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和準繩,深入學習和貫徹《思品》課程標準,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教研室與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塑造教育文化為主脈,以我校的教育教學現(xiàn)狀為根本出發(fā)點,圍繞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一目標,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研討氛圍,在教師中滲透改革、創(chuàng)新的思想,提高教研組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建立具有生態(tài)理念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道德內化,以促成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借助網絡教研這個平臺,尋找與開拓更寬視野的教學研討活動,使我們學校的.品德學科的教學水平能更上一個臺階。
二、研究目標:
繼續(xù)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課內外相結合、師生相協(xié)調的課堂教學優(yōu)化模式,切實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三、工作措施:
1.校本培訓
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并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我們每位老師要認真研讀了《思品》新課程標準,了解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2、教研活動
。1)確保每學期一定次數(shù)的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科學,科研理論,轉變教育思想,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理念,明確培養(yǎng)目標,探討教學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品德組的實際,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發(fā)揮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學水平達到最高。
。2)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活動,組內加強集體備課,上好校內公開課,通過課后評價和反思把好質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煉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創(chuàng)造育人環(huán)境。
《思品》是一門以生活為主的課程,處處體現(xiàn)了生活性,我們要通過我們的節(jié)日課程和游學課程,繼續(xù)用好“故事媽媽”和“晨光爸爸”,為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形成品牌,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養(yǎng)成學生的公眾意識,真正發(fā)揮品德學科的優(yōu)勢。
四、具體安排:
二月份:
1、教研組共同商討擬訂工作計劃,集體備課。
2、制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
3、嚴抓學生品德學科的課堂常規(guī)管理和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4、集體學習新課程標準。三月份:
1、繼續(xù)嚴抓學生常規(guī),讓學生的良好習慣成為學生的自然習慣。
2、圍繞組內課題展開業(yè)務學習。
3、檢查課堂常規(guī)。
4、理論學習四月份:
1、品德備課本檢查
2、理論學習
3、積極參加區(qū)品德教師基本功大賽。
五月份
1、理論學習。
2、檢查作業(yè)本。
3、教研活動、
六月份:
1、學科教學案例征集、整理
2、各年級組織學生進行復習整理和考核工作。
3、做好本學科期末收尾工作。
4、做好品德教研組的材料整理、匯總小結工作。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2
一、加強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組織教師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學習課程改革的文件,課程標準及解讀、新教材及相關的學科知識,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行為,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要注意把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改革、反思總結融為一體,提高學習的實效。
二、積極推進新課程的實施,提高課程的實施水平
期初,將做好科學五年級上冊的教材培訓工作。通過各單元教材分析及互動式討論、交流,進一步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及教學要求。
期中,將分別舉行科學、品德與生活學科課堂觀摩研討活動,探討新課程實踐的思路及相應的教學策略。
本學期,將組織課改中心組成員到1~2所學校進行校本培訓的指導。
充分發(fā)揮學科基地學校示范和輻射作用,積極進行課程改革的探索和實踐,定期向兄弟學校進行觀摩開放活動。
各校要加強校本培訓、校本教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要把培訓和教學研究的重心放在課堂,解決教學中的真實問題,研究教學中的具體策略。大力提倡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加強案例分析,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積極做好“做中學”項目研究工作,申報新一輪課題研究項目
橫林實驗小學、洛陽中心小學已推薦申報常州市“做中學”候選實驗學校。“做中學”項目實驗學校要積極參與此項目的研究,并認真履行職責,每學期組織一次區(qū)級觀摩開放活動,每學年確定一次市級課例開放活動。區(qū)將以“做中學”項目研究為切入口,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的.改革。
另,區(qū)科學等學科中心組,擬醞釀、申報新一輪的課題研究項目,為青年骨干教師搭建學習、研討、交流的合作平臺。
四、加強學科常規(guī)管理,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學科常規(guī)管理,一是要加強制度建設,要建立學科教研組,并定期開展集體備課、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活動。二是要規(guī)范課堂教學秩序,專職教師、兼職教師都要按要求認真上課,切實提高學科的教學質量。
本學期,將集中精力進行科學學科的常規(guī)調研,調研時附帶一所村校。
五、加強學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學科發(fā)展
要加強科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師的配備。中心小學至少要配備1~2名科學教師。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師的配備也要做到相對穩(wěn)定。
本學期將選派教師參加常州市科學學科青年教師課堂評優(yōu)活動。
六、學會工作
積極做好年會論文的評選工作,召開小學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年會。
活動安排:
1、小學科學教材分析培訓活動
2、選派教師參加市科學課堂評優(yōu)活動
3、科學學科課堂觀摩活動
4、實驗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觀摩研討活動
5、科學學科常規(guī)調研活動
6、“做中學”項目研討活動
7、課改基地課堂觀摩活動
8、召開小學科學(自然)專業(yè)委員會年會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3
一、 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區(qū)教研室教研計劃的精神和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為目的,扎扎實實上好道與法治課,開展好各項活動,認真落實教學目標。
二、主要工作
本學期,我校一、二年級將全面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三、四、五、六年級將使用《品德與社會》,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程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ㄒ唬﹪@教研主題“ 以‘習’為中心,有效落實國家品德課程 ”,扎實開展校內教研,提高教研活動的成效,進一步提升合作、實踐、研討、反思的教研氛圍。
嚴格按照區(qū)教研室要求,每月開展一次教研活動,定為周一上午。本學期安排一、二、三年級三位老師分別開一節(jié)教研課。
。ǘ┣袑嵦岣呷粘=虒W活動的`質量,重點從備課、上課兩個環(huán)節(jié)入手,進一步提高“三維目標”到位度,關注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三)積極參加片級、區(qū)級層面組織的教學展示活動,虛心向兄弟學習的老師學習。
。ㄋ模﹨⒓訁^(qū)《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確保培訓質量,適時開展校內推廣交流。
三、持續(xù)性工作
(一)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品德與社會課,不隨意占用,保證學生能在《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課上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ǘ┲匾暯虒W研究課工作,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教學展示的機會,加強指導,以此作為提高教學研究質量的抓手,提高本教研組教師的教學水平。
。ㄈ﹨⒓雍闷墶^(qū)級層面的教研活動,每次外出聽課落實到個人,并且做好記錄,有機會適當反饋。
。ㄋ模┓e極參與學校教育科研主課題的研究與實踐。
四、主要活動安排
時間
主題
形式
2.14
以‘習’為中心,有效落實部優(yōu)品德課程
1. 傳達學校檢驗會議精神,組織組內成員商討教研活動
2. 認真學習組內“六認真”工作安排
3.19周二
以‘習’為中心,有效落實部優(yōu)品德課程
1. 沈寧老師第一節(jié)在二8班執(zhí)教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第三課“做個開心果”,二年級老師聽課。
2. 組內老師評課,進行課堂觀察
3. 六認真工作檢查。
3.28周四
以‘習’為中心,有效落實部優(yōu)品德課程
1. 三年級組老師參加聽課,沈志英老師三5班第4節(jié)課執(zhí)教“遵守交通規(guī)則”
2. 六認真工作檢查。
5.13
以‘習’為中心,有效落實部優(yōu)品德課程
1. 組內骨干教師開課
2. 六認真工作檢查。
6.10
以‘習’為中心,有效落實部優(yōu)品德課程
1. 期末工作總結
2. 上交給材料
3. 完成公眾號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立足基礎、注重過程、關注差異、提升品質”為工作目標,以落實教學管理常規(guī)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為抓手,深度推進“輕負高質”課堂教學研究,優(yōu)化研修策劃和研修策略,促進我市小學教育均衡發(fā)展和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二、工作目標
1、通過專題培訓和課堂活動設計、課例研討、寧波市教壇新秀備戰(zhàn)理論測試等活動,促使學校領導、教師重視德育課程的落實,重視品德學科的教學;促使學科教師業(yè)務素質與教學研究水平逐步提升。
2、依托名優(yōu)教師后備班、名師帶徒、學科中心組等多個研修團隊,深入開展“研修活動策劃與改進”系列活動,加強以“課堂學習方式優(yōu)化的的實踐研究”為主題的研修策劃,優(yōu)化研修過程,整合研修活動,充分發(fā)揮市級項目研修示范效應,提高區(qū)域研修和校本研修質量。
3、加強學科研修團隊打造,充分發(fā)揮名優(yōu)骨干教師輻射引領作用,認真完成名優(yōu)教師后備班專業(yè)發(fā)展考核與展示工作。
4、開展學科小課題研修中期指導檢查活動,完成年度學科論文暨小課題研究成果評選活動,積極提煉小課題研修成果。
三、主要工作與措施
1、扎實開展小課題式系列研修活動。
主題研修以二個區(qū)域教研組為單位,加強研修策劃,整合優(yōu)化研修活動。在市名優(yōu)后備教師引領下,以各組的研究團隊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平臺,側重圍繞“新課標解讀”、“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二個方面開展教學研究活動。要求各組的研究團隊圍繞市級主題,結合本組所確立子課題,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選擇相關課例進行實踐研討,扎實開展研修活動并形成第二階段成果。市學科核心研究團隊要加強對各組的過程指導,確保各組有效開展小課題式系列研修活動。
重點做好:
(1)開展市級優(yōu)秀小課題中期指導活動,組織開展年度學科論文暨優(yōu)秀小課題成果評選活動,提煉小課題成果。
。2)完善各組的網絡研修平臺。研修的相關材料要及時放入相應的欄目。
。3)認真開展網絡研修活動,提高研修實效。充分發(fā)揮網絡研修平臺作用,定期開展教學問題探討等。
。4)注重研修成果的提煉與積累,有資料積累意識。
2、認真開展各項培訓活動。
(1)項目培訓。市學科組結合市級和區(qū)域教研組兩級主題研修活動將對全體申報品德學科培訓的'教師進行每學期2天的項目培訓,要求各組研究團隊老師利用各校校本研修時機,精心設計一堂課例方案,在本校進行實踐,在此基礎上,各組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推出一節(jié)課,參與市級層面的主題研討。
同時,要求各區(qū)域組有計劃開展相關活動,認真計劃并加以落實,培訓學員在規(guī)定時間里要認真參與活動、認真完成相關作業(yè)。
。2)名師帶徒和名優(yōu)教師后備班培訓。根據(jù)“三教合一”工作理念,名師帶徒和名優(yōu)教師后備班培訓應有機地整合在項目培訓、小課題研究、區(qū)域教研組的主題研修之中。充分發(fā)揮名優(yōu)教師后備班學員、名師、學科骨干在各類研修中引領作用,形成一定深度的觀點報告和課例文章,為區(qū)域項目培訓提供學術支持與保障。
3、加強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落實。
(1)組織教師進一步認真學習、理解省市《學科教學常規(guī)的建議》。強化規(guī)范意識,提高教師落實教學常規(guī)的自覺性,努力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步得到落實。各校要加強教學五認真的落實與反饋,積極組織參與市級第二輪學科備課評估活動,鞏固備課管理成果。
(2)引領群體教師用好助教方案,減輕負擔,提高課堂實效。(骨干教師及中心組成員建議實施助教方案與個性設計相結合的備課規(guī)范;平時加強新課標的學習、教材解讀、教學設計和教后反思等)
。3)帶領教師加強學生學法的課堂教學研究。在各類研修中以優(yōu)化練習設計、優(yōu)化活動設計為抓手,深入開展學生學情分析、學習方法研究,相關學科積極推行“課堂書面作業(yè)不少于8分鐘”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fā)現(xiàn)、培植“輕負高質”新典型、新做法,打造和提煉學科“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特色。
四、分月主要工作
時間活動內容參加對象地點
9月份1、區(qū)域組長、各教研組擬定計劃與研修方案(9月20日前完成)區(qū)域組長、后備班學員、帶徒學員和骨干團隊成員進修學校
2、學科優(yōu)秀小課題中期指導名師、骨干團隊成員進修學校
3、第一區(qū)域教研組主題研修活動
第一區(qū)域協(xié)作組成員、名師、學科骨干待定
10月1、第二區(qū)域組主題研修活動暨跨校帶徒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上課教師:毛琴琴汪梁峰王明兒
點評:鄔敏敏謝旭霞(10月11日)第二區(qū)域協(xié)作組成員、名師、全體帶徒學員尚田中心小學
2、名師教學藝術研討會部分教師海曙中心小學
3、名優(yōu)教師后備班學習培訓后備班成員待定
3、寧波市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ㄓ^摩課、評課、講座)10、31至11、1部分教師鄞州鎮(zhèn)海北侖
11月1、寧波市教壇新秀備戰(zhàn),理論測試相關教師進修學校
2、市級學科主題研修暨項目培訓活動
時間:11月20日
上課教師:張麗超、陳春玉、卓碧偉
點評:鄔亞君鄔靜娜
講座教師:寧波名師屠亞萍參加本學科項目培訓的全體學員居敬小學
12月學科論文評比和優(yōu)秀小課題成果評選相關教師待定
1月研修工作總結教研組長待定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5
一、學生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到本課堂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根據(jù)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guī)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huán)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ㄒ唬┣楦、態(tài)度、價值觀
1、與人相處中尊重、體諒他人。相信城市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對坦蕩正直的人心懷敬佩,愿意成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對自己的生命有一種負責的態(tài)度,并愿意為之約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良的生活習慣。對生活懷有美好的向往和憧憬,面對困難和挫折不退縮,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能體驗到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
2、感受、體驗家人對自己的關愛,愿意主動與家人溝通,尊重、孝敬老人。關心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擔家庭義務和責任的意識,初步形成合理的消費觀。
3、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體驗擁有朋友的'快樂和團結合作帶來的樂趣。關心集體,樂于參加集體活動,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與美好。
4、感受信息技術對推出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以及現(xiàn)代通信手段、各種傳媒和多媒體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對各種新信息手段懷有好奇心,并愿意在老師或家長的指導下學習、使用。懂得信息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要在充分享用它所提供的便利時也能自覺遵守各種共同的規(guī)則。
。ǘ┠芰
1、在生活中能分辨是非,正確地面對錯誤,并能在教師幫助下調整自己的言行,做一個誠實的人,學會一些與人坦誠交往的方法,對不該做的事學會拒絕。學會生活中的挫折能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并常識想辦法加以解決。
2、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養(yǎng)成主動關心家人、孝敬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的好習慣。初步學會統(tǒng)計家庭收支情況,合理消費,勤儉節(jié)約。學會一些與父母和家人溝通的辦法。
3、學會寬容地對待他人,能欣賞和發(fā)現(xiàn)朋友身上的優(yōu)點,平等地與小伙伴合作交流。自覺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做個講文明、有教養(yǎng)的人。積極主動地參與與班級管理。為班級生活出謀劃策。
4、學會用電話、書信等現(xiàn)代通信方式與人交流。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信件的習慣,注意通信、通話的文明禮儀,不私自拆閱別人的信箋和撕取別人信件上的郵票。遇到突發(fā)事情會正確撥打應急電話。能有節(jié)制地、有選擇地收看電視節(jié)目和上網,不沉溺于看電視和玩網絡游戲,自覺抵制、遠離不健康的書報影視以及不健康的網站。能利用交往工具進行交流、溝通、合作,利用傳媒、網絡獲取信息,初步養(yǎng)成看好書,讀好報的生活習慣。
。ㄈ┲R
1、知道誠實守信是美德,敢于承認錯誤同樣是誠實的一種表現(xiàn)。了解迷戀游戲機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理解、體諒他人是解決和避免沖突、與人愉快相處的有效方法之一。懂得生活和學習中會有困難,失敗是成功之母。
2、知道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同時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了解家庭經濟來源的多種形式,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必要開支。知道家庭生活中也要講道德,要有家庭責任感。
3、知道朋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知道自己是集體的小主人,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懂得在一個集體中,只有團結一致、齊心協(xié)力才能辦好事情。知道集體處處有規(guī)則,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該按規(guī)矩辦事。
4、了解郵政、電信、傳媒、網絡的基本功能,知道集郵是一項健康、高雅的活動。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違法的行為。明白亂撥應急電話的后果。懂得傳媒、網絡是兩把“雙刃劍”,使用不當會影響甚至妨礙自己的健康成長。知道寫信和打電話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6
一、工作思路
品德學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引導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切實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學校德育課程實施中對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學習和貫徹《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區(qū)教研室與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開展教學組工作,加強組風建設,不斷推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思品教學研討活動,以進一步提高教研組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
二、具體教學研究目標
1、根據(jù)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及少先隊工作計劃的安排,結合教導處工作計劃,經本教研組老師的集體討論,本學期擬開展以下主要工作: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健全人格。
2、繼續(xù)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課內外相結合、師生相協(xié)調的課堂教學優(yōu)化模式,切實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3、低年級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要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并據(jù)此確定課程的目標、內容標準和評價指標。三條軸線是: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個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的思想情感。使他們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yǎng)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huán)境,愛惜資源。
4、中年級組的《品德與社會》要根據(jù)小學中段年級學生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guī)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huán)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5、高年級組的'《品德與社會》是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學會做人;初步形成社會意識、公民意識,良好的思想品德與文明行為的習慣;綜合性生活化。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標志之一。它對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初步使學生在基本的思想觀點與道德觀念上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樹立崇高理想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責任感。
三、工作要點
(一)認真鉆研教材,提高教學質量。
深入學習課改新理念,認真積極穩(wěn)妥地進行新課程改革,及時發(fā)現(xiàn)和研究解決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探索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為新課程的有效實施積累經驗。
1、繼續(xù)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理論,研究《品德與生活課課程標準》、《品德與社會課課程標準》和新編教材,確立新的教學觀念,以此為指導,改革品德課教學,尤其要加強新教材的集體備課力度,使教師盡快適應、把握新編教材的特點,搞好學科教學,充分發(fā)揮品德課的德育功能。
2、著重開展未成年人道德文明建設研究、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教育研究、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研究等,使課堂成為教師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平臺。
3、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課改研討和教學觀摩活動,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教研活動,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推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提高教研活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ǘ┘訌娊虒W管理,促進教師發(fā)展
強化學科教研組建設,不斷健全教研組工作常規(guī),努力做到教研活動制度化、專題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組建設上一個新臺階。
1、加強教研組建設。針對德育課程變化大,學科教師兼職多的狀況,要重視學校思品教研組建設。要努力把思品教研組建成課題研究組、課改實驗組和備課研討組,成為學習型、研究型的組織。
2、每位思品課任課教師要認真制定期初的教學進度計劃,合理落實全學期的課時安排。
3、加強教師教學六認真工作。倡導集體備課、合作備課。要讓備課的過程成為研究新教材,探討新方法,開展和收集教學資源,制作優(yōu)質高效教輔材料。落實課堂延伸活動的運行過程。
4、繼續(xù)組織教師開展對課堂教學有關問題的討論,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課教學實效、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探討活動課教學的原則和評價體系的建立等問題。帶動青年教師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活動。
5、學期初,教研組組織教師通讀全冊教材,了解教材特點,了解學生情況;在教學中留意觀察和思考,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記錄;針對相關問題進行學習、梳理,教研組共同商討確定兩三個重點問題,作為本學期所重點研討的問題,即校本教研的主題。注重課后反思。做到一課一得。
6、關注品德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關注品德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相互滲透。
四、本期教研活動安排
二月:
1、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2、品德組教師制定學科教學計劃以及確定繼續(xù)教研課主題: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體驗型活動來實現(xiàn)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3、青羊區(qū)教研。
三月:
1、參加區(qū)級培訓
2、青年教師不斷磨課,開展組內互相聽評課。
3、教研組第一次主題研討活動
4、片聯(lián)組活動。
四月:
1、教研組第二次主題研討活動
2、組織討論寫好教學反思和案例
3、區(qū)教研。
4、片聯(lián)組活動。
五月:
1、區(qū)教研。
2、片聯(lián)組活動。
3、集體學習討論:組織教學。
六月:
期末考試的各項準備活動。
五、課題研究
深入開展教育科研,以科研為先導,以科研促教研。
結合學校專科組的研究主題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我組教師經過分析討論,結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的特點,確定了本期繼續(xù)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體驗型活動來實現(xiàn)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這一研究主題。
本期我們將圍繞這一主題開展工作,結合學生的體驗活動和特色作業(yè)力求實現(xiàn)學生活動的有效性。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7
一、 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工作繼續(xù)以新理念為指導,以課堂為基地,進一步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扎實開展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操作行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隨著品德與生活新課程的實施,對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我校一、二年級將全面使用品德與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級將使用品德與社會教材,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jù)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fā)、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jù)教材提供的范例,積極開發(fā)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系,把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盡可能使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采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顒有问娇梢允菃我坏,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jù)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xù)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jié)日慶;顒拥认嘟Y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xiàn)綜合教育效益。
3.教學評價的靈活性
教學評價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發(fā)面的表現(xiàn)進行綜合性評價,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評價方式方法?梢越處熯M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目的,既要有學生的調查記錄、自我評價,又有家長、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寄語,可以說是建立學生個人的小小資料檔案冊。五至六年級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會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帶進思品、社會課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課堂教學的新路子。
(二)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不斷壯大骨干教師隊伍
1.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并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應積極開展相應的校本培訓,對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特點等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和了解。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增強對學科教學的研究,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師資的配備上努力實現(xiàn)相對集中、相對穩(wěn)定、相對專業(yè)化,一、二年級都是年青教師負責執(zhí)教,便于 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學校要給青年教師多創(chuàng)設亮相、展示的機會,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不斷壯大我校小學思品、社會骨干教師隊伍。
(三)規(guī)范和優(yōu)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根據(jù)市局要求,今后應進一步規(guī)范教研組活動,除時間、數(shù)量上保證外,應注重活動質量和實效。積極創(chuàng)設教研氛圍,開展說課、研課、教課競賽等活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學習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 主要活動安排
二月份:
各任課教師按備課組制定各年級的教學計劃。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年級組互相聽評課。
三月份:
上好優(yōu)質課,進行教學評析,寫好教學反思。
四月份:
1 觀看優(yōu)質錄象課,進行評析。
2 三、四、五、六年級任課老師教學經驗交流。
五月份:
1 觀看優(yōu)質錄象課,進行評析寫好反思。
2 做好期末復習工作。
六月份:
1 學期工作總結。
2 寫好教學回顧與反思。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8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以教研室教學計劃為指導,以學校教學計劃為中心,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切實轉變教師觀念,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基本理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研討氛圍,提高教研組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根據(jù)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工作計劃,使我們學校的`品德學科的教學水平能更上一個臺階。
二.工作重點:
1、狠抓課堂教學研究,繼續(xù)以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為中心,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2、探討新課程教材教法,深入開展校本教研。
3繼續(xù)圍繞在品德與生活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這個主題開展各項活動。
4.在教學中滲透環(huán)保教育和科學教育,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科學意識。
5、結合少先隊工作,抓好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三.工作措施:
1.校本培訓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并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作為教研組長,我將帶頭努力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組不斷強化學習教育,要求我們每位老師要認真研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了解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2、教研活動
(1)確保每學期一定次數(shù)的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科學,科研理論,轉變教育思想,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理念,明確培養(yǎng)目標,探討教學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品德組的實際,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發(fā)揮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學水平達到最高。
(2)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活動,組內加強集體備課,上好校內公開課,通過課后評價和反思把好質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煉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重視學科育人,促進學生發(fā)展
本學期我校成立“尚美小志愿者”,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來優(yōu)化校園活動和環(huán)境氛圍,強化隊員言行舉止,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
四、活動安排
二月份:制定并學習品德教研計劃
三至六月份:繼續(xù)圍繞“在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這個主題開展集體備課的活動。
五月份:校內青年教師研討課,并進行課后的評價與反思,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六月份:小學品德學科優(yōu)秀論文評選活動總結本學期工作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9
本學期我們品德教研組努力發(fā)揮品德學科研究、指導、服務的工作職能,以提高德育工作實效為中心,堅持以推進課改為核心,以轉變教學思想,接收、融合、運用新的教育理念為目標,著眼課堂教學,深化學科教研,努力使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式適應新的課改要求,使教師專業(yè)水平、課堂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學生素養(yǎng)得到良好培養(yǎng),切實提高小學品德課程實施質量。本學期我們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學習,更新理念
1、認真研讀教材,尤其是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組織教師針對新課程標準各階段目標和各學段現(xiàn)行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專題性研究。
2、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使每位教師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基本理念、性質、特點、目標、內容、原則、教學評價等。
二、鉆研教材,因材施教
由于教研組的老師既要上語文課、做班主任,又要承擔本學科的教學,任務繁重,因此,我們依靠集體的'力量開展工作,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集體備課。在深入鉆研教材的過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育人因素,充分發(fā)揮學科本身的德育功能。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結合實際,自然得體,力求滲透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體現(xiàn)出學科的滲透魅力,并能適時地延伸課堂的時間空間,開發(fā)課程資源,大膽對教材進行取舍,提高滲透效應。
三、一課三磨,提高實效
僅僅局限于理論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實踐的課堂教學也是空洞的。我們認真學習了課改的相關精神,積極參加區(qū)內外和聯(lián)片教研活動,聽課評課,學習研討其他學校優(yōu)秀的品德課教學設計,觀摩錄象課,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一課三磨”計劃,由張燕芳老師執(zhí)教《會變臉的水》一課,胡育紅老師執(zhí)教《許多物種消失了》一課。通過教材解讀、微課展示再到成熟的整堂課展示,組內老師群策群力,備課、研討、修改……做到“一課三磨”,使得課堂更加完善。通過這樣的活動,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組織能力,也促使品德組內的全體成員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四、課題研究,提升教學研究水準
這學期,我們品德組繼續(xù)上學期的課題“小學品德課程中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的研究”。每位教師選定各自的研究課題,切實推動教育科研持續(xù)開展,全員參與,群策群力,使教研活動向高層次發(fā)展。
五、不足與反思
回顧過去,有成功的喜悅,也有深深的遺憾,因為我們思品教研組成員都是兼職人員,活動次數(shù)相對較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一課三磨”和研討活動,將學科知識與班隊活動、綜合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起到更好的教育,使品德教育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10
指導思想:
積極落實課標要求,以課標為綱,加強課標對教學實踐的引領和指導;聚焦學科發(fā)展的關鍵問題,以問題研究和解決為依托,促進課程實施能力的提升;繼續(xù)深化教學范式的研究與實踐,深化教與學行為高效性研究與實踐,優(yōu)化常態(tài)課堂,落實省市區(qū)"一師一優(yōu)課 一課一名師"要求,促進教師發(fā)展;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積極設計并開展多種有效的學習評價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發(fā)展。
工作重點:
教學范式的研究運用;教與學行為高效性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拓展研究能力?
具體工作安排
一、以課標為綱,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結合一師一優(yōu)課活動的開展,加強課程標準的學習、研討。加強課標專題學習,以學科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主線,精研課標,以課標為指導,以問題解決為目的,引導教師在課標的統(tǒng)領和指導下設計課堂,進一步明晰課標內涵和外延,強化課標意識,增強課標與教學實踐的結合,充分落實課標的要求。要求三月份各單位積極圍繞研究問題和"優(yōu)課"課題,開展課標的專題學習,并遴選一節(jié)優(yōu)課設計以網絡研討的形式將學習過程材料及心得上傳至歷城品生品社教研QQ群(群號:50678314)。格式為:
研究主題
課標專題論述
研究心得
優(yōu)課設計
活動圖片
視導中將針對課標學習與研究進行考查,進一步促進課標學研與教學實踐的融合。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學科業(yè)務素養(yǎng)
加強教師基本功建設,認真思考并分解品生品社學科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針對基本素養(yǎng)及要求強化自身的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課程實施能力。
三、聚焦問題,增強課程研究實效
1、以問題為切入點,提高課程研究的實效性
確立主題,以點帶面,開展實效課程教學研究。結合優(yōu)課活動認真分析本單位學科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教研主題或階段性研究課題,圍繞問題的解決制定教研計劃,精心謀劃特色教研活動,積極設計開展專題學習、集體備課、案例研討、研究論壇等有效的教研活動,提高課程研究的實效性,促進學科健康發(fā)展。要求各單位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實效教科研活動,并將活動實錄圖文并茂發(fā)至QQ群。
附:歷城區(qū)品生品社學科教科研活動記錄
活動主題
承辦單位
時間
地點
參加人員
課堂觀察團隊成員
執(zhí)教教師及課題
主持人
講座主題
活動內容
活動簡訊:(300左右即可)
活動圖片
2、以共同體為線,實現(xiàn)互動共進。本學期繼續(xù)與章丘就"如何提高地理、歷史題材教學內容的教學實效性?"這一研究主題開展研討活動。
四、加強區(qū)域間協(xié)作交流,促進課程實施水平的提升
1、加強集體備課和電子備課
加強集體備課。結合優(yōu)課及研究主題,選取典型單元和典型內容開展集體備課,按照區(qū)集體備課規(guī)程中的要求,對課標、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與學方法設計、教學準備、活動設計、拓展作業(yè)、情境測評等進行充分分析,更好地把握課程實施要求,發(fā)揮課程的育人功能。
加強電子備課。充分利用電子備課平臺,按時并高質量地上傳電子備課,教研組長積極調度、督導電子備課上傳情況及質量。電子備課上傳要求按照《歷城區(qū)小學品生品社學科集體備課基本規(guī)程》中的要求,呈現(xiàn)全冊教學計劃、單元備課、學習主題備課及活動主題備課,嚴格按照《規(guī)程》中的項目進行備課,注重二次備課及反思,并在備課中以不同字體或顏色標識;提倡原創(chuàng)研究及備課,杜絕下載及抄襲現(xiàn)象。每周三上傳一個學習主題的所有活動主題的全課時電子備課及相關課件,上傳時每個活動主題單獨建立文檔,并同時上傳各活動主題的'ppt課件。上傳電子備課時必須在標題處注明年級、單元、學習主題、學校、姓名,活動主題則加注活動主題的名稱。
按照假期備課工作安排,做好全冊備課及課件的整理及上傳工作。
2、加強常態(tài)課研究,建設常態(tài)高效課堂
教師認真把握學科特點及課標要求,科學制定教學目標,研究運用區(qū)品生品社教學范式,科學設計教與學活動,繼續(xù)加強五分鐘展示和情境測評的研究及設計,上好每一節(jié)課。參加4月份區(qū)教研室舉行課前3分鐘研究展示,
3、加強微課題研究
將研究主題上升為研究課題,抓關鍵問題,積極開展微課題研究。
圍繞各級課題的研究,積極設計多樣的研究活動,以活動承載研究,以活動來促進研究的深入。要將相關研究活動過程材料進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視導時接受督查。
4、深化七個一工程,促進交流與均衡發(fā)展。每月上傳一篇教學研究心得、一份教學素材、一套情境測評題、每月一篇學生學習作品(如拓展研究報告、生活體驗論文、學生的專題習作、學習課件等形式),每月參與一次網絡論壇,每月一個教學問題,每月上傳一次特色教研活動實錄,以廣泛開展研究交流,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要求每月的20日前上傳相關材料至QQ群。
五、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和操作規(guī)程,促進師生發(fā)展
1、積極落實品生品社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評價辦法要求
認真研究《區(qū)品生品社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評價辦法》,按照要求,制定并完善備課、課堂教學、作業(yè)、輔導、評價、教科研等方面的制度及要求,規(guī)范本單位品生品社課程實施的各項常規(guī)工作。本學期檢查上述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借助視導,重點檢查督促課程管理、師資配備、備課、教學、作業(yè)設計與批改、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實施、特長生(情境測評展示)和學困生輔導、教科研(教研計劃、教研主題、教研活動、課題研究、骨干教師作用發(fā)揮、聽評課質量等)。
2、 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的設計中積極落實以下理念:讓學生成為研究者、讓學生成為學習成果的播報者和展示者、讓學生成為生活現(xiàn)象的辨析者,并在五分鐘展示、學習過程、情境測評中積極體現(xiàn);深化情境測評研究,積極研究各種有效的情境測評形式,結合不同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及課標要求,研究科學合理的情境測評方案及測評方式,視導中各單位提供測評展示。
加強對學生拓展作業(yè)設計的研究,增強作業(yè)的開放性、操作性、實踐性、體驗性、拓展
性、探究性,既要關注學生的參與性,更要關注情感提升。
進一步完善學生評價體系。根據(jù)各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制定科學的學生學業(yè)評價體系,并結合區(qū)評價手冊模板完善本單位評價手冊設計;本學期將組織學生素質評價成果展示活動。
參加第二屆學生學習成果評選,本次評選將重點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資源進行評選,舉行學生自制課件和手抄報制作評選。
三、具體活動配檔表
時間 具體工作
3月
1. 3月20日前上傳教研計劃至QQ群中(吳作霞)
2、結合不同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及課標要求,制定情境測評方案和形式,積極圍繞研究問題和"優(yōu)課"課題,開展課標的專題學習,并遴選一節(jié)優(yōu)課設計以網絡研討的形式將學習過程材料及心得上傳至群。(王莉)
3、3月份集體備課(吳作霞)
4. 3月份的特色教研活動主題怎樣指導學生有目的的搜集資料?
5. 上傳七個一材料, 研究心得、 教學素材--牛余釵 一篇學生拓展研究報告或生活體驗論文或學生的專題習作、網絡論壇—王懷美
特色教研活動實錄---解英 情景測試題每人每月一套于3.18日傳給我
4月
1. 特色教研活動主題--怎樣提高學生的整合資料的能力?
2. 教學研討及培訓
3.上傳七個一材料 研究心得、 教學素材—王懷美 一篇學生拓展研究報告或生活體驗論文或學生的專題習作、網絡論壇—王文黎
特色教研活動實錄---解英 情景測試題每人每月一套于4.18傳給王莉
5月
1.教學研討及培訓
2、優(yōu)秀課程資源評選及第二屆學生學習成果評選(高年級學生做好準備)
3、特色教研活動:如何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5月份集體備課(吳作霞)
4.上傳七個一材料 研究心得、 教學素材— 牛余釵一篇學生拓展研究報告或生活體驗論文或學生的專題習作、網絡論壇—李健美
特色教研活動實錄---石艷鳳
5、情景測試題5.18日傳給劉云
6月
1.優(yōu)秀課時及課件遴選(劉云)
2特色教研活動主題-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實錄---石艷鳳
3、6月份集體備課(吳作霞)
4.上傳七個一材料研究心得、 教學素材— 馬健華 一篇學生拓展研究報告或生活體驗論文或學生的專題習作、網絡論壇—劉云每個月的問題征集
5、 教學研討及培訓
6、6.18日傳給牛余釵
7月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11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2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14名。從學生身心發(fā)展方面來說:大部分同學的思想精神面貌,還是顯得朝氣蓬勃的;小部分同學,顯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內向,不自信,不敢大膽和別人交往。學生大部分能夠懂得應有的禮貌、禮節(jié),極小部分同學對于思想道德問題,不太重視,還需要加強訓練。
二、教學要求及目的
1、能夠養(yǎng)成以誠待人、禮貌待人的習慣。
2、知道家鄉(xiāng)的不同風俗習俗,能夠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
3、了解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體會家鄉(xiāng)人民的性格特點。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保護家鄉(xiāng)環(huán)境意識。
5、明白集體榮譽是關乎班級里的每個人榮譽的事,要努力做好集體的每一件事,為集體爭榮譽。
6、了解珍惜勞動成果的意義,明白珍惜勞動成果的重要性,學會珍惜勞動成果。
7、懂得講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
8、理解團結合作、與人交流的重要性。
9、要積極參加家鄉(xiāng)各種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
10、學會熱愛祖國,明白家鄉(xiāng)的巨大變化是和祖國的富強分不開的。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禮貌待人篇、尊敬師長篇、集體榮譽篇
教學難點:信用篇、公益篇
四、本學期提高質量的措施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會學。
2、把教學內容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課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課前,通過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題。
4、課內運用主體活動(心理游戲、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自我訓練等形式),讓學生在玩之中學懂、理解、掌握知識。
5、授課時,盡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意識,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自覺接受、實施。
五、周進度計劃表周次授課內容課時數(shù)
1、第一課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
2、第二課我的家鄉(xiāng)風光好
3、第三課家鄉(xiāng)的四季變化
4、第四課家鄉(xiāng)物產知多少
5、第五課民居與飲食
6—7、第六課家鄉(xiāng)的方言
8、第七課多彩的民間藝術
9——10、第八課家鄉(xiāng)民俗探秘
11、第九課他們是家鄉(xiāng)人的驕傲
12、第十課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
13、第十一課讓家鄉(xiāng)環(huán)境更美好
14、第十二課家鄉(xiāng)的明天什么樣
15、第十二課《祖國的巨大變化》
16—17、復習
18、期末測試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12
指導思想:
本學期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繼續(xù)突出有效教學,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認真作好學科教研組建設,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針對學科特點,開展專題研究與探討活動,關注教學一線典型的新課程案例,積極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教學改革成果,逐漸豐富課程資源。將教研工作的重點下移到學校,加強教材研究、努力構建新的評價體系。以課題研究為依托,以各種特色活動為平臺,通過不同的手段以研促教,實現(xiàn)教學的全面提升。
工作要點:
一、加強組織建設,不斷壯大骨干教師隊伍。
1.進一步健全教研網絡。
根據(jù)教育局工作要求,不斷加強和完善學科中心組建設。目前市、片兩級學科中心組已組建,為使教研網絡進一步健全,使活動進一步走向規(guī)范和有效,本學期將繼續(xù)充分發(fā)揮中心組骨干教師的帶頭和輻射作用,以示范課、教學講座等多種研討形式做好引領和帶頭作用,同時,中心組教師也必須加強自身素質和業(yè)務能力的提高,不斷進取,向更高層次努力。
2.進一步規(guī)范學校教研組建設。
學科教研組是學校實施教學管理,開展教學活動的基層組織,是發(fā)揮教師集體力量、開展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組織形式。根據(jù)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學科教研組建設的意見》要求,本學期,各校要進一步加強學科教研組建設,根據(jù)品德學科的師資現(xiàn)狀,形成專、兼職骨干教師組成的隊伍,并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教研組活動的開展。
二、加強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學實效性。
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及時解決課改中出現(xiàn)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新課程,落實課程改革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教學個性化,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課改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要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積極開展相應的校本培訓,對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特點等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和了解。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各?赏ㄟ^“案例分析、問題解決、調查研究、實踐探索、區(qū)域交流”等多種教研活動方式,為教師實施新課程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1.加強教材解讀與研究
按照新課程標準所編寫的教材,實現(xiàn)了教材功能上的突破,它不僅是信息和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語言,能與兒童進行對話。通過這種對話,學生的思想觀點和認識與教科書的思想觀點和認識不斷融合,正是在這種融合中,教室中的`兒童通過自主建構,生成一個新的意義世界。它能提高、增強學生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構,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借的話題、范例,是調動學習活動,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建構的一個手段,是引發(fā)學生進行活動的一種工具。在大市、吳江市級教材培訓的基礎上通過校本培訓,加強對品德與生活(社會)新教材的解讀與分析,把握課程性質、特點、理念、設計思路等,從而真正使教材為己使用、有效使用。
2.倡導個性化備課,促進教師自我反思
課改實驗中應培養(yǎng)有個性的教師。個性鮮明的教師會思想、會創(chuàng)新、會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教師要形成讀書學習與反思的習慣,增強研究意識,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克服被動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新的教師職業(yè)生活方式。注重倡導教師備課的個性化。在備課中要突出三個體現(xiàn)、四個注重:體現(xiàn)課堂學習形式的多樣性,體現(xiàn)學生的差異性,體現(xiàn)教案使用的靈活性和實效性;注重學法歸納與指導,注重科研目標的生成,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觀察與課后訪問及分析,注重課堂教學的改進措施。讓教師根據(jù)自己所研究的課題、所教學生及所喜歡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備課研究,充分發(fā)揮教師個人的作用,實現(xiàn)教學個性化。
3.重視集體備課制度,構建同伴互助平臺
教師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標志和靈魂。在一個教師群體當中,能夠有不同的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交流與沖突,是非常寶貴的。進行集體備課,是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同伴互助的有效途徑。在集體備課中,教師不同的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能在集體備課中進行交流、討論,甚至會有沖突,因為只有經過激烈的交鋒,才能促進教師對新理念的理解。在備課中可以兩方面入手:1、吃透教材,善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敖滩摹辈痪窒抻诮炭茣,而是指以教科書有關的豐富多采的教學資源,“教材”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匯集,教材作為一定學科的載體具有兩種基本特質:其一是“典型性”,學生是通過教材習得學科內容的,教材必須是學科內容的全面、穩(wěn)定、序列、準確的載體;其二是“具體性”,教材必須確鑿、具體,并有助于引導學生展開智力活動。傳統(tǒng)的教材觀把教材僅僅局限于事實性知識或者原理性知識,而忽略了能力體系以及思考方式、倫理道德信念。新的教材觀突出了方法論知識和倫理性知識。單純圍繞“知識點”的說教式的教材設計是片面的,是背離“素質教育”要求的。我們鼓勵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不足,不迷信書本,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2、備學生,根據(jù)不同學校、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科學地設計教學方案。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的情感體驗,發(fā)揮學生的各方面潛能等。
三、突出學科特點,加強學科教學研究。
1.把握學科教學研究重點。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的實施不僅是在教材內容上的簡單更新,它更多的呈現(xiàn)的是教學理念的轉變,在教學內容上體現(xiàn)的是生活化,要求內容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在教學方法上體現(xiàn)的是活動化,通過活動化教學使教學內容動態(tài)化、教學時空的開放化、學習方式的探究化;在教學效果的呈現(xiàn)上注重內化。本學期將以此“三化”為學科教學研究的重點,加強調研和研討,發(fā)現(xiàn)典型,適時推廣。
2.加強教研活動的專題化、系列化。
開展案例研究和行動研究,優(yōu)化研究方式,積累典型案例。變常規(guī)研究為“教學案例研究”、“教學行為研究”, 變“一次性教學研究”為“持續(xù)性教學研究”,工作方式由過去重橫向的“點” 上的點撥為重縱向的“線”上的跟蹤指導,最后,通過“教育教學隨筆”的形式促進教師從理性的視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成為善于理性思考的教育者。
3.加強教學評價研究
本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fā)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fā),尊重學生個性特點,開展以鼓勵為主的發(fā)展性評價。本學期將積極開展小學品德課程實施狀況的調查,探索合理有效的品德課程評價體系,關注品德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相互滲透。
四、加大科研力度,不斷豐富品德課程內涵
本學期繼續(xù)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促進新課程規(guī)范實施、科學發(fā)展。通過課題出成果、出經驗。以點帶面,推動新課程的實施,尋求新的發(fā)展。
1.加強理論學習。
課題組教師將繼續(xù)圍繞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這一主題開展相關的理論學習與培訓,豐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組織課題組研究人員學習教育科研基本知識和關于課堂教學的理論,使全體課題組研究人員在研究的過程中,能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研究和實驗,保證課題研究的科學化。
2.加強專題研討。
課題組將定期開展交流活動,共同探討,以使各子課題的研究在相對獨立的格局中兼顧整體性,并使各子課題研究進度得以平衡,質量得以保證。并針對課題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如對活動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建構、活動化方法途徑的探索等,對原有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和總結,以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又具有理論含量的教學經驗。并通過定期組織教學觀摩活動,展示活動化教學成功課例,加強教學研討。
3.加強階段性成果總結。
要求課題組教師及時總結課題研究成果,積極撰寫論文和課題研究報告,推出研究成果。利用學科論壇、《吳江教育》雜志等平臺,積極推廣各校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有效經驗,及時作好階段性研究成果的資料積累工作。
具體工作:
1. 蘇州市小學品德與社會五(上)新教材培訓。
2. 吳江市小學品德與社會五(上)新教材培訓。
3. 蘇州市小學品德學科帶頭人展示活動。
4. 蘇州市小學思想品德評優(yōu)活動。
5. 吳江市小學品德中心組活動。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13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一、教材特點:
教材采用單元編排、主題統(tǒng)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點:
1、教育性。品德與社會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yǎng)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xiàn)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fā)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lián)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xiàn)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二、教學策略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說教,而是采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采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教學中,要借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并取得實效,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著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并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里所說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叭珕T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游離于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fā)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tǒng)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qū)。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fā)展的“我”與現(xiàn)實的“我”)的關系,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tài)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利用本地區(qū)、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tǒng)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yōu)榻滩氖褂弥械臎Q策者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14
一、基本情況
綜合組本學期共有教師7人,分別擔任美術、體育、音樂、思品、科技和信息的教學工作。綜合組工作有其特色和活力,但由于課程綜合性較強,所擔任科目也不一樣,教研組工作的開展仍需各位教師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共同多多探討、
二、指導思想
根據(jù)學?傮w工作計劃的安排和教科室的教研工作安排,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課程標準、積極實踐課改理念,全面深化素質教育,以更新觀念為前提,以提高師資整體素質為核心,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一主線,結合本校特點,加強教學研究,不斷解決教學中的新問題,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我組教學質量穩(wěn)中有升。
三、目標任務
工作目標:
1、以學科轉變?yōu)槠鯔C,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拓展教學范圍,把課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參與的機會,使之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培養(yǎng)目標:
注重學生習慣培養(yǎng),在生活、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注重教師的教學措施和方法的研究,使學生樂學善學,培養(yǎng)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主要措施:
1、切實實施課改,加強集體研討,善于發(fā)揮集體的力量,探討教法、交流經驗。加強學科教研組建設,實行定期集中研討制度,及時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2、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為重點,開展系列教研活動: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新課標,聯(lián)系自身的教學實際,撰寫學習體會,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yè)務學習能力。人人寫教學隨筆,人人上教研課,人人參與評課,交流教學心得。繼續(xù)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推動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3、做到備課多交流,教研活動中,要求教師先說課,再討論,再上課,再評課,最后定教案,使每節(jié)課都能達到良好或良好以上的水平。
4、本學期繼續(xù)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全校形成一個濃郁的文化藝術氛圍,推動校文化和藝術特色教育建設,認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為各級各類競賽培養(yǎng)人才。
四、主要工作和安排
1、期初結合教導處工作計劃,教研組共同商討擬訂教研組工作計劃,保證各學科工作開展目標方向統(tǒng)一,增強教研組凝聚力。
2、各學科教師制定學科計劃和學科活動設計方案,把成果預設做在前面,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為達到成果最大化這一目標打下基礎。
3、每周認真聽課、評課,取長補短,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
4、每月組內進行一次全面的業(yè)務交流,如教學反思、教學設想等。
4、堅持開展教研活動,把教研活動作為教研組的主要工作來抓,不松懈。
5、嚴格執(zhí)行六號農場小學周活動日程安排表和校歷表。
6、按計劃繼續(xù)開展體育(毽球)、美術(書法)和音樂(二胡)的課外興趣小組,抓緊興趣小組的日常訓練,提高相應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學校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氛圍。
7、嚴抓學生的常規(guī)管理和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8、根據(jù)學校各項主要工作,協(xié)助學校和各部門開展好工作。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1、在區(qū)域化“創(chuàng)智課堂”理念的引領下,我教研大組以“兒童哲學——問學課堂”為理念,依托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優(yōu)質教學環(huán)境,聚焦道德與法治課程領導力的建設,進行有效的融合和滲透。通過教研組建設、教師個人成長等方面學習、研究與踐行,更大程度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老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2、結合學校立德樹人育人目標,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貫徹落實《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標準;落實“問學”課堂教學目標——訓練思維、激發(fā)情感、形成價值;規(guī)范教學流程管理,深入開展課堂教學。
二、工作思路
1、基于課程標準,規(guī)范教學管理。認真執(zhí)行學校課程計劃,加強教育教學管理,規(guī)范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工作,努力提高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質量。
2、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重視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深入課堂、圍繞質量、潛心研究是教研立足學科的根本,促進教學與評價的融合,明確以評促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20xx年小學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學科在市教委教研室領導下,以統(tǒng)編教材《道德與法治》課程為切入點,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以統(tǒng)編教材實施為契機,備課規(guī)范化,期末整理成檔形成校本化備課。
4、繼續(xù)推進開展數(shù)字化課程環(huán)境建設與學習方式變革試驗項目的研究,積極探索課程評價,以數(shù)字教材項目推進為抓手,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一支校道德與法治骨干教師隊伍。
三、關注研究
1、研究領域:研究領域要從單純以學科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研究,轉變?yōu)閷W科“課程-教學-評價”整體性的教學研究。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從基于經驗的教學研究,轉變?yōu)樽C據(jù)與經驗相結合的教學研究。
3、研究路徑:研究路徑要從“自上而下”培訓式路徑,轉向“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參與式路徑。
4、研究起點:研究起點要從“理論驗證式”教學研究,轉向“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式”相結合的教學研究。
四、工作要點
。ㄒ唬┚劢埂皩W科課程標準”,進一步提高教學研究的有效性
1、根據(jù)市教研室推進“基于課程標準教學與評價”的實施要求,教研大組加強“課程標準”“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學科評價指南”等文本的研讀,通過專題化的教研大組研訓活動,進一步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科“基標”實施的品質。
2、《小學基于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研究與實踐》項目:
。1)繼續(xù)推進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
。2)聚焦重難點問題展開實踐研究。
。3)根據(jù)“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路徑實踐研究”的研究目標與任務,全面實施項目實踐研究。
。4)學習領會市教研室“作業(yè)、命題評比”的相關要求,充實小學道德與法治“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教學素材資源庫。
(二)有序推進一至五年級《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教材的實施,加強教法與學法的研究、培訓、指導,轉變教學方式。
隨著道德與法治新課程的實施,對小學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本學期,一至五年級全面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道德哲學的相關內容帶進課堂。執(zhí)教廣大教師應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網絡教研
A、每次區(qū)教研活動后,青年教師將課堂實錄電子稿和MP3傳到六一云盤,將磨課、研課落實到實處。
B、多種形式的教研互補:專題論壇(包括視頻課、主題發(fā)言視頻、主題教研學習資料等);自由互動發(fā)貼。(自發(fā)問題解答、教研提問等)
2、落實作業(yè)規(guī)準,規(guī)范三至五年級道德與法治活動練習冊的使用,封面有四章,教師逐題批改,以等第制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將3-5年級每一課的作業(yè)以備課組的形式進行研討,然后拍照上傳到六一云盤相關文件夾,完善道德與法治資源庫的積累;發(fā)揮青年教師的作用,積累與教材內容相匹配的數(shù)字教材資源。
3、每位教師每學期撰寫一篇規(guī)范教案。
4、認真做好期末考查工作,正確、規(guī)范填寫學生成長手冊。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03-06
品德教研組工作計劃01-21
小學思想品德學科教研工作總結11-02
小學教研工作計劃04-27
小學教研工作計劃07-25
小學教研的工作計劃01-06
小學生思想品德教研工作總結范文03-08
小學品德教研組上學期工作總結范文01-17
小學思想品德學科教研工作總結6篇11-02
小學數(shù)學教研工作計劃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