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精選讀書筆記
金庸說:《鹿鼎記》不像是一部武俠小說,與其說它是一部武俠小說倒不如說是一部歷史小說。憑著對電視劇先入為主的印象把全書看了個大概。詼諧智趣的地方比比皆是,倒是第一回的章目顯得嚴(yán)肅了些,頗與全書的整體風(fēng)格相悖,卻也是該故事的一大伏筆。
較之金庸先生其他作品,該故事的趣味性較為突出,該作品融文學(xué)性與趣味性于一爐,具有極大的可讀價值和研究價值。
小時候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韋小寶如何娶得阿珂,雙兒,建寧公主,蘇荃(神龍教教主夫人),曾柔,沐劍萍,方怡。七個如花似玉的美人了。以至幻想著長大了也想有這樣的境遇。再稍微大一點,可能就會更加關(guān)注韋小寶的“過人”才能了。再大一點就會懷疑歷史上是否真就有這么一出典故。質(zhì)疑,是獲得真相的第一步。就正如柯南說的:真相永遠(yuǎn)只有一個?墒牵勒嫦嗟娜藚s往往不止一個了。我們能確信的就是: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能從一個不知情的人成為一個知情者,然后掌握主動。
看完全書的第一感覺除了唏噓,更多的則是對韋小寶這一形象的厭惡。很多人常常拿這一形象與阿Q做一番對比分析,也時常能得出一些新論。韋小寶與阿Q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卻也有著太多的不同。從根本說起,韋小寶與阿Q的最終命運是天壤之別的。一個快樂活著,一個悲慘死去。
韋小寶出身煙花場所,卻因茅十八的介入改變了人生軌跡。從一介平民一路青云直上,加官進(jìn)爵自不在話下,更是春風(fēng)得意,玩轉(zhuǎn)黑白兩道。
韋小寶是一位傳奇人物,這樣的.傳奇人物身上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正能量,韋小寶是齷齪的,下作的,好色的,貪生怕死的,兩面三刀的,世故圓滑的,卻也是講義氣的!如果說韋小寶和阿Q有什么區(qū)別,那最大的區(qū)別就是韋小寶太夢幻,阿Q太寫實。
《鹿鼎記》以正史和民間野史戲說為藍(lán)本,寫了一出頗為大氣明末清初的一段傳奇,可惜腹中墨水甚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讀起來饒是費勁,許多歷史典故也囫圇吞棗般咽了下去,惹了消化不良的毛病。理解起來頗為費勁,注意力大多被情節(jié)吸引了去,勉力讀完,想著還是趁熱打鐵,這才意猶未盡的說說這個故事,說說這個傳奇人物。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傳》中宣揚(yáng)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基本上在其他小說中得到了進(jìn)一步的彰顯,喬峰寧愿死也不愿帶兵攻宋。為的也是保邊境安寧,不愿屠戮百姓。喬峰的死頗有殺身成仁的意味。在心里悵然若失一番。若韋小寶遇上這等事,第一反應(yīng)便是想著如何逃跑。我們可以說他犯了逃跑主義路線嗎?或許,機(jī)會主義為恰當(dāng)些。
金庸先生深諳佛學(xué)經(jīng)典,《天龍八部》自不待言,到了封筆作《鹿鼎記》,雖然也有提及,卻也隱隱地帶了戲說的嫌隙了。
《鹿鼎記》記錄的是一位痞子的成長史,有如莎士比亞筆下的那出愛的羅曼史。前者正經(jīng)中帶著幾分正經(jīng),于是,韋小寶有了一眾粉絲,男粉絲羨慕能娶這么多如花似玉的老婆,女粉絲自然是嘆服韋小寶手段的,(系個人的惡趣味,不那么在意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武俠是東方文化(中華文化)體系下孕育出的特別的分支。俠,古已有之,古有荊柯高漸離,及至近代有葉問秋瑾霍元甲。武俠文化可謂源遠(yuǎn)流長,影響深遠(yuǎn)。
何為江湖?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心有多大,江湖就有多大!秶藶楹为毦呶鋫b癖》一文精辟地闡述了國人對武俠的狂熱現(xiàn)象。我們小時候都或多或少的做過武俠夢,幻想著有一天也能懲惡揚(yáng)善,除暴安良。然而,江湖是什么?武俠又是什么?真就如我們所預(yù)想的那么純真美好嗎?
欲知后事如何,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