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實習報告范文
德國著名詩人歌德的詩句說:“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通過一個多月的實習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這一點。兩年多的新聞理論學習固然重要,而如何將這些“灰色的”理論應用與實踐是我們實習的目的和意義。一個多月的實習,讓我學到了基本的新聞業(yè)務操作,也讓我體會到媒體從業(yè)者的艱辛,還有為人處世的法則。
11月12來到武漢晚報,被幸運地安排在“胡俊工作室”實習。一個被譽為武漢晚報“焦點訪談”、連續(xù)多次被評為武漢新聞名專欄的團隊。由記者胡常峰老師指導。“胡俊工作室”的團隊和群工部實際是一個部門,兩張牌子。做群眾工作的部門當然少不了接訪接待、輿論監(jiān)督、還有雞皮蒜毛之事,這一點,我有心理準備。
新聞紀律與新聞策劃
安排下來的當天,還沒坐定,接待大廳電話就響了。老師讓我下去接訪,我茫然了,該怎么問,又問些啥。原來是一位樸實的農民工,而且腿部殘疾。在漢打工的他想通過媒體表達他對照顧他們家多年的街坊的謝意。我認真地詢問、記錄。聽取了大致情況后,向老師匯報。老師聽后向部門主任匯報,感覺料子不錯,讓我們操作。但街坊鄰居又是具體怎么幫的,我卻沒有問出來,老師說這就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了。在出發(fā)的路上,我跟老師說,我們會不會又挖出一個道德楷模來,因為中央對道德楷模表彰結束不久。
我們來到了漢口單水池,農民工原來的租住地。不過現(xiàn)在已是一片拆遷的廢墟了。找到救助農民工多年的街坊,我們卻遇到了難題——不受采訪。因為拆遷補償問題,他們正和政府鬧矛盾。助人的好事不讓采,他們拆遷的問題倒希望我們媒體輿論監(jiān)督。當時還想,今天沒白來,一石二鳥,一下就搞了助人和拆遷兩條稿子。沒想到,老師當即出口:拆遷的稿子不碰。
這就是當下的新聞環(huán)境。和我們聊天的街坊理解,我也理解了——作為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應努力保持社會安定和諧。在課本里,我們也更多的講記者所應該具有的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紀律,而遲遲沒有受到保障新聞自由的熏陶。這或許也是在社會變革中的一種現(xiàn)象,一種好心的無奈。新聞人原來也有如此的苦衷。列出以上種種,并非發(fā)泄不滿。一個初“入道”的人,關鍵是要遵守道規(guī)。感謝老師的教誨,新聞無學,但新聞有紀,新聞紀律的紅線不能踩。在沒有突破體制包圍的前提下,我們也就只能如此保守地前行。
這就是我實習的第一課,新聞紀律;蛟S外界不為所知,但事實如此,真實的媒體生態(tài)。光鮮的背后其實有時他得低下頭。
去漢口單水池的第一次采訪,經過老師、我以及受恩的農民工的勸說還是接受了。只是最大的施恩者,街坊梅太去世了。我們多方核實,記下了梅太助人的一些細節(jié)。但沒有最好的當事人,該如何去找我事先設定的那個道德楷模,我們又該如何操作?
采訪之后,如何去寫出來,這又是個難題。老師看著梅太的遺像,靈機一動,讓受恩的農民工手捧遺像環(huán)望即將拆遷的老屋,這該多好!農民工欣然接受,并由我們相片記錄。
11月13日,晚報頭版倒頭條《昨日,外來打工漢子陳忠拄著雙拐,手捧街坊梅老太遺像依依淚別老街——難舍14年鄰里情》刊發(fā)。并被編輯標以“和諧武漢共建共享”的專欄題字。這可比我的什么道德楷模的主題想法高明多了。聽主任說,這是一偏有望獲獎的稿子。
原來新聞也可如此產生。在保障真實這一“生命”存在的前提下,我們還有自己回旋的余地。只是我們的'回旋在不違背采訪人的意愿前提下,農民工手捧遺像是在我們的建議下“自愿”的。由此,我在想,新聞能否策劃,這叫不叫新聞策劃?
這就是我實習的第二課,新聞策劃。實習老師也未就我的問題給出答案。就我個人理解,新聞策劃尚可,策劃新聞不行。我們讓受恩農民工手捧遺像環(huán)望老屋固然是我們?yōu)榱烁帽磉_主題,或尋找更好行文方式而做出來的,但受恩農民工對梅太的恩情卻是真實的,他手捧遺像的主動也應是真心的。媒體作為信息產品的生產者、提供者,總要思考讓自己的產品出新出奇,吸引眼球,進行新聞策劃無可厚非。以上是第一次參與信息產品生產的一點淺薄見解與心得。沒想到,一次小小的采訪,可以讓人思考許多新聞理論以外的東西。
瑣碎小事復雜采訪
不僅新聞人,或許很多普通市民都對民生小新聞很不屑。什么斷水斷電、物業(yè)糾紛等這些簡單的小事,一個電話不就解決了。其實未必。11月13日,又是一位來訪表達謝意的料。家住漢口的張大爺在乘坐712公交的時候,下車時突然暈倒,結果被一女孩扶救送往醫(yī)院。大爺為了證實事情發(fā)生還帶了醫(yī)院的病歷報告,事情的詳細經過其感謝信也有提及。我做了詳細記錄,沒想到還是被老師問住了,有沒有聯(lián)系當班司機、有沒有問目擊人、有沒有查712路線路走向、醫(yī)院檢查是怎么回事、施救女孩當時穿著、情態(tài)。一個簡單的消息竟會如此的復雜!我始料未及。老師的理由是,雖然這條消息很小,但你也必須按新聞生產的每道“工序”完成,絕不可只聽一面。
后來我通過114查詢712路公交的電話,并聯(lián)系當班司機。好不容易找到那個時間點的當班司機,卻被告知,他們并不知情。因為大爺稱其是在下車的那一刻暈倒,司機不知情可以理解。從我個人主觀判斷,大爺?shù)氖虑橐矐撌钦鎸嵉,只是我們仍無從完全核實。后來我還是敲出《小姑娘救人不留名老大爺來信表恩情》稿,但未提交刊發(fā),這或許還有新聞價值過小的原因。
還有一次獨立外出采訪,讓我深刻感受到小事雖小也要“兼聽”的重要。沒有采訪到多方面的新聞當事人,極有可能新聞有假,挨官司。在漢口好家園小區(qū),一位70多歲的匡大爺關于和鄰居房子公共面積的糾紛問題。按照匡大爺?shù)恼f法,鄰居侵占其公共面積,危害權益。為了核實情況,老師讓我獨自來到小區(qū),現(xiàn)場查看。鄰居通過建鐵門確實占了公共過道,我隨后采訪小區(qū)物業(yè)受阻。當時主觀判斷,老爺子的權益應該真是受侵害了。隨后,我向后方老師匯報,物業(yè)不接受采訪。 “不行,想辦法采訪到物業(yè)。否則,就以‘物業(yè)拒絕采訪’見報威脅。”在外開會的物業(yè)主任打的半個小時趕到。原來事情并非大爺所述那樣簡單,在早些時候,老爺子就將自家大門外擴,并侵占鄰居空調機位,這是之前所未知的。隨后,在鄰居口中也核實了此事。如果鄰居和物業(yè)執(zhí)意不受采訪,這篇報道就有可能出問題。大爺是親臨報社投訴的,我們早早就主觀判斷其事真實,結果卻是我和老師都所未料到的。
這就是我實習的第三課,多方核實。即便一篇極小消息的出爐,也要完成其生產的每道工序。否則將會危及“真實”這一生命。
媒體的力量
在群工部,難免會有各類投訴、揭黑的線索。經常和老師開玩笑說,晚報的輿論監(jiān)督報道是不是都讓我們一個部門給做了。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參與的揭黑報道有:探訪招聘陷阱發(fā)表《尚未見面就稱面試錄取招聘陷阱卷走打工女500元》、深入四六級作弊公司內部暗訪發(fā)表《考級臨近,作弊公司攪亂校園》、調查街頭濫發(fā)名片發(fā)表《每天發(fā)5000張名片能掙80元——狂發(fā)名片者竟“策反”環(huán)衛(wèi)工》、協(xié)同工商部門探訪粉條黑作坊發(fā)表《苕粉加工廠竟建在豬圈旁》、揭露短信詐騙發(fā)表《無需抵押交3000元就能貸3萬? “地下錢莊”玩短信詐騙被曝》和《手機用戶,又出來一種短信新騙局——說是退錢給你實則搞你的錢》、調查信用卡盜用,暗地與律師周旋發(fā)表《消費2000元卻惹來2萬元催款 方小姐莫名背債還要“背污”》……
這只是揭黑、反騙的一些報道,每天還有各類其他種種糾紛、投訴。通過一段時間實習,我時常問自己,媒體作用有多大,這些問題媒體能夠解決嗎?媒體的作用是不是被夸大了。因為有很多讀者是出于無奈,有告賣當勞店大欺人,工商部分不管找我們;有告交警亂罰,投訴無門找我們;有告開發(fā)商侵權,不找法律找我們……而這些我們也很無奈,有時我們也犯軟骨病,有些部門也是得罪不得的。當一個社會正常解決問題的渠道堵塞了,我們是該修補社會的肌體了。媒體的力量不過如此,而不要將其他部門只能都轉嫁與媒體。沒有新聞法律的保障,很多空間媒體也伸展不開。
這就是我實習的第四課,媒體無奈。當過多的訴求想通過媒體表達時,我們應該想想疏通我們表達的渠道。媒體人也應該有清醒地認識,實在一點,“勢利”一點,擇其能做而做。媒體的力量不過如此。
小結
實習,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有社會的復雜,比學校復雜得多。各種微妙的人際關系、社會交往。時間雖短,也讓我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體驗到社會競爭的殘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積累各方面的經驗,為將來自己就業(yè)之路做準備。千淘萬漉雖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爐的準備。
http://fnhaliao.com/【武漢晚報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武漢植物園實習報告02-06
大學生襄樊晚報實習鑒定范文01-03
武漢船舶技術學院實習總結報告05-01
最后一份晚報教學設計01-04
羊城晚報2013校招筆試題01-28
武漢好玩的地方國慶武漢旅游攻略03-31
武漢警官職業(yè)學院實習總結02-26
武漢購房政策05-05
武漢旅游攻略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