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4篇(推薦)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
作為一名在校學生,在老師的介紹下,去讀了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與亞米契斯著作的《愛與教育》這兩本書。突然覺得,自己對教育,對教師,對整個教學事業(y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自己未來踏上三尺講臺的工作,有了更大的幫助。一直以來,我眼中的教師,不過是三尺講臺,一只粉筆,勝任教師這個職業(yè),是很簡單的一件事。直至今日,讀完這兩本書,才發(fā)現(xiàn),教育不是教,而是用心在育。教師不是在三尺講臺上滔滔不絕,而是用愛與智慧在播種與灌溉。
讀了這兩本理論專著,整個閱讀過程,仿佛是在和兩位和藹的老人在親切的交談,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對我們的諄諄教誨,他們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這是教育的瑰寶,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應該學習和為之努力的最終目的。這些教育理論深深的鼓舞著每一位教育者,讓我對未來的踏上教育之路走的更加向往,更加有激情,也更加有信心。下面我就針對《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來說說我的讀后心得。
一、尊重差異,尊重思想
讀完整本專著,最先出現(xiàn)的是這8個字。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性,尊重每一個學生思想上的不同,對每一個學生做到這一點,讓學生不再在枯燥的學習中度過,而是獲得了快樂和滿足,體會到了學習所能帶來的成就感。
讀到第一條“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我便被深深的吸引,曾經(jīng)想過,如果當我站到講臺上,面對臺下可能三五十的孩子,我會不會主動的放棄或者說認為某些學生已經(jīng)無可救藥。讀到此處,想到這些,背后的冷汗出來了,因為這個可怕的思想好像會毀了我未來從教對教育美好的一種憧憬和理想。直至讀完,才明白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孩子。只有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細致的了解,比如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比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不同檔次的問題,做難易不同的題目,使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讓他們感覺到他們也在不停地進步。教育必須尊重
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盡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為所有已經(jīng)或者即將投身教育事業(yè)的工作者的共識。
二、不輟前行,終生不倦
蘇霍姆林斯基先生在建議中提出的最多的恐怕就是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我,備課不是拿出一點點時間簡單的寫寫畫畫,而是用終生教育來備課。充實自己也不是簡單的翻書學習,而是用畢生的時間來思考總結(jié)。當學生的我們,總是覺得時間太少,忙來忙去結(jié)果就會忘記了自己在剩余時間里充實自己;蛟S當老師之后我們也會抱怨,工作太多,生活太累,哪里還有時間。突然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想擠,總是有的。
談到如何解決時間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先生舉了這么一個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屆公開課,區(qū)培訓班的學員和區(qū)教育局的指導員都來聽課。課上的非常出色,聽課的老師和指導員本來打算記一些記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然連記錄都忘記了,就像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這是多么令人驚嘆啊!課后有一位教師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這位歷史老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我只用了大約15分鐘!币惠呑佣荚趥湔n,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是一桶水如果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這就需要我們廣大教師時刻不忘學習,不忘讀書,不輟前行,終生不倦,以廣博的知識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影響人,以執(zhí)著的信念引導人,完成教育教學使命的同時,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三、愛心引領,責任同行其實讀書改變最大的應該是心境,正如讀這本書,心境改變最為明顯。如果讓我來說一個教師能夠達到最起碼的做好,不求完美做到的話,那這名教師最起碼應該具備,也是每個老師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有愛心,擔責任。教師的職業(yè)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
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于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對這些弱點仔細地觀察和思索,不僅用腦子,而且心靈去認識它們,那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弱點是無關緊要的,是每個孩子年齡階段所表現(xiàn)出應有的特征時,你會為自己生氣、憤怒和加以懲罰的行為感到可笑。而只有愛,才能如此堅持,甚至于持之以恒的去研究學生,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事業(yè)。也只有責任時刻在自己的心中,明白我們可能不是教授學生,而是澆灌一個家庭,或者說,播種社會的希望。
很多時候,可能人會疲倦,耐心會慢慢流逝,所有的棱角都會被磨的平整。從而讓自己再沒有什么特點,毫無特色的站在講臺上,教師枯燥無味的說書,學生勞累無功的學習。說到底,這個教師可能已經(jīng)不知道自己所應該具有什么樣的責任,對學生,對他人,對社會,都已經(jīng)丟棄最重要的信仰。每一個孩子代表著一個希望,家庭的希望,社會的希望,而我們承載著很重的責任,只有勇敢的承擔起這些責任,用自己的愛心去奉獻,時刻銘記,時刻進取,用真心真情去換學生的真心真情,為自己的責任而奉獻付出。這樣,才能在最后的歲月時光里,不后悔曾經(jīng)因為某個學生而失去耐心,曾經(jīng)因為某個事情,而悔恨終身。
現(xiàn)在,整個社會和家庭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作為將來可能就會踏出校門,走上講臺的我們,有了更多更多的要求。不僅僅這一百條建議我們需要時刻的思索,恐怕還要思考更多。在老師的引導下,我讀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恰好百度時又看到了鄭杰先生著作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于是我想,在寫完這篇文章之后,我們有必要再去閱讀這一百條新建議。不斷的攝取自己未來所應該有的道德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不僅如此,師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8個字寫起來易,做起來難。在未來的幾年里,我們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讓自己在學好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理論能力,并且將其應用在以后的教學崗位上。愿自己,在未來站上三尺講臺時,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更要去做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讓自己在若干年以后,無悔自己的選擇和自己所作出的付出。讓社會和家庭能夠?qū)ξ覀兘處煗M意,為我們的教育事業(yè)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2
登上講臺2年有余,自己迷茫過、彷徨過、反思過,真正給自己指明成長道路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讀完了蘇氏的《給教師的建議》,自己對第二十三條,怎樣把思想同自尊感融為一體,感悟頗多,身有體會。
怎樣才能使學生從自己取得進步和學到知識中體驗到自尊感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通往這一目標的途徑,就在于使知識、智力的豐富性成為學生個性的自我表現(xiàn)。
現(xiàn)在大班教學,課堂上對每一個學生傳授的知識,都是一樣的,沒有情感的注入,學生們就像聽錄音機一樣,個性何存?或許在家庭和生活環(huán)境的熏陶中形成的吧。而學校這個教育的主陣地,卻在消磨學生日漸減少的個性。
一位知名教師說過“我用一生準備一節(jié)課”,試問一下,這樣的教案要寫多久。很顯然,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一定是突破教案,靈活處理課堂上發(fā)生的問題,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把以往的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在長時間的知識傳授過程中,就形成了老師的教學風格。然而,學生一生中面對的不是一名教師,往往是幾十位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必定對某一門學科產(chǎn)生興趣,也必然會對這門學科的老師多關注一些,長此以往,耳濡目染,這個老師的個性也會“遺傳”給這個學生,一個班有50多名學生,十位左右任課教師,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老師,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在學校這個大集體中也是可以培養(yǎng)的。再加上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學生的個性差異會很明顯。但是,學生們生活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班集體中,他們身上的性格特征和個性表現(xiàn)會不斷的影響、不斷的改變,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學生都會產(chǎn)生比較成熟的思想,班集體的特點隨之出現(xiàn)。
可見,給同一個班級上課老師的個性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對一個班級有著決斷權利的班主任,對形成學生個性的影響是巨大的。
當每個學生形成比較獨立的思想,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也會提高,自然會把學習放到學習的首位。知識的傳授也就變的相對容易了。
教師還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選擇你,模仿你鮮明的個性特點。
回想起自己初中時的班主任張宗英老師,他對自己的影響一直相伴。張老師,德州十中出名的嚴師,最主要的特點是授課簡明直接,一言點中要領。生活方面,可親、和藹。自己耳濡目染,慢慢的也身有所感。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張老師那時是多么的心胸開闊,對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學生是多么的尊重和關愛。同時,也營造了一個和諧、快樂、求知的課堂。
自己也保留了學生時代的特點,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敢于說處自己心里的想法。
所以,課堂因該是展示學生個性的空間,而不是一味的傳授知識、忽視了學生個性的展示。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讓其他同學幫助解決,也可以穿插到習題的講解中去等等,但是,千萬不要禁止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說出不同的聲音。這樣,學生的自尊心的到保護,雖然說錯了,但是自己知道錯到那里了,以后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更會因為老師的寬厚,聽課效率也會加倍提升,而老師也就不會擔心,某些同學習慣于上課做小動作、精力不集中的壞習慣出現(xiàn)。
好書,伴我成長。自己去感受書中的情感,自己去思考書中的知識,自己去品位書中智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3
寒假利用大塊兒的時間,通讀了蘇聯(lián)當代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深入淺出地把一個個生動的實際事例和精辟的理論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盡管蘇老已逝去近四十年了,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對于當今的我們?nèi)杂兄浅4蟮闹笇б饬x和啟示。
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名著。由于書中論述較多的是教師、學生、閱讀及家庭教育問題,因此我把它們作為關鍵詞提出來。
關鍵詞之一: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首先是指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知識。而其重要特征的第一個標志,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
同時,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另外,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沒有扎實的心理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yǎng)。
教育素養(yǎng)還有一個方面,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問題。在提高教育技巧——這首先要自己進修,付出個人的努力,提高勞動的素養(yǎng),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提高師德水平。他告誡我們,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的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蘇老在一個案例中提到的那位非常受學生和聽課者歡迎的歷史教師說道:“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其中的奧秘告訴我們,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大海。由此可見,一些教育大家也好,從我校走出去的竇貴梅和曉梅校長的成長也好,都源自于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及大量的積累。
關鍵詞之二: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談到:“在小學里學習的年代,是兒童在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身體的、審美的發(fā)展中整整的一個發(fā)展時期,”“我希望孩子們成為這個世界的旅行者、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讓孩子們?nèi)ビ^察、思考和推論,體驗勞動的歡樂和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東西而感到自豪,為別人創(chuàng)造美和歡樂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賞自然界、音樂和藝術的美,以這種美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關心別人的痛苦和歡樂,像關心自己的事情一樣關心別人的命運!逼鋵,他所講的是與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方針是一致的,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一年多的教育教學生涯也正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我們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我們帶領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從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蘇老在《全面發(fā)展教育思想的一些問題中指出,一個人從親身經(jīng)驗中得到一種信念:生活中有一個叫做“困難”的概念,有許多事要付出極大的體力和腦力,有允許做的事和不允許做的事,有值得贊揚的事和應受譴責的事,有道德高尚的事和卑鄙可恥的事,遭遇困難才能給人打開通往幸福之路——這一點正是以責任感教育學生的技巧和藝術之所在?涩F(xiàn)在不僅是孩童,就連成年人也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迷失了自己,有人竟啥錢都想要。據(jù)報道:上海的徐阿婆去世后,她的兒孫為她的遺產(chǎn)打起官司。徐阿婆的長子和次子已先她去世。她生前曾領到一筆“資產(chǎn)處置費”,共四萬多元。次子的兩個兒子提起訴訟,要求對徐阿婆三兒子夏先生保管的這筆錢進行分割。夏先生稱,此款大部分用于母親后事,此外他為母親守靈10天,應按每天1000元的標準收費,目前可供繼承的遺產(chǎn)僅有20xx多元。(法院判決很明了,子女為母親守靈屬于晚輩對長輩寄托哀思的方式,要求從遺產(chǎn)中支付費用不符合良俗,不予支持。中國有5000年歷史。5000年的文明豈容這樣踐踏?文學家陳之蕃曾說:“許多許多的歷史才能培養(yǎng)一點點傳統(tǒng),許多許多的傳統(tǒng)才能培養(yǎng)一點點文化。如今,吃是文化,穿是文化,沒什么不能成為文化?墒,我們的文化主流呢?真的已經(jīng)湮沒在市場經(jīng)濟的洪流中了嗎?”孝順不僅僅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也是道德的底線。如果守靈能收費,那么良心還剩下多少?我們應反思,錢包越來越鼓時,我們丟掉了什么?因此,我校開展的孝道教育,評選“孝心天使”的確是抓到了關鍵。
關鍵詞之三:閱讀
書中指出:“在小學里,獨立閱讀在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道德發(fā)展和審美發(fā)展中起著特殊的作用!薄伴喿x之所以能成為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是因為人在贊賞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時候,就會聯(lián)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來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為人。閱讀和面對書籍思考,應成為學生的智力需要。這一點對于培養(yǎng)思維素養(yǎng)也是極其重要的,沒有思維素養(yǎng),也就不可能有對學習的渴求和不斷掌握新知識的愿望!
記得林語堂曾有一句妙語:“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別人卻替你曬不來!闭樟羵體人心的閱讀必須是個性的、非強迫性的。這意味著閱讀興趣與習慣的培養(yǎng)就十分重要。閱讀興趣從何而來?來自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影響。然而我國的閱讀形勢不容樂觀。20xx年,中國出版社協(xié)會做一項調(diào)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柜;韓國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由此不難看出,差距之懸殊,問題之嚴重。
關鍵詞之四:家庭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睍姓劦剑何覀冝k的“家長學校”已經(jīng)活動了15年多。它的任務是不斷地提高父母們的教育修養(yǎng)水平。講清楚兒童是怎樣受到家長影響的,這也可以促進家長的自我教育。家長知道了兒童的摹仿能力很強,就會經(jīng)常檢點自己,以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行為。他們不再把兒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連串的“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種不斷的、非常細心的勞動,看成是使自身的行為完美起來。
據(jù)說,俄國化學家、化學周期表的發(fā)現(xiàn)者門捷列夫出生后不久,父親就雙目失明了,不僅沒有經(jīng)濟收入還要花銷醫(yī)療費,但她的母親仍然堅持送孩子上學。當門捷列夫展現(xiàn)出才能后,由于當?shù)貨]有好的大學,母親把家從西伯利亞先遷到莫斯科,后又遷到彼得堡,在門捷列夫遭到莫斯科大學和彼得堡大學拒絕后,最終母親把門捷列夫送到了師范學院。
超導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者昂內(nèi)斯的父母為了培養(yǎng)他的興趣,特意騰出閣樓作為他專用的“天文臺”和“實驗室”。一次,昂內(nèi)斯做實驗時不小心使實驗室著火,燒著了半座樓房,但他的父母并沒有責怪他,反而鼓勵和支持他繼續(xù)自己感興趣的實驗。綜上所述,好的家庭背景,如父母的勤勞、對文化知識的尊重、與成功學者的長期接觸、家庭中的寬松平等、高雅的審美情趣、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精神等,都是家庭環(huán)境的一部分。
感動孩子、激發(fā)孩子,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讀書的愿望,其實就是在悄悄地為孩子營造一種儒雅的家庭環(huán)境;美化家居、使家中的擺設整齊化、條理化、知識化,就是在培養(yǎng)孩子用過東西放回原處等良好習慣;陽臺上的花草蟲魚,也是悄悄給孩子美的享受,使孩子熱愛環(huán)境,并培養(yǎng)觀察力;小小的學習園地,既贊揚了孩子,又給孩子無聲的鞭策……這些細小情節(jié)都構成了家庭環(huán)境,都在默默地幫助父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tài)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父母的心態(tài)、家庭的實物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為和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現(xiàn)在有些家長太過于重視物質(zhì)環(huán)境,為了使孩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大寫字臺、新型電腦、變光臺燈、成盒的橡皮、成捆的鉛筆、一摞摞的練習本,但是孩子仍然留了級。為什么?就是只有物質(zhì)環(huán)境,缺乏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母親成天熱衷于涂脂抹粉,家里出入的朋友五花八門,在一起談論的是吃喝玩樂,沉迷在麻將聲聲中……也有的家長本身就不拘小節(jié),甚至不檢點,尤其是很多離異家庭的孩子更是缺少關愛,為他們的成長埋下隱患。
以上是我讀書后的一些感受,有些想法不一定對,歡迎指正。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4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正文:尊重學生,教給閱讀——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先生送我《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一直擱著沒看,待到聽完曹鴻飛老師的講座,才將此書拿出來翻閱,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蘇霍姆林斯基,他堪稱蘇聯(lián)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張個性的和諧發(fā)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深深感動了我,震撼了我,也指引了我。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成功源于他對學生人格的尊重。
他說:“在影響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時,不應該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笔堑,他正是這樣做的。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學,有一個女孩為了給病中的祖母帶去歡樂和寬慰,在學校的暖房里采摘了那朵為全校師生極為鐘愛的藍色菊花,她決定讓祖母看后就還給學校。當蘇霍姆林斯基看到后大為吃驚,但了解情況后,他感動地說:“孩子,你再采三朵吧!一朵送給你自己,為了你這顆善良的心;兩朵送給你父母,為了他們培育出一個善良的人!边@個本該受到批評的孩子竟然得到了贊賞,這就源于他對善心的呵護,對自尊的維護。一個生命,無論是強大的、弱小的、高貴的、平凡的、聰明的、愚笨的,作為人的尊嚴,永遠是無價的。我們說,德育的最高境界是塑造美好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的樹立卻基于人的尊嚴,人的尊嚴卻是在尊重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心得體會《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
總之,沒有尊重,就沒有德育;不懂尊重的老師,是決計培養(yǎng)不出道德高尚的學生的。給學生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寬容,更多的賞識,那么我們將收獲的是教育的奇跡。這位教育大師,用他對孩子的信任和關愛重塑了一個個幼小的心靈。在他眼里,每一顆心靈都是可以趨于真、善、美的。而且他總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
比如對待“后進生”,絕不言棄,耐心、深入地研究,制定恰當?shù)姆椒ǎ诖⒆觽兊倪M步。蘇霍姆林斯基班上有一個叫費佳的學生,對于數(shù)學有嚴重障礙。針對這個孩子,他擷取生活中的故事作為題目讓費佳思考,還給他搜集了一套專門供他閱讀的書籍,大約100本書和冊子,可供三到七年級。后來這孩子成了高度熟練的機床調(diào)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在回憶中說自己從來沒有給這樣的學生補過課,只是教給他們閱讀和思考。因為閱讀好比是使思維受到一種感應,激發(fā)它的覺醒。我去年調(diào)到現(xiàn)在的學校,接任的是全校公認的垃圾班,學習成績姑且不提,單就行為習慣就很是叫人頭疼,紀律就是一大問題。我剛接手,打架事件應接不暇,任課老師的告狀接連不斷,作業(yè)不做屢見不鮮······怎么辦?每天忙得交頭爛額,過得提心吊膽。在翻看《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5
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他的很多教育思想都已經(jīng)深入每個教育者的人心,其中《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給我的感觸最深。
書中不但有生動的實際案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而且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芍^案例經(jīng)典、分析精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名著。書中主要論述的是教師、學生、閱讀及家庭教育問題,下面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來談一談我對這幾方面的一些感受:
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養(yǎng)?
一、教師應該博覽群書,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yǎng)。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首先是指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知識。而其重要特征的第一個標志,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那么,這就需要深厚的理論知識底蘊。
面對當今教育新課改的形勢,面對新世紀的學生,要做一位好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zhì),需要我們老師有較好的心理素質(zhì)來適應。那么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要求呢?很簡單,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與書為伴,不斷汲取書中的營養(yǎng)來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對于我們教師來說,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要上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照本宣科,那你就要讀書,堅持不懈地讀書。
教師,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因此,對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為教師,首先要有廣博的知識,創(chuàng)新的思維。然后才能教出具有豐富的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俗話說“學生有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也就是這個道理。
我記得我剛來到學校工作的時候,任一個班的語文科目老師,班上的學生,大都活潑好動。特別是班上有幾個思維活潑的學生,經(jīng)常問一些老師都答不上來的問題。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次語文課上班上一位同學問我:“老師,你知道由三個一樣的字組成的字有哪些嗎?該怎么念?”這個問題,可能好多老師都沒有仔細地去查閱過相關資料,這時,我只有搪塞過去。但是,課后怎么都不是滋味,1
心想,為什么不早一點去了解呢?大家想一下,如果一名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每次都是敷衍塞責,搪塞過去。無疑會讓學生覺得這位老師的知識水平是多么的有限。從而,也打擊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從那以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現(xiàn)在的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比如說,書籍、報刊、網(wǎng)絡。有的東西,學生知道,而我們的教師卻不知道。我一有空就坐下來讀讀書,做一做筆記。無論是哪一方面的書,我都要讀,我想只要通過努力,多讀書、多看書。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水平,增長自己的見識,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
只有自己的知識豐富了,學生提的問題也多了,那么學生從教師身上學的東西也多了,那么,他們就會獲得對知識的渴望,也樹立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很多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大海.即使很多教育大家也都源自于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及大量的積累。
二、教師應該讀專業(yè)之書,提高教育素養(yǎng)。
作為一名中小學教師,必讀的書就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通過學習,教師要懂得各個階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的狀態(tài)、性格特征以及記憶的規(guī)律,沒有扎實的心理學基礎,就談不上來教育這些學生,更不用說教育素養(yǎng)。
就拿我班上的學生為例,所教的是三年級的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獲得成功體驗,但又很矛盾,甚至具有攻擊性,常常會發(fā)生打架斗毆的事情。如果學了教育心理學的就會相應采取有效地措施來教育。也就是多表揚,多鼓勵,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獎勵的滿足感,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學學效果達到最佳。
三、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zhì),道德水平。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師教書育人的傳統(tǒng)形象已不適應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了。新課標中的老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的學習伙伴;既是學生的朋友,也是學生的父母;既是領導者,也是合作者。
因此,教師應該給予學生無限的關愛。特別是農(nóng)村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大都在外地打工,一年都難得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所以,被
視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叫留守兒童。這個時候,我們教師,就是他們的父母,給予他們關愛,當是自己的孩子一樣。
教育應該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學生?
一、教育首先應該培養(yǎng)出思想素質(zhì)好、道德高尚的學生(德育放在首位)。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談到“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讓孩子們?nèi)ビ^察、思考和推論,體驗勞動的歡樂和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東西而感到自豪,為別人創(chuàng)造美和歡樂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賞自然界、音樂和藝術的美,以這種美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關心別人的痛苦和歡樂,像關心自己的事情一樣關心別人的命運!彼f的正是和我們現(xiàn)在教育培養(yǎng)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那么,我的理解就是,這里的德育放在首位,應該是首要的目標。
我們經(jīng)常會在報刊或網(wǎng)絡上看到學生因為種種原因殺死了自己的父母的悲劇。最近,我就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出悲劇:一名留學生從日本留學歸來,母親一早就在機場久久地守候著。沒想到留學生一見面就開口向母親要錢,本來家庭就不寬裕,見母親拿不出錢來,留學生竟然殘忍的將母親殺死。誰也沒有想到苦苦守候兒子回家的母親等來的卻是這樣的結(jié)局。悲哀!悲哀!
每當看到這樣的悲劇,心理有一些莫名的不安。發(fā)生這樣的悲劇,難道是我們老師對學生教育的缺失?想到這些,作為一名老師的我心理有一些愧疚,難道老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竟是這樣的“人才”!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連養(yǎng)育自己母親都敢殺的人還算是人才嗎?
由此,我想到了,這名學生在青少年時期,就有一些壞毛病,惡習。由于沒有引起老師、家長的重視,也沒有得到糾正,這樣惡性循環(huán),不良習慣就積少成多,最終變成了大惡。
因此,首先,我們教師應該從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抓起,加強德育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這就要靠我們老師在工作中多與學生溝通,深入學生,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良習慣,要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防微杜漸。
其次,我們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以自己的示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將道德認識,內(nèi)化為道德素養(yǎng)。
語文教學應當重視什么?
答案是閱讀。書中指出:“在小學里,獨立閱讀在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道德發(fā)展和審美發(fā)展中起著特殊的作用。”“閱讀之所以能成為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是因為人在贊賞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時候,就會聯(lián)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來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為人。閱讀和面對書籍思考,應成為學生的智力需要。這一點對于培養(yǎng)思維素養(yǎng)也是極其重要的,沒有思維素養(yǎng),也就不可能有對學習的渴求和不斷掌握新知識的愿望!
林語堂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別人卻替你曬不來。這意味著閱讀興趣與習慣的培養(yǎng)就十分重要。閱讀興趣從何而來?主要來自學校教育的影響。
因此,這就要提醒我們的教師,又特別是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多讓學生閱讀,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從閱讀中去認識感受美好的東西,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內(nèi)斂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并將其轉(zhuǎn)化為道德行動。
現(xiàn)代的孩子應該需要什么的家庭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寫道:“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的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書中寫道:“我們辦的“家長學!币呀(jīng)活動了15年多。它的任務是不斷地提高父母們的教育修養(yǎng)水平。講清楚兒童是怎樣受到家長影響的,這也可以促進家長的自我教育。家長知道了兒童的摹仿能力很強,就會經(jīng)常檢點自己,以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行為。他們不再把兒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連串的“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種不斷的、非常細心的勞動,看成是使自身的行為完美起來”。
我相信,“曾子殺豬”這個故事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典范。這個故事是說古時候一個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卻要哭著鬧著要跟著去,這時候,曾子的妻子就哄騙孩子說趕集市回來后會殺豬給兒子吃,孩子一聽說要殺豬,就立刻不跟著去了。曾子得知后真的將豬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yōu)槿艘\信,答應的事一定要做到。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曾子妻子后回來沒有殺豬,就是欺騙,不誠信,這樣的后果會讓孩子也變得不誠實、不守信用。這無疑會對孩子產(chǎn)生極壞的影響。
因此,家庭教育無處不在:例如,把家里收拾得干凈整潔、溫馨就是在培養(yǎng)孩子用過東西放回原處以及愛勞動的良好習慣;陽臺上的花草蟲魚,也是悄悄給孩子美的享受,使孩子熱愛環(huán)境,并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小小的學習園地,既贊揚了孩子,又給孩子無聲的鞭策……這些細小情節(jié)都構成了家庭環(huán)境,都在默默地幫助父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tài)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父母的心態(tài)、家庭的實物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為和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現(xiàn)在有些家長太過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什么,也就是說只有物質(zhì)環(huán)境,缺乏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家庭里,父親成天講的是吃喝玩樂、吸煙喝酒、賭博成癮;母親熱衷于涂脂抹粉、穿金戴銀,家中經(jīng)常是麻將聲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這樣糟糕的家庭環(huán)境成長起來的孩子無疑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最后,我想對家長們說的是: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家中,你們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孩子,給他們樹立好的榜樣。讓我們?yōu)榱撕⒆幽芙】党砷L、茁壯成才一起努力吧!
20××-4-28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6
一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提議》,其中“一個“差生”的“思維的覺醒”一文,讓我感觸頗深。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巴甫里可的差生。用教師的話來說:“看來,這孩子沒有本事掌握知識”。教他識字的女教師給他的鑒定是:思維遲鈍的兒童。在一節(jié)植物課上,學生們在學習用各種方法把果樹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巴甫里克成功地完成了這項實驗,并且在試驗中提出了自我獨特的見解。這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校。許多孩子都想用同樣的方法培育樹苗,而搞成功的僅有3人,其中2人是女孩子。而生物教師自我,據(jù)他本人承認,連一根樹枝都沒有種活。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學科教師的話來說,是“表此刻手指尖上”。一位教師在校務委員會的會議上說:“這個五年級生會做的事,是有經(jīng)驗的園藝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睆倪@件事情上開始了巴甫里克的“轉(zhuǎn)變”。巴甫里克身上那種害怕、拘束、猶豫的表現(xiàn)消失了。此刻,當他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已經(jīng)不是在竭力回想教科書里的什么地方是怎樣說的,而是在出神地思考著,從他所看到和觀察過的東西里引出結(jié)論來。巴甫里克此刻帶著那么強烈的求知欲聽著教師們講課,使一些教師感到有些意外。
一一巴甫里克他是不幸的,在“分數(shù)第一”的教育思想下,記憶本事差、不會解答數(shù)學題的孩子,就算你不斷的補習也是個“反應遲鈍、無可救藥”的落后生。巴甫里克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五年級開設了他特感興趣的“植物學”這門課程,因為“那位植物學教師善于安排課堂教學,他不僅僅要求學生像平常所說的那樣“掌握教材”,并且讓學生去自我獲取知識!痹谀抢锼乃季S覺醒了,他的才能有了展現(xiàn)的舞臺。經(jīng)過努力,他最終成了農(nóng)藝師并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一一巴甫里克的故事感動著我,正是這樣刺眼的字眼兒映入我的眼簾,讓我再次打開電腦,搜索到《少年中國強》其中一期節(jié)目,專心致志地又看了一遍“何不凡”的故事。何不凡——他的出生給媽媽帶來了喜悅,他的出生讓媽媽真正認識到自我長大了,他的出生讓媽媽看到了他是一個“不平凡”的孩子,所以取名——不凡!下頭就讓我們一齊走進何不凡的世界。
一一巴甫里克、何不凡,乍一看都是所謂的差生,但就像節(jié)目當中說的那樣,他們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只是極度的喜歡和極度的不喜歡,喜歡的全身心投入、專心致志地學,絞盡腦汁、煞費苦心地想,付諸實施、精益求精地做;不喜歡的.則反之,一切都不在乎。例如:學校六年級6班的何鈺杰同學異常喜歡古文,他的風采我們已在學校晨會上一睹為快,他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背完了《國學》教材的上下冊32篇文言文和32首詩,已經(jīng)讀完郭校長送他的《后漢書》,并且他已經(jīng)能寫小古文了,最近他又在給教師及同學寫傳記了,其中已經(jīng)寫了28個同學和3位教師,在傳記中,他把每個人物的外貌、性格、愛好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沒有雷同,沒有編造,沒有抄襲,完全原汁原味兒。自從喜歡上《國學》這本書開始,一個有點木納、從不善于主動表達的他,讓所有的教師同學對他刮目相看———何鈺杰,他有著自我美麗的夢想,長大后當一名作家。喜歡上《國學》的那一刻,就是何鈺杰思維覺醒的成長歷程,而郭校長就是幫忙何鈺杰思維覺醒的那個關鍵人。在我們的教學生涯當中,也許還會碰到像何不凡、巴甫里克這樣的若干個孩子,但此時的我已學會不再生氣憤怒,因為我有了學習目標,我要像何不凡媽媽一樣堅定自我的信念,像郭校長一樣擁有一雙慧眼努力地呼喚孩子思維的覺醒。
一一作為教師的我們僅有善于發(fā)現(xiàn)、開掘?qū)W生的閃光點,根據(jù)孩子的個性及興趣對其進行引導,使學生構成陽光般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人格。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為我們祖國的建設者,只是領域不一樣,所以我們必須要因材施教,不要對任何孩子放棄期望!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7
看了《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的100條建議,從中學習了不少,也懂得了不少。
文中說到?jīng)]有也不可能會有抽象的孩子,這一天建議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是缺少個別對待學生的教師。所謂個別對待不是不公平對待,而且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孔子就曾說到,但是就目前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一個50人以上的大班,如何讓老師根據(jù)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來制定教學計劃,這顯然就是不可能。那么這就涉及了學習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在建議中有說到興趣在于對知識加以運用。在新課改中提到老師真正的本領,不在于教授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這是異曲同工的。那么對于教師來說如何才能激發(fā)大多數(shù)的的學習興趣,如何才能使每個學生的腦力勞動發(fā)揮到最好的狀態(tài)。這需要教師對所教的學生的知識和認知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備課的時候抓住讓學生感興趣的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也是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活力的源泉。讓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另外我們知道在教學上不存在什么對于所有學生都試用的設計。所以再好的設計都不可能適合每一個學生,而且每一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學習氛圍和風格。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求教師有一定的知識厚度來應對教學過程中的意外。如果你的知識厚度達不到不到,那么你最好有兩套教學方案。設計出適用于大多數(shù)學生的方案,針對個別學生在課堂或者課后根據(jù)學生特點去引導他們學習。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教會學生閱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讀書要從娃娃抓起,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心的時候,抓住這一點,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有趣的'書讓學生去閱讀。這里的閱讀重質(zhì)不重量。好的閱讀使人明智,閱讀教會人思考,而思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智力。學生讀的越多,他思考的就越多,對于知識的渴求也越多。
在教育的問題上學習和創(chuàng)新都是不停歇的,學無止境,學生需要學習,教師也需要學習。看的越多,學到的越來,對知識的渴求就多。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8
我以前就讀過鄭杰校長的一本書《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最近又大體翻了翻,對其中的一篇文章《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有些體會,也引起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鄭杰校長提出:幸福的第一層樓是物質(zhì)生活有保障。人雖然是社會性很強的動物,可是也離不開自然本性。生存是人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需要。要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這一切怎么得來?要從勞動中得來,要有事可做,要去工作。工作是要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尤其是在工作時間里。你的物質(zhì)基礎從哪里來?是從你付出的自由代價中得來。要有一定的物質(zhì)生活,就須好好干,讀后感《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
每個人有自己的物質(zhì)追求,是正常的,可不能貪多。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告訴我們,對物質(zhì)生活的追求要有限度,否則人將迷失自我。
其次,鄭杰校長提出:幸福的第二層樓是藝術生活。從狹義上說,音樂、美術老師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特長,或引吭高歌,或揮毫潑墨,怡然自得。我們其他的老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養(yǎng)幾盆花,喂幾條魚,看看電視播出的小品和歌舞,用門外漢的眼光加以評頭論足,不也輕松舒暢嗎?林語堂寫過一本書叫“生活的藝術”,認為人應該享受生活,不能放棄活著的'每一秒,生活本身就是藝術。
當今社會,物欲橫流,身為教師的我們要“其樂樂,眾樂樂,與人樂樂!眴渭兊奈镔|(zhì)生活其實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塊綠洲,使人永葆年輕之心!
第三,鄭杰校長提出: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我很佩服有獨到見解的人,他們的話令人聞所未聞,富有哲理,我怎么就沒有呢?原來自己囿于舊的教育方法的束縛,疲于應付日常教學事務,再加上眼花繚亂的大量知識和信息的沖擊,逐漸感覺遲鈍,越來越不會思想了。其實,我們應該給自己一點時間思考最簡單的問題:人為什么活著?人活著應該做什么?我今天做得事情有意義嗎?我怎樣才能從工作中找到快樂?
對我們而言,怎樣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不人云亦云,而有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做老師苦和累是當下一個不爭的事實,既然選擇了應該無怨無悔?晌覀儾荒芩澜虝,教死書,要開啟大腦智慧的大門,高效率輕松提高學生素質(zhì),營造恬然生活氛圍,在當前已經(jīng)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時,用思想指導工作和生活,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的工作,詩一般的生活。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9
最近認真閱讀了蘇聯(lián)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一、抓緊一切時間讀書。
作為一名教師,發(fā)現(xiàn)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寫反思等,可說到收獲卻不大。有時為了一節(jié)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wǎng)上和雜志上搜索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yǎng)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博覽群書,善于對書本中的內(nèi)容深入地思考。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币煌八绮惶砑,也有用盡的時候。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贏得自身的發(fā)展。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隨著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xiàn),要想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因此,教師必須不斷讀書學習,從中總結(jié)更多經(jīng)驗,發(fā)揚優(yōu)點,改進缺點,不斷探索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zhì)量,取得更好成績。
二、要將書本上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
何為掌握知識,將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或課本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裝入學生的腦袋,那不叫掌握知識!白屖挛锖褪聦崿F(xiàn)象和事件在一定童話上成為少年學生自己的東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識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結(jié)果。他就能獲得并同時運用這些知識!币虼,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思想的自由,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真正領會知識其實質(zhì), 特別是對于那些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我們更是要給予他們思考的時間,并認真分析他們是在哪個思維點了斷了線,我們要想方設法地幫他結(jié)上。
三、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首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鮮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現(xiàn)在用的多媒體)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不合適的運用,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敖(jīng)驗證明:講課當中過分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鮮明的、形象的東西,會使得過度興奮,這時教師不得不提高聲音,壓倒學生的喧鬧聲,學生就會更加興奮。其次,教師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系,因為這關系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質(zhì)量及在頭腦中的保持,同時也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碧崾境鲆阎母碌臇|西之間的內(nèi)部的深刻的聯(lián)系——這是激發(fā)興趣的奧秘之一。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用了一個比喻,把課堂的教學活動比作是師生建立的一座高樓,當教師將新的知識這塊磚遞到學生手上的時候,學生應該知道放在哪個位置,并且它還應該站在遠一點看看,這塊磚與上一塊以及整個建筑之間的關系,這樣他才能將新的知識放好。要將已學過的知識變成掌握新知識的一個工具。
四、要善于賞識。要“因材施教”。
教師必須對 “材”進行細致的了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并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賞識教育還有利于形成互愛的師生文化,其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實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通過賞識教育,可以展示學生個性特征,發(fā)揮個體特長,多維度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在活動讓學生感知自己和他人優(yōu)點,互相賞識,互相學習。教師用賞識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用賞識的胸懷去接納學生不足,耐心期待學生取得進步。在賞識的氛圍下,讓學生不僅珍愛自己,還要用賞識發(fā)現(xiàn)教師的優(yōu)點,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因此,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豐富的文化底蘊,加上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教師熱愛著學生,學生熱愛著教師;學生茁壯地成長著,教師也幸福地成長著,這也正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給予我們的無比豐厚的精神財富。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為托起明天的太陽奮斗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0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35條,如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家長、老師、學校都十分的關注。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記憶力超出一般,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學生記憶良好。但是,良好的記憶力除了遺傳基因之外,就是后天培養(yǎng)。建議中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么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這一點為我們提出了,在我們記憶的時候需要靠自身的努力和意志去掌握知識,獲取知識。在掌握和獲取的過程中思維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記憶過程。
學前期和小學學習期,是為牢固的記憶力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期。這也足以說明,我們小學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尤其注意記憶力的培養(yǎng)。應當注意的是,那些關于周圍世界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性的重要原理,不要讓兒童通過專門的背誦和識記去掌握,而應當讓他們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去掌握。這一點說明在學生記憶的時候,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在認真觀察、認真思索的過程中發(fā)想規(guī)律和方法。就目前來說,大多數(shù)老師要求學生理解的去背誦課文或概念。但很少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踐。因為很多學校沒有時間,或者根本就沒有學生觀察或操作的材料或場地。
在小學里,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瞬時記憶,因為這個發(fā)展階段形象思維非;钴S。為了給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小應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索,使學生真正的體驗過程,獲取新知。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有意識記將被不隨意識記所取代。建議中指出:死記硬背一貫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則尤其不可容忍。在這些年齡期,死記硬背會造成一種幼稚病——它會使成年人停留在幼稚階段,使他們智力遲鈍,阻礙才能和愛好的形成。為了促使孩子記憶力的不斷發(fā)展,要建立不隨意識記和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這件事首先取決于教師。老師在平時布置任務的時候就應該加以引導、分析、觀察使學生的有意識記逐步過渡到無意識記,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在平時進行大量的閱讀,只有增長了自己的知識,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去理解問題、去分析問題,記憶知識。才能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合理的發(fā)展。
在我國古代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想此觀點與建議并不相違背,從側(cè)面也鼓勵我們?nèi)プx書,正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正是通過‘熟讀’才真正的去體會古詩的真正含義;正是通過‘熟讀’才在頭腦中留下一種深刻的印象。這種印象就是建議中所說的不隨意記憶。正是這種不隨意記憶與熟讀的融合才真正的發(fā)展了學生思維,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1
今年放暑假時,王校長給教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書,即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剛開始我并沒有當做一回事,閑暇時當我打開網(wǎng)站,真正閱讀了才感覺到這確實是一本好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一個問題,這中間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著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蘇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藝術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能讓每個讀過此書的人感觸頗深,啟發(fā)非淺。
蘇霍姆林斯基說: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為了孩子。多么實實在在的思想。他要求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講課力求生動、形象、有趣、反對“滿堂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真正的學校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并用分數(shù)去鼓勵他們,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取得成績的快樂,并時刻認識到自己永遠是最棒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那就是——讀書,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他要求我們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2
今天我讀了《怎樣把學生從事實引導到真理》一節(jié)。本節(jié)中提到“許多學生很好地記。ū硶┝艘(guī)則、定理、公式、結(jié)論,但是卻不會實際運用自己的知識,有時候還簡直并不理解他背會的東西的內(nèi)容實質(zhì)是什么。這種有害的現(xiàn)象特別明顯地表現(xiàn)在語法、算術、代數(shù)、幾何、物理、化學等科的學習中。”聯(lián)想自己上學時的記憶對本節(jié)提到的這些話深以為然,特別贊同。初高中時,許多同學學習異常用功,效果卻并不好,用老師的話來說,一換題型就錯。現(xiàn)在想來,正應了本節(jié)所寫,許多同學是“死記硬背地識記”。
語文學科不同于算術、代數(shù)、幾何、物理、化學等學科,被許多人認為只需努力抄寫背誦即可,其實不然。例如,識記生字時,有些孩子用時用力多,但效果不好;有些孩子善于根據(jù)以往所學知識,總結(jié)規(guī)律,遇到新字結(jié)合經(jīng)驗,用時用力少,但記得牢固清晰。如識記“載”一字時,有些孩子能夠根據(jù)“截”、“裁”、“栽”三字輕松解決上半部分的記憶,然后根據(jù)它的含義,解決下半部分的識記。而有些孩子則不利用已有的經(jīng)驗,把這個字當做一個全新的字來進行識記,用時用力多,卻還容易出錯。
“識記(熟記)應當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你應當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認識)、弄懂大量的事實、事物和現(xiàn)象以后再進行識記!薄坝薪(jīng)驗的教師在對兒童進行教學時,能使識記在思考的'過程中進行。”“一個有經(jīng)驗的教師,并不讓學生花專門的功夫去記誦規(guī)則和結(jié)論:對事實的思考,同時也就是對概括的逐步的識記。思考和熟記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得越鮮明,學生的知識就越自覺,他把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就越強!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規(guī)律的東西,我們不能讓孩子死記硬背這些東西,而引導孩子在思考、理解、操作的過程掌握它們。這是一項復雜的技術,要想熟練地使用,我必須多總結(jié)多揣摩。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3
所謂“溫故而知新”,防控疫情,宅于家中,我再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從關注思維的角度,深受啟發(fā)——育人至心,讀思共促。
其一,啟迪學生思考,關注教學軟實力。
“思考”這個詞,常常浮現(xiàn)于腦海。李莉老師去年到校指導教學工作,她提出語文課上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聽之,思之。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
由于生活經(jīng)驗,年齡特點等因素的影響,我最初關注“如何評價學生”,“如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時,我勤于寫教育日志,其教學理念仍停留在表層。一個企業(yè)不是電腦最新,辦公樓最新,就是最好的。一個企業(yè)的軟實力,才是尤為重要的。思考,就是教學中的一個軟實力。
那么如何讓學生樂于思考呢?康·季·烏申斯基也說過“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繪畫可以將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結(jié)合起來。班中有幾個喜歡兒童畫的女孩,低年級他們的寫話能力并不突出。經(jīng)過了兩年的兒童畫學習,他們的習作具體生動,運用多種感官,能夠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讓老師和同學們眼前一亮,讀來如王維的詩,文中有景,景中有意!盀榱耸箤W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苯鉀Q這個難題的過程,首先是教師閱讀的自我成長。如今關注到了學生內(nèi)在能力發(fā)展,才知道如何讓更多的孩子去繪畫,去思考。
其二,結(jié)合不同學生的閱讀特點,培養(yǎng)其閱讀習慣。
課上,學生在答疑解惑時,鮮有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提到,“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就越多!蔽一腥淮笪颉⒆硬惶釂枺⒎撬麄円呀(jīng)掌握所學知識,而是其思維不夠活躍,許是懶于思考的緣故。
面對學生思維的凝滯,如何引導他們思考呢?蘇霍姆林斯基總結(jié):“每一次困難都是靠閱讀來解決的!遍喿x,不僅是教師自我成長的渠道,還是家長素質(zhì)得以提升的方式,更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
16年執(zhí)教,學生閱讀特點有巨大的差異:
有的班級,在第一堂讀書動員課上,我被孩子震撼:不到10秒鐘,人人都能很快入書。有的班級,除了3-5人難以入書,都靜心閱讀。
本屆孩子的第一堂閱讀引導課,我給孩子們講宮西達也《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雖然我為之感動,他們難以靜心,難以投入。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首先是建立圖書角,學生分享各自的`讀物,老師到圖書室多次借書。
我讀書有個習慣——邊讀邊摘抄。我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再取來寫文章或者復讀時,用來層次清楚,思來易于比較。親自悟到閱讀之重要,面對100%的外來務工子女,我決心抓閱讀,讓學生從書中汲取能量,獲得成長。
其三,及時調(diào)整閱讀方案,讓孩子在閱讀中思考。
書中提到,“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我就沒少花心思。
口頭作業(yè),孩子們開始不放在心上,也難于堅持。為了讓學生讀書,我讓他們每日在閱讀記錄表上,寫下故事題目、估計字數(shù),第一個月有13個孩子堅持閱讀,有4個孩子,記錄表空空如也,如此怎能達到真正閱讀的目的?那就是一讀二寫三說。
既然長期反饋效果不好,更改為日日反饋。孩子在群中發(fā)送讀書記錄,有32個孩子在閱讀積分中,獲得滿分。一次閱讀測試,16個孩子全對。我再獲啟發(fā):另外28個孩子,怎樣讓他們在閱讀中思考?學生讀書之后,將自己的感受說給大家聽。每個孩子要表達感受,就一定要讀書,學生堅持下來。從中,我也發(fā)現(xiàn)他們的朗讀水平、理解水平都獲得了提高。
教師有必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指導他們讀不同的書,讓他們走入書的世界,體會到讀書的快樂。育人至心,讀思共促,亦是師生共促,這應該是一個提升閱讀能力的機會;這也是個不斷學習與挑戰(zhàn)的過程......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4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讀了他寫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讓我受益匪淺。這本《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中,不僅有精辟的理論分析,還有生動的實際事例,而且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這些基本上也是我們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因此讀著他的這本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難,指點迷津。
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 一晝夜只有24小時"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我也常常有這樣那樣的困惑,總感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每天從早忙到晚還是發(fā)現(xiàn)時間總是不夠用:備課,上課,批改,加上大大小小的活動……我也深知讀書有多么重要,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可說是我們一生的`收益,可是我們該怎么做呢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時間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我記得上學期我在所執(zhí)教的班級中就明確的提出"每天讀書半小時",我這樣要求著學生,可是我自己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那么什么時候讀書呢 我曾經(jīng)提議學生讀書可以利用晚上放學完成作業(yè)后或者早上起床后。其實這兩個時間段也是我們老師讀書的好時機。當然每天讀書半小時也需要下決心。只要你有了決心,不管多忙,你就一定能找到這半小時。桌子上放一本,沙發(fā)上放一本,床頭上也放一本,在你有意無意能讀書的地方都可以提前放上一本書。
由此我更想到了學生讀書,若是能利用教室的黑板報,墻報等,在其中設"采蜜集","知識角"等欄目,發(fā)動學生把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精妙詞句,逸聞趣事,百科知識等摘抄上去,讓學生互相交流學習。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面就大大地提高了。
當然,平時還可以讓學生上臺講故事,其他學生聽故事,這樣一方面調(diào)動了部分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少讀書或不愿讀書的孩子來說,就能通過聽故事,了解故事情節(jié),認識人物個性,知道事物善惡,從而產(chǎn)生愛聽的欲望和閱讀的興趣。
不過,說說容易做做難,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師,能做到這一點,反正我覺得我還沒有很好地做到。因為我給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yè),考著同樣的一張卷子,即使做錯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樣的。雖然有時也想改變,但最終總是不了了之。我想今后我一定要從繁重的教學中抬起頭來,多看,多想,多實踐,多讀書,爭取和學生一起愛上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1-12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6-18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7-20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12-02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3-30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4-04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1-0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09-04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