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
研究性學習不同于綜合課程,雖然在很多情況下,它涉及的知識是綜合的,但是它不是幾門學科綜合而成的課程,也不等同于活動課程。雖然它是學生開展自主活動,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動,而是以科學研究為主的課題研究活動。它也不等同于問題課程,雖然也以問題為載體,但不是接受性學習,而是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范文一: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初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實在令人擔憂。我們曾經對自己學校的初三和初一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面窄、時間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閱讀時間少得可憐,40%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3小時以上,20%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2小時以上,25%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1-2小時,甚至還有15%的學生每周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對于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閱讀過的學生所占的比例較高,但我們了解到,其實,對于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對于一些外國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閱讀過?梢,學生的閱讀面較為狹窄,閱讀的深度也不夠。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智力并形成學習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課外閱讀,在學生面前展現了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妙世界。它指導學生認識人生,熱愛生活;它召喚學生張開思考的風帆,在書海中遨游;它啟迪學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尋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個性,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初中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可見,課外閱讀舉足輕重。
當前中學生的閱讀需求呈現單一性和簡單性問題。對文本的閱讀,處于淺閱讀階段,一如大眾對影視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節(jié)的波瀾、跌宕起伏,讓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較多,從而多些生活談資;再者獲得些心中有卻不甚明朗的理性認識,殊不知這些理性認識是很廉價的。而對作者的行文思路,構思技巧,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比較專業(yè)的閱讀要求,學生們表示沒有想過。顯然學生的閱讀需求是較低層次的,沒有站在學習者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閱讀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課外閱讀的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閱讀中既訓練思維,增長心智又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養(yǎng)成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在閱讀中關注作者對某一現象是怎樣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樣想的,把握他的思維脈搏,學習別人的思維;剡^頭來再看看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從而在比較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閱讀中我們要感受作者所刻畫的美,品味美,沐浴美,形成美感。最終用思想養(yǎng)成思想,用美生成美。
針對以上情況,我、周秀華、曾嵐嵐三位教師確立本課題并在所任班級實施,期望能夠對學生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新《語文課程標準》把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尤其名著閱讀擺到了比較明顯的位置。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如何提中學生名著閱讀質量的新難題,因此,加強中學生名著閱讀的策略研究勢在必行。據了解,我校初三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遠遠低于這一要求,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閱讀時間少,方法有待提高,為此,在學校教研室指導下,與學生討論后開展此項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研究”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挑戰(zhàn)性,而學生選的課題往往是平時自己最感興趣的,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名著積極性。對初中學生而言,“研究性學習”只是一種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趨勢
目前國外研究性學習呈多樣化趨勢,其特點或圍繞著問題等的提出和解決來進行學習活動,或使研究性課程呈現出多層面的開放性,或更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過程。在我國從教育文化積淀和現實條件來看,實施研究性學習既是更新教育觀念的過程,又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過程,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名著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他們受用終身的精神底子。教師對于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在名著閱讀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和問題,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疏通,使學生能望其門而入,領略名著的無限風光,讀出滋味、培養(yǎng)興趣、領悟內涵,最終就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而如今的中國,各種流行閱讀正在迅速興起,閱讀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閑性和大眾化,使中學生的閱讀重心發(fā)生了轉移,也使名著閱讀面臨著巨大的障礙和危機。
(四)創(chuàng)新之處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在于,讓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獨立運用其腦力勞動;追求“知識”發(fā)現、“方法”習得與“態(tài)度”形成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tǒng)一。
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不再局限于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課堂上最大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學生對年代久遠的小說、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有自己的解讀,能夠根據自己的閱歷和生活經驗理解和詮釋書中的故事,學生的課堂發(fā)言、討論、表演、提問以及課后的總結,讀后感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老師的講堂變成了學生的發(fā)言堂,教師退居幕后,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和看法,有效提高了閱讀興趣。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有了改變,嘗到了“當家作主”的甜頭,極大增強了自信心。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進行實踐,體驗這種閱讀方法的益處。
2、關于名著閱讀方法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歡的有效的讀書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3、對《名人傳》《格列弗游記》《傅雷家書》等中外著名小說以及魯迅冰心等適合初中學生閱讀的名家散文名著進行研究性學習,拓寬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三、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從研究之日起,針對參加試驗班級學生名著閱讀情況和閱讀水平進行調查分析。
2、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各種相關文獻,了解研究動態(tài),不斷提升教師認知能力,提高教師指導水平。
3、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探索學生名著閱讀方面及閱讀方法上的成功經驗與不足,及時矯正研究方法。
4、經驗總結法:針對各階段的分期工作,適時進行總結,發(fā)現不足,及時提出改進意見,以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還可以采用對比研究法、談話法、抽樣調查法、統(tǒng)計法,并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檢測、研究。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
為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并能取得實際效果,我們初步設想,本課題研究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以《名人傳》為例來說明各部名著閱讀的實施步驟)
(一)導讀階段(安排1-2課時)本階段,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名著導讀”的相關內容,并向學生補充導讀材料,如作者生平,寫作背景,思想內容及藝術特點簡析等,讓學生對作品先有個大體的了解,然后布置閱讀任務、明確閱讀要求、統(tǒng)一閱讀進度。另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長篇小說的基本方法。
(二)積累性閱讀階段(安排10周左右)本階段要求學生以泛讀為主,每周閱讀十回左右的內容。每周設計作業(yè)如下:
1、摘抄語段:摘抄本周閱讀到的精彩語段,并做簡單點評;
2、內容概括:概括本周閱讀的內容,不少于500字;
3、寫讀后感:每篇圍繞一個中心來寫,力求有自己的見解,不少于500字。(考慮到學生差異,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從以上作業(yè)中任選其二來完成。)本階段,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為中心目標,每周抽查學生作業(yè)并做有針對性的指導。在逐回閱讀完全書后,安排1課時,由學生發(fā)言、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三)探究性閱讀階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階段安排學生精讀有關情節(jié),指導學生重點分析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為題寫一篇作文,然后按學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進行分組交流,最后推薦出優(yōu)秀作品展評。
2、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安排2課時)由教師開設一次“名著欣賞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然后,組織學生根據講座指導,查找資料,完成一篇讀書筆記,嘗試分析小說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
(四)總結階段(安排1周左右):本階段準備開展《名人傳》影視欣賞、讀書筆記展評、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一方面繼續(xù)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幫助教師檢測學生的閱讀成果。
五、活動評價
每學年進行一次活動評價,包含參照學生讀書筆記等材料進行的過程性評價,和通過設計名著閱讀試卷對學生進行的總結性評價。
六、課題組顧成員及分工
課題負責人:
XX:中教一級,語文組組織,負責本次課題研究工作的組織與管理,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撰寫開結題報告。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XX:星村中學高級教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主要負責課題組研究的理論指導工作。主要負責活動課攝影安排和總結整理工作。
XX:星村中學教師,深受學生的喜愛并深深地愛著學生。有著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都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主要負責材料的收集,組織相關實踐活動。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呈現方式
1.學生讀書筆記,學習心得、手抄報等相關材料。
2.研究課題組 “活動課”“研究課”相關資料。
3.課題研究反思、階段性總結及結題報告等。
4.撰寫相關論文等。
八、主要參考文獻
1、埃明達. 美法韓日《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 [ J ]. 內蒙古教育,2004 (8)
2、胡慶芳,程可拉《當今美國中小學研究性學習的模式研究》[ J ].教育科學, 2003
3、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綜述》[ 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 (4) .
4、錢旭升《我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綜述》 [ J ]. 教育探索, 2003
5、黃朝兵 《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05
6、李漢雄 《中學生課外名著閱讀的重要性及方法》甘肅省基礎教育網絡教研.2010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范文二:
課題題目:網絡文化字“囧”給我的啟示
指導老師:
組長:
組員:
班級:
主導課程:語文
相關課程:數學、歷史、信息技術
背景說明:
漢字從形成到現在,至少已有4500年了。從甲骨文開始,發(fā)展到后來的金文、大篆、小篆,以及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還有現在人們所用的仿宋體,都表現出了漢字源遠流長的歷史,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漢字慢慢被視為廢字,F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們的“網蟲”又將這些怪字重新拾起,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那么,這些怪字從何而來呢?
目的與意義:
1.在對漢字的調查、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有更深層的知識積累;
2.提高自身對漢子的認識,加強漢字的練習;
3.通過網絡文化,了解更多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文化底蘊;
4.對中華悠久的文字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活動計劃:
1小組分工:
a總體:李瑩
b前期資料查詢:戚孝程李楠熱依沙
c材料準備:付學聰
d深入調查:漆明智鐘維利
e數據資料統(tǒng)計:李艷郭林林李楠熱依沙
f后期資料制作:戚孝程
i社會調查:全體
j活動記錄:郭林林李楠李艷
2活動步驟:
階段一
前期資料、工具準備
(20XX.11。29——12.18左右 即三周)
目標:前期資料準備尤為重要,我們需要大量的一手資料,需要了解文字的發(fā)展歷程、緣由;漢字的意義;網絡文化字究竟從何而來。這樣有利于進行更細致的推敲和研究。
階段二
了解身邊的新詞文化、網絡文化。
(20XX.12.20——12.31左右即兩周)
目標:親自實踐,了解新興文化。
階段三
結合前期所得到的資料,運用漢字史,進行簡要評析
(20XX.1.1——1.11左右 )
目標:更深一層的了解網絡新興文化的來源。
階段四
調整階段
目標:調整完善失誤
階段五
綜合實踐,整理階段
(20XX.1.21——2.15左右 即三周半)
目標:這時正處于寒假,時間充足,可以充分進行社會調查,拜訪專家,做更細致、準確的了解,收集好各項統(tǒng)計數據,得出相應結論。
階段六
結題階段
(20XX.2.16——2.27左右 即兩周)
目標:整理、完善各項活動總結,編輯資料、幻燈片等音像資料,準備結題。
大致結題時間:20XX.1.28左右
預期結果:論文
調研報告
表達方式:文字圖片音像資料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06-17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06-18
優(yōu)秀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1-09
化學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02-23
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04-26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 15篇11-14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5篇07-20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精選15篇11-09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5篇)11-02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集錦15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