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國《游廬山宿棲賢寺》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古屋蕭蕭臥不周,弊裘起坐興綢繆。
千山月午乾坤晝,一壑泉鳴風(fēng)雨秋。
跡入塵中慚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須惆悵,忍更無詩向此留。
、俚诙(lián)是運用什么手法來寫廬山夜色的?這樣寫具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②這首詩抒寫了詩人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請簡要概括。(4分)
3.第三、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5分)
4.第五句中的“慚”有什么含意?這首詩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感?(6分)
【參考答案】
①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或“以動襯靜”)(1分)。上句描寫了山中月色的皎潔,下句寫山間的流水潺潺,動靜結(jié)合,(1分)勾勒了一個明凈、幽寂、清寒的世界(1分),為第三聯(lián)表達(dá)內(nèi)心的情感營造了氛圍(1分)。
評分標(biāo)準(zhǔn):共4分,手法1分,分析詩句1分,作用2分。
、谝环矫嬲宫F(xiàn)了詩人登臨廬山的灑脫胸襟,對淡泊人生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世俗桎梏的不滿與不甘。評分標(biāo)準(zhǔn):共4分,每點2分。
3.(5分)第三、四句描寫了廬山之夜明凈幽寂的景色:層巒疊嶂中皓月的清光把世界變成了朗朗白晝,山谷間泉水淙淙,仿佛風(fēng)雨交至的蕭瑟秋聲。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視聽結(jié)合)的手法。(景色3分,手法2分。意思對即可)
4.(6分)“慚”寫出了陷入塵世、被俗務(wù)所累的慚愧和自責(zé)。這首詩表現(xiàn)了對廬山清幽之境的留戀,對超然物外、淡泊無欲境界的期許。(含意2分,情感4分。意思對即可)
二:
(1)第二聯(lián)從哪些角度來寫廬山夜色?請作簡析。(4分)
。2)最后兩聯(lián)作者如何表達(dá)自己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上句:視覺(靜景),寫山中月色,(2分);下句:聽覺(是動景),寫山間泉鳴,(2分)
。2)直抒胸臆(1分),最后兩聯(lián)說自己為塵世所累而不想有所求,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會惆悵不已且一定要題詩留念,(1分)體現(xiàn)了詩人對世俗的厭倦,對淡泊生活的追求,對廬山清幽之境的留戀。
參考譯文
老屋清冷躺不住,坐起來披著破皮襖意興闌珊。
夜半的明月照耀著群山,恍如白晝,山谷中的泉水淅瀝作響,仿佛秋天的風(fēng)雨聲。
很慚愧自己為塵世所累,心雖超然物外,又想干什么呢?
明天走在松蔭路里,我肯定會惆悵的,怎么能沒有詩作為留念呢。
賞析:
該篇是王安國游廬山夜宿棲賢寺感懷所作。廬山佛寺頗多,有五大叢林,棲賢寺是其中之一,為南齊參軍張希之首建,屢經(jīng)興廢,遺址在今三峽澗玉淵潭北。當(dāng)時詩人躑躅廬山,獨宿佛寺,古屋蕭索,四顧寥落,頓起遺世獨立之想。這首詩就抒寫了作者登覽廬山的.灑脫襟懷和情趣。
首聯(lián)緊扣“宿棲賢寺”,以直敘入題,由于寺殿年久失修,故山風(fēng)吹入,蕭蕭作響,而臥寢不得周嚴(yán),寒氣就會侵入!氨佐谩本溆缮衔纳。因?qū)嬇P不寧,故而“弊裘起坐”,由“古屋蕭蕭”,而生“綢繆牖戶”之想。“綢繆牖戶”出自《詩經(jīng)·豳風(fēng)·鴟鸮》,意思是纏繞柴木,修補(bǔ)門窗。這一聯(lián)切題敘事,且渲染出一種夜宿深山古寺的蕭索闃靜氣氛。
由于中夜不眠,得以目睹深山夜景。次聯(lián)集中筆力摹寫廬山之夜。層巒疊嶂中,皓月當(dāng)空,皎潔的清光,把整個大千世界變成了朗朗白晝;山谷間,泉水淙淙,仿佛為寂凈的人間帶來了風(fēng)雨交加的蕭瑟秋聲。一句寫山中月色,主要訴諸視覺;一句寫山谷泉聲,主要訴諸聽覺。這里靜景和動景互相配合,出色地構(gòu)造了一個明凈、透徹、幽寂、清寒的塵外世界,為人排解塵念、喚起遐思,布設(shè)了一種適宜的氛圍。方虛谷說王安國詩“佳者不可勝算,而富于風(fēng)月,此詩三四壯浪而清灑”(《瀛奎律髓》卷一),正指出這兩句的獨特氣韻。
沉浸于如此境界中,詩人忘卻俗念,煩惱頓消,于是脫口詠出“跡入塵中慚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兩句!皦m中”,猶言塵世、塵網(wǎng),包括世俗社會和市井鬧區(qū)。蹤跡進(jìn)入塵世,則會有俗務(wù)牽累、世事羈絆,著一“慚”字,表示了對世俗桎梏的不甘和不滿。由此生出了“期”字,只消“心期物外”,就會無求無欲,身心恬然。物外即世外,《唐書·元德秀傳》記載,元德秀“陶然遺身物外”,元氏以置身物外,求得精神超拔。詩人則是雖“跡入塵中”,卻能“心期物外”,而達(dá)到泊然無求的境界,顯得更為通達(dá)。兩句一寫形跡,一寫心神,結(jié)構(gòu)相對,內(nèi)容相反,而意義上又有遞進(jìn),連貫而下,對仗中具有氣韻流動之美。
雖然“心期物外”,卻也可“跡入塵中”,離開這寧靜高潔的環(huán)境,詩人還是會有感慨,因而尾聯(lián)有“須惆悵”之語。廬山長松林立,到后世仍然有“松樹路”之名。天明登途,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詩人更會惆悵不已。正是由于這個緣故,此時詩人留駐片刻,他才會寫詩記敘此行。這兩句,“須惆悵”一轉(zhuǎn),“忍更”再轉(zhuǎn),而以題詩留念收尾,很符合登覽游記詩的旨趣,十分得體。“忍更”二字強(qiáng)調(diào)必須有詩,表達(dá)出對廬山清境的低徊依戀,頗有余音裊裊之致。
作者簡介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王安石之弟。自幼聰明,后來以文章著稱于世。1068年(熙寧元年)賜進(jìn)士及第。任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授崇文院校書,改著作佐郎、秘閣校理。與兄王安石政見不合,非議新法。王安石罷相后,王安國被呂惠卿排擠罷官。有《王校理集》。
【王安國《游廬山宿棲賢寺》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鳳棲梧的閱讀答案12-05
廬山的霧閱讀答案12-23
唐家寺的雨傘閱讀練習(xí)及答案03-04
《于成龍》閱讀答案及翻譯03-08
《論語·子路》閱讀答案及翻譯06-03
《唐家寺的雨傘》閱讀答案01-10
柏林寺南望閱讀答案02-24
《漁王的兒子》閱讀答案03-25
《包恢傳》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3-30
《病梅館記》閱讀答案及翻譯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