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后感寫作探討論文
摘要:《讀后感寫作指導的探討》這篇論文主要是從:1、感不離讀,讀感結(jié)合;2、感想必須集中;3、聯(lián)系實際,言之有物;4、開拓思路,貴在創(chuàng)新等四個方面進行論述的。是通過教師指導、開拓思路聯(lián)系實際來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寫作訓練得到新的升華。
讀后感屬于議論文的范疇,但又不同于議論文。經(jīng)常指導學生寫有感而發(fā),言之有物的文章,有利于讀寫結(jié)合。它是把讀書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的好形式。
通過多年的教學,指導學生寫好讀后感,可從以下幾方面下手。
一、感不離讀,讀感結(jié)合。
讀是感的前提,感是讀的結(jié)果,因此對原作的準確理解,把握住要點,是寫好讀后感的前提和基礎。對原文的閱讀是否認真細致,是決定讀后感的質(zhì)量關鍵。
寫讀后感,不僅有感的內(nèi)容,也要有讀的內(nèi)容。一般來說,在讀后感的開頭,都需要用少量的文字先概括介紹一下所讀作品的內(nèi)容,這是因為你所讀的作品并不一定為廣大讀者所熟悉的,不作任何介紹就發(fā)表議論會使人感到莫名其妙。而如果精要地作簡介,不僅使學生或讀者對陌生的作品有所了解,即使對于熟悉這篇作品的讀者來說,也能起到激發(fā)思索的作用。
下面以一位六年級學生的習作為例:
讀《大樹底下長不出好草》有感
《大樹底下長不出好草》是陶斯亮阿姨回憶她的爸爸陶鑄的一篇文章,文章講陶斯亮阿姨在學生時代整天無憂無慮,嘻嘻哈哈的,在她眼里,生活道路是鮮花鋪成的,個人的前程是彩線繡成的,一切都不需要自己操心了。因此,他們父女之間曾發(fā)生過爭吵,當時斯亮阿姨是那么委屈,以至大哭。然而今天,斯亮阿姨才真正懂得:依賴父母生活,靠蔭庇安身立命的毫無出息的。陶鑄爺爺之所以爆發(fā)那雷霆之怒,是他真正疼愛他的女兒。
看到這里,淚水濕潤了我的眼睛,我也想想我親愛的爸爸。
爸爸是一位干部,在一次事故中,為了排除險情搶救他人而犧牲了。
爸爸在世時最疼愛我,但從不溺愛我。有一次他從外地出差回來,為我買了一架飛機模型,我愛不釋手,任誰都不得玩。晚上,我鄰居的小宏來了,他鬧著要小飛機模型玩,我舍不得給他。爸爸卻一把搶過來遞給小宏。我先是一驚,接著就聲嘶力竭地哭了起來,爸把我抱到屋里,訓斥道:“哭吧,沒見過這樣自私的孩子,只顧自己,長大后有什么出息!”看到爸爸十分生氣,我害怕了,說:“爸爸,我聽話,以后我不自私了!睆哪且院,我知道自私是不好的。
現(xiàn)在爸爸已經(jīng)長眠,但他的話一直鞭策著我。人活著,不能只顧自己。當我班成立小圖書角時,我把所有的書都拿出來。美化教室時,我把家里的花瓶取來放在教室窗口上。我每做一件事,都想起對得起爸爸的教誨。
“大樹底下長不出好草”這是陶鑄爺爺對斯亮阿姨的教訓,“人活著不應只顧自己。”這是爸爸留給我最珍貴的遺言。
這篇文章的開頭先對《大樹底下長不出好草》一文作了簡介,使讀者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以看到這里,淚水濕潤了我的眼睛一語,轉(zhuǎn)入了對亡父的回憶。由于讀者已經(jīng)對陶文的內(nèi)容有所了解,知道那是一幅憶亡父的文章,故而對文本作者的思緒轉(zhuǎn)折更是容易理解了,如果沒有對陶文的簡介,那么本文的作者突然回憶了亡父,不是會使人莫名其妙嗎?
二、感想必須集中。
讀一部作品,所受到的啟發(fā)和產(chǎn)生的感想往往是多方面的,但在有限的篇幅中,把所有的感受都寫出來,那樣的感想什么都說不透,猶如蜻蜓點水,泛泛而談,不易深入,顯得膚淺,與其因面面俱到而面面俱不到。倒不如抓住原作中的精華,突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著手揮灑,更容易寫得充實而深入。
仍以上述習作為例!洞髽涞紫麻L不出好草》可能引發(fā)的感想是很多的,但習作者在讀的部分重點介紹陶氏父女之間的一場激烈的爭吵,而感的部分重點回顧爸爸生前對自己的一次“訓訴”。這樣的讀后感不但使文章極其自然,而且重點十分突出。在習作的結(jié)尾,作者重點引出陶鑄同志的話“大樹底下長不出好草”,又追述了父親自己的話“人活著,不能只顧自己”。這兩句話不僅緊扣上文的“讀”與“感”,而且相互地輝映成趣,相得益彰,這樣不蔓不枝,集中于斯的感想,會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它充分說明在讀后感的寫作上,習作者是遵循了“集中”的原理的。
三、聯(lián)系實際,言之有物。
感想作為議論文,必須密切聯(lián)系實際。因此,在讀后感寫作的指導上,應特別提倡針對熱門話題進行有理論、有實例的、生動的剖析,從活生生的現(xiàn)實出發(fā),闡述人們所思考的和關心的問題,這樣的感想才有意義,才能對廣大讀者的心靈有所觸動。
聯(lián)系實際,可從兩個方面引導。
首先,是聯(lián)系個人實際。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跡觀點,來衡量自已以往的言行,決定取舍,這樣的讀后感才是有價值的讀后感,這樣的讀后感才是更為誠懇。
仍以上述習作為例。作者讀了陶斯亮回憶陶鑄的文章,密切結(jié)合個人的實際。回憶了爸爸生前對自己的一切“訓訴”。這次訓訴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的話“人活著不能只顧自己”,在自己的心中也成為鞭策自己的最珍貴的“遺言”。這樣的讀后感,突出了自己最深的感受,很能引發(fā)讀者的共鳴。
聯(lián)系實際還包含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象,舉古代一則寓言為例,《濫竽充數(shù)》是盡人皆知的寓言故事,若以《讀<濫宇充數(shù)>有感》為題寫讀后感,古人、今人會有什么區(qū)別呢?如果就故事論故事,只談不學無術沒有好下場,那么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這個道理還是通用的,所以寫這樣的讀后感就沒有新意。如果我們把故事與現(xiàn)在的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進行思考,就不難發(fā)現(xiàn),齊宣王“必三百人齊奏”的弊端,不剛好與我們改革開放前大鍋飯體制十分類似嗎?而齊民王的“好一一聽之”,不與我們現(xiàn)在改革開放后普遍實行崗位責任制有某些類似之處嗎?所以,我們?nèi)绻麖倪^去三代大鍋飯的教訓和三代崗位責任制的先例等角度,聯(lián)系實際,暢談耳聞目睹的新人事,新思潮,這樣的讀后感不就體現(xiàn)出時代的特色嗎?
四、開拓思路,貴在創(chuàng)新。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很吸引人的章節(jié),叫《失街亭》,千古以來,有很多讀者對此發(fā)表過各種各樣的讀后感。
如果從馬謖角度談“驕兵必敗”的道理,當然可以,但這樣的言論實在流于一般化。如果從諸葛亮的角度談“斬馬謖”的教訓討論“知人信任”的必要,就難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一味稱贊孔明賞罰嚴明,嚴于自責的優(yōu)良作風,恐怕也屬老生常談,但若能有理有據(jù),做一點翻案文章,則無疑令人拍案贊嘆,不論作者認為街亭一役,本難以勝,馬謖敢于請戰(zhàn),勇氣可嘉,兵敗后不逃跑,不諉過,甘受斧鉞,又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勇于認罪受罰,我們應大力提倡“馬謖精神”……讀了這樣的讀后感,誰能不為作者的別具匠心而擊節(jié)贊嘆呢?這樣的讀后感,開拓了思路,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在思維方法方面訓練獲得新的升華。
【讀后感寫作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科技論文寫作08-02
論文寫作要求09-26
教育論文寫作09-26
論文寫作的要求09-26
論文寫作課心得05-06
科技論文寫作指導04-18
論文寫作開題報告06-09
學術論文的寫作09-26
學位論文的寫作格式11-09
畢業(yè)論文寫作的日志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