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15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1
這本書的主題從“銷售人”起步,隨著讀書的進一步理解的深入,認識到銷售無處不在,任何人都是自己的老板,很多時候都是要把自己推銷出去,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行為結(jié)果,自己的工作成果等等。
所以這本書不僅僅對銷售人員有用,對普通人也很受益。
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本書的積極氣息吧。
思考指導行為。因此本書第一部分開篇主題“銷售人是怎么思考的”。從職場的態(tài)度、本質(zhì)上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技能、在遇到低谷時候的正確態(tài)度。
第二部分是講最最重要的一部分,要把選擇做對。
第三部分是講脫穎而出把握機會。
第四部分是講職場上的一些軟技能。
最后第五部分是講銷售成功的本質(zhì)是弄清需求。
后記部分,很感人,寫的是他的父親給他的殷殷教誨。讀來受用也感受到作者一路上成長的諸多探索與成長。
從第一部分開始看吧,銷售人是是怎么思考的?
“一個人具有怎樣的心態(tài),用怎樣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遇到問題怎樣思考,做出怎樣的選擇,采取怎樣的行動,決定他最后得到怎樣的結(jié)果。
里面有一個關(guān)于減輕情緒對思想干擾的方法,很受用:即便我們無法改變自己對事實產(chǎn)生的情緒反應,那么至少我們可以知道“情緒只是一種感覺”,這樣也可以減輕情緒對思想的干擾。
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情緒都像一個彈簧,越對它敏感,越刺激他,它就越強烈。處理壞情緒的開始是接納它,然后是認清它。動漫作品中的角色經(jīng)常會對自己說:“這一切都是幻覺!边@是我們對待情緒的好辦法。我個人還有一個更有趣的辦法,叫作“第三人法”:當自己因為某件事而不愉快時,不管這種情緒是什么,都想象自己是站在那件“不好的事”和那個“生氣的人”之外的第三人,看著自己說***(自己)今天來上班了,***遇到了一件不好的事,***生氣了,***現(xiàn)在非常生氣,而且因為自己居然生氣了而變得更加生氣,***現(xiàn)在又開始在想這件事可能的后果,這些事又還沒發(fā)生呢,他這是幻覺。。。
只要自己的情緒沒有平息,就可以一直這樣對自己描述下去。這種自我觀察的辦法非常有效:它會堂自己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緒并非實體,而只是一種感覺;它也會讓自己意識到這些情緒是多么的沒有必要而且毫無益處。有些人甚至在自我觀察的時候笑出來了,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表現(xiàn)簡直太傻了。
持續(xù)的壞心情會破壞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社交,但是它的能量其實相當有限,每一個人都可以輕易地打敗它。幸運的人總是快樂的,而快樂的人也會更加幸運。但是,首先你得相信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2
教師節(jié)前夕,收到了在煙臺工作的一名學生送給我的禮物——尹建莉老師寫的教育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戳诉@本書,身為人母又身為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nèi)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吹臅r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發(fā)現(xiàn),原本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
該書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yōu)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于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文中:“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jié)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qū)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關(guān)于家庭教育,我們承認,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教育。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書中記敘了許多,作為一位充滿良知又懂教育的媽媽,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為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yè),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yè)。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shù)奶幜P,她寧愿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記敘了許多事情再次地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fā),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問題是,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愿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甚至我們有的家長或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簡直無懈可擊。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么豐厚,地位多么顯赫,學問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xiàn)。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為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diào)“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绷夹暮蛺酃倘皇潜仨毜模@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為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diào)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diào)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jīng)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叵胱约菏畮啄甑慕處熒,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
書中說“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蔽覀儚膩聿环裾J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3
今天把《你的第一本哲學書》看完了,作者為托馬斯內(nèi)格爾,譯者為寶樹。書很短小,只有100多頁。抽空二天時間看完了。寫得沒有想象中那么好,體例很好,但論述不夠精當。這本《你的第一本哲學書》用九個問題的思索告訴我們哲學的基本任務落腳點,包括“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他人的心靈,身心問題,詞語的意義,自由意志,對與錯,公正,死亡,生活的意義”。作為一本普及知識作品,它并沒有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是說明這些問題和所以是哲學探討的問題,列舉了各主要派別的觀點,沒有對錯,只有對這些基本卻又最深奧問題的探索。
按照題目而言,第一本,可惜這不是我的第一本哲學書。按照張祥龍的講法,都是“邊緣問題”,這些問題不能涵蓋今日哲學界的爭論熱點,但這些確實都是哲學中最基本的問題。
哲學便是由這些問題組成的。由問題引出思考,在思考中辯證,再深入的思考。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對于外在的世界與夢,想到了盜夢空間,不同的是“我們知道這個故事的開始”。如果一切都只是內(nèi)心的,似乎確實有能夠解釋的通,但是我情愿相信外在世界的存在。而且我覺得這個根本不應該作為一個問題,如果外在世界存在,我們現(xiàn)在的意識也是在那之外,如夢般,早晚會醒的。如果不存在,我們也是在思想上的成長,強大自己的內(nèi)心。如果我們能構(gòu)造如此精細的“夢”,我們是不是已經(jīng)夠強大了?
他人的心靈
對于他人的思想我承認我們無法獲取,或者說獲取后無法確定其百分百的準確性。但是作者舉的例子我并不贊同,要獲取他人吃冰淇淋的感覺,我們?nèi)绻阉詴r的神經(jīng)刺激獲取后來作用在我們自己的大腦不是也可以嗎?也許你會說,即使獲取了,你又怎么知道刺激后的感覺和他是否一樣,呵呵,這就又是哲學?
身心問題
一個物質(zhì)的,一個靈魂上的?我并不相信這一點。如果是哲學上的,那么請不要弄的那么模棱兩可,將此二元化,不過是覺的反對者太多,折中而已。
詞語的意義
也許是作者想的太多了,我覺的詞語無非就是我們用來表示抽象的思維的具體方法的一種,詞語自身的形式便表示一定的思維。
自由意志
在絕對意義上,我們永遠不可能做與我們事實上所做的不同的事。我比較贊同這一點,比如說我們重新活一次,其他任何事物不變,估計到死我們所做的還是一樣的吧。
對與錯
什么是對的,什么又是錯的。這的確是個很深的問題。一直以來我們所形成的道德觀都幾乎是其他人那學到的。或者是我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究竟什么是對的什么錯的,確實又說不清。
公正
公平與公正?在我看來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與公正。如果你出身卑微那又如何,在當今的社會里,只要你努力發(fā)奮就不可能解決不了自己的溫飽,雖然你可能一輩子達不到某些人的經(jīng)濟收入。但是這又何妨,經(jīng)濟收入在我看來雖然重要但不是絕對的,最關(guān)鍵的還是你能在自己的基礎上了,通過歷練學會很多,收獲很多。使自己的心智強大。
死亡
死亡這個問題估計是很多人都思考過,我們死后會到哪里去?會以另外一種形式活著?還是就此消亡了?如果死后便什么都不復存在了,那我們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于我看來,與其花時間去思考死后的事,不如好好思考下現(xiàn)在,畢竟重要的是活在當下。你要真的想弄明白死后會怎樣,死去吧。
生活的意義
當你思考生活的時候,也許一開始你會想到,奮斗,活的好,受人尊敬等等。但是當你跳出,以更遠的眼光來看。很久以后,我們生活的宇宙也許會坍塌或者達到熱平衡。你曾今的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中干過什么都將不留一點痕跡。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4
就在前兩天,我看完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這本書,有所感觸,產(chǎn)生了想寫點什么的沖動。
讀這本書,讓我最大的感慨不是信用,不是堅持,不是微笑,而是自信。
“要重視自己的價值!比巳绻蛔孕啪妥员埃坏┳员熬蜁謶,一旦恐懼,工作就成了負擔!皠e人能造東西,我為什么不能呢?”這是相信自己的吶喊。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去勇敢面對責難和嘲諷,去不斷地嘗試動搖傳統(tǒng)和挑戰(zhàn)權(quán)威,那么,一些發(fā)明家就沒有發(fā)明,蒸汽機、電燈、電話就不知道何時出現(xiàn)。一些哲學家就沒有著作,人們對自己、對宇宙的研究還在神學、神話中打轉(zhuǎn)。
有人大喊:“我們生活多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關(guān)系?我們必須堅強,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的天賦是用來征服的,無論代價多大,認定的事情必須做到。
中國有殘疾人九千萬,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不要享受特殊照顧。事實也如此,他們大多數(shù)人都通過不懈地努力,自食其力,有的甚至為后人瞻仰,乃至人們都忘記了:他們原本只是殘疾人。
張海迪5歲的時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但他憑著自己的那番自信,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學習,并學習針灸,在當定行醫(yī)。并擁有“八十年代活雷鋒”的美譽。
真令人難以相信!他們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他們不能做什么,他們之所以創(chuàng)造了這么了不起的成功,正如他們所說:“從來沒有告訴自己,我有什么不能做的!边@就是自信!
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一座能量寶藏,只有找到了鑰匙,才能把潛能開發(fā)起來,而自信是唯一一把開啟你內(nèi)心寶藏的鑰匙。
講個故事吧。有一個業(yè)務員,不管把他派到多么艱苦的地方,通過努力,他的年薪都有五萬元。公司見他業(yè)績穩(wěn)定,決定把他派到更大更好的地區(qū)開疆僻壤,第一年,他的年薪就上了五萬;可是第二年還是五萬,第三年,其他新業(yè)務員薪水都高過了他,有的甚至高幾倍,他依然還是掙五萬元。
公司找他談話后發(fā)現(xiàn):問題的癥結(jié)不在于推銷區(qū)域,而在于他的自我評價:“我是一個農(nóng)村來的,一年能掙這么多,夠了!笔堑,以前都不敢想薪水,現(xiàn)在竟然有五萬了,很知足,心里也沒有繼續(xù)努力的沖動。
達到了心中的小目標,人們就有各種借口停滯不前,這就是典型的小富即安,不思進取。
所以,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現(xiàn)在的業(yè)績?nèi)绾危惚旧砣匀痪哂胁拍芎土α咳プ鍪棺约撼晒、快樂的事,開啟自身寶藏大門的鑰匙就是用自信去喚醒心中的前進力量。
去做從來不敢想的事,去改變自己的否定信念,要盡快地從“我不能”“我不配”等自我限制的觀念所施行的催眠中清醒過來,大聲呼喊:“我能得到!”以充沛的自信,去實現(xiàn)你的成功人生。
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受到:最偉大的推銷員不是擁有多么好的銷售技巧,而是擁有一顆善良智慧的心,擁有優(yōu)良的道德準則,擁有成功的人生目標,擁有自我實現(xiàn)的信仰……
有點難,但并不是做不到。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5
在淺讀《現(xiàn)代管理學》這本書時,我先仔細研究了一番目錄,了解了本書所講的大致內(nèi)容和知識框架結(jié)構(gòu),共十二章,約分為三部分的內(nèi)容:一,介紹管理學的內(nèi)涵、歷史演進和管理學與其它社會因素的關(guān)系;二,詳細介紹管理學的五大職能;三,在當今世界中管理應具備的新思想,即全球化視野和比較管理。從中我了解到管理學在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guān),滲透到了人類社會的每一個方面。
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五大職能,也是在全書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分別是決策與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chuàng)新。它們是管理活動所具備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其中,給我留下較大映像的是第十章的案例分析,《海爾的創(chuàng)新之路》,創(chuàng)新是企業(yè)生命的根源,是競爭力之本。在面對新的市場契機時,創(chuàng)新往往能大幅度地超越對手,獲得極佳的經(jīng)營成果。竟然因為北京的一位老太太的信,而能在海爾的重視下引發(fā)了空調(diào)送風方式的革命。也是由于一封電子郵件,海爾創(chuàng)新出了“換臺不晃眼”的彩電,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海爾的創(chuàng)新速度驚人,正是由于它的創(chuàng)新,不像其它一些只會在人家出新產(chǎn)品后想方設法的模仿,才能讓海爾立足在世界家電行業(yè)的前沿。企業(yè)的發(fā)展如此,我們?nèi)松陌l(fā)展也是如此,一個人只有跟隨時代的步伐,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才能在這個充滿競爭力的社會中獲取新的發(fā)展契機。
管理學不僅教會我們做事,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做人。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6
本學期,我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通過教材的學習,我了解了馬克思哲學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收獲頗豐。于是,我在課外閱讀了毛澤東同志的《為人民服務》,結(jié)合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有了深刻的體會。
為什么要選擇《為人民服務》作為課外閱讀的書目呢?看似它和馬克思主義毫無關(guān)聯(lián),其實,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在本質(zhì)上具有非馬克思主義政黨無可比擬的先進性。這種先進性,集中體現(xiàn)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作為指導。而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總綱明確指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所以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論也是密不可分的,學習并且爭取做到為人民服務也是對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正確解讀。
《為人民服務》一書是毛主席在延安追悼張思德同志時的講演。張思德,1944年9月5日因炭窯崩塌而犧牲。毛主席就為這位普通的共產(chǎn)黨員、燒炭的紅軍戰(zhàn)士開追悼會,并發(fā)表著名的講演,稱他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睆拇耍稙槿嗣穹⻊铡讽憦卮蠼媳,教育著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讀完這本書,我也深有體會。作為一名普通的大學生,也許做不到黨員的先進思想和行動,但是我們能從身邊小事做到為人民服務。人人都會遇到困難,沒有人會一生都是一帆風順,身邊的同學朋友如果有需要,我們都該伸出援手去給予他們幫助,因為幫助別人也是給別人創(chuàng)造機會來造福自己,說不定哪天就需要別人的幫助,如果你是個事事為他人著想的人,那么別人也會回報你一個微笑,所以,為人民服務也是為自己服務,兩者并不沖突。
在教材上我們學習到了個人在歷史社會中的作用,從中可以看出人并不是那么渺小,雖然歷史長河確實很漫長無垠,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不可小覷,無數(shù)個個人便組成了整個世界,就像大海是每一滴不起眼的小水珠匯聚而成的,人類社會也是這樣的道理。這樣看來,我們都該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無論他是誰,熟人或是陌生人,我們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承受痛苦,應該做些什么去幫助他們,而且既然作為一個大學生,就該有大學生應有的覺悟,馬克思課堂上的內(nèi)容也不能忘記,給別人一個有好的幫助吧,每天的笑容也會更加燦爛。
合上《為人民服務》,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時代在不停變換,但是我們的崇高理想不能變。我們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對待職務、正確等待工作和學習,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將"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發(fā)揚光大。我想,這邊是此書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吧。我會將這些內(nèi)容和馬克思基本原理都牢記在心。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7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么優(yōu)美和陽光。讀過《修優(yōu)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后,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xiàn)是植根于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yè)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xiàn)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chuàng)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里,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xiàn):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guān)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發(fā)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xiàn)在職業(yè)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lián)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yōu)美”,略高于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yōu)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8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人文科學呢,什么又是人文科學的對象呢?卡西爾并沒有直接回答這樣的問題,當然不是他想賣關(guān)子,他并不想糾纏在名詞解釋上,而是有更深層的考慮,那就是,人文科學的對象,乃至人類認識的對象,是因何又是何時進入哲學反思之域的呢?
卡西爾同意柏拉圖的說法,認為驚異其實乃是一種哲學的激情,一切哲學思維之根本,都可溯源于這種驚異。上古的神話首先透露了人類驚異的對象,它們包括天體的運行、晝夜的交替、四季的折返等物理自然世界的規(guī)律現(xiàn)象,也包括風俗習慣等道德人事世界的約束力量。這兩種世界的井然有序在混亂的諸現(xiàn)象中顯得如此與眾不同,令人驚嘆,所以在神話中它們經(jīng)常一起成為創(chuàng)世神的杰作。同樣充滿神秘的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工具和智性工具,它們雖然是人類的作品,卻顯得不僅不能為某一個個體所企及,甚至不能為整個人類所企及,人們只有在文化神話中把它們的發(fā)明權(quán)賦予一位上帝或神靈(在中國是賦予某位圣王,神農(nóng)氏、有巢氏、軒轅黃帝之類)。
通過神話和宗教,我們隱約有這種印象:"人類的文化并非是單純地為被給予和單純地為不言而自明的,相反地,人類文化乃是一種有待詮釋的奇跡。"這種奇跡難道不是讓人驚異的嗎,哲學的反思要解釋這種奇跡,首先要擺脫神話的解釋,創(chuàng)立能夠回答這些問題的獨特的和自足的程序或"方法"。這個過渡性的步驟在希臘哲學中首度展現(xiàn),象征著精神文明的重要轉(zhuǎn)折點。
通過對神話解釋不定多元性的批判,人們認為有所謂的存在的貫徹的統(tǒng)一性,而且又認為有一原因上之徹底統(tǒng)一性和上述的統(tǒng)一性相應。而純粹的思維能夠掌握這種統(tǒng)一性。思維的批判與重建的這項龐大工作,就其出發(fā)點和目標考察,大致可以被概括地歸納為一個基本概念——邏各斯。
邏各斯這個概念首見于赫拉克利特的哲學中。赫拉克利特認為,一直以來自然哲學的思辯徘徊于其中的知覺,是無法透視"事務的展現(xiàn)"的深向度的,只有思想(Denken)能使我們擺脫個體性的枷鎖,使人類不再順從一己之意見而能理會那普遍的與神性的。個人的見解被普遍的宇宙法則代替,人類得以擺脫神話式的夢幻世界及狹隘的感知世界之樊籠,進入醒覺狀態(tài)。赫拉克利特這一想法貫穿了各個希臘哲學學派,奠定了西方哲學思維的新方向,一切對于實有之認識從此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涉及"邏各斯"這一基本概念——也因此必須涉及最廣意義的"邏輯"。即使后來哲學的領導地位被褫奪,人們嘗試到哲學無法達到的領域去尋找所謂"普遍與神性"時,情況依然如此。
根據(jù)巴門尼德的比喻,希臘人的存在概念赫真理概念有如一個固定地靜處與其自己中心點的"圓滿之球體",兩者都是自我圓滿和自我封閉的,不但和諧,甚是是存在真實的同一性的;浇痰亩撔媪诉@一同一性的終結(jié);浇陶軐W從來不敢對天啟與理性、信仰與認知、恩典國度與自然國度的對立表示否認,既然不能不能消除兩極間的張力,他便傾向于在其自身之范圍內(nèi)運用其自身的思維工具使它們互相協(xié)調(diào)。理性和哲學既然不能自己照亮自己,于是便乞求較高一層的光源,只要它們注視這一光源,讓信仰作向?qū)У脑挘硇员憧烧橛谀菫樗才藕玫哪繕。信仰之原力透過恩賜的途徑亦即神的"光照"為人類獲得,同時決定了人類認知的內(nèi)容和范圍。英國中世紀神學家安塞爾姆的一句話——信仰尋找理解(意思是:基于信心,信仰者會力圖運用理解,加強自己對神的認識,從而讓信仰進一步鞏固)——可以看作中世紀基督教哲學的縮影與箴言。
在托馬斯阿奎那的哲學中,兩極的沖突似乎消弭了,文化世界似乎以穩(wěn)固的宗教性為核心再度統(tǒng)一起來了。但這精巧的建構(gòu)在數(shù)學性的自然科學重新回歸時,立刻土崩瓦解了。開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成功地于智性與感性之間建造勒一條古代科學與古代哲學一直無法建造的橋梁。在數(shù)學知識面前,"感觀世界"與"理智世界"之間的最后一度阻隔似乎也要崩潰了。事物被幾何學的律則性駕奴,滲析著數(shù)的和諧,在這一普遍秩序之前,亞里士多德/經(jīng)院物理學所安立的較高與較低、上面的與下面的世界的對立銷聲匿跡了,世界只是單單一個,正如世界之知識和宇宙數(shù)學只有一種一般。
笛卡兒的"普遍數(shù)學"概念為現(xiàn)代科學研究的基本構(gòu)想覓得了一個徹底的哲學理據(jù)。完全自律的普遍數(shù)學世界作為秩序與尺度的世界概括并窮盡了一切知識,自此理性才可以以清楚和明晰的理念涵攝進而穿透和制服存在之全體。但存在終有一些特別的根本區(qū)別,廣延之實體比鄰的就是思想中之實體,物質(zhì)世界服從數(shù)學思想的統(tǒng)轄,物質(zhì)與廣延性的同一確保了自然哲學與數(shù)學的同一性。廣延之實體與思想之實體必須自一共同原始基礎,亦即上帝的存在導生出來,笛卡兒在剖析這個原始層面士,不得不遺離其普遍數(shù)學概念,而運用中世紀存在論的概念。在這里,笛卡兒的方法一元論不得不就被實體的二元論所結(jié)束。
笛卡兒的后繼者一直努力摒除這一矛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都抱著為泛邏輯主義和泛數(shù)學主義取得證明的信念。古典的理性主義不滿足于對自然的征服,它們不承認人類精神建造的"國度中之國度",而要將其置于與自然同樣的律則性之下。數(shù)學性思維的圈套要以同樣的方式籠罩物體世界和心靈世界、自然的存在和歷史的存在。
維柯是第一位尖銳提出這一個問題的人:歷史學是否可以如物理學和天文學一般以數(shù)學化的方式去表達,歷史學是否只不過是"普遍數(shù)學"的一個特殊例子呢?維柯認為,歷史知識在方法上的特色和特殊價值是在純粹數(shù)學知識之上的,笛卡兒《思想導引規(guī)則》提到的"人類智慧"這一理想的真正至極成就應在于這一種歷史知識之價值上。
就知識問題而言,維柯信奉如下最高法則:一切存在只對它自己所造出的事物能真確地理解和貫穿。人類的知識范圍不能超出其創(chuàng)造的范圍之外,自然作為上帝的構(gòu)作,只能在創(chuàng)造它的神性理智中全相朗現(xiàn)。如此,數(shù)學也不能關(guān)聯(lián)于它將要模仿的實在的自然對象之上,而只關(guān)聯(lián)于一些思想自由投射地創(chuàng)造出來的觀念性對象之上。
這樣,人類知識便面臨著一項無可避免的選擇,一方面導向"實有"的領域,但這種情況下知識不能完全穿透其對象,另一方面可對對象獲得一完全的體會,但它不能逾出自己的概念構(gòu)作范圍之外,對象的性質(zhì)就是知識為它作隨意界定時所賦予的性質(zhì)。如果要在這兩難中謀出路,必須逾越于數(shù)學知識和自然的經(jīng)驗知識領域之外。
人類文化之作品乃是唯一能于其自身之中把兩種條件統(tǒng)一的,而這兩種條件正是圓滿的知識的基礎。這些人類的文化作品不但具有概念構(gòu)思性的存在,而且更具有一特定的、個別的和歷史性的存在(這一存在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對于人類的精神是可臻及的和開放的,因為人類的精神正是此一存在的創(chuàng)造者)。神話、語言、宗教、詩歌,都是與人類知識相應的對象,維柯正是從這些對象著手締造他的"邏輯",于是邏輯學首度敢于突破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的范圍,把自身的世界建構(gòu)成為一人文科學的邏輯,作為語言的、詩歌的和歷史的邏輯。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9
這本書第一章說了賁老師的成長之路,他立志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從最初的合格老師到優(yōu)秀老師再到有思想的老師,賁老師一直在努力,獨立寫教案,設計課堂,設計自己,每天記錄課堂,寫教學手記,賁老師用他自己的每一段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教學之路要不斷給自己新目標,做一位時刻有思想的老師,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關(guān)鍵是看學生是否在學習,教師的教是否支持了學生的學習,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生一起共同努力,超越自我。
賁老師主張構(gòu)建學為中心的數(shù)學課堂,讓學生更有準備地學,在課堂學習之前,嘗試“小研究”的方式對即將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感受與預學,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并帶著困惑進入課堂學習,書中也詳細介紹了“小研究”如何設計內(nèi)容,設計練習,復習課以及設計原則,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設計,讓學生獨立思考。
然后在課堂上交流互動,賁老師的課堂希望每一位學生都“在場”,師生平等,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是否思維參與,是否深度參與,教師要還給學生充分交流言說的機會,學生以研究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內(nèi)容,這樣的課堂是生動的,有思考的,教師退到幕后引導著學生在課堂上交流思考,服務促進學生的學。
賁老師還有一個亮點,他的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后練習,為了練而練的目的,他的練習時研究性的練習,把練習過程的控制權(quán)向?qū)W生轉(zhuǎn)移(學生選題,學生改題,學生編題),作業(yè)成為了學生展現(xiàn)各自想法的平臺,愛上作業(yè),不是負擔,所有學生參與作業(yè)中,表達和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樣的練習更有意思,更有思考,學生學起來也沒有累贅。
書中有許多賁老師的課堂案例,他用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向我表明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是什么樣子的,這樣的課堂教師怎么做,學生是怎么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思考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思想的碰撞,意外的收獲,學生的想法,創(chuàng)造力讓我們更有動力和他們一起努力下去,超越自我,改變自我。
賁老師的數(shù)學課堂是學為中心,生動有思考的,希望新手上路的我能借鑒他的經(jīng)驗不斷努力,從合格老師一步一步進階,他多年的探索源于他不斷的思考和追尋中,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懈努力,以他為方向腳踏實地教書育人。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10
《美術(shù)教學理論與方法》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美術(shù)教學理論教材,全書分三編。第一編美術(shù)教學理論基礎,主要介紹了美術(shù)教學的前提、理論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的演變及中國學校美術(shù)教學的歷史。第二編美術(shù)教學方法,主要論述了美術(shù)教學設計、內(nèi)容及方法、評價和研究;第三編美術(shù)教學研究,主要闡述了美術(shù)課程資源開發(fā)、教學研究及美術(shù)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等。
該書的第二編第七章美術(shù)教育評價中,主要描述了美術(shù)教育評價是教育評價的組成部分。教育評價的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美術(shù)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改進教師的教學,并促進美術(shù)課程不斷發(fā)展。課程與評價之間的界限并未刻意劃分,評價存在并貫穿于課程與每天的教學之中。鑒于美術(shù)學科的獨特性,在美術(shù)教學中提倡采用多樣化評價模式、表現(xiàn)性評價模式、檔案袋性評價模式。其中檔案袋評價最具有實用性。檔案袋評價的功能在于真實描繪出學生美術(shù)學習的完整圖像,并促進學習者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此外它還可以把家庭也帶入美術(shù)教學評價中,讓學校和家庭共同為學生建立起成長的橋梁。通過本章節(jié)的閱讀使我思考了很多。作為一個美術(shù)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對所教的學科,所教學生學習的效果如何,有一個科學的、有效的評價。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作業(yè)的評價是每一節(jié)都要做到的,時刻提醒自己:每一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認可,尤其是小孩子更喜歡夸獎,做老師的更有理由去夸贊他們。上美術(shù)課的時候,有的同學會邊畫邊問我:“老師,你看我畫的漂亮嗎”“我畫的好看嗎”,針對這種情況我從不敢敷衍了事,比如“差不多”“還可以”“畫得像什么,亂七八糟的!”這類詞我從來不用;蛟S這位同學畫得的確不好,但作為老師,我都要充滿贊賞地對他對豎起大拇指,用鼓勵的語氣告訴他:“畫得不錯,你比起以前有了進步”,并且告訴他該如何改進,耐心的給他提建議,或者給他作個師范,告訴他如果你稍稍地認真改動一下,顏色涂勻一些就會好看得多。在進行作業(yè)展評的時候,我也不千篇一律地說同學們的作業(yè)做得都很好,尤其是某某同學的,總是針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細致、具體的評價,評到優(yōu)秀的作品時,我這樣說:老師特別喜歡你這次畫的人物,很生動活潑顏色涂得也很漂亮,比以前畫得更好。不那么令人滿意的作品,即使是找不到表揚的地方,我也要用鼓勵的聲音說:你看你這根線畫得多好啊,這塊顏色涂得多漂亮啊,如果其它的地方也這樣畫,老師就會更喜歡。同時,在學生評價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時,我也要求他們多采用鼓勵的語言去進行評價。
即便如此,也總是有這樣那樣的遺憾。比如,有的學生對美術(shù)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喜歡做作業(yè),不喜歡畫畫,如果是這樣的學生應用檔案袋評價,我想會有比較顯著的效果。因為檔案袋評價可以彌補在一般性作業(yè)評價中的不足,更有利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還可以把家庭也參與進來。它的作用相當于學生成長袋,在檔案袋中,作者自己可以把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和入選說明寫進去,包括自己對作品的分析與評價。在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可以收錄進去其它同學對作品的評價,以及家長對作品的看法與建議,檔案袋里的作品定期進行公開展示,小學生都喜歡別人的夸贊,都希望自己的作業(yè)得到好評,這種評價方法本身對他就是一種促進的方式,檔案袋評價還有一個更為充足的理由,那就是自己對作品進行保存。這真是一個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評價方法,在美術(shù)課堂教學中可以有選擇地利用。
讀書,讀好書不僅可以豐富知識,更是打開了一扇啟迪智慧的大門。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11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地再現(xiàn)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丑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阿廖沙”……從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丑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這時,我的鼻子不禁一酸,為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而傷痛。我依然含著淚水,最后把這個催人下淚的故事看完了……
從那個時候起,我心里就暗暗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以后,要當一個萬人景仰的大英雄,把千千萬萬個像乞丐那樣可憐、無家可歸的窮人從惡霸的威脅和利用下一個個地拯救出來……慢慢地,慢慢地,這顆種子不知何時從我心里緩緩地萌發(fā)了,而且那樣的堅固、結(jié)實……這時,我的腦子里也隨著產(chǎn)生了一個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個市長,那該多好阿!要是真的能實現(xiàn)理想,我必定救人們于水深火熱之中!
能把幻想轉(zhuǎn)成現(xiàn)實,那必須是很完美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長大成人,當上了成都市市長,我要盡自己最大的潛力,領導各階層人民,把成都市建設成為第一的城市。不再期望有高爾基那童年般的生活。我相信那時侯的成都市必須更好、更美、更繁榮。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愿望,但我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這個理想必須會實現(xiàn)的。為了能早日實現(xiàn)這個理想,我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沖鋒的戰(zhàn)士,做好了出發(fā)前的準備!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12
xxx教育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他指出:教育就是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guān)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關(guān)注人的發(fā)展空間,為了一切的人,我們不僅要關(guān)注教師,要關(guān)注一切的人,幫助校長,幫助家長,幫助社會上所有的人去發(fā)展。無論他是貧困的,還是富貴的,還是愚昧的,還是智睿的,無論他是健全的還是殘疾的,都應該為了他們,同時教育為了人的一切,這是我們的核心理念。
xxx新教育的目標:新教育的目標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yǎng)積極的認識態(tài)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我們認為參加我們實驗的所有的學校的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有一種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有一種超越自我的一種精神。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成功,每個學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覺,相當部分的老師和學生都能夠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個老師都要成長,相當多的人能夠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夠成材,成就。所有實驗的人都要感覺到自己在不斷地進步,在成長著,成長并快樂著。這是我們追求的一種境界。
教育家xxx的新教育思想,觸發(fā)我們?nèi)ニ伎迹覀冊诳h教育局的極力倡導下,這段時間我認真學習了朱老師的《我的教育思想》,體味了朱老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設書香生活環(huán)境"等教育內(nèi)涵。
一、xxx新教育思想給我的觸動
1、朱老師認為,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發(fā)展為起點,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啟發(fā)。
2、朱老師的新教育認為,理念: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學習不應該只是"為將來的工作與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為長遠的人生與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強調(diào)"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愿望與計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應該是針對現(xiàn)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現(xiàn)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朱老師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滿足學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與被愛的需要等,更要促進學生萌發(fā)高層次的需要,如愛他人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社會認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qū)崿F(xiàn)人的"全面和諧的成長",能夠讓每個受教育者獲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豐富的情感。在這樣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實驗提出了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相信教師與學生的潛力,重視精神狀態(tài)、倡導成功體驗,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強調(diào)個性發(fā)展。
3、xxx曾說:"我過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類教育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不管教育怎么變,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閱讀都始終沒有變過。閱讀是教育中最本質(zhì)的一個活動,那些最偉大的教育思想家毫無例外地都推崇閱讀。通過閱讀可以獲得終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擁有了終身學習的興趣和習慣。
朱老師認為:閱讀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動,新教育將"營造書香校園"列為首要行動,將閱讀細化為若干具體的子項目,有效地解決了不同年級、性格與性別的學生,不同水平與學科的教師分別該讀什么和怎么讀的問題。通過建設濃郁的閱讀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閱讀成為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書香社會的形成。這無疑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一次提升。
學習朱老師《我的教育思想》,走近他倡導的新教育并作思考判斷,愈發(fā)增強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
二、xxx描述的三重"理想境界"對我的啟發(fā)
1、理想課堂第一重境界為:落實有效教育框架,為課堂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xxx認為:這成為新教育人進行課堂框架研究的起點。"我們希望這個框架,可以成為我們理解課堂的一個工具。"xxx還認為:這個框架分為教學目標、預習作業(yè)、個體學生學習清單和教學板塊。"預習"被xxx稱為這個框架的一大特色,"預習是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不應只是為課堂教學做一些準備工作,而應盡可能地針對所有教學目標,是真正的自主學習。"這就重新確立"教為學服務,讓學生的學習成為課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讓每一分鐘都有所計劃、富有成效。
2、理想課堂第二重境界是:發(fā)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nèi)在的魅力。
xxx所講的"知識",不能理解為靜態(tài)的寫在書本上的知識,而要視為一個動詞、一個有待重新發(fā)現(xiàn)的事物奧秘,以及發(fā)現(xiàn)這種奧秘的方法和過程。xxx認為: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就是要重現(xiàn)這一神奇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的過程。核心是智力挑戰(zhàn)、思維訓練。
3、理想課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識、社會生活與師生生命的深刻共鳴。
xxx認為,理想課堂不會停留于人與知識的對話這一維度,而要展開三重對話:人與知識的對話、人與他者的對話、人與自己的對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課堂教學不僅實現(xiàn)了知識的復現(xiàn),而且也實現(xiàn)了人的復活——師生生命的復活"。
三、xxx新教育思想對我的又一啟示
1、新課程改革和教育發(fā)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特教學個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和主張。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個性和業(yè)務方面的獨到優(yōu)勢,在夯實自己教學能力的基礎的同時,培養(yǎng)出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個性,要求老師對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認識,并善于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定位,在學校環(huán)境和個人條件之間尋求平衡。當今教育,教師最缺少的就是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導致培養(yǎng)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特氣質(zhì)。教學個性本身就意味著創(chuàng)造力。
2、教師對學生要真正做到一視同仁。一個老師通常要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學生性格有好有壞,成績有優(yōu)有劣,能夠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并愛護每個學生,是這一類老師所具備的能力。把學生當學生看,把人當人看,不惟成績論素質(zhì),不惟喜好論好惡,不惟家境論高低。有人說,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就是要做到關(guān)注成績最差的學生。我想補充一句,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也要做到關(guān)注你最討厭的學生。
3、教師應該對學生嚴而有度。只有這樣才能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進行總結(jié)和反思。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難免犯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所以必須按照學生的言行規(guī)范來嚴格要求他們,又正因為這些缺點錯誤是難免的,所以對他們的要求應該有度,按照他們的成長規(guī)律,給與他們改正缺點錯誤的.時間和機會,不能一味的批評和指責,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老師的管理應該得到學生的尊敬,使學生心服口服,從心底里得到學生的認同。
總之,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以xxx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我所范,努力學習,進一步學習"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斷進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13
我是被該書的書名所吸引而買這本書的,因為前段時間我對哲學的思考使我對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之不同處有一定認識。本書寫的比較生澀難懂,我這里只把本書最主要的意思寫下來:
邏輯一詞在這里用的是"心智動作的學問"的傳統(tǒng)意義。
理性主義可以用于自然科學,但要充分理解如詩歌、語言、宗教、藝術(shù)、歷史等人文科學對象,則必須擺脫唯理主義的囿錮。
人文科學有對象與我(主與客)兩個端點。自然科學的對象是事物世界,而人文科學所要感知的對象并不是"事物",而是與作為觀察者的人具有同樣素質(zhì)的"其它人"。所以,人文科學的研究對象乃是由人構(gòu)成的"人格世界"。但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得勢的情況下,人文科學學者借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把人文科學的對象"物化"?ㄎ鳡柼岢,研究人文對象除了要考慮其"物理存在"層次和"對象表現(xiàn)"層次外,還必須涉及其"人格表達"的第三個層次。
若要了解一門科學之邏輯結(jié)構(gòu),必先要弄清楚,這門科學是如何地把那特殊的收蓄于普遍之下。每一概念都是"殊多中之統(tǒng)一性",即都是特殊與普遍的關(guān)系。
人文科學要建立自己的概念。建立起來的概念必須具備普遍性,使特殊的事象能被收蓄于普遍概念之下。雖然這些概念并不象自然科學概念具備嚴格的性質(zhì)及法則恒常性,但也并非只適用個別事例。人文概念的普遍性并非"存在"意義的普遍性,而是"方向"上和"使命"上的普遍與統(tǒng)一。
本人的理解及發(fā)揮:
人文科學對象是活動的對象,自然科學的對象是靜止的。觀察人文科學對象要注意其背后的締造者。
對于人及人類社會的對象,各種理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問題是研究者如何去綜合。
對于人文、社會知識等人作為主體參與的事物,未來比此在更有價值。對未來的指向創(chuàng)造了真正的價值;谥黧w的原因,人文、社會知識領域要引入目的概念。也許還有其它的,如關(guān)系,如視角。每一專門領域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方法。
當我們觀察人文、社會領域的事物時,除了分析它的構(gòu)件,在應用時,更要研究如何統(tǒng)一融合這些要素。分析構(gòu)件的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細節(jié),但我們是在一個干凈的環(huán)境(理想狀態(tài))下分析的。這些構(gòu)件卻是在復雜環(huán)境下共同發(fā)揮作用的。經(jīng)濟學家能發(fā)現(xiàn)并解釋別人看不到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并因此獲得名譽,但預測經(jīng)濟卻總是錯就是這個原因。所以要明白我們的知識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是正確有效的,限制的因素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跳出來。
物資有價值、文化有價值、幸福有價值、林林總總,但到底誰的權(quán)重更大一點難以判斷。在人文知識領域,仍需要一些具有確定性的東西來構(gòu)建大廈,使自己有堅實的基礎。我認為這個相對恒定的東西是信仰,價值觀。一個有信仰的人,有明確價值觀的人是可信賴的,面對不確定的世界時,他們有確定的對應。
高層次的復雜主體,其構(gòu)建成份的環(huán)境穩(wěn)定性決定了主體的穩(wěn)定性,基于不穩(wěn)定主體建立的任何理念、知識、概念及社會事物。都具有環(huán)境依賴性,隨環(huán)境的變化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性。如同多面的晶體,能反射陽光到你眼里的那一面是最耀眼的那一面。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14
書上還有一些觀點深得我心,讓我不禁反復翻閱細細體味。這就是中國人擅長的“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來代替“二選一”。莊子說:“萬事有所分,必有所成;有所成之后,也就必有所毀。一切事物,若是從通體來看,既沒有完成,也沒有毀壞,都復歸于一個整體!卑讯闯扇,便是分析成為二以后,不要二中選一,因為二選一的結(jié)果往往是趨于極端的。梁漱溟曾指出:“把一個道理認成天經(jīng)地義,像孔子那無可無不可的話不敢說出口。認定一條道理順著往下去推,就成了極端,就不合乎中”。就像老師上課時講到的頭腦風暴法一樣,最好的方案并不是一個人的主意,而是將所有的好點子融合成一個絕妙的方案。二選一其實是形而上學的觀點,不符合辨證思想,更不符合咱們中國的陰陽交融的思想,二合一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精妙之處。
無為的領導精神也是我從書中學到的一種管理方式。提起無為,大家就會想起老子,因為老子主張“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當然,這里的無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為而不爭”,是無為的態(tài)度,無欲的心境記憶虛靜的狀態(tài)來達到無為的管理。這的確,無為不是一種具體的行為,如果一家企業(yè)有了全面而完善的規(guī)范制度,分工明確的指揮,領導人無須有所作為,企業(yè)的工作也是能夠井然有序地開展的。上司無事,大家才有時間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上司無欲,大家便樸素過日子。這樣的無為才是一個團隊甚至一家企業(yè)所需要的管理方式。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許多觀點引起我的共鳴。例如“以不變應萬變”是管理的最高智慧,“持經(jīng)達變”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實實在在。這句話完全應和了“縱橫不出方圓,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持經(jīng)達變更是符合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很多時候,中國人更喜歡講道理而不是條條框框來強加于人,西方國家傾向于法律法規(guī)的透明化、臺面化,將一切請勿都要用法律包裝起來,一點都不近人情,而國人講求衡情論理,不死守法律條文。就像臺灣的“立法院”天天打架,不立法,難道“行政院”就要苦等法律出爐后才執(zhí)行嗎?行政院明知無法可依,或者原有法令已經(jīng)不合時宜,仍然天天上班,辦理很多事情,所做的便是“有法中無法”。這沒什么不對的,準確把握隨機應變,而不是投機取巧,理法自然就合二為一了。
中國式的管理行為,將起來更像是水的治理。和美國式管理偏向火的管理方式頗為不同。中國人主張以柔克剛,先禮后兵,繼舊開新,生生不息,無一不和水有關(guān)系呢。曾老師的中國式管理行為真真是中國人的管理理念精粹,一字一句中都是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智慧,讀起來既不晦澀難懂又趣味盎然,新世紀的中國既要順勢而為,又要逆流而上,這需要我們作一番思考。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15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斗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為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必須先讀書,教育者必須持續(xù)不斷地學習的時刻鞭策。尤其是一名小學教師讀書以明智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陽光雨露。為成為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又充滿生機活力的小學教師而努力!
最近我有幸讀到《小學數(shù)學名師高效教學設計藝術(shù)》這本書,讓我得以在家中領略名師的風采,感受名師們的課堂教學藝術(shù)。本書介紹眾多小學數(shù)學界的名師:有追尋常態(tài)下生命課堂的劉可欽老師,有抒寫課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師,有展示瘋狂數(shù)學和諧魅力的華應龍老師,也有表現(xiàn)課堂樸素之美的徐斌老師,有注重“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細節(jié)中體現(xiàn)課堂魅力的林良富老師,有引領讀者感受數(shù)學課堂魅力的錢守旺老師,有一切服務與學生讓數(shù)學教育更有價值的夏青峰老師,還有以“為學生所需而教為樂”的田立莉老師。品讀著他們匠心獨具的教學案例,感受他們對數(shù)學課堂和數(shù)學教學的獨特理解,正是令人拍案叫絕。
激動于名師們在書中留下的真知灼見:多問“怎么想的”少問“為什么”;簡單的錯,不簡單的處理;讓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探究、學會玩、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應用、學會欣賞;為學生所需而教;放開手,他(她)們走得很好……
感慨于課堂說真實話比說正確話更重要,追求樸實無華有實效的劉可欽老師;感慨于將責任和追求寫進課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師;也感慨于立足學生個體差異,促使每位學生都有所發(fā)展的田立莉老師……
欽佩于徐斌老師的智慧、華應龍老師的“瘋狂”;也欽佩于在同一個地方不重復講同樣課的錢守旺老師;更欽佩于“從打工仔”到“全國數(shù)學課堂教學第一名”的夏青峰老師……
如:劉可欽: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雙基”,使之扎實到位;用居家過日子的心態(tài),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與學生共度分分秒秒,讓課堂生活回歸常態(tài);用自己的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鼓勵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感到來自教師的關(guān)愛和激勵;用積極的行動努力實踐新課程的理念,樹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已經(jīng)選擇的這份工作,不斷豐富自我,適應變化,追求變化;不一定去追求每一節(jié)課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課堂的每一分鐘里體現(xiàn)出教師對學生的責任,尊重和耐性、充分地讓學生去說、去想、去討論、去對話、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來探索和獲取新知……。劉老師上課,并沒有依賴精妙的課件,用的大多是傳統(tǒng)的教育媒介,但她與學生的交流自然、流暢,給學生充分的發(fā)表風解的機會,關(guān)注每個孩子的心靈感受。比如劉老師認為“某某同學說得很,誰能比他說得更好?”這樣的話傳遞給發(fā)言的學生的是何心情?“誰能比他說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但恰恰忽略了發(fā)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課堂上,不正是經(jīng)常重復這樣的錯誤嗎?劉老師認為不妨換成這樣的話語:“某某同學讀得相當好,還有誰也想試一試?”這樣才會真正起到效果。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用劉老師的這種方法,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
要笑著做老師,把陽光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蹲著看學生,學生會回報你每天的驚喜;樂著做同事,盡享工作帶來的友情,不斷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長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長的快樂。
細細品讀每一位專家的觀點都讓我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劉可欽:追尋常態(tài)下的生命課堂;潘小明的課堂人生;華應龍:瘋狂數(shù)學的和諧魅力;徐斌:課堂的樸素之美;林良富:在細節(jié)中體現(xiàn)課堂魅力;錢守旺:感受數(shù)學課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課堂追求以及田立莉:為學生所需而教。他們都是站在生命成長的角度,以平等的地位,用無私的愛去澆灌每一位學生,注重用恰當?shù)姆绞阶寣W生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
每次讀到這些文字都觸動著我的心靈,感動的同時,暗自下決心也要做一名這樣的教師,為了學生的成長,給予他們最有價值的東西?v觀專家們的成長之路無一不是辛勤伴著汗水,耕耘伴著收獲。最讓我們學習的是專家們對教育孜孜以求的態(tài)度和如癡如醉的迷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以大師為榜樣,學習-實踐-反思,在三尺講臺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相關(guān)文章:
書籍讀書心得11-18
書籍的讀書心得12-06
經(jīng)典書籍讀書心得12-17
閱讀書籍讀書心得11-24
閱讀書籍的讀書心得11-30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11-18
教育書籍讀書心得11-10
熱門書籍的讀書心得12-06
企業(yè)書籍讀書心得11-29
幼兒書籍的讀書心得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