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后感(精選56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
林語堂在書的開頭便這樣寫到: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于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guān)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作者這樣寫雖有點夸張,但可以看出作者對于蘇東坡的喜愛。我喜歡讀人物傳記,因為讀人物傳記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可以在一段時間就可以了解一位偉人的一生。已局外者的身份分析,又已當局者的身份唏噓不已。讀過之后,不再只是簡單的根據(jù)幾首詩詞來評判詩人。而且像一個朋友一樣,你了解他,喜歡他,有時又忍受不了他的壞脾氣,但你還是喜歡與他做朋友。當你合上這本書,仿佛他就是你的朋友,你想和他見面你又情不自禁打開了書本,想與他對話。我喜歡蘇東坡,因為他不認識我,但我是他的朋友!
而我終于在中秋佳節(jié)前讀完了《蘇東坡傳》。讀完之后并沒有在這樣的日子想起《水調(diào)歌頭》,沒有想起什么乘風(fēng)歸去,也沒有什么高處不勝寒。我只看到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在政治舞臺上的顛沛流離。作者有句話這么說:“一個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條藝術(shù)手法:那就是要多說話,但內(nèi)容必須空洞。”在那個難得糊涂的世界里,蘇東坡卻活的太過清醒。每句話都是妙語連珠,每句話都真誠熱心。以至于詩人被卷入了政治的浪潮里還是學(xué)不會虛假。關(guān)于王安石變法的好壞暫時不論。蘇東坡卻是永遠站在老百姓的立場思考問題。面對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以及對詩人接二連三的打擊報復(fù)。但詩人的人性一直趨于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
拿林語堂的話說來作為結(jié)局:“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在此突然想到了四個字——浩然正氣!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題西林壁》,我從小就能朗朗上口地背出來。而作者蘇軾,也名不虛傳。從《飲湖上初晴后》到《惠崇春江晚景》,從《念奴嬌 赤壁懷古》到《水調(diào)歌頭》,人人無不熟知。
蘇軾,宋代文學(xué)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軾合稱“三蘇”; “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他精通各個領(lǐng)域。他是詩人、詞人,寫過數(shù)千篇詩詞;他是書法家,于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他是美食家,發(fā)明了流傳至今都贊不絕口的東坡肉、東坡魚;他還是藝術(shù)時尚家,他一穿戴,就使“東坡帽、東坡屐”民間長存。他是奇人,他也是神人。
我對他的了解不是很多,但卻對他詩詞特別感興趣。
還記得從小就背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詞,是在他官場失利時所做。但是這首詩給人的意境沒有任何的抑郁,它表現(xiàn)了雖然表現(xiàn)了作者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何人不曾面對過離別,何人不曾面對過傷心。然而有人從此一陣不起,有人卻樂觀向上,創(chuàng)造出了“不可能”的奇跡。蘇軾,雖然被一貶再貶,卻在此時創(chuàng)造了他詩詞輝煌的最高峰。他因第一任妻子去世,傷心萬分,多年后寫下感動千古的《江城子》。他的種種遭遇也煉成了他豪放千古的詩,煉出了他樂觀的精神,煉就了他亙古不變的癡迷!
“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边@首自嘲詩是詩人面對當年自己的畫像時所作,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既有對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對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多重感情交織在一起。短短24個,卻包含了作者多少年來的情感!我不禁對他有敬意幾分。
他,就是那個豪放的詩人,他成就了詞的豪放派。他就是那個奇人——蘇軾。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
論起那些古代的著名詩人,例如唐宋八大家,我都了解,在這些人中,最讓我欽佩的,就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是豪放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個樂觀開朗的人,在被貶的時候,仍然能保持一個好的心態(tài),與友人一同出游。我欽佩他,是因為他有著無可比擬的才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表達了他的豪邁;同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他的深情;還有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如此有才華之人,怎能不欽佩?
我想更深地走進蘇東坡的內(nèi)心世界,于是在眾多關(guān)于蘇東坡的書籍中,我選中了這本《蘇東坡傳》。
從書中的標題,很容易能看出這本書與眾不同的地方,這跟它的作者——林語堂有關(guān)。林語堂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才子。一位才子寫一位才子,就誕生了這本《蘇東坡傳》——20世紀四大人物傳記之一。
這本書寫了蘇東坡仕途坎坷、歷經(jīng)磨難的一生。蘇東坡多次被貶謫流放,大半生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盡管多次遭遇,苦難深重,但他卻沒有抱怨和頹廢,總是那樣豁達,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
蘇東坡受盡磨難,而依然快樂達觀,能成為豪放派的代表,固然可贊,而讀罷掩卷,我卻似乎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蘇軾毫無疑問是個“狂者”。論語里有一句話“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則欲得狂狷者。狂者,進取於善道。狷者,守節(jié)無為!弊鋈俗鰝狂者可以,但不能做一個狷者。
的確,蘇軾的才華,超過了幾乎當時的所有人,有狂傲的資本,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也為狂所連累,成為他各種挫折的根源。烏臺詩案,就是一個典型的的例子。
狂傲,說的好聽點,是恃才傲物,說的難聽點,就是自負。當年,蘇軾做官時,他好友的父親,陳希亮,作為他的上司,不停地打壓蘇軾。哪怕一篇很簡單的文章,蘇軾都要寫很多遍,因為陳希亮怎么都能找到一點漏洞。有人說,陳希亮是無中生有,他為此解釋說,是看出了蘇軾特別驕傲,怕他以后在官場上,會吃大虧,所以才打壓他,磨磨他的銳氣。想必蘇軾有些是接受了,但是我想骨子里的東西并沒改。
蘇東坡的一生是特別坎坷的,也是樂觀開朗的。他的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文章垂名千史!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
自從讀了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后,我才發(fā)現(xiàn),世界上竟有如此豁達之人,而這人便是蘇東坡。
蘇東坡一生都在被貶,可是我們總能在他的詩中找到一些樂觀的詩句,比如《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戶”,門都破舊的連月光都透進來了,可是蘇東坡接下來又寫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樂天到無可救藥的人,對此我是十分佩服。世上像其這樣的樂天派很少,因此這也是蘇東坡在歷史長河中永遠那么光彩奪目的原因之一。于此,讀完了《蘇東坡傳》,看完了蘇軾的一生,我學(xué)到了兩個字:樂觀。
蘇家出了三個才子,稱為“三蘇”:蘇洵、長子蘇軾、次子蘇轍。所以說“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我欣賞蘇東坡不僅僅因為他樂觀,還因為他是一位正直的詩人,他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可醫(yī)。”由此可見,他很注重人品。當我們學(xué)蘇東坡寫的《記承天寺夜游》時,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閑人”找了幾個合適的諧音詞:賢人、嫌人、涎人、嫻人和銜人。蘇東坡雖然仕途歷盡艱辛,但也很會生活,做的了一手好菜,例如:東坡肉等等。而且他的生活有趣,寫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我們說失意的人有一個詩意的人生。
蘇軾歸隱于田園后,便開始在東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稱“東坡居士”。而這也正是“蘇東坡”這個稱謂的由來。林語堂先生與謝老師最喜愛的詩人便是蘇東坡,而我也體悟到了蘇東坡的與眾不同。當我們?nèi)ラ喿x他的詩作時,沒有苦澀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頭的通達樂觀。
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林先生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xué)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而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其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蘇東坡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的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quán)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與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相斗,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道底,正是區(qū)別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tài)度。也許在蘇東坡看來,一己的私欲,是十分卑微的事情。而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生活上的,他的雙眼、他的內(nèi)心更多關(guān)注的是百姓的愉悅和疾苦。正是因為蘇東坡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其與救百姓于水火的形勢發(fā)生了抵觸,他才反對到底,甚至于在自己管轄的州府里,對于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一概不理。蘇東坡決心爭論變法,可見他永不放棄的性格!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而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5
曾經(jīng),在那個外強中干的大宋王朝中,有一群人倒施逆行,對上瞞天過海,對下大施淫威,他們就在官場,那片污濁之地渾水摸魚。
可幸的是,在這其中,有一股清流,叫做蘇軾。
他,擁有的,是清風(fēng)般的心靈,竟縱身躍入官場。只是,哪里從不是和風(fēng)細雨之處。
這里,沒有知己,沒有情懷。觥籌交錯,談笑風(fēng)生,都是不得已的戲碼。放下酒杯,你有你的信仰,我有我的陣營。
幸好,他足夠淡然;幸好,他足夠堅強。
一直不解,蘇東坡本是性情中人,本是屬于清風(fēng)明月的,可為什么,他毅然走入了官場?
逐漸長大,逐漸明白,蘇東坡入那暗無天日地方,多半是受家庭壞境和社會的熏陶以及宋朝的政策重文輕武?勺钪匾,仍舊是蘇東坡畢生的理想濟世安民。
蘇東坡一生為民,即使身在廟堂,即使仕途并不光明,也拼盡所有,守護一片凈土,呵護一方百姓。
猶記得,蘇東坡在只剩五百緡錢時,托摯友在宜興買了套田莊,用光了他所有的積蓄,只是后來當他了解到老宅的歷史和原主的現(xiàn)狀時,動了側(cè)影之心,便又將老婦人請了回去,而自己卻并未要回房錢。
有人認為蘇東坡愚不可及,既然已經(jīng)退了房子,為什么不把錢要回來呢?更何況,這老婦人很可能和兒子一起演了出戲呢!
我不這么認為。蘇東坡一心為民,幾乎所有的官員都對百姓頤指氣使,強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不得不說,蘇東坡,愛民如子。
當蘇東坡時任杭州太守時,一度被當時垂簾政聽的太皇太后賞識。碰巧杭州多處房屋需要改善,如若換做其他官員,定會以此為借口,趁機請求朝廷撥些賑災(zāi)物資下來以便自己中飽私囊?商K東坡卻與他們不同。
他要了四萬貫錢,卻不貪污一分,全數(shù)用在了百姓和軍人身上,種種光榮事跡,不勝枚舉。
只可惜,后來的蘇東坡在朝廷中身居高位,惹人眼紅。于是,他的政敵種種小人上疏彈劾,大有將蘇東坡談下臺的氣勢,
所幸,那段時間,有一個太皇太后壓陣。
元佑八年,太后逝世。
自此,蘇軾一貶再貶,從河北軍區(qū)貶往惠州貶所,貶往海南儋州……終于,還是辭了。
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蘇東坡逝世。
屈原云:眾人皆醉我獨醒。獨句,亦可評價蘇軾一生。
蘇東坡說,人生如逆旅,我亦如行人。塵世間,每個人都是異鄉(xiāng)過客,在世事阡陌間輾轉(zhuǎn)流離。而他,在塵埃里,默然開花。
流年,長短皆逝;浮生,往來皆客。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6
我們小學(xué)的時候就接觸過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彼屛覀冎廊松谑揽倳蟹蛛x之時,不會有完美的事物存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彼屛覀兌昧嗣篮玫淖T浮?稍诎烟K東坡當作摯愛的林語堂的筆下,將一位偉大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同時,也把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他稱蘇軾的一生是“像一陣清風(fēng)度過了一生”。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他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隨后的人生卻是在宦海漩渦中坎坎坷起伏。烏臺詩案入獄后被貶黃州,后又放置定州、惠州、儋州,大半個中國的窮山惡水,都有他的足跡。他身處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歷經(jīng)的種種委屈、落寞、孤獨、清貧、艱險……但他總是能保持一份天真淳樸的童心,面對憂患一笑置之,不為利益而動搖,也不為俗見而改變自己的信念。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他一世貧窮卻過得安逸,兩袖清風(fēng),豁達開朗。他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曠達的胸襟,瀟灑地面對一切。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說:“讀蘇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tài)。“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笔替凭故沁@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謫居黃州的蘇東坡,落魄無比。擔(dān)著可有可無的閑職,領(lǐng)著微薄的俸祿只能舉家食粥度日,還有惡疾纏身的痛楚……他并沒有因此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時,面對“江上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發(fā)出“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感嘆,面對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風(fēng)輕云淡地說出“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這份灑脫和坦然讓“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逐漸消失,代之出現(xiàn)的是光輝溫暖和親切寬容的成熟。當他發(fā)現(xiàn)當?shù)匕傩沼袟夝B(yǎng)女嬰的惡習(xí)時,毅然拿出自己少得可憐的薪資,到處寫信籌措資金,舉辦育嬰堂,救活了無數(shù)嬰童,而他自己卻過得狼狽不堪,蘇東坡在自己寒冷徹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卻要去溫暖別人。
在新舊當權(quán)派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卻從不舍棄自己兼濟天下的初心。他是黎明百姓的摯友,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他與社會上各行各業(yè)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詩人隱士、藥師、酒館主人、道士僧人、貧窮百姓、甚至不識字的農(nóng)婦等。在杭州廣州地區(qū)興辦水利,建立孤兒院和醫(yī)院,創(chuàng)辦監(jiān)獄醫(yī)師制度,頒布嚴禁殺害嬰兒的律令。在處理王安石新法改革遺患時,他全力從事救濟饑荒,為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不懼與朝廷抗爭。為減免貧民百姓欠稅而向朝廷懇求。這才是真正能做到關(guān)心大眾疾苦的高士該有的濟世情懷。
蘇東波無論悲喜,無論沉浮,都能懷揣初心,一路向前。像一陣清風(fēng)一樣度過了一生,溫暖了他人,垂名千古,只能說他,生不逢時!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7
平凡的人對于“光芒夜半驚鬼神”的天才總是有種不可名狀的畏懼,如徐渭、如梵高。但對于性情平易近人,骨子里流淌著溫和謙恭血液的天才,則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愛和親切感,比如蘇東坡。
蘇東坡是樸實的中國百姓腦海里一切美好形象的真切合體。他實實在在就那么人人眼、他輕輕松松就能夠暖人心。他滿足了我們對中國文人的所有幻想。
頂著一副粗獷老農(nóng)的外表,不是不英俊,而是讓人看得太舒服。一脈浩然之氣用盡,不只為自己,還將那福音傳給大江南北的百姓。一聲“如蠅在食,吐之方快”,可見他清狂而非輕狂。一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可知他用情之真思念之深。
喜愛蘇東坡,是因為他在那蒼茫天地之間如同一株小草——在奮力鉆出黑暗的夾縫之后、在見到慘淡天光的那一刻,以不比常人的堅定之心相信光明,從此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郁郁蔥蔥,屹立不倒。滄桑筆直的樹干是他的獨善其身,伸展而開的綠冠是他的兼濟天下。幾十年人生跌宕,風(fēng)風(fēng)雨雨使得他從肉體到心靈,都變成一個不能被輕易傷害擊敗的人。中國文人敏感脆弱的靈魂,在他這里去掉了多愁與傷懷、抑郁和不安,只留下一種叫“看得開”的心情,叫“想得明白”的心境,和“同情弱者”的心懷。
走近蘇東坡,從他那一句“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開始。這種生活不同于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凈,也沒有劉禹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那么“高水平”。蘇東坡是和誰都玩得來。他可與三教九流為伍,并且從不失那顆赤子之心。這不僅是一種本領(lǐng)、一種生活,更是一種活法!在他眼里,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他心底,一涓寬容之泉早就將政敵帶給他的不愉快全部帶走。因為知愛,因為懂愛,更因為有愛,他成為古今士大夫中最有人情味的一個。這種活法是他受人歡迎的原因,是他心靈幸福的秘訣,也是他留給這略顯蒼白的人間巨大的精神財富。
感悟蘇東坡,從他那一句“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開始。一個人能對浩然之氣有如此深切之感,想必該精神必定貫穿他人生始末。蘇東坡正是如此。從朝廷上的當仁不讓,到貶謫為地方官的身體力行。他的奏章、他的功績無一不透露著那不謀私利,一心為民的感情。身在名利場中,諸多不由己。卻因為有那股浩然之氣,他把決心下得更徹底,他把脊梁挺得更硬。他像一股旋即有力的清風(fēng),吹散了所到之處的污濁之氣。
想起蘇東坡,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出一個大腹微便便,體態(tài)微寬的形象,讓人安心讓人貼心。他身上沒有“文人相輕”的酸味,他身上只有溫溫暖暖的陽光的味道。時常忍不住在心底喚一句“老東坡”,因為羨慕,因為喜愛,更因為感嘆。羨慕他的才華橫溢,外加那一副好心腸好脾氣。喜愛他儒者的翩翩風(fēng)度,那是一個翰林大人美好的形象。也更感嘆那一顆赤子之心、一身浩然正氣、一片坦然心境。
時光早已滌蕩了蘇東坡心中那因貶謫、因顛簸、因月光、因夜風(fēng)而生發(fā)出的一切憂憂愁愁不達不快,只留下一個擺脫了官場的羈絆、人事的糾紛的大文學(xué)家的形象,由宣紙上的墨跡、石碑上的刻紋穿越千古傳遞到我們面前。翻開舊書,在那無數(shù)豪情四射的詩詞筆墨之間,我只看見我那溫溫暖暖的老東坡,帶著他的大黑狗,拄著一根竹杖,悠悠然然地行走在世間。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8
想替蘇東坡說一句話:“你可以改變我的處境,但卻左右不了我的心境!
蘇東坡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父親年輕時沒好好學(xué)習(xí)。夫人生了長子蘇東坡后,他的態(tài)度才嚴肅起來,追悔韶光虛擲,痛自鞭策。
弟弟蘇子由沉穩(wěn)、實際、拘謹、寡言,蘇東坡則輕快開闊、好辨、天真、不顧后果。因此謹慎的弟弟經(jīng)常開導(dǎo)哥哥:不能輕信他人。
其實蘇東坡毫不恭維、仗義執(zhí)言的性格特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
蘇東坡對他的弟子子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蘇東坡的這種態(tài)度自然為他招來了不少麻煩。
沈括,就是寫《夢溪筆談》的那位文人,逐條批注蘇東坡送給他的詩集,向皇帝告蘇東坡“詞皆訕懟”。真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蘇軾知道后不無調(diào)侃地說:“今后我的詩就不愁皇帝看不到了!彼,這種性格使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fēng)度過了一生。
談起蘇東坡的政治道路又不得不談起歐陽修。
當時蘇東坡的科舉主考官就是名聲大噪的歐陽修。
歐陽修閱卷時,誤以為其中一張文采斐然的考卷是好友曾鞏所寫,為避免閑話,特意將其設(shè)為第二名。等榜單出來后,發(fā)現(xiàn)第二竟是蘇軾。
于是到處向人贊揚蘇東坡,并向自己的兒子感嘆道:“三十年之后,無人再談?wù)摾戏颉!?/p>
但人怕出名豬怕壯!后來蘇東坡的文章被指控為對皇上不敬,那就是“文字獄”。
他差點因此丟了性命,“唐宋八大家”也差點變成了“唐宋七大家”。
在湖州的蘇東坡剛出獄,就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春天時,蘇東坡外出踏春,一眼瞧中了黃州城東那片荒蕪的坡地。于是開始了桃花源里好耕田的農(nóng)夫生活,并取了個拉風(fēng)的名字“東坡居士”。
官場失意的蘇東坡在黃州迎來了文學(xué)成就的春天。每天沒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他先后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
或許老天還沒有虐夠蘇東坡,接連而來的六道詔書又將蘇東坡越貶越遠,被貶到遙遠的海南儋州。結(jié)果蘇東坡在路上還給蘇轍寫信:
“他年誰做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
我是真得由衷佩服蘇東坡,都被貶到全國各地,心態(tài)還是一如既往的豁達開朗!正是這豁達的心態(tài),才使蘇東坡充滿人性的魅力。
蘇東坡一生飽經(jīng)貶謫之苦,他是在承天寺夜游的浪漫詩人,也是跟著心走的隨意詩人。遭遇并沒有使他憤世嫉俗,他的人性更溫和厚道,沒有變尖酸刻薄,不近人情。
人們不會去愛戴一個品行惡劣,但文字打動人心的作家。蘇東坡特別坎坷的一生,也是豁達樂觀的一生。
他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一樣經(jīng)萬古流不盡。
時勢造英雄。
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經(jīng)久不衰,多半是因他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造就他頗高的道德素質(zhì)。
在被貶密州時,他寫出了公認最好的中秋詞。
正因為蘇東坡的思想超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脫穎而出。
最后,還是用林語堂先生的話做結(jié)尾吧:
“我們一直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為人生活,這種思想和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型,曇花一現(xiàn)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9
我在前天剛讀完由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東坡是一個正派,豪宕,有問題勇于指出的人。本書敘述了蘇東坡崎嶇的終身和蘇東坡終身所閱歷的有記載的作業(yè)。
他的性情:他為人堅強不屈,有問題便會提出,即使有再多的力氣阻遏,他也能據(jù)守自己的準則。比方,神宗皇帝時期,那是一個全國大亂,生靈涂炭,萬馬齊喑的時代。除了那些元祐大臣和極少數(shù)正派的人勇于宣布言辭以外,就沒有其他人敢說對立新政,對立王安石的話。蘇東坡卻是元祐大臣中最活躍的那個,他一直在向皇帝上書說新政的損害,青苗借款對公民形成的巨大損傷。
他的文學(xué)作品:他的文學(xué)作品十分美麗,連歐陽修看了之后也嘆了一口氣說:“30年后就不會有人再議論我了!弊屛易钯p識的一點是他的文章沒有一點是虛情假意,都是真的!我覺得一個人實在是最重要的,勇于宣布自己正確的言辭也是很重要的。蘇東坡將這一行為做到了最大化,他簡直終身都在說真話,都在為國家宣布著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言辭。蘇東坡十分愛家人,所以他也十分愛他的弟弟,有一次與他弟弟別離之時心中十分傷感便作下了婦孺皆知的《水調(diào)歌頭·中秋》。這首詩十分的實在,我逼真地感觸到了蘇東坡心里的傷感,那種對弟弟難得一見的哀痛。
最終,他的思維層次。我覺得他的思維層次是很高的,由于他歷來不會由于自己的寓居環(huán)境之陋而哀痛,他看中的是寓居環(huán)境周圍的氣氛,周圍的雅。比方,他在被貶嶺南之時,他發(fā)現(xiàn)了周圍的雅,酒的雅,嶺南有桂花酒,他十分沉浸于這種雅之中,由于他也是一位愛喝酒作詩的人。我從此能看出他對自己的居所之粗陋僅僅一筆帶過,輕描淡寫,對周圍的雅是寫的可謂是十分翔實。我覺得這種早已脫離物質(zhì)日子的思維層次值得每個人去學(xué)習(xí)。還有,他很少會直接正面攻擊自己不喜歡的人,除了在朝上。比方,他再度被放逐,去往海南之時,這是被董必所加害的。所以他就在喝醉時寫了鱉相公的故事,使我不由得捧腹大笑,他將鱉相公寫得有板有眼,也將董必這一人物完美的轉(zhuǎn)化成了鱉相公。
蘇東坡早已逝去很久了,但他的精力,他的思維不朽于人世。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覺得第二類人說的正是蘇東坡!咱們都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他的精力,領(lǐng)會他的境地,學(xué)習(xí)他人生的層次。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0
最近,剛剛讀完了這本書,我對蘇東坡不禁感到無比的崇拜。他不僅是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也是一位新派的畫家,同時也是偉大的書法家。他還是工程師,釀酒師……每次想到他,腦海中東輝浮現(xiàn)他那慈祥的微笑。
在蘇東坡坎坷的一生中,我最感興趣的便是他的“女人緣”。宋朝洶涌澎湃的朝廷中,堅持正義的蘇東坡總是遭人排斥。好在歷代的皇后們總是在關(guān)鍵一刻幫助蘇東坡化險為夷。在他受審時,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一命;接著,又是英宗的皇后拔擢他得勢;在晚年時,若不是神宗的皇后攝政,蘇東坡估計早就放逐蠻荒了。雖然,在宋朝有幾個不明事理的皇帝,幸運的是還有幾個賢德的皇后。她們總能看透一切大小事情,能明辨是非黑白。神宗皇帝一去世,太后便廢除一切王安石的政令,重召蘇東坡、司馬光,并皆以重用。這些皇后們的庇蔭總是讓我贊嘆又惋惜。
蘇東坡退出一切朝政,重返“山林”時,他便又稱為百姓之友。他每治理一個地方便都受到百姓愛戴。他幫助百姓們治水挖井,并用竹子做管子連接起來,千家萬戶便都能喝到干凈的水。他還為當?shù)匦藿ㄡt(yī)院,這個“安樂坊”便是中國最早的公立醫(yī)院,僅三年之內(nèi),治好了一千個病人,人們的健康得以有了保障。他也干平常太守不干的事——修繕房屋。經(jīng)過歲月的侵蝕,原本古老的房子變得破爛不堪,蘇東坡為了更好的保護他們專門請人修理?梢赃@么說,他所到之處,人們無不歡喜。
浪跡天涯的時候,蘇東坡還迷上了釀酒與養(yǎng)生。閑暇之余,蘇東坡便在自家屋子里釀起了酒。偶爾也有人向他求教,但他在做酒方面只是個外行中的內(nèi)行,有些人甚至嘗了他的釀的梅子酒,腹瀉了好幾天。睡前他時常盤起腿打坐,他認為調(diào)整好呼吸節(jié)奏并平息心律便可延年益壽。
蘇東坡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他以前耕作過一塊田,那塊地方叫做東坡,于是便有了東坡居士這個稱號。他總是在不同時期遭受不同的打擊與fei謗。 正如人們所說,做好一個普通人并不容易,更何況蘇東坡呢?我的心底,他卻做了一個大寫的人。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1
蘇東坡是是林語堂一生的摯愛。雖然相隔800多年,但在林先生筆下,蘇東坡正如自己的忘年至交,仿佛親眼見證了蘇東坡“竹杖芒鞋,一蓑煙雨”的平生。
沒看這本傳記之前,我對東坡的了解主要是他光輝熠熠的頭銜,以及登封造極的藝術(shù)造詣。文學(xué)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豪放派之代表。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chuàng)了湖州畫派。但是讀了《蘇東坡傳》以后,我真正了解了一個完整的蘇東坡,一個真實的蘇東坡,一個自然的蘇東坡,一個純粹的蘇東坡。
對東坡的最新認識是他仕途上的浩然正氣。以前總以為東坡是一位超凡脫俗的文人,讀此書后,方知他的政治生涯是坎坷的!皩W(xué)而優(yōu)則仕”,帶著“平和世界”的美好理想,東坡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變法之際,他在外任官期間,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極力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jié)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diào)任杭州通判。經(jīng)歷了10年的政治生涯,東坡經(jīng)歷了人生的第一難 ,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接著就是不斷地被貶,再被貶。”人生最失意之時,卻造就了他文學(xué)的巔峰!冻啾趹压拧贰ⅰ肚俺啾谫x》、《后赤壁賦》、《承天寺夜游》都是這時所作。在一個昏暗的時代里,蘇公以文人之浩然秉性,敢于去質(zhì)疑變法之弊端,敢于去挑戰(zhàn)王宰相的權(quán)威。即使犧牲自己的仕途,也要堅定的拯救蒼生。
其次就是對其豪放曠達,虛幻若谷的人生境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經(jīng)濟經(jīng)歷了仕途上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后,蘇東坡也逐漸頓悟,認識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淡卻入世之心,步入出世之途。由那一剎那起,他看透了這一切。于是乎,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tài),開始了新的生活。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談禪說理, 人生,就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又何必被聰明誤一生呢?
讀完《蘇東坡傳》,感受蘇公,我體會到“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所言之理。感受自己,未來但求對社會“浩氣長存”,但求對生活“煙雨一生”。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2
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一樣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wěn)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fā),不去阿附迎合,不為“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蘇東坡一向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fēng)光霽月,高高超越于蠅營狗茍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長,奉儒而不迂執(zhí),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佞。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tài)度堅持對人生、對完美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實現(xiàn)從現(xiàn)實人生到藝術(shù)人生的轉(zhuǎn)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shù)審美情趣的人生,并體此刻他豐富多彩的文學(xué)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訴人說,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的感嘆贊美之。但是皇上對蘇東坡的感嘆贊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蘇東坡一向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蘇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這正是我們太多的讀者喜愛他的緣故。近千年來人們不會從內(nèi)心愛慕一個品格低劣無恥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
文學(xué)上萬古不朽的美名,還是在于文學(xué)所給與讀者的快樂上。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xué)風(fēng)尚掩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fā)乎肺腑的“真純”。
此刻我最為欣賞的是他那真純且有無盡趣味的《定風(fēng)波途中遇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蹦阍跄懿灰鈺L(fēng)雨過后不必須有完美的天空是一種境界;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樣見彩虹是一種境界。但是現(xiàn)實中很少有人像東坡那樣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這是用充滿洞察力目光蔑視困境時才能擁有的真純和趣味!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3
最早了解蘇東坡都是從以前的語文課本上,只知道他是《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題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這些著名詩詞的作者,豪放派的主要代表,對蘇軾的了解只是一個名字、符號,很抽象,就像貼在墻上的一個偶像海報一樣。2021年暑假在川大培訓(xùn),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中文系教授王紅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中國人的詩意人生》的課程,課程中王紅老師多次提到了蘇軾,并建議大家看看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沒曾想到至善讀書社共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蘇東坡傳》。
這個寒假,除了走親訪友,最幸福的莫過于拿起《蘇東坡傳》,聽著各位老師通過喜馬拉雅APP分享的章節(jié)語音一起學(xué)習(xí),群里各位老師也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對這本書的獨到看法,讓蘇軾在我腦子里從一個符號變成了一個鮮活的、立體的人,他不僅在文學(xué)上,在諸多領(lǐng)域皆卓有建樹;不僅以其博學(xué)之識影響世人,也處處展現(xiàn)其強大的人格力量;不僅有其“偉大豪壯”的一面,也有其“平凡普通”的一面。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儒家喜其忠,佛家喜其空,文人喜其雅,平民喜其義?梢哉f,蘇軾是中國歷史上“不可無一難能有二”之人。
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離我婆婆家135公里,我和他也算半個老鄉(xiāng)。眉州雖然不大、但依然舒適別致。鎮(zhèn)上街道整潔,五六月間,路旁的荷花盛開,香氣彌漫。像四川其它很多地方一樣,這里山川秀美、景色迷人。第一次出川的時候,蘇軾還未滿20周歲,弟弟蘇轍也僅僅是個18歲的少年。出川的道路是兇險的,當時從蜀中到京城的道路,就跟我們一家三口回四川老家的路程差不多,蘇東坡從眉州到開封,我們從鄭州到四川彭州。還記得第一次開車回老家時,穿秦嶺的擔(dān)驚受怕,愛人開車,我的心提到嗓子眼,生怕他一不小心有什么閃失?上攵1000年前,蘇洵帶上蘇軾、蘇轍兩個兒子,拿著朋友張方平寫給韓琦、歐陽修等人的介紹信,上京趕考是冒著多大的風(fēng)險。出川的道路自古都是兇險的,早于蘇軾幾百年前,這條路的艱險被另一位走出四川的天才詩人這樣描寫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一考,父子三人名動京城,但母親突然在家鄉(xiāng)去世,按照朝廷律令,蘇東坡和弟弟必須為母親守孝三年,在此期間,他和妻子王弗過著尋幽青山、讀書綠水的生活。
此后1066年4月,蘇東坡還回過一次四川,他的父親去世了,于是他和弟弟辭去官職護送父親靈柩回鄉(xiāng),再次守孝三年,他在父母墓旁蓋了一座小廟,種了3000棵松樹。服孝期滿后不久,蘇軾兄弟北上劍門從陸路返回汴梁,從此再沒有回過故里。
讀完蘇東坡傳最佩服的還是他的為人,在逆境中保持堅貞的氣節(jié)和獨立的人格,絕不隨波逐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即使身處絕境,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和積極向上的追求。
回首千年看“居士”,“千古一人”蘇東坡。他即平凡又尊貴,即隨俗又清傲,即普通又杰出,即“渺小”又偉大。他的身上始終閃現(xiàn)著一個生動、鮮活的,立體、大寫的“人”。蘇軾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巨著,值得我們用心品鑒、去廣為倡揚、去世代傳承!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4
我是懷著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閱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xué)評價了,至于“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于學(xué)術(shù),讀起來如同面對戴著瓶底厚眼鏡的老學(xué)究,壓抑之余,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xué)很是自愧于學(xué)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于盡的沖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么點英雄惜英雄的心情為子瞻作傳吧。托了老外的福,這書里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yīng)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著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起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nóng)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責(zé)任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nóng)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后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面對他自己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tài)!澳惆,滿肚子不合時宜!笔替凭故沁@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說的吧。
林語堂先生說:“我理解蘇東坡,是因為我喜愛他的緣故!蔽蚁,這喜愛除了對其文的贊賞,更包含了對其人的投契。比較他們二者的人生,我竟發(fā)現(xiàn)極大的相似之處。
且不說同樣闊達的胸襟,不相上下的智慧,他們都生逢亂世,遭遇變革。秉承儒家入世的宗旨,他們都想成為昏昏之世的昭昭之雷,驚醒昏聵的統(tǒng)治者,救活苦難的國與家,于是嬉笑怒罵,激昂文字,成為當權(quán)者心中的芒刺。他們?yōu)榇硕馐芡纯,身心俱疲,所以在“痛何如哉”之際,于道家出世的思想中尋一刻的慰藉。蘇一生有幾次想辭官歸隱,甚至買田筑舍,但卻苦于政治迫害,終未如愿。林語堂先生則在《生活的藝術(shù)》中說:“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心滿意足。儒道兩家的思想,在兩顆濟世救國的心中撞出燦爛的火花。林把臺灣家中的書房名為“有無為軒”,正是有為之時,也有不為之事的意思。
尼采說:“國家和文化時反向發(fā)展的。”雖不甚正確,卻正暗合“文人的不幸,是文化的大幸”之意。林在《吾國吾民》中說:“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正好為這種現(xiàn)象作歷史的注釋。
可是我不禁有所感,現(xiàn)在算是治世了,“合時宜”的文人愈來愈多,“不合時宜”的文人愈來愈少。放眼文壇,處處是贊美者、謳歌者,疾呼者甚是寥寥,甚至如北大的學(xué)子,有被拉去“會談”的風(fēng)險——狡兔死,走狗烹,現(xiàn)在國家強盛了,我們還要疾呼者做什么,思想偏激的人都滾一邊去!于是便有了北京一幫浮浪子“黜魯迅而豋金庸”的所為。
白居易說:“歌詩合為事而作。”我想樂天先生若見到當今如郭敬明或玄幻小說一流的,恐怕會無語吧。再看當今垃圾文學(xué)的盛行,可謂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很多沉迷于此的人,大有“不知腐鼠成滋味”的勁頭。
嗚呼,我只愿還能幾位像蘇東坡,像林語堂,像魯迅那樣說真話,做實事的文人,那種激昂文字的斗士,發(fā)出不啻驚雷的吶喊。須知我們的國家還處于關(guān)鍵的時刻,治世之中仍有暗流,安然的夢,還是以后再做吧。
讀了《蘇東坡傳》,目睹一個朝代的興衰,心中不免有所感,因此扯幾句淡話。淺學(xué)無知,倉促完篇,若有謬誤之處,還望諸公見諒。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5
自從讀了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后,我才發(fā)現(xiàn),世界上竟有如此豁達之人,而他便是蘇東坡。
蘇東坡的名字叫蘇軾,東坡是他的號,字子瞻,他是北宋時期一位大詩人、大詞人、大文學(xué)家。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唐宋八大家。你背過的“橫看成林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蘇東坡寫的一首關(guān)于廬山的很有名的詩。
蘇東坡一生都在被貶,可是我們總能在他的詩中找到一些樂觀的詩句,比如《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戶”,門都破舊的連月光都透進來了,可是蘇東坡接下來又寫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樂天到無可救藥的人,連我也佩服的五體投地。世上像這樣的樂天派不多了,所以這也是蘇東坡在歷史長河中永遠那么光彩奪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讀完了《蘇東坡傳》,看完了蘇軾的一生,我學(xué)到了兩個字:樂觀。
與蘇軾人格高尚相映襯的是他人格的魅力,高尚和魅力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同的一面。高尚指其善,魅力是美,分屬不同的范疇。東坡人格的魅力在于他對人間貼自肺腑的愛,在于他于任何處境都能以達觀心態(tài)享受生活,在于他性情里的幽默風(fēng)趣,在于他能與各階層人民真誠相交,在于他因言獲罪多次卻始終不曾停筆,在于他種種魅力。
時光早已滌蕩了蘇東坡心中那因被貶、因顛簸、因月光、因夜風(fēng)而生發(fā)出的一切憂憂愁愁與不達不快,只留下一個擺脫了官場的羈絆,人事的糾紛的大文學(xué)家形象,由宣紙上的墨跡、石碑上的刻紋,穿越千古傳遞到我們的面前。翻開舊書,在那無數(shù)豪情四射的詩詞筆墨間,才能感受到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么。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6
想到宋朝詩人,首先選現(xiàn)在腦海中的必然是蘇軾。蘇軾的詩詞中無時不透露出他看淡人生,雖一生被貶,依舊樂觀豁達,從而洞穿世事。佩服他歷經(jīng)風(fēng)霜,卻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受到萬人敬仰的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不平,歷經(jīng)風(fēng)雨屢遭貶低,不僅折服于他超凡脫俗的詩句,也從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可看出,還有他那氣度寬廣,為人正直的人格。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被貶去黃州,在黃州,蘇軾被叫為東坡居士,為幫助百姓解決吃肉的問題,在這里發(fā)明了一道千古流傳的“東坡肉”。仔細想想,美食家與作詩一句兼?zhèn)涞脑娙苏娌欢,那蘇軾便是居于首位的大家。蘇軾的被貶之路似乎從未停止,但在被貶的日子中,蘇軾,他憤駭世俗,不愿去流合污。被貶的日子,在山水美景中作詩,期間他寫過“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中之明月,閑者得知!
蘇軾的詩詞可謂驚艷世人,如果李白被稱為是“天上月”,那他便是“人間仙”?勺寶W陽修用喜極而淚下來形容,使宋仁宗稱贊不絕。每句詩中都透露著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
或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應(yīng)該有一個蘇軾,面對一切挫折,仍有著樂觀向上,越挫越勇的精神。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7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币皇啄捴巳丝诘摹赌钆珛伞纷屛艺J識了蘇東坡,但確切的說,是在看完林語堂老師的《蘇東坡傳》之后,才對這位不朽的傳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fēng)度過了一生,但連作者林語堂都說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用詳盡的語言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說他是自己“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他憂天下之憂,嘗黎民百姓之苦,在艱苦的環(huán)境依然生活愜意;他在官場沉浮,受盡小人排誹,依然潔漱一生。
蘇東坡這樣一個不出世的天才一生沉浮坎坷,王安石為首的革新派當權(quán)時,他因不滿新政的弊端直言進諫而橫遭排擠不得重用;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當政時,他為新法合理的一面進行辯護卻不見諒于舊黨同樣屢遭貶謫。終其一生,除了太后執(zhí)政期間他真正握有短暫的實權(quán)外,他基本輾轉(zhuǎn)于杭州、密州、徐州太守、黃州、登州、潁州太守、揚州等任地方官吏。晚年他還被遠貶惠州乃至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
蘇東破的一生飽經(jīng)憂患,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有變得尖酸刻薄。他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有 “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達觀,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痛楚,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他在文學(xué)方面的造詣,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畫作,在當時也是無人能比。就這么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卻是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樂。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guān)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句話就是"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8
上學(xué)時一曲“大江東去”讓我對蘇軾初生敬慕,心想:能詠出如此豪邁的句子的人一定也是個不凡之人。后來教高中,因為課本里有許多蘇軾的詞文,而且那兩年的新概念作文里引用蘇軾經(jīng)歷和描寫蘇軾的句子熾手可熱,我對蘇軾其人更是好奇,于是當時就搜集了不少有關(guān)蘇軾的軼事。了解到他不僅文章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更開創(chuàng)以詩為詞的詞作新局面,并且自身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書法造詣與黃庭堅并稱,畫竹可與文與可媲美,枯木怪石更是一絕;通曉音律,棋藝精絕;廚藝精湛,略通岐黃........簡直是個曠世奇才。「屛揖磁宓氖撬鸥甙硕,雄才大略,卻一生仕途多坎坷,幾經(jīng)貶謫,歷經(jīng)磨難,然而在他的詞文里面體現(xiàn)出來的卻始終是樂觀與曠達的情懷。
這次終于讀到了《蘇軾傳》,這是一本嚴格按照編年體的形式來寫的一本人物傳記,講蘇軾的一生寫的詳實而生動。讀過此書,對于這個歷史時空里的偶像,更多了些了解,也更多了些崇敬,當然也多了些唏噓。
蘇軾考中進士那年,在入榜的388名學(xué)子中名列第二,而他卻因文章早已名動京師。很快他便做了鳳翔推官,三年期滿,英宗有意擢拔他為翰林,卻被宰相韓琦勸阻,認為年輕人應(yīng)多一些歷練。不過英宗早就把他視為宰相人選了?上У氖呛髞硗醢彩兎,年輕的蘇軾對新法認識不足,又不肯隱忍,只得請求外任。
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三起兩落,正當壯年大有為之時卻被陷害,“烏臺詩案”讓他身心俱創(chuàng),事后被貶到黃州達五年之久?删褪窃谀嵌巫盍实沟臅r間里,蘇軾仍是交游滿天下。也是在那段日子里,他寫出了著名的《赤壁賦》《后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蘇軾的第二次遭貶是在晚年,敵人故伎重演,蘇軾再次被陷害。這次貶得更遠更徹底,幾近流放,安置地在當時的蠻荒之地嶺南。而且這次蘇軾再沒能回來?墒羌幢闳绱,蘇軾仍是樂觀的參禪悟道,同時又積極地關(guān)心著百姓的生活。
蘇軾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歷經(jīng)艱險仍不忘初心。儒家的匡時濟世思想與道家的齊物論還有佛家的超然出世的精神巧妙地在他的心中交匯。
讀完《蘇軾傳》不禁佩服他的始終樂觀,更贊賞他的純真與直率,雖說他把這一點叫做“一肚子的不合時宜”,可我認為沒有這滿肚子的不合時宜也就沒有了大文豪蘇軾,就沒有人人敬仰的蘇學(xué)士,就沒有曠世奇才蘇東坡。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9
蘇東坡是比較遙遠的,但并不是他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就沒有意義。蘇東坡他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學(xué)財富,他將人生的意義,對生命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寫進了他的詩里,給他的詩注入了生命,與其說現(xiàn)在我們不斷的去讀他的詩祈求獲得一些靈感,不如說我們在渴望獲得他那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蘇東坡一生大起大落,21歲進京應(yīng)試,所做文章得到歐陽修賞識,名動京師,少年得志。如果他趨炎附勢,如果他只是為了做官。如果他只是為了得到皇帝的寵幸,他是不會被我們記住的,因反對新法,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他自請出京,他走的是瀟灑極了,可是朝廷是政治家們的朝廷,他只是一個詩人卻不是一個政治家,他怎么會想到新法的官員對他的記恨呢!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zhuǎn)折點,新黨們欲致他于死地而后快,幸好有眾多好友的幫助及宋朝不殺士大夫的傳統(tǒng),他才幸免于難!即使新黨們這么對他,而他卻把那些迫害過他的名字寫在了沙灘山。讀過蘇東坡的人都知道,宋哲宗即位時,司馬光被重用,蘇東坡隨機東山再起,守舊派對于新黨的攻擊,他是看不下去的,所以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了,因政見不合蘇東坡又得到了守舊派的攻擊,想來蘇東坡是不怕攻擊與迫害的,因為他肚子里裝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你方唱罷我登臺,新舊大臣輪番執(zhí)政。他總被召回朝廷,又總因政見不合被貶往他鄉(xiāng),只因他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詩是蘇東坡的一部分,假如沒有詩,蘇東坡怕是經(jīng)不住這幾遭磨難的。朝堂上的不如意,并沒有讓他消沉,他開啟了人生的另一個意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倍嗝春肋~的語言!生活中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升官也比不上此時的豪邁。不如與青天共飲一杯酒吧!此時的詩成為了他與青天共飲的一個媒介!翱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贝藭r的蘇東坡只是一個孤獨抽泣的老人,即使他在堅強,他也會流淚。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蘇東坡寶刀未老,他依舊精神抖擻,依舊有迎接風(fēng)雨的勇氣,他以詩明志。
不知道是朝堂上的一連串的打擊成就了他,還是祖國的大好河山成就了他,或許源于他那一肚子的不合時宜。他寄情于山水,經(jīng)過一連串的貶出,倒是游覽了大江南北。正如他所說“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此時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需吹走那些消極的思想,走進自然,去經(jīng)歷“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了!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0
最近讀林語堂所著《蘇東坡傳》。身居惠州,多少與蘇東坡有關(guān)的城市,好象多年都沒有靜心了解這位中國史學(xué)中的名人。這才是第一次較全面地了解東坡先生多舛的人生。
著者總是提到東坡之偉大,最后一段:“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我非常佩服東坡先生儒釋道的造詣,不貶低東坡先生文學(xué)與書法的成就,但我實在不認為東坡先生偉大。
其實東坡先生很緲小,東坡先生的一生,其實就是中國知識分子多難命運的寫真。在奸佞小人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玩弄之間無助而自嘲自樂。小人夠小了吧,而東坡們卻拿這樣的小人沒辦法,認其擺布。所以,中國的知識分子本來就是比小人更緲小的人。
以東坡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是中國文化精神的提煉者和傳承者。第一,他們深諳中國歷史走向和文化原理;第二,面對命運他們又利用文化這劑中藥為自己療傷,從中獲得快樂;第三,文人們調(diào)整文化內(nèi)涵提升中國人精神。中國文化存在了幾千年,就象一個巨大的煉丹灶,不斷提煉著中國人的精神。煉就了世界上最尊貴而最忍耐的金丹。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沒有一個能象中國這樣系統(tǒng)地建設(shè)著自己的精神家園。
號稱當今世界警察的美國,自以為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是一流的,總是肆意忘為地指斥和干涉別國或其他民族。他們的那點所謂的精神,其實是自己稱霸世界的幌子。我認為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和民族哲學(xué)觀都是短視的,甚至是盲目的。都比不上中華文明的精神。
東坡先生的中國文化成就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史文藝的豐碑,人生在他在內(nèi)心是一個宏大的宇宙。我輩望之如遙視繁星。從這個方面來評價,他是偉大的,但這也是緲小中的偉大。因為他并沒有改變歷史進程;蛟S我的觀點有誤,偉人應(yīng)該是較短時間里對人類進程(可以說歷史、文明、科學(xué)等方面)產(chǎn)生較大逆轉(zhuǎn)作用的人。當看到一個人被其他人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同時他也無能為力控制和調(diào)整對他不利影響的時候,他既使是在靪結(jié)方面再大的貢獻,他也是一個可悲的人。
與東坡先生同時代的另一個人黃山谷,黃庭堅,卻是一個與東坡先生共命運,而不同結(jié)果的人。黃庭堅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看穿官場風(fēng)云,成功地走好了自己的人生。同樣也是一個著名的文學(xué)家、詩人、書法家,他為后世的中國文化人作出了一個走低谷而心態(tài)完美的人生。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1
蘇軾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詞人!每當讀到他的詩詞時,都會多少有些心潮澎湃。他的詞,沒有婉轉(zhuǎn)柔情和拐彎抹角,敢于直接坦蕩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我喜愛這種豪放的氣勢!平時在課上,除了蘇軾的詞,我也對其本人的生平有了少許了解。于是正好應(yīng)老師的要求,在暑假中我讀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想真真正正地了解這位我心中喜歡的詞人。我用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讀完了這本《蘇東坡轉(zhuǎn)》,書中有很多對蘇軾的評價,看來在林語堂的心中,蘇軾也是占有很高的地位的。
我喜愛蘇軾這個人也正是因為書中說到的這幾點:
首先他才華橫溢,詩詞氣勢磅礴,文章簡潔飄逸,正如他自己評論是“行云流水”。并且除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在醫(yī)藥、水利以及烹飪方面都有所成就,真可謂是十項全能!
其次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都是堅定不移,并且對世事從來都有獨特的見解。在應(yīng)試時,他自己杜撰的歷史事例“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得到了主考官歐陽修和判官梅圣俞的大力賞識。而且他與王安石的變法意見不合,上書談?wù)撈湫路ǖ谋锥,而且敢作敢當,自請出京?/p>
最后就是他擁有一個常人無法達到的豁達的心態(tài)。他的人生波瀾起伏,在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險些被殺,然后被貶黃州之后,仍然沒有唾棄這人世,寫下了《定風(fēng)波》和《赤壁賦》等名作,在其中將他的豁達盡顯無遺,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好似在說沒有什么能夠阻攔他。甚至在年邁之時,他被發(fā)配到儋州后依然在教書授學(xué),展現(xiàn)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達觀的人生哲學(xué),這是內(nèi)心真正的強大!
對于這最后一點我非常的有感觸,想想蘇軾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飄忽不定,但是他依然用他那豁達的心態(tài)挺了過來。不妨再想想現(xiàn)在的生活中,有多少人經(jīng)歷了一些小小的挫折就會氣餒,甚至出現(xiàn)大學(xué)生跳樓的事件。我只能說,這些人在蘇軾面前是顯得那么那么的微弱和渺小。正想書中最后所說的,“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這才是萬古不朽的。”他的心永遠是快樂的,就好像那“一蓑煙雨任平生”!
現(xiàn)在,我對蘇軾已經(jīng)不僅僅是喜愛,更是由衷的敬佩!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2
林語堂在寫《蘇東坡傳》時,把書名叫做《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 of Su Tungpo》。當時的英語中,gay這個詞是褒義的,譯為“快樂的”“偉大的”。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蘇東坡的“樂天派”精神。
蘇軾一生豁達開朗,這與他而立之年的故事有關(guān)!度纸(jīng)》中寫道“二十七,始發(fā)奮”就是他的父親蘇老泉—蘇洵。在當時,蘇洵發(fā)奮讀書較晚,以至于父子三人在同一年進京趕考,仍被任命為秘書省試校書郎。而自己與弟弟蘇轍更是高中應(yīng)試及第。這給蘇軾今后的仕途生涯增添了幾分信心。
也許是信心太足,蘇東坡并沒有刻意的去“學(xué)習(xí)”官場的“潛規(guī)則”。幾年之后,王安石變法運動爆發(fā)了。由于蘇軾的“冒失”,沖撞了王安石。由于王安石直率的性格,而且官至宰相(比蘇東坡大得多),所以三次貶謫。
其實王安石也不是心胸特別狹隘的人,我們不妨先來看一首詩:
賦黃菊花詩
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這首詩上兩句為王安石做作,下兩句為蘇軾說做。有一天蘇軾去拜訪王安石,王不在。他見書桌上有一首詠菊的殘詩:“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毙南耄哼@不是胡說嗎?“西風(fēng)”是秋風(fēng),“黃花”是菊花,而菊花是能耐寒的。說西風(fēng)吹落黃花,豈不可笑?于是他續(xù)詩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閱畢,很不滿意。他為了讓事實教訓(xùn)一下蘇東坡,便把貶至黃州。到了重陽節(jié),連日大風(fēng)。一天,蘇東坡邀請了他的好友到后園賞菊。只見菊花落葉。他想起給王安石續(xù)詩的事來,恍然悔悟到自己錯了。
即使王安石這般“諄諄教導(dǎo)”,蘇軾仍不改“放蕩不遜”的性格。他公然與王安石爭鋒相對,鋒芒畢露。這不相當于以卵擊石嗎?于是連續(xù)遭貶。
這時的蘇軾,不僅在仕途上失意,在家庭上也十分凄苦。他的妻子——王弗棄世,只留下一個兒子,年方六歲。不久,家父也走了。蘇軾一下子失去了兩位親人。一位是生活、文學(xué)上的伴侶。一位是從小把自己拉扯大的人。這對蘇軾的打擊是沉痛的。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边@是多么凄苦的文字!一向抱著“落拓不羈”精神的“樂天派”也感到別離是多么的心如刀絞。悲傷的情感從筆尖瀉下,造就了今天的名句。
看完這本書,從上面幾個事例中,我認為:蘇東坡的才氣的確是被大家認可的。但蘇東坡的性格是不可取的。要學(xué)王弗,注意交友與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這樣才會被更多的人接納。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3
讀這本書完全是因為它寫的是蘇東坡,若說是喜歡這本書,還不如說是喜愛蘇軾。對蘇軾最初也最深的印象是初中時讀到他為亡妻王弗寫的悼詞《十年生死兩茫!罚辉~里透出的情意所吸引。高中時學(xué)習(xí)魯迅的《祝福》,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樣的一句詩,現(xiàn)在早已忘了這詩句和課文有什么關(guān)系,只記下了這是蘇軾名句以及詩句中表達出的灑脫曠達。后來又陸續(xù)讀了蘇軾的一些詩詞,對他越發(fā)的喜愛。
崇拜一個人,視他為偶像,是因為清楚的知道自己永遠也成為不了他那樣的人。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塵埃,那么渺小,那么為現(xiàn)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們羨慕向往且崇拜的對象。天性樂觀、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蘇東坡。林語堂在序中寫到:“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的確。蘇軾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中,但他卻光風(fēng)霽月,高高超越于蠅營狗茍的政治勾當之上,屢遭迫害,終不改其樂觀天性。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最難能可貴之處在于無論他的境況多么糟糕,他總是那么樂觀曠達。他幾乎一直在被往各處派遣,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被他的政敵流放到了海南島,那個時代的海南島和今天完全不同,荒涼貧苦,且蘇軾已經(jīng)是六十多的老年人。海南島上要什么沒什么,但是蘇軾那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達觀的人生哲學(xué),卻不許他失去人生的快樂。朝廷派人來視察被貶謫的官員,蘇軾被人從漏雨的官舍中趕出來,他用僅有的一點點錢自己動手蓋了一間陋室。在給朋友的信中,他寫到:“初至僦官屋數(shù)椽,近復(fù)遭迫逐。不免買地結(jié)茅。而囊為一空。困厄之中,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聊為一笑而已!彼恼䲠骋詾閷⑺鞣诺綈毫又乇憧梢源輾,但是這些在蘇軾眼中只是“聊為一笑而已”。他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fēng)度過了一生。
蘇軾不只是詩文畫的大家,不是脫離百姓的政客。他在各地做官時,都全心全意為百姓辦實事。在西湖修建蘇堤,在徐州帶領(lǐng)百姓筑城防洪,在杭州設(shè)立公立醫(yī)院……他還十分關(guān)心囚犯的健康和福利,親自視察監(jiān)獄,指定醫(yī)生為囚犯治病。有些小事,很容易做,只要人想到去做,但只有蘇東坡肯去做。
男子漢,當如是。
林語堂對蘇東坡極其喜愛,書中對東坡的偏愛不只幾處,尤其在寫王安石變法幾章里,將王安石一派貶低到塵埃里,到了“亂臣賊子”的地步,我們在歷史書上看到的王安石是個銳意進取的改革家,在這本書里呈現(xiàn)了另一個王安石。歷史本無所謂真相,不過是各花入各眼。因為林語堂極其偏愛蘇東坡,書中關(guān)于東坡事跡的真實性就有待考證。東坡于我,大概是如神祗,我寧愿相信就是這樣。大概也有人對東坡有意見,而在我心里,他就是這樣。不論真真假假,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在百般境遇中如何斗爭如何成長,是感悟他的命運際遇,而不是僅僅知道他的詩詞文章及生平。我們受到感悟啟發(fā),努力投入自己的人生中,讓自己活出些精彩來。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他,“撿盡寒枝不肯棲”是他,“人間有味是清歡”是他,他是清風(fēng)朗月的男子,他是風(fēng)月不老的先生……他的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耧L(fēng)驟雨經(jīng)過,麗日晴天行過,到頭來回望,也不過是云煙淡淡,霧靄茫茫。當真是應(yīng)了他的《定風(fēng)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4
讀了《蘇東坡傳》后,我覺的他是一個樂天派,什么事都能開心面對。他還是百姓的朋友,一個詩人、一個酒仙、一個小丑、一個大文學(xué)家……
蘇東坡雖然曾經(jīng)度過一段風(fēng)雨人生,但是他卻很開心的度過,這一生沒有一點怨言。不管在哪,他都很開心。不管他走到哪,哪里的百姓都很開心,他都能和百姓成為朋友。到哪都開心。他有一個大缺點,就是愛說實話,不管皇帝怎么罰他,不管責(zé)任在不在于他,他都沒有半點兒理由為自己辯解。
當時的皇帝很無能,國家都治理不好。而蘇東坡卻令人刮目相看。他令我敬佩,他的所做所為我們都看在眼里。他有一顆博大的心。
有一個故事:一天飯后,蘇東坡捧著肚子度步,他問侍兒們一個問題:“我肚子里藏了些什么?”侍兒們紛紛說:滿腹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云說:學(xué)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連稱是。這就是蘇東坡的不合適的表現(xiàn)。然而這又是文豪的可愛之處。
讀完《蘇東坡傳》,我知道了蘇東坡之所以被人們記住,是因為他那樂觀的心態(tài),就算太苦太累,他也總能在苦中品甜,在累中放松自己。
蘇東坡在一生中大量地寫詩寫詞,詩、詞的每一句話都是蘇東坡的感情。比如:蘇東坡的弟弟子由,子由住的房子又小又矮,蘇東坡常常對弟弟高大取笑,寫下兩句:常時低頭誦經(jīng)史,忽然欠伸屋大頭。這兩句的意思是這樣的,經(jīng)常吟誦詩句,忽然一抬頭,頭撞在了頭頂?shù)膲ι稀?/p>
蘇東坡的一生被稱為風(fēng)雨人生,他經(jīng)常被趕到偏遠的小城市,做一個小地方官。他被趕到一個地方,他就跟那里的人和平相處,幫助別人,同時也些出了許多美妙的詩句。
蘇東坡在哪,別人就因為他的存在感到幸福。他的快樂能感染身邊的每個人。當他要離開莫個地方時,那里的村民都會依依不舍。
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他樂觀的心態(tài),無私奉獻,理解他人的美好的品質(zhì)!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5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自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毕氡卮蠹叶贾肋@句詩句是中國古代大文豪蘇軾所寫的?墒悄愦_定你很了解蘇軾嗎。
讀了《蘇東坡傳》我才知道我對他的了解太淺了。
蘇軾是宋代赫赫有名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書畫家,美食家不僅如此他還煉丹藥,修煉瑜伽術(shù)……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至今流傳的古詩名句很多都是出自他的。例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边@是為他弟弟所寫的,整首詩無處不透露出他對弟弟蘇轍的思念,可見蘇軾的重情重義。蘇軾的詞恰似北宋詞壇的一陣清風(fēng),既影響了當代,又為詞體的發(fā)展開拓了道路。蘇軾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不僅用來寫愛情、離別、旅游等,還用來描繪農(nóng)村生活、報國壯志、貶居生涯等。他用筆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寄托自己立功報國的壯志豪情,但蘇軾詞真正的黃金時段是在他被貶的時候。
烏臺詩案,是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并將蘇軾被抓進烏臺,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之后僥幸被放出的蘇軾開始了“被貶生涯”。
在被貶的這段歲月中蘇軾領(lǐng)略了很多事,這也促使他的寫作風(fēng)格出現(xiàn)變化。如“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倆者耳!北磉_了自己想報效祖國的心里,又同時安慰自己雖然被貶,但能賞到如此美好的風(fēng)景是只有像他現(xiàn)在的一樣的閑人才能欣賞得到。
書中也提到過蘇東坡詩的受歡迎程度,當時的皇帝和皇后可是把蘇東坡的詩當寶貝一樣,總是第一時間弄到最新的蘇東坡的詩,可見這也是為何,之后皇后幫助東坡。
總的來說,正是因為東坡先生的所作所為,才使得他的一生再也不平淡無奇。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6
蘇東坡,他,是誰?又該用怎樣一個詞去概括?或許一瞬間你的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無數(shù)個詞可以形容,但轉(zhuǎn)念間又覺得不準。
的確,就像林語堂老先生最直觀的評價那樣:“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伽修煉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個在政治上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的徘徊者,一個詩人,亦是一個小丑!彼揪碗y以以一個詞括之,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包容者,就像林間的風(fēng),飛過花叢攜上花的馥郁芬芳,又繞過竹林帶上竹的清新淡雅;就像那清流,容得下生命之重,容得下塵埃之輕,禁得起山勢波折,高歌著向遠方前行。包容的性格塑造了多面的他,若硬要用一個詞形容,或許只有無敵可匹之,有容者,無敵。
一生因政敵使絆而漂泊的他,怎能說是無敵呢?的確,在我們這些后人看來,他也有敵,而且他還對付不了,有人在他背后說他品行不端,說他寫反詩,肆意的詆毀他,讓才華橫溢的他漂泊一生,壯志難酬,甚至于客死他鄉(xiāng),可在當時東坡先生的眼中呢,我想是沒有敵人的。品行不端的奸佞之人,他從來都不放在眼里,就算皇帝已受讒言失信于自己,仍為民直諫,彰人臣忠義。而小人所造的磨難,在他那儒釋道為核心的精神世界里不過是小問題,他以儒明心堅大志,以佛靜心釋不公,以道修心順自然,將仇恨的風(fēng)塵輕掃而且。包容的精神境界讓他身于世俗,又超脫于世俗的爾虞我詐,舉杯對月,暢抒與江上之清風(fēng)山間之明月共適的快意。而那些與他政見不合的人,他從未以敵待之,在他眼中那是對手,若未棋逢敵手,哪有盡情博弈之樂,人生應(yīng)有對手。只有不知寬容的人才會將對手等同于敵人,爭個你死我活。而在東坡眼中,那只是特殊的朋友,包容使他的性格中繼承著中華民族和而不同的特點,以至于他能與政見對立的王安石在平日互相調(diào)侃,在落難時獲其援助,晚年相逢若遇知己。包容使他處處皆友,自己失去了敵人的概念豈不是無敵?
其實包容不止是人際關(guān)系的調(diào)和劑,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對自己的升華。包容的態(tài)度讓蘇東坡容許自己出入風(fēng)月場,又可進大佛堂;允許自己做酒中仙美食家,而不失為官的莊重,允許自己泛舟吟詩登樓作畫,又允許自己兢兢業(yè)業(yè)勤政為民;讓他是那無可救藥樂天派,品味百態(tài)人生,享受生命之風(fēng)采。而往更深層次去看,包容這更是對人生道路的抉擇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的,包容的態(tài)度隔了蘇東坡一條不同的立世之路,不像屈原辛棄疾之類苦求大志,活于壯志難酬的悲痛之中,不像陶公一樣看見黑暗而選擇避世,也不像大儒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只要沒有“窮”到一無所有,不管生活困窘,便要親自下手濟天下,被貶杭州,他便修蘇堤,將一個爛水塘改成了有人間仙境美譽的西湖。而最后那怕是窮途到了海南島,也不墜濟天下之志,興辦教育,開化當?shù)孛癖姟0菔顾皇軌粝牒同F(xiàn)實所捆綁,而是將夢想和現(xiàn)實完美結(jié)合,將志行于生活,一生踐行。
有容者無敵,所謂的無敵不過是不與人為敵,不與己為敵,容得下別人,也寬容對待自己,意簡卻難為,愿意林語堂筆下蘇子為范,做有容之人。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7
孔子、李白、蘇軾,諸如此類名流大家孜孜不倦地活躍在我們的課本中,被后人冠以文學(xué)家、教育家等名號,神壇高筑,僅憑幾首詩歌詞賦太難判定這個人究竟是何種情懷,所寫的詩詞是逢場作戲或是發(fā)自肺腑?
而他們的自傳他傳無疑是相當不錯地資料借載,我們知曉蘇東坡,因為他曠達的詩歌文風(fēng),他樂觀豁達的語言,當然也少不了他與政敵王安石的處處交鋒。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中評價蘇為“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與百姓親近的政治家”字里行間有對蘇大善大美的極力贊揚,而為襯托蘇的高度,王安石不得不被作者犧牲,“王安石的新法,正是一切集權(quán)制度的集中體現(xiàn)……他信奉“一個國家、一位領(lǐng)袖、一個聲音”的信念”又以王類比王莽、希特勒,更批為“妄想狂”,僅憑我個人而說,看起來對王是否有些不公,“一個國家、一位領(lǐng)袖”是很明顯的法家思想,林即以一個后世的眼光評判,更類比希特勒。這只是在當時大環(huán)境下文人思想的局限性。傳中對王安石并不僅一此批評,但……竊以為沒必要,王在蘇烏臺事變時“一言而決”救其性命,與蘇交往也極有風(fēng)度,而作為蘇傳的撰寫者,林先生看起來比蘇還憎惡王,有點有趣,個人色彩算是濃烈,也可足見林對蘇的狂熱仰慕。
但上述僅是對其的些微小瑕的點出,卻也不難理解林這樣的態(tài)度,蘇的個人魅力的真是中華歷史中濃墨的一筆,或許“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可說明相當一部分問題,蘇的一生有三次貶謫,余者文人被貶,大多以詩詞泄憤,蘇固然也有,但黃州自號東坡居士,發(fā)明東坡肉,杭州建蘇堤,儋州“我本儋耳氏寄身西蜀州”于巒地開學(xué)堂,不須要后世粉墨,這樣的蘇東坡已足令在下敬佩,生活讓他挫折,蘇東坡欣然飲下,回敬茶一杯,這樣是蘇的樂觀,而變法中,讓“政府不與民爭利”是他的仁。
但正如開頭所說,無缺的是神,蘇不過是個凡人,蘇也有失意狼狽落魄之時,譬如說蘇軾晚年受佛家影響,又于常州痛喪幼子,這個樂天派也有對人生的迷惑感慨“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驚鴻踏雪泥”“人生若逆旅,我亦為行人”種種詩句,可窺探一二。
再者,蘇的性格并不如傳中塑造得那么無憾,或者說蘇的人格偉大,但缺憾在其政治上,以愚一家之見,蘇的性格不應(yīng)入朝為官,更適合地方小官,原因有三,其一,蘇文人風(fēng)格濃厚,上書也有個人風(fēng)格,于是釀成烏臺之變化;其二,正是我們所褒揚的樂觀裕達,說丑點叫隨遇而安,他沒有張居正的隱忍,也沒有當權(quán)宰相的鐵腕,對所處的環(huán)境會盡力讓自己去適應(yīng)融入,十分成功,不得不說,回濟州時,幼子死了,人直接就上書留在常州了,看這風(fēng)景好…。適合終老…作為一個政客,但淡然了……其三,最致命的一點,蘇的天真,他不會去逢迎,哪怕假意,就十分直愣子地自己堅持著夾在新舊兩派中間,好不尷尬。蘇是一個有系民情懷的人沒錯,但是情懷并不能當飯吃,蘇企圖以一己之力抗衡一個黨派,一敗涂地,似乎勤蘇在政治上并未有大建樹,反而被貶時貢獻相當大。
蘇的詩、文,食者阿謂是中華長河中的豐碑,但他并沒有傳中那么完美,他有自己的脆弱與弱點,但這并不妨礙我對這位詩人的敬佩,恰恰相反,正是他的這種各種缺點,才會讓我明明白白認識到他,而非書上諸如“偉大文學(xué)家”這樣一筆空景,我敬佩這些在人類史上留下痕跡之人,如霍金、老莊、蘇軾、李白,不是因為他們要高掛神壇,而是他們起落人間交織的人性與智慧。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8
一提到蘇東坡,總會讓人產(chǎn)生敬佩之感,因為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蘇東坡傳》以蘇軾的一生為主線,他黃州四年生活及心路歷程為重點內(nèi)容。通過古樸的語言,從文學(xué)、藝術(shù)、美食、情感等多角度解析了蘇東坡的傳奇一生和他至高無上令人驚嘆的品性,讓我感觸頗為深沉。
公元一零五六年,年滿十九歲的蘇東坡初次離開生活將近二十年的故鄉(xiāng)湄州,前往汴京科考。
那年,他遇上了主考官,北宋文壇的領(lǐng)袖歐陽修。歐陽修閱卷時,讀到一篇文風(fēng)質(zhì)樸而明懷太志的文章。歐陽修本以為這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避嫌予了一個第二名的成績。當拆去糊名的紙片,歐陽修才發(fā)現(xiàn),作者并非曾鞏,竟是蘇東坡。歐陽修不禁感嘆道,“三十年后,無人再知我歐陽修,只知有蘇子瞻!
看到這里,我不由得被歐陽修的話所震驚。歐陽修身為詩詞大家,他慧眼識珠,能對年輕初出茅廬的蘇東坡如此贊譽,可想蘇東坡那是怎樣的文采。∈旰,果不其然,正如歐陽修所言,蘇東坡名震北宋文壇,三十歲便成了文學(xué)大家。如此來說,蘇東坡從小就與文學(xué)有法著不解之緣。
誰知世事難料,蘇東坡因詩聞名于世,卻也因詩零落下獄。
公元一零七九年,“烏臺詩案”爆發(fā),蘇東坡入獄。他以為自己時日不長矣,日夜給弟弟蘇轍寫詩,抒發(fā)自己愁苦,悲涼的心境。蘇軾一生坦蕩,到此刻,對死亡也未曾有過任何畏懼。看到這里,敬佩之意不免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蘇東坡心憂天下,一心為國,生死早已被他置之度外;他無所恨懼,兩袖清風(fēng),早已不是凡人所能比擬。我不禁贊嘆道:“好一個蘇東坡!”
經(jīng)過諸多波折,在不見天曰的黑牢中過了一百多天的蘇軾,終是出了獄。在漫天風(fēng)雪中,踏上了去黃州的迷茫之路。從此,他由詩人變?yōu)檗r(nóng)民,由生活無憂變?yōu)橄绿锔N。但他心中卻是更加坦然,將城郊的一塊無的身荒地以“東坡”命名,自號“東坡居士”。
世事的風(fēng)雨滄桑,草木的萬千變化,都被收納進蘇東坡的生命里,假若他不曾遭遇“烏臺詩案”,假若他不曾躬耕東坡,心境必然大不同。不經(jīng)歷那些痛苦與折磨,他不會知道“也無風(fēng)雨見無晴”,竟是讓人喜悅。
我與蘇東坡相識在《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當時,我只知他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感嘆,與兄弟的手足情深,卻未曾想他竟有如此的傳奇一生:
身居高位,他清高文雅,心懷天下百姓,被敗離京,他悠然自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如此拿的起,放的下,這人世間也唯有蘇東坡。
當枯樹發(fā)芽,石頭花開,一張紙頁成為傳奇,人們就會從那張古老的紙上,嗅出舊年的芬芳。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9
縱覽古今幾多光陰,明明滅滅,沉沉浮浮,流俗終至于湮沒,故今之觀者,非賢即能者是也。然品蘇于是也,尤感其奇?zhèn)シ潜瘸H,堪稱翹楚,瀆至情深,心生共鳴,不禁落淚。想其平生,古人之所以仰慕,令人之所崇拜,溢美之詞數(shù)不勝數(shù),今亦心動,跋《蘇東坡傳》謹寄敬愛之情,望錦書以傳。
蘇軾,號東坡居士,字子瞻,謚文忠。蓋其一生,唯“文忠”二字險以微表。文,則經(jīng)緯天地曰文,愍民惠禮曰文,圣漠丕顯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則事君盡節(jié)曰忠,盛衰純固曰忠。蘇之于當時,居廟堂之高則爭諫,不顧己利一心為國,處江湖之遠則懷民鞠躬盡瘁兩袖清風(fēng),實為君子所慕,小人所妒也;其于當世,雖不可見其形,然其音容笑貌尚得以于書典窺知一二,悟之于心則若脫胎換骨,影響之深遠,弗能盡述,今之國人,概有東坡,雖陌生之人而可以談笑風(fēng)生,狀如親友,當為極譽!
東坡前時少年,聰穎好學(xué),胸懷壯志,始欲擬以范滂,既承望于老父,又乞歡于老母。及至科舉,作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其間言及皋陶,自有一番大膽創(chuàng)新,不禁驚異間有古之身而載今之神韻,更有歐陽修嘆為弗如。后始仕,不圖功業(yè)立就,無念衣錦還鄉(xiāng),但求順己之心。隨己之意,激濁揚清,宦海沉浮而獨行其是,諸惡付之悠悠。其后調(diào)為湖州而復(fù)為知州也,書有《湖州謝表》,徒有滿篇真情暢快,元氣淋漓,盡付與牢獄之災(zāi),是曰“烏臺詩案”。知其為官意不在功名,仍不免怨新黨之冤詞“愚弄朝,妄自尊大”,憤哉!亦喟嘆其浩然之氣、英雄本色,正是“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道與義,盡融于真性情,快哉!
東坡仕途,盛衰雖曰命,豈非其心性也哉!蘇信佛,本自知在者短暫,失者永恒,來時如露,去時如電,無所物以憑借終生,故無所畏,似風(fēng)隨性,暢言無忌,信人無疑,心胸寬廣則眼無狹隘之人,觀其人為佛則自為佛。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游走于萬千深沉而獨自清明,行云于幾多羈絆而全生養(yǎng)性,純?nèi)淮緲,不染污穢,不拘于詆盡流俗,不止于私心讎隙。甫言于弟:“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是故廟堂之濁難染其光風(fēng)霽月,狗茍蠅營莫改其行云流水,正謂之“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爝然泥而不滓者。”然又非能比于陶潛之屬,一入世,一出世,一迎世,一棄世,自然之本性可見一斑而從人之所無以望其項背。
命焉,清者知其本原,或長也,或短也,或順也,或險也,或樂業(yè),或戚也,無有定法,然持命則在于心也。命雖有定,而性豁達,而心清明,而情淳樸,豈非人事哉?讀蘇子如椽之筆,無加矯飾,淡如兒戲,縱有萬丈豪情,業(yè)已余淡然矣。傲而妄不與狂相隨,靜而冷不與凝相依,悟而魂不與心相接,旦有郁事,尤覺“如蠅在喉,吐之方快”。然反觀今人,甚至哀其弗如先人之通明,更無有超脫之意,或囿于功名祿餌,或羈于業(yè)次世俗。純?nèi)灰滓詷O端,廣博易以狹隘,雖囊中沉沉,尚不比心中輕輕。濃處味短,淡中趣長。靜則神藏,躁則神天,以身外之物奪至珍之德,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度人之言“累”,由不逾“氣”。是人也,大氣者,方不累于輕浮俗套。氣著,可增而強,可消而衰。強,則至大至剛,守本原,不移以外物,持自然之道;衰,則至弱至懦,失本心,同其流,合其污,棄自然之道而復(fù)之所棄矣。曷以習(xí)“氣”,盡言以效蘇子之狀也。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0
《蘇東坡傳》終于看完了,一方面俗務(wù)纏身看得慢,另一方面是寫得太好了,不忍掩卷。作者林語堂先生不愧是大師,幾十萬字夸一個人都不帶重復(fù)的,使我們有幸與一位天才有了全面認識和交流的機會。
我們先前認識的東坡居士是何等人也?大文豪、一生漂泊流放的落魄官員、一位創(chuàng)造了菜譜的美食家。太膚淺!如果我來評價,應(yīng)該再加上,東坡先生是一位讓人無法仰望的天才,一個忠誠于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一個愛民如子的官員,一個癡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父親一樣的兄長,親切的朋友,隨遇而安與鄰為睦的和藹老人,甚至是政敵眼中打不死的小強。這些還不夠,他還是一位有獨特見解的經(jīng)濟學(xué)家,用富有遠見的判斷力和強有力的措施,抑制了轄區(qū)內(nèi)由災(zāi)害引起的饑荒。他疏浚河道,整治西湖,造福百姓,是一位治理有方的能吏,甚至還兼任一段時間的浙江軍區(qū)司令,整肅了軍營風(fēng)氣。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醫(yī)生,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公立醫(yī)院。一個情商極高的人,從不恃才傲物,每一個流放地的上至官員下至販夫走卒農(nóng)婦,皆為朋友。當他從海外流放歸來,每到一地,都受到熱烈歡迎,眾人爭睹風(fēng)采。
東坡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人。從容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既能安居翰林謀劃天下,亦可在每個流放地入鄉(xiāng)隨俗隨遇而安結(jié)廬而居。在其位謀其政,處江湖之遠思其民。他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在一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嚴重的政治迫害里,總能在山水、醇酒、詩詞歌賦中找到平衡,最后他居然寬恕了不斷施害的惡毒的政治對手,彰顯了博大的胸襟。
這絕對是一個偉大而有趣的靈魂,在這面鏡子前,那些自稱中國文人的,不過是些懂得識文斷句粗通文墨,用以為生的俗人罷了。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1
小學(xué)的時候就接觸過蘇東坡的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弊屛覀兛吹搅嗣篮玫淖T,可在把蘇東坡當作摯愛的林語堂的筆下,將一位偉大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同時,也把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他稱蘇軾的一生是“像一陣清風(fēng)度過了一生”。
貫穿中西的作者林語堂的書中寫道: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zhì)之薈萃于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
其實蘇軾的一生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中,屢遭貶官——他元豐三年因為烏臺詩案受到誣陷被貶官黃州任團練副史。晚年又因為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但是他卻光風(fēng)霽月,高高超越于狗茍蠅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他一世貧窮卻過得安逸,兩袖清風(fēng),豁達開朗。他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曠達的胸襟,瀟灑地面對一切。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說:“讀蘇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碧K東坡人格中也有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他保持天真淳樸,終身不渝。政治上的鉤心斗角與利害謀算,與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即興之作,或是有所不滿時有感而發(fā),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正如他所說的“春鳥秋蟲之聲”;也未嘗不可比作他的詩句:“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彼臅嬕补P筆流露著豪邁、灑脫、跌宕之氣。不僅如此,東坡對朋友對家人也很真誠,仁愛有加,甚至對他的政敵都能以直抱怨。正如東坡自己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是何等的胸襟和大度!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快樂一直陪伴他。真可謂是“像一陣清風(fēng)度過一生”。
把所以的不快樂都丟給明天吧!盡管生活中有許多坎坷,凡事多往好處想。一起像兩袖清風(fēng)的蘇東坡一樣做一個樂觀豁達、開朗的人。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2
“吾上能夠陪玉帝,下能夠陪卑田院乞兒。眼下見天下無一個不太好人!彼翘K東坡對他徒弟說的話,話說的最好是勾勒他自己也適當?shù)恰?/p>
林語堂書中的蘇東坡囂張癖好,也可以輕輕松松玩笑話,也可以再三莊重,從蘇東坡的筆頭流露出來的是人們感情之弦的震動。有愉悅,有開心,有夢幻2的覺醒,有聽從的忍耐。林語堂自訴自身是一個樂天派,描繪蘇東坡這另一個樂天派。雖然蘇東坡遭受歷代皇后的庇護,但他的官運一直也不順利,屢屢貶降,乃至被拘捕,忍辱負重茍且偷生。
我欽佩蘇東坡的勇于言表。他一生做官廉潔,擁有一顆眾多而仁德的心,雖然他一生都是在跟大文學(xué)家和王安石互斗。在王安石推行變法維新的情況下,他勇于逆向行駛。先不用說王安石變法的內(nèi)容怎么樣,可是在那么一位在當朝頗得寵的丞相眼前勇于言出講出抵制,這一份勇敢無畏的膽量就非常值得我衷心的欽佩。
蘇軾的一生能夠說成艱辛動蕩不安,政治上的奸險小人,為了更好地嚴厲打擊這一代文學(xué)家,甘愿使盡千般方式,一次次的貶官,離中華更加漫長,到最終,乃至擁有元黨人碑的發(fā)生,被刻上黨人碑的高官,重則拘押,輕則貶放遠地,非經(jīng)許可,不可內(nèi)徒,而蘇東坡,與司馬光一起,位居信用黑名單前端。但就這樣的政治上的殘害,蘇東坡分毫不以為然,瀟灑依然。
蘇東坡過得開心,義無反顧,像一陣輕風(fēng)渡過了自身的一生。在蘇東坡徹底松弛下來而精神欣然自得之時,他所作的美文雜記,就具備此類香醇的風(fēng)趣美。
在蘇東坡臨終前,他曾輕輕地說過一句話:“靈山或許有;妄想前去,又有有什么用?”它是他的道家大道理。解脫之道取決于與當然,在不知道善而善。蘇東坡連遺教都沒對孩子說便來到。
蘇東坡的肉身雖已化作灰塵,但他的精神將永恒不變在大家心里。因此,他的生命是永恒的,是幸福的,大家將把他的精神弘揚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里。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3
本書講述的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林語堂的這本《蘇東坡傳》與其說是對蘇東坡一生經(jīng)歷的評述,不如說是對蘇東坡才華、品質(zhì)、性情的歌頌。雖失了傳記的客觀,但使我們喜歡上這個人。全書讀下來,深盼能有這么個朋友。說句不自量的話,雖然我與人家在層次上不止云泥之別,但在風(fēng)格上,我也是這一類的。
蘇東坡的才華令人欽佩,公心令人敬仰,但能讓人親近的是性情。他對一切都好奇,對一切都喜愛,在什么環(huán)境下都能自得其樂,跟什么人都能成為至交。雖然以前就知道蘇東坡善于苦中作樂,但讀到他以老邁之軀被貶海南,沒有米飯,沒有房子時仍然不禁慘然。雖然走過蘇堤,但讀到他親自畫圖設(shè)計水道,設(shè)立中國第一所公立醫(yī)院,仍然再次肅然。
我想,他大概是個存在主義者,他眼里的世界沒有高下之別,只有體驗、趣味。他愛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詩文、工程、種田、煮飯……,也關(guān)心這世上的每一個人。他比杜甫更活潑有趣,比李白更悲天憫人,比張岱更善于在粗糙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精致。
然而,整本書讀下來,最令我震驚而久久無法平靜的是這段并不起眼的話:
“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么奇特難言的驚險變化,所以女人只要聰明解事,規(guī)矩正常,由她身上時時使男人聯(lián)想到美麗、健康、善良,也就足夠了。男人的頭腦會馳騁于諸多方面,凝注新的事物情況,為千千萬萬的念頭想法而難得清閑,時而欣喜雀躍,時而隱憂劇痛,因此覺得女人的寧靜穩(wěn)定,反倒能使人生在滔滔歲月之中進展運行而不息,感到納悶難解!
林語堂寫這段話時只是在講到蘇夫人時感慨一下蘇東坡本人的困惑,他本意并沒有任何討論男權(quán)主義、女權(quán)主義的意思,放到蘇東坡那個時代,能注意到女性的美麗健康善良寧靜沉穩(wěn)對詩人的影響,已經(jīng)是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了。蘇東坡晚年甚至是和侍妾朝云共同修道,而不是朝云服侍他修道。
然而,然而,男人有風(fēng)云變幻、奇特驚險的人生,他探尋自己的潛能,磨練自己的'心性,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在人生的長河里逐浪,那女人呢?女人的風(fēng)云在哪里?女人的奇特在哪里?女人的長河在哪里?難道女人只能是美麗的、健康的、善良的、寧靜的、沉穩(wěn)的——添香紅袖?
人啊,無論男女、美丑、賢愚,總該有自己的風(fēng)云際會,有自己的馳騁凝注。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可以體驗的樂趣,還有很多很多。性別、金錢、世俗眼光、相貌、身份、年齡……這都算個什么事兒?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4
先提一句題外話,
蘇東坡有一首詞廣為流傳: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但今日方知,這首詞竟是蘇東坡為了紀念早逝的妻子的(26歲病逝),由此可見東坡對亡妻的情意深重。
言歸正傳。
同朝為官,作為同時代的大文豪,蘇東坡的一生注定是要與王安石交織在一起的,那就先談?wù)勍醢彩淙恕?/p>
王安石是一個怪人,思想人品都異乎尋常。學(xué)生時代很勤勉,除了語言文字相對比較糟糕之外,還算得上是個好學(xué)者,當然是宋朝一個主要的詩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無圓通機智處人治事之術(shù),除了與他本人之外,與天下人都不可以相處。毫無疑問,他又是一個不實際的理想主義者。
不過,王安石之勤勉,確實是令人嘆服,終日只穿一件長袍,被換了也渾然不知,只要衣能蔽體即可;吃飯也只吃自己面前的那一盤菜,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這可以說得上是,一個人把全副精力完全傾注在內(nèi)在的思想上,自然也就會忽略了他的外表。如此勤勉之人,不禁讓我想到了李密掛牛角讀書。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蓖醢彩阅馨l(fā)起中國古代第四次變法,也與他一生勤勉好學(xué),韜光養(yǎng)晦多年有關(guān)。
這里不得不提的一點是,王安石從21歲考中進士,到46歲得勢,二十五年如一日,屢屢謝絕皇帝請他入朝為官,寧愿為一邊疆小吏,一方面,這是他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寧愿在小地方去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也不愿去和朝中那些人去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另一方面,不管他是不是有意為之,有可能是為了靜待時機,他多年拒不入朝,反倒使他名揚天下,人人皆知有這么一位“清高之士”,為他日后得勢也奠定了基礎(chǔ)。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地成功,如果沒有25年韜光養(yǎng)晦,腳踏實地地去治理地方,潛心摸索和實踐自己的新政,又如何能有日后載入史冊的“王安石變法”呢?
無論如何,王安石學(xué)習(xí)和做事的態(tài)度都值得學(xué)習(xí),至于他的是非功過,就交給后人去評說。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5
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多如繁星,其中天縱之才不在少數(shù),可是能夠被后世永為流傳的都是那些“真金不怕火煉”之人,蘇東坡赫然在列。
翻開《蘇東坡傳》,第一眼就令人驚奇,這本書是林語堂先生翻閱大量文獻之后,用英語寫成的作品,這就更令人萌生對書中世界的向往。
蘇軾,也就是我們口中的蘇東坡,北宋時期的一位杰出的詩人,也是眾所周知的“三蘇”之一。從小他就在母親的諄諄教誨之下成長,在這個小康之家中,有一位灑脫豪放的爺爺,一位知書達理的母親,還有一位中年得志的父親,氤氳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對于他后來人性的和善及創(chuàng)作都有著深遠影響。
很多人說蘇東坡是天才,與其這么說,我更愿意稱他為真人。他性情和善,摯友頗多;在政治的漩渦之中,他光風(fēng)霽月,高高超越于狗茍蠅營的政治勾當之上,出淤泥而不染;他之寫作,或一時即興之作,或是有所不滿、有感而發(fā),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
書中對于蘇東坡的政敵王安石下了不少筆墨,并且蘇東坡與之斗智斗勇的部分著實精彩。王安石新政,推行青苗法等,使天下民不聊生、烏煙瘴氣,過去吟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時還對王安石充滿敬意,今時一窺變法全貌,不由得生出少許厭惡之情。在這個官宦爭權(quán)的北宋朝廷,唯有東坡和他的戰(zhàn)友們堅守本心,可以說是混亂官場中的一股清流,終究力挽狂瀾,廢除了新政。
蘇東坡的美名更多的源于他的作品。捧著這本書,讀著讀著,腦海中就會不自覺地閃出這樣一幅畫面:蘇東坡一臉輕松愉悅的神情,揮動如椽之筆,如同兒戲一般,寥寥數(shù)字勾勒出心之所向。要說為什么還會有這樣的想象,是因為他的作品字字流露出本性,亦莊亦諧,生動而有力,雖需視情況之所宜而異其趣,然而莫大真篤而誠懇,完全發(fā)乎內(nèi)心。
捧起《蘇東坡傳》,來一場精神上的漂泊之旅,與蘇東坡一同聆聽母誨、一同考仕中舉、一同官場沉浮,也一同為國而悲。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6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蘇軾一生的寫照。我們雖然不能回到宋朝體會這位大文豪的精神,但我們可以從他的詩詞里感悟他的魅力。他的善良,他的多情,他的樂觀,構(gòu)成了我眼中的蘇軾。
我眼中的蘇軾是善良的,是可以為了百姓向朝廷提出不合理建議的人。蘇軾在徐州做官時,發(fā)現(xiàn)獄卒里關(guān)押的犯人普遍患上了重疾,但蘇軾并沒有因為他們是犯人,就任憑疾病在他們身上肆虐,而是尋找患病的根本原因。他對待犯人就像對待普通老百姓一樣。立馬查明了原因,原來是獄卒里的濕氣所致,蘇軾立即給獄卒里關(guān)押的犯人送上了火石來去除濕氣。蘇軾連對待犯人都這么好,一片真心。徐州城怎么不會熱鬧起來呢?百姓怎能不會在此地安居樂業(yè)呢?蘇軾用他的善良造福一方百姓,他的這種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蘇軾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對百姓流露出一種真情,對親人又是多情的。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用自己的詩詞來悼念已經(jīng)逝去的妻子。雖然陰陽兩隔,但蘇軾對妻子的懷戀深切,似乎是蘇軾的真情打動了上天,讓蘇軾和他的妻子在夢中相會,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蘇軾喜歡用詩詞描繪出自己的感情,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多情的人嗎?
蘇軾不僅善良,重感情,還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
面對挫折,有的人是一蹶不振,從此落魄下去;而蘇軾卻樂觀豁達。被貶密州時,面對這貧瘠的土地,蘇軾并沒有陷入絕望,只是對這里的蝗災(zāi)略有些惆悵。蘇軾到處去尋找解除蝗災(zāi)的方法,他經(jīng)常不恥下問,向當?shù)氐霓r(nóng)民了解蝗災(zāi)。經(jīng)過蘇軾和整個密州百姓的努力,災(zāi)情才得以緩解。當百姓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時,蘇軾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下降了。因為俸祿少,所以他常常到園子里去尋找野生的枸杞吃。如果是其他官員,肯定覺得自己十分落魄,但蘇軾卻說枸杞和菊花適合養(yǎng)生,若春夏秋冬都吃豈不長命百歲呢!蘇軾的言語中彰顯出了他的樂觀和安貧樂道的精神。面對時間的流逝,別人都會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而蘇軾卻不這么認為,他會仰天高歌: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我眼中的蘇軾是善良的,是重感情的,是樂觀的,但這只是比較明顯的方面。就像林語堂先生所說: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但不管怎樣,蘇軾的精神都會與我們相伴,引領(lǐng)我們成長。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7
今天,當我們提到蘇東坡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僅詩作得好,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書法家。不過相比這些,更為讓人難忘的應(yīng)屬他的詩,以及我們從他身上感受到的屬于他的人格魅力。
讀一本書,就是要將其讀透。讀《蘇東坡傳》,也就是要讀透蘇東坡這個人,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閱讀第一本的人物傳記,也是我首次真正意義上認識蘇東坡,在閱讀它之前,對蘇東坡,最熟知的莫過于他的《水調(diào)歌頭》了,我們只是通過字里行間的揣摩,來想象蘇東坡。以前在的我心中,蘇東坡就是一個大文豪,也許還帶著些許的高傲,F(xiàn)在閱讀《蘇東坡傳》,才算是開始真正認識他,了解他。
當別人問我們:蘇東坡為何成功?也許我們只能干巴巴地應(yīng)上一句:我也不知道。其實,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須先從心出發(fā),從細節(jié)上發(fā)掘。在讀了《蘇東坡傳》的前三章后,我才對蘇東坡其人有了淺薄的認識,然后我才發(fā)現(xiàn)他與我想象的蘇東坡是截然不同的。他是一個好學(xué)之人,在幼年之時,便想要成為范滂一樣的人,可見從幼年起,蘇東坡心里就埋下了好學(xué)的種子,在長大以后,綻放出來,這好學(xué)之中更是帶有勤奮,在他聞名遐邇之時,卻沒有飄飄然,而是每天在家背誦漢書,由此可見他的謙與勤,更有一次,他的朋友見他在抄漢書,卻只抄一個字,很是疑惑,隨即才知道蘇東坡背誦漢書,只靠一字便可背誦出數(shù)百字,由此可見,蘇東坡除了謙虛勤奮好學(xué)之外,更是懂得學(xué)習(xí)方法的人。他還是一個豪爽之人,他能在大雨傾盆而下,狂風(fēng)卷地而來之時,仍若閑庭落步,在雨中漫步,風(fēng)中吟詩,而不似其他人那般,紛紛狼狽地在風(fēng)雨中四處逃竄,尋找遮雨之處,他瀟灑而又不失禮節(jié),能迎風(fēng)面雨,無論風(fēng)多大,雨多猛。任憑晴空萬里,光芒萬丈,又或是陰云密布,電閃雷鳴,他,始終是那個他,不論遭遇如何,他總能“一蓑煙雨任平生”,無論前方是禍還是福,“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蘇東坡也是一重情之人,在第一任妻子死后,著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千古哀詞,不可謂不凄美。也許蘇東坡還有許許多多我未曾了解的事,未曾認識的性格,但至少現(xiàn)在看來,蘇東坡定不是高傲之人,也不是飄忽然之人。蘇東坡的成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偶然之處在于,他生在宋朝這個公認的重文輕武的朝代,他出生在一個崇尚好學(xué)之風(fēng),辯論之理的地方,有一個如此好的家庭環(huán)境,讓他有了舞筆揮毫的機會與無限可能;必然之處在于,他在人生短短百年間,幾乎經(jīng)歷了所有人加起來可能經(jīng)歷的一切,才能讓他有深厚的心靈積累。蘇東坡的一生讓我們明白,人的一生有中太多太多偶然性,可誰又能說沒有什么是必然的呢?
蘇東坡之所以在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一則是由于他詩文書畫上的卓絕之美;二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
蘇東坡的一生起起落落,這就像是我們每個平凡人不平凡一生的寫照。他得意之時不驕不躁,失意之后不喪失斗志還對生活充滿熱愛與情趣,如清風(fēng)般吹過,然后流芳百世。他的這種生活態(tài)度不正是我們今天所缺失的嗎?正如書中所寫到:“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蘇東坡充當?shù)慕巧绱酥,在一千個讀蘇東坡的人眼中也會有一千個蘇東坡。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其二的人物。今天,我們悲嘆他命運的不公的同時,更加欣賞和崇拜的還是他的那份人格魅力。
在讀了《蘇東坡傳》之后,真有一種見到蘇東坡本人的感覺,這也說明了只有在閱讀之中,才能有更深層的交流。今天的我們不應(yīng)只是欣賞他的作品,更應(yīng)該感受他的人格與靈魂。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8
從小就讀你的詩,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里我看到了你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淘盡”又無不流露出你的豪邁奔放。知道了東坡肉與你的關(guān)系,我對你這個吃貨又增添了幾分好感。語文老師花了一堂課的時間來歌頌?zāi)氵@位魅力四射的男神,一代國學(xué)大師林語堂先生為你作傳,甚至毫不掩飾地表露出對你的喜愛,稱你像“一陣清風(fēng)”度過了一生。我喜歡一陣清風(fēng),而我也想進入那個一陣清風(fēng)一樣度過了一生的人的世界,與你相遇,與你交談,陪你走過一個個春花秋月,你的確如清風(fēng)一樣,清澈而又不失風(fēng)度。
清——清鏡憐清影
很多人喜歡你的深厚,廣博,才智,而我喜歡你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你有時看似剛猛激烈,任性,放飛自我,但我想,你的心里定有一個清澈的明鏡照亮你清風(fēng)一樣的影子。你不參與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與利害謀算,與他人格格不入,只是為了守住自己內(nèi)心的那份天真與淳樸。你的眸子定是如一潭清水般平靜,星辰般閃亮,純潔,你用你的純真與善良喂養(yǎng)了它。你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致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這樣的隨心所欲,大無畏實在是難求了。你自稱生性急躁,遇有不愜心意之事,便覺得“如蠅在食,吐之方快”,你恨邪惡之事,但卻不恨邪惡之人。在你的眼中,世上沒有壞人,一切都很美好。你做你想做的事,你做工程,學(xué)瑜伽,煉仙丹,一生都在實踐你的理想,是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的結(jié)合體。我想,這便是為什么中國歷代都有這么多人喜愛你的原因,你身上有著許多人都沒有的純真,在官場這個大染缸里,你卻未沾染一絲晦氣,保持著生命的單純。浩然正氣,不依行而立,不恃刀而行,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fù)為人。比禮之常,無足怪者。
風(fēng)——西風(fēng)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我記得,你的眉眼總是帶著笑意的,最愛的也還是你爽朗的笑聲。你的笑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在流放到嶺南后又至海南的悲慘日子里,你總不愿讓現(xiàn)實去破壞自己的詩性。初到嶺南,言萬戶皆春死,還戲稱,不久雞犬識東坡。及至海南,面對惡劣的生存條件,仍然覺得有所給予。詩人一般都極富生活情調(diào),你也深諳此道。在惠州修放生池,建朝云堂,即使身無分文,也樂善好施。你認為,解脫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知善,還與人研制釀酒,制墨,日子清貧卻充實。
你的笑還包含著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你,拿你的文章骨頭里挑刺。你顯然沒與他們計較,還寫出“何日遣馮唐”,話中毫無歸罪之意,一笑了之。
你的笑是苦中作樂,也是自得其樂,是大度也是善良。世界以痛吻你,你卻報之以笑。西風(fēng)多少恨,吹不散你眉彎的笑意,吹不碎你苦中作樂的情懷。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保持樂觀,像你的詩詞一樣千載有余情。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來這些都是你樂觀的態(tài)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
清風(fēng)徐來,心中陰霾已散,從此替天放晴。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9
世間的一切,都不過是一場相遇。冷遇見了暖,就形成了雨;春遇見了秋,便有了歲月;太陽遇見月亮,變生成了星辰;天空遇見大地,就有了永恒。世上的每一場相知,都從相遇開始。世上的每一段傾心,都因相遇而沉醉。
然而大千世界,何其紛繁復(fù)雜。在追逐名利之中,人們的心與心逐漸遠離,只剩下一個模糊的背影。你想去觸及,卻只是一片虛無。人情世故之中,所有的相遇都變得平淡。你想追尋的人與事,卻只能含著淚擦肩而過。即使身處熱鬧的街市,面對這車水馬龍的人群,一次不經(jīng)意的回眸,也得不到一刻眼神的交接。孤獨,是一個人的,也是一群人的,就這樣無聲地進行一個人的戰(zhàn)爭。想要去掙脫,卻只能茫然對視。
茫茫人海中,我只想去遇人生中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于是,我決定攜著背包,帶著幾分期許,去尋一場傾心的相遇。
以文字為房,以標點為窗,我找到了一片心靈的棲息地。打開時空的按鈕,開啟一段時空之旅。偶遇一位沉睡的靈魂,聽他訴說千年的情思,聽他吟唱千年的詞調(diào)。這里是詩情的天地,記錄著輝煌的歷史傳奇,譜寫了璀璨的光的篇章。殊不知,這段文字的背后,有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深情。我遇見了他們的故事,從此,點亮了我的人生。
以歲月為筆,以相思為墨。字字皆情,句句皆心血!皟删淙甑茫灰麟p淚流”,一字一句的斟酌,讓這片文字的世界充滿著深情,春風(fēng)卷來大地的芳香,打開心靈塵封已久的窗戶。流水沖刷歲月的痕,洗滌人們心中的孤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切都是那么寧靜溫和,一切都被賦予新的生命。這里的靈魂因千年的沉淀而變得清純,或深邃,或豪邁,或深情,承載在屬于他們的故事中。原一個人獨自走到流水的盡頭,只靜靜地坐著,看天邊的云彩冉冉升起。
還記得千年前的潯陽江畔?那一夜,只留下動聽的琵琶聲和淚水沉入水底,重溫那段故事,我仿佛遇見了當年淚濕青衫的江州司馬。那雙深邃的眼睛就好像能洞察周圍的一切,看破了歲月的流離,一頭飄逸的秀發(fā)交織著修長的衣袂在風(fēng)中凌亂。他在側(cè)身傾聽,讓靈魂行走在琵琶撥動著的琴弦上手指和著音律輕輕拍動。他聽得入神,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殊不知,淚水早已濕透青衫。我多想扯破千年便是時光的束縛。為他拭去眼角的熒光?墒俏也荒埽混o靜地看著彷徨的白司馬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他想借酒醉去逃避,卻不料醉不成歡慘將別。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太重,烈酒也無法朦朧。悅耳的琵琶聲在詩人的心頭響起,在詩中隱沒,牽動著司馬難酬的壯志?粗娙烁吲e著酒杯,卻始終放不下。何不一飲而盡?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樂聲漸去,只留下詩人獨自一人的感傷。那一夜,一花,一酒,一詩,陪著醉倒在江邊的白司馬,足以。酒不醉人人自醉,醉來的第二天,他會選擇去忘記一切,只記得別離時的茫茫江浸月。
從潯陽岸邊走過,邂逅詩人沉睡千年的靈魂。我是多么幸運,能遇見一段傾心的美好。只想輕輕的哼唱著《霓裳羽衣曲》,騎著白馬,滴噠滴噠的走過盛唐的別樣繁華,或許下一秒,又能遇見一段。
偶遇一段美好,勝過一場虛偽的追逐。只愿沉醉在詩情的天地,站在詞語的留白中,與文字謀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慢慢地跟著詩人的腳步,徜徉在這片文字的海洋,有詩路過的地方,滿山的清流便開始吟詠唱和,輕輕地揮一揮手,便是詩人繁雜交織在一起的情思,那些永遠無法解開的秘密。詩人一伸手,便是滿把新詩,詩太多了,詩人開始隨手拋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經(jīng)典。
累了,便獨自坐在草堂前,守候一段遲到的故事。靜靜地在風(fēng)中尋章摘句,在雨中傾聽你我,在夕陽下邂逅一位美麗的靈魂,那該是一場多么傾心的相遇啊!就想詩人在雨巷中遇見那位丁香般的姑娘……
我躺在云端,遇見一首詩,遇見詩中的人與事,遇見一位橫臥在歲月的靈魂……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0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巨子:“李白,一顆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這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xué)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薄疤K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有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quán)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弟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tài)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guān)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fā)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的,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diào),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娼妓題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既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jié)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1
向來相信緣分,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而且人與書之間亦如此。中學(xué)時代,語文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另一本像是《朱元璋傳》(不確定,但前一本很確定)。當時的反應(yīng)是我怎么可能對這種書感興趣呢?!遂不以為意。然而喜好確實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隨著知識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你會自然而然的對一些東西產(chǎn)生興趣,甚至是以前不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說這本書……
多少年之后,初到杭州,求學(xué)于此。期間與好友漫步于西子湖畔,走到蘇堤的南端,旁邊即是蘇東坡紀念館,遂進去參觀。其中有一段引用的林語堂的話深深的吸引了我。話是這樣的: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部……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看完這番話,很有共鳴。心想多么有意思的人生啊,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嗎?活的瀟灑自在、灑脫率性,做著各種各樣有意思有趣的事情。成人的理性兼具孩童般的心靈,做著自己想做的事而又不出格。懲惡揚善,有強烈的正義感,有著知識分子階層的悲憫情懷和極高的道德修養(yǎng),不違背自己的良心。這樣的人生,堪稱完美!
之后與好友漫步于林木茂盛、郁郁蔥蔥的蘇堤之上,堤上有六個拱橋,甚是美觀。一千年后還能享受到蘇東坡提供給我們?nèi)绱说难胖碌沫h(huán)境,不禁更加感慨他的偉大,對他的崇拜也劇增,所以那天回去之后就毫不猶豫的把《蘇東坡傳》給買了下來。
看完后,確實是本好書,對自己很有啟發(fā):人生還可以這樣有趣,原來心靈可以是如此美妙,同時也進一步明白了應(yīng)當怎樣做人。林語堂先生,這位學(xué)貫中西,兼具西方浪漫與東方雅致的江南才子,以他優(yōu)美的文筆把這位極為有趣惹人喜愛的文壇巨匠活生生的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回味無窮!
下面就簡單的說說自己的感悟:
首先,蘇東坡是一個讀書人,而他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則告訴我們讀書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讓自己變得更清高—你們這群凡夫俗子我才不跟你們玩呢—而是變得更加包容,更加隨和,更加的平易近人,是一種對這個不完美世界的包容,對萬事萬物的包容。“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碧K東坡的這句自我評價可以說是對此意一個很好的概括!而巧合的是英國著名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在他那首經(jīng)典的詩《如果》里面也寫到:如果,你能和百姓打成一片,卻拒絕隨波逐流;或與王者同行,卻不忘,庶民本色……可見,在這個話題上了東西方思想巧妙的達到了統(tǒng)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對這個道理蘇東坡可以說是踐行的最好的,即使是被貶到偏遠落后的地方,他仍能見到、感到別人即便在天堂也見不到感不到的美。正如他在《超然臺記》中所說: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藍天、白云、村舍、竹林、小路、山川、河流、小橋、星辰這些意象哪里都有,在蘇軾眼中只要它們隨機的自由組合好在哪都是一幅美景!
想要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關(guān)鍵要有一顆美妙的心靈,讀完蘇軾的文章往往會情不自禁的拍手稱妙,寫的這么美,這么妙,驚嘆其心靈之如此美妙!所以蘇東坡文章的魅力不僅在于文筆,更在于其心靈的美妙,在于其情感的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而想要使自己的心靈優(yōu)美,最關(guān)鍵的是要有一顆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一顆心無雜念的孩童般的心靈。蘇軾無疑全都具備了。有了真性情,再加上他那過人的才華—既有真性情,肚子里又有東西,那他就完美了。而蘇軾是把這兩點結(jié)合并發(fā)揮到極致的。
一顆美妙的心靈還不足以成就蘇東坡的成就,他的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也是必不可少的。林語堂對他評價的第一印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一生仕途坎坷,歷盡挫折。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就會一蹶不振,但蘇東坡終非常人。對他來說生活是要繼續(xù)的,遭遇挫折更要樂觀的面對生活,更要積極的去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的美。既然官場上不如意,那我就在別的地方尋找成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隱士般逍遙自在的生活:散步、讀書、耕種、釀酒、與好友游山玩水喝到微醺之后再寫出上好的文章……有意思好玩的事情多著呢,生活終歸是精彩的,只要你用心去發(fā)掘和經(jīng)營。
在我看來,正是由于蘇東坡有一顆孩童般的心靈,使他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心靈才能如此美妙,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一個真性情的人。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使他樂觀的面對生活,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再加上自身的天分、過人的才華和極高的道德修養(yǎng),一個名垂千古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的蘇東坡也就不足為怪了。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2
嶺南是天涯、域外,歷代犯官被貶謫的地方。蘇軾的政敵想從精神上、物質(zhì)上折磨打擊他,進而從肉體上消滅他。但是他不僅活著,而且快著,“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是讓他的政敵無可奈何的地方。他們已經(jīng)給了他僅次于殺頭的懲罰,他們期望看到他痛苦不堪,看到他凄惶倒下,看到他低頭認輸,可是沒有。在這場心里、人生博弈中,失敗的是他的政敵,他們高高在上,權(quán)傾天下,操縱別人命運,卻無法擊敗蘇軾。
蘇軾被貶到嶺南的時候,已經(jīng)六十歲了,去嶺南之前,他就為自己安排了后事,決心埋骨嶺南。但是,蘇軾在嶺南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里沒有死,這得益于許多方面。我覺得有以下十個原因:
一、性情豁達。蘇軾有一種天真純樸的心態(tài),在任何艱苦的環(huán)境里,都能樂觀地活著,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在被貶的途中,美麗的鄉(xiāng)野,動人心神的急流高山,他都充分欣賞。過大庾嶺,更是一掃沉思俗念。他以第一個犧牲者的身份,橫越中國南部巍峨雄偉的山脈,受難中卻有一分卓然不群的優(yōu)越感,真可謂“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二、務(wù)實。蘇軾做官的時候,治理西湖,成就了蘇堤春曉,三潭印月等美景。在黃州生活困窘的時候,他徹底放下了文人士大夫的架子,使自己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夫,在黃州東坡親自種地,自給自足。在儋州,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在那里辦學(xué)堂,介學(xué)風(fēng),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向他學(xué)習(xí)。“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比藗儼烟K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
三、心中無恨。蘇軾固然以其強烈的名士本色,坦直無畏的言論得罪了很多人。就像他自己說,一發(fā)現(xiàn)什么事情不對,就像在飯菜里找到個蒼蠅,非要唾棄不可。但是,他向來對事不對人,不曾在心里有真正的有敵人。他只是遵循了自己的為政原則,較量利害,參用所長,不追隨不盲從。他和王安石政見不同,但彼此相惜,文學(xué)藝術(shù)上引為知音。對把他一路貶到嶺南的章淳,他在章淳遭貶說“某與丞相定交四十余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所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奔词箤Π阉麖膸X南屋里趕出去的董必,他也最多是寫一篇寓言嘲弄一下而已。
四、心憫天下蒼生,不以己悲。他做官一直為百姓而抗拒朝廷,為寬免貧民的欠債而向朝廷懇求,必至成功而后已。在杭州有權(quán)利做事的時候,他抗洪、滅蝗、救孤,辦安樂坊醫(yī)院。他在惠州失去了做事的權(quán)力的時候,他關(guān)心民眾疾苦,盡量用自己的影響力,寫信給自己做官的朋友做實事。
五、天下到處皆朋友。蘇軾就性格而言,適合做朋友,他善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總是讓生活微笑著繼續(xù),他自己有樂觀的心態(tài),也影響周圍的人。他的文章讓人愛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讓讀者快樂。他自己說,上可以陪神仙皇帝提建議,下可以和販夫走卒僧侶交朋友。在貶謫地?zé)o論黃州,還是惠州、儋州,他都和當?shù)匕傩沾虺梢黄。他始終受到中下層官吏民眾的愛戴。
六、幽默風(fēng)趣。他弟弟個子高,但住的房子低矮,他寫一句詩打趣“常時低頭誦經(jīng)史,忽然欠伸屋打頭”;葜菟麩o錢買肉,只好買別人不要的骨頭,他發(fā)明了“火烤羊脊骨”,他說會讓那些等著啃骨頭的狗很不高興。
七、蘇軾重視養(yǎng)生。他一直練瑜伽鍛煉身體,他的身體很好。他自己總結(jié)了關(guān)于長壽的幾句話:一曰無事以當貴。二曰早寢以當富。三曰安步以當車。四曰晚食以當肉。
八、善于創(chuàng)造發(fā)明,提高自己的成就感。蘇軾在黃州時,因為貧困,買無人看好的豬肉,用小火,少著水的方法燒制“東坡肉”,發(fā)明美食,他自己烙“東坡餅”,自己制酒,自己研究草藥,他自己嘲笑自己“自笑平生為口忙。”
九、向佛。他第一次經(jīng)歷烏臺案后死里逃生,他想尋找心靈的寧靜,于是轉(zhuǎn)向宗教。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
十、書畫怡情。他恰恰書畫鉆研是古今大家。
嶺南非常艱苦,像蘇軾自己說的那樣“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蘇軾憑著自己的堅忍、豁達、了悟、勤勞、悲憫、幽默、隨遇而安、與人為善,使他無論走到哪,都受到歡迎,他最后安然度過了嶺南貶謫的歲月。儋州留下了蘇軾的許多蹤跡,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帽等等,回歸常州,人們像歡迎英雄凱旋一樣歡迎他。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使蘇軾成為人生的贏家,他的蘇堤春曉,三潭印月,造就了人間天堂,美如西子的西湖。他的“東坡肉“”東坡肘子”,至今是一道招牌菜,他詩詞歌賦里的愛與情懷。他的氣質(zhì),他的生活,就猶如跳動飛舞的火焰,不管到何處,都能給人以生命的溫暖。他的人品道德構(gòu)成了他名氣的骨干,他的風(fēng)格文章之美則構(gòu)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
嶺南萬里不曾死的何止是他的血肉之身?他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一刻不曾死去,一如他的文章,他的書畫,他的美食,他的故事……一道萬古不朽。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3
春節(jié)閑來無事,重溫林語堂先生的大作《蘇東坡傳》。這是我第三次讀這本書了,自覺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東坡居士的一生多了幾分認識和感悟。
蘇東坡是我最愛的大文豪之一,出生在宋代,年僅二十即中進士,名次幾列榜首,是當時京城最為炙手可熱的青年才俊之一。他平生佳作不斷,融儒、釋、道三家精神于一身,文壇盟主歐陽修讀過他的作品之后激賞數(shù)日,竟感嘆應(yīng)退而放其出頭。但是,蘇東坡一生卻命途坎坷、窮達多變,在宦海中幾經(jīng)沉浮,依舊未移達觀豁達的性情,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傳奇人物。
一讀東坡正值大學(xué)時代,一口氣讀完,為他的才華所震撼。在中國文化史上,說蘇東坡是一座高山絕對當之無愧,詩詞、散文、書法、繪畫,他無一不精,無一不能。當然,在他眾多才能中最受人推崇的自然是詩文。蘇東坡的詩才極高,文思精妙,詩文包羅萬象,上可論經(jīng)國大事,下可寫日,嵥,但凡興之所至,皆可成文成詩。你看,他的詩文中有議論政事的《刑賞忠厚之至論》,高談"賞疑從眾、罰疑從去",其觀點與現(xiàn)代法治思想從寬原則不謀而合;有描繪田園日常的"東風(fēng)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雖只是雨過天晴的一件小事,讀之卻使人輕快愉悅,仿佛自己輕裝簡行漫步山間一般。不過,他也不總這么快樂,思念弟弟子由時,他說:"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悼念亡妻時,他吟:"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憤世嫉俗時,他嘆:"賣牛納稅拆屋炊,慮淺不及明年饑。"當然,他的詩文中公認作得最好,傳頌最廣的還是那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其開篇意境開闊、氣勢恢宏。讀之,即使胸中有千般抑郁也可一掃而空。讀蘇東坡,就是這樣。你會感覺自己的情緒不再受自己的操控,而是隨著他的起伏而起伏,隨著他的波動而波動,而這就是東坡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二讀東坡是在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那時業(yè)務(wù)忙碌,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精神委頓。即使少有閑暇讀書也是囫圇吞棗。這時重讀《蘇東坡傳》,看他一會兒在漁船上喝酒羽化登仙,一會兒在西湖上作比西子,生活不是湖濱品茶,就是雪廬種地,每天寫寫詩,喝喝酒,參參禪,工作卻半點沒被耽擱,無論走到哪里都受百姓愛戴,哪里有我等焦頭爛額的窘迫,不由得心馳神往。有時一恍惚,感覺他好像不只是活在書里,而是活脫脫站在眼前和你開開玩笑、聊聊天、吃吃東坡肉,不時還爽朗大笑。這樣的東坡是有鼻子、有眼,有生活氣息的一個普通人。他放浪形骸,一生結(jié)交甚廣,不拘泥于世俗。黃州的妓女他為其作詩,杭州的山僧同他打坐參禪,泉州的刺史相偕秉燭夜游,嶺南的農(nóng)夫與他一起聊鬼故事…他的朋友中有京城的達官貴人,有山野的僧侶、樵夫,甚至還有浪跡江湖的妓女、乞丐。連他自己也曾笑談,"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同是才華橫溢的人,與李白相比,他多了幾分可愛;與杜甫相比,他少了一點深沉;與柳永相比,他又是這般接地氣。這平易近人、秉性難改的樂天派,就是我愛的東坡。
近來三讀東坡,對他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前認為他有些傻氣的地方現(xiàn)在看來似乎更傻了。且看他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幾近喪命,本發(fā)誓再不寫詩惹禍。但好不容易逃出牢獄之災(zāi),回家立刻"好了傷疤忘了疼"作詩慶賀,這不可謂不傻;面臨政敵的打壓,他但凡服個軟,稍微與之虛與委蛇,即可免受多年貶謫之苦,但他卻不愿曲意迎合,還憤恨地說出"倘若偶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的驚人之句,這還是傻;面對流放,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已到和兒子"相對如兩苦行僧爾"的地步,卻依舊不知悔意,反而想出"吞食陽光止餓"這樣有趣的辦法,這更是傻!但細細體味,他的這種傻,竟有幾分憨厚,幾分天真,讓人忍俊不禁。傻雖還是傻,卻蘊含了瀟灑豁達的至情至性,率性而為的恣意灑脫,寧折不屈的剛烈脾性,這樣想來竟是世間稀有的難得之舉。
蘇東坡從眉山走來,途徑長安煙柳繁華地,再過黃州、海南,走過了宋元明清,走過了千百年,最后停留在我們的心里。他亦莊亦諧,亦儒亦佛,是至情至性的情人,是至誠至純的佛教居士,是至剛至勇的國士。他的豪氣,他的灑脫,他的淋漓鏗鏘,為我們詮釋了智慧與才情兼具的東坡魅力。我時常在想,林語堂先生這本著作成書于 936年前后,第一版于 947年,正是中華民族戰(zhàn)亂紛飛、民族危亡的年代,寫這樣一位憂國憂民、可愛可親的宋代高士,當是另有一番深意。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4
許久以前就有聽聞蘇軾,但通過最近閱讀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我才真正了解了文忠公的生平——如一陣清風(fēng)拂過的人生。
蘇東坡年少時與弟弟雙雙考入進士,文采被歐陽修賞識,并被收為弟子。生活總是對人有所不公,它會看你走得太順而給你許多挫折,所以蘇軾的后半生格外凄慘,但也許是上天注定,這樣的天才,注定畢生坎坷多桀。
當時在閱讀時,探討過蘇東坡是否適合做官?我個人認為并沒有絕對的適合,又或是不適合,一個人只要有才能,有實力就能夠勝任一切職務(wù)。蘇東坡之所以一直受排擠并貶官,不是他不適合做官,是政治立場不同,他不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王安石變法時,蘇軾是反對的,他是一位愛民之人,無法眼睜睜地看著官僚剝削百姓,但在當時黑暗的時候環(huán)境中與權(quán)貴作斗爭,注定是失敗的,朝廷中都是些趨炎附勢之人。真正那些剛正不阿的人少之又少,一旦成為權(quán)貴之人的攔路虎,一定會遭受排擠。這本就是場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結(jié)束的戰(zhàn)爭。我真正佩服蘇軾的是,他不斷遭受貶官,流放,依然能平和接受一切;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依舊秉持自己的原則,不隨波逐流;身處社會的大染缸中,見過真正的黑暗,仍然能夠初心依舊;面對反對、排擠、壓迫從不懷疑、迷失自己,而是堅信自己的內(nèi)心。在我心中蘇軾就似竹,是君子。像竹那樣挺拔、正直;中通外直、虛懷若谷;竹雖為節(jié)狀,但卻永不止步,不斷生長。
蘇軾也許就像天上的神仙化作一刻星辰劃過空中,來到人間,過一段凡人的生活,體驗人間的酸甜苦辣,只是充滿煙火氣的凡世間,終不適合他這樣樂天派的仙人。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5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著名的詞人、詩人、散文家、畫家、書法家等眾多身份的集大成者。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被世人稱為“三蘇”,占據(jù)了唐宋八大家的三席之位,可見,蘇家個個都是大才子,猶以蘇軾為甚。
蘇東坡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多才多藝,不僅擅長寫詩作畫,還是工程師、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皇帝的秘書、慈悲的法官、佛教徒等,就連著名的東坡肉都是他發(fā)明的呢!
蘇東坡的一生雖仕途坎坷多舛,但與生俱來性格樂觀豁達,隨時隨地廣結(jié)摯友,無論為官還是被貶為農(nóng),所到之處都把生活過成了詩,把自己的感受賦予了不朽的藝術(shù)形式,時而大氣磅礴、時而豪放奔騰、時而雋永樸質(zhì),使之流芳千古,驚艷了世人。他一身浩然正氣,剛直不阿,他是官員中的智者,強者,仁者。
他是我國文化史上一位罕見的全能天才、一位曠世奇才!在林語堂先生的筆下,他更是那么的光輝耀眼,將其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童年嶄露頭角,青少年脫穎而出,中年精彩綻放,晚年顛沛流離,一生仕途“三起三落”,但他卻在人生的舞臺上演繹了一場永不謝幕的詩意人生。猶如一個和尚對他的贊譽,他就是天上宿星下界,在人間暫時做客而已!
雖然蘇東坡用盡了他的浩然之氣已離我們遠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币舱缣K東坡自己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所說的:“浩然正氣,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fù)為人!焙螄L不是對自己的評說呢!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6
《蘇軾傳》是蘇軾研究專家王水照和崔銘合著的一部書,四十五萬字,去年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書寫得很好,但這卻是一部不好寫的書。蘇軾一生經(jīng)歷豐富復(fù)雜,著作多,面廣,這是難點之一。還有,就是有林語堂的名著《蘇東坡傳》在前面比著,那書寫得那么精采。
我讀《蘇軾傳》,覺得全書對蘇軾的評價,大體與《蘇東坡傳》相似,林氏的概括即所謂:“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等等。《蘇軾傳》大體是以這種評價展開的。不過書的副題《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又表明作者們是極力從蘇軾生活經(jīng)歷來理解和描寫他的。因此這書自有它的不容忽視的特點。
一,它嚴格按編年敘事,而且強調(diào)蘇軾作為作家的一個方面。全書將蘇軾的詩詞文章貫穿它的一生,對比看起來,《蘇東坡傳》就不是這樣,它要照顧英美讀者的理解力和趣味,詩文不能多引;它使用的傳說故事更多,也占更重要的位置。因此,這本《蘇軾傳》對讀者從蘇軾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了解他的生平,是更有益的。在敘事中展開對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的闡釋,而且闡釋得極好。在此,就表現(xiàn)出王水照先生對蘇軾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研究的功底非凡,在傳記里應(yīng)用隨心自如。蘇軾的心事、文思,與天下的政事,交織一起,所以合了“在苦難中的超越”,而且是一位“智者”的超越。沒讀過蘇集的讀者,從《傳》中引用的大量詩、詞、文中,特別是從并不常見的隨筆、短箋中,能領(lǐng)略的,真是不少。
二,林語堂酷愛蘇東坡。林寫的是文學(xué)性更強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散文創(chuàng)作。當然林氏有他充分的歷史材料證明,而我總覺其著眼點在于蘇東坡的人格,而且是作者喜愛的人格。而《蘇軾傳》則更帶有學(xué)術(shù)性。它更全面,更講究論證。的確,蘇軾的風(fēng)流瀟灑,幾乎是天成。但是,環(huán)境也造就它。不論從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看生平,還是從生平看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都不單有瀟灑風(fēng)流,而且有個人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難。烏臺詩案中國最可笑的文—字—獄之一后被貶黃州,是蘇軾生活的關(guān)鍵一步。在林、王二傳中,都重點寫。余秋雨重要散文《蘇東坡突圍》也選這一段來寫。蘇軾的人生和他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在此都是一個高峰。對這一段生活,《蘇軾傳》無疑寫得更豐富。它把痛苦和苦難展示得更充分,以至于驚心動魄?嚯y充分,“超越”才有力。林氏過分地渲染了蘇東坡在苦難中的樂天、快活,甚至把他在“烏臺詩案”里受審時的屈辱與痛苦也說成“有趣”!短K軾傳》則把黃州生活寫得更令人可信。比如當時蘇軾在許多信里反復(fù)叮囑友人“看訖,火之”,“傳聞京師,非細事也”。他是驚弓之鳥了。他在黃州又看到生平所未見的民間疾苦,苦日子也嘗到。在此有一點不可不提。蘇軾在黃州時寫過許多信,其中有一封是給他的朋友也是政敵章忄享的信中對已往表示悔過。林傳說,是“一封非常貼切的回信,悔過之意,溢于言表”,是“再得體不過”,簡直可請皇帝過目;言外之意是應(yīng)付,巧于周旋而已。而王著則以為“可能夾雜著個人求助的動機”。我以為寫得較真。王著此是全面反對新法了。這似乎順理成章。王著寫出的詩人,更復(fù)雜、真實些。
三,關(guān)于王安石變法,林氏的否定也許太簡單化。而王著則更客觀些。關(guān)于蘇、王二人,當然都是大作家,蘇比王高。
此書提到變法時,曾對比蘇、王的見解說:“無論是思想的高度,還是目光的遠大,蘇軾都無法與一代名相王安石相提并論”。這也是客觀的。此書在王安石身上著墨不少,而且是從王安石與蘇軾的交往中寫的,重頭文章在王安石罷相以后。蘇軾在金陵訪王,政敵又成文友,舊懷盡釋,論文極樂。那一大段就寫出北宋文人的大度風(fēng)雅,更寫出兩位大作家的可愛。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7
林語堂先生的小品漫筆看過一些,列傳卻是第一次拜讀,看了之后,才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林語堂寫列傳也是精彩十分,拿起便不忍釋卷。難怪這本書能被成為四大列傳之一。
蘇東坡是我國眾所周知的大文豪,但人們喜歡他,敬重他,并不只僅是他的才調(diào)。這一點,在這本《蘇東坡傳》中,可謂解析的酣暢淋漓了。光是看書后那鱗次櫛比,令人咂舌的參考材料的附錄,便可知林語堂花了多少心思在研討蘇軾,解讀東坡。
這本書記載了蘇東坡崎嶇的終身,從名聲大噪到幾經(jīng)放逐,直至。材料具體,言語生動這些長處自不必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林語堂對蘇軾這個人物傾瀉的汗水,在書中的每句話里簡直都能感觸到,林語堂就像一個忠誠的“粉絲”,跨過千年韶光,去尋覓偶像魂靈中亮光的動聽之處。其實前史哪里有或許百分百復(fù)原,林語堂對蘇東坡毫不小氣的溢美之詞,也被有些人點評不行客觀。而我卻以為,正因如此,林語堂所刻畫的蘇東坡,才顯得分外有血有肉,才分外讓人喜歡與嘆服。他的才調(diào),他的磊落,他的仁心,他的志向,他靈通的才智,傳奇的人生,并不會由于年月的消逝而減損半分,反而引得后世知音的共識。
林語堂先生當然也是知音之一,他不由得拿起筆,把他的感悟?qū)懴隆姓f:“創(chuàng)作之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時間短的文學(xué)風(fēng)氣所吞沒,乃至歷久而彌新,必定具有一種咱們稱之為發(fā)乎內(nèi)心的‘真純’!倍捎谔K東坡品格中那“真純”的一部分,體現(xiàn)在其文章與業(yè)績中,才得以傳得千古美名。我想,打動了林語堂先生的,也正是那份“真純”。
林語堂先生行文灑脫天然,嬉笑怒罵之間,總能在片言只語中顯示人生的才智。然而生逢濁世的他,也有許多無法,想必在蘇軾身上,他看到了一種歷經(jīng)劫難仍然可貴的純潔與高雅,這也正是他神往與尋求的人生境地。在《林語堂散文》中,他就曾說道:““火熱大方的心境應(yīng)該由一種哲學(xué)加以保證,避免受人生的環(huán)境所糟蹋,由于人生是最嚴格的;馃岬男木呈侨狈Ψ笱墉h(huán)境的,熱心有必要和智與勇結(jié)合起來,一個徹底了解人生的人是一直英勇的。無論如何,智假如不能生勇,便無價值。智阻止了咱們的愚笨的野心,把咱們由這個國際的時尚的騙子—無論是思維的騙子仍是人生的騙子—中解放出來,是咱們得到勇氣”。熱心加上才智,才干發(fā)生直面人生的勇氣,這種勇氣絕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一種豁達灑脫的大才智。
在林語堂心中,蘇軾正是一位這樣的勇者,在千年之后仍然用不滅的品格魅力照亮人們的心靈。感謝林語堂先生,讓更多的讀者,也有幸,做一回蘇軾這位傳奇文人的知音。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8
讀了林語堂老師的《蘇東坡傳》,不禁想起蘇東坡那一首豪放的《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東坡的一生,飽經(jīng)憂患,幾經(jīng)沉浮,但蘇東坡人性更趨溫和厚道,過得快樂,無所畏懼。蘇東坡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駕馭自己心靈的高士。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學(xué)造詣,敢做敢為的正直作風(fēng),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造就了一個萬古不朽的偉大人生。
正如作者所言,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極令大眾傾心仰慕的偉大文人,這不僅是基于他的詩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總是英勇地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主張的滿腔正氣,在苦難中尋找樂趣的罕見本領(lǐng),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林語堂是這樣結(jié)尾的:“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xiàn)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毙撵`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東坡的一生。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9
之所以讀這本書,一是因為想學(xué)習(xí)人物傳記的寫作方法,二是因為作者是林語堂,是一生三次被提名諾貝爾獎的《京華煙云》的作者。我想文學(xué)大師寫出來的人物傳記必定是有許多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地方的。
作者通過四部分來展現(xiàn)蘇東坡的一生,第一卷:童年和青年;第二卷:壯年;第三卷:老練;第四卷:流放歲月。每一卷中按主要事件節(jié)點來分不同的章節(jié)描述,大的時間線里有時候會打亂年份的順序,稍覺混亂,但是整個框架是清晰的。因為這本書是以英文寫成再翻譯回中文,所以可能會有些偏差,有的詞語并不能完全表達作者的本意。
總的來說林先生文采飛揚、文筆優(yōu)美,想像力豐富,在結(jié)合了大量史料的基礎(chǔ)上更豐富了事件的細節(jié),把人物刻畫得立體、生動,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蘇東坡就是他腦中的形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墒沁@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碑斎蛔髡咭矊ν醢彩兎ù嬖谄,其實變法的初衷是好的,為增強國力,也是想要減輕農(nóng)民負擔(dān),只是在執(zhí)行過程出現(xiàn)了偏差。我們需要全面地看待問題。
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于蘇東坡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腦子里僅有的那幾首詩中:“大江東云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大氣磅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迷茫惆悵;”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恣意豁達。而對于他人人的經(jīng)歷、這些詩詞的由來卻知之甚少。讀過這本傳記后,了解到蘇東坡少年時的才華橫溢,書中評價他十幾歲時已經(jīng)是”雛鳳清于老鳳聲“才氣已經(jīng)超過自己的父親蘇洵。二十一歲時中進士,盛名于天下。之后走上仕途,但因生性耿直、不畏權(quán)勢、處處為民著想,所以在王安石變法時針對變法中出現(xiàn)的一些過激的作法,極力上書陳詞表明立場,也因此得罪了當權(quán)派,而政治上的爭斗從來是不會停止的,他如一棵無法決定自己命運的小草,在歷史的洪流中漂泊,時而得勢時而又被打壓。但凡他改變一下自己的處事風(fēng)格,命運或許就有很大的改變,像弟弟蘇轍一樣少受許多迫害與苦難,但性格是注定無法改變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遇有不如意之事,便如蠅在食,吐之方快“。一生中數(shù)次被流放,可能是被流放次數(shù)最多,流放得最遠的官員了。反過來想也正是因為有這些經(jīng)歷,才能激起他豐富細膩的感受,才能寫出如此多風(fēng)格迥異的作品。
1060年蘇軾于福昌縣開始起仕途的起點,任福昌主薄,1065年,蘇軾入開封府判登聞鼓院,一年后蘇洵去世,丁憂三年。1071年,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同而自請出京,任杭州通判,時間為三年。1074年,蘇軾升任密州(今登州)知州,第一次成為地方主官,不僅政績斐然,還在密州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篇章。1077年,蘇軾改知徐州,任知州兩年。1079年,蘇軾到湖州任知州,到任后不久“烏臺詩案”爆發(fā),上任不到三個月就被下獄,1079年底蘇軾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這是蘇軾仕途及人生的一次重大轉(zhuǎn)折,在黃州(今湖北黃岡)蘇軾極度苦悶,留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召赴汝州但并未就任,1085年改知登州(今山東蓬萊),但僅四個月就再還開封。1089年,蘇軾再次自請出京,以龍圖閣學(xué)士任杭州知州,第二次到杭州為官。這一次,蘇軾在杭州疏浚西湖,設(shè)立三塔,建設(shè)蘇堤,留下了深深的足跡。1091年,蘇軾再次被召回朝,但不久就又被貶出京,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涯。1091年,蘇軾任潁州(今安徽阜陽)知州,1092年改任揚州知州,不到一年又被召為兵部尚書,1093年9月又出知定州,1094年被貶英州(今廣東英德),還未到任又降一級為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安置惠州(今廣東),蘇軾終于被貶的遠赴嶺南。1097年,蘇軾又被貶為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昌化軍即今海南儋州。蘇軾將儋州視為第二故鄉(xiāng),在此留下了“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的詩句,蘇軾在儋州共三年時間,將人文與教化撒播到了海南,在他的教導(dǎo)下,海南出現(xiàn)了第一位進士。1100年,時年六十五歲的蘇軾攜家眷再次返回神州大陸,先為廉州(今廣西合浦)安置,僅兩個月又改任舒州團練使、永州安置,未到任即遇大赦為朝奉郎,1101年于北歸途中去世。(這一節(jié)是網(wǎng)上找到的資料,讀傳記的時候因翻譯問題有的節(jié)點不太清晰)總之,這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也是燦爛輝煌的一生。蘇東坡的學(xué)識名滿天下,學(xué)生也滿天下。
在本書的原序言中,作者首先表明了自己對蘇東坡的喜愛,為他寫傳記沒有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跋裉K東坡這樣富有創(chuàng)造力,這樣剛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若一說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蔽蚁耄瑢憘饔浭紫纫驗閷@個人物有熱愛之情,這樣才能有興趣去全面地了解他,同時也要有客觀的評價,不能全部以自己的感情來做評判,要公正、合理、尊重事實。
喜歡一個人可以與他的作品共情,林先生說能“從他的筆端能聽到人類情感之弦的振動,有喜悅有愉快,有夢幻的覺醒,有順從的忍受“,你是不是也能從歌中感受到他情感之弦的振動呢?有怦然心動,有悵然若失,有相互拉扯,有會心一笑,有熾熱、有平靜、有得到、有滿足。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50
我印象中的第一次接觸到蘇東坡的詩詞,是我在小學(xué)的時候。當時大概是學(xué)習(xí)了《飲湖上初晴后雨》,下學(xué)回來,給父親背誦時,父親給我背了蘇學(xué)士的那首《臨江仙》,還給我解釋了詞中的每一句話。而幼時的我只記得“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敝劣诔踔校阌衷谧x《宋詞三百首》時讀到蘇東坡的詞,印象并不為深,但記得“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句子,因為后半句尤為出名。那時已知,蘇東坡是北宋豪放派詞人。到了高中,讀前后赤壁賦還有《念奴嬌》或者說《酹江月》時,自己的文學(xué)欣賞素養(yǎng)還不存在,評論之處,往往拾人牙慧。
而今,從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中,我了解了一個更為完整的蘇軾。他的一生不可不謂波折,而他的心靈不可不謂純真。
從《蘇東坡傳》里了解蘇東坡,從蘇東坡也可了解林語堂。兩個人仿佛時隔千年而達到一部分靈魂的契合。
蘇軾語“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的人生無疑處處有味,他無處不可幽默,多難還能自嘲,嘴欠難治,積習(xí)不改。到哪都要舒舒服服,把政敵氣得牙根癢癢。所以林語堂先生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
我讀此書,也是有目的性的。我想看蘇東坡是如何寫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我想知道他是如何應(yīng)對生活的挫折的;我想了解經(jīng)營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內(nèi)心深入剖析的。我做這些,只是因為我心中有解不開的心結(jié),有難以釋懷的憂傷。我心知自己難以逃脫,只能尋求應(yīng)對之法?v覽此書,我得到的只是對先賢萬分敬慕心向往之的感覺而已。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51
在我人生最低谷、最迷惘期,喜歡上了蘇東坡。他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桔綠時”、“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讓我勇敢面對“教師資格考試的失利”,最后卷土重來,再次大膽追求夢想。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開始只是因為喜歡蘇東坡,想通過此書欣賞到蘇子更多的精彩詩篇。對作者林語堂卻是一無所知。沒想到,大師林語堂+大師蘇東坡,這一結(jié)合,簡直是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傳世佳作《蘇東坡傳》便誕生了。
《蘇東坡傳》被譽為二十四大傳記之一。林語堂在美國用英文完成了這部著作。正本書用白描的手法,介紹了蘇東坡的生平點滴,盡管如此,也更是如此,蘇子的形象顯得更真實,更偉大,更不可捉摸。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蘇東坡的無比的仰慕與敬仰。
我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向著明亮那方”的金子美玲,才情極高的王國維,可是這幾位作家終因只向往美好,而無法承受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自絕于塵世。蘇東坡一生命運多舛,仕途大起大落,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流放地度過,但是,蘇東坡依然樂天、活得瀟灑自在。林語堂天性率真,幽默,多才,與蘇東坡極其相似。而且林語堂與蘇東坡就連“個人情感”都極其相似。在書中得知蘇東坡一直暗戀他的堂妹,卻由于是同屬一個姓,有悖常倫,而無法大膽追求自己的所愛,這位大才子,敢于對皇帝說不的蘇東坡,在倫理面前低了頭,把那一腔的戀情暗暗珍存,直到暮年堂妹去世還傾心為之寫詩悼念,痛心不已。林語堂也有一位思戀一輩子的女人,八十歲那年,他在《八十歲自述》里寫道:“我從圣約翰回廈門時,我總在好友的家逗留,因為我熱愛我好友的妹妹!蔽液芟脒@樣來理解這兩位才子的“私情”:凡是大文豪,文藝家,他們都對美尤其懷有著一顆敏感的心,他們愛美,追求美,珍念美,美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源頭。徐志摩在對林徽因的極致愛慕下寫出了《再別康橋》,林徽因為徐志摩寫出了《你是人間四月天》,這些不朽佳作美醉了多少后人。林語堂,蘇東坡,他們雖放蕩不羈,追求超脫,自由,但是他們更是對“愛”負責(zé)人的人!林語堂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蘇東坡的奇才并不是單單指他寫有“大江東去,浪淘盡風(fēng)流人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等千古名句。蘇東坡年少中第,揚名天下,仕途之路卻走得非常艱辛。他的清醒與堅持,導(dǎo)致他被困于黨爭,頻遭貶黜。然而他卻在寫給弟弟子由的信里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他用貶官的經(jīng)歷來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這是一種超然的自嘲,更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蘇東坡跟大多數(shù)被貶的詩人不一樣,他每次遭貶,總能在被貶地活得有滋有味,被當?shù)氐睦杳癜傩諓鄞魃踔潦浅绨荩驗樗冀K沒有唉聲嘆氣,沒有抱怨懷才不遇,而是積極投入生活,為百姓排憂解難。在杭州任太守時,短短的一年半,他完成了供水系統(tǒng)、醫(yī)院等公共健康和衛(wèi)生方案,疏浚鹽道,修整西湖,熱心賑災(zāi),造福百姓。在此留下蘇堤:“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瀲滟晴方好?偘盐骱任髯樱瑵鈯y淡抹總相宜!北绕鹄畎椎摹盎ㄩg一壺酒,對影成三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不得志是不是更快樂,更有成就感呢?
蘇東坡絕對還是一個時尚達人!別以為現(xiàn)在練瑜伽,跳廣場舞就很時尚,人家蘇老早在九百年前就開始琢磨瑜伽術(shù)與養(yǎng)生術(shù)了。他在被貶地勤練瑜伽。他說他控制呼吸,大約脈搏跳五次算一循環(huán),吸、停、吐的比率是1:2:2。他像一般的瑜伽修煉者,計算自己的呼吸圈,還說自己的有一段時間呼吸控制吸氣吐氣的比率規(guī)則完全自動化了。這該是一位多么前衛(wèi)可愛的讀書人呢!
林語堂說:“讀蘇東坡的生平,我們一直在追察一個偉大思想和性靈的人生足跡,而他只是在塵世上偶然成形,留下了短暫的印記。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段回憶,但是他卻為我們留下了他靈魂的歡欣和心智的快樂,這些都是萬古不朽的寶藏!
我想說:“作為教師的我們,都來讀讀蘇東坡吧,一定會挖掘到你意想不到的寶藏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52
他是林語堂筆下的那位樂天派,他是平民百姓口中一聲聲的“東坡先生”,他更是弟弟口中“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黎民百姓”的蘇東坡,他更是蘇軾。
道說蘇東坡的一生,一字足矣:苦。蘇軾一生勞累奔波,他去過海南、去過惠州、去過黃州,可以說人不是老死,而是累死的!我覺得蘇軾與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很相像,像是在何處呢?在同樣的為平民百姓一次次的申冤中,在一次次為人民著想時,在一次次警醒自己應(yīng)當潔身自好,應(yīng)當盡好大臣的本分里,在為國家付出,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假思索,再到最后心無愧對,無愧對于一切,蘇軾的身上讓我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向我描繪了正人君子的故事。
還是聊回蘇東坡吧,雖說蘇東坡確確實實是受了家庭的影響,促使他成為蘇軾,然,更為重要的莫過于是他自己的努力。他若不勤奮,就不會在險境中做一回以耕田為生的農(nóng)民,就不會有遠近聞名的東坡肉了,好學(xué)是他在朝堂上的盾,善心是一把鋒利的寶劍,勤奮是幫助他逃脫生天的刀,勇敢是使他不懼艱難排擠的矛,四個兵器他都有,怎能讓他不名列前榜呢?“最怕天才也勤奮!”朱載上曾如此形容蘇軾:“先生開卷一覽便能夠終身難忘,為何還親自抄書呢?”蘇軾卻道:“不是的,我抄《漢書》已有三遍了,邊抄邊背,抄第一遍時,每段專抄三字做題目,第二遍則選兩個字,到了第三遍便只取一字,只要提起這個字,我便能接下去。”朱載上覺得有趣,隨后念一字,蘇軾便應(yīng)聲背,且一字不差!足以證明,即便是像蘇軾這樣天分高的天才,學(xué)習(xí)還這般努力,那么天資庸俗的人應(yīng)當更加發(fā)奮努力啊!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什么意思?就是上到上的玉帝太后,下到下的市井百姓。畢竟,在蘇軾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
從前,回想起背誦蘇軾寫的詞《蝶戀花》,只因為好聽,卻獨獨未料這詞背后的憂愁與無奈,蘇軾的詩詞別有一般韻味,那不是喜怒,更不是悲歡,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凄涼,就像蘇軾的人生貶官,一貶再貶!直到天涯海角,無處不去!艱辛與痛苦,背井離鄉(xiāng)是體會不到的。讀了書后,了解到《蝶戀花》絕非字眼上的美好,此詞乃是形容蘇軾的人生,如野草般春風(fēng)吹又生。一輩子都在路上的他,又告訴我,自王朝云離世后蘇軾便“終身不聽此詞”命運如此無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論人或事,終難完美,不論什么都不是絕對的。與弟弟難再相見之情。人間友人知己離別之痛,世間國家朝堂亂之苦?v使蘇軾的一生,盡都是苦,但是他沒有,他,仍舊是別人居心叵測挖空心思對付他且都能一笑而過之人,蘇軾的身上,盡是難得可貴的精神。蘇東坡,一個不平凡的人。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53
《蘇東坡傳》的作者林語堂,也是我一向十分喜愛的作家之一。他在《京華煙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蘭這對父女,也是中華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踐行者。在傳記中,林語堂對蘇東坡給予了無上的贊譽。
作為一個喜歡蘇東坡的讀者,讀到這樣的書,自然如遇知己。可是也正是由于他對蘇東坡的欣賞,所以對當時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書中散發(fā)出強烈的厭惡感。
甚至將一篇攻擊王安石的偽作《辯奸論》算在蘇東坡的父親蘇轍身上,連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聲的罪名。我對王安石的認識是模糊不清的。但對于改革者,無論其最終結(jié)果如何,我都認為,至少他是時代的勇者。
可是,我很佩服蘇東坡。第一是因為他為人十分樂觀。他經(jīng)常被貶到這貶到那,但他從來沒有一次愁眉苦臉過,總是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應(yīng)對每一個人。第二是因為他作詩根本不用去苦心收集資料,只要遇到一點小事,他都能揮筆寫出一首詩來。并且他的詩永遠是那么清新。
同時我也特別同情他。一個人被貶到一個又一個地方,這一刻不明白下一刻的命運。就連最終死也是死在被貶的路上。可真夠可憐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54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晌覍μK東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明白蘇東坡原先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僅有他自己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
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fēng)。他寫詩諷刺“群鳥未可辨雌雄”,后又寫“猶誦賣青春”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他知己無數(shù),兄弟情深,蘇東坡又是幸福的。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xué),也表現(xiàn)出他個人的氣質(zhì)與風(fēng)格,機智學(xué)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回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xí)慣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應(yīng)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脫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huán)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堅持樂觀,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余情。
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先這些都是蘇東坡樂觀的態(tài)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55
第一次在書店與《蘇東坡傳》相見時,我首先便注意到了它的英文譯名——“TheGayGenius”,一個樂天派天才。
蘇軾是一位于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人:因背誦過十多篇他所著詩文而熟悉,通過那颯爽豪邁的筆觸對他的個性有所了解;又因不曾真正走進過他的生活而感到陌生。于是在我心中,“樂觀、幽默、懂享受”這樣的形容詞與蘇東坡這位才華橫溢、一生顛沛的豪放派詩人相隔甚遠。這位只在語文書中水墨插畫里見過的長須長者,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經(jīng)歷和魅力,讓其樂觀主義的精神風(fēng)骨至今猶存?帶著疑問和期待,我翻開了這本書……
蘇東坡的快樂,是與自然相融,與草木相惜,隨遇而安。林語堂先生評價他為“自然中偉大的頑童”,最為恰當不過。他被貶謫黃州,從華麗的廳堂跌落至清貧村莊,這樣的反差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而蘇東坡卻從容地開始了他向往已久的“農(nóng)夫生活”。開荒、耕作、筑屋、修魚塘,閑來無事便悠哉地視察農(nóng)田,或是竹杖芒鞋、雇舟而出,游覽山川景色。“蘇東坡現(xiàn)在過的是神仙般的生活。黃州也許是啾隘骯臟的小鎮(zhèn),但是無限的閑暇、美好的風(fēng)景、詩人敏感的想象、對月夜的傾心、對美酒的迷戀,這些合而為一,便強而有力,是以使詩人的日子美滿舒服了!
蘇東坡的快樂,是樂于開拓,喜于嘗試,開放好奇與沖動,永葆童心與熱情,提筆將生活寫成詩。“他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若是放在現(xiàn)今的生活里,蘇東坡一定是個不折不扣的“斜杠詩人”。他沉浸藝術(shù)滋養(yǎng)情趣,修行瑜伽術(shù)修煉性情,鉆研宗教寄托精神,發(fā)明美食為生活“加料”。如果說,蘇東坡的現(xiàn)實生活與顛簸仕途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那么愛好修為便是他搏擊風(fēng)浪所乘的一葉小舟——這是他自己的小世界,是他愉悅精神的溫暖居所。我想,這對于現(xiàn)代人生活模式的啟發(fā)是很深刻的:我們都需要開辟一個本業(yè)以外的小天地,要有興趣愛好的陪伴,以便當我們疲憊于與生活搏斗時,有一方停泊的港口,一個時刻工作中的“充電插座”。
蘇東坡的快樂,是自信、灑脫,順其自然,永無止境,問心無愧。甚至到彌留之際,他也不改平靜而從容的態(tài)度。他認為自己生平未嘗作惡,不怕會歸于地獄;他也不再祈禱病情痊愈,因為他知道即使祈禱也于事無補,命運只能順其自然;他不去空想來生,不去勉強自己,他覺得無論做什么,勉強就錯了。其解脫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如林語堂先生在全書結(jié)尾所寫的一樣:“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xiàn)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樂自然、樂生活、樂詩意,并將他的精神與理念熔鑄在詩詞散文的字里行間,穿越時間的長河,與我們相見。能夠領(lǐng)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與樂觀精神,更是我們現(xiàn)代讀者之樂,是文化傳承之幸運。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56
縱覽一生坎與坷,笑見東坡是何人
要說我對蘇軾最初的印象,便是那早已流芳百世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親似孩童般的語言,給當時還在牙牙學(xué)語的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不禁讓人對這位甚是富有情調(diào)的大詩人產(chǎn)生了好感,也帶我走向了一個新的天地,為那時的我打開了一個小小的詩詞之門,雖然很小,但也讓人流連忘返。把蘇軾說是我對古代詩詞的啟蒙導(dǎo)師,一點也不為過。但那時你要是問我,蘇軾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卻或許只能回答,他是一位詩人,是一位詩詞寫的很好的詩人,沒有更多的了;再后來,也不過是坐倚窗前,靠窗而飲,望著那十五的圓月,感觸良多,揮筆灑墨,大發(fā)情感的那一位詩人吧,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他的印象也不過如此,再無其他了。
可乃至至今,我卻仍無法用一句話來描述在我心中的蘇東坡,不僅僅因為他是詩人,更因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者,是瑜伽術(shù)者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的發(fā)聲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蛇@些卻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在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人身上,又如何可以概括出他的全貌呢?
若單論名氣,李白,杜甫,蘇東坡自然還是不能與他們平起平坐,可為何我卻獨偏喜蘇東坡呢?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chuàng)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又何人不喜呢?
笑看官場沉與浮,豁達之心如清流
我喜歡蘇東坡,更多的不是因為他的詩作,而是他那顆從來都不加修飾的,質(zhì)樸無華的,無所畏懼的,這人世間最為純凈,最為豁達的心。正是那顆心,常常不經(jīng)思索,感由心發(fā)。當我理解了這顆心時,我才發(fā)現(xiàn)蘇東坡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元氣淋漓,富有生機,是這世間不可多得的,這樣的人,也難怪不被世人理解,而這樣一顆不入濁流,以己為清的心,又怎不被世人所向往,所敬畏。當我理解了這一顆心,我才真正理解了蘇東坡這一個人,才理解了他的詩句,字字真心流露,透露出的,又是怎樣純真無畏的本性,那一刻,我釋然了。
在他人生巔峰之時,他曾想隱退官場,想離開那個是非之地?伤麨槭裁床荒兀坎恢皇且驗榛侍笤O(shè)政,太平當?shù)溃苯訌某V莸膱F練副使直逼宰相。更是因為他看不慣老百姓受苦,有天災(zāi)卻多為人禍。他想為老百姓發(fā)聲,除去這朝廷上的不忠之人,除去走狗,更想扶救這天下蒼生!這,便是他留下的理由吧!
為此,他不停用職位之便向年輕的皇帝和皇太后上書直言,毫不畏避這樣的后果。當然,這樣的性格雖然讓他猶記世間疾苦,卻免不了朝場上的紛爭,使他壯途變得更加坎坷。可我卻欣賞他,更加向往這樣的心。因為這顆心是自由的,是不帶約束的。雖然知道“禍從口出”,卻仍然會去大聲宣告,不害怕那一句話的后果,即使是丟掉性命,也無所畏懼。
在其他人的眼中,他宛如人生悲劇中的主角,大起大落,經(jīng)歷著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蛇@些對于他來說,又是注定的,因為他這顆心是壯志的,是有婦人之仁的。他不忍看這世間的疾苦,卻不愿融入紛爭,又注定融入紛爭。
他雖有最為讓人不平的人生,卻從未恨過任何人,從沒有往他的心里去過,像一個圣人一般,對每一個人都報以他的真心。
記得他在晚年被流放的時候。他給人的感覺依然是笑容常面的,無官一身輕,亦是讓他欣喜吧。經(jīng)常與故友寫信,每天也便是寫詩,釀酒。
這等清凈,又何樂不為?為何不樂呢?
洗凈心靈塵與埃,鑄就人生樂與真
我想,這就是樂觀的最高境界吧,而現(xiàn)在,斤斤計較,一做不好便想放棄的我們是否占太多數(shù)呢?所以,我佩服蘇東坡,如果是我的話,早就悲嘆而死了吧,又怎能堅持到他那個時候,又怎能有他那樣的心態(tài)呢?像蘇東坡這樣樂觀的人,古往今來,又有幾人呢?他的樂觀,又有誰能做到呢?這樣的樂觀,這樣的豁達。使他那句句發(fā)自肺腑的詩句,都仿佛流露真心,為后人所銘記?偰茏屓嗽诎谉胫懈惺艿揭还汕迦,洗凈人生。所有人在讀他的詩時都會流露出最本質(zhì)的自己,不無緣故。這或許也是蘇軾為后人所喜愛的一大緣故吧。
我忽然明白了,為何蘇東坡自己都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彼麖奈春捱^任何人,他認為恨一個人,是無能的表現(xiàn),所以林語堂才會說“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fēng)度過了此生。”
我想,蘇東坡生來便是不凡的吧。
生在太平的宋朝,卻經(jīng)歷了宋朝最為荒唐的時期,便決定改變它!他注定是不凡的,可注定又是不幸的。他有著孩童般的純真,他相信這世間必定有美好的一面,只要有人愿去改變它。所以,他去了。奮不顧身的去了,留下了一絲清影,與一股清風(fēng)。
就便是命中注定,歷史給了他一顆獨一無二,獨作清流的一顆心,更給了他這樣一個現(xiàn)實與難題,讓他來改變,讓他來創(chuàng)造。這便是在磨練這顆心是否堅強與高尚。
我想,他成功了?v然,他最后并沒有完全成功,但他依舊,依舊保持著那顆心,那顆潔白的心。
那一個純潔、樸真、美好的心,讓人舒服,讓人向往,像那山中的一股甘泉,沁人心扉,純潔透明,清澈見底,一覽無余,給予眾生。
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能成為天空中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耀照明,可以滋潤營養(yǎng),因而維持眾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剎那顯現(xiàn)間的一顆微粒,他究竟是哪一顆微粒,又何關(guān)乎重要?所以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盡情享受人生。這或許就是這位曠古奇才樂天派的奧秘的一面吧。
而現(xiàn)在疫情之下,在家中的我們,整日呆在家中,誰不是連聲抱怨,卻又一籌莫展,我想,或許蘇東坡在,就不會如此吧。身在危難之中的我們,又有誰能擁有如蘇東坡這般的心呢?又有誰能做到蘇東坡這般的樂觀豁達?或許這也是蘇東坡如此受后人喜愛的另一大原因吧?因為繼蘇東坡之后,世間無人能再有這一顆無暇之心!
所以,我佩服蘇東坡,敬畏蘇東坡。
當他流放荒島的時候,依然恰然自得,只因他心中便是一波湖水,毫無波瀾。
當我再讀起《水調(diào)歌頭》之時,便越發(fā)感觸良多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边@樣的心緒,思念親人之情,在皎皎明月之下,婉婉道出,這或許在常人眼中是高明,可在他自己看來,自己只不過是酒后的自然流露,透露真心罷了。他便如同這詩中的明月一般凄涼潔白,高處不甚寒,如同朝堂上孤身一人為百姓伸冤的凄冷,又有誰能夠懂得呢?那種孤獨,如明月一般,他也便相信只有明月能夠懂得。
這,才是我眼中最為真實的蘇東坡,才是我心中所理解的蘇東坡。
【《蘇東坡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蘇東坡傳讀后感06-21
《蘇東坡傳》讀后感06-19
《蘇東坡傳》讀后感06-24
蘇東坡傳讀后感06-17
蘇東坡傳讀后感范文12-29
蘇東坡傳讀后感作文01-06
林語堂蘇東坡傳的讀后感07-13
【熱門】《蘇東坡傳》讀后感02-13
《蘇東坡傳》讀后感【薦】02-15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