老病死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期許。”舒夢平說。
莊重優(yōu)雅的告別
這幾年,隨著島內殯葬市場的飽和以及大陸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臺灣殯葬業(yè)者開始逐步進入大陸市場,也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業(yè)態(tài)。
“在臺灣,殯葬公司的服務通常包含三個方面,包括臨終授體、喪葬典禮、后續(xù)關懷。比如,在臨終授體環(huán)節(jié),我們的服務通常達到一個半小時。”舒夢平說,為了表達對亡者及其家屬的尊重,他們的動作力求輕柔、細致,充滿儀式感;他們還會參照亡者照片,依其生前的喜好,為他化上最后的妝容;在喪葬典禮上,他們也會依據各個家庭不同的信仰,提供宗教儀式服務。
同時,臺灣殯葬業(yè)者還可為往生者制作一部記錄其生平的短片,在靈堂循環(huán)播放,供人緬懷。在整個喪葬過程中,甚至還有專門的心理輔導人員陪伴在家屬身邊,為其進行心理安撫和疏導。
臺灣土地資源有限,殯葬設施用地不足始終是一大問題,大陸同樣如此。“所以,我們希望在大陸發(fā)展環(huán)保葬。”舒夢平表示,幾年前法鼓山圣嚴法師圓寂,留下遺囑“樹葬植存,化為塵土”,當時這句話在島內影響甚巨。如今,越來越多臺灣民眾開始選擇以樹葬、海葬等方式,讓生命在大自然里得到延續(xù),這不但能節(jié)約治喪費用,更可以把美麗的生存空間留給后代子孫。
世事流轉、觀念革新,臺灣的喪葬禮俗正逐漸向“重禮不重俗”轉變,火葬、樹葬、海葬成為風氣,以此彰顯“禮”的真正意義。對此,有關專家表示,目前環(huán)保葬在大陸亦逐漸興起,隨著臺灣殯葬業(yè)者的西進,兩岸業(yè)者的合作將為殯葬業(yè)帶來新的春天。或許有一天,到環(huán)境清幽的樹葬公園賞花,或是去風景壯美的海邊看海,心香一瓣憶故人,會成為兩岸清明節(jié)掃墓祭祖的特有風景。
【《殯葬管理條例》內容解讀「整理版」】相關文章:
上海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修訂內容解讀09-25
新修版《江蘇省物業(yè)管理條例》解讀09-25
殯葬對聯11-04
殯葬宣傳標語06-15
婚紗攝影合作協議整理版09-10
項目實施合作協議整理版09-10
寺廟合作協議新整理版09-09
大學訪談心得體會[整理版]10-08
電器合作協議范本最新整理版04-25
投融資戰(zhàn)略合作協議整理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