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端午節(jié)傳說與習俗
端午節(jié)有什么樣的傳說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提供的相關內容,快來閱讀看看吧。
端午節(jié)傳說
勾踐滅吳
勾踐滅吳,我們最熟悉的故事應該是臥薪嘗膽,其實還有一說勾踐滅吳是劃龍舟的起源。
勾踐敗于吳;貒,臥薪嘗膽,重用賢臣,使越之國力逐漸恢復。于當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師,開始操練。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連戰(zhàn)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公元前473年夫差自盡,吳國滅亡。后人為昭彰勾踐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國水師演練時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這一天劃船競渡,以示紀念。
伍子胥之死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數(shù)百族人被楚平王所殺,而避難逃往吳國。后結識吳公子光,并幫助公子光奪得王位,是為吳王闔閭。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幫助吳王使吳國國力達到了鼎盛之勢。吳王去世后,他繼續(xù)輔佐夫差即位,幫助吳國打敗越國。伍子胥認為吳越兩國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張一定要滅掉越國。但是吳王夫差自矜功伐,聽信伯噽(pǐ)讒言,允許越國保全下來。并將伍子胥賜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吳國被越所滅,夫差掩面自殺,吳國百姓更加懷念國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來江浙一帶相傳伍子胥死后忠魂不滅化為濤神,端午節(jié)即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曹娥投江
曹娥,東漢上虞人,其父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十七天后,與五月五日投江,三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lěi)辭頌揚。
黃巢起兵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這一年五月,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涌出城外,他見一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你為什么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里,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里,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難。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節(jié),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端午節(jié)的習俗
端午節(jié)(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端午節(jié)”為中國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jié)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jié)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部分地區(qū)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jié)傳說與習俗】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的習俗與傳說05-15
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傳說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06-13
春節(jié)的習俗和傳說01-25
春節(jié)的習俗與傳說01-25
春節(jié)習俗背后的傳說01-26
春節(jié)的傳說及習俗01-08
立冬的傳說與習俗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