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節(jié)優(yōu)美散文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下面是CN人才小編整理的關于端午節(jié)散文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借鑒。
【最新端午節(jié)優(yōu)美散文】:濃濃端午情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唐朝人們就開始慶祝端午節(jié)了。
端午節(jié)又有許多別名,如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天中節(jié)、浴蘭節(jié)、解粽節(jié)、女兒節(jié)、端禮節(jié)、菖蒲節(jié)等等。端午節(jié)的來源不確定,有很多說法。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jié)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關于端午節(jié)的傳說。
端午節(jié)家家總會飄來陣陣粽香。各種口味的粽子總會博得人們的歡心。尤其是小孩子,總是圍在大人們身邊,津津有味的學著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干干凈凈,然后用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綠豆、蜜棗、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嘗嘗,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鉆 。
看過白蛇傳的人都對雄黃酒有一定的印象吧。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于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xiàn)用雄黃來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jié),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xiàn)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端午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更應該發(fā)揚廣大。
【最新端午節(jié)優(yōu)美散文】:我的端午情懷
今年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在廣州超市里禮品盒的粽子和菜市場、街邊攤的粽子,有的黃燦燦、有的綠瑩瑩,肇慶大粽有兩斤重,潮汕雙拼小粽也就剛夠一兩?粗止庥至恋闹袢~粽子,吃著那甜的、咸的,粘揪揪的粽子,勾起我對北方粽子的渴望和無限美好的回憶,因為那醇厚粽香和濃濃愛意摻合的味道早已滲入我的內(nèi)心深處。
我的家在北方,小時候我家吃的是供應糧,糧站也只有端午節(jié)才按人頭供應糯米,一年也只能吃上一次粽子,所以對粽子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北方的粽子和南方的粽子有些區(qū)別。那時,我們包粽子的葉子不是竹葉而是葦葉,每年快要過端午節(jié)了,我都和同學們一起騎自行車到離家20多里的郊外,有葦塘的地方去弄葦葉,不管寬的窄的都拿回來。每次去都不能讓家長知道,要找水淺的葦塘,因為去葦塘是比較危險的事,那時小,也不知道什么是危險,現(xiàn)在想起來還有點后怕。每次拿回來、洗一洗,嗮一嗮,疊好后便保存起來,到端午節(jié)前幾天便拿出來用。那時候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家里做的,北方的粽子是素的,因為糯米少,有時還要摻上一點大米,可以多包幾個。隨著生活越來越好,有時要放煮了快熟的紅豆,有時每個粽子要放一顆紅棗,那時候有一種伊拉克蜜棗非常甜,有時也代替紅棗放在粽子里。端午節(jié)的頭一天,就要泡糯米了,還要把葉子拿出來放到蒸鍋里蒸,把葉子上的蟲卵殺死。那葉片摸在手上,嫩滑嫩滑的,像摸在緞子上,舒服極了。我家是母親包粽子,她包的不大不小,煮熟后特別好吃。一切準備好,母親就開始包了。母親往往先選粽葉,葦葉都比較窄,包一個粽子要3-4片葉子母親先把葉片卷成一個漏斗狀用左手拿好,右手在盛水的米盆里把泡好了的一把米倒進“漏斗”里,一半時在中間放上兩個紅棗,然后再在紅棗上面放些糯米(離“漏斗”口還剩一小點距離),再把上面的葉片翻過來,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粽葉捏一個小棱(為了多留些空間),把葉片頭扎好最后還要捆粽子,捆的“繩子”也是我們在野外采摘的馬蓮草。記憶中,捆包粽子母親兩手齊上不夠用,最后還要用牙齒幫忙。因為大部分都是頭一天晚上包,我們這些小孩,搗一會亂也就都去睡覺了。有時候鄰居家包完了也過來幫一下。母親和鄰居們包出的粽子,個個都是非常標準,秀氣可人,尤其是牢固。包好后父親把母親和鄰居們包好的粽子整齊地排在大鐵鍋里,水要沒住粽子,然后就開始燒火,等到粽子的淡淡的清香隨著白騰騰的蒸汽彌漫開來,糯米和棗香味飄出來時,粽子就熟了,這時基本天就快亮了。父親把煮熟的粽子撈出來放到黑色大的泥盆里,放上剛從井里打上來得涼水,這樣糯米就更粘了。這一幕刻在了我記憶的深處。
端午節(jié)的早上,天剛蒙蒙亮,我們兄妹四人早早地就爬起來,做的第一件事到大黑盆里拿粽子。記得那時我家為了端午節(jié)幾個月都看不到雞蛋。到了這一天,我們兄妹都能分到5個雞蛋。誰也舍不得吃。母親給我們分好雞蛋,口里說著“不急,不急,慢慢吃!”我們能不急嗎?盼星星,盼月亮,就盼望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藏好雞蛋,便迫不及待的剝開粽葉,用一支筷子對著那雪白晶瑩的粽肉扎入,把粽子放在盛有白糖的盤子里輕輕一滾,然后慢慢的咬,口舌生津,不膩不粘,香氣泌入心間。那時,我們感到再也沒有什么比這一刻更幸福了。我們吃過糯糯得粽子,母親就讓我們早早的出去,說用端午節(jié)太陽沒出來的露水洗眼睛,會不得眼病,眼睛發(fā)亮。這時的父親和鄰居們一樣忙著插在郊外割來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驅(qū)蟲避邪,保家安康。端午節(jié)的早上,母親總忘不了給我們手腕系五彩絲線,在衣襟上掛小香荷包。說是“香包掛胸襟,長大福隨身”。“手脖系五彩,鬼也拉不去”。這是北方很多地方的風俗。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歲歲年年端午情。如今雖遠在他鄉(xiāng),但家鄉(xiāng)的端午,始終歷歷在目。今天又逢端午,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種樸素的思想,一縷純潔的情愫,一種濃濃的情意,仿佛又見母親包粽子的身影,又見到親鄰們過節(jié)時的喜慶和甜蜜!
【最新端午節(jié)優(yōu)美散文】:端午的依賴
街巷很窄,雨停之后已經(jīng)體會出涼爽。端午節(jié)給予北方足夠的濕潤,如同遲遲不來的春雨,一旦老天憐憫,結果淅淅瀝瀝下個沒完。對季節(jié)的等待,應感激屈原,汨羅江不屈那天,注定給南北種下一粒牽掛,盡管遙遠,卻怎么也阻攔不住,要不然,不可能在冰雪城市的小學課本里,會傳來哀怨的朗讀聲。
端午是地域的一種民眾牽掛。楚地秭歸的百姓一定是節(jié)制和溫順類型,隆中誕生聰穎人物,赤壁那場拼殺,幾乎是由伶俐的大腦來完成。再看李時珍,用神農(nóng)架的`天然植物,來拯救病弱的人類,那些張狂的將士,面對手無寸鐵的神醫(yī),不知相形見絀多少倍。反過來看移民的關東大漢,很難對應找到溫文而雅的昭君、畢升、董必武的原型。文武相對,在白山黑水間,一定會比拼個大頭小尾。兇悍在北方,要占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說張作霖,霸道中充滿機敏,再比如說楊靖宇和揚子榮,大義凜然,很少有人用清秀和忍辱負重形容他們,好象關東人的匪氣曾與關東文化有關,連江河湖泊的名字,道出來都擲地有聲,黑龍,這種只有在天際搏斗的神話才聽說的事,竟然冠到了省份的頭上,一直叫響到今天,不象汨羅江、黃鶴樓,赤壁,聽起來都容易讓人浮想聯(lián)翩。在他們的茶余飯后談吐間,楚地的山水人文,樓臺廟宇,無不浸透和沾滿神秘色彩和光環(huán),由此使我們久居北方的人,很少在眾人面前,夸夸其談自己父輩光宗耀祖的一面,這是關東的悲哀和沉默。
共同面對盼望已久的端午,秭歸的船夫,在興高采烈涂刷龍舟這幾日,兩岸民眾眉飛色舞,張燈結彩,而松花江的漁民,站在壩埂上,正為禁魚和稻田澆灌而發(fā)愁,與其說追念汨羅江的逝水,不如說在江堤以外,民眾對理想的期盼,對故人的思念,不同地域的人們,有著不一樣的情愫。屈原的堅強,很大程度上,是北方人的一種寄托形式,端午,來到北方,是心靈的呼喚,猶如休閑的踏青,釋放,流連,漸漸變成北方人的主題。
每次回頭看端午,都會產(chǎn)生許多疑惑和感慨。與《楚辭》大相徑庭,楚人太柔弱,太專注,汨羅江已經(jīng)容納不了膨脹的激情。本來一件古代哀痛的故事,讓楚人年年演繹,已經(jīng)完全改變原來初衷,這是楚人的聰明之處,重復,代數(shù)教程里枯燥無聊的疊加,被楚人拿來,變成自己千古傳承的家訓,成功地吸引不同膚色的人來膜拜。接踵而來的,早已忘記自己是外鄉(xiāng)人,爭相目睹不很寬闊的汨羅江,品嘗洞庭湖的鮮蟹,登爬神秘的神農(nóng)架,觀無煙無火的赤壁。
楚人為自己的榜樣而自豪,一個做夢都沒想到以死抗爭的老者,給他的后代和故土留下一筆豐厚的精神遺產(chǎn)。秭歸的安靜的祠堂,春陽從天井滴漏下來,老者們圍聚在一起,他們不作聲,吧嗒吧嗒吸抽著竹煙管,那些后背飄飛著大書包的年輕后生,一股腦踴進教室,倒背雙手,張開大嘴,嗷嗷念誦《楚辭》的韻仄。
北方這個時候,老老少少早已向山里進發(fā),他們每年都集聚在一起,步行的,騎自行車的,趕牛馬車的,駕駛轎車的,渾身上下掛滿晨露,急急忙忙朝山里奔的目的是,在太陽升起前,必須趕回家,將鮮香的艾蒿插在門上。老人在孩子夢醒之前,悄悄將五彩線系在他們的臂腕上。北方的端午清晨,是一派忙碌情景,比較端莊秀麗的楚地,再實際不過了。端午已成為崇高的默契,沒誰千里迢迢趕到白洋淀采摘聞名的葦葉,但在這天的餐桌上,沒有哪一家不津津樂道品嘗必須的一道主食:粽子。
歷來低調(diào)智慧的楚人一改矜持,走出秭歸祠堂,劃撥龍舟逆流而上,紅旌耀眼,歌號沖天,向世人顯耀汨羅江的氣派。關東大漢照例不示弱,摩拳擦掌,率全家老小,走進綠色大山。端午彌漫北方有兩種顏色,一種香包的大紅,一種艾蒿遍野的大綠。汨羅江這天,老人眼睛里也閃爍兩種色彩,楚國流動的鮮血,楚地的綠色山河,多么相似,流淌至今,仍舊鄉(xiāng)音未改,擲地有聲。
【最新端午節(jié)優(yōu)美散文】相關文章:
優(yōu)美散文的句子01-12
立秋的優(yōu)美散文01-05
桂花的優(yōu)美散文01-11
優(yōu)美散文句子01-27
優(yōu)美的散文語句01-20
優(yōu)美英語散文-真愛02-18
優(yōu)美散文摘抄精選01-15
優(yōu)美散文的經(jīng)典語錄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