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也是一種美作文
篇一:
世間沒有永不凋謝的花朵,人生也沒有永遠燦爛的風景。圓滿很美,但殘缺也是一種美。它是照亮痛苦者心靈的月光,它是安慰寂寞者的一副良藥。
悲觀主義者犯了一個可笑而又不可饒恕的錯誤:處處追求完美。是不是“完”了才叫美呢?維納斯原來豐滿的手臂就是在美術大師羅丹的錘子下斷掉的。也許留下了殘缺,但是把“!”變?yōu)榱?ldquo;……”,或許少了激情,但卻多了一份含蓄。好比將一盆美麗的花變?yōu)榱巳f花筒,把一種盡收眼底的美演繹成不能一言以蔽之的美,一種不可一語道破的美,好個聰明的羅丹!他創(chuàng)造的殘缺之美是美的典范。
維納斯使我終于明白了有時候殘缺不一定是一塊白玉上的斑點,不一定是一片亮麗色彩中的一抹暗色,也許那恰恰是龍的眼睛。一位任勞任怨的母親頭上生出了白發(fā)但同時也生出了慈祥;一位目光深邃的老人,臉上有著水土流水般的皺紋,但是從中卻流露出滄桑過后的智慧與豁達。蘇軾一生被貶十幾次,在“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矛盾中苦苦掙扎,痛苦過后的.他卻有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豁達;劉禹錫二十三年被棄置在巴山蜀水凄涼地,寂寞的他依然顯現(xiàn)出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樂觀;暮色掩住了似火的驕陽,更添了長河落日圓的壯觀;喜氣洋洋的圓月被咬掉了大半,卻有著一彎月牙兒的清新;經(jīng)歷了暴風雨洗禮的彩虹更見多彩絢爛,也更能催人進取。
所以,面對殘缺,首先我們要勇敢地正視它。不要灰心喪氣,一蹶不振,相反要明白正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看見坎坷人生路上的奇美風景。要知道人生沒有殘缺和遺憾,也許只是淡如水的時光流逝。
面對殘缺,其次我們還要有坦然的心態(tài)。同樣是玫瑰,有人看到的是下面的刺,有人看到的是刺上的花。那是因為人的心態(tài)不同,著眼點也就不同。有人說生活很累,有人說生活很煩,有人說生活很美。我喜歡這樣對生活概括:尋找千百個理由之后,才發(fā)現(xiàn)生活在我們的視野之下,呈現(xiàn)出與別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賜予我們的不同,而是在我們的胸襟之中盈盈滿滿載著兩個字:坦然。坦然是失意后的樂觀,是平淡中的自信,是從殘缺這一母體中孕育的精靈。只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才可以一睹她的芳容。
以坦然的胸襟面對殘缺,去體會那殘缺的美吧!那樣一來,你說世間哪一處不是樂土?哪一刻不該珍惜?
篇二:
小時候看老舍的作品《月牙兒》,覺得這個名字真好聽,那時我的印記里,還沒有聽過這么好聽的說法兒,感覺到一種說不出的美,就沖著這么美的名字去讀了這本書,卻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極其悲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的生命里只有殘缺,家庭、愛情、生活......那么的悲哀、無助,就像天邊的一鉤月牙兒。原來設想的美卻是一種凄涼,可就是因為喜歡月牙兒的名字,我卻愛上了這種凄涼。
論到悲劇和喜劇,我一定是偏愛悲劇的。它總有一需憾的力量,叫人無法輕易忘懷。多年以后,那些個場景,那些個凄美的語句,我仍然可以在某一瞬間把它想起,我仍然能夠記起《簡愛》里簡與羅切斯特的悲情告白;《李爾王》里那個冤屈的國王的魂靈,甚至童話故事里那抱著頭顱流淚的愛人......叫我在多年以后想來仍是不平,如夢寐一般糾纏著我,日子久了,我便也戀上悲劇。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這個角度說,悲劇是毀滅,把已有的美好毀滅,但是反過來也可以理解為,悲劇是沒有創(chuàng)造出美好,是希望與結果的不相符,是現(xiàn)實和理想的距離,它不按我們預期的那樣結果,與我們遵循的價值觀相違背,它總是造成一種殘缺,這就是悲劇。譬如人們追問"明月幾時有"人們希望"但愿人長久",可是月亮總有陰晴圓缺,人總有悲歡離合,所以悲劇便必然存在。結論是,沒有期待就沒有悲劇。可是沒有期待,人生又為何?因此,人生需要悲劇,因為人生總有期待。
既如此,我們應該學會欣賞生命中的殘缺。那滿含淚水的結局,憤憤不平的無奈,徘徊猶豫的選擇,總在提醒你,生命中還有期望,還有激情,還有迷茫......它沒有隨著時日消減、麻木、頹廢。學會欣賞生命中的殘缺,你會發(fā)現(xiàn),你因此而樂觀,而堅強,而豁達。
【殘缺也是一種美作文】相關文章:
等待也是一種修煉09-20
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是理想,也是一種情懷01-27
懂得低頭,也是一種智慧人生哲理01-11
學會轉彎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人生感悟04-17
求助也是一種力量記敘文閱讀答案12-16
NEC單純是一種美創(chuàng)業(yè)故事04-08
陳亮努力工作也是一種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