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藝術概論作品賞析
1.北京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皇宮建筑群,明清兩代的皇宮,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公元1406-1420年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蒯祥,前后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故宮嚴格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前半部分為外廷,是皇帝朝政場所。建筑莊嚴、宏偉,特別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層漢白玉石階上,以顯示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威嚴,太和殿在紫禁城對角線中心,故宮的設計者認為,不這樣不足以顯示皇帝的威嚴,不足以震攝天下。
故宮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筑群,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形式美等都是罕見的,是中國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
2.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是西藏的象征。始建于公元七世紀松蕃王朝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是一座融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古建筑群。
布達拉宮坐落在西藏拉薩,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古代宮殿。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
布達拉宮是西藏自治區(qū)內最完整最宏偉的一座古建筑!安歼_拉”是普陀羅(普陀)的譯音,意即菩薩住的宮殿。相傳公元七世紀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lián)姻,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成此宮,現(xiàn)有建筑群為17世紀中葉五世達 賴受清朝冊封后開始興建,經(jīng)過歷代****不斷擴建而成。
布達拉宮緣山而上,依勢迭砌,從平地直達山頂,幾乎占了整座瑪布山(紅山)。高117米,東西長360米,外觀13層,實為9層,面積約12萬平方米。殿宇巍峨,金頂輝煌,有佛堂、經(jīng)堂、靈塔殿、習經(jīng)室15000多間。整個建筑系石木結構,方石壘砌,高大寬敞的殿堂墻上繪有各種色彩鮮艷的壁畫,室內陳設有幾十萬個用金、銀、銅、玉和檀香木等雕鑄的大小佛像,造型生動,集中體現(xiàn)了藏族人民高度的建筑成就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3.帕提農(nóng)神廟
帕提農(nóng)神廟是古希臘最大的多立克柱式神廟。菲狄亞斯指導希臘優(yōu)秀匠師雕鑿以描述和歌頌雅典娜為主題的浮雕杰作。神廟正面的主殿內供奉著雅典娜的高大木像,運用了貼金和鑲嵌象牙的技術,雍容華貴,栩栩如生。希臘人按照觀賞神廟時的視覺效果,對神廟進行了許多細膩靈活的處理。兩側的角柱在與天空的對比中間向上微微拱起,角柱加粗并向神廟的中心內傾,其他柱子也做了相應的內傾調整。如果把帕提農(nóng)神廟四周的柱子按延長線向高空延伸,它們會在兩公里半的上空精確地相交于一點,而這一點正是神廟的中心點?雌饋硐穹e木一樣簡單地組裝起來的神廟,其實每一塊石頭都經(jīng)過精心的琢磨,絕無雷同,簡潔明快,給人以神秘、雕塑般完美生動的印象。它“每個部分都是確切的,顯出高度的精確性、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良好的比例”,“在全世界的任何時代里沒有能與之比擬的建筑,這是人類的最激動的時刻,當一個人受崇高的思想所鼓舞,會把它形象化為一個光與影的優(yōu)美造型”。
4.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國王)和王后的陵墓,是用巨大石塊修砌成的方錐形建筑,因形似漢字“金”字,故譯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發(fā)現(xiàn)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時期。在埃及已發(fā)現(xiàn)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開羅西南的吉薩高地上的祖孫三代金字塔。它們是大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與其周圍眾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為埃及金字塔建筑藝術的頂峰。大金字塔是埃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觀之首”。它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tǒng)治時期。埃及金字塔從早期的王陵墓發(fā)展開來的.。建筑金字塔的歷史跨越了10個朝代。金字塔閃耀著古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光芒。直到今天,規(guī)模宏大、建筑神奇、氣勢雄偉的金字塔依然給人留下許多未解之謎。
5.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歷時180多年建成。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是歐洲建筑史上劃時代的標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28尊雕塑。中央供奉著圣母圣嬰,兩邊立著天使塑像,兩側是亞當和夏娃塑像。教堂內極為樸素。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臺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圣歌和悲壯的樂曲。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譽為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智慧的光芒,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6.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表演藝術中心。建筑造型新穎奇特、雄偉瑰麗,與周圍海上的景色渾然一體。悉尼歌劇院的建筑始于20世紀50年代。整個歌劇院分為三個部分:歌劇廳、音樂廳和貝尼朗餐廳。歌劇廳、音樂廳及休息廳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崗石基座上,各由4塊巍峨的大殼頂組成。這些“貝殼”依次排列,前三個一個蓋著一個,面向海灣依抱,最后一個則背向海灣侍立,看上去很像是兩組打開蓋倒放著的蚌。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鋪蓋,在陽光照映下,遠遠望去,既像緊立著的貝殼,又像兩艘巨型白色帆船,飄揚在蔚藍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頂劇院”之稱。臨墻眺望,白天絢麗的悉尼灣風光一覽無遺;夜晚市內的萬家燈火盡收眼底。猶如巴黎的鐵塔,這座歌劇院已成為悉尼的標志,也是迄今人類最成功的現(xiàn)代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