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簡介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xiàn)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下面是小編帶來的《百年孤獨》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內(nèi)容簡介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zhèn)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云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xiàn)實與虛幻,展現(xiàn)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界*重要的經(jīng)典文學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借《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作者簡介
加西亞馬爾克斯(GarcíaMárquez)
哥倫比亞著名作家,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
1927年出生于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zhèn)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因內(nèi)戰(zhàn)輟學,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族長的沒落》《霍亂時期的愛情》《迷宮中的將軍》《苦妓追憶錄》,中篇小說《枯枝敗葉》《惡時辰》《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短篇小說集《藍寶石般的眼睛》《格蘭德大媽的葬禮》等。
作為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百年孤獨》醞釀達十數(shù)年之久,1965年開始創(chuàng)作,1967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轟動,被譽為“再現(xiàn)拉丁美洲社會歷史圖景的鴻篇巨著”、“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前言
★創(chuàng)世記之后,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紐約時報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chuàng)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xiàn)實,折映了一片大陸及其人們的富足與貧困。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
★百年孤獨乃是過去五十年來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杰作。薩爾曼 拉什迪
★一部唯一的美洲《圣經(jīng)》?逅 富恩特斯
★《百年孤獨》在馬爾克斯構(gòu)建的虛擬世界中達到了頂峰。這部小說整合并且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虛構(gòu),從而締造了一個極其豐饒的雙重世界。它窮盡了世界,同時自我窮盡。巴爾加斯略薩
★他是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作家。比爾克林頓
★他是個強有力的作家,有著豐富的想象。他繼承了歐洲政治小說的偉大傳統(tǒng),其結(jié)果是歷史劇與個人戲劇合二為一。歐文肖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唯一沒有爭議的一位。韓素音
★在那些剛出版就暢銷的文學作品里,有些與世長存,比如《百年孤獨》;另一些則銷聲匿跡,也就沒有比如了。余華
★《百年孤獨》這部標志著拉美文學高峰的巨著,具有駭世驚俗的藝術(shù)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顆悲愴的心靈,去尋找拉美迷失的溫暖的精神家園。莫言
★我對《百年孤獨》有非常真實的、崇敬的感覺。這樣的作品會不停地賣,一代一代的人都會讀,是長銷書。我沒有辦法預測如果重新出版的話是否會轟動,當年文學青年幾乎人手一本。蘇童
創(chuàng)作背景
從1830年至19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fā)過幾十次內(nèi)戰(zhàn),使數(shù)十萬人喪生。該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并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xiàn)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tǒng)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
作品鑒賞
主題
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盡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tǒng)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zhèn),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
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丁美洲民眾團結(jié)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nèi)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現(xiàn)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tài)、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強的自信。這個古老的家族也曾經(jīng)在新文明的沖擊下,努力地走出去尋找新的世界,盡管有過畏懼和退縮,可是他們還是拋棄了傳統(tǒng)的外衣,希望融入這個世界。可是外來文明以一種侵略的態(tài)度來吞噬這個家族,于是他們就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續(xù)著“百年孤獨”。作者表達著一種精神狀態(tài)的孤獨來批判外來者對拉美大陸的一種精神層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對拉美的歧視與排斥!把蚱ぜ埵指逅涊d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xiàn),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了! 作者用一個毀滅的結(jié)尾來表達了自己深深的憤懣。
孤獨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家徽,每一個成員都自覺不自覺地佩戴著它。同時,孤獨在他們的世界里又是一把雙刃劍。他們害怕自己陷于孤獨的泥淖,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反抗孤獨,悖論的是他們的生存又離不開這種孤獨,他們渴望保持孤獨的高傲姿態(tài)?梢,布恩迪亞家族成員的孤獨帶有一定的矛盾性。
烏爾蘇拉積極融入生活,奧雷里亞諾上校不斷反復熔鑄小金魚,阿瑪蘭妲織了又拆,拆了又織不停做壽衣,庇拉爾·特爾內(nèi)拉在與不同男人的糾纏中麻醉自己……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就這樣無休止地在孤獨中掙扎,既想逃脫,又想保持這種孤獨的姿態(tài)。他們所有的努力似乎看似是沒有結(jié)果的一種勞作。然而,按照本雅明寓言理論的說法,所有的寓言文本具有救贖性特點來解讀,我們會吃驚地發(fā)現(xiàn),他們不斷反復勞作和西緒弗斯推石上山似乎有著某種相同的啟示意義。不斷反復勞作,而又毫無結(jié)果,這是一種超驗的意象!笆且环N對人類某種狀態(tài)的說明。通過這樣的說明,一個家族的孤獨在此被進一步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人共有的巨大困惑:‘我們是誰? 我們從哪里來? 我們到哪里去? ’而且,歷史越是發(fā)展,文明越是進步,人類越是對自己有所認識,這種擾人心緒的困惑也越是得以增長。而最為困惑的也許是,人類永遠也無法看清自己!本拖裱蚱ぜ埵指迨且粡垖憹M布恩迪亞家族孤獨的密碼,一旦當人類徹底認清了自己,讀懂了這張帶有寓言色彩的手稿,人類也就會毀滅了自己。就像布恩迪亞家族的人們一樣,在一陣颶風中,永遠消失在這個塵世了!栋倌旯陋殹分械娜藗円恢碧幱谙瘛吨旅軅惸鹊那闀分姓f道:“我的本質(zhì)是:恐懼!币灾旅軅惸仍诮o勃羅德的信中說“我還沒有認識他的為人,就已經(jīng)認識了他的恐懼……”。如同克爾愷郭爾所說:“當恐懼害怕他自己時,他就同恐懼對象保持著一種詭譎的關(guān)系。他的目光就再也離不開這個對象,而且,他也不愿意離開,因為,當某一個人想把目光從那個對象上挪開時,他就會感到后悔……”
在整個故事中,布恩迪亞經(jīng)歷了從淳樸的鄉(xiāng)村生活到戰(zhàn)爭、革命,接著殖民入侵后的西方思潮的侵蝕,在到一切歸于平靜后的絕望、滅失,正是哥倫比亞,甚至是整個拉丁美洲歷史演變和社會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故事中的戰(zhàn)爭是美洲反殖民戰(zhàn)爭的縮影。主人公“奧雷連諾上校發(fā)動了三十二次武裝起義,三十二次都遭到了失敗。他跟十六個女人生了十七個兒子,這些兒子在一個晚上接二連三被殺死了,其中最大的還不滿三十五歲。他自己遭到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槍決,但都幸免于難”,最終在革命與無休止的戰(zhàn)爭中,上校殺死了自己的親密戰(zhàn)友,不可避免地使革命走向了停滯和反動,這和拉美洲的革命歷程是吻合的。而上校在否定與自我否定,空虛與迷惘中失去了信仰和精神支柱,這是所有挑戰(zhàn)孤獨的勇士們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失敗。奧雷連諾上校最終遠離塵囂,又躲入了小屋,度過了后來無用的數(shù)年歲月。這同樣也是美洲轟轟烈烈的革命沉寂之后,那些昔日的英雄無奈選擇。
“我要為我童年時代所經(jīng)受的全部體驗尋找一個完美無缺的文學歸宿!边@句話出自1982年,哥倫比亞黑綿羊出版社推出的加西亞·馬爾克斯與另一位哥倫比亞作家兼記者普利尼奧·阿普萊約·門多薩的談話錄《番石榴飄香》,是馬爾克斯關(guān)于《百年孤獨》寫作意圖的敘述。很明顯,這部作品是作者在以“我之筆寫我之事”。同樣是在《番石榴飄香》里,馬爾克斯和門多薩還有這樣的一段對話:“門多薩: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翻版嗎?馬爾克斯:是的,我是這么看的。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斗的總結(jié),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至今,在我們中間,還有著健忘癥。只要事過境遷,誰也不會清楚地記得香蕉工人橫遭屠殺的慘案,誰也不會再想起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梢钥隙ㄗ髡唏R爾克斯就是要用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歷史來濃縮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小說的結(jié)尾處,用一個充滿神秘主義色彩的隱喻高度濃縮地概括和預言了拉丁美洲的歷史。他寫道:“命中注定要一百年處于孤獨的世家決不會有出現(xiàn)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币差A示了只有這樣的歷史背景才可以成就這樣的人的命運,唯有這樣的命運,最能反映這樣的歷史進程。在整部作品中,作者的童年被融合了進去,童年時經(jīng)歷了那樣的孤獨、苦難的。童年的故事是作者自己的,同時其中有許多個“我”的生活影子。這些影子的集合就是這個民族的歷史了。
從作品單個的人物形象來看,除了以上提到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是拉美洲一代革命英雄的典型外,還有很多的形象同樣具有代表性。如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烏爾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jīng)在內(nèi)心中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在他們發(fā)生之前我就曾經(jīng)見過,也早就知道”。這個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著永恒的智慧,抑或是歷史循環(huán)的真諦?如果是《百年孤獨》這作品還有一絲亮色,就在這個老媽媽身上。她沒有什么文化,也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是卻有著質(zhì)樸的本色,無論什么境遇。她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并且在暮年完全變瞎之后仍掩飾這一點,繼續(xù)自己的操勞和回憶。她可以用皮鞭抽打暴戾的孫子,打得他滿街亂竄;也能夠去牢獄中探望造反的兒子,雖然對他的革命毫不理解,卻毅然偷偷捎給他一把槍。她招待兒子的死敵,一位政府的將軍在她家里吃飯,因為她覺得這將軍人品好,為窮人做了許多好事;她痛罵奧雷連諾上校忘記了自己的承諾,驕傲地宣稱只要他敢殺害自己的朋友,就把他拖出來親手打死。烏爾蘇拉的品質(zhì)仿佛是這個家族的存在的像標,而她的長壽也表明了“婦女們能支撐整個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壞”;于此相對“而男人們只知一味地推倒歷史!痹谧髡叩难壑,男子們熱衷于發(fā)明、煉金、打仗而又荒淫無度,而理智清醒的總是婦女。這種性的對比呈現(xiàn)的是兩種力量的對比。當烏爾蘇拉終于死去,力量的天平失衡了,她的子孫也在不久的將來灰飛煙滅了。
最后,作品在“冰塊”和“石頭”中開始,在一陣風中結(jié)束。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jīng)近乎絕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斗的總結(jié),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這樣的歷史象征了孤獨,就是“百年的孤獨”。
【《百年孤獨》簡介】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簡介08-24
神曲簡介02-22
彷徨簡介02-22
《潛伏》簡介02-21
《活著》簡介12-15
罪與罰簡介08-22
浮士德簡介09-26
童年簡介03-07
《皮囊》簡介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