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干細胞論文開題報告
胚胎干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s,簡稱ES、EK或ESC細胞。)胚胎干細胞是早期胚胎(原腸胚期之前)或原始性腺中分離出來的一類細胞,它具有體外培養(yǎng)無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nèi)環(huán)境,ES細胞都能被誘導分化為機體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
胚胎干細胞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一:
一、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文獻綜述)
1.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2010年,李莉、白云閣、徐少岡、王耘在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學生課堂參與的關系中指出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具有重要的影響。其中,積極的課堂教學行為中的“教學技能”、“支持幫助”維度對學生課堂參與的預測作用最大。也就是說,隨著教師的教學技能的提高,支持幫助行為的增多,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包括行為、思維和情感參與)會更好。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課堂參與行為,增加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上科學地講解、有效地引導、耐心的幫助是最關鍵的因素[1]。在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參與行為的互動關系中,學生的學習效能感是一個重要的變量。學習效能感是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和效果的感受,一方面,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效能感顯著相關,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效能感也會影響其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那些認為自己能力比同伴差的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群體的活動,以避免暴露自己的無能;而那些認為自己能力比其他同伴強的學生則會樂于參與活動,以顯示自己的能力[2]。
2011年,張菊芳在參與式教學中三維目標整合研究中指出參與式教法是一種協(xié)作式的教學法,這種方法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成分,加強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習者能深刻的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參與式教學是可以實現(xiàn)新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它能有效整合三維目標[3]。
2011年,牛東亞在參與式教學的反思策略中提出教與學的關系要求教師在反思時不僅要將目光轉(zhuǎn)向自我,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感受與評價。另外,參與式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發(fā)展的平臺,因此,在反思時教師要與學生相互交流,共同研討,這樣教師才能了解教學過程中什么才是學生最需要的,什么才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自己的哪些行為對學生造成影響,課程的哪些內(nèi)容對學生影響深遠。研討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只要能獲取學生對教師行為、課程設置的真實信息就可以嘗試[4]。
2012年,黎曉明在參與式教學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改變——基于高中生物教學思考中指出參與式教學是指全體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fā)展機會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合作式或協(xié)作式的教學法 。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時要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教學的機會;要引導學生參與學也參與教;要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也參與評價參與式教學要求教師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以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5]。
2012年,吳曉端在河源市農(nóng)村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研究與實踐中指出農(nóng)村高中進行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探究性實驗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實驗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形成較穩(wěn)定的高層次興趣;能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提高學生生物的學習成績[6]。
2012年,李娜分析了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現(xiàn)狀及其教學策略。提出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倡導探究性教學;拓展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探究能力;優(yōu)化教學策略,駕馭探究性實驗教學;勤于總結(jié)反思,正確處理探究教學與傳統(tǒng)應試)。同時指導學生(樹立生命科學素養(yǎng),熟練掌握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親歷科學探究過程,全面提髙科學探究能力;內(nèi)化科學思維方法,提升高考探究性實驗題解題能力)[7]。
2013年,李豐英在參與式生物教學師生角色的研究中指出新課標下初中生物課堂的參與式教學是一個師生“學習的共同體”,是師生共建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同等參與和發(fā)展機會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它強調(diào)在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其核心是充分調(diào)動教學中教與學的積極性,旨在參與達成共識、共享、共進,現(xiàn)實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8]。
2013年許光馳、宋奇慧在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實踐及效益評價中指出在教學條件下,參與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所具有的支配和控制權(quán)利和能力。所謂“參與學”,是就學生的內(nèi)在品質(zhì)而言的,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而提出的[9]。在參與式教學實踐中,確定教學的目標、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和方法時,都應以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zhì)作為核心和出發(fā)點,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適應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及其實際需求,使其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探究過程[10]。
2013年,劉文研究了新課標下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指出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學習動力;增強教學的情感性,促進師生多向交流與互動;開展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四種教學策略[11]。
2013年,陳泰在高中生物課堂學生參與“教”的策略中指出課堂教學應以“教”促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一對主要的矛盾,而學應該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第一位的,也是最核心的。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教學中關注最基本的學情,尊重學生個性特點的學習需求,認真反思學生學的特點,全面總結(jié)學的有效方法,精心培育學生學的機制。教學中應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關注學習過程,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更多還原[12]。
2.對上述狀況的評述
以上研究表明,關于核心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途徑、策略、宏觀上的研究。目前,對高中生物學《分子與細胞》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具體教學方法的研究還少。
二、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1.選題意義
本研究對《分子與細胞》中的核心概念進行界定,調(diào)查了解主要核心概念的難易程度,并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研究可為從事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學提供指導,幫助學生較好地形成核心概念,并通過核心概念的遷移解決事實性問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有效教學。也可為他人開展教學和研究提供借鑒。
三、研究內(nèi)容
本課題主要研究《分子與細胞》的核心概念及有效教學。
1、調(diào)查分析核心概念在教學中的作用和使用的必要性;
2、調(diào)查分析核心概念的難易程度,并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和大量文獻資料對《分子與細胞》的核心概念進行界定;
3、針對核心概念探討有效的教學。
四、 研究方案和技術(shù)路線(或思路與方法)
研究方法:文獻法、調(diào)查法、訪談法。
1、文獻法:主要通過網(wǎng)絡資源、全文數(shù)據(jù)庫、索引數(shù)據(jù)庫和外文數(shù)據(jù)庫等,為研究核心概念和教學模式,掌握核心概念及其當前相關研究狀況。
2、調(diào)查法:主要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確認當前中學教學中探究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
3、訪談法:通過與資深教師面對面地交談來了解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具體的教學模式。
研究思路:
五、研究工作的計劃安排(在研究工作期限內(nèi),闡明研究工作的具體內(nèi)容)
1.20XX年10月,思路的提出和材料的準備;
2.20XX年11月,題目的確立和相關材料的收集;
3.20XX年12月,開題報告的準備、整理;
4.20XX年12月19日,提交開題報告人
5.20XX年12月27日,提交中期檢查表;
6.20XX年1月6日至3月進行調(diào)查分析與統(tǒng)計,完成研究內(nèi)容;
7.20XX年4月1日至5月20日,論文定稿;
8.20XX年5月21日至20XX年5月25日,論文答辯;
9.20XX年6月5日,論文裝訂。
六、主要特色及創(chuàng)新點
通過對目標學校進行調(diào)查和走訪,對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材《分子與細胞》的核心概念進行界定并探討有效的教學模式。
七、完成畢業(yè)論文(設計)已具備的條件(主要包括:1.研究資料;2.實驗儀器設備;3.研究經(jīng)費;4.研究時間等)
1. 研究資料來源主要通過數(shù)據(jù)庫文獻檢索及問卷調(diào)查和走訪獲取相關資料;
2. 根據(jù)研究資料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研究的必要性;
3. 針對相應教學內(nèi)容參考人教版教材及新課程標準,確定論文研究方向及主題;
4. 研究時間:自2013年10月選定課題開始研究,于2014年5月完成畢業(yè)論文;
5. 單位條件:學院圖書館數(shù)據(jù)庫資源檢索及閱覽室雜志借閱,生物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實驗室提供計算機。
八、參考文獻(至少15篇,格式按照畢業(yè)論文規(guī)定)
[1] 李莉.白云閣.徐少岡.王耘.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學生課堂參與的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14-16
[2] Darling-Hammond L.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 Review of Literature [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3,53 (3): 285-328
[3] 張菊芳.參與式教學中三維目標整合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3-26
[4] 牛東亞.參與式教學的反思策略[D].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59
[5] 黎曉明.參與式教學與教師課堂行為的變化——基于高中生物教學的思考[D].基礎教育研究2012.145-148
[6] 吳曉端.河源市農(nóng)村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研究與實踐[M].廣州大學出版社2012:13-16
[7] 李娜. 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其教學策略 [D]. 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6.
[8] 李豐英.參與式生物教學中師生角色的研究[M].甘肅省酒泉市新苑學校出版社2013.33:4-8
[9] 施漢中.參與式教學探索性研究[EB/OL].[2007-10-20].
[10] 許光馳,宋奇慧.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實踐及利益評價.黑龍江農(nóng)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2013:49-51
[11] 劉文.新課標下如何進行高中生物教學 [J]. 學術(shù)研究期刊,2013,(1):132.
[12] 陳泰.高中生物課堂學生參與“教”的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56
[13] 李娜. 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其教學策略[D]. 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6.
[14] 丁劍. “實驗探究式”教學應用探究 [J]. 廣東化工,2010,v.37;No.20909:202-203.
[15] 朱小碗.“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一節(jié)的教學嘗試 [J]. 生物學教學,2011,(01):31-32.
[16] 賀建.“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實驗教學組織 [J]. 生物學通報,2012,(09):16-18.
胚胎干細胞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二:
論文題目:干細胞的研究進展
選題目的:
干細胞技術(shù)是生物技術(shù)領域最具有發(fā)展前景和后勁的前沿技術(shù),其已成為世界高新技術(shù)的新亮點,勢將導致一場醫(yī)學和生物學革命。干細胞技術(shù)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能再造一種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輕的細胞、組織或器官。
由此人們可以用自身或他人的干細胞和干細胞衍生組織、器官替代病變或衰老的組織、器官,并可以廣泛涉及用于治療傳統(tǒng)醫(yī)學方法難以醫(yī)治的多種頑癥,諸如白血病、早老性癡呆、帕金森氏病、糖尿病、中風和脊柱損傷等一系列目前尚不能治愈的疾病。從理論上說,應用干細胞技術(shù)能治療各種疾病,且其較很多傳統(tǒng)治療方法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
事實上,“干細胞”的概念不僅僅局限于“造血干細胞”,同樣,它的用途也不僅僅局限于治療白血病,“干細胞”研究是在當今醫(yī)學界十分熱門及具有遠大發(fā)展前景的前沿領域。
干細胞研究是一門新興的學科 ,干細胞生物學研究與應用幾乎涉及所有的生命科學和生物醫(yī)學領域 ,除了在細胞治療、器官移植、基因治療具有重要作用外 ,還將在新基因發(fā)掘與基因功能分析、新藥開發(fā)、組織工程等領域發(fā)揮重大的影響。
所以說,對最新的干細胞研究進展進行及時的總結(jié)和探討,就能對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提供材料參考,避免重復研究,提高科學研究進步速度。
研究現(xiàn)狀:
1 造血干細胞研究現(xiàn)狀
利用實驗鼠的iPS細胞高效制造造血干細胞技術(shù)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開發(fā)出了利用實驗鼠的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高效制造造血干細胞的技術(shù)。醫(yī)生未來在治療白血病時,有望利用這種技術(shù)制造大量造血干細胞,從而代替骨髓移植。
造血干細胞位于骨髓中,可以分化為紅細胞和白細胞。東京都臨床醫(yī)學綜合研究所與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iPS細胞先制作出了中胚層細胞。這種細胞可以發(fā)育為血管和肌肉等組織。隨后研究人員向中胚層細胞植入LhX2基因,最終生成了大量的造血干細胞。
研究人員接下來用放射線照射實驗鼠,使其失去造血功能,再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到一部分實驗鼠體內(nèi)。結(jié)果顯示,和沒有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實驗鼠相比,接受移植的實驗鼠壽命大幅延長,生存了4個月。
研究人員指出,此前利用iPS細胞培養(yǎng)造血干細胞時,難以單純生成造血干細胞,還會混雜其他細胞,而這次開發(fā)出的新技術(shù)使造血干細胞的生成效率達到了原有方法的四五倍。 目前在對白血病患者進行治療時,主要是移植與患者血液類型接近的正常人骨髓,以利用其中的造血干細胞,幫助患者恢復。研究人員希望在確認安全性后,將這種新技術(shù)用于人類的白血病治療。
2 干細胞與肝細胞的研究
來自胎兒皮膚細胞的iPSc和ESc可生成肝細胞 由于缺少移植器官,目前,慢性肝病患者得不到足夠的治療。不過,來自于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的肝細胞今后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柏林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將來自iPSc和來自胚胎干細胞(ESc)的肝細胞相比較,發(fā)現(xiàn)兩者的基因表達上非常類似。
然而,與"真正"的肝細胞比較,僅有不到一半的基因顯示出不同的基因表達。因此,來自于iPSc的肝細胞的基因表達在應用于肝臟疾病治療前,仍然需要調(diào)整。
該研究發(fā)表在2010年12月20日的《干細胞與發(fā)展》上(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iPSc來自于不同的細胞類型,與其祖細胞有相同的基因來源。來自于iPSc的肝細胞可作為今后再生醫(yī)學方面的一個理想出發(fā)點,并可避免細胞免疫排斥的問題。 通過早期和后期階段比較,馬克思普朗克學院賈斯坦稱,這是唯一確定細胞類型間實際差異的方法,在"合成"肝細胞中仍然存在缺陷。研究表明基于ESc和iPSc的肝細胞基因表達有80%的相似性。而來自胎兒肝臟的分離細胞基因表達的.匹配率只有53%。
來自于iPSc與ESc的類肝細胞激活了許多特殊的肝臟蛋白質(zhì),比如白蛋白,α-胎兒蛋白及細胞角蛋白18。然而,"合成"肝細胞可以存儲肝糖,并產(chǎn)生脲和"真正"的肝細胞發(fā)揮相同的功能。此外,他們能夠吸收和破壞異分子。與此相反,在誘導多能干細胞和真正的肝細胞中,圍繞酶群的細胞色素P450的基因顯示不同的基因表達水平。這些酶在藥物和外來物質(zhì)中進行新陳代謝。
這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肝臟疾病的病因,也有助于對病人更有效的藥物的開發(fā)。
3 神經(jīng)干細胞的研究現(xiàn)狀 特殊化合物能促進神經(jīng)干細胞定向分化 神經(jīng)干細胞分化調(diào)控分子機制以及影響神經(jīng)干細胞命運外在因素的研究對于神經(jīng)發(fā)育、組織再生、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以及腦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治療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雖然目前對神經(jīng)干細胞增殖分化調(diào)控的研究很多,但是迄今為止,有關小分子化合物調(diào)控神經(jīng)元增殖和定向分化的報道非常少。
AICAR是一個AMP類似物,廣泛的用作細胞水平激活AMPK的工具化合物。目前對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謝調(diào)節(jié)方面,而其絕大多數(shù)的作用都是通過激活單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而發(fā)揮的。AMPK 作為細胞中的“燃料開關”在動物抵御和適應環(huán)境應激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該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小分子化合物AICAR對于生化神經(jīng)干細胞C17.2及來源于不同發(fā)展時期及不同部位來源的神經(jīng)干細胞(P0-NSCs及E14-NSCs)均有明顯的誘導分化作用。通過對神經(jīng)元、膠質(zhì)細胞等標志性蛋白的鑒定,明確了AICAR能定向誘導神經(jīng)干細胞分化為星形膠質(zhì)細胞。有意思的是AMPK的另一個傳統(tǒng)激活劑二甲雙胍卻沒有這個促分化的作用。而過表達功能缺失性AMPK等方式也不能逆轉(zhuǎn)AICAR的促膠質(zhì)細胞定向分化作用。研究中,還首次發(fā)現(xiàn)了AICAR能激活與神經(jīng)干細胞向膠質(zhì)細胞分化密切相關的JAK-STAT信號通路,Metformin則無法激活該通路,JAK 特異性抑制劑可完全逆轉(zhuǎn)AICAR的促分化作用。這些結(jié)果表明,AICAR的定向誘導神經(jīng)干細胞分化為膠質(zhì)細胞的作用可能并不依賴于其傳統(tǒng)胞內(nèi)靶點AMPK信號通路,而有可能是通過激活JAK-STAT3信號通路而起作用的。
以上結(jié)果已在《生物化學雜志》(J. Biol. Chem.)雜志上發(fā)表,為定向誘導神經(jīng)干細胞分化小分子誘導劑的發(fā)現(xiàn)及神經(jīng)膠質(zhì)細胞分化機制研究提供了線索。
4 干細胞與糖尿病治療的研究
成年細胞可重編程為分泌胰島素的細胞 貝塔細胞正常分泌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如果能將大量完全分化的成年細胞以受控方式轉(zhuǎn)變成能分泌胰島素的貝塔細胞的話,糖尿病治療的前景將會改變。雖然以前文獻中有幾個以這種方式生成貝塔細胞的例子,但這個過程迄今為止是無法控制的。
美國科研人員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患糖尿病的活小鼠的外分泌胰腺細胞可被重新編程(重編程即細胞的再程序化,使分化后的細胞重新分化的技術(shù)),成為能夠產(chǎn)生胰島素的內(nèi)分泌細胞,與貝塔細胞相似,從一種分化狀態(tài)進入另一種分化狀態(tài),中間并不需轉(zhuǎn)變成干細胞。這種策略是基于早先關于胰腺發(fā)育中所涉及轉(zhuǎn)錄因子的研究成果:三種因子(Ngn3, Pdx1 和 Mafa)的組合是該過程中的關鍵成分。 5干細胞與抗衰老的研究 干細胞使與衰老有關的肌無力的速度放緩 在小鼠中的一則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用干細胞來增加年輕的肌肉可減緩與年齡老化相關的肌無力的進程。 這些發(fā)現(xiàn)可能會導致再生性肌肉療法的出現(xiàn),這種療法也許會對罹患肌營養(yǎng)不良癥的病人或是那些虛弱的老年人有幫助。
文章的作者提出,如果科學家們能夠發(fā)現(xiàn)可刺激肌肉中干細胞的小分子或分子組合(這可能會比將干細胞移植到人體內(nèi)要更容易些),那么這些分子可被用于增進肌肉修復或減少肌肉喪失。 在成年期,損傷后或疾病后肌肉再生主要是靠衛(wèi)星細胞,這是一種會分裂并參與修復、重新恢復活力和控制骨骼肌組織的干細胞,它可通過發(fā)育成為肌肉細胞而令肌肉生長。
可行性分析:
鑒于如今論文發(fā)表系統(tǒng)的全面和完善,以及干細胞研究的熱潮、干細胞研究工作的不斷進步,對于論文的參考文獻和素材的搜集將不是什么難題,由此此次開題可行性很高,時間與金錢花費都將易于調(diào)控。
研究的主要問題和重點、難點
⒈ 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
、 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xiàn)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 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nèi)容。由于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 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nèi)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nèi)容。引用文獻不過多。文獻綜述的作者引用間接文獻的現(xiàn)象時有所見。如果綜述作者從他人引用的參考文獻轉(zhuǎn)引過來,這些文獻在他人引用時是否恰當,有無謬誤,綜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間接轉(zhuǎn)引文獻。
、 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5.綜述篇幅不可太長。雜志編輯部對綜述的字數(shù)一般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約定。作者在初寫綜述時,往往不注意這點,造成虛話、空話較多,重點不突出。綜述一般不宜超過4000字。
綜述并不是簡單的文獻羅列,綜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綜合和歸納。有的綜述只是將文獻羅列,看上去像流水帳,沒有作者自己的綜合與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復、費解,材料與評述協(xié)調(diào)。
6.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jié)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tài)、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
7. 參考文獻,是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參考文獻的多少可體現(xiàn)作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對綜述類論文參考文獻的數(shù)量不同雜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條以內(nèi)為宜,以最近3-5年內(nèi)的最新文獻為主。
主要參考文獻
[1]曾秋棠 曹林生 祝武強.誘導體外培養(yǎng)小鼠胚胎干細胞分化為心肌細胞方法的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張剛慶 體外轉(zhuǎn)染癌基因的骨髓基質(zhì)干細胞分化為原發(fā)性肝癌的研究 [學位論文] 博士2005
[3]馬鳳梅 大鼠表皮干細胞的鑒定、分離和體外培養(yǎng) [學位論文] 碩士2004
[4]王正國 干細胞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期刊論文] -中華燒傷雜志2003(1)
5]邊紅放 干細胞的研究進展 [期刊論文]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3(5)
[6]周林 生物醫(yī)學研究熱點及意義 [期刊論文]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2003(3)
[7]楊志鵬.周浙閩 國內(nèi)外干細胞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綜述 [期刊論文] -福建醫(yī)藥雜志2003(5)
[8]王正國 干細胞研究進展 [期刊論文]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2(8)
[9]洪皚翔.蔡繼業(yè).陳勇.王小燕.趙濤.夏科 原子力顯微鏡對BALB/c小鼠胚胎干細胞表面形貌的研究 [期刊論文]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02(5)
[10]Doetschman TC, Eistetter H, Katz M, et al. The in vitro development of blastocyst-derived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s: formation of visceral yolk sac, blood island and myocardium[J]. J Embryol Exp Morph, 1985, 87(1): 27-45.
[11]Mcburney MW, Jones-Villeneure EMW, Edwards MKS, et al. Control of muscle and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in a cultured embryonal carcinoma cell line[J]. Nature, 1982, 299(5879): 165-167.
[12]Paquin J, Danalache BA, Jankowski M, et al. Oxytocin induces differentiation of P19 embryonic stem cells to cardiomyocyt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 99(14): 9550-9555.
[13]Evans MJ, Kaufman MH. Establishment in culture of pluripotential cells from mouse embryos[J]. Nature, 1981, 292(5819): 154-156.
[14]Nagy A, Gocza E, Diaz EA, et al. Embryonic stem cells alone are able to support fetal development in the mouse[J]. Development, 1990, 110(3): 815-821.
[15]Dangelo MG, Ausenda C, Torrente Y, et al. 5'-azacytidine enhances exogenous gene expression in skeletal muscle[J]. Basic Appl Myol, 1999, 9(1): 5-10.
[16]Constantinides GP, Jones PA, Gever W. Functional striated muscle cells from non-myoblast precursors following 5-azacytidine treatment[J]. Nature, 1977, 267(5609): 364-367.
[17]Wakitani S, Saito T, Caplan AI. Myogenic cells derived from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posed to 5-azacytidine[J]. Muscle Nerve, 1995, 18(12): 1417-1426.
【胚胎干細胞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論文開題報告01-01
論文開題報告06-17
論文開題報告精選01-17
論文的開題報告07-28
論文開題報告格式及如何寫論文開題報告07-09
論文開題報告201601-19
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2-18
論文開題報告范例02-27
oracle論文開題報告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