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名著讀后感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名著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著讀后感 篇1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對于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于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猶如一絲曙光,引領著我走出教育的誤區(qū),走向光明。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讓我深感教育原來是如此的美麗。以下是我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體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陶行知講生活就是教育,是對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斷增長和完善,教育是對學生經驗的改造。”而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是承認一切非正式的東西都在教育范圍以內,這是極有力量的!蓖瑫r陶行知又認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边@就要求我們有選擇地生活,選擇生活就是選擇教育,不是把教育簡單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們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們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層意義是人類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社會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學生需要面包,我們就得過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學生需要戀愛,那么我們就對學生進行戀愛教育,學生進入青春期,就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xiàn)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對學生的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同現(xiàn)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因此,以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內容進行教學,“寓教于樂,情景創(chuàng)設”。在教學中大膽鼓勵,積極引導,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促使學生投入到教學中來。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在教學中,教師常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至于學生愿不愿學,是否開心快樂,不為教師所關心。無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教育是人與人的交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互學。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時時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苯處熀蛯W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師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不是教師把做的道理填鴨式地交給學生。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系正在形成。我在實踐教學中,經常進行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到學生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的現(xiàn)象少了,與學生交流、溝通、合作、互動的現(xiàn)象明顯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正在凸現(xiàn),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以上都是我的一些膚淺的見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把這種理念貫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體現(xiàn)在自己的每一堂課上,體現(xiàn)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學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對于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于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奔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吧罱逃笨梢哉业浆F(xiàn)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對學生的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同現(xiàn)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xiàn)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計算,學會學習。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以便燃燒,一邊又在生長。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yè),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xù)前進、感悟和探索……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边@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們現(xiàn)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致力于教育改革。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猶如一絲曙光,引領著我走出教育的誤區(qū),走向光明。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核心。 “生活即教育”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xiàn)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同時陶行知又認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有選擇地生活,選擇生活就是選擇教育,不是把教育簡單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們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們健康的教育!吧罱逃绷硪粚右饬x是人類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社會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學生需要面包,我們就得過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學生進入青春期,就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xiàn)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學生喜歡同現(xiàn)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因此,以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內容進行教學,“寓教于樂,情景創(chuàng)設”。在教學中大膽鼓勵,積極引導,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促使學生投入到教學中來。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在教學中,教師常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至于學生愿不愿學,是否開心快樂,不為教師所關心。無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采用上,都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教育是人與人的交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互學。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時時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師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不是教師把做人的道理填鴨式地交給學生。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系正在形成。我在實踐教學中,經常進行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到學生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不唱獨角戲,與學生交流、溝通、合作、互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xiàn),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正如魯迅所說:“讀完此書,我和一個高尚的靈魂接觸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把這種理念貫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體現(xiàn)在自己的每一堂課上。正正如魯迅所說:“讀完此書,我和一個高尚的靈魂接觸了!
名著讀后感 篇2
最近淺讀了一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只能說有自己的一點理解,寫點讀后感,感謝各位看官賞臉。我在這把《百年孤獨》分成四部分來解讀。分別是:人物關系圖,杰出人物重點解析,名句解析,自我感悟。首先說明一點,只要不是原著,那所有的翻譯都是有瑕疵的,所有的書都是必須要讀原著,英文如此,古文亦是如此。
人物關系圖
《百年孤獨》的人物關系圖很亂,有很多網(wǎng)友評價,分不清的名字,看不懂的家庭關系。這里我就給大家一張人物關系的思維導圖來分析一下。
這里人物關系相當亂,我給大家做一個簡單識別方法,第一代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為1A,第一代人的第一個人名,依次類推就是烏爾蘇拉為1B,咱們主要探討的是這個家族的人物,其他關鍵人物也好區(qū)別了。這也是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但是在結尾真的震撼到我了,那一瞬間我明白了這個家族的很多東西。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人生和經歷,說到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聯(lián)想到他做的事情。
杰出人物重點解析
在此處我選擇每一代去選擇一到倆個在我心中感覺真正孤獨的人去解析一下,不夠周全的地方請各位多多包涵。
1A: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
這是他們家族的開創(chuàng)人,他是我認為他們家族第一個梟雄,他的故事有很多,我挑幾個印象深刻的事件,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自己的親戚1B烏爾蘇拉力排眾議選擇結婚,搬遷出原來的地方,選擇了那個小鎮(zhèn),從零開始。從這個家族看我們的人生,每一個家族必須有這么一個人敢于去闖,去努力的改變自己這個墨守成規(guī)的家族,我可以稱之為首代創(chuàng)業(yè)者,不要說這個家族最后是怎么樣,起碼在他的有生之年,這個家族是蒸蒸日上的,這是他對的抉擇。第二件事就是他敢于嘗試新鮮事物,在吉普賽人拿著那些很神奇的東西去的時候他敢于嘗試,(這也是因為什么百年孤獨說魔幻的原因,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個會飛的毛毯),他能去持續(xù)性的學習新東西,這是一個初創(chuàng)者必須要有的性格。第三件事就是他因為一直搞發(fā)明,被認為是神經病,一直鎖在樹下面孤獨終老,終日與自己的好友(梅爾基亞德斯)的靈魂為伴。他是我見到的這個家族的第一個孤獨的人,于外人看來,他一個人孤獨的去搞發(fā)明,一個人孤獨的被鎖在樹下,一個人孤獨的老去,盡顯百年孤獨中的孤獨二字。但是在他自己的世界里面,他是充實的,就好像百年孤獨里面的這句話:很多人選擇了向虛擬現(xiàn)實的魅力屈服,寄情于自我幻想,這縱然不切實際卻更能與人安慰。
1B:烏爾蘇拉
這是我必須要講的一個偉大的女人,本來我打算一代講一個杰出的人物,但是這個偉大的女人值得去細講?v觀整個家族,我認為烏爾蘇拉是最偉大的一個女人,她的格局和心智值得去用所有的詞去夸獎,在我淺薄看來,一個女人能夠做到像烏爾蘇拉這樣的話,那她對得起所有的人,但是我還是不建議去這樣做,可以去學習這個精神,但是不建議去這么做,因為容易對不起自己。毫不夸張的說這個家族的成功的80%是因為這個女人。她用一己之力去扛起了整個家族的雜事,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財富,用自己的熱情好客去迎接每一個客人。在這個偉大的女性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堅定的意志,在自己100多歲的時候,眼睛盲了的時候,依然去憑借自己的意志為這個家族做出自己的貢獻,她的骨子里面的堅韌和要強是最突出的特點。照顧自己的曾孫什么的也都不在話下,在她活著的時候這個家族一直都沒有倒。她的一生都是偉大且驕傲的。
2C: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
此人是我心中百年孤獨的主角,他對于這個家族的貢獻有點像李世民的感覺,他把他整個家族的聲望提高到了頂點,他給我一種感覺,就是像一個每天在屋子里讀書的文化人,突然有一天拿起劍來直接蕩平了整個江湖的感覺。他在家度過的前半生屬于很平淡的,有一個真正的做學術人的意志,從那時開始他就喜歡孤獨,到生命的盡頭也是孤獨死去,但是他的人生是非常非常精彩的。在家里本來是一個學者的行為,喜歡上一個比自己小很多歲的女孩子,之后倆人順利結婚了,如果不是2D意外毒死了這個小女孩,那他就會有一個很穩(wěn)定的生活,一輩子所謂的平平淡淡,但是在自己的妻子死后他的心態(tài)略微出現(xiàn)了一絲的變化,知道后來成為一個努力多次都以妥協(xié)為終點的革命領袖。由于他的出現(xiàn),讓整個家族都在他的國家盛名。他的孤獨是做自己的小魚,持續(xù)不斷的做。但是在我看來,他找到了自己的歸途,在經歷了名利之后的一種淡然。他是我這本小說中第一個感覺到孤獨的人,但是在最后發(fā)現(xiàn)他并不孤獨,反而充實。
3A:阿爾卡蒂奧
這個人給我的感覺就是從小缺少自信,之后在得到一點權勢之后去作威作福,最后導致了自己的悲劇。他小的時候不是在自己家長大的,對家的歸屬感不是太強,陪他比較多的是那個吉普賽人梅爾吉亞德斯,教會了很多東西。在他得到同母異父的叔叔2C的授權下獲得了當?shù)氐闹笓]權,在他統(tǒng)治的這個間斷,馬孔多更多的是有了一個暴君,不服從的人就除掉,這是他的統(tǒng)治方式,直到最后被槍斃的時候才想起來沒給肚子里的孩子取名字。這也是孤獨帶來的后遺癥。在我看來他和他的叔叔2C有點相似,都是像一個研究者,在獲得權力后卻是倆種不同的做法,這也注定了他不能走到最后。
4B:奧利亞諾第二
他是他們這個家族最后一個稍微振興一點的人,也可能是他用光了他們家族所有的運氣,他的'一生是比較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過用錢當墻紙的強盛時期,也經歷過為了給女兒賺學費挨家挨戶推銷賣彩票。他娶了一個在我看來讓他們家族走下坡路的女人4C,所謂的嬌生慣養(yǎng)和高高在上,沒有拔高這個家族的高度,反而讓其走向了滅亡。他通過大量繁殖的牲口賺的盆滿缽滿,在一個雨季過去之后幸運之神最后一次降臨在他身上可能就是讓他活著送女兒學習。
5C:阿瑪蘭妲,烏爾蘇拉
她是4B最疼愛的一個孩子,甚至為了她拖著重病的身子挨家挨戶賣彩票去為她賺學費,也是我感覺一個敢愛敢恨的女性,她給人一種自由的感覺。她在這個家庭最需要的時候回來了,給這個碩大的院子帶來了生機,她敢愛敢恨,在自己發(fā)掘喜歡上6A奧雷里亞諾的時候,選擇告訴自己丈夫這個殘酷的事實。她的結局是非常悲慘的,在生下這個家族最后一個孩子之后去世了。
6A:奧雷里亞諾.巴比倫
他是整個家族第六代唯一的一個人,但是他的身世卻是十分悲慘,父親由于身份太低,和母親在浴室約會被外婆看到,間接害死了他的父親,他是這個家族最后一個孤獨的人,他從小墨守成規(guī),他之前沉迷于幾代人傳下去的羊皮卷,并且在最后他解開了整個家族的秘密。也正是那神秘的羊皮卷讓我感受到了這本書的震撼。他的前半生的世界是孤獨且充實的,在他的小姨也就是5C的出現(xiàn)才仿佛給他帶來了光,他不可自拔的愛上了自己的小姨,也成功完成了對這個搖搖欲墜的家族的最后一擊。他和他的小姨生出了一個豬尾巴的孩子,但是小姨生完孩子后死了,在回來找孩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孩子被螞蟻吃了。豬尾巴對應了前面的伏筆,從科學角度來說,近親結婚的確實是會影響基因,從本文前面來看也說過這個。在他一無所有的時候,突然破解了困擾了他們一家好幾代人的羊皮卷的秘密:第一個人將會被鎖在樹下,最后一個人被螞蟻吃掉。
名句解析
原來時間也會失誤和出現(xiàn)意外,并因此迸裂,在某個房間里留下永恒的片段。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很震撼我,它出現(xiàn)的地方是在6A研究羊皮卷的時候出現(xiàn)的,那個房間就是時間遺忘的地方,當一個人專心致志的去做研究的時候,時間會為你停留,最好的解釋只能叫廢寢忘食了。
許多年后,面對著行刑隊,奧雷連諾上校都會回想起那個下午,他的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
這是2C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在一次被抓住的時候,馬上快被槍斃的時候出現(xiàn)的一句話,當然結局是沒有被槍斃,正是那個下午他的父親讓他看到了科學的迷人之處,也開始了他的孤獨之路,人終究會踏上一條路,但是路的起點才是人最內心深處的東西。
失眠的最可怕之處,不在于讓人毫無倦意不能入睡;而是會不可謹轉地惡化到更嚴重的境地:遺忘。
這是這個小鎮(zhèn)集體患失眠癥的時候遭遇的問題,他們甚至在物品上貼上紙條去提醒自己,這在我們生活中也是這樣,想要集中精力的干活,那必須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睡眠,而不是倆點睡九點起床,過量的熬夜不止傷害的身體,更嚴重的是大腦。
預感總是修然來臨,靈光一現(xiàn),好像一種確鑿無疑的信念在瞬間萌生卻無從捕捉
這是他們家族很強的一種預感,包括上面說到的上校對于自己死亡的預感,在上校被拉到刑場的時候依然知道自己不會死去,像1B對自己的死亡在三年前就預感到了,說到我會在雨季結束后死去,然而雨季持續(xù)了三年,徹底改變了她努力拼搏出來的家庭。
自我感悟
在看完整篇文章的時候,對于我來說是整個的震撼,因為我對這本書前面的期望不是太高,留了很多疑問,比如他們每代都會出那么一個人呆在那個被時間遺忘的小屋里面去翻譯羊皮卷,那到底寫了什么,但是在最后一刻公布內容的時候震撼到我了,冥冥之中好像有什么在指引著他們,就像余華說的,他說百年孤獨里面每個人都是熱熱鬧鬧的,沒有孤獨!余華老師可能也就是開一個小玩笑,因為這里面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有的是在熱鬧中孤獨,有的人是在孤獨中熱鬧?v觀整篇文章,就是一個家族的興亡史,仿佛我們的古話:富不過三代!或者更像是唐王朝的興盛與衰敗一樣,來的那么猝不及防但是又合乎情理。把我們自己生命的時間線拉長,放在整個家族或者國家的時間線來說,我們可能是不起眼的一個小點,但是我們這個小點依然為這條時間線做出自己的影響,每一個未來的走向都可能是因為我們這個小點做的微不足道的事情。所有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自暴自棄,時代和我們息息相關,我們與時代共進。
更多的是我們去做自己的事,讓時間去靜止下來,沉下心去干事,守護好我們這一代應該去做的事。
名著讀后感 篇3
陶行知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人民教師的光輝典范。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也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教育財富。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洞穿歷史的力量,經過近百年教育實踐的考驗,直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輝。
進入21世紀以來,有關教育改革和實踐的探索與研究,顯示出越來越強大的力量,引起了各方關注。除了政府層面主導的教育改革之外,一些機構和社會團體也紛紛組織力量推進教改,比如葉瀾領銜的“新基礎教育”實驗、朱永新領銜的“新教育實驗”,李希貴領銜先的“新學校行動研究”……。其實早在一個世紀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已經在倡導“新教育”,并針對當時的教育狀況,對新教育、新學校、新教師、新學生做過比較深入的討論。今天,我們在踐行“新教育”時,著重研究一下陶行知先生眼中的“新教育”,或許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一、新教育
新教育總是相對當前的或者說過去的教育而言的。但“新教育”新在何處呢?陶行知認為,衡量你所從事的教育是否是新教育,有三個基本的標準:一是“自新”,即你不能總是將他人的、國外的東西拿來,要依據(jù)中國的國情,走出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路;二是“常新”,也就是說教育的改革和探索,不是偶爾做一次,而是每天都在做,日日新;三是“全新”,新教育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思想上都要新,如果骨子里還是既有的教育傳統(tǒng),僅僅做一些表面的文章,是稱不上新教育的。
雖然這些說法是針對一百年前的教育,但對照今天的教育,在這三個方面仍然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自新”方面,我們對國外的經驗崇拜的較多,對自己經驗的梳理和發(fā)揚還很不夠,具有國家層面的教育改革經驗還很鮮少;在“常新”方面,很多學?傮w上是排斥的,習慣的做法是如此的根深蒂固,讓大家相信我沒有改變的必要;在“全新”方面,觀念的、思想上的改變更是困難,很多學校始終相信分數(shù)和排名是硬道理,改革只不過是一些“應景”式的舉措。
陶行知倡導,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養(yǎng)成“自主”、“自立”和“自動”的國民。在心理學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的精神其實非常可貴。在一個崇尚權威的環(huán)境里,很多時候往往“官大一級壓死人”,很難做到堅守自己的信念、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立”就是能自衣自食,不依靠別人。看看今天越來越多的“啃老族”,就知道我們的教育是多么的失敗了!白詣印本褪亲约褐鲃拥囊馑迹瑥娬{待人處事不是在外界的逼迫下進行的,而是發(fā)自內心的意愿,是“天下之樂而樂之”的內在表現(xiàn)。
新教育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改良個人之天性,讓其從一個自然人成長為社會的好公民;二是養(yǎng)成團隊合作的好習慣,對他人的生活有感同身受的體認,不斷提升在社會團體中生存的基本能力;三是傳承優(yōu)秀的文化,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并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讓大家都成為文化傳遞的使者;四是成就教師自己的事業(yè),讓教師自己感受到一輩子從事教育事業(yè)是一件至高無上的事情,愿意沉下心來將這件事情做好。
陶行知一百年前關于新教育的論述,至今依然是我們努力去實現(xiàn)的教育使命。
二、新學校
在陶行知的心中,對理想的新學校是有明確的定位的:以生活為中心,不只是在書本上做功夫;師生共同生活,彼此感化;以健康為生活、為教育的出發(fā)點;不僅學校的教師要學而不厭,職員也應該學而不厭;學校必須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通;全校師生要以美術的精神共同改造學校環(huán)境;人人都應具有高尚的生活精神;學校歡迎人家參觀和批評。
現(xiàn)在的學校,是否在努力創(chuàng)設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學生整天都在忙著上課或者做作業(yè),作業(yè)常常要做到半夜才能完成,哪有聯(lián)系生活的時間?平時的教育管理中,努力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設法割斷學生和生活的聯(lián)系,比如不能用手機、不能上網(wǎng)等等,將網(wǎng)絡視為洪水猛獸……教師和學生,最看重的可能就是書本和考試了。整天在教科書和教輔書上下功夫,只要能回答出教師針對這些書籍提出的問題或編制出的考題,就是成功者。
1931年,陶行知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對教科書進行批評。他說,三十年前中國的教科書是以文字為中心,到現(xiàn)在中國的教科書還是以文字為中心,但卻沒有把最好的文字收進去,給學生的是一種零碎的知識,沒有讓學生讀了之后就欲罷不能的感覺和體驗。從他當年的批評到現(xiàn)在,時間又過去了80多年,但我們的教科書依然沒有大的改觀。陶行知說,好的教科書,首先要有引導人去做的力量。做了一個動作之后就想跟進下一個動作;其次是引導人們思想的力量,學了一個知識之后能想了又想;再次要有引導人產生新價值的力量,讓人有一種豁然開朗、建立知識和經驗之間的新聯(lián)系,或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經驗。我們可以依此來衡量當下的教科書,有哪幾本具備這樣的效能呢?
陶行知認為,“我國學校的弊端,不但在于社會相隔絕,而且在學校里面,全由教師做主,并不使學生參與。”這樣的弊端到今天依然沒有任何改變。學生走進一所學校,首先接受的就是學校和教師規(guī)定的各種規(guī)范,不管你是否愿意,到了這里就必須聽我的。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就不會認為這個學校是他的。陶行知說:“使每一個學生、每個教師都曉得這個學校是我的學校,肯與學校共甘苦,那才是真學校!
曾經有一次,我?guī)е粋學生團到韓國去訪問。為了展示學校的風采,特地帶去了一個展板,里面全是學校先進的`設備和設施。韓方也做了一個展板,里面全是學生的活動。兩個展板放在一起,讓我直感到汗顏,所謂的“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是掛在嘴上,并沒有真心將學生放在心上。陶行知說:“看學校的標準,不是校舍如何,設備如何,乃是學生生活活力豐富不豐富!边@100年前的教育之聲,在今天依然是那樣的震耳聵聾。
在陶行知看來,學校辦得好不好,關鍵是看家長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來入校求學。我想,這就是衡量一所學校是否是新學校的重要指標。
三、新學生
“學生”二字,我們每天掛在嘴上,其含義是什么?陶行知說:“學”字的意思,是要自己去學,并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思,是生活或者生存。將兩個字放在一起來看,就是自主地學會生活,也就是學習人生之道。
一個新學生,是明白自己整個的生活都是學習過程的學生。無論是在學校的課堂里,還是課外參與的各種活動,或者回到家里的生活,都是在學習。每天的一舉一動,都在著力將自己引向最高尚、最完備、最有精神地位的學生,就是陶行知眼中的新學生。
陶行知認為,新學生應當具備如下三個要素:要有健康的身體;要有獨立的思想;要有獨立的職業(yè)意識。新學生自己明白,身體是一切活動的保障,更是學習的基礎,他們將強身健體作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主動地、堅持不懈地加以落實;新學生注重傾聽、善于思考,不人云亦云,具備依據(jù)事實作出判斷的素養(yǎng);新學生注重職業(yè)認知和體驗,在多樣化的實踐中逐漸找到自己的興趣和職業(yè)之間的關聯(lián),而不是依據(jù)自己的考分來決定學習什么。
陶行知指出,在學校里培養(yǎng)學生自治,是讓學生成為“新學生”的關鍵。學生自治有三個要點:一是班級、學校全體學生的參與,有團體的意思;二是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執(zhí)法、司法的意思。學生共同所立的法,比學校里所立的更加近情,更加易行,而這種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模仿社會化的環(huán)境,有練習自治的意思。將這三個要點合在一起就是“學生結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續(xù)!
陶行知強調,要將學生自治作為一件大事來做,當個學問去研究,當個美術去欣賞。當件大事做,方才可以成功;當個學問研究,方才可以進步;自治是一種人生的美術,凡美術都有使人欣賞愛慕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就能夠減少自我為中心,多從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四、新教師
陶行知說:新教師不重在教,重在引導學生怎樣去學。對于教育,第一要有信仰心;第二要有責任心;第三要有同理心;第四要有開辟精神;第五要有試驗精神。
有信仰心,是一個教師能成為好教師的關鍵。陶行知以“男師范生應以教育為之妻,女師范生應以教育為之夫”來鼓勵大家樹立堅定教育的信念。他還說,教師要樹立“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難,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的堅定志向。教育的樂趣就在于“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長大之;日視后進,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著”。這也是他一生奉獻教育的真實寫照。
陶行知認為,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望遠鏡去找機會;會拿靈敏的手去抓機會!边@些機會都是給學生的,要通過學問上的熏染和督促的力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開啟智慧的主動探索之旅。
教師要具備“孩子的心靈”,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天地,發(fā)現(xiàn)他們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要學生做的事情,教職員躬身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身共學;要學生守的規(guī)矩,教職員躬身共守。師生共同生活到什么程度,學校蓬勃的朝氣也共同發(fā)揚到什么程度,這是絲毫不可以假借的。教師若不肯向學生虛心請教,便不會知道他的環(huán)境,不會知道他的能力,不會知道他的需要,那么,教師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導他。一校之中,人與人的隔閡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融,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教育者應“以學生之樂而樂,以學生之憂而憂”。
陶行知說,一流的教育家,必定具備“兩種要素”之一:一是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另一是敢入未開化的邊疆。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即是創(chuàng)新精神。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不喜歡墨守成規(guī),善于在對日常教育工作的追文中發(fā)現(xiàn)完善教育的新契機,并勇于實踐和探索;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辟精神。具備開辟精神的人,善于將自己在教育實踐中的經驗輻射給他人或其他地區(qū),讓大家一起來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促進教育的均衡發(fā)展。
引導學生努力求學,不管是過去還是今天,都是教師最重要的任務。陶行知認為,引導學生努力求學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好學的教師、同學;二是可學的工具;三是必學的督促。三者之中,第一個條件尤其重要。教師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自己對此要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名著讀后感 篇4
in 1872, phileas fogg, an english gentleman, bets 20,000 pounds that he can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remember, there were no airplanes or other types of high speed travel.
fogg and his servant, passepourtout, leave from london, england and travel acrofour continents on their trip. in india, they meet a beautiful princeand save her life. she joins them on the journey and falls in love with phileas fogg.
they are followed around the world by detective fix, who has mistaken fogg for a bank robber. he causes the group lots of trouble and delays, and finally arrests fogg on the lastday of the journey.
the trip was also delayed by storms at sea, unfinished railroad tracks, and an indian attack in the american west.
do you think phileas fogg and his friends made it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with all of the delays, the group thought they arrived back at london five minutes too late. however, the next day they discovered they were one day ahead of schedule. this was because they had travelled all the way around the world in an eastward direction, ma-ki-ng them gain an extra day as they travelled acrodifferent time zones.
霧都孤兒oliver twist,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orks of charles dickens’, is a novel reflecting the tragic fact of the life in britain in 18th century.
the author who himself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 wrote this novel in his twenties with a view to reveal the ugly masks of those cruel criminals and to expose the horror and violence hidden underneath the narrow and dirty streets in london.
the hero of this novel was oliver twist, an orphan, who was thrown into a world full of poverty and crime. he suffered enormous pain, such as hunger, thirst, beating and abuse. while reading the tragic experiences of the little oliver, i was shocked by his sufferings. i felt for the poor boy, but at the same time i detested the evil fagin and the brutal bill. to my relief, as was written in all the best stories, the goodneeventually conquered devil and oliver lived a happy life in the end. one of the plots that attracted me most is that after the theft, little oliver was allowed to recover in the kind care of mrs. maylie and rose and began a new life. he went for walks with them, or rose read to him, and he worked hard at his lessons. he felt as if he had left behind forever the world of crime and hardship and poverty.
how can such a little boy who had already suffered oppressive affliction remain pure in body and mind? the reason is the nature of goodness. i think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implied in the novel by dickens-he believed that goodnecould conquer every difficulty. although i don’t think goodneis omnipotent, yet i do believe that those who are kind-hearted live more happily than those who are evil-minded.
for me, the nature of goodneis one of the most necessary character for a person. goodneis to humans what water is to fish. he who is without goodneis an utterly worthleperson. on the contrary, as the famous saying goes, ‘the fragrance always stays in the hand that gives the rose’, he who is with goodneundoubtedly is a happy and useful person. people receiving his help are grateful to him and he also gets gratified from what he has done, and thus he can do good to both the people he has helped and himself.
to my disappointment, nowadays some people seem to doubt the existence of the goodnein humanity. they look down on people’s honesty and kindness, thinking it foolish of people to be warm-hearted. as a result, they show no sympathy to those who are in trouble and seldom offer to help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ttach importance to money and benefit. in their opinion, money is the only real object while emotions and morality are nihility. if they cannot get profit from showing their ‘kindness’, they draw back when others are faced with trouble and even hit a man when he is down. they are one of the sorts that i really detest.
francis bacon said in his essay, ‘goodness, of all virtues and dignities of the mind, is the greatest, be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deity, and without it, man is a busy, mischievous, wretched thing, no better than a kind of vermin.’
that is to say a person without goodneis destined to lose everything. therefore, i, a kind person, want to tell those ‘vermin-to-be’ to learn from the kind oliver and regain the nature of goodness.
名著讀后感 篇5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yǎng)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發(fā)表于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y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
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間,并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后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骃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里,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著讀著,我仿佛隨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特別的要數(shù)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里的侍從必須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讀了這本書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沖動。作為一名醫(y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huán)游世界,到處冒險。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后,越發(fā)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游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樂趣。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再根據(jù)我國的國情和需要,譯者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外從蘇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有一百條,統(tǒng)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這樣教。會存在那些不足,那樣教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問題。讀后我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我為大師給我指引教學方向心中激動萬分,同時,為自己過去的想法而慚愧。
第一個感受:愛學生
我曾經為自己選擇了教師行業(yè)迷茫過,也為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泄氣過,還為丟了學生想放棄教師這一職業(yè)。并面對幾十個有著不同思想的孩子時,煩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兒張三和李四打架,明兒王五不寫作業(yè),后天家長說某某學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沒有一天消停過。漸漸地剛畢業(yè)時的雄心壯志漸漸隱退,我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教師這個職業(yè)。當我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裟妨炙够槍處煹睦Щ蠛筒唤猓孟笈c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yè)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于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對這些弱點仔細地觀察和思索,不僅用腦子,而且心靈去認識它們,那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弱點是無關緊要的,是每個孩子年齡階段所表現(xiàn)出應有的特征時,你會為自己生氣、憤怒和加以懲罰的行為感到可笑。我們要理解兒童的行為,懂得兒童是一個經常在變化著的人。教師的心胸要寬廣,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這些對我
有很大的啟發(fā),我?guī)е@種對孩子的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師生關系會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高瞻遠矚,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昂椭C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xiàn)深藏在每一個學生內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語文老師尼娜彼特羅芙娜的學生米哈伊爾一樣。盡管米哈伊爾在平時上課中讓尼娜彼特羅芙娜氣得臉色發(fā)白、雙手顫抖,但當這個“兩分生”——米哈伊爾很瀟灑地為她修理好電視機后,尼娜彼特羅芙娜感到非常的難受,甚至是久久地坐著,哭著?尼娜彼特羅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責:我們做教師的人,怎么會沒有發(fā)覺,在我們認為無可救藥的懶漢和毫無希望的“兩分生”身上,在他們的心靈和雙手里,還蘊藏著天才呢?
這一事例不禁促發(fā)我深思:既然是在學校的“兩分生”,還能很快成為一個技術很高的電視機修理工,我們在今后的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中是否應該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其實,在我們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會遇到這樣類的學生。如我班的陳瑤同學,在學習上我用盡各種辦法,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很是懊惱,但是那次的運動會,我差點丟了她,卻讓我感受發(fā)生了改變,我覺得她不是那么討厭,相反,我每天看見她有一中親切感,不是她有何變化。而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同時也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她是我班最會掃地的學生,學習上她沒有什么造就,但她將來準會是個優(yōu)秀的保潔員。還有603班的李珊,她現(xiàn)在本來讀初中,就因剛轉到我們學校時成績太差,本該讀六年級,給她留在四年級,在這后來的三年學習,她成績沒有多大改觀。同家長交談,家長說:一個讀數(shù)題我親自叫了十遍,讓她重讀,她還是不會,沒辦法。但是,她在家很會做家務事,不要小看,她可是的家里的能手。還有王望,成績也是很不理想,我聽俞老師說,王望自己
會砌房子,他家的院墻和廚房都是他自己砌的,我很是大吃一驚,。如果用分數(shù)衡量他,他肯定要被淘汰,我們可能埋沒了一個無師自通的建筑師。與此同時,蘇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幟鮮明地指出:如果教師和學校輿論唯一地根據(jù)分數(shù)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者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因為上課、掌握知識、分數(shù)——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局部,只是許多領域的一個領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結構的發(fā)展水平,事實上無法單純用紙筆工具準確地測量出來。傳統(tǒng)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由于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此對學生做出或優(yōu)或劣的判定?荚嚨男Яκ怯邢薜,考試結果——分數(shù)也并不能代表學生全部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水平。
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盡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第三點:多讀書
我經常對家人說,當老師的我很忙,沒有時間干家務活。對朋友說,當老師很累,沒有意思。確實沒有老師不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yè)、備課輔導、談話開會理論學習等等,連一分鐘空閑的時間都沒有。這里面除了沒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而覺得時間不夠用外,整天被迫著去做這些事,心累,恐怕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簡單的說:“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沒有主動去做。教師的任務比較繁重,時間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談到如何解決時間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舉了這么一個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屆公開課,區(qū)培訓班的學員和區(qū)教育局的指導員都來聽課。課上的非常出色,聽課的老師和指導員本來打算記一些記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然連記錄都忘記了,就像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這是多么令人驚嘆!課后有一位教師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這位歷史老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這個課題的
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我只用了大約15分鐘!币惠呑佣荚趥湔n,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確實,做教師的每天必須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現(xiàn)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yōu)?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于讀書。我想:這也就是許許多多優(yōu)秀教師之所以優(yōu)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很多,就是與現(xiàn)實的緊密聯(lián)系,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于字里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xiàn)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xiàn)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xiàn)實的思考,并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同行們,讀書吧,書中自有黃金屋。
名著讀后感 篇6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名著讀后感!秶鴮W經典》這本書正是中小學生國學啟蒙的一本好書。這本書分行節(jié)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圣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guī)范,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jié)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yōu)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使之發(fā)揚光大!從國學經典中感悟師德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更是中國人的精神偶像、中國文化的代表。中國人因為孔子而驕傲和自豪,外國人因為孔子而研究中國,“孔子學院”于是成為許多國家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尤其是研究中國的古人和今人的學術機構?鬃拥慕浀湔Z錄集《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影響著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為外國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典之作?梢,《論語》之影響深遠而巨大。
我們今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xiàn)實意義究竟在哪里?北師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啊墩撜Z》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養(yǎng)性,德行人生
《論語》中關于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耙嬲呷眩瑩p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鬃诱J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斗: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zhí)己見,不要自以為是?鬃舆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jié)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游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zh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于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xiàn)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xiàn)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 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并成為國家的棟梁。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yǎng)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xiàn)象的誘惑。
二、勤于好學,終身不懈孔子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強調學生應該勤于讀書求知,探究學問。
在《論語·先進》中記載孔子反對子路使子羔去做費邑之宰,因為子羔尚未成學,年紀尚輕?鬃诱J為,研習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備條件,決不能忽略不顧。否則,一味埋頭蠻干,難免會有差謬,也就是說,學習前代經典有益于涵養(yǎng)學生崇高的道德品質,孔子指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即詩能感發(fā)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禮能規(guī)范約束人的行為,使人能夠單立于世,而音樂能夠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圓滿?傊,孔子認為學文可以涵養(yǎng)完美的人格,所謂君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些美好的品質,都應當歸功于學文時潛移默化的力量。這些觀點和思想,我們今天要認真總結和借鑒。一是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以知識,更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品質,即堅持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的職責。二是教師自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讓讀書成為習慣,終身不懈,讀后感《國學名著讀后感》!墩撜Z·述而》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意思是說努力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誨別人而不感到厭倦?v觀《論語》全篇,孔子這里的誨人不僅指教誨他人以知識,還包括教誨他人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作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謂教書育人的典范,孔子從而立之年開始教授學生,而且持久不渝,終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佳話,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鬃拥慕逃聵I(yè)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誨人不倦”的態(tài)度,還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偉大的口號是“有教無類”,它打破了階級的差別,年齡、貧富、貴賤等界限,學生中長幼老少者有之,富貴貧賤者有之,但孔子卻把他們調教得各有專長,各有成就,形成了一個和諧的團體,在孔子周游列國的十四年間,師生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沒有因為困厄而變心從俗,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論語·先進》中有一段場景,令人感動,對于我們很受啟發(fā)。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們坦誠自然交談,孔子啟發(fā)他們:“如惑知爾,則何以哉?”弟子們于是很自然地說出真心話來。子路魯莽率直,公西華謹慎持重,曾皙灑脫悠然,無不顯示了個人不同的才性、抱負和愿望,孔子于是據(jù)此對他們做恰切的指導。
這里給我們的啟示有:一是要有終生從教(至少是從教期間)無怨無恨無悔無倦,充滿激情,始終如一,熱愛教育的情感。二是要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不分城鄉(xiāng)、干群、貧富,男女等因素,對他們的態(tài)度要一樣。三是教法要靈活,要因人而異,量體裁衣,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包括表揚、批評、要求等,否則,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產生師生隔閡,仇恨的心理。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批評學生要講辯證法》,發(fā)表在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上。我認為較好地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思想。
四、修己治人,仁愛至上
孔子無論談“修己”還是“治人”,最終歸依還是人生道德?鬃铀匾暤牡滦校ǖ姆秶鯊V,而這些都可用“仁愛”來總括!叭蕫邸笔强鬃铀鶚淞⒌淖罡叩娜松赖吕硐。在《論語》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雖然具體語境的差異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種道德的修養(yǎng)境界,是一切德行的總和,孔子提出“仁愛”,是對人的情感、情操、修養(yǎng)的重視。“巧言令色,鮮矣仁”!那些脅肩諂笑,趨炎附勢,出于利欲誘惑而屈己的人的行為不是“仁”。何謂“仁”?“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仁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鬃诱J為恭敬就不會招致欺侮,寬容就能得到多數(shù)人的擁護,守信就會得到人們的信任,機敏就會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調遣別人。這就是孔子認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當然,孔子關于“仁”的言論還有很多,但就教師的為人準則,只此幾點,我認為就足夠矣?梢,孔子仁德思想的深遠影響。
一是教師不可培養(yǎng)“巧言令色”者,而要培養(yǎng)有獨立個性,執(zhí)著追求,寬容他人,忠于祖國,有益社會的人。二是教師個人的為人處事態(tài)度,對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對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誤會,甚至糾紛,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思考自己該思考的問題,來做自己該做的事,提高辦事效率。三是教師要誠信做人,“信則人仁焉”。教師的職業(yè)不同于其他職業(yè),它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因此,教師在與人打交道過程中,一定要講誠信,否則,你就會失去影響力,號召力,有損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長、學生打交道時,事先一定要認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諾,已承諾的要準時按要求兌現(xiàn),包括我們對學生的獎懲,對學生的要求等。四是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要慈善,“惠則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來,就是關心、關愛、關懷學生,這種關心、關愛應該是全面的,不僅是學習方面,還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僅是大事情,而應該體現(xiàn)在細微處。有老師抱怨,學生不聽話,不好管,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給予了他們多少愛,多少關心,不然,怎么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對待家長和學生要寬容,教師觀念要改變,不能居高臨下地要求和訓斥家長和學生。首先要知道,沒有了學生,教師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了,存在的教師也就沒有意義了,再者,我們要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作為家長的時候接受其他老師“教育”時的心情是不是很好。第三,我們的學生都是未成年人,考慮問題不可能每一件都很成熟,既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缺點和錯誤時,要有寬容的態(tài)度,善意地指出并引導他們改正,日后他會終身不忘,感激不盡,尤其是不能以當年老師“教育”我們的錯誤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學生,更不可以野蠻的“出于好心”的違法方法去教育學生。這樣只能是“不得眾”,甚至是斷送自己。
總之,孔子《論語》是中國古代的經典之作,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地研究《論語》,體會《論語》的精華思想,并以此來指導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讓中華古老的文化精粹,開出艷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易中天說,集結《論語》的孔子,是中華民族的孔子,是大眾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遠的孔子。我們作為教師,因為孔子而自豪。
教師的工作平凡,教師的職業(yè)崇高,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的使命光榮,教師的報酬微薄,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們每天該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xiàn)我們不平凡的人生價值。
名著讀后感 篇7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主線人物,寶、黛二人的悲劇貫穿始終。薛寶釵雖不是此愛情悲劇的當事人,但也有著相當高的地位。
對于《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么樣的結局是完美的!钡拇_,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伤秊楹尾荒芘涯嬷恋?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杉毤毸剂,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玉,最后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澳闼懒,我去做和尚!鳖A示著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于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著自己的后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yè)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只可惜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
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為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絕?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為難母親。嫁于寶玉后,雖說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為僧,留她獨守空房。說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沖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說話從不造次,不該說的話絕不多說,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說,說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說;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說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說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說說我自己的見解,我自認為對寶釵的為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
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愿,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么做的。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許是家境關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后,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為將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后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癡癡嘆,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云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閑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凄慘還是黛玉凄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黛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俗話說得好,“男不看紅樓,女不看西廂”。其意白見。但礙于《水滸》、《三國》等從牙牙學語起就閱讀,再讀已無多大意義。無奈之中,捧起那“石頭”硬啃起來,倒別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幾條真(天真)知拙(笨拙)見,以供茶余飯后消遣。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并不只是單單一本愛情小說所能概括。作者為寫此書,寒窗幾十載,對醫(yī)藥、園林、建筑、書畫、詩詞、烹調、服飾、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書對研究探討青朝風俗民情很有幫助,它仿佛是當時生活的小百科,無所不包,無所不有。怪不得至今還有許多紅學家專門研究此寶。此書所現(xiàn)之人情世故,官場是非,在今天都屢見不鮮內涵之深,可真謂看一遍兩遍不少,讀十遍八遍不多。對于我精讀此書是對吾之文學素養(yǎng)起鞏固、提高,以致于升華之用,大有相見恨晚之情。
其次,這也是一部悲劇,我細讀一些中外文學名著,大凡流傳下來的,幾乎無一例外全是悲劇。從卡西莫多到寶玉,從羊脂球到阿Q,以致于今日泰坦尼克中的杰克和露絲,都是悲劇人物。正義戰(zhàn)勝邪惡只能在動畫片中存在,沒有哪朝哪代的贊歌流傳下來。特別是中國的《水滸》、《三國》、《紅樓》都遵循著開業(yè)艱難后,強勁攀升,接著平穩(wěn)走勢,最后直
線下跌的原則。這又恰與工商管理碩士MBA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產品發(fā)展規(guī)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規(guī)律又仿佛與此緊密相連。一種文明當其躍上頂峰就必將走向衰亡。的確,照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發(fā)展,人類終究有個盡頭,難道這是宇宙亙古不變的定理嗎?難道這是繼柏拉圖哲學中“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一定”理論之后,又一種新模式。待以后
有時間再細細思考此問題,作個中國的蘇格拉低。
第三,我以為程偉元、高鶚的續(xù)寫不成功。雖基本符合上面的曲線原則,沒有生搬硬套強加于前文之嫌,但終究是焊接產物。他倆根據(jù)原作的暗示,追蹤前80回的情節(jié),完成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戀愛婚姻悲劇,安排了其他一系列人物的命運結局,使《紅樓夢》成了一部完整的書,從而推動了《紅》在社會的傳播,擴大了它的影響?墒牵40回寫了寶玉中舉和家業(yè)復興,違背曹雪芹的原旨;在人物描寫和情節(jié)構思方面有一些歪曲和庸俗的.筆墨,和曹雪芹的原著有很大距離,近來又有人寫了后40回,竭力鼓吹完美,但再怎么樣也只能阿里基斯追烏龜,紅樓夢的后40回將是一個永遠的迷。
第四,也就是《紅樓夢》鮮明的人物形象。就拿王熙鳳這個給人印象最深的人物來說,她“模樣又極標致,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目光四射,手腕靈活日理萬機,指揮若定。寧國府秦可卿的喪事,特意邀請她去主持操辦,她一去就看出寧國府的五大弊端,并提出一整套治理整頓措施。王熙鳳威重令行,旁若無人,形成“脂粉須眉齊卻步,更無一個是能人”的局面。這位王夫人的內侄女爭強好勝、追慕虛榮,具有很強的權勢欲。賈府這位年輕俊俏,素有“鳳辣子”之稱的女當家伶牙俐齒,處處討賈母、王夫人的歡喜,曲意奉承,插科打渾,無所不至?傊,王熙鳳是一個集漂亮、聰明。能干、貪婪、狠毒于一身的復雜形象。作者還按照生活的邏輯,表現(xiàn)人物,闡發(fā)主題的需要,對眾多的輔助人物作了精心的安排,使每個輔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意義,而且能體現(xiàn)出多方面的意義和作用來。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就是這方面的一個范例。劉姥姥的一進大觀園安排在小說的第六回,當時情節(jié)尚未充分展開,作者借劉姥姥這一輔助人物,從社會最底層這樣一個視角,來寫賈府的顯赫氣派。通過劉姥姥這樣一個鄉(xiāng)下的窮老婆子的眼睛,寫出了鳳姐的虛驕、矜持。劉姥姥第二次進入大觀園的時候,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之間的關系正處在微妙的階段,賈府在表面上正處于繁花似錦的時期。作者將劉姥姥和賈母這樣兩個地位懸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對比。賈母趁此機會極大的滿足了自己的優(yōu)越感;劉姥姥則為了討得一些封賞,心甘情愿的出乖露丑,充當老爺太太、少爺小姐的笑料。劉姥姥第三次進大觀園時,賈府大勢已去,劉姥姥救了巧姐。這樣,劉姥姥無意中成了賈府盛極而衰的見證人。
最后,還是說說它的藝術成就,魯迅曾經指出:“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濒斞杆^的“都打破了”指的是“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以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都t樓夢》沒有把人物寫某種思想或性格的化身,更沒有把人物當作說教的工具。作者以細膩的筆墨展現(xiàn)了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生動性、豐富性和復雜性!都t樓夢》打破了傳統(tǒng)小說的單線結構。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戀愛、婚姻關系為中心線索,同時展開貴族大家庭的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寫。在緊緊抓住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戀愛、婚姻悲劇的同時,展開廣闊的社會環(huán)境描寫,從而寫出了產生這一悲劇的社會根源。
其實,關于紅樓夢中可論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我才剛究出些皮毛而已。譬如今年《讀者》第七期的丫鬟問題,還值得再好好深挖,但礙于自己閱歷淺薄,知識貧乏,無奈只得就此擱筆。再不贅述,還恭請學姐在將來的學習生活中,循循善誘,多多指教,吳達自當感激不盡。
【名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著《在人間》讀后感大全 在人間名著導讀12-13
名著讀后感06-25
(精選)名著讀后感07-05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02-02
(精選)名著讀后感08-03
經典名著讀后感03-06
名著的讀后感03-09
名著讀后感06-24
名著的讀后感11-05
名著閱讀心得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