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1
這次春節(jié),我沒回家鄉(xiāng),而是在第二家鄉(xiāng)——重慶過的春節(jié)。
春節(jié),春天過的節(jié)日。立春早已過去,從窗子望下去:大街小巷上掛著火紅的橫幅,上面總寫著“住_小區(qū)業(yè)主春節(jié)快樂”,讓別人好不高興!
春節(jié),我喜歡晚上。還沒等家里吃飯,我把窗簾拉得開開的,又把彩燈插頭插進插座里,窗簾上方的彩燈立刻閃爍起來,換放出不同的色彩。我望著各色的彩燈,心里正歡喜得不得了,眼前的彩燈忽然暗了下來,低下頭看插座:插頭已經(jīng)掉在了一遍,微波爐插頭“霸占”了唯一的位置。我正氣呼呼地探頭尋找“兇手”,卻看見老媽站在旁邊。
“媽,人家想把彩燈插上,也喜慶喜慶嘛!”我向老媽撒起了嬌,老媽則把我拉過去:“乖,媽熱完菜就讓你插!薄拔摇蔽液鋈话l(fā)現(xiàn)老媽正盯著我,也就不敢再說下去了,只好回到飯桌前,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不再說什么。
心情正郁悶著,一盤雞塊映入了我的眼簾:金黃色絲滑的雞皮,米黃色滑嫩的雞肉,還有幾乎看不出來的淺棕色的`小塊雞骨頭,最后是遠遠飄來的香氣,真是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雞塊剛一端上桌,我筷子也不拿,就抓起一塊吃起來。一咬,雞汁全被我要了出來,四處飛濺。只嘗到一點雞汁的我不滿足地舔了舔嘴唇,憐惜地看著桌面上“四處游走”的雞汁。
接連端上來的菜更是不用說了:糖醋雞翅,舔一舔作料都會讓人口水流上一地;清炒香菇,富有彈性的香菇集汁水如一身,一咬,汁水就噴了出來,不知噴哪去了;還有萵筍,不同層次的綠色在它身上展現(xiàn)出來真是太合適不過了!我不由得胃口大開,正準備用手抓時,被老爸“摁肩”(使勁捏)兩三遍的我才想起要拿筷子。我一抓起筷子,就“埋頭苦吃”起來。
正吃得起勁,忽然聽到“嘶嘶”的聲音,還聞到重重的火藥味。轉(zhuǎn)身看窗戶,原來是煙花開始燃放了。夜空中,玫紅色的煙花冉冉升起,“嘭”地炸開后,如一朵緩緩綻放的睡蓮,揉揉惺忪的睡眼,才展開自己的笑臉。銀色的煙花如一顆流星一般,快速從夜空中劃過,留下絲絲火光,轉(zhuǎn)瞬而逝。還有綠色的含羞草,在觸碰下突然膽大起來,綻放開來。
春節(jié)過年時,北方必須吃餃子。恰巧,我老媽就是北方人。她按照習俗包了餃子,添加了個活動。有十二個餃子里包有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2
雖然我們中國一直都在說不要因為地域問題發(fā)生爭吵,可是,由于地域問題帶來的影響的確是不可忽視的。說到春節(jié)習俗舞獅子,南方和北方雖然都是舞獅子,可是方法習慣都不一樣。今天小編就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北方舞獅子的風俗都有哪些,希望大家看了喜歡。
滄州舞獅表演歷史悠久民間蚌舞船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中國農(nóng)村和鄉(xiāng)鎮(zhèn)流行。凡遇到節(jié)慶日和龍華廟會期間,都會以行街和場院的表演形式,并伴有悠揚的民樂或鼓點演奏,世代以來,頗受百姓的喜愛。
為將蚌舞船這項民間藝術重新煥發(fā)青春,龍華滄州舞獅團街道文化中心領導四處奔波,尋覓到精于此藝的老藝人樊雅娟等。當年逾六旬的樊老師獲悉這瀕臨絕跡的.蚌舞場有望挽救使,不禁喜形于色。她自己墊付達一萬元,從自我構思、自作編排做起,經(jīng)過數(shù)月的努力,終于在龍華地區(qū)創(chuàng)建了全市首個民間蚌舞船隊。河北舞獅團
北獅舞法的基本動作有:愕、怕、喜、爬、蹲、退、滾等,配合柔順、活潑、靈巧、神采、愉快、輕盈的步法,把獅子舞得惟妙惟肖。其眼睛、嘴巴、耳朵會開動,此種技術重于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
以武士(即所謂主人)之敏捷矯健之身段相配合,來表現(xiàn)獅子的雄健勇猛,也生動地刻劃出武士之機智及風趣,予人一種美好振奮的享受。
通過武術家巧妙的改良,使獅子舞中之獅子,已不是兇殘暴戾之山野猛獸,而足一頭親切可愛很馴服的家畜,有時表現(xiàn)得像一個深于世故,沉著持重的老者,有時表現(xiàn)得像一個天真頑皮的小孩,往往有其可愛的性格,此是北方獅子舞的特點。
北獅造型與真獅酷肖,不若南獅龐大,頭部亦沒有南獅五彩繽紛裝飾,純粹是獸毛顏色,惟其頂部加一獨角以示不同平凡的獸類。全身以纓毛作獅被,甚至表演者所著之褲子與鞋都和真獅子腿部毛色一樣,因而舞動起來就是一頭惟妙惟肖的活動獅子,予人有真實的感覺。
北方獅子表演時共需舞員三人,一人舞獅前身呀(即獅頭),一人舞獅后身(即獅尾),另一個飾武士,領導起舞。
北獅的舞姿,主要在表演的善良與靈巧,翻滾跳躍,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齊合一,加上充京鈸、京鑼、京鼓等音樂節(jié)拍,按樂聲起舞,引者舞持球翻騰滾確,表現(xiàn)武士雄姿,徐徐持球引獅起舞,而舞獅頭者除跟隨持球武士各卜種動作而配合演出各種舞姿外,還必須給舞獅尾者以充份默契,而舞獅尾者亦必須留意獅頭動向,頭則尾亦動,頭定則尾亦定,跳躍翻滾,緊密跟隨,俾能頭尾舞姿調(diào)協(xié),融成一體,方上乘舞技。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原來在北方舞獅子表演時只需要三個人,而在南方,舞獅子的時候則是越多人越好,就是圖個熱鬧這一點跟北方的確有很大區(qū)別。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3
盡到禮數(shù)。
對于聚會的禮數(shù),一定要盡到。比方說敬酒就要回敬,這樣才能顯得自己有涵養(yǎng)。還有敬酒最好敬兩次,好事成雙嘛!這絕對不是迷信,而是大過年的圖個吉利。
節(jié)約不浪費。
家庭聚餐時,一定要本著好吃美味而且節(jié)約不浪費的原則。首先點餐的時候,一定要按需選購,不太點得太多。聚餐結束后,能打包的飯菜最好打包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踐行“光盤行動”。
注意自己的語言。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喜歡討個吉利,說話的時候要說一些吉利的`話語。不要大聲的說話。
在送完禮物之后不要總想著朋友親戚還禮。既然送就是一種感情,總糾結于還不還禮就失去了送禮的初衷了。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4
送灶神
臘月二十三,北方過小年,人們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就用各種辦法對付他。有的用膠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爺?shù)难例X粘住,讓它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亂說話。灶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軟”,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
掃房子
臘月二十四,是家家戶戶的掃除日。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凈凈的.,即是迎接新春佳節(jié),又有掃除晦氣之意。
磨豆腐
臘月二十五,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豆腐是春節(jié)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炸豆腐、豆腐盒子、制作豆腐繭等菜肴均需要豆腐。
殺年豬
臘月二十六,殺了年豬,除了腌制咸臘肉,剩下的都掛在倉房里?爝^年時拿回屋子里,“緩”一宿。烀肉時用一口大鍋,底下燒柴火,慢火烀上半天,這樣烀出來的肉入味、好吃。但小孩子往往都等不及,不時地催大人給撈出一塊來嘗嘗。于是,這一天往往一點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頭就飽了。當然,還要留出一些生肉用來炒菜,還要一些瘦肉剁成餡,留著包餃子、炸丸子。
趕年集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過年好招待親戚。趕大集,置辦春節(jié)所需物品,尤其是北方的農(nóng)村,臨近年關了,如果不親自到集市上走一遭、轉(zhuǎn)一圈、瞧一瞧、看一看、講一講、聽一聽,即使家中置辦下了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過年都是沒有年味的。
把面發(fā)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后被紅紙代替。北方人吃面食,主要是饅頭,所以平日里每三五天就要發(fā)一次面、蒸一次饅頭。但過年期間則不然,要一次性蒸出十幾天吃的饅頭、包子、糖角來,所以這一次的發(fā)面特別關鍵。發(fā)面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先將“面引子”用水泡開,摻上面粉,然后放在大盆里慢慢發(fā)酵。因為量大,所以一般要發(fā)一整夜。發(fā)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要加入適量的純堿,再摻入一些面粉,揉到軟硬合適,然后繼續(xù)發(fā)酵一段時間。這發(fā)面是個技術活兒,各家主婦們都特別重視,因為過年親戚來了是要吃的,誰蒸的饅頭酸了、不起了,難免落人笑柄。
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過年,主食就是白面饃饃,也是所有人期盼吃到的美食。如果說發(fā)面是個技術活兒的話,那么蒸饅頭則是個體力活兒。饅頭要反復地揉,才會有勁、好吃。所以蒸饅頭的時候,各家的男人們往往也會上場助陣。做好的饅頭劑子要大小均勻,然后才上屜蒸。有的人家還會在饅頭上做一些圖案,或者塞個紅棗在饅頭頂上。
貼春聯(lián)、守歲
大年三十,一夜連兩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北方在春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己家的門兩旁貼上寓意吉祥的春聯(lián),給節(jié)日帶來喜慶之氣。北方人有守歲的習俗,就是一家人不睡覺等待新年的到來,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飯,有辭舊迎新之意。
放鞭炮、拜年、穿新衣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過年放鞭炮是古老的習俗,有喜慶的寓意。過年,家家戶戶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圖個喜慶,也就是破舊立新的意思。
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過年特有的習俗,從大年初一到元宵期間,不管男女老少組織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扭秧歌拜年,場面十分熱鬧。
回娘家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包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姑爺陪著媳婦回娘家,初三,一般也是回娘家,但意義不同,這個日子,大都是沒了爹沒了娘的走親戚。
迎灶神
臘月二十三,北方送灶神上天過年,大年初四,三陽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5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于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fā)現(xiàn)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墒莾晌惶焐窈臀覀円粯右X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新春佳節(jié)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新春佳節(jié)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新春佳節(jié)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fā)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新春佳節(jié)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6
新春佳節(jié)降臨,萬象更新,象征著一年的開始;標志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新春佳節(jié)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jié)日,是因為通過這個節(jié)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lián)系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jié)日。新春佳節(jié)的慶;顒樱瑥霓r(nóng)歷正月初一開始到農(nóng)歷正月十五,一連15天。
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歷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歷法,使之統(tǒng)一。今日我們所采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后,經(jīng)過多個朝代修定的。
歷代皇室慶!靶麓杭压(jié)”的場面往往反映出那個朝代的強盛、穩(wěn)定與繁榮,國家越富強,慶祝儀式就越隆重。
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jié)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lián),寫上吉祥聯(lián)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lián)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墻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7
除夕晚上傳統(tǒng)上和好餃子面切好餃子餡為初一包餃子做準備,因為初一不可動刀。自80年代起,除夕晚上觀看大陸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成了許多家庭的傳統(tǒng)。因為其節(jié)目質(zhì)量下降以及其他娛樂節(jié)目增多,現(xiàn)在也有許多家庭到餐館過年。
初一:早晨包餃子。傳統(tǒng)上北京(基本上是北方地區(qū)的傳統(tǒng))老人初一是不出門的,親友、同事互相拜年。長江流域一帶有年初一早餐吃湯圓的習俗,寓意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初二:要祭財神,要喝“元寶湯”(餛飩)。北方一般習慣是回娘家拜年團聚。
初三:祭祖,一般父母一方已經(jīng)去世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天回娘家祭祖,并順帶拜年。跟清明的“上墳”不同,祭祖只是祭拜祖宗牌位。但在河北等地的農(nóng)村,這一天同樣是要上墳的。一般都要帶上點心、酒等祭品給已故祖先進行祭祀,并且放鞭炮讓祖先“過年”。一般上墳只允許兒女等進行,嫁入本家的外姓人則不參與祭祖。
初四:一般新婚或者父母均健在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天回娘家拜年
初五:窮日,在中國北方,這一天一般沒有人出門拜年,因為這一天是“黑道日”,一般從春節(jié)開始直到這一天才能把家里的垃圾掃出門,然后放鞭炮慶祝;有一副對聯(lián)“一腳踢出窮鬼去,雙手迎進財神來”即為對此風俗的描述。一般只有一些年輕人會在這一天舉行朋友或同學聚會。亦稱“破五”,是要在家包餃子吃。
初六:開市
初七:過人勝節(jié)
初八:祭星。現(xiàn)在北京的各個廟會活動通常從初一開始,到初七或者初八結束。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8
餃子
我國北方人春節(jié)第一餐吃餃子,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餃子頗似元寶,寓有進寶之意。餃子中有的餡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餡里放花生(稱長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有一個餃子餡中放一枚制錢,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新年里面條和餃子同煮,叫做“金絲穿元寶”。新年飲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語。
魚
“魚”與“余”諧音,寓意生活富裕,錢財有余。過年吃魚包含年年有余之意,蘊含著人們對財物富庶的企盼。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愿。小編給大家介紹北方最喜歡做的年菜—紅燒鯉魚。
材料:鮮活鯉魚1條約750克,花生油100克,濕淀粉25克,大蒜5克,醬油25克,松蘑15克,料酒25克,生姜5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辣椒面1克,精鹽1.5克,芝麻油2克。
做法:
1.將鮮鯉魚洗凈,去鱗,去鰓,在腹剖處用刀劃開,去內(nèi)臟,洗凈血沫,兩邊斜剞5刀。
2.松蘑水發(fā)后,洗凈泥沙,去蒂根,大蔥去皮,洗凈,均切成細絲;生姜洗凈,去皮,切成片。
3.鍋內(nèi)放入花生油,旺火燒熱,稍次序卻時,將整條鯉魚下鍋煎成兩面成黃色,再烹入料酒,再依次放入辣椒面、松蘑絲、精鹽、醬油、姜片、燒開,改小火燜熟,再放入蔥白、味精、勾芡,加入芝麻油、胡椒粉,入盤,即可。
豬前蹄
北方過年,啃豬蹄兒是要給來年有個撓頭!(撓是指往回賺錢的意思)買豬蹄兒還有一規(guī)矩,就是一定要買豬的前蹄,因為前蹄是往回撓,后蹄是往后蹬。豬蹄紅燒,鹵水都可以,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做法。
材料:前蹄2個,黃豆100克左右,蔥段、姜、蔥花、鹽、雞精適量。
做法:
1.豬前蹄一剖為二,浸泡洗凈。
2.在開水中焯一下后洗凈。
3.黃豆提前在水中浸泡。
4.電壓力鍋內(nèi)放入黃豆、前蹄、蔥段、姜片,加入適量水,接通電源,選擇好程序,加壓至豬蹄熟爛。
5.打開鍋蓋,放入蔥花、鹽、雞精調(diào)味,加入枸杞裝飾即可。
雞
雞與吉同音,寓意吉祥 雞翅,寓意展翅高飛、飛黃騰達春節(jié)第一餐喝雞湯,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
柿餅
柿子也是北方新年市場常見的食品,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會準備糕點瓜果,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柿餅,即象征事事如意。小編溫馨提示:以下幾種人不適宜吃柿餅:
1、體弱多病、產(chǎn)后、病后、外感風寒和貧血者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禁用。
2、不宜空腹食用柿餅,尤其有胃潰瘍的病人。
3、柿子皮不能吃。因里面含有較多單寧,他們能與蛋白質(zhì)和消化酶形成難溶于水的'復合物,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灶糖
灶王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過小年前后才上市的糖果。用這種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岸,糖瓜粘”,北方人在小年這一天有吃灶糖的習慣。
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蟆⒂驼、蒸食,有闔家團圓,幸福甜蜜之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9
傳說,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炸聲,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沒。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拜年、貼春聯(lián)、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fā)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磕頭等活動和習俗。北方有趣的民間春節(jié)習俗,一起來看看。
小年
官府在臘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臘月二十四(又有: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所以有一句民間習俗叫做“臘月二十三”。舉行過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祭灶
古時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灶”或“辭灶”。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因為,年三十的晚上,要把灶王爺和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掛在墻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趣聞
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哪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此說法流傳的比較廣泛。
在送灶時,人們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就用各種辦法對付他。有的用膠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爺?shù)难例X粘住,讓它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亂說話。灶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軟”,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這實際上是民間一種倫理道德的自律。
灶糖
灶糖(又稱關東糖)是一種麥芽糖又稱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形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形的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寒冷,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其掂著雖然很重,但質(zhì)料十分細膩。
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10
1.長面
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面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搟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里撕片片,和現(xiàn)在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開始用案板搟面,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干面、素面、葷面、掛面。
2.餛飩
新年吃餛飩?cè)∑溟_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tài),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3.年糕
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
4.餃子
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11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但是我最喜歡新春佳節(jié),因為新春佳節(jié)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新春佳節(jié)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jié)日。關于新春佳節(jié)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背D晟罹雍5,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里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后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澳辍鲍F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在我們的家鄉(xiāng),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lián)、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衛(wèi)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里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著誰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的。吃完餃子后,我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新春佳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到了新春佳節(jié)那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fā)現(xiàn)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新春佳節(jié)!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12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燉羊肉,
二十七殺只雞,
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月二十四
臘月二十四的傳統(tǒng)是掃房子,按早年民間的傳說,“塵”與陳舊的“陳”是諧音。
臘月二十五
在經(jīng)過了臘月二十四的掃房子后,我們迎來了農(nóng)歷的臘月二十五。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臘月二十六
臘月二十六,按老理講“臘月二十六燉大肉”相信這天是所有孩子們的節(jié)日,終于可以吃到“年肉”了。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跟大家講講這個臘月二十六燉大肉的民俗。
臘月二十七
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采購。
臘月二十八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fā)”,“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這是兩句關于臘月二十八的民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到了農(nóng)歷的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fā)面還是做饃,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了。
臘月二十九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fā)”,這發(fā)了的面,自然也就要用來蒸饅頭啦,因此民謠中自然也就有了“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的說法。
臘月三十(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 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nóng)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13
1、祭祀。
在春節(jié)的時候人們都會準備好貢品祭祀已故的親人,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希望他們保佑自己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一帆風順。
2、貼春聯(lián)。
北方在春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己家的門兩旁貼上寓意吉祥的春聯(lián),給節(jié)日帶來喜慶之氣。
3、掃舊。
新春到來之際家家戶戶大掃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凈凈的,即是迎接新春佳節(jié),又有掃除晦氣之意。
4、貼掛貼。
過年貼掛貼(又叫桃符)和貼春聯(lián)一樣,五顏六色的掛貼給春節(jié)增添了喜慶。
5、貼年畫。
北方人喜歡在春節(jié)時張貼年畫,給春節(jié)增添了許多喜慶的氣氛。
6、守歲。
北方人有守歲的習俗,就是一家人不睡覺等待新年的到來,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飯,有辭舊迎新之意。守歲,即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餃子。守歲習俗始于南北朝,梁朝的庾肩吾、徐君倩,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7、放鞭炮。
過年放鞭炮是古老的習俗,有喜慶的寓意。
8、拜年。
北方人有晚輩給長輩拜年的習俗,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小輩們?nèi)宄扇旱氐介L輩那里拜年問好。
9、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過年特有的習俗,不管男女老少組織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扭秧歌拜年,場面十分熱鬧。
10、
過年當天男人貼春聯(lián),女人在準備各種美食,貼春聯(lián)之后,在祖先的.排位前面擺放水果,菜品,糕點,筷子,來緬懷先人。
11、
晚上家里的人不會去串門,在家守歲,包餃子,等待12點的鐘聲,放鞭炮,以示慶祝新年的到來,還有一個說法就是迎接死去的列祖列宗回來一起過年,鞭炮為列祖列宗引路的說法。開始吃新年的第一頓餃子,爭取在新的一年里第一時間抓一個好彩頭。每個人都要喝一點酒,寓意一年當中衣食無憂。
12、
睡覺不要脫衣服,代表一年不會一無所獲。燈都要亮,代表一年紅紅火火,亮亮堂堂。
13、
每逢祝壽,尤其是給老年人祝壽,人們都喜歡送壽桃,以此來預祝過生日的壽星健康、長壽。這個送壽桃祝壽的習俗據(jù)說是從孫臏開始的。
傳說,孫臏18歲時就離開家鄉(xiāng),到千里之外拜鬼谷子為師學習兵法。一晃十二年過去了,孫臏在師傅那里刻苦學習,廢寢忘食,甚至從來沒回過一次家。五月初五那一天,孫臏突然想起來,今天是母親的生日。
老母親已經(jīng)有八十高齡了,天天盼著兒子回家。十二年沒見面了,不知母親身體如何。再說孫臏的家里,這天大擺酒宴為老母親慶壽。老母親見全家人唯獨少了一個孫臏,心里難過便哭了起來。正當一家人勸慰母親時,孫臏回來了。孫臏看見母親那因為思念兒子憔悴的面容,心里難過極了。他趕忙從懷里捧出師傅送的桃送給母親說“今日告假回來,師傅送我一個桃孝敬您!贝蠹铱匆妼O臏的母親吃了桃以后,變得健康年輕了,紛紛效仿孫臏,在父母過生日的時候、甚至是一般親朋好友過生日的時候,送上壽桃,表示衷心的祝福。
14、
每逢春節(jié)或其它一些慶典活動,我國民間都盛行舞獅。在陣陣鑼鼓鞭炮聲中,幾個大獅子歡騰跳躍,平添了許多節(jié)日的喜慶、熱鬧氣氛。
舞獅子在中國已經(jīng)有很長的歷史了。有關獅子舞的記載,最早見于《漢書·禮樂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國時魏國人孟康的解釋,“象人”就是扮演魚、蝦、獅子的藝人。由此可見,至遲三國時已有獅子舞了。
南北朝時,民間也流行獅子舞。到了唐朝,獅子舞已發(fā)展為上百人集體表演的大型歌舞,還作為燕樂舞蹈在宮廷表演,稱為太平樂,又叫五方獅子舞。當時的獅子舞,還流傳到了日本。
15、
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這年夜飯也叫“合家歡”,是人們極為重視的家亭宴會。按照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慣,年夜飯的吃食很有講究,通常有餛飩、餃子、長面、元宵等等。
新年吃餛飩?cè)∑溟_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tài),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16、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關于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后把大門關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后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
17、
凡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y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際,表示謝忱。對于部分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喜發(fā)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jié)。
18、
初一到本家,初二到岳父家、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行禮?梢远毫舫燥垺⒄勑。
初三到親朋禮節(jié)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
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19、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xiàn)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
20、
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這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21、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jié)時的松柏枝及節(jié)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22、
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nèi)穢土掃到袋內(nèi),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23、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jié)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tǒng)習慣。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24、
古時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灶”或“辭灶”。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因為,年三十的晚上,要把灶王爺和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掛在墻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14
在北方每年春節(jié)都是合家團聚的美好時刻! 北方過春節(jié)的習俗有那些呢?
說起北方人過春節(jié),我當然知道了,因為我是地道的北方人,我的家在河北張家口,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北方過春節(jié)的習俗。 每年臘月初八各家家戶戶均要熬粥,稱臘八粥,熬制的材料有大米、糯米 蓮子、花生、赤小豆、桂圓、薏米、棗(干)一來紀念來年五谷豐登,熬完大鍋粥尺剩下后,要拿碗盛好放到院子里面凍起來,等到想吃的時候拿來一塊上鍋一蒸又是一碗香甜的'臘八粥。這天市場上開始上市年畫、爆竹、肉類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掃庭院,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擺酒宴,祭灶王爺。不過這天可不能罵人哦,家里老人會買來麻糖給小孩吃。臘月二十九開始張貼春聯(lián),喜慶氣氛越來越濃厚。大人小孩都要先換上新衣服!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團圓飯、包水餃,備冷拼,燉肉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到凌晨12點時,鞭炮齊響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北方過春節(jié)的習俗還有最好玩的就是大年初一早上5-6點鐘天還沒亮之前要籠旺火!旺火堆里要放上硬幣和點心,高高的火苗預示著來電風調(diào)雨順,財源滾邊籠旺火邊放鞭炮,開開心心就到天亮了,然后互相拜年,長輩要給小孩壓歲錢!初二請姑爺、姑娘回門、初三會親家,初四會朋友,初五春節(jié)高潮結束。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也稱元宵節(jié),人們耍龍燈、舞秧歌、踩高蹺、玩獅子、晝夜盡歡。最重要的是吃湯圓!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業(yè)開始按部就班,恢復營業(yè),春節(jié)至此結束。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15
俗話說“十里不同俗”,因為氣候、飲食等方面的差異,南北方的新年習俗也會略有不同,讓我們看看我國的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南方北方過年又有什么差異。
關于春節(jié)民俗,有一首歌謠是這樣唱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煮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帶你滿街走!
小年習俗:祭灶、掃塵
南北差異:北方臘月二十三 南方臘月二十四
傳說中小年是“灶王爺上天”之日,這天,家家戶戶要把經(jīng)過一年煙熏火燎已舊的灶神畫像揭下,同時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擺上供桌放上供品。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qū)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qū)是臘月二十四,無論是二十三還是二十四,人們都要開始掃塵,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徹底地進行大掃除,做到窗明幾凈,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也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
除夕習俗:年夜飯、守歲
南北差異:北方守歲 南方圍爐
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過年夜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fā)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子時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到高潮,各家依次給輩分長者拜年,繼而同親友互相祝賀。除夕當天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能說晦氣之語,此外,整個晚上家里一般都不關燈,特別是供養(yǎng)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燈。
在南方有除夕夜圍爐的習俗,一家人吃過年夜飯便圍爐而坐,嗑著瓜子,看著電視,邊吃邊聊,述說著一年來的酸甜苦辣。在北方,除夕夜全家人守歲要圍坐在一起邊看春晚邊包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棗子、栗子和肉餡等,一齊包入新年的餃子內(nèi)。
初一習俗:開門炮仗、拜年
南北差異:北方吃餃子 南方做年糕
初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預示在新的一年里順順利利、紅紅火火。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此外,相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
北方講究初一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餃子的形狀頗似元寶,煮熟后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的好兆頭;南方則多數(shù)做年糕和湯圓,年糕諧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湯圓也叫“團子”、“圓子”,取“全家團圓”之意。
初二習俗:回娘家
南北差異:北方吃面 南方吃開年飯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農(nóng)諺有云“初一餃子初二面”,圖的是條條順,意喻順順當當,面講的究也不少,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在南方,廣東、澳門等地區(qū)初二要吃開年飯,尤其是做生意的人。開年飯除了包括年夜飯必吃的好意頭菜肴之外,有些家庭會斬些燒肉,取紅皮赤壯,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會用生菜鋪金菇,喻意生“財”及“金錢滿地”等。
初五習俗:剁小人、迎財神
南北差異:北方放鞭炮 南方派利是
俗稱破五,要迎財神,“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
在北方一些地區(qū)的商家初五后店鋪開張要放鞭炮,稱為“鬼崩祟”,崩走往日的晦氣。而在南方,初五做生意的人要拜神開鋪,大派開工利是給員工。
除此之外,北方過年會有扭秧歌,踩高蹺等表演活動,南方則會表演舞龍舞獅,不過不論是何種慶祝方式,都是為了讓我們過一個更歡樂更祥和的春節(jié)!
【春節(jié)北方的習俗】相關文章:
北方春節(jié)習俗介紹大全01-08
關于北方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01-25
2016北方谷雨習俗吃什么02-21
北方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06-17
北方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06-07
立冬習俗:北方吃餃子南方吃肉01-20
立冬習俗:北方吃餃子南方吃肉01-20
南北方清明節(jié)習俗的總結01-18
北方春節(jié)過年風俗02-12
北方的春節(jié)吃什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