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2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
俗話說:文如其人。讀曾國藩的家書,好像聽見他在耳邊娓娓道來,看不到絲毫厚黑、狡詐,也不會覺得他是一個政治家。家書從曾國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職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三十年。除了思想漸趨成熟外,他的志趣仍然和少年讀書時一樣,始終以讀書人自居,這決定了他對周圍事物的看法,也成為他一生成功的基石。他在信中表述的對為學、作文、歷史等等的認識,有很多經(jīng)驗值得后人學習,按現(xiàn)在的話說,即是他有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和領悟能力。他科舉出身,卻深得教育大義,更加強調(diào)靈活大氣、堅挺的文風。他在家書中對自己官場得失談的較少,而始終牽掛在心的是少年時學習的誤區(qū),如字體、天文等,這幾乎成為他一生的遺憾。同時,他官學并舉,胸懷大略,時時刻刻警戒自己:做官清廉、做人謙遜、做事勤勞。對弟弟、兒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功夫力透紙背,非一般官宦人家所能及。
感受最深的,是他作為過來人對以前每個階段讀書方法和效果的總結。他的方法積極向上,深得儒家精神熏陶。開始認為自己學術修養(yǎng)已經(jīng)可以了,可是準備寫書時又認識到基礎不扎實、涉及面窄,還遠遠沒有達到總結前人經(jīng)驗后再提煉的地步。他講究做人與作文融會貫通,特別強調(diào)讀書的意會和對人的教化作用,教導兒子“自古圣賢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詩言之,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后有恬然沖融之趣”,“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于陶詩之識度不能領會,試取其詩反復讀之,若能窺其胸襟之廣大,寄托之遙深,則知此公于圣賢豪杰皆已登堂入室”。對科舉考試,他評論道:只有文丑而僥幸者,斷無文佳而埋沒者;針對弟弟們的考試失利,建議他們從自身找問題,而不是徇私舞弊,到主考官面前說情。他總結了為學初始階段模仿和積累的'必要,“收效較速,取徑較便”。對于通用學習方法,他談到“看生書宜求速,溫舊書宜求熟,習字宜有恒,作文宜苦思”。讀經(jīng)之法在于“耐”字,一句不通,不看下句;讀史之法“莫妙于設身處地,每看一處,如我便于當時之人酬酢笑語于其間”。他感嘆少年十五、六歲是人生長、讀書的關鍵時期,自己到三十歲時方悟出文理之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引以為重的知識。
除了讀書習字之外,曾國藩也提到了修身養(yǎng)性、處理人際關系等方面。姑且不論他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是非功過,僅從個人角度來看,歷史上轟轟烈烈、建功立名的人物能做到功成而退、善始善終的人少之又少。而在晚清動蕩的政局下,他以漢族耕讀人家出身的背景,能做到官居一品,爵至封侯,不僅需要足夠的能力和魄力,更需要洞悉人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可以從曾氏家書中窺見一斑。他在位居高官時仍能以樸實的觀念教育兒子,“陳岱云姻伯之子,比爾僅長一歲,以其無父無母家漸清貧,遂爾勤苦好學,少年成名。爾幸托祖父余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豢佚樂,不復以讀書立身為事”。在大兒子23歲時,指出“今年二十三歲,全靠爾自己發(fā)憤,父兄師長不能為力”;對小兒子則指出“生長富貴,但聞諛頌之言,不聞督責鄙笑之語,故文理淺陋而不自知。處境太順,無困橫激發(fā)之時,難期其長進”。他在京城權傾朝野,卻規(guī)勸家人不要自高自大,插手地方政事。對同為高官的弟弟,他談到“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
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若鉤心斗角,相迎相距,則報復無已時耳”;“未有錢多而子弟不驕者。吾兄弟欲為先人留遺澤,為后人惜余福,除卻勤儉二字,別無做法”,“此時家門極盛,處處皆行得通。一旦失勢,炎涼之態(tài)處處使人難堪。故不如預為之地,不見不聞之為愈也”,“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從這些言語里可以感受到他的坦誠大度和堅毅穩(wěn)重,這些絕不是所謂厚黑,完全是積極向上的認識和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和現(xiàn)代社會卡耐基、拿破侖·希爾等的成功學如出一轍。讀曾氏家書一個重要的收獲就在于能讓讀者直接與他對話,有助于糾正社會上某些觀念的誤導。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2
因為最近對家庭教育很癡迷,所以見人就聊家庭教育。在一次上班路上,有幸與一位藝術學院老師同坐班車,聊起這個話題。他喜歡民國的人和事,喜歡中國古代那些關于家風的思想。一席話,讓我感觸很多,所以,班車開到學校以后,我立馬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曾國藩家書》,并把它列入我的讀書清單中。
這本書一開始并不是我喜歡看的書,讀起來比較生澀,沒有白話文那么輕松,但是,靜下來慢慢讀,又覺得這些文字挺有味道,就像我們恩施人吃辣椒一樣,一開始吃覺得辣,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
恩施人到江蘇,吃什么都食之無味。我生在白話文的時代,所以不會對白話文食之無味,但也希望自己能讀些古文,靜下來,嚼一嚼,有味。
曾國藩在家書里寫了很多叮囑弟弟的話,受益之處太多,以后慢慢體會,慢慢梳理。對我目前感觸最大的三點:
第一,“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矣!敝V曰“藝多不養(yǎng)身”,謂不專也!拔峋蚓喽鵁o泉可飲,不專之咎也!
我總想做很多事情,最后卻是一事無成的感覺。放棄也是一種收獲,專而后才會精。道理都明白,卻很難做到。只能一點一點去改變。
20xx年我需要養(yǎng)成的幾個習慣:1—3月,養(yǎng)成每周看一本書,寫一篇300字以上讀后感的習慣。4—6月,養(yǎng)成每天早上5點起床的習慣。7—9月,10—12月,待定(如果讀者朋友有什么好的習慣,歡迎留言分享,我會認真考慮。)。
第二,“凡軍行太速,氣太銳,其中必有不整不齊之處,唯有一靜字可以勝之。不出隊,不喊吶,槍炮不能命中者不許亂放一聲,穩(wěn)住一二日,則大局已定!
戰(zhàn)火連天的時刻,靜下來,就能定大局。這是何等的挑戰(zhàn)?但是曾國藩做到了。這就是與眾不同,這就是內(nèi)心有力量!
再回想自己的經(jīng)歷,還有什么痛苦能比戰(zhàn)場上的廝殺更猛烈?還有什么壓力能比手握千軍萬馬的性命、守住疆土更有壓力?
這樣一想,覺得自己的生活只有美好和不夠努力了。想成為一個認真做事的人,必須還要具備沉穩(wěn),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三,“信來,須將本房及各親戚家附載詳明,堂上個老人須一一分敘,以煩瑣為貴!
我常年不在老家,從小到大,我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事情做好了,給父母報喜,事情搞砸了,自己默默鼓氣。我一直都是報喜不報憂的人。
有一次和老公聊天,我很認可自己的這種做法,我問他怎么看?他說:“我覺得你很有主見,也很堅強。但如果以后我有個女兒,我還是希望她什么事都告訴我!边@句話,讓我頓時淚流滿面。
當我看到曾國藩家書中的那句“以煩瑣為貴”,頓時感觸很多,他希望了解更多家里的事情,不嫌繁瑣。
也許每個父母都希望了解更多自己孩子的真實情況,父母并沒有我們以為的那么擔心,不告知,才是最大的擔心。
所以,我決定以后要加強與家人的溝通能力,讓他們知道我也有不開心的時候,讓他們看到我的喜怒哀樂,看到我的成長。
這本書,對于現(xiàn)代大多數(shù)年輕人來說,只能慢慢讀,但是特別值得細細品味。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2篇】相關文章: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03-25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5篇)03-22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巖10-18
曾國藩人物傳記10-11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精選15篇)03-30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合集15篇)03-28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集合15篇03-28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匯編15篇03-27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通用15篇)03-26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匯編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