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阿q正傳有感(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阿q正傳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阿q正傳有感1
這本書是從圖書館借來的,看完早該還回去。可從看完到現(xiàn)在又快有一個月了吧,還沒還(真不是個好習慣,可能有其他同學也想看這本書呢,下次別這樣了啊)。主要是想在還回去前寫寫讀后感啥的。。。今天又看到它,終于要亂扯幾句然后還回去了。
現(xiàn)在再打開目錄,竟然還記得大部分故事說的什么,比如《狂人日記》、《故鄉(xiāng)》、《孔乙己》、《祝!、《藥》......
沒記錯的話,《孔乙己》、《祝!、《故鄉(xiāng)》這幾篇是被節(jié)選到語文課本里過的,初中還是高中就不確定了。課文中,《孔乙己》唯一讓我記得的就是“排出九文大錢”,因為那時候老讓分析這個“排”字用的如何如何好,體現(xiàn)了孔乙己什么樣的心理,而我確實是不知道的,甚至不知道“排出九文大錢”具體是怎樣的動作!蹲8!冯[約記得里面有個叫祥林嫂的女人,可憐,具體怎么可憐卻也不知道了。《故鄉(xiāng)》里那個插畫我倒記得清晰了,那個帶著銀項圈的小男孩,在月光下,一個西瓜地里,舉著叉子準備叉那狡猾的猹。
故事情節(jié),思想感情,都沒讀出來,可能那時候精力還是更多分散到那幾道課后習題去了。
現(xiàn)在再讀起,不一樣了,都是活生生的人,有因有果的故事。
孔乙己。
他應該是欠著掌柜的十九個酒錢去世了。
他是代表著可憐的讀書人嗎?酒錢也付不起,被捉弄取笑,被打殘。最后剩下的驕傲也就是那些讓人發(fā)笑的之乎者也,“茴”的四種寫法。我覺得他應該是善良的,愿意把茴香豆分給那些淘氣小孩吃,在還能出現(xiàn)的時候,也會按時把欠的酒錢還上。想想又覺得他不是個讀書人,讀書人在我心里不能如此落魄,他們總是有一百種方法生活,保持清高,但不至于讓自己落魄到這步田地。
祥林嫂。
“快夠一年。她才從四嬸手里支取了歷來積存的工錢,換算了十二元鷹洋,請假到鎮(zhèn)的西頭去。但不到一頓飯的時候,她便回來,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高興似地對四嬸說,自己已經(jīng)在土地廟捐了門檻了。
冬至的祭祖時節(jié),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嬸裝好祭品,和阿牛將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
“你真傻,真的,你單知道地獄里可能會把人分成兩半,會讓人受苦;你不知道人間也會。”
傾盡所有去迎合他們定的條條框框,他們也不會接受你。
讀阿q正傳有感2
倘使一個人能做到事事都往積極的方面考慮,那總能保持一份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甚至能為自己所忠愛的事業(yè)奉獻出寶貴的生命。那么,可以說這個人能稱的上是一個成功者,是一個值得贊美的人。在《阿Q正傳》里曾這么寫到:當別人拖他東西時,本該發(fā)怒的他竟然說了句:“權當給我兒子了”。隨后莞爾一笑,當什么也沒發(fā)生過。試問:誰能做到如此境界?想想他再想想自己,我頓時無地自容。自己曾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和同學吵的面紅耳赤,跟他比我真是自愧不如,你若問他是誰?他便是偉大作家魯迅筆下的名人——阿Q。
當我讀完《阿Q正傳》,不僅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他里面的一些故事情節(jié)更使我倍受感動。例如:當他在“罪狀”上畫押時,筆尖顫抖了一下。他也會害怕嗎?是對死亡的恐懼還是對未完成事業(yè)的無可奈何?我都無從得知。于是,我陷入了無限的沉思。
面對阿Q,我都感到有點不可思議。難道他天生就是“樂天派?”可他有時也太樂觀了點,以至于感到他有些懦弱,看著別人欺負他,我心里可真不是滋味。不是有句歌詞這么唱到:“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睂Υ耍乙彩切挠杏喽Σ蛔,無法助他一臂之力,真遺憾!
讀阿q正傳有感3
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他不但是文學家,而且也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他于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紹興的一個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原名叫周樟壽,字豫才,18歲改名為樹人!棒斞浮边@個筆名是他在1918年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才開始用的。
魯迅的小說數(shù)量不多,但質量很高。魯迅的小說思想深刻技巧精煉。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中國現(xiàn)代化文學中最重要的杰作,它寫于1921年最初分章發(fā)表于《晨報副鐫》,后收入《吶喊》!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莊為歷史舞臺,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tài)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xiàn)實社會出發(fā),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著眼于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后的江南農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阿Q這個形象,既是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事“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當時的統(tǒng)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表權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這些人及既悲又可憐。
《阿Q正傳》從他誕生至今,已經(jīng)過去這么多年,“阿Q”已成了常掛大中國人民口上的一個常用名詞,“阿Q精神”也成為了自嘲或諷刺他人的用語。
讀阿q正傳有感4
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魯迅先生的筆墨“傳揚”之下得以流傳至今。然而,魯迅先生所想要傳揚的不僅僅是這些。其中還有更深刻,更能發(fā)人深醒的東西。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一個悲劇的人物形象。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阿Q不獨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之前的‘行狀’也渺!保渾渾噩噩地渡過了他的一生。因為阿Q的人生目的僅僅是活著,他不會去思考怎樣更好地活著。這樣活著,和一個“活死人”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阿Q一生最大的輝煌就是從城里回來的那段日子。在那幾天里,甚至未莊的趙大爺也對他刮目相看。但這些都不是通過光明正大的手段得到的,這樣說來,阿Q仍是可悲的。他受著強勢的欺負,卻又去欺負其他弱小;他本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卻又去恥笑和他一樣的窮苦百姓;他不知“革命”為何物,卻又因“革命”而喪了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阿Q不僅僅是一個個體,更是那段時期廣大群眾的典型代表。那是一個正值“改朝換代”的時期,國內清朝的數(shù)百幾基業(yè)搖搖欲墜,西方卻是在蓬勃地邁向一個嶄新的時代。傳統(tǒng)“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已經(jīng)被打破,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渴望重新過上安居樂業(yè)的日子,但又不知道從何做起。他們就像是貝克特筆中的戈多,他們在等待著,等待著一個自己不曾了解的世界的到來。確切地說,他們選擇了服從命運的安排,不去嘗試,不去努力。
讀完《阿Q正傳》,我深深體會到了魯迅先生寫作這篇小說時的心情。魯迅先生就是那一個時代的引路人,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痛苦,也看到了他們的希望。魯迅先生奔走相告,企圖告訴每一個人他所看到的世界,渴求給每個人帶來幸福與快樂。魯迅先生恨不得自己立刻變成一根巨大的蠟燭,即使燃燒自己,也要讓每一個人看清前進的道路,讓每一個人重拾前進的信心與勇氣。
讀阿q正傳有感5
初識魯迅的時候是在今年語文書的一篇文章《少年閏土》,一開始,我并不怎么欣賞他。后來,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魯迅兒童文學選集》,因為對阿Q這個名字好奇,所以《阿Q正傳》是我讀的第一篇文章,在《阿Q正傳》的字里行間都刻有他的情緒和對社會的滿腔悲傖。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未莊的流一浪一雇農。阿Q深受剝削、壓迫和凌一辱,這本已是十分悲慘了,更令人心痛的是:他對這些竟然麻木健忘,并且養(yǎng)成自卑自賤自欺自輕自一慰的惡習,甚至靠那些凌弱的小者來發(fā)泄被人欺壓之氣,以讓自己獲得平衡。阿Q的一性一格之所以形成這樣惡習是基于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人生遭遇。阿Q最喜歡與人吵嘴打架。見到不會說話的人他便罵,見到力氣小的人他便打。與王胡打架打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經(jīng)伸出頭來等待了。對小D,則是揚起了拳頭向小D擺出了一副挑戰(zhàn)的態(tài)度,對沒有抵抗力的尼姑則動手動腳。阿Q臨死之前感到最遺憾的兩件事是:一是畫押的圓圈畫的不圓。二是游街時,沒能唱出幾句戲來。這兩件遺憾的事是多么的可笑啊,又是多么的可悲。這絕對不是臨死前的臨危不懼,而是愚昧至極。阿Q是沒有靈魂的,就是死了也沒辦法上天。因為他只有一副以大欺小的軀殼,他的存在對于我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多他一個少他一個都沒有關系。阿Q死后,人們對阿Q的死態(tài)度各不一樣,有人說:“阿Q是壞人,被一槍一斃就是有力的證據(jù)。”有人說:“一槍一斃沒有殺頭好看!边有人說:“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沒唱一句戲,白跑了一趟。”這些語言就是人們對阿Q的“臨死祝!。
這篇文章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和他自欺自賤自輕自一慰不肯面對當今現(xiàn)實的一性一格,反映出當時我們中國人民的軟弱。這種一性一格不僅是阿Q,還有許多雇農和他一樣。阿Q給了我們一個不可自欺自賤自輕自一慰的很好例子,使我們懂得了應該面對現(xiàn)實,不要被困難所嚇倒。
讀阿q正傳有感6
在寒假的時候,我讀了一本魯迅先生寫的《阿Q正傳》。
《阿Q正傳》主要以一個沒身份、沒地位的阿Q來強而有力地揭露當時中國人的隱秘性格和批判當時舊社會的封建的事。
作品以奉命前后的農村小鎮(zhèn)為背景,阿Q無家無業(yè)無身份,以賣勞力生存。
阿Q第一個特點是自尊心強,所有的村民都不在他眼里,連趙太爺?shù)膬鹤舆M了學,阿Q都在精神上鄙視他,他甚至也瞧不起城市人,瞧不起他們把“長凳”叫做“條凳”,煎大頭魚的時候加蔥絲。我覺得他這些瞧不起都是可笑的。
阿Q第二個特點是欺軟怕強,阿Q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和瘦小的小D動手動腳,卻罵假洋鬼子時被假洋鬼子發(fā)現(xiàn)后趕緊縮起脖子不敢反抗,連吃了好幾棒。
然而我覺得突出阿Q形象的是最后一章,阿Q的“精神勝利法“。人家叫他畫圓,他卻畫出了瓜子樣卻想:孫子才畫得出很圓的圓呢。便又放心了。這是多么的愚昧啊!
《阿Q正傳》這部小說特別短,但卻表現(xiàn)出當時舊社會的的丑陋和人性,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感受。
讀阿q正傳有感7
這個夏天真是出奇的熱,沒事干便倒在床上,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看——《阿Q正傳》——不久從弟弟家借來的。于是隨便翻開一頁瞧瞧,不久,就被阿Q調戲小尼姑的情節(jié)吸引住了,逗得我哈哈大笑……于是我翻到了第一頁…… 我一口氣讀完了它,讀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又覺得可笑,又認為可悲。同時又佩服魯迅先生的才華!栋正傳》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農村為背景,塑造了一個,塑造了一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和毒害的不覺悟的農民形象。暴露出國民的弱點,寫出國人的靈魂。從作品的宇里行間中,我能體會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同時作者也集中描寫和痛徹批判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通過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現(xiàn)和悲劇命運,深刻地總結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品在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廣的背景和人物的命運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組合得十分成功。
阿Q這一當時國民性格的典型,他臨死前,兩件最遺憾的事情是:畫押的圓圈畫得不夠圓,二是游街時,沒有唱出幾句戲來。這是多么的可笑,更是多么的可悲呀!這決不是臨危不懼,而是愚昧至極,他毫無真正的精神世界,連動物都會同情他這一套的精神勝利法,阿Q沒有靈魂,就是死了也上不了天,只有一幅欺軟怕硬的軀殼,他的存在對別人來說毫無意義。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最多會成為人們無聊時的談資。
阿Q死后,人們的態(tài)度各不一樣,有的說:“阿Q是壞人,被槍斃就是證據(jù)!庇械恼f:“槍斃沒有殺頭好看!边有的卻說:“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沒唱一句戲,白跟了一趟。” 這些麻木的語言就是對自認比阿Q高一等的人們對阿Q最后的 “祝!,令人可悲!《阿Q正傳》就像是一個凹透鏡,當時的人們就像是一束光,這束光穿過凹透鏡集聚成了明亮的一點,這一點就是阿Q,他的身上匯聚了所有當時的中國人的東西…… 希望阿Q會在現(xiàn)在的社會里消失,成為一個真正幽默的笑話。
讀阿q正傳有感8
學完《一件小事》,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經(jīng)典之作《吶喊》中的另一個故事:《阿Q正傳》。故事中的主人公阿Q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阿Q的角色十分可悲,但卻是當時社會的縮影。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Q使用的精神勝利法。阿Q雖然只是個農村里底層的短工,卻鄙視城里的其他人,狂妄自大。比如他因為窮而娶不到老婆,卻說道“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
阿Q可笑,但其實也是個可悲的人物:他總是受到其他人的欺凌,特別是來自有錢人的?墒撬呢毟F和地位決定了他只能被他人欺壓。阿Q被欺辱后為了取得精神上的勝利,而發(fā)明了“精神勝利法”,只是為了用言語自欺欺人來安慰自己。處于社會的底層,又被別人看不起,只能通過自我麻痹來催眠自己,讓自己心里好受一點吧,可是這樣的做法終究只是自己騙自己罷了。如有一次,他被別人打完了,卻心滿意足的自我安慰道:“我總算被兒子打了”。后來他被其他人打的時候,又自我催眠道:“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我認為這樣的行為是非?杀,也讓人覺得很心酸,因為打不過別人,所以只能靠精神勝利法來逃避現(xiàn)實,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算自己被打了心里還能也只能得到一絲絲安慰吧。
后來,阿Q進了城后賺了點錢,別人對他的態(tài)度就截然不同了,就連有錢人趙大爺家對他的態(tài)度也改變了,都對他恭恭敬敬的,還主動要買他的東西。我認為這反映出了當時的社會:有錢人能受他人的尊敬,而窮人只能受他人欺凌,反抗不了。阿Q沒錢沒勢時,受盡富人的欺凌,而賺到錢后對他的態(tài)度又不一樣了。
《阿Q正傳》這個故事表現(xiàn)出了當時社會的弊處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是當時老百姓生活的縮影。
讀阿q正傳有感9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我發(fā)現(xiàn)他筆下所描寫的阿Q是舊社會的違法行為所產(chǎn)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了人性的善良與丑惡。在這篇小說中,我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精神勝利法”,這是一個要不得的方法!熬駝倮ā笔前在遭受種種挫折后所發(fā)明出來的東西,其高明之處在于遇到困難就逃避,不想去真正地解決問題,不找問題根源所在,只能轉身就跑。
如果我們讀書用“精神勝利法”,就會在同學當中無法立足。而小說中的阿Q為了減輕外來的壓力,他只能用自欺欺人的辦法來逃避現(xiàn)實,以自負來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使自己永遠活在自己所編織的美妙的虛幻世界里。自己明明處于劣勢,但因為外在的種種挫折,無奈中,于是只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慰籍,但這畢竟是一種自我麻醉的辦法罷了,它并不會使自己更強。
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沒有屬于自己的土地,他只能賣勞力生活,經(jīng)常做短工,別人讓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還要接受有錢人的欺辱,以及村里人的戲弄,這個現(xiàn)象讓我十分氣憤,如今社會也有類似現(xiàn)象發(fā)生。
看完這本書,我體會最深的是:不論何時何地,我們應不要逃避現(xiàn)實,而是要敢于面對困難,打倒困難。其實,這也是魯迅先生所想要告訴我們的。
讀阿q正傳有感10
暑假期間,我看了魯迅先生的許多篇小說,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人物性格鮮明的《阿Q正傳》,這篇文章我反復看了6遍。魯迅先生以幽默生動的語句刻畫了生動的人物形象,有位高權重的趙太爺、有學問的趙秀才、又胡又癩的王胡等等,可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主人公阿Q.阿Q留著一條長長的黃辨子,臉上一塊癩頭瘡,他很窮,沒有房子,只能住在未莊的土谷祠里,依靠給別人做短工為生。阿Q可是一有了閑錢就去酒樓喝酒。有一回他被別人笑話了,便與別人打架,被打得落花流水,待他人走后,還說“現(xiàn)在的世道真不像樣,我總算被兒子打了”。像這些“樂觀”的話阿Q還有很多,也就是魯訊先生說的阿Q精神,這些生動幽默的語句諷刺了當時社會最底層的人物,也有作者的幾分同情。他性格中的自輕自賤讓人發(fā)笑和深思!犊滓壹骸、《祝福》等小說中都有類似的人物。合上書,我陷入了沉思,在我們的社會中不是也有一些像阿Q精神一樣的人么,錢包被小偷偷走,就說:“給他買藥好了!”當考試考的很差時,便自嘲說:“人家考第一,我也是第一,無非是倒數(shù)而已,你們是什么東西?”說完掩卷一扔,便無影無蹤了,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阿Q的一些影子。
魯訊先生筆下的阿Q真是又可愛又可憐又可恨啊!可愛于他的幽默樂觀,可憐于他的無可救藥,可恨于封建社會的思想,使阿Q這樣的“人才”倍出,讓我們也以阿Q為鏡子來照照自已吧!
讀阿q正傳有感11
《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這篇小說十分的短,但從幾個方面寫出了當時我們國人的靈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于投機取巧,自高自大,狡猾。
阿Q是一個落后的雇農。作為一個落后的流浪的雇農。他的個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個性、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不僅與趙太爺迥然不同,就是與王胡、小D等也顯然有別。正想魯迅先生所說的,阿Q有著“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搖船便搖船”。這不僅正面說明了阿Q作為一個流浪雇農的貧困生活,而且從側面表現(xiàn)了阿Q從本質上說來那種勤勞、老實、淳樸的農民性格。當然,阿Q也有一些流氣,但這除了社會的影響以外,應該說主要是受了壓迫的結果。這些地方都很簡單,也很明顯,一般人也都承認的。一個難于解決的問題是:阿Q是一個農民,但阿Q精神卻是一個消極的可恥的現(xiàn)象,應該如何理解呢?這確實是一個矛盾。要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當時的現(xiàn)實社會和阿Q本身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上去找答案。
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批評!《阿Q正傳》讀完了,《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栋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盡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于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茍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彼摹熬駝倮ā笨芍^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他并不懶惰,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讀阿q正傳有感12
阿Q,這個惹人發(fā)笑,發(fā)人深思的小丑,把舊中國的國民之愚昧,麻木,落后,還有那么一股可悲的樸實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他和王圓路(此字應為:竹字頭下面加錄)那個道士一樣,人們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們傾瀉是一件無聊透頂?shù)氖?杀氖悄莻黑白的年代,正是那個可悲的年代造就了王圓路也凝成了魯迅先生筆下的這個阿Q,再加以先生精心的雕琢,這種憤恨雖隱于笑料之后,就如千鈞巨石一般壓在心頭,然而人們往往只把眼光放在了阿Q的年代,殊不知這不僅是魯迅先生對黑暗現(xiàn)實的偉大的批判,更是對社會發(fā)展的一個精準的預言,因為阿Q的后人非常多!而且不僅是阿Q的后人,還有王胡,假洋鬼子,鄒七嫂,以及那些零星的看客的后代也不少!
先言阿Q的子嗣。他們的祖上傳下一種精神勝利法,“媽媽的,第一個自輕自賤的人與狀元一樣,都是第一,而你是什么東西呢?”如是而已。現(xiàn)在,阿Q的后人把這一點不僅完美的繼承,而且還有所發(fā)展。倘若聯(lián)系到自己身邊的事,恐怕一千零一夜也說不完!奥犝f你考試沒考好?”“嗨,我故意的,又不是最后的考試,不爭天不爭地的,下那么大心思做甚?”說的真漂亮,一句“故意的”,便把自己的失誤死死壓住了,還讓自己成為了深不可測的“高人”,不僅不丟面子,還巧妙的往臉上貼了金!這一點與阿Q不同,他們不僅自己欺騙了自己,還讓別人心悅誠服的點了點頭,而阿Q僅僅讓自己滿意,看吧,這便是繼承與發(fā)展的巧妙,古人云:今必勝昔。由此觀之,如是果然!還有一傳統(tǒng),便是忘卻。如何忘卻,阿Q做了充分的詮釋。受到王胡和假洋鬼子的欺辱后,把小尼姑當成了泄憤的對象。欺軟怕硬!當人們給阿Q鼓勵時,阿Q便愈加喜悅,直到把伊弄哭了,才肯罷手,為的是他“十分的滿意”和看客們“九分的滿意”,而后自己受辱的事煙消云散!阿Q的子嗣們在生活中,亦是如此,有人捧場便更來勁,出洋相,嘩眾取寵,笑的聲音越高,看的人越多,越有面子,把場子捧的越滿,越光彩?墒峭媾獎e人姑且算是玩笑,然而有的人卻著實在戲耍自己,就是一種炫耀。為什么當今的人那么張揚自己的個性,不悲不喜,不倫不類,不大不小,不俗不雅,總之就是要引人注目,就是要成為焦點,那是一件多么出眾的事!這正是人心浮躁的表現(xiàn)。
說到欺軟怕硬,還不得不說一說王胡后人。王胡,他榮耀一個第一,便是第一個讓阿Q受辱的人,假洋鬼子則是榜眼了。阿Q與王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癩”。阿Q滋事惹怒了他,他便抓住阿Q碰頭,同樣是換得一份有喝彩的光榮。到了阿Q中興回來,他便莫名的表現(xiàn)出一種猥瑣,當眾聽官聽阿Q講“好看的殺革命黨”時,阿Q只是夏了他一下,他便幾天一蹶不振,何等的愚昧!如果是阿Q中興之前戲弄于他,他就算硬著頭皮也會早早上演一出“人大蟲豸”!王胡的`后人將其改變,但是那股欺軟怕硬的氣息卻是依然留于心尖。有那么一種人,似乎是天生的明珠碧玉,對一些不如自己的人總會送去鄙視,這種不如是廣義的,力氣,身高,相貌,身材,體魄,運動,成績,家境,只要有不如王胡后人的,人打蟲豸到是不會,但是總會在心里諷刺,三言兩語的挖苦!而遇到正值中興的人,那種摧眉折腰的猥瑣使他們變成了奴才相。地主皇帝沒了,卻剩下了一群奴才!再論炫耀,還不得不說一說假洋鬼子的后人,在阿Q眼里,這沒了辮子的人拄著一個哭喪棒,“里通外國”的假洋鬼子,注定要讓阿Q深惡痛絕,“媽媽的假洋鬼子!”恨屋及烏,他的老婆和一個沒了辮子的人困覺,一定也不是什么好東西,除非第四次跳井。這個假洋鬼子,滿嘴鳥話,算的上是一個思想較為前衛(wèi)的先進人物了,大概和他的“洪哥”是一類人,即使“洪哥”與他這個“急性子”說“NO”!在未莊的人看來,他應該算是一個亮點了。他的子嗣也是現(xiàn)代人的亮點,雖不是假洋鬼子了,但是卻有另外一副嘴臉了。記得一個叫“什么女”的節(jié)目團體里出來一群時尚的人,人們很喜歡,但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玷污人們的喜悅,把語言進行了改革。一個在外國一個角落待過幾天的人說:“其實像‘R&B’啦,‘Hip--hop’啦,‘醬紫滴’音樂我也是有學過的!薄搬u紫滴”謂之“這樣子的”,是啊,文學有一貴,在簡練,這種不倫不類的話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謂之網(wǎng)絡語言,但是出現(xiàn)一些面向大眾的公共場合,該叫它什么?“我也是有學過的”,我一直不明白“醬紫滴”話是哪來的靈感,英文的譯之是“I have learned it”,“I”是“我”,“HAVE”那一定姑且算是“有”了,“LEARNED”是“學習”,“IT”為代詞,拋棄文法的羈絆逐字譯之是“我有學過”,不知道是不是這么一個玩藝兒,港臺的歌星我們不能過分要求,從發(fā)音與語言邏輯上,自有其不同,況且他們也一定在改進自己的普通話,而大陸的一些人卻在“學而時習之”,而且忙的“不亦說乎”!面對這一切,中文的光輝日漸暗淡,他們說的話應該怎樣稱呼?“鳥語”不雅,“漢語”褻瀆,那就當時在新世紀說的一種語言吧,取之“世說新語”,妙,真妙!
還有太多的小角色的后代繼承發(fā)揚著那些嘴上“深惡痛絕”的傳統(tǒng),前一陣我住院了,出院時有人說“咱們校的說你一定會癱瘓的!”“那誰告訴我說你一輩子躺在床上了”,我淡淡的冷漠了這些話,僅僅是告訴他們:“回光返照!”到底是誰傳播的謠言,我無從查證,只好用“老誰家小誰”代替,但是一定是鄒七嫂的后人吧。還有那些與對自己有利的人拉關系弄個“轉折親”,那一定是“舉人老爺”的香火了,也可能是趙白眼的。還有對力所能及的幫助不給予贈送的一些人,一定和他們的先人一樣圍著一個桌子,當著看熱鬧不怕事大的看客。還有那些打著“為人民服務”的旗幟趁機斂財?shù)娜耍恢浪麄冏嫔系哪莻秀才和假洋鬼子“革命”“革”來的宣德爐祖?zhèn)鞯搅苏l的手中!
還太多太多,怎么說的完,讀罷《阿Q正傳》,我的心情也很恐懼,生怕在那些角色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但是對于自己身上靈魂的空洞,也只能直面其暗淡,哪怕把自己弄的鮮血淋漓。在阿Q的可笑可鄙之后,我對阿Q更多的則是憐憫和同情。為什么要讓他生活在那樣的暗淡污濁當中,怎么不能施舍他一點幸福?讓阿Q革命,我視其為一種“逼上梁山”,但是他的革命卻著實是為了當一個名副其實的皇帝,“要什么有什么,歡喜誰就是誰”,他生計的悲哀,中興的悲哀,末路的悲哀,愛情的悲哀,生命的悲哀,將那個時代的悲哀無情的揭露,有時真的想跳進書本間幫一幫。在看到阿Q錢被搶時,我多想進去幫他討回,哪怕是一半;在看到阿Q被打時,我想像著阿Q的慘叫和看客們的獰笑,我多想進去“手持鋼鞭把這群無賴打”,即便阿Q本身也是一個令人厭惡的無賴;在看到阿Q跪在堂下含混不清的解釋時,我真想進去幫他喊一聲“他是冤枉的”;到了阿Q被槍斃時,我卻只想替他喊一聲“救命”!我知道,槍聲過后,只會留下一聲“好”,或是一聲咒罵,“媽媽的,一句戲也沒唱,白跟著了!”或是紛紛的議論,“阿Q被斃了,一定不是什么好東西!”看著,想著,思索著,回憶著,我流下了哀痛的類,就算是讀阿Q寄予的哀思。同時心底也懷念著魯迅先生,先生一生奮斗于文藝事業(yè),為了一個新紀元。然而舊時代走了,人性依舊。如果先生那激發(fā)一代又一代堪稱為民族脊梁的不屈毅魄歸來立于云端,看著這一切,會說一些什么呢?笑化成恨,恨化成痛,痛化成靜,靜化成思,思化成警。人們往往鄙棄塵封以久的悲哀,卻不知自己也即將被未消逝的污濁所掩埋。倘若會神于一些現(xiàn)實,怎不會在與過去的對比中引發(fā)感慨!罢嬲拿褪,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直面淋漓的鮮血”,生活還是美好的,只是仍有瑕疵,可怕的是意識不到,反到付諸一笑,僅僅是耐人尋味。物欲橫流是物質的喜劇,頹廢沉淪則是精神的悲劇。《阿Q正傳》,這偉大的批判與精準的先覺,但愿人們能夠機警于心。對于自己,我不會自以為是,也不會妄自菲薄,只好在苦嘆之后冷漠:“媽媽的,————滿門抄斬,————嚓,嚓!”
讀阿q正傳有感13
魯迅的《阿Q正傳》我已經(jīng)讀過許多次了,至今依然還沒能完全弄懂其中的深意。大概是我自己頭腦特別笨的緣故吧,不像有些人那樣,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奧妙,一眼就能挖掘出它的現(xiàn)實意義來,并讓它創(chuàng)造出價值,帶來豐厚的社會財富(其實就是他自己的財富),同時也宣傳了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為我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大廈的建設壘了n塊磚,加了m片瓦。我實在是非常佩服這些高明人士的頭腦和眼光的。
也許是因為我曾經(jīng)讀了幾本古書,中了舊思想的毒,思想比較保守,屬于呆子一類,故從來只知道有為圣人立祠(如武侯祠——武侯可能是“智圣”),為鬼神立廟(如文昌廟、藥王廟等),而從不知竟會有人為阿Q這樣的不知名氏不知行狀更無豐功偉績且曾被拉到十字路口槍斃示眾的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建祠立廟的。然而,在我國的靈秀山水地紹興,卻有一家“土谷祠”專門為阿Q建立起來了。土谷祠是魯迅小說里阿Q住過的地方,是在未莊的。它何以會出現(xiàn)在紹興,我不得而知,也許這是分店或者連鎖店吧。但我又太孤陋寡聞了,沒聽說過哪里還有一家土谷祠,這到現(xiàn)在為止應該還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也許未莊就是紹興,紹興就是未莊吧,但我又不懂考古,也沒有考證過。究竟土谷祠為什么會開在紹興,那就只好等淵博的學者們來考證考證了?傊,現(xiàn)在紹興就是有這樣一家土谷祠。
那么土谷祠里供奉的是什么呢?我沒去過,不大清楚,大概就是社神谷神吧,好保佑當?shù)仫L調雨順、五谷豐登。然而,我們精明的商家,好像還沒這么博愛,眷顧到上至神只,下及黎民。但里面又不供奉阿Q,因為他不是圣人,他們?yōu)榘立這一家土谷祠,只是因為這是阿Q曾經(jīng)“下榻”的地方。就這問題我想來想去,最后總算想通了:所謂的“土谷”者,土地和稻谷者也。而現(xiàn)在保佑土地和稻谷之神,就是錢爺爺、孔方兄,亦即財神爺。試想那土谷祠的老板、廟祝,不就是在這萬能之神的保佑之下獲得建屋買房的土地和吃飽肚子的稻谷嗎?至于阿Q和魯迅,只不過是財神爺香案上的香爐罷了,就專門等待那些熱愛魯迅、熱愛文化、熱愛旅游的“香客”們前來上一炷香。想通了這些,我就更是對那些老板和廟祝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他們既保佑了自己的土谷,也給當?shù)貛砹送凉,而且讓“香客”們獲得了無價的精神享受,就像是善男信女們禮拜禱告完畢之后的精神上的舒坦一樣。他們建立了這土谷祠,真是利己利人,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真真足可為圣人矣!
上面說了這么多,仿佛都是從“耳聽為虛”的東西上引發(fā)的。紹興土谷祠的情況,我只是從那些寫得繪聲繪色的旅游指南中的介紹和游人的敘述中得知的,自己并未去過,看什么時候去瞻仰瞻仰吧。然而,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卻是“眼見為實”的。阿Q有一些名言,那就是“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是什么東西!”或者是“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可是阿Q先前是不是很闊,他的兒子(不知道他有沒有兒子)會不會更闊,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阿Q的現(xiàn)狀很糟,這從小說中就能看出來,不用多說。阿Q的這些名言我好像不只是在小說里看過,仿佛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也能經(jīng)常看到、聽到過。也許是人們引用了阿Q的名言,并發(fā)揚了阿Q的精神吧。有時候,我很覺得咱們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tài)度,很像阿Q對未莊人的態(tài)度,很落實了他名言里的精神。每當我們提起——尤其是在外國人面前提起——我們祖先的豐功偉績和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燦爛的華夏文明,我們都總會禁不住油然而生起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因為我們的祖先繁榮起來之時,外國“諸夷”還處在蠻荒落后的時代——這種遙遙領先于外國的局面,從秦漢一直持續(xù)到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康乾盛世”。因此,現(xiàn)在我們能很自豪地在老外面前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鑒于友好和禮貌,我們省略了“你算是什么東西”,但有沖突時,這不客氣的話仍然是不會省略的)。所以,我們老是炫耀我們祖先的“四大發(fā)明”。然而,現(xiàn)在,我們卻總是對外國人——不管是哪一國的——青眼有加,幾乎到了諂媚討好的地步了;而對本國的同胞,卻動輒白眼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就像阿Q對小D和王胡。也許他們都學過阮籍發(fā)明的特殊眼球運動,或者這早就成了一種遺傳功能了。
不過,盡管我們習慣了炫耀過去,陶醉于n年前的繁榮昌盛,習慣于今天對外國人點頭哈腰,但我們畢竟還是自強不息的,這看我國經(jīng)濟飛速增長的勢頭就知道了——如果連這點也沒有,那距離亡國就不遠了。因此,我們有些樂觀的預言家便斷言:“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或曰:“未來的全球化就是中國化!”我聽了這些偉大的預言,感覺好像是聽著著阿Q在喊:“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可是既然那些預言是出于那些思維清晰頭腦聰明的分析家、預言家之口,我仿佛就沒理由不相信了。因為我沒有他們那樣的清晰的思維、聰明的頭腦和敏銳而且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眼光。而且我看著國家確實是一天比一天強大起來,這仿佛也就印證了那些偉大的預言了。是的,我們的兒子會闊得多!然而,這又像是以前有些同樣偉大的預言家看著這世界一天比一天壞,就預言1999年某一日(忘了是哪一日了)是世界末日一樣,那時也確實有很多人相信的。但我是從上世紀走過來的,也經(jīng)歷了1999年的那一天。而我到現(xiàn)在居然還沒有死,世界居然也還在。
話說了這么多,不知有沒有掃了各位游客的雅興;或者妨礙別人瞇縫著眼睛享受幾百年前的繁榮盛世和夢想著幾十年后一統(tǒng)天下的大同世界;或者打擾了諸君做眼球運動。所以我還是盡快閉嘴吧,否則要該槍斃的就不是阿Q,而是我了——而我是知道我死了之后是沒有機會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女)的。而且我也要學得聰明一點了,與人們一起高唱:“土谷祠不倒,阿Q萬歲!”;也只能與人們一起陶醉于我們祖先的繁榮盛世,并神往于那些偉大的預言了。
但是,我只想說:“魯迅精神萬歲!”
讀阿q正傳有感14
《阿q正傳》寫于1921~1922年,是魯迅唯一一部中篇小說,共九章;主人公阿q性格軟弱與膽怯,自卑自負,只會用精神勝利法來麻痹自我;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他賴以生存的精神基礎,沒有了它阿q也就活不到槍殺了!我深深感嘆到但是人民是多么無知,多么的傻!甚至到了一種精神失常的地步,人民無力反抗當時社會的痛苦,只可以以這種方式來聊以。
小說中有寫到:“估量了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總還是阿q吃虧的時候多。于是他漸漸的變換了方針,大抵改為怒目而視了!卑是個弱者,他總是吃虧,久了他已自知了,就不想去反抗了,甚至當成一種樂趣--自辱。他無法維護他做人的自尊了;他還沒事找事找王胡打架,不得不說在阿q社會地位低下,是受壓迫受剝削的!或者這樣我們會感到心酸,怎么阿q連一點反抗意識也沒有!阿q無法在現(xiàn)實中認清自己,所以只能在幻想中尋找自我。
魯迅淋漓盡致地諷刺了一些心靈丑陋的中國人,同時也道出了千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存在的劣根性,一次魯迅在日本看幻燈片的時候,出現(xiàn)了外國人殺中國人的一幕,而看的中國人卻毫無表情,也已經(jīng)麻木了,看著自己的同胞被殺,卻根本不當一回事,有的人還抿嘴一笑,這是多么令人憎恨的行為!魯迅先生毫無保留的揭露出當時傳統(tǒng)社會所產(chǎn)生墮落的中國人。
我感受最深的也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因為是當時那個社會造就了阿q,從而有了精神勝利法,最后直達扭曲了人的心理,這樣只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永遠看不清事實,也永遠讓自己活在現(xiàn)實的痛苦中,不懂得反抗,也不懂得醒悟,這樣只會讓做人越做越墮落;在失敗與屈辱面前,不敢正視現(xiàn)實,這樣的人生有何快樂?!難道人,生來就是讓人作踐的嗎?魯迅先生用含蓄,飽含嘲諷的言語,用巧妙的比喻,用深刻逼真的人物描寫刻畫出一個又一個讓人感悟至深的人物,我嘆服與敬佩魯迅先生相當高明的文采和后人難以逾越的哲學,這些怎能不讓人贊嘆不已!
這部思想深刻技巧精練的小說——《阿q正傳》,正是一座別人難以登上的高峰,這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這也是此小說的魅力所在,它與魯迅將千秋萬代萬古不朽!
讀阿q正傳有感15
從我國豐富的文學遺產(chǎn)中,我沒有能夠讀到好的中篇小銳,其中雖有篇幅類似中篇的作品,但就其結構間架來看,卻象長篇小說的雛形。中國的白話小說,來源于說講。當場講完,則為短篇,連續(xù)說講的,則講者和聽者,都要求越長越好,這樣就擠掉了中篇這個形式。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中國中篇小說的開山鼻祖。這篇作品,不只奠定了中國新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基礎,成為永不磨滅的藝術珍品,也是我們研究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好范本。中篇小說不能是短篇小說的拉長,當然也不能是長篇小說的綱要。它區(qū)別于短篇小說之處為: 一、中篇小說應該極力創(chuàng)造典型人物。短篇小說的人物,當然也要求典型化,但因為篇幅短小,有時以所刻劃的現(xiàn)實,所發(fā)揮的思想,所含蘊的感情,把作品充實起來,提高起來。中篇小說,對于主題思想發(fā)揮,有更廣闊的天地;在藝術結構上,有重大的回旋余地,更有可能從容不迫地進行抒寫。 二、中篇小說要向讀者展示一個較完整的歷史面貌,短篇小說,有時卻不可能。有較完整的歷史背景,才能映托出較完整的典型性格。
《阿Q正傳》的歷史背景,是中國的辛亥革命,選擇的地點是小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這個歷史背景當然不限于辛亥革命這一年,甚至也不限子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而是一個較長的或者說是很長的歷史時期。魯迅所創(chuàng)造的阿Q這個人物典型,當然不是一個先進的典型,但他是一個成功的典型,有重大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這一典型的出現(xiàn),立即成為世界文學作品中有數(shù)的重耍典型之一。 其原因在于,不只是歷史背景上清晰地出現(xiàn)了這一個生命,是這一個生命的出現(xiàn),使得讀者看清了中國社會的這一個歷史時期。
【讀阿q正傳有感(15篇)】相關文章:
讀女巫有感06-05
讀厚黑學有感06-05
讀《中庸》有感06-04
讀《紅與黑》有感06-02
讀《邊城》有感06-02
讀《青鳥》有感06-01
讀《目送》有感05-30
讀《圍城》有感05-29
讀芳華有感05-28
讀《母愛》有感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