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大仲馬《三劍客》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仲馬《三劍客》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大仲馬《三劍客》讀后感1
法國作家大仲馬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之一,《三劍客》讀后感。他的小說代表作《三劍客》,講述的是國王路易十三統(tǒng)治時期朝廷宮闈錯綜復(fù)雜的斗爭。這是一部歷史題材小說,全書以十七世紀法國路易十三時期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那個時代王權(quán)與教會之間的明爭暗斗的矛盾,以及這種矛盾下的法國朝廷宮闈中復(fù)雜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
書中主人公達德尼昂,是一個富有理想和激情的外籍青年,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抱負”,他背負著父親的囑托,千里迢迢只身來到巴黎,尋找父親昔日的朋友——火槍營長特雷維爾,一心想在特雷維爾摩下服務(wù)王室的安保工作。他英俊、有膽略,好斗不服輸;他豪氣,有仁義,忠誠于愛情。認準了的事物一頭走到黑決不回頭。在與被巴黎社會稱作“三劍客”的阿托斯、波爾多斯、阿拉密斯三人的交往中,達德尼昂得到三劍客的信任,與三劍客成了生死與共的兄弟。他們同甘共苦,身上的錢花光了就同去友人家蹲飯吃;面對紅衣主教的殺戮威脅,他們生死相依,共同去完成安娜王后的信件護送。
小說中另外一段重要情節(jié),即米萊迪奉黎舍留密令赴倫敦從白金漢身上竊得兩顆鉆石墜飾,紅衣主教遂以此為把柄要挾王后,達德尼昂得到三位伙伴相助,歷盡艱險抵達倫敦面見白金公爵,取回仿造的鉆石墜飾,挫敗黎舍留的計謀。米萊迪是巴士底獄一名身上烙印了的女囚犯,她美麗、聰明能干而又狡猾,王室的政治宿敵紅衣主教利用她作為間諜,以達到離間國王與王后的目的。這一情節(jié)是該書所敘故事內(nèi)容的一條主線,《三劍客》的故事就是圍繞這條主線而鋪開的。
讓我值得深思的是:那時的法國為什么教會能夠與朝廷抗衡?參考歷史,雖然那時候的歐洲發(fā)生過教會之間的戰(zhàn)爭,但像法國紅衣主教有自己的武裝勢力,敢與國王的權(quán)勢抗衡,國王在主教面前還有點唯唯諾諾,實在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到底是西方國家的普通現(xiàn)象還是特殊范例?這種現(xiàn)象與中國的皇權(quán)是無可比擬的,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歷史有相同也有各自的不同點”吧。中國的歷史,無論哪個朝代,哪個帝王時期,宗教和教會都必須尊重皇權(quán)。換句話說,在中國,皇室的權(quán)力是至高無上的。然而,他們的宗教與教會,有時可以強加在王權(quán)之上。比如此書中所描述的.紅衣主教;再比如現(xiàn)在的伊朗——權(quán)力領(lǐng)袖是教會的哈梅內(nèi)伊而不是總統(tǒng)內(nèi)賈德。中國歷也曾有過教會起義,如紅巾軍、白蓮教起義等,但都被朝廷鎮(zhèn)壓下去。在中國,宗教與教會不可能與皇權(quán)平起平坐。
弄清這一點算是讀此書的收獲。余則也就沒有更多的留念了!
此書雖然在描寫主人公達德尼昂與三劍客這幾個主要人物上性格鮮明、情節(jié)生動,讀來栩栩如生,深受青年朋友們的熱衷。血氣方剛的人正是需要這種激勵!但對于有閱歷的人來說,因此書終歸是寫宮廷的、寫歷史的,其現(xiàn)實意義除了仁義之外,再沒有可以引起共鳴的地方。就如我們的《清宮秘史》。一本書如果失去了在讀者心中產(chǎn)生共鳴感,那當然會喪失讀者讀下去的興趣。里面的俠肝義膽之英勇打斗情節(jié),可能夠激起青少年的興奮,但對早已歷經(jīng)世事、看破人間的老年人來說,實在是缺少可聊以欣慰的東西。讀此書另一點收獲就算是見識大仲馬的筆調(diào)吧。
大仲馬《三劍客》讀后感2
有人說,大仲馬的作品是小說化的歷史,也有人說是歷史化的小說。還有些評論家說大仲馬不過是將史實化為襯底的色布,要把他的幻想繡上去,于是有時漏了光,就映出了歷史底色的紋痕來。其實,不管是小說化的歷史,還是歷史化的小說,也不管繡上幻想的襯布是否漏光,這都不是評論這部作品的本質(zhì),就如文人墨客中,有的專長言情小說,有的諳熟人物傳記,有的精于隨筆散文一樣,大仲馬則拿手通俗歷史小說,并且在通俗歷史小說這塊園地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無論在法國還是在全世界,無論在數(shù)量上或是質(zhì)量上,他無疑是且又無人與之匹敵的高手。這一評價也是舉世公認的。
有些作品被推向社會,只不過是有文字記載的過眼云煙,在人們的心目中沒有留下一絲回味的痕跡,時隔不久,便被拋進歷史的垃圾或被打進歷史的冷宮。而大仲馬的《三劍客》和他的另一部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一樣,已被世界各國譯成多種文字。一個多世紀以來,盡管人事滄桑,星移斗轉(zhuǎn),該書始終風(fēng)靡于世,膾炙人口,一直久暢不衰,成了一部受世人推崇的世界文學(xué)名著。這就說明,這部著作成功地經(jīng)受了社會的檢驗,得到了包括法國在內(nèi)的世界讀者的一致認可,經(jīng)受了歷史的檢驗。這個評價又是舉世公認的。大仲馬生活的年代,正是法國保皇派和共和派激烈斗爭的多事之秋,他在政治上傾向資產(chǎn)階級,主張共和,反對查理十世,反對波旁王朝的復(fù)辟。反映這種思想傾向的.他的第一部浪漫戲劇《亨利三世及其宮廷》,在《三劍客》問世十多年前就已大獲成功。一八二八年二月十一日第一次公演時,共和派和保皇派均有人出席,劇場坐無虛席,雨果和奧爾良公爵夫婦也光臨觀賞,結(jié)果在共和派獲得壓倒性勝利的氣氛中降下了帷幕。因此,大仲馬主張共和這種基本的進步政治傾向,不能不在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中反映出來,不能不成為他策劃通俗歷史小說的基本格調(diào),當然也不能不是貫串《三劍客》的一條思想主線。
至于藝術(shù)成就,毋庸置疑,大仲馬不愧是一位編織故事的能手,不愧是一位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大師。和《基督山伯爵》一樣,《三劍客》充分顯示了大仲馬想象思維的超凡脫俗,構(gòu)織故事情節(jié)獨具匠心,刻劃人物別具特色。他用生花的妙筆將主人公達達尼昂和另三個伙伴的各自性格勾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達達尼昂初出茅廬,風(fēng)流倜儻,果敢機智,對朋友俠肝義膽,對愛情執(zhí)著追求,對敵人嫉惡如仇;阿托斯平素少言寡語,出口一言九鼎,遇事沉著冷靜,處世穩(wěn)重老練,關(guān)鍵時刻,他是主事的靈魂和統(tǒng)帥;波托斯頭腦簡單,胸無城府,大膽魯莽,貪錢愛財;阿拉米斯則是足智多謀,才思敏捷,溫文雅儒,風(fēng)度翩翩,關(guān)鍵時刻,他是主事的參謀和智囊。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上述人物性格的勾勒,經(jīng)常將其置于各種不同的決斗場景,使他們那具有中世紀史詩中騎士劍客的傳奇色彩表現(xiàn)得更加豐滿,因為當時法國及歐洲的紳士階層,決斗是司空見慣的。大仲馬的一生就有過十三次決斗。早在四歲那年,剛辦完父親的喪事第二天,大仲馬就抱起兩支大槍,悄悄爬上樓頂,要同上帝一決高低。當他母親責罵時他回答說:“我要到天國去,我要和上帝決斗,要把上帝干掉……因為上帝殺死了我爸爸!”
【大仲馬《三劍客》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大仲馬名人語錄08-05
大仲馬的語錄36條10-29
大仲馬的語錄集合30條08-31
2023年大仲馬的語錄30句12-31
2023年大仲馬的語錄36條08-21
《三劍客》讀后感02-07
2023年大仲馬的語錄集錦38條08-31
大仲馬《基督山伯爵》讀后感(精選15篇)08-10
《三劍客》讀后感3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