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精選1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 篇1
通過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做事的習慣,我覺得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yǎng)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使許多父母頭痛的問題,要矯正此毛病,可從孩子的健康情況、個性及家庭環(huán)境入手。 孩子分心的程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兩歲的兒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七分鐘;四歲為十二分鐘,五歲為十四分鐘。孩子年齡越大越會逐漸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漸增加專注的時間。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應依據(jù)其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而非依據(jù)家長的主觀感覺。同時不應該強迫孩子長時間的學習,學習之間要安排適當?shù)男菹⒑驼{整. 孩子不專心,通常表現(xiàn)為兩種情況:其一是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jīng)常轉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日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后者其實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將注意放錯。只要家長用心糾正,使他們將心事轉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會有驚人的表現(xiàn)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體不適,警力或知覺發(fā)展不良,天生好動,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或大腦微功能發(fā)生問題時,都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這些情況都必須由醫(yī)生檢查和治療。
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過分依賴、缺乏耐心或情緒困擾時,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這些情況大多數(shù)是教育方式和成長的環(huán)境所造成的。 除了解決生理上的問題外,家長應該認識到,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yǎng)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埋怨孩子不專心的同時,亦要反省自己有無不對之處。
例如,孩子玩游戲時全身投入,正是在培養(yǎng)聚精會神的習慣,此時家長切不可任意打擾、干涉和打斷。平時家長可以將游戲時間與日常生活配合恰當,并指定一個固定的玩游戲的角落,將環(huán)境安排得有條不紊,以減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長亦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興趣或超過能力所及的事。以免他們借著不斷變換活動來逃避大人的責備。
對于小學生已經(jīng)有馬虎習慣的孩子,應該合理安排作業(yè)和游戲的時間,盡量給孩子寬松的時間,不要一直處于很忙的狀態(tài)中.還有,要學會等待孩子,沒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和缺點的克服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我們付出了努力,等孩子長大了以后,情況一定會好起來的.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 篇2
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習慣!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wěn)定的,甚至是自動化的行為。用心理學的話來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wěn)固聯(lián)結。壞習慣是一種藏不住的缺點,別人都看得見,他自己看不見。因為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潛意識表現(xiàn)的行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為。
作為學生,很明顯,習慣對于他們今后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看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這本書之后,我想,作為孩子,要養(yǎng)成的習慣有很多?偟谜f來,應該有生活上的和學習上的。這兩點對于孩子來說,要是養(yǎng)成了好的習慣,那么對于今后的成長來說是大大有利的。
首先是生活上的好習慣。生活是一個很廣泛的定義,對于孩子來說,在生活這么大的范圍上培養(yǎng)好習慣,自然是過于抽象了。俗話說,凡事要從小事做起。那么,要在生活上養(yǎng)成好習慣也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說,每天節(jié)約一元錢。當然,在人們的概念里,一元錢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如果我們每天節(jié)約一元錢,一年就能省下三百六十五元錢。凡是巨大數(shù)額的錢不都是從小數(shù)額的錢慢慢地積累起來的嗎?當然,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未必會有這樣的概念,但是,只要孩子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習慣,不管是否理會其中的意義,一旦他們長大了,就會明白過來,原來自己養(yǎng)成了這么好的習慣,必定是很歡喜的。就像我們都尊敬的周總理,他的節(jié)儉是國人們都知道的`,在那樣困難的時期,周總理用自己的節(jié)儉來為國家省下各項經(jīng)費以幫助國家走向預想的方向。所以,節(jié)儉不僅僅是讓人歡喜,有的時候,甚至是可以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由此看來,在生活上養(yǎng)成好的習慣,必定是有利的!
作為學生來說,學習是他們的主業(yè),當然,活到老,學到老的訓誡也鞭策著我們要時時刻刻不忘學習。對于學習來說,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習的人事半功倍。比如說,有一個孩子,在學習前,總會先整理自己的桌子。這是個好的習慣!為什么這么做會是個好習慣呢?我們都知道,作為孩子,今后要面對很多的考試,而面對的考試多了,那么心里的壓力就會沉重。壓力大了,有的時候會使得孩子的心理扭曲,產(chǎn)生心理疾病。這樣對孩子的將抗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當孩子在學習前把桌子整理一下的話,難么在這個短暫的時間,使得自己整理好心態(tài),以正確的心理面對學習上的成功和失敗。這樣的孩子勝不驕敗不餒。養(yǎng)成好的習慣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心態(tài),正確的心態(tài)可以幫助孩子在學業(yè)上得到成功!
《教育就是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上說,對于一個習慣來說,是要經(jīng)歷過程的。所以,孩子的習慣不是一下子就出現(xiàn)的,而是在周圍的人的習慣中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對于成年人來說,自己有的習慣自己是不會知道的。這樣的習慣在條件反射下,會在無意中在孩子的面前表現(xiàn)出來。那么孩子就會去模仿。所以,當我們被告知,哪兒做得不好的時候,就要時時刻刻注意了,應該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tài)面對。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我們都在孩子的眼中。如果我們的不良習慣到了孩子的身上,就是對孩子今后的發(fā)展不負責任。
養(yǎng)成好的習慣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都要注意!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 篇3
為了完成一學期一篇的讀后感,更為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最近,特地拜讀了孫云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一書,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現(xiàn)已經(jīng)讀完了六個章節(jié)。
我覺得這是一本給人思想影響深刻,指導我們?nèi)绾巫龊媒逃ぷ鞯囊徊亢脮。閑暇時讀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了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同事,對待學生,對待自己正在牙牙學語的兒子。我不斷地告誡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兒子長大。朱永新老師說:“云曉是一個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而我們通過閱讀他的作品,在走進孫云曉世界的同時,也走進了兒童世界!
這本書強調的主要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決非一日之功。據(jù)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么工作必須靠教師做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yǎng)不成習慣。比如說要培養(yǎng)學生不亂扔紙的習慣,班主任老師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施加壓力,告訴他必須怎么做,否則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認真,堅持去做,別的老師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就是習慣的養(yǎng)成,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與堅持。另外我們學生的寫字習慣,早讀習慣等等,都要經(jīng)過老師的強化,學校的督察等強化手段,達到一定的效果!霸S多養(yǎng)不成習慣的教育,都是一壺燒不開的水;教育習慣比一般的教育失誤更影響孩子成長”。這都是孫云曉老師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說的非常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孫云曉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么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wěn)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wěn)固的聯(lián)結!睆倪@句話里我們可以再次看出,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本書第四章講做人的習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范疇內(nèi)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lián)系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范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蔽闹刑岬剑骸皳碛幸活w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里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向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xiàn)和諧。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 篇4
最近看了孫云曉著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給我印象最深刻,讀完整本書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
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的教育經(jīng)驗和養(yǎng)成教育的妙招,著實讓人感到身為教師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任重而道遠,并讓我深深地體會到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道理!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句話說明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是我們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種各樣的習慣,如果單從表面來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敗在不良習慣上。
由此看來,習慣決定著命運。
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不但可以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它影響著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關系著他們一生。
在我教學生活當中,我已經(jīng)深深地體會到習慣對于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性。
教室的衛(wèi)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學生負責清潔打掃,但是地面上總還是存在紙屑;上課時反復強調的問題,到作業(yè)中還會有學生出現(xiàn)錯誤;經(jīng)常教育學生上課應專心聽講,可是在課上還總是有學生要思想開小差;每次作業(yè)批改講評后要求學生訂正,可是還是有小部分學生不訂正……學生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初中階段是人的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關鍵期。
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
學生在初中階段,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于鞏固,不良的習慣若被及時發(fā)現(xiàn)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wěn)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
所以作為一個初中老師,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更是顯得猶為重要。
這本書從多方面對養(yǎng)成教育進行了具體的闡述,書中有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內(nèi)容、途徑及方法,其主要的內(nèi)容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的六大步驟:
第一、認識習慣的重要性;
第二、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適當?shù)男袨橐?guī)范;
第三、進行形象感人的榜樣教育;
第四、持之以恒地練習;
第五、及時而科學的評估引導;
第六、創(chuàng)造好環(huán)境,培養(yǎng)好風氣。
在孩子面前,德高為范,學高為師。
教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
因為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
它不是貼在墻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 篇5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孫云曉的《教育就是養(yǎng)成好習慣》,感悟很多。這本書告訴我們好習慣的養(yǎng)成決非一日之功。據(jù)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么工作都要靠我們老師長期的、耐心細致的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yǎng)不成習慣的。
孫教授說:“你如果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完它的利息;要是養(yǎng)成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償還不完它的債務。這就是習慣。”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習慣用加法,改正孩子不良的習慣用減法。這一點說得不錯。孩子懂道理,不是聽會的,而是看會的。培養(yǎng)好習慣要以健康人格為導向。
最近,我們一直在強調學生常規(guī),學生的好多習慣都令大家頭疼。比如:大同學課間在教室里說話大聲大氣,毫無顧忌,影響別人;小同學課間在操場上跑來跑去,隨時有摔跤出事的可能。中午在食堂用餐高聲談話,既不禮貌又不衛(wèi)生。這些不好的習慣,我們作為老師就要適時指導,擇機教育,光批評是沒有用的。為此我們制定了《朝陽小學文明班級評比方案》、《朝陽小學文明用餐細則》。讓同學們有章可循,隨時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同時學校經(jīng)常抽查、評比。一個階段后,同學們的行為有了明顯進步,但是還不夠,仍然需要我們老師時時引導教育。
我的語文教學效果不好或者說事倍功半,自己細細分析,其實就是學生的習慣不夠好。上課時,有一些同學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還有的同學作業(yè)不能及時完成,拖拖拉拉。像孫朝陽、梁劍文、周云濤同學思維敏捷、反應靈活,但是語文成績很差,每天需要老師盯著才能完成作業(yè),他們就是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針對班里有同學偷懶、不認真的不好現(xiàn)象,我也想了許多激勵同學的辦法,實施了許多方法,有效果但見效不大,看來我還需要努力去訓練他們。我不僅要改進教學方法,還要想出更好的辦法讓同學們喜歡語文,養(yǎng)成認真學語文的好習慣。令我欣慰的是好多同學養(yǎng)成了看課外書的習慣,午間爭先恐后去學校圖書室借書。
拜讀這本書后,我深刻體會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習慣的培養(yǎng),從小養(yǎng)成好的習慣,就會使自己一輩子因此而得到好處;相反,如果一不小心養(yǎng)成了某種壞習慣的話,就會在你的一輩子當中受它的`被害,而吃盡苦頭。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同學們從小養(yǎng)成習慣時,一定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不要養(yǎng)成壞的習慣。否則的話,它會影響到你的學習,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 篇6
通過讀書,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它是經(jīng)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習慣成了自然”,當然是好習慣,那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由此也讓我想起網(wǎng)上看到的一則短評:據(jù)說,上萬日本人離開體育場,地上不會留下一片紙片等垃圾。就這一個好的衛(wèi)生習慣、一點“小事”,讓人們驚呼:日本人太可怕了,日本人沒有理由不成功。
小事決定成功,如若家長和老師還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視孩子智育的發(fā)展,想必要培養(yǎng)一個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難事!因為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人、成功的基礎。
養(yǎng)成教育怎樣抓?懷仁一中的領導認為,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所謂“大處”,就是一切從培養(yǎng)合格的學生構想,而“小處”則是從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我也極為認同,特別是細讀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一真理!面對孩子,我們應該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因為家長和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貼在墻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
教育無小節(jié)。在學生活動的世界里,教師應約束自己,不要以為是細枝末節(jié)就可以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細枝末節(jié)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更具吸引力的。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學生,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教育的方法種種,在這本書中可謂包羅萬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訓練法、言教法、實踐鍛煉法、指導自我教育法、疏導法等等。
至于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我作為重點看了好多遍,特別是班上也有學習磨蹭的孩子,上課不專心的孩子,寫作業(yè)馬馬虎虎的學生也不少,文中提到的妙招有種一開學就想在我的學生身上試試的沖動,是呀,讀書真好,即學即用,如獲至寶,相信我會將這本書長伴左右,因為書中的理論需要與我的實踐相磨合,因為書中的方法需要借鑒并因生而宜作改動,因為書中的金玉良言還需要細細咀嚼,因為書中的思想還要不斷地吸納……看來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的習慣終身受益啊!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 篇7
拜讀了孫蕓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我覺得這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本著作為我們?nèi)魏文昙o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糧,是指導我們?nèi)绾巫龊媒逃ぷ鞯囊徊亢脮ie暇時拜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會大大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
書中并不是一味的說教,既有必要的理論,又列舉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讀起來感慨不己。我很贊成孫蕓曉老師給我們的諸多建議,如:“一分鐘贊美法”“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原則”“計劃周密有條理的習慣”,“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尊重的規(guī)律”等等這些措施科學合理,又簡單易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習慣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特別對現(xiàn)在的小學生影響更大。可是我們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習慣隨處可見,不做作業(yè),隨地吐痰,對人沒禮貌,打架罵人等。這些壞習慣的養(yǎng)成已經(jīng)對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為學校老師們的責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將會毀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各種良好的習慣,即如書中所說包括做人的習慣,做事的習慣。
當然,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我們一定要在這關鍵環(huán)節(jié)不讓孩子掉隊。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學習,孫蕓曉老師提倡的“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原則與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學會關愛別人,結合學校的感恩教育,愛的教育再根據(jù)學科的知識教肓,有機地滲透愛心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感受愛,心中處處充滿愛。不能老抱怨的學生多么不聽話,多讓人傷心。何不用抱怨的時間來思考用什么辦法幫助和引導孩子的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從書中例舉經(jīng)驗中可以發(fā)現(xiàn),給孩子贊揚不能說些假、大、空的話,而要關注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優(yōu)點,每一個進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時還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錯誤,不要對孩子的優(yōu)點視而不見,卻用放大鏡來看待孩子的缺點。
孫老師也曾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經(jīng)典的話:“如果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了它的債務,這就是習慣,我不斷反思”。愿我們將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來,當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的確培養(yǎng)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財富;糾正孩子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幸福。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 篇8
學習《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時,拜讀了魏老師的《自強。育人。教書》一文,領悟了他的教育思想,感慨頗多,然本人筆拙,現(xiàn)只將不吐不快的點滴體會分享與大家。
身為一名教育主管,仍兼班主任和語文學科教師,還要外出講學。教學時間哪里來?教學任務如何完成?這是我?guī)啄陙硇念^的疑團。直至今日,拜讀其作,豁然釋疑。原來魏大師和學生探索了一條語文教學管理科學化的途徑。它分為三個系統(tǒng),首先是計劃系統(tǒng),將34件實事分為6類:每天必做的6件事、每天按學號輪流做的3件事、每周做一次的3件事、每學期做一次的9件事、不定期的6件事、滲透于語文教學中的7件事。其次是監(jiān)督檢查系統(tǒng),建立了五種檢查監(jiān)督的方式,并且制定了具體的檢查時間、檢查方法和獎懲措施。最后是反饋系統(tǒng),有個別討論反饋、班干部反饋、班集體反饋和家長反饋。并且每個系統(tǒng)都有具體的操作方案。難怪魏老師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仍舊保持高質量的教學效率,緣在于語文教學走上了法治的軌道。
作者的敬業(yè)精神、寬容的美德、民主的育人思想和科學的管理理念,是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之楷模。
一、敬業(yè)。
沒有敬業(yè)精神而談教學、班級管理,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皮之毛。所謂敬業(yè)精神,從作者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迷戀上了教書”!懊詰佟,說得多好。正是因為“迷戀”,才會全身心投入而無怨無悔;正因為“迷戀”才會興趣盎然而動力不竭;正因為“迷戀”,才會殫精竭慮而有奇思妙想;正因為“迷戀”,才不會感到瑣碎苦累。因此,我始終沒有覺得做班主任工作對我是一個額外的負擔,蓋源于此。
二、寬容。
作者說:“少埋怨環(huán)境,多改變自己”。誠哉斯言。我剛開始工作時,也經(jīng)常埋怨學生太差,學校條件落后,設備簡陋......埋怨的結果怎樣?環(huán)境沒有什么變化,倒是自己的脾氣更壞了,愛挑剔、愛發(fā)牢騷、喜歡評頭品足。
作者的.理解是:“埋怨別人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環(huán)境太惡劣、太困難,常常是我們自己沒能力,主觀努力不夠;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自己方法少。”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是的,怨天尤人有什么益處?因此,我在工作中對于學校的內(nèi)外部的環(huán)境,不再說三道四。能夠想辦法解決或改變的就盡量想辦法解決或改變,實在無力解決或改變的也能夠泰然處之。要有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境界。對于學生,不論是多么差的學生,不再埋怨,更不諷刺挖苦。作者說:“我總覺得即使是最淘氣的學生,即使是各科成績都倒數(shù)第一的學生,也確實都是我的助手,他腦子里一定有和我一致的成分,我?guī)椭麑W會管理自己、學會學習之后,他一定也幫助我提高了教育教學能力!卑褜W生當成助手而不是對手,這就是寬容的美德演繹出來的高明的方法。所以,我的班主任工作及班級管理每一方面都有助手,人人是助手,班級工作充滿活力。
三、民主。
作者說:“要看到自己和學生的長處,千方百計發(fā)展這些長處”!拔腋械阶约旱淖钪饕L處就是善于商量。語文不會教,跟學生商量商量,就想出了一些辦法。不會教后進學生,便多次跟他們商量符合他們實際的學習方法,這樣一來,他們也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一點點地超越自我了。”我覺得這“商量”就是讓學生“做自己的主人”,是對學生最大的尊重,如果沒有親身經(jīng)歷,我是絕體會不到這一點的。
四、科學。
作者說:“我們努力將事情、時間、承包人三者落到實處。朝著‘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時時有事干,事事有時干’的目標努力。”這將大大減少隨意性,減少人治的成分,提高工作效率。
我想如果試著與學生商量,班級里將會有哪些常規(guī)工作要做,誰來負責干,什么時間干,多長時間干完,結果如何,一定到位,這樣大家干起事情來有條不紊,效率一定會提高高,效果一定不錯。
總之,我深感:作者是中國大地上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老師、是中國教育界杰出的人物,不愧稱之為教育改革家。作者的教育思想值得學習、作者的教學方法值得研究、作者的改革精神值得發(fā)揚,從教當學作者,為師當學作者。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 篇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睂O云曉先生也一再強調培養(yǎng)習慣在孩子養(yǎng)成教育中的重要性,“好習慣是人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把他引到破產(chǎn)的地步。”的確,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甚至決定學生的未來命運。最近響應學校要求,認真拜讀了孫云曉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這本書主要介紹了養(yǎng)成教育的理論、內(nèi)容、途徑及方法,還例舉了一些具體的事例向我們說明了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所教育的學生正好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卻又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足夠的自控力,特別是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做人和做事,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與學生接觸最多也是影響最大的班主任,身上就肩負著更多的使命,那么作為班主任到底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呢?結合孫云曉先生的文章,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首先,作為班主任要正確面對學生的不良習慣
在孫云曉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的報告會上,現(xiàn)場有家長提出,自己的孩子壞習慣“屢教不改”,這個缺點怎么辦?而孫云曉的回答很有意思,說“這是‘特點’而不是‘缺點’。這是兒童的特點。而兒童教育就是要反復!笨梢妼W生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習慣是很正常的事情。作為班主任,我們當然都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自覺服從班級管理,其實學生自身也不想犯錯誤,他們也渴望能夠不斷進步,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揚,他們之所以犯錯就是存在一些“特點”,而這些“特點”是可以通過家庭和學校的雙方合力來加以改正的,著名新聞工作者楊瀾就說過這樣意味深長的話:年輕,有資本犯錯誤。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認清這一點的話,在我們的教育中就會減少很多負面情緒,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從而避免犯難以挽回的錯誤,與學生關系也更為和諧些,也更有利于我們學生和自身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第二,細節(jié)決定成敗,要從細微處入手
哲學上強調量變引起質變,要求我們不能拔苗助長,急于求成,而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孫云曉認為,對孩子好習慣要明確規(guī)范,讓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要清清楚楚。然后就是堅持,好的習慣只有堅持,才能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耙患聢猿21天就會初步養(yǎng)成。而堅持90天后,就是一個成熟穩(wěn)固的習慣。”孫云曉這段話給我們教育很好的啟示,其實我們學校每天都在身體力行著,那就是注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制約作用,他明確規(guī)范學生哪些可以去做,哪些不可以去做,就是所謂的“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為我們班主任要做的就是不斷從細微處引導和監(jiān)督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然后逐漸由“有為”到“無為”,逐漸幻化成學生的內(nèi)在自覺。譬如,光線良好的時候,不開教師用燈,教育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早讀,晚自習,上課及時趕到,教育學生形成嚴格的作息習慣;即使在公共場合也不要亂扔垃圾,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就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從細微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吧!
第三,班主任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孫云曉也在文章中強調:真正的教育都是潛移默化的。教師自覺地撿起一塊垃圾、擦干凈講臺、擺好教具等等,學生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會自覺模仿老師的行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比班主任三令五申地說教要強得多。還比如我們要求學生早讀課6:45之前必須要過來,那么作為班主任就必須在這時間之前過來,要不然我們憑什么要求學生也守時呢?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處處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教育無處不在,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各自現(xiàn)有教育資源,結合各種教學活動,把“做人、做事”的正確習慣的培養(yǎng)融入平常的教學活動中,以正確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的班級管理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第四,持之以恒,貴在堅持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萬丈高樓平地起,這需要我們班主任不僅僅要細心,還需要足夠的恒心和耐心。班主任要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認清這一點,我們才能平和地應對這個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師生雙方合力解決,學生同時也要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一定會有成效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與孫云曉先生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對于父母和老師來說,你給了孩子什么樣的教育,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未來。”我們和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個幸福的未來,但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個人的力量,一個小時就能解決的問題,他需要家庭、社會、學校三方合力,從小抓起、從細抓起、從現(xiàn)在抓起,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從而向著美的方向生長!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 篇10
我已是一個工作了二十幾個年頭的老教師了,自認為對教材很熟悉,上課前的備課自認為也很認真,課堂講課很賣力,講課盡量做到面面俱到,可是教學效果常常與預期落差很大,班級同學兩極分化嚴重,得A的不少,但還是有部分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越拉越遠,連B都拿不到,成為生物學習的困難生。對此現(xiàn)象總希望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讀了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宋運來先生的“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一書,頗有收獲。我知道了一些自己的問題所在,我的備課面太窄,教學方式太傳統(tǒng)。讀完此書深深體會到要想有一節(jié)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善于問課。
問課就是教師主動征詢學生、同行、家長等對教學的感受和意見,并對自我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達到改進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從而獲得最佳課堂效果的一種教學形式。
問課要問“自我”“學生”、“同行”, 做到對象多元化,這樣才能知“情”。首先,問自我。堅持“課前問”,就是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多問問自己,“為什么這樣上課?”“應該怎樣上這堂課?”“還可以怎樣上這堂課?”三思而后行。還要堅持“課中問”,就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對課堂中發(fā)生的出乎意外的問題捫心自問,及時調整教學過程,這樣克服呆板,隨時迸發(fā)智慧的火花,使課堂充滿活力。還要堅持“課后問”,就是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反省,反思本節(jié)課的收獲與改進。其次,問學生。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問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水平、聽課的'情緒、學習的效果、學習的困惑、需要教師怎樣教學的愿望等,這樣兼顧個體,注重教學的層次性,發(fā)揮學生個性特長。再次,“問同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同行的意見專業(yè)性強,可以知道自己的課堂是否具備“目標性特點”、“主體性特點”、“個體差異性特點”、“三維性特點”、“體驗性特點”,有利于自我改進自我成長。
教學問課的途徑可以具體落實到幾個方面的反思上。
1、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2、對教學內(nèi)容的反思;
3、對教學結構的反思
4、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5、對教學媒體的配置與使用的反思;
6、對教學管理的反思。
問課要站在新的角度進行問課:
1、常態(tài)課,準備是否充分;
2、常態(tài)課上,是否忽視了學生的評價與反思;
3、我是否每節(jié)課都極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問課時,要關注:
1、問教學現(xiàn)象,研討設計理念;
2、問教學設計,尋找教學規(guī)律;
3、問感悟與生成,探索創(chuàng)新課堂。
通過問課,能有效轉變教師角色,確立服務意識、努力發(fā)揮教師促進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從而獲得最佳的課堂效果,進一步優(yōu)化我們的新課堂教學。
通過這本書的學習,但愿能學有所用,使我的教學效果有所提高。
【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有感】相關文章: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06-18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03-17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04-09
名師培養(yǎng)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03-10
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10-10
《教育就是喚醒》讀后感10-11
教育就是喚醒讀后感03-19
讀《時間就是生命》有感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