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專業(yè)論文提綱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專業(yè)是一門涉及多領域的交叉學科,不僅涉及動物科學方面的知識,而且要對動物檢疫學、自然保護區(qū)管理、野生動物組織解剖學、生物化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的技術人工繁殖有深入了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專業(yè)論文提綱,歡迎閱讀!
摘要:天然掩護區(qū)是自然的基因庫和試驗室,個中散布著成百上千種野活潑物,它們具有異常高的不雅賞價值、文明價值和科普宣教價值。樹立一套實用于天然掩護區(qū)野活潑物旅游資本評價的目標系統和評價模子,并以此來評價在天然掩護區(qū)展開野活潑物旅游的合適性,關于將來天然掩護區(qū)的可連續(xù)成長具有非常嚴重的意義。本文經由過程文獻查閱、專家征詢和數學剖析等辦法,以現實案例聯合實際研討,經由過程層層剖析與商量,慢慢提出了天然掩護區(qū)野活潑物旅游資本價值評價的目標系統和評價模子,旨在彌補國際天然掩護區(qū)野活潑物旅游資本評價這一范疇的空白。本文得出的結論以下:(1)界定了天然掩護區(qū)野活潑物旅游資本評價的主體,即獸類、鳥類和蟲豸類這三方面上。(2)構建了天然掩護區(qū)野活潑物旅游資本的評價目標系統,個中不雅賞價值位列第一,權重值為0。65;文明價值位列第二,權重值為0。25;科普宣教價值位列第三,權重值為0。10。并提出了美感度、獨特度、汗青文明內在、平易近俗文明內在、珍稀性和科普性6項評價目標。(3)初次提出了實用于天然掩護區(qū)野活潑物旅游資本評價模子,并為天然掩護區(qū)野活潑物旅游資本劃分了3種品級,即特等級、優(yōu)秀級和通俗級。(4)評價了陜西太白山國度級天然掩護區(qū)野活潑物旅游資本的總價值。共挑選了其野活潑物238種,個中脊椎類植物挑選了獸類野活潑物30種,鳥類野活潑物141種;無脊椎類植物挑選了蟲豸類67種。經由核算、評價,得出獸類野活潑物旅游資本價值70分,鳥類野活潑物旅游資本價值59分,蟲豸類旅游資本價值56分,對其加權后得出陜西太白山國度級天然掩護區(qū)野活潑物旅游資本總價值64分,其資本品級屬于優(yōu)秀級(60≤S《80),解釋了其野活潑物旅游資本具有較好的競爭力,具有了較高的野活潑物旅游價值,具有較為遼闊的野活潑物旅游開辟遠景。
摘要 3-4
ABSTRACT 4
1.引言 7-14
1.1.選題背景 7
1.2.研究目和意義 7-8
1.2.1.目的' 7-8
1.2.2.意義 8
1.3.研究方法 8-9
1.3.1.文獻查閱 8
1.3.2.專家咨詢 8
1.3.3.數學分析 8-9
1.3.4.案例分析 9
1.4.基本概念 9-14
1.4.1.自然保護區(qū) 9-10
1.4.2.旅游資源 10-11
1.4.3.生物旅游資源 11
1.4.4.自然保護區(qū)野生動物旅游資源 11-12
1.4.5.自然保護區(qū)野生動物旅游 12-14
2.國內外研究進展 14-20
2.1.野生動物旅游國內外研究進展 14-16
2.1.1.野生動物旅游國外研究進展 14-15
2.1.2.野生動物旅游國內研究進展 15-16
2.2.旅游資源評價國內外研究進展 16-20
2.2.1.旅游資源評價國外研究進展 16-18
2.2.2.旅游資源評價國內研究進展 18-20
3.自然保護區(qū)野生動物旅游資源評價 20-31
3.1.評價對象分類 20
3.1.1.野生動物類型的篩選 20
3.2.野生動物旅游動機剖析 20-21
3.3.野生動物旅游資源的價值剖析 21-22
3.3.1.觀賞價值 21
3.3.2.文化價值 21
3.3.3.科普宣教價值 21-22
3.4.自然保護區(qū)野生動物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2-31
3.4.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22
3.4.2.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方法論 22-23
3.4.3.評價指標體系結構的確定 23
3.4.4.評價指標的數據來源 23-25
3.4.5.構造判斷矩陣 25
3.4.6.權重的計算與分析 25-27
3.4.7.評價指標賦值標準的確定 27-29
3.4.8.評價模型的構建 29-30
3.4.9.評價等級的劃分 30-31
4.陜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野生動物旅游資源評價實例 31-45
4.1.研究地概況 31-33
4.1.1.自然地理概況 31-32
4.1.2.社會經濟概況 32-33
4.2.野生動物旅游資源評價 33-45
4.2.1.獸類野生動物旅游資源評價 33-35
4.2.2.鳥類野生動物旅游資源評價 35-41
4.2.3.昆蟲類旅游資源評價 41-44
4.2.4.野生動物旅游資源總價值 44
4.2.5.野生動物旅游資源評價等級的劃分 44-45
5.結論 45-47
參考文獻 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