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成_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丝袜专区_一区二区三区韩国电影_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

時間:2024-11-28 15:00:35 對聯(lián) 我要投稿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范例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范例15篇)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1

  春節(jié)傳說之一:貼春聯(lián)和門神

  據(jù)說貼春聯(lián)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jù)《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lián)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fā)現(xiàn)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zhèn)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lián),一則不失桃木鎮(zhèn)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lián),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jù)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lǐng)。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tǒng)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zhàn)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zhèn)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作文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是王安石之作。每當讀到它,我就會不由地想到春節(jié)。它可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各地的習俗也都不一樣。今年我來到了我的家鄉(xiāng)——浙江麗水港口村過年。

  在甌江邊,座落著一個美麗寧靜的小村莊。那里的水清澈見底,那里的山綠得發(fā)青,像一塊塊碧玉。對了,還有一座大橋聳立在大江之上。沒錯,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港口村!

  臘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隨著爸爸媽媽一起興高采烈地回老家過年。一推門,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面而來。一看,啊,原來是爺爺奶奶,正在做我最愛的美食——凍米糖呢!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幫忙了!首先我們把糖漿倒入大鍋中,等到糖漿變得粘稠時,就把事先準備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面條、熟芝麻等食材放進糖漿里,繼續(xù)翻炒,等到一鍋的`東西都融為一體時,就把火關(guān)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腦兒倒進撒滿了黑芝麻的模具里,然后用滾輪把糖漿滾平,再靜等一些時間,等到糖漿變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后,還可以隨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狀。凍米糖制作起來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兩只小饞貓一口氣吃了四、五塊,停都停不下來!皠e吃了,要不,年夜飯該吃不下了!”爺爺笑著說。

  吃完了凍米糖,已經(jīng)快六點了。只見奶奶已經(jīng)準備好了一大桌年夜飯,我們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個個喜笑顏開,一邊干杯,一邊互相祝賀新年快樂。

  年夜飯過后,我們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節(jié)目依舊那么的豐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動人心的歌曲,有優(yōu)美的舞蹈,還有見證奇跡的魔術(shù)……各個節(jié)目都非常精彩,我們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隨著春晚主持人一聲吶喊,一聲聲鞭炮聲也響了起來。我和妹妹跟著爸爸也該去放鞭炮了。這里不比杭州,放煙花是允許的。我們興奮地放著各式各樣的鞭炮,有會飛的火箭鞭炮,有會轉(zhuǎn)的轉(zhuǎn)盤鞭炮,還有驚天動地的“紅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還是“黃金萬兩”鞭炮了。一開始,它噴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沒力氣”的火山,但是最后,它又“大發(fā)雷霆”,每一點火花突然爆發(fā)成了好幾點,“劈劈啪啪”的聲音好像再說:“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煙花直沖夜空,帶走了我們的煩惱,寄托著我們對20xx年無比的企盼,愿所有的人都健康、快樂、幸福……

  朋友們,這就是我老家的春節(jié)習俗。那你們老家的春節(jié)習俗是什么呢?趕快告訴我吧!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3

  潮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城市,留傳著不少風俗習慣。比如說:除夕夜我們無論有多忙都會在這一天回家吃團圓飯,寓意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大年初一會進行祭神祭祖活動,十分熱鬧。其中我最喜歡在大年初一的時候給親朋好友送“大吉”。

  在春節(jié)的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到商場,挑選又大又新鮮的桔子,上面還必須帶有翠綠的枝葉。我問媽媽:“為什么要買四個桔子呢?”媽媽面帶微笑地說:“大桔與‘大吉’同音,寓意著大吉大利,所以我們?nèi)グ菽陼r都愿意帶上兩個大桔。另外兩個放在家里,等待親朋好友來我們家拜年時可以與之互換。”

  春節(jié)到來時,我們拿出一大盤五顏六色的糖果和又大又新鮮的桔子來招待親戚朋友。有的時候,我也捧著一對綻放著笑容的大桔子,到了曾祖母家里拜年。我對曾祖母拜年說:“新年快樂,大吉大利”。曾祖也從一大盤桔子里拿出一對最大最鮮艷的桔子,笑咪咪地對我說:“祝你新年學習進步,吉祥如意!”然后,我拿著曾祖母的“大吉”吃著美味的糖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想:曾祖母提醒我要學習進步,今年開始我要認真學習,爭取考上重點中學。

  到了下午,我又帶著另一對“大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老三姨家拜年。到了老三姨家里,我也是一樣送了她一對“大吉”,我說了一聲:“大吉大利,祝您幸福安康!”老三姨說:“也祝你學習進步,健健康康!”說著她送給我一對大桔。我禮貌地從老三姨手里接過了那對大桔,說道:“吉祥如意!”老三姨慈祥地笑了,眼里洋溢著幸福,說:“同同!”我聽了,不知如何是好,我不知道“同同”是什么意思,以為是“銅銅”,是銅塊嗎?于是,我問老三姨:“‘同同’是什么意思?”老三姨說:“‘同同’是同樣的意思,我也祝你吉祥如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大家?guī)缀醵际窃谑謾C上拜年。所以現(xiàn)在登門拜年送“大吉”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但我會一直堅持送“大吉”的'民俗活動的。讓拜年送“大吉”的習俗代代相傳,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大吉大利,一帆風順!使“送大吉”這一民俗繼續(xù)發(fā)展起來。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4

  社火,廣泛流行于甘肅各地,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shù),多在農(nóng)歷正月進行表演。民間社火表演中,以歷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間傳說中的各種人物為角色。

  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藝人在化妝時,從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發(fā),以豐富的想象,運用各種色彩,彩繪出各種臉譜,逐漸形成別具一格的臉譜藝術(shù)。

  社火臉譜忠實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審美心理和對歷史人物的好惡褒貶,他們通過社火臉譜,夸張、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在社火表演中獨具特色的有蘭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張掖的頂碗舞、隴東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臘花等。

  正月打秋千

  進入農(nóng)歷正月,臨夏山村的大樹間,一架架秋千架起,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戲。打秋千,有兩種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橫板上,由別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飛得不太高,這種姿式適合于年幼兒童;二是站立在橫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飛升,這種姿式最受大人青睞。

  整個白天,秋千是娃娃們的陣地,他們忽而如雄鷹展翅,欲飛藍天;忽而閉目橫坐,慢慢晃悠……喧喧鬧鬧、嘻嘻哈哈,一直到萬家燈火燦爛。

  到了晚上,秋千又是小媳婦、大姑娘的天下了。她們打秋千,不吵不鬧,全都靜悄悄的。在朦朧的夜色中,只見一個個嬌娜的身影在空中翻飛,留短發(fā)的,如飛揚的馬鬃,飄逸著風采;梳長辮的,猶如一條游魚,來回穿梭,令人神往。待每人輪過一遍后,便開始玩花樣了。她們忽而兩人面對面站在橫板上,飛行中由反方向者用力,一張一弛,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一會,秋千就蕩到半空中,像滿弦的弓箭在飛舞;忽而,一人坐在橫板上,一人站在橫板上,這樣,坐者可以毫不用力地盡情享受,而站立者則要花費兩倍的力量使秋干飛升,不一會便氣喘吁吁,香汗淋漓了。不過,這種花樣多是兩人輪流出力,倒也公平合理。

  臨夏山村的正月,就這樣飛在了秋千上,天天飛、夜夜飛,直到正月十五。當圓圓的月亮浮上中天,家家門口閃出一把用燁木扎成的火把,一只只匯聚到一塊,形成一條長龍,向山頂移去,各家門口燃起火堆,歡快的人們爭先跳躍。當打火把的人們上山了,跳火堆的人們進門了,秋千的主人便來到秋干邊,慢慢地提起它,抬頭瞅瞅大樹上的橫枝,兩手用力,嗖的一下,把秋千扔上橫枝,架了起來。月光下,樹影斑駁中,秋干在橫枝上靜靜地歇息了。

  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樹上,把秋千卸下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結(jié)束了。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5

  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如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各種節(jié)日都各具特色。但最重要的節(jié)日還是春節(jié)了,由于地域的差異,全國各地過春節(jié)的方式均有不同。我的家鄉(xiāng)重慶秀山是土家族自治縣,每年春節(jié),父母都帶領(lǐng)我回秀山老家過年,而我的老家又座落在距秀山縣城較偏遠的一個小山寨里,這個小山寨的春節(jié)很有土家民族的風味。

  大年三十的早上,每家每戶的學生都要去商店買紅紙自己根據(jù)家里的情況編寫春聯(lián),無論編的水平如何、寫的水平如何,它都象征了土家族人民除舊迎新的美好祝愿和希望。

  貼完春聯(lián)就由小孩子們貼年畫,土家族年畫是一種美麗的山水畫、人物畫、字畫或其他畫等等,它具有驅(qū)邪避鬼、拜祭祖宗、祈求富貴的畫,家家戶戶布置得花花綠綠勝似仙宮。

  貼門神也是老家過春節(jié)必須做的事,由長輩們在老家吊腳樓的大門上貼一種神象。每年春節(jié)必貼,圖個吉利,也添氣氛,驅(qū)鬼驅(qū)邪、增加喜色。聽爸說:門神均是唐朝兩位悍將,一位是勇猛無比的尉遲公,一位是百戰(zhàn)百勝的秦叔寶。

  接下來就是吃團年飯了,土家族的'團年飯很講究,比如吃飯時不能打破碗,如有發(fā)現(xiàn)便要注意人口損破。吃飯不能泡湯飯和喝湯,如果喝了湯水來年種田下地怕碰到雨天。要說吉利話,不打小娃,如打小娃,叫封印等等……

  但全家人吃團年飯之前,必須先要進行幾分鐘的“叫飯”,聽爺爺說這是土家族祭祖的一種方式,也叫擺飯。這是過年不可少的一種祭祀活動,先擺上豐富菜肴在桌上,不急于品嘗,而是靜坐凝神,將筷子放在酒杯或飯碗上,由爺爺?shù)磕睿骸叭谧胬仙偻鋈,地盤業(yè)主古老前人前來吃飯飲酒”。念完后才能吃團年飯。

  吃完團年飯后要進行“送亮”,就是三十日晚上,要給先亡送亮到墳前,在墳前點燒臘燭,擺上飯菜,燃放鞭炮以示懷念。

  夜晚來臨后,就是我們常說的“守歲”了,我們?nèi)胰藝鸲,這天晚上爸爸說要保證燈火通明,相傳三十的火,十五的燈。三十晚上燈也不滅,家里的每一個地方都要有燈不能是黑處,黑處必藏瘟神、瘟疫,因此必須用燈火照明,讓瘟神、瘟疫無藏身之地,來年人口清潔平安,無瘟疫流行。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也是我們土家民族的一些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覺得挺有意思的,所以說寫下來與大家共同分享,但愿這種具有民族傳統(tǒng)的的春節(jié)能夠保存下來。同學們,有時間,你們也可以去我們老家秀山做客,親自感受一下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吧!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6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 穿新衣,戴新帽,端著碗兒放鞭炮過年嘍!

  大年二十八、二十九,大家都忙著進年貨。房檐上掛起了一盞盞紅紅燈籠,家里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年貨。

  大年三十的早上媽媽把湯圓端進屋子里來,媽媽說;‘‘快來吃湯圓咯!吃了湯圓團團圓圓!’’我端起一碗湯圓就吃,今天的湯圓真甜啊!‘‘哎呀!’’我突然大叫起來,‘‘怎么啦?怎么啦?’’媽媽著急的問我,可一看到我嘴里是一枚一塊錢的硬幣,媽媽便驚喜萬分,她對我說;‘‘你居然中獎了!’’‘‘什么叫中獎?”我好奇的問道!霸跍珗A兒里放硬幣是我們的習俗,代表著財源滾滾,如果吃到這枚硬幣,代表著你會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年,’’“那我今年會平平安安的咯?’’“當然啦!”媽媽說;呵呵、真有趣,我開始關(guān)注起春節(jié)的習俗來。

  吃了早飯后,大家開始貼春聯(lián)和貼“!弊帧⒛戤。真好玩,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到”‘‘福氣到”。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也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我們對未來的希望。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普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圍坐在一起閑聊,或是燃起篝火等待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疫病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還有最最重要的是;哈哈,我們的壓歲錢。它是長輩給我們壓住邪祟的,因為“歲”與“祟”諧音,希望我們能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歲。

  你看,春節(jié)的習俗好玩吧!這可是我查了資料的,長見識了吧!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7

  在我的老家——安徽省蘇州市靈璧縣,有一個很特別的新年習俗,那就是掛鐘馗像。

  鐘馗畫像,第一眼看去便讓人感到不同凡響。畫面上的鐘馗身材魁梧,相貌兇猛。一襲寬大的紅色衣袍,遮不住腆胸疊肚。短筒朝靴,顯得風塵仆仆。他一手提劍,一手拎著一只小鬼,仿佛立刻就要將小鬼斬成兩半。整幅畫惟妙惟肖。

  說到這兒,相信大家已經(jīng)知道人們?yōu)楹我獟扃娯府嬒窳税!那就是“避邪打鬼”?/p>

  掛鐘馗畫像始于很久以前。我的老家那兒最初都是在春節(jié)除夕之時將畫像掛在門上或正堂中,但到后來,逐漸演變成了端午節(jié)才有的習俗。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莊重地掛上鐘馗像,焚香禮拜,祈求驅(qū)邪賜福。小時看到門上的鐘馗畫像時,當時我真的是“余年幼,方出神,望著畫中的‘怪叔叔’,不覺訝然驚恐”。直到近來,我才真正知道鐘馗背后的故事。

  相傳,鐘馗為靈璧人,長相相貌丑陋,但聰明伶俐,讀書過目不忘,作文篇篇錦繡。大比之年,唐明皇開科取士,鐘馗的三篇文章字字珠璣,行行生輝。殿試時,只要明皇看中,就會穩(wěn)中狀元。沒想到,唐明皇見鐘馗相貌丑陋,竟以貌取人,把鐘馗的名字劃到十名以外。狀元沒得中,鐘馗一氣之下撞墻而死。后來,在唐明皇的一個夢中,鐘馗的靈魂游到皇宮,一把抓住他,質(zhì)問他為何以貌取人。唐明皇驚恐萬分,只好封鐘馗在陰間當辟邪鎮(zhèn)妖將軍,答應(yīng)鐘馗在他的畫像上寫下“辟邪鎮(zhèn)妖將軍”,并將畫像送回鐘馗的故鄉(xiāng)。夢醒后,唐明皇令人呈上鐘馗的試卷,仔細一看,鐘馗的文章果然極佳,并提出了不上治國安邦之策。唐明皇看罷,不由得感到惋惜,于是立即按夢中所說的那樣,令人一一照辦。

  畫像送到靈璧后,當?shù)厝颂幱诘谋傩版?zhèn)妖心愿,便開始在節(jié)日里把鐘馗畫像張貼在門上或正堂中,而且據(jù)說辟邪鎮(zhèn)妖的效果特別好。于是經(jīng)過代代相傳,節(jié)日掛鐘馗像已經(jīng)成了靈璧與眾不同的習俗。靈璧也產(chǎn)生了很多畫鐘馗像的畫家高手,每逢節(jié)日畫像便供不應(yīng)求。1915年,靈璧畫家翟光遠畫的`鐘馗像還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中獲得金獎,給鐘馗畫像帶來了國際性的聲譽。

  聽了鐘馗的傳說,每當我經(jīng)過鐘馗的畫像,望著這位懷才不遇的“辟邪鎮(zhèn)妖將軍”,總是肅然起敬。雖然,這只是一個民間的傳說,但從傳說中,卻能看到“掛鐘馗像”這一習俗的文化底蘊。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8

  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擁有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擁有形形色色的傳說故事,更擁有一個個讓我們感到幸福溫馨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4月4日——4月6日的清明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七月初七的七夕節(jié)等。但是,最有代表意義的還是春節(jié)。

  春節(jié),是農(nóng)歷的一月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傳統(tǒng)最隆重的節(jié)日。春節(jié)的習俗有許多,比如貼春聯(lián)、放煙花爆竹、吃餃子等等,但我最喜歡的習俗是放煙花爆竹,因為它不僅有“爆竹聲中一歲除”的辭舊迎新,又有“福在千門萬戶中”的喜慶幸福。

  鞭炮又稱爆竹,是古代人民為了恐嚇怪獸“年”所制造的。

  小時候的過年,心中最期盼的既不是美味的山珍海味,也不是沾滿福氣的紅包,而是紅紅的長長的鞭炮。每當我看見鞭炮,眼前總會浮現(xiàn)出一幕又一幕開心、愉快的畫面。它那長長的身軀,那烈火般的色彩,似乎在祝福著大家的日子一定會紅紅火火。

  當除夕來臨時,我總是急不可耐的想要放炮,從大清早就在等待夜幕的降臨。時光無聲無息的溜走了,黑夜躡手躡腳地來臨了。我踏出家門,家家戶戶都亮堂堂的,周圍掛滿了紅燈籠。爸爸將鞭炮掛在竹竿上,讓終于如愿以償?shù)奈夷弥鴥擅锥嗟闹窀,雖然覺得有些危險,但是還是大膽的握著這根兩米多長“防護線”。爸爸大大咧咧地走過去。點燃,然后迅速的拿過我手里的竹竿,我則飛速的逃離現(xiàn)場,遠遠的看著。火光漸漸從地上爬到了空中,隨著“噼里啪啦”一陣響,鞭炮上大多數(shù)小炮都已經(jīng)粉身碎骨了,但有一些被幸運女神眷戀的小炮,或完好無損,或只是少了一根“頭發(fā)”,但它們統(tǒng)統(tǒng)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完好無損的,會被我用火機燒它們的“頭發(fā)”,隨之,它們就會爆體而亡;而那些少了“頭發(fā)”的,會被我從中間分開。然后,我會靜靜地拿出“殺人”武器——打火機,把火苗放在中間。只見鞭炮像黃鼠狼放屁似的,“嗖”的`一下,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那些快樂的時光伴隨著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春節(ji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熱鬧非凡的春節(jié)漸漸冷清了。我們的年味越來越淡。現(xiàn)在的我們也因為空氣的污染的加劇,都沒辦法再放鞭炮了,但是,曾經(jīng)放鞭炮的開心時光永遠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9

  要說家鄉(xiāng)過年的習俗,那可真是說上一天一夜都說不完哪!殺雞宰鵝、做紅團、逛廟會……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逛廟會了。

  每年正月十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全部聚攏在我家,全家總動員一起去石浦老街逛廟會,這可是咱們家過年的保留節(jié)目。今年也不例外。

  一路上,象山濃濃的年味兒就引得大家左顧右盼起來。馬路兩旁都掛起了紅紅的燈籠;連路旁的小樹都穿上了彩衣,五顏六色的彩燈把街道裝扮得異常耀眼奪目;家家戶戶都傳出歡聲笑語,大人們忙里忙外,小孩們難得聚在一起,好不熱鬧。

  車子行了二十幾分鐘,終于到了石浦!斑诉绥I——咚咚鏘——”人還沒有到,歡快的鑼鼓聲就已經(jīng)從遠處傳來。只見石浦老街已成了人的海洋,長長的舞獅隊一眼望不到頭,小孩們在大人的肩頭上坐著,突然高出個頭來,擺出一副神氣活現(xiàn)的樣子;老頭兒、老太太也穿上新衣,擠在人群中。他們好像都返老還童了,個個臉上都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慶。鑼鼓聲、鞭炮聲、歡笑聲匯成了一曲美妙的旋律。

  進了城隍廟,更是一派新年氣象。數(shù)十個小販把廟里塞了個水泄不通。有賣鞭炮的,這些鞭炮都十分新奇,圓形的,長筒型的,甚至還有老虎型的.;有賣玩具的,轉(zhuǎn)呀轉(zhuǎn)的小風車、叮叮當當響的海螺風鈴……“來看一看,瞧一瞧嘞!今年最新款糖人!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啊!”那吆喝聲充滿了魔力,像一股風把我吹到了攤位前。只見攤位上擺滿了形形色色的糖人,有張牙舞爪的老虎模樣,有可愛的卡通圖案,還有招財進寶的財神爺形象,各種各樣的糖人,撩撥著小孩們的心。攤位前扎堆聚集了一群小娃娃,看見這新奇的東西,爭著搶著想要一個“時髦”,做糖人拿著糖罐做得不亦樂乎!

  再往里走,隱隱約約看到了唱戲的。我湊過去一看,果真。喜歡湊熱鬧的我呼地一下竄進了人群里。臺上的唱功很好,每唱完一曲,就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

  逛著逛著,我的肚子餓的咕咕叫了起來,這才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美食區(qū),湯圓、丸子、蘿卜團、糕點,美味小吃香飄四溢,我細細品嘗起年的味道來……

  天色暗下來了,人群也漸漸散去,但我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可不是嗎?逛廟會是我們的老祖宗留下的不變的習俗,不管科技如何發(fā)展,過年還是要感受具有當?shù)靥厣膫鹘y(tǒng)習俗,體會與眾不同的濃濃年味!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10

  春節(jié),是中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中國每個地方的春節(jié)習俗都不一樣,這次說一說我感受到的兩個地方的過年習俗。

  今天是己亥年臘月三十日,我們稱之為年三十。這一天外面張燈結(jié)彩,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大紅福字,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家里桌子上都擺上了各種糖果、堅果、水果和小零食,廚房里也是雞、鴨、魚、肉各種各樣的菜堆滿了廚房的灶臺。吃好中飯大家就開始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各種好吃的菜燒了一大桌,下午三點多奶奶就說要拜祖宗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神圣的環(huán)節(jié),對已故的親人表示懷念和尊敬,擺上菜和酒、還有糕點和水果,再點上蠟燭祭拜一下,這個環(huán)節(jié)就完成了。我們吃好年夜飯就可以收紅包了,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一個年過下來我就成小財主了。這是我的家鄉(xiāng)——杭州的過年習俗。

  比起杭州,我更喜歡去我外婆的家鄉(xiāng)——安徽過春節(jié)。除了貼春聯(lián)、掛燈籠這些一樣的',吃年夜飯都不一樣,他們那里年夜飯最好下午三點以前吃,有些人甚至一點鐘就開吃了,我已經(jīng)分不清是中飯還是晚飯了。吃好飯全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外婆的手好像會變魔術(shù)一樣,她一眨眼的功夫,就把手里的面團變成了餃子皮,把皮拿在手里翻了一下就又變成了一個餃子,我太崇拜外婆了,她像一個魔術(shù)師。外婆還會在餃子里包一個五角硬幣,她說這個餃子是幸運餃子,誰吃到可以幸運一年,當然我很想吃到幸運餃子,我思考了一下覺得胃口大的人有很大的機率吃到,看到我吃飯用的小碗,我默默的放棄了。還有一種運氣不好的,吃再多都沒用,就說我舅舅吧!他為了吃到幸運餃子,足足吃了兩三碗,我覺得他肚子都快撐破了,結(jié)果還是沒吃到,哈哈哈……他運氣實在太差了。我爸爸就是運氣爆棚的那一個,他去過了三個春節(jié),三次的幸運餃子都被他吃到了,所以說運氣這件事實在不好比。這個餃子環(huán)節(jié),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還有趣味。

  現(xiàn)在我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我感受到了現(xiàn)在幸福的生活,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要好好學習以后報效祖國。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11

  在寒假里,那五花八門的節(jié)日習俗,總是讓人耳目一新。

  過年的氣氛是從何時濃起來的呢?或許從“臘八”那天就已經(jīng)開始了。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找齊那八樣食材,在鍋里煮。我們家臘八粥雖然模樣不怎么出眾,可那粥的味道絕不亞于宮廷御膳之味。

  臘月里的事呀,可多著呢!臘月初,那年味兒才剛剛有些“味兒”,臘月中旬的年味兒,才夠“味”。

  今年,我家是在臘月二十磨了豆腐,二十一才“動油鍋”——炸年貨。到了臘月二十三,家里又熱鬧了一陣——蒸包子。到了臘月二十八,奶奶又將腌過的年貨放進鍋煮,留著二十九中午吃。

  到了“年三十”,從早上起便能聽見炮仗聲。奶奶說,這就是“過年”。我們家是中午過的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頓團圓飯。在吃飯之前,我們家還有個習俗——祭祖。祭祖宗的菜在祭祖之前是不能吃的,而且家里人還得在堂屋門前燒紙錢、磕頭,希望老祖宗能夠保佑全家在來年平平安安,也可寄自己的心愿于此。到了三十晚上,我們這一帶還有個別樣的風俗——裝“紅包”,此“紅包”非彼紅包,這是在一個紅袋子里裝上些吃的,如“蘋果”“大糕”,寓意平平安安,步步高,然后再在里頭裝上壓歲錢,這就是咱這兒的紅包。到了晚上,初一的凌晨零點,家家戶戶都得放煙花、鞭炮,來迎新年。三十這天還有件事可不能忘了——貼春聯(lián)。過完年后,家家的春聯(lián)也都“上門”了。

  初一早上,晚輩得在家里先給家里的長輩拜了年,再出門去拜年。拜年倒也有個忌諱的事——下午拜年,所以一般拜年都是在上午。初三早上還得放炮仗,干什么呢?迎灶王爺。初五早上還得迎財神爺。有些人家還會買灶王爺?shù)膱D像貼在家里,希望來年家里能夠財運興旺。

  若再論遠點兒,那就是正月十五度元宵了。元宵節(jié),我們家最重要的`一個習俗不是吃元宵,也不是看花燈,而是到祖宗的墳上去送燈。送的這燈,都是用四根細竹棍,一個塑料袋和一支蠟燭做成的,每到一個墳上,都得放一個炮仗,然后燒點紙錢,放上一盞燈。到了晚上,那林子里、山上也都是燈火通明。

  時代在變化,而這些習俗卻一直在延續(xù)……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12

  春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同時也是全家人團聚的日子,這也是每個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歡慶的日子,今天我就來介紹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

  首先,關(guān)于春節(jié)的起源說法很多,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jié)由禹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他帶領(lǐng)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jù)說這就是農(nóng)歷新年的由來。

  春節(jié)就是農(nóng)歷新年,與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熱鬧、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家家戶戶無不慶祝。春節(jié)的習俗數(shù)也數(shù)不清,如備年貨、貼春聯(lián)、剪窗花、年夜飯、放鞭炮、煙花、廟會、賞花燈、壓歲錢等等。在這里只介紹幾個有代表性的。

  先從除夕夜開始。除夕夜是正月初一前一天。除夕那天基本家家都備好了年貨。大街上十分熱鬧,家家趕做年夜飯,到處都是飯菜的香味,門外貼上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色日夜不絕。在外上班的人沒有特殊情況都要趕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人會去睡覺,而是圍坐在一起,一起守歲。大家一邊吃飯一邊看“春晚”,以至于守歲的時光不那么單調(diào),充滿著濃厚的節(jié)日氣息。除夕就這樣熱鬧地度過了。

  到了大年初一,要做的`事可就更多了。每家每戶都會貼上火紅的春聯(lián),每個人也都會帶著禮物走親訪友,不亦樂乎。在春節(jié),小孩可是最開心的了,在大人們走親訪友時,孩子們都可以收到很多“紅包”。

  大年初一的下午到夜晚,大家都會去廟會賞花燈。賞花燈最好的去處就是豫園啦。一進入豫園,大波人潮涌動,一眼望去,似乎一點縫隙都看不到,全部擠滿了烏壓壓的人群。春節(jié)的九曲橋,別說上橋了,就算進入九曲橋也要費上不少功夫。到了橋上,即使人流如潮,游客們也都興致勃勃地欣賞橋兩側(cè)五彩繽紛的花燈,并且拍照留念。九曲橋的花燈有好幾處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傳說,同時也會有當年的生肖所應(yīng)運而生的主題燈組,也同樣精彩紛呈,使人流連忘返。

  春節(jié)總是熱鬧非凡,也是一年中最歡樂的時光,春節(jié)的習俗還有許多許多,三言兩語也說不完,可見中國人對春節(jié)的重視,其實家人的團圓就是春節(jié)!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13

  “過年”是中國人經(jīng)幾千年流傳演變、積累豐富的年俗文化,被人們視為一年中所有節(jié)令中最隆重、最喜慶的節(jié)日。各個地方過年的習俗、講究各不相同。

  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到了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開始籌備過年的東西,家家戶戶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一塵不染,家里變得煥然一新;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lián)等。

  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fā),女必“挽面”,現(xiàn)女子多為剪發(fā)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時,在門口掛上紅紅的大燈籠,貼上新的對聯(lián)。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

  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yīng)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將至新年的鐘聲,每家每戶把掛著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掛夜掛。然后趕著熬糖水,每條小巷都飄著糖水的香味,讓人直流口水。

  深夜十一點時,鞭炮聲逐漸響起,人們爭先恐后地去寺廟,看舞獅表演。每個小孩爭著摸龍頭,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龍精虎馬。大人拿著美味佳肴,誠心拜祭廟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個寺廟人山人海,擁擁擠擠,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不許掃去鞭炮紙。以免掃去財氣,因為春節(jié)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人們從外面掃到里面,把財氣掃進屋來。我去衣柜拿新衣服準備換上去拜年,因為新衣服肯定有線,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為年初一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

  去親戚家拜年時,要說一些吉利的話,千萬別說“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正月初二,人們買一條鯉魚,用來拜神后,就帶鯉魚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們放鞭炮迎接財神爺。正月十五,是春節(jié)最后一天。家家戶戶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長壽面。鬧元宵,吃元宵,骨肉團聚滿歡喜!

  結(jié)尾:喜氣洋洋的春節(jié),雖然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國的五十六個朵爭奇斗艷的鮮花,心連心,開心度過一個有一個的春節(jié)。因為春節(jié)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jié)日。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14

  閩南一帶鄉(xiāng)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xiāng)村農(nóng)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lián)外,房門兩側(cè)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fā)糕,并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fā)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fā)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谷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边@叫“過火群”,象征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干干凈凈、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后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愿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fā)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爐中,叫“添旺”,象征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jù)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jié)奏加快,閩南鄉(xiāng)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nóng)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么溫馨,多么幸福。

  正月初一,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糞土不傾戶外。

  正月初三,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yīng)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么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占領(lǐng)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過年而疏于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zhàn)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nèi)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關(guān)圣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以上就是我家鄉(xiāng)——福建的春節(jié)習俗。小伙伴,一起來,更精彩喲!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15

  日落日升,斗轉(zhuǎn)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比如,春節(jié)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春節(jié)在古都更受到人們,由此也了一套完整的春節(jié)習俗。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俗稱“過年”。春節(jié)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jié)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jié)。

  就北京地區(qū)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天開始,北京人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lián)。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里、衣柜、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lián)也有許多講究,百姓家貼紅色春聯(lián),門楣上貼“橫批”,內(nèi)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lián)最早始于五代時的后蜀。據(jù)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最早的一副春聯(lián)。北京人在屋內(nèi)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nèi)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大多數(shù)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吃喝玩樂,以吃為主。供品上為人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jié)的習俗真有趣!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春節(jié)習俗作文07-02

春節(jié)習俗作文07-02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01-16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02-27

春節(jié)的習俗的作文01-15

春節(jié)的習俗02-08

春節(jié)的習俗03-25

春節(jié)習俗06-21

(優(yōu))春節(jié)的習俗的作文04-13

[薦]春節(jié)習俗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