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的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簡愛》讀書心得 推薦度:
- 教師讀書心得 推薦度:
- 《邊城》讀書心得 推薦度:
- 教育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我們仨》讀書心得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們仨》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仨》讀書心得1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女兒圓圓,先生錢鍾書逝世后寫的一本回憶錄。
在讀《我們仨》前,我有很久沒有讀書了,我說的讀書是指讀紙質(zhì)的書本,電子書這幾年斷斷續(xù)續(xù)還是讀了不少的。
而楊絳先生一開始說的鍾書去古驛道開會,我心里是很疑惑的。因為完全沒有經(jīng)歷過那種場面,完全無法想象一個電話通知,就要帶上所有證件還有財產(chǎn)赴會,這非常讓人費解。更費解的是,這個會還是全封閉全保密的。
后來才知,這只是楊絳先生的一個虛寫手法,指的就是《我們仨》,要散了。整個敘述部分用詞用字異常平靜,就像故事不是發(fā)生在她自己身上那樣,平淡的訴說,但,字里行間的悲痛,敲得心碎。
當(dāng)看到《我一人回憶我們仨》時,就像在聽一位長者說書。那平常往昔娓娓道來,不帶憂傷,沒有悲情,只是每每想到先生現(xiàn)在孤身一人回憶丈夫和女兒,我的心就像被關(guān)在了飯盒里,無比憋屈,卻又無力掙扎。只能眼睜睜的繼續(xù)往下看,直到他們失散。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女兒圓圓,先生錢鍾書逝世后寫的一本回憶錄。
在讀《我們仨》前,我有很久沒有讀書了,我說的讀書是指讀紙質(zhì)的書本,電子書這幾年斷斷續(xù)續(xù)還是讀了不少的。
而楊絳先生一開始說的鍾書去古驛道開會,我心里是很疑惑的。因為完全沒有經(jīng)歷過那種場面,完全無法想象一個電話通知,就要帶上所有證件還有財產(chǎn)赴會,這非常讓人費解。更費解的是,這個會還是全封閉全保密的。
后來才知,這只是楊絳先生的一個虛寫手法,指的就是《我們仨》,要散了。整個敘述部分用詞用字異常平靜,就像故事不是發(fā)生在她自己身上那樣,平淡的訴說,但,字里行間的悲痛,敲得心碎。
當(dāng)看到《我一人回憶我們仨》時,就像在聽一位長者說書。那平常往昔娓娓道來,不帶憂傷,沒有悲情,只是每每想到先生現(xiàn)在孤身一人回憶丈夫和女兒,我的心就像被關(guān)在了飯盒里,無比憋屈,卻又無力掙扎。只能眼睜睜的繼續(xù)往下看,直到他們失散。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dāng)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當(dāng)我看到全文的最后這里,情緒徹底崩塌。若是說之前全文都是在訴說著幾十年來的生活瑣事,那便是幸福的。凡人的生活無不是在林林種種的瑣事中絮絮叨叨走完了這一輩子?僧(dāng)生活就剩下最后一人在回憶,等著走完最后的歸途,那是怎樣一種殘忍啊!
忽然想起某段時間有句浪漫的話是這樣說:“我讓你先走,剩我一人在世上回憶你的美好。”
可若真到那時,唯恐誰也不舍得誰先走罷。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若還擁有,各自珍重。
《我們仨》讀書心得2
一個不平凡的老人,寫了一本平凡的書,這是《我們仨》給我的最大的感受。
楊絳先生不平凡,但是她覺得自己就是塵世中的普普通通的一個俗人,她把三個人共處的歲月,用樸實無華的文字一一記錄了下來,仿佛那就是我們的日常:嬉笑打鬧又不失溫暖,處處充滿了歡喜和溫馨,以及分離之后孤獨的老人化不去的憂傷。但是即便是老伴錢鐘書和唯一的愛女錢瑗一個接一個與她生死別離,他們仨失散了,她一個人思念著他們仨,她仍然在用生命記錄著之前的美好,哀而不傷,沒有用力,沒有彷徨無助,沒有矯情,我只見得委婉溫暖又堅韌的光流暢于字里行間。
楊絳先生說他們這個家,很樸素,他們?nèi)齻人,很單純,他們與世無爭,與事無求,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仨在小小的書房翻譯、備課、寫作,互不干涉互不影響,然而錢鐘書天性調(diào)皮,乘女兒小寐片刻,居然在其臉上作畫,而楊絳是縱容他的,錢瑗亦是嗔怒爸爸的不正經(jīng)。這樣溫馨動容又平凡熟悉的畫面在書中是常見的,讀來,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揚,不禁憶起某一個暑假,孩子他爸貪杯,肚皮日漸隆起,玩興起來,用毛筆在肚皮上畫了一個哭臉:“兒啊,這如何是好?”把我們娘倆惹得哭笑不得。
錢鐘書不會燒菜,總是手忙腳亂,他定然是把所有的智慧揮灑在筆墨上,楊絳先生就一點點照著菜譜漸漸學(xué)會了家常菜。在父女同時病倒的時候,她一個人忍著巨大的悲痛,同時兩個醫(yī)院奔波勞碌著,那時她已經(jīng)八十出頭,每次帶去親自做的一點小菜,看著他們吃下,心中的滿足,與我們普普通通凡人的幸福類似的,每每讀來,便是見字如面,淚眼婆娑。
一個文人雅士的家庭日常如此動人,恰恰是正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當(dāng)成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百姓,沒有驚天動地,沒有敘事邀功,有的只是平常的簡單生活,他們以知識分子的尊嚴活著,我們仨,就沒有其他人了,而且旁人也進不來,我們各自安好即是極好。
日日柴米油鹽醬醋,生活本就沒有太大的跌宕起伏,即便是有,也是學(xué)會和他們仨一般,隱忍低調(diào),不浮不躁,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能夠相聚,能夠相守,能夠相愛,已然是最重要。如果說20xx的天災(zāi),讓我們困宅為牢,但是福禍相依,我們一睜眼就看見彼此溫柔的眉眼,低語呢喃:“早!”每日三餐或簡單或隆重,皆同食共賞!皨寢,我的花又開了一朵!”少年驚呼著讓我過去,我的小狗饜足于瞌睡,不為所動,因為我們一直在,不像往日它聽著樓下傳來的腳步聲,早已雀躍,日子突然一下子慢下來了。
無法預(yù)測生活的變數(shù)何時來臨,即便一個人面對最黑暗的時刻,亦內(nèi)心安定,和楊絳先生一樣,我們仨尤其是我們摯愛的少年,要努力成為這樣的人。
《我們仨》讀書心得3
這本書其實是作者對錢鐘書、楊絳、錢瑗一家人的親情回憶,記敘了一個知識精英家庭大半個世紀的家庭故事。這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只有兩頁;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用意識流寫的夢境,冥冥蒙蒙,虛虛實實,亦幻亦真,我看不太懂,可能是屬于“后現(xiàn)代主義”的文學(xué)吧。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是著墨的篇幅,娓娓道來的是一個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個個日子。
在懷念往日的生活,楊先生的筆觸總是平緩的,溫暖而洋溢著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落葉,像冬日的陽光,那樣平靜而柔和,即使如“文~”那段歲月,那段扭曲了人的心靈的歲月,在楊絳先生的筆下,只不過對生活變化的一種適應(yīng)。對于“文~”的態(tài)度,作者小心的'繞過去了,讓我都懷疑錢鐘書先生在文~中的待遇是不是如別的知識分子一樣命運多粲?
書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讓人撕心裂肺的呼喊,然而處處洋溢著思念,對丈夫、對女兒的思念。如今,我們仨只剩下楊絳女士形影孤零,陰陽相隔,但是活在回憶中,也是如此地甜美。那種經(jīng)過歲月滄桑的洗禮,一種大愛無言,榮辱不驚的情懷也許是支撐著楊絳先生的精神力量吧。
幾十年的風(fēng)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特別是錢瑗先去后,對于楊絳女士這樣不喑廚事,專做學(xué)問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是簡單、不容易了。所有經(jīng)歷過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種淡定自然,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讀者那里卻常常禁不住感慨萬千、長嘆不已……
對于《我們仨》,有一點我感覺不太好,就是有時感覺楊絳先生總是以參透了生活的禪意,站在超凡脫俗的角度,總是以冷眼旁觀的眼光看待蕓蕓眾生,凡人凡事,總是和生活保持一點距離,沉溺在他們仨的世界中。不知是不是他們已達到了對生、老、病、死的透徹超然境界。七情六欲構(gòu)成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許對我等凡人來說是不能達到的境界。
書中最后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dāng)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路在何方,家在何處?愿楊絳先生在這尋尋覓覓中永遠懷著我們仨這份曾經(jīng)的幸福。
《我們仨》讀書心得4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xx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xué)翻譯家和外國文學(xué)研究家,錢鐘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到20xx年已累計發(fā)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chuàng)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xx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fēng)靡海內(nèi)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xx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這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我們倆老了(楊絳做了一個老人夢)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看著真的很揪心,眼淚嘩啦啦的掉一地)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記錄楊絳一家人溫暖的故事)這本書的第二部最感人,楊絳先生以夢境的形式回憶自己的愛人錢鐘書大病住院期間自己每天往返醫(yī)院的生活。錢鐘書住院不久,她們心愛的唯一女兒因骨癌被迫住院,楊絳先生每天只能做夢回到女兒身邊,靜靜的看著女兒身邊發(fā)生的一切,自己卻無能為力。我們不能理解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是什么感覺,不知道楊絳先生是怎么忍住內(nèi)心的痛苦才出版了這本書。本書的第三部,從錢鐘書公費去英國留學(xué),楊絳先生作為家屬也跟著去留學(xué),不久之后,她們的愛女圓圓就出生了。我覺得那段留學(xué)英國的時間應(yīng)該是他們一家子最幸福的時候,因為本書從那時候說起。他們一家三口總是以相互攙扶的形象作為整體出現(xiàn),書中有一句話看著非常感人“我們一家人只有死別,沒有生離!敝灰3個人在一起生活,哪里都是溫馨的家,平淡的生活中,他們總是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樂趣”。把每天的散步當(dāng)成“探險”,把去餐館吃飯當(dāng)成“看別人唱戲”,無論生活多么艱辛,他們每天的讀書和工作沒有斷。他們一家三口,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經(jīng)歷過亡國、戰(zhàn)爭、解放、改革運動等等,她們相互扶持,相互依靠,互相鼓勵,一切并未改變她們,也未改變她們,也并沒有打倒她們,她們就這樣簡單的做著她們最愛的學(xué)問。她說:“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擔(dān),困難就不復(fù)困難!蔽矣X得楊絳和錢鐘書夫妻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彼此理解,彼此欣賞,彼此贈詩。
《我們仨》讀書心得5
20xx年出版的《我們仨》,也許并不能說是楊絳最好的作品,但絕對是最感人并發(fā)人深省的一本書!段覀冐怼穾Ыo我的感受是復(fù)雜的,讀到傷心處,我會落淚;讀到開心處,我會歡笑;讀到離別時,我會心酸;讀到家常處,我則感到認同。這本書讓我深深體會到了親情的偉大和震撼,也感悟到了一本好書的魅力。我想,也許正是因為它的樸實無華,方才顯出情感的真摯動人;也正是因為它的真摯動人,才吸引了包括我在內(nèi)的這么多人的爭相傳閱吧!親情,似乎永遠都能勾起人的心弦。它不需要過多的渲染,普通的平常言語便能表達出親情的溫馨和持久。一位90多歲的老人對家人的追憶,更讓人為之動容。錢鐘書先生一家三口日常時的相扶相幫和患難時的不離不棄,在楊絳老人的筆下一一展現(xiàn)開來。我隨她喜,隨她悲,隨她一路陷入對親人的思念。我敬佩他們?nèi)说闹螌W(xué)嚴謹;也對他們的坎坷人生唏噓不已;欣慰他們的患難與共;羨慕他們的融融親情;也心痛他們的相繼逝世。一個國學(xué)大師,一個翻譯名家,一個著名學(xué)者,耀眼的頭銜并沒有讓他們失去常人的親情。幾十年來,他們相濡以沫,以讀書為樂,不理會世俗的嘈雜,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生活在他們自我設(shè)定的祥和的世界里,不幸乎,大幸也!
書分為三部,第一、二部記述了一個夢,或許是人到老年的一些精神狀態(tài)。夢中的情境讀來令人歷歷在目,就連一些生活中的瑣事細節(jié)都清清楚楚。即讓人感受到楊女士對這個社會的恐懼和懷疑,也感知到她對家庭的珍惜和信任。一家人在古驛道上的相聚與失散,正是一個家庭真實的寫照。女兒圓圓去世了,錢鐘書走了,相親相愛的三口之家只留下了這位老人,她說:“三里河的家,已經(jīng)不復(fù)是家,只是我的客棧了!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往往是我們兩個人從一個地方出來,他一晃眼不見了。我到處問詢,無人理我。我或是來回尋找,走入一連串的死胡同,或獨在昏暗的車站等車,等那末一班車,車也總不來。夢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這是老人夢,老人們都常做。而這一類夢的主題,往往是老伴或兒女失散了,怎么也尋覓不回來,最后一急,人便醒了。在夢中,總是拼命的尋找,尋找,仿佛丟了的,就是整個世界,或許年輕的時候不覺得,可等人老了,就把老伴兒女看成是生命的寄托。
這是一本溫暖人心的書,即使現(xiàn)在我無法做到完全的共情,也無法完全感同身受,但在未來的日子里,若一遍又一遍細細品讀,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會有進一步的體會。
《我們仨》讀書心得6
其實,這本書里,我最心心念念的便是他們的女兒錢媛。
從出生到去世,楊絳先生用寥寥數(shù)筆就為我們勾畫了她生平杰作,是丈夫認為的“可造之材”,是公公心目中的“讀書種子”,是親家一眼相中的“好媳婦”。
書中并未描寫錢鐘書與楊絳如何教育過女兒,可女兒卻乖巧得讓人又愛又憐,成長得出類拔萃。我想,這歸根結(jié)底就在于錢鐘書與楊絳二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教育也不必費盡心思的,父母做好自己,兒女自然相隨。
“我們兩人每天在起居室靜靜地各據(jù)一書桌,靜靜地讀書工作。我們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處‘探險’,或在院子里來回散步!
“醒來看見一個女孩子在他腳頭,為他掖掖夾被,蓋上腳,然后坐著看書。滿地都是書。院子里一群孩子都在吵吵鬧鬧地玩,這女孩子卻在靜靜地看書。”
“她那時候十一周歲,已讀過《西游記》、《水滸》等小說,正在爸爸的引誘、媽媽的教導(dǎo)下讀文言的林譯小說。她和鐘書有同樣的習(xí)性,到哪里,就找書看!
錢媛因為身體原因,經(jīng)常休學(xué),許多的課業(yè)都是楊絳和錢鐘書教授的,但這并不影響她成為人人尊敬的北師大教授。
錢媛確是錢鐘書與楊絳二人生平杰作。我竟找不到一個詞來形容這個想象中的小女孩。
猶記得小時候,沒有電視的夜晚,我從村圖書室借了許多故事書回來,爸爸坐沙發(fā)上,媽媽坐在門邊的小凳子,我和妹妹趴在飯桌前,四個人就這樣靜靜地各自看書。爸爸媽媽只是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僅讀過幾年書,深知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他們總會用書中看到的道理來教育我們。外人總夸我和妹妹乖巧懂事,卻不知,這是父母為我們作了榜樣。
我的父母用盡了一生培養(yǎng)三個女兒,雖不是十分出色,他們已心滿意足。
將來某一天,我也會為人妻、為人母,但愿能學(xué)到《我們仨》里一星半點的智慧,不斷努力做好自己,扮演好生活賦予的每一個角色。
《我們仨》讀書心得7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仨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
“現(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讀到此處,鼻頭發(fā)酸,眼睛里止不住濡濕一片。心一陣陣顫動,涼意從身體最深處蔓延開來,指尖冰冷,打不了字。
這世間沒有永遠,無論是誰,終究會散了,該怎么來就怎么回,赤條條的一個人。可最深的痛不是害怕一個人走,而是曾經(jīng)陪你一起走的人不復(fù)存在。不在了就不在了,可偏偏點點滴滴的記憶還在,處以活著的人凌遲之刑。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從前我并不輕易為任何人事流眼淚,認為眼淚是不能輕易暴露的弱點,從小也幾乎沒有關(guān)于眼淚的記憶。
記得高三那年,教室新裝了多媒體,我們稀奇得很,有的同學(xué)從家里下載了電影,趁晚自習(xí)前的時間在教室偷偷放。當(dāng)時我們的班主任羅老師是十分盡職用心的老師,幾乎每天都會來監(jiān)督我們晚讀,那時候?qū)iT負責(zé)多媒體鑰匙的小華同學(xué)經(jīng)不住同學(xué)們的“威逼利誘”,把多媒體打開讓我們看電影,但她自己卻不安心,為我們守在教室走廊。
我們教室在頂樓,可以一眼看到學(xué)校后門的小路,只要看到班主任騎小電驢過來,小華同學(xué)就趕緊通風(fēng)報信,同學(xué)們手忙腳亂關(guān)投影儀,并迅速翻開書朗讀,讀書聲大得一樓都聽得見,班主任上來巡視時根本想不到我們剛剛做了“壞事”。
那年高三我們明里暗里偷偷看了許多電影,印象最深的是《婚紗》和《人狗奇緣》,因為這兩部電影看哭了班上一半以上的人,但我沒掉一滴眼淚。我看著同桌、后桌、左右桌的同學(xué)都哭得慘,甚至為此像做錯了事的孩子不敢吭聲。大概是從小沒怎么哭過,竟把哭都忘了,又或者如朋友所說,我就是個沒心沒肺沒煩惱的傻姑娘。
上了大學(xué),為了治我“不流淚”的病,特地看了許多煽情電影,不斷醞釀淚點,終于回歸了正常人行列。
可是,當(dāng)我學(xué)會了流淚,卻學(xué)得不該。我在能夠隨心所欲流淚的年紀不屑落淚,卻在想要盡情落淚的時候,不能流淚。
無論是什么事,都有其恰當(dāng)?shù)臅r間,過了便沒有了。
《我們仨》讀書心得8
這是一個普通溫馨的三口之家,又是一個并不普通的三口之家。普通在于過著平常人家的日子,享受細小的幸福,不奢靡,不別樣雅致,彼此擁抱彼此珍愛;不普通在于全家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都有極好的修養(yǎng),不別樣雅致,精神卻極其高雅。比平常人家更懂得愛惜點滴的幸福。
他們可謂一生坎坷,種種經(jīng)歷,看的直叫人心疼!這樣的文化泰斗,這樣的純良知識分子,這樣的熱愛著祖國的大地祖國的文化的學(xué)者,竟要遭遇如此那般煉獄。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這樣別致的“我們仨”,總被種種魔障阻隔開來,這樣相愛的“我們仨”,還未享受夠?qū)儆凇拔覀冐怼钡目鞓峰羞b,就這么失散了,這么輕易的失散了……
好心疼。
最后留下“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孤獨走在人生邊緣,還經(jīng)歷著繼續(xù)與這個世界的戾氣相搏。歷經(jīng)坎坷的賢妻、才女,一個人帶著回憶,帶著“我們仨”繼續(xù)了“我們仨”的生活。
尋常而又不尋常的“我們仨”,愿天堂沒有魔障,沒有分離,還有無盡好書好景于“我們仨”共品。
《我們仨》讀書心得9
態(tài)龍鐘。他沒有力量說話,還強睜著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會時,他問我還做夢不做。我這時明白了。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xiàn)在故意慢慢兒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愿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有句老話,“先走的,總是有福氣的”。將思念的苦留給生者——“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常相思,卻惘然。終是要在緬懷的浪潮中激烈的掙扎翻滾,才會接受,才會釋然,才會將遺憾,深深壓于心底。
書的后部,平淡生活趣味無限,溫馨相伴榮辱等閑。
一家人,嚴肅做學(xué)問,詼諧過生活。淡淡的幸福,淡淡的溫暖隱在字里行間。有那么一句話:“幸;橐觯蟾啪褪且浑p三十六碼的腳,遇見一雙三十六碼的鞋,不在大小寬緊質(zhì)地優(yōu)劣,只在‘你是我的那雙鞋’”——合腳的幸福才能走長路。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現(xiàn)實太過塵囂,太多的人狂熱于汲名逐利,而忽視了生最根本的追求——你的家,你最愛的和最愛你的人,你最在乎的那些人健康快樂安然的活著。
但愿,一本《我們仨》能繁衍出更多的“我們仨”。
指尖輕擊鍵盤,文字,永遠是最好的解悶兒方式,學(xué)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窗外,雨已停。團團芍藥,在雨絲浸潤下愈發(fā)嬌艷欲滴。左手倒影,右手年華;為明天,過好今天;為在乎的人,對得起自己!
歲月,晴好……
《我們仨》讀書心得10
有幸讀到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書很短,不敢說感觸深刻,可其中的脈脈溫情,卻也引人思躇良久。
先生的《我們仨》,早在一年前就已拜讀,再次翻開書頁細細品讀,仍是歡喜不已。《我們仨》一書,是在先生92歲時,先后失去女兒和丈夫后所著。書里遍布著溫暖的小趣味,從柴米油鹽一餐一飯,到字里行間書信往來,無不透露著生活的智慧。字里行間流露出哀而不傷、深厚而誠摯的感情,讓人十分觸動。
先生在書里詳細描繪了她和丈夫錢鐘書以及女兒錢瑗的家庭故事,印象很深的一個片段便是錢鐘書從遠方回到上海,已經(jīng)兩歲的小錢瑗不識得自己的爸爸,想趕走爸爸。錢鐘書調(diào)侃女兒道:“是我先認識媽,還是你先認識?”沒想到小錢瑗一本正經(jīng)得說:“自然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認識的!庇浀卯(dāng)時看到這個片段的我,忍不住嗤笑,不愧是一家人,連脾性都大有相似之處。
想起小時候,父親也是從外地打工返家,和媽媽一起去接還在上幼兒園的我。幾年不見,父親還是老樣子,我卻一天天長大,記憶力卻沒有關(guān)于父親的任何記憶。我踢踏著步子走在卵石道上,一回頭發(fā)現(xiàn)父親和母親正手拉著手濃情蜜意,不知怎地,頻頻回身去分開他倆的手,死活不讓他倆牽著手,至今仍覺哭笑不得。
先生的文筆樸實卻又華麗,帶著老人特有的不緊不慢的語調(diào),記記錄她這漫長卻有趣的一生,就連在外人看來有些許古板的錢鐘書,在她的筆下也變成了頑皮的少年。寫剪活蝦的那一段,活蝦被先生用剪刀剪的直抽抽,慌慌張張地跑進客廳找錢鐘書,鐘書不緊不慢地說:“不要緊,以后這種事情我來做就好了。”先生大概也和我一樣感受到溫暖了吧。
兒時的我一直寄住在外婆家,外婆的腰不好,?吹酵馄旁趶N房做飯時,累得扶著腰喘氣。外公以前從事木頭行業(yè)的,不忍外婆如此受累,某天搬了把凳子坐在庭院里,一天不吃不喝,對著地上的木材忙碌,做了把高腳的椅子送給外婆?粗馄拍樕涎笠绲男θ,我也跟著被甜到憨。所謂的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也大抵如此吧。
王小波說,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而楊絳是幸運的,因為有了錢鐘書的陪伴,所以他們的生活是有趣的。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睏钕壬屛铱吹搅艘粋家庭的溫暖與幸福,平凡生活里美好與繁瑣的事情交織,這才是生活的模樣。
《我們仨》讀書心得11
讀了楊絳先生的作品《我們仨》,有所感觸。
我想,她以及錢鐘書錢媛先生都是幸福的。早年能有機會在良好的學(xué)習(xí)條件下工作,爾后總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yè)。當(dāng)然,其中的很多困難都被淡化了,以幽默的方式欣賞。
為什么會感到幸福呢?因為他們一直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非人云亦云地跟風(fēng)。拿學(xué)位似乎對他們來說也只是浪費時間。讀自己想讀的書,隨后有所領(lǐng)悟,多么快樂與享受的過程!
對我們這幫耳聰目明的小鬼來說,該做什么,就顯得很清楚了——真誠地面對自己,多習(xí)文化,充分地豐富、完善自己。
還有一點,就是對人。亦要真誠,無須世俗地批判無所謂的感覺、地位、長相。能夠精神相通,有共識即可。生活有時候是一種熟悉與扶持。
人,一定要有點知識與想法!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環(huán)境,造就了每一個不同的人。我們需要感受其獨特,發(fā)現(xiàn)其不同。
玩世不恭沒有什么不好。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快樂就好。
《我們仨》讀書心得12
《我們仨》這本書,不長,電子書只有三百多頁,比《風(fēng)雨張居正》短了三分之二。我是個沒有耐心的人,看此書正合適,更因為楊絳先生寫的一家三口著實有趣有愛又發(fā)人深省。
這本書里模模糊糊能夠窺見那幾十年的社會,我了解得少,許多地方看不明白,但我關(guān)注點也不在此,不明白也就算了。
我十分羨慕錢鐘書與楊絳先生相濡以沫的日常一生,他們的一生磨難不少,快樂卻很簡單。
他們?nèi)绨V如醉地閱讀學(xué)習(xí),他們玩著學(xué)做飯,他們學(xué)業(yè)上互進生活中互補,他們坎坎坷坷卻相依相隨,他們分離得多,牽掛不少,為彼此記下許許多多“小石子”。
整本書看下來,他們所遇的雞毛蒜皮的事不少,但從未見他們紅過臉,似乎所有的問題在他們的眼中都不必在意。
楊絳生錢媛住院期間,對生活一竅不通的錢鐘書犯了許多的錯。每天到產(chǎn)房探望,?嘀樥f:“我做壞事了”。
“我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
“不要緊,我會洗。”
“我把臺燈砸了”
“不要緊,我會修”
“我把門軸弄壞了”
“不要緊,我會修”
她總說“不要緊”,他真的就放心了。因為他很相信她所說的“不要緊”。他們在倫敦“探險”時,他顴骨上生了一個疔,她也安慰著“不要緊,我會治”。
一句“不要緊”溫柔了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
回顧我們自己,類似以上的“壞事”想必不少,你是否有給予他人一句“不要緊”,亦或者有人對你說過“不要緊”;蛟S,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抱怨多于包容。
這也就是為什么錢鐘書與楊絳能夠相攜到老的相處之道吧!
但愿生活中的我們能夠多一點理解與包容,少一些抱怨與責(zé)備。
《我們仨》讀書心得13
我們仨,一個家,缺一不可
昨日看了《Arrival》,再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
不管是在什么時候,對于時間的思考是不會停止的。
《Arrival》里的Dr.Banks看到了自己的一生,苦樂悲歡,新生與死亡都已看盡,她依然選擇擁抱愛人。
楊絳先生在回憶的最開始說:
“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但是,盡管這么說,我卻覺得我這一生并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
對于“我們仨”我并不十分了解,就連錢老的《圍城》也只記得只言片語。
但這一家人,其實和我們身邊的每個家庭一樣。
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都在一起經(jīng)歷品味。
時代不同了,現(xiàn)今的社會對于家庭多是過度的、負面的印象,我們對家這一概念,越來越模糊。
到處都充斥著金錢論和宿命論,似乎普通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孩子金榜題名、結(jié)婚生子......
那么家存在的理由呢?是什么讓我們找到這里,共同活在這一處?
相濡以沫,攜手共進。
錢鐘書和楊絳先生找到了彼此。
他們一同求學(xué)讀書,去外邊“探險”,遇見不同的人,經(jīng)歷人生浮沉。
圓圓的出生,是一個禮物,是一個圓滿。
他們仨,彼此依靠,在時光里感受知識、人情世故,瞬息萬變的社會。
書和文字是他們最好的寄托。
楊絳先生對于錢老的感情,是我無法企及的。字字句句里,皆是愛。
錢老在楊絳先生的筆下,既是卓越的才子,又是頑皮的少年。
日常的對話,甜蜜地讓我欣羨。
記得寫活蝦的那一段,楊絳先生用剪子剪蝦,蝦疼得直抽抽,忙叫錢老以后別吃蝦了,錢老安慰楊絳先生,以后的蝦就交給他來剪。
楊絳先生大概也和我一樣感受到了溫暖吧。
這一家人,從牛津到巴黎,再回國在蘇州、上海、北京等地兜兜轉(zhuǎn)轉(zhuǎn)。
終于在北京的三里河安定,度過了最后一段安逸平靜的生活。
我們仨,是親人,亦是人生中最好的朋友。
在書中探索,在生活中摸索,相互依靠。
“我們夫婦常把日常的感受,當(dāng)做美酒般淺斟細酌,細細品嘗”
楊絳先生讓我看到了生活和家庭應(yīng)有的樣子:
溫暖而簡單,幸福和苦難交織。
愿你們在天國繼續(xù)這一世的美好
《我們仨》讀書心得14
轉(zhuǎn)眼在中山這個城市已經(jīng)生活半年多了,越發(fā)喜歡中山這個城市。
就讀書而言,中山的圖書館就比北京便利很多,這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無需押金,刷身份證即可(國家圖書館和朝陽區(qū)圖書館的押金合計1000多,還沒有退掉呢),全程自助,刷身份證機子自動吐出一個讀者證,選好的書放在指定位置,自動全部借閱成功。便捷的我都不確定自己借閱成功沒,哈哈。
“市民選書,政府買單”,不錯吧,幾乎你想讀的書都可以在圖書館里借到哦,如果借不到,給政府發(fā)書單啊,哈哈。
最近借閱的是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書之前對楊絳先生和錢鐘書先生的經(jīng)典語錄多有耳聞,只覺得是距離自己遙遠的名人而已。讀完之后更是多了一份敬意,出乎意料的平實、簡單、真實、樸素、智慧,就像生活在身邊的一個賢良的妻子、一個乖巧的女兒、一個有趣的爸爸,讓凡人的生活也可以有很多啟發(fā)。
最喜歡他們仨“小石子”的習(xí)慣:鐘書每和我分離,必詳盡地記下所見所聞和思念之情。阿瑗回家后,我曾出國,而他和阿瑗同在家,他也詳盡地記下家中瑣碎還加上阿瑗的評語附識。這種瑣瑣碎碎的事,我們稱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滯留海灘上的石子。我們偶爾出門一天半天,或阿瑗出差十天八天,回家必帶回大把小把的“石子”,相聚時搬出來觀賞玩弄。
《我們仨》讀書心得15
“從今以后,我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迸既婚g讀了這句話,直擊我的心臟。終于有了一個契機,讓我更加深入地走近楊絳先生、錢鐘書和錢瑗三個人的小世界。
《我們仨》這本書用最平淡、最樸實、最簡單的話語描述著他們一家三口的生活。該書主要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里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經(jīng)歷;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xué),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無論是夢境還是現(xiàn)實,這本書都讓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楊絳先生對自己丈夫和女兒的思念以及這個三口之家穩(wěn)穩(wěn)的幸福。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边@個三口之家在1997年和1998年經(jīng)歷兩次變故之后,僅剩楊絳先生一人。楊絳先生寫到:“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dāng)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眱(nèi)心深處的痛苦和孤寂充斥在字里行間,讓我這個局外人也深入其中。按理說,一個百歲老人,她的人生本應(yīng)是閱歷豐富、感慨萬千、跌宕起伏的,但這本書,給我們的不是什么人生經(jīng)驗,誠如其書名那般簡單,在這個充滿書香氣息且集作家、翻譯家和教授于一體的知識分子的家庭里,同樣讓我們感到了普通家庭的平淡生活。誠如書中所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現(xiàn)在我們?nèi)齻失散了。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蔽宜伎贾苍S這是楊絳先生重編這本書的初衷吧。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楊絳先生的全能、錢鐘書先生的癡迷學(xué)術(shù)、錢瑗的到來,都是這個三口之家的小確幸。這本書采用倒敘的手法,從暮年到青年,一字一句都讓我感受到愛情、親情等許多人世間美好事物的寫照。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大概是愛情最好的模樣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世間的事總是不盡如人意的,楊絳先生曾寫到:“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能把悲傷寫到讓人看了就心痛,可見,世間別離對于楊絳先生的打擊,就如同黑夜中的我們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過去的美好成為她內(nèi)心最美的回憶,也許正是這痛讓她更加清晰那些美好,是她晚年生活最大的支撐。那一瞬間,我體會到了“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的心境。
他們一家三口在學(xué)術(shù)造詣上都是極高的,但他們的生活卻是極其平淡的。“‘嚶其鳴兮,求其友聲!崖暱蛇h在千里之外,可遠在數(shù)十百年之后。鐘書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學(xué)問也是冷門。他曾和我說:‘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覀兿M袔讉知已,不求有名有聲!钡疵,與世無爭的人生態(tài)度讓他們可以干自己喜歡的事,在污泥中能潔身自好。也正因這種態(tài)度,使得他們被世人敬仰。
盧翎曾評價楊絳說:“楊絳的散文平淡、從容而又意味無窮?芍^‘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一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边@大概是讀者最好的概括了!段覀冐怼肪褪菞罱{先生用細膩、樸實的語言描寫的人生的喜怒哀樂。不似辛棄疾的豪邁,不似李清照的婉約,不似李白的隨意,但字字細膩、句句經(jīng)典,給人醍醐灌頂?shù)母杏X。這個三口之家注定是這平凡中的不平凡的家庭,簡單生活中的不簡單的境界。
“我們?nèi)齻人又相聚了。不用說話,都覺得心上舒坦!20xx年5月25日,楊絳先生逝世。她不再是一個人,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幸福的生活!拔覀冐怼庇志墼谝黄,幸福的相擁,相互訴說著他們生活中的小美好。這大概就是人間的小美好吧!
讀了《我們仨》,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且行且珍惜,珍惜一切,不要讓痛苦充斥我們的生活。雖然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因為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但人間也沒有永遠的悲傷,因為悲傷里也會有幸福的過往。
【《我們仨》讀書心得】相關(guān)文章:
我們仨讀書心得體會讀我們仨讀書感悟11-29
我們仨讀書筆記12-27
《我們仨》讀書筆記07-19
《我們仨》讀書筆記04-21
讀完我們仨心得07-04
【推薦】《我們仨》讀書筆記01-06
我們仨讀書筆記600字06-16
我們仨讀書筆記(精選20篇)06-24
假期讀我們仨的讀書筆記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