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散步》的讀書筆記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么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散步》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散步》的讀書筆記1
《散文》這一課描述的是發(fā)生在子女三代之間的故事:一家四口人,爸爸、媽媽、兒子以及爸爸的媽媽在野外散步,卻因選取道路而產(chǎn)生分岐,但奶奶為了孫子,走了孫子的道路,那條路十分搞笑,而奶奶無法步行的地方就讓她的兒子背她……
應對這篇文章,爸爸、媽媽以及我各有不同的感受。我就根據(jù)這篇文章看出一則很簡單的道理:尊老愛幼。文中的爸爸“尊老”,依著自己的母親,而委屈了自己的兒子;而文中的奶奶則“愛幼”,雖然自己身體已年邁,但為了孫子,選取了小路,這明顯地體現(xiàn)出人世間的一種愛。
而爸爸根據(jù)這篇文章聯(lián)想到了自己:爸爸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奶奶,從老家來到南京,而爸爸感到十分慚愧,并沒有做到文中父親那樣總想到母親。爸爸說:“當我和你的奶奶在繁華的都市散步時,我只是快快地走著,而她卻只緊緊跟在我身后,顧不著觀賞在霓虹燈四射的街市,生怕與我走丟。”
最后是我的媽媽,她站在了母親的角度:每個母親都擁有一種偉大的愛,勝過了朋友之間的愛,勝過了丈夫與妻子的愛,勝過了上帝對世間萬物的愛,那就是母親對孩子的愛。世上每一位母親都會對孩子無私付出,不管身體是否已年邁,思想是否已遲鈍。
我想,這篇文章正是闡述了這種道理,這種人世的親情。
《散步》的讀書筆記2
但就算我不這樣,又能如何呢?老實說,真的,我有些叛逆。我為此苦惱不已,只有挫敗才能帶個人經(jīng)驗,我是不懂的,就算我能講出個道道來。也許我要經(jīng)過十幾年才能真正懂!人生無常,父母又能陪伴我們多少時候呢?我一定要珍惜這時日了!
人生苦短,我的生命有限,但我要讓它更有意義!
《散步》的讀書筆記3
我和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在散步。
天氣很好。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濃有淡;樹上的綠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咕咕地吐著泡泡。
在這充滿活力的春光中,兩對母子邊走邊聊,臉上滿是笑意。
看著書上的文字,看著書上的插圖,我覺得天空仿佛為他們而藍;花朵仿佛為他們而開;小路仿佛為他們而延伸……一切富有生機的東西仿佛都在為他們歌唱——哦!春光中兩對幸福的母子。
后來母親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但我的兒子說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因為他們一向都習慣聽從于我。我認為自己陪伴在兒子身邊的機會還有很多,所以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但母親摸了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說要走小路。她說那兒風景好,如果有走不過去的地方,讓我背她。她說得很自然,但我看得出……我還是依了她。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慢慢地往前走。到了難走的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們走得很仔細,似乎我倆背上加起來的,就是整個世界。
我愛母親,愛兒子,也愛妻子;母親愛兒子,愛孫子,也愛媳婦;妻子愛我,愛母親,也愛兒子。我們一家人相互關愛。
我拿定主意走大路是愛;母親摸著孫兒的腦瓜變了主意是愛;我背著母親走是愛;妻子背著兒子走是愛……
每一個小動作,每一句話,甚至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隱藏著愛。
愛是無處不在的,只要你用心體會,就知道愛在哪里。愛是偉大的,愛又是最平凡的。愛是轟轟烈烈的,但也是最最平淡的。
一家人一塊兒散步,一塊兒談天說笑,誰能說這不是愛?
奇奇是個六年級學生,他覺得媽媽特會嘮叨。雖然奇奇對媽媽的嘮叨已經(jīng)習慣了,不過在他看來,這嘮叨聲還是夠煩的,所以當?shù)弥獘寢屢鲞h門去工作,奇奇暗自高興。可過了沒幾天,奇奇覺得更煩了。屋子里沒了媽媽的嘮叨聲,奇奇是那么地不自在。他感到寂寞、無助……
奇奇這才明白,媽媽的嘮叨就像生活的鼓點,催促他振作,激勵他奮進。
媽媽對我們的嘮叨,是愛。
兔媽媽和小兔子互相比畫有多愛對方,是愛。
我們幫助同學,尊老愛幼,是愛……
世界上沒有上帝,如果有——那么我們便是上帝,因為我們有愛。
散步,因為有愛,所以溫馨。生活,因為有愛,所以精彩。
《散步》的讀書筆記4
在現(xiàn)代社會中,美或許已經(jīng)在大眾口中成了一種印象和一種膚淺的面相。這就使得今天的美學研究變得尤為復雜,讓人們感到困擾。如果我們將范圍再縮小到有著數(shù)千年審美歷史的中國,美學研究者面臨的困境就更大,諸如數(shù)千年的審美傳統(tǒng),相對感性和飛揚生動的審美特點,正在涌入的紛紜繁雜的西方美學理論、通俗文化和大眾趣味的日益繁榮等等。這些都使得我們不得不在美學研究,或者說美學學習中舉步維艱,慎之又慎。于是,很多人想到了1957年那場美學大討論,想到了朱光潛和李澤厚。而我的觀念中,對于中國審美實踐和中國的審美思想,主觀和客觀的截然分開是極不合適的。只要看看中國的園林藝術、書法,想想中國美學中“氣”、“無”等概念就會明白了。宗先生的《美學散步》開頭就說:“散步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行動”,將這句話作為論文的開頭,本身就是一個啟示,足以讓我們想見其人、其文、其思想捧《美學散步》以入美學之門。
宗先生的《美學散步》以生動的語言、精到的分析勾勒了中國美學思想史的大致脈絡,深刻挖掘了中國美學的思想的獨到之處和中國美學中對“美”的獨特看法。
首先,宗先生對于中國美學思想史的勾勒主要體現(xiàn)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唐人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民族精神》三篇文章中。
《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主要梳理了中國美學史早期思想以及由之而來的中國美學思想的苗頭。他提出不僅僅從語言成果上,而且“應該結合古代的工藝品、美術品來研究”。于是,他不僅從文學成果上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而且更主要的從畫論和圖案美上來論證。他指出,先秦,甚至在漢代美學的特點主要是“雕繢滿眼”的美,只是其中有了中國美學主要特點的苗頭。一方面,他講述了楚國裝飾圖案、楚辭、漢賦、雕刻的凝重或古樸;另一方面,也花費了大量的篇幅介紹“鶴蓮方壺”的飛揚姿態(tài)和《考工記》中在樂器制造過程中的虛實響應。在宗先生的眼中,先秦和兩漢時期是中國美學的準備期,雖然還沒有成熟的形成自己獨特的特點,但很多方面已經(jīng)顯示了萌芽。
《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這篇文章主要論述了魏晉時期的文化風氣和美學實踐的特點。最后,宗先生將論述的重點集中在晉人的美上。認為那是“全時代的最高峰”。那對于生命的熱情、風神俱佳的藝術心靈、往來于山水之間的虛靈胸襟——自由而解放、待人接物的真誠,都深深的吸引了宗先生,也啟發(fā)了一代又一代的心靈向往,對后世的美學實踐和美學思想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關于這一點,從他關于中國美學特點的論述中可略窺一二。無論是講中國的空間意識時將其最早形
成和定型放在中國山水畫的成熟上,還是將中國藝術意境說成是“植根于一個活躍的、至動而有韻律的心靈”,都是將中國美學的形成和奠基期放在魏晉時代。山水畫的成熟正是在魏晉時期,宗先生說:“晉代是中國山水情緒開始和發(fā)達時代”;而那活躍的、至動的心靈也是在魏晉時代才出現(xiàn)的。魏晉時代可說是中國美學形成和奠基的時代了。正如宗先生自己說的,“魏晉六朝是一轉變的關鍵,劃分為兩個階段。從這個時候起,中國人的美感走到了一個新的方面,表現(xiàn)出一種新的美的理想!
其實,《唐人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民族精神》只是宗先生舉出的一個標示。在這篇文章中,宗先生并沒有涉及到具體美學思想的論述,只是論及了唐代的詩歌,并將之作為中國民族詩歌的成熟期。同樣,詩歌作為美學實踐中的重要方面,在宗先生的眼中,中國美學在魏晉六朝以后就走向了成熟和發(fā)展的道路。這一觀點在其他的一些零星論述中說的非常清楚。
通過具體的論述,宗先生深刻挖掘了中國美學的特點和精神,并且將這種藝術美學精神貫穿在自己的具體論述中。這種特點主要是意境論,這種意境論又深深的植根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深深地和中國的宇宙觀和空間感受相結合。意境論主張藝術、美是對自然世界的組織,并且不僅是自然物質(zhì)世界的表現(xiàn),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生命的豐富和飛揚,人生的超然境界。這是《美學散步》的核心所在。他的這些思想表現(xiàn)在一系列的文章中,主要體現(xiàn)在全書的第一部分。
在宗先生看來,意境是中國藝術或美學中最代表性的追求與境界,它深深的植根于中國的哲學和空間意識中,并且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形成了一個境界的兩個互相融通的兩面:充實和空靈。他把意境作為藝術之為藝術的靈境,作為詩人藝術家“游心之所在”,從而將之放在一個極高的位置上。意境的根基是中國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那么中國的宇宙觀又具有哪些特點呢?他說:“我們宇宙即是一陰一陽、一虛一實的生命節(jié)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虛靈的時空合一體,是流蕩的生動氣韻”。我們的宇宙是一個節(jié)奏化的空間結構,是對山水自然的組織。在這樣的空間、宇宙中游心,藝術家用“追光躡影之筆”寫出了按實寫虛,由空靈而入充實的藝術境界,表現(xiàn)了包含藝術家飛揚生命的人生境界。
宗白華先生的意境論只是一個框架,是一個藝術的境界,或者說目標。他并沒有將它說成一個死板和固定的東西。意境具有互相融通的兩個方向:充實和空靈。在這兩個方面的論述中,宗先生還在另一個層面上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在討論中國的藝術和審美的特點時,它往往會參照西方的美學思想,將它們不自覺的融化到中國的美學思想中,從而使我們能更加深入明了地認識到中國的藝術特征。
在我的問題討論中,我將主要關注的問題是:宗先生的《美學散步》在什么樣的意義上給了我們今天的美學研究、文藝學研究以啟示?宗先生給我們啟示的所在意義本身又有著什么樣的問題或者有著怎樣的價值?在那個意義上,宗先生的《美學散步》和同類的作品相比有著怎樣的優(yōu)點和不足?
縱觀全書可以發(fā)現(xiàn),宗先生在緊扣中國藝術、美學的特色的同時,很大程度上融合了西方的近代的美學成果。這就使得宗先生的美學具有了明顯的現(xiàn)代性特征,甚至因為宗先生的《美學散步》,中國的美學也開始具有明顯的現(xiàn)代性特征!睹缹W散步》給與我們的啟示便是,我們?nèi)绾尾拍芨忧‘數(shù)慕鉀Q中國美學的現(xiàn)代性轉向的問題。這實質(zhì)上包含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利用中國美學資源和西方涌入的美學資源;二是,將中國當代的美學導向何方,即我們用這些美學資源來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對于第一個問題,在這本書中宗先生很好的吸收了西方的思想,并且最終將之于中國的美學傳統(tǒng)相聯(lián)系,得出了中國美學典型特征的核心范疇:意境。他很好的把握了西方思想在這些方面的建樹,使自己的理論具有一種世界性的視角。也就是說,宗先生在對于西方的理論和思想并不是跟著西方的走,以至于喪失了自己的理論立場,丟失了自己的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來看中國當代的美學或者文學理論的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大多數(shù)人不是著眼于問題研究,不是落腳于實際,而是跟著西方的思想跑。
第二個問題則更加的重要,因為它涉及到美學研究或者說它是美學研究的指導和方向。但是奇怪的是,在這個問題上看到的幾乎又是一致的意見:化洋為中,化古為今。盡管很多研究者一直做的都是用西方的理論來比劃、切割中國自己的美學思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立足現(xiàn)實,準確的把握中國審美情趣的核心,用相應的范疇或者理論加以貫穿之。
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是中國現(xiàn)代美學的一個典范。從宗先生出發(fā),我們能找到中國藝術、美學的特點和發(fā)現(xiàn)中國藝術、美學中的現(xiàn)代性精神,并且還為現(xiàn)代的美學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帶給我們有效和明確的啟示。
《散步》的讀書筆記5
宗白華一生著述不多,雖與朱光潛先生是同時代的人,年紀相仿,但是他卻不像朱光潛一樣著述甚多,宗先生極少寫作,《美學散步》是先生生前唯一一部美學著作。這部著作教給我們?nèi)绾涡蕾p藝術作品,如何理解欣賞美及怎樣建立審美態(tài)度。“美學散步”顧名思義,我們應當懷著一種輕松愉悅像散步一樣徜徉肆恣,有感即發(fā)。我們可以一邊散步一邊享受宗先生在這部書里給我們搭建的亭臺樓閣,花草樹木。
1 用美產(chǎn)生的影響來表現(xiàn)美本身
宗先生翻譯萊辛的《拉奧孔》里有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凡是荷馬不能按照著各部分來描繪的,他讓我們在它的影響里來認識。詩人呀,畫出那“美”所激起的滿意、傾倒、愛、喜悅,你就把美自身畫出來了。”舉個例子,特洛伊戰(zhàn)爭是以爭奪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海倫為起因,當海倫到特洛伊人民的長老集會面前,那些尊貴的長老們瞥見她時,一個對一個耳邊說:“怪不得特洛伊人和希臘人為了這個女人這么久忍受苦難呢,她看來活像一個青春永駐的女神!边有什么能給我們一個比這個更生動的美的概念,當這些冷靜的長老們也承認她的美是值得這一場流了許多血,灑了那么多淚的戰(zhàn)爭呢?所以,有時候通過“美”周圍的人事物襯托出來的美以及“美”自身給周圍人事物產(chǎn)生的影響比直接描述‘美’更有渲染力和表現(xiàn)力。
2 詩和畫的辯證關系
書中在《詩和畫的分界》一章中提到:“詩和畫各有它的具體的物質(zhì)條件,局限著它的表現(xiàn)力和表現(xiàn)范圍,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對方盡量吸進自己的藝術形式里來。詩和畫的圓滿結合(詩不壓倒畫,畫也不壓倒詩,而是相互交流交浸),就是情和景的圓滿結合,也就是所謂的‘藝術意境’”。詩寫的好自然而然就在我們心里描繪出一幅畫,而一副好的畫也是充滿了詩意。
2。1 詩中有畫的藝術意境
在我國古代抒情詩里有不少是純粹的寫景,描繪一個客觀世界,不寫出主題的行動,甚至于不直接說出主觀的情感但卻充滿了詩的氣氛和情調(diào),如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初日》:“初日凈金閨,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羅幕,稍稍親絲管。云發(fā)不能梳。楊花更吹滿。”這詩里的境界很像一幅近代印象派大師的畫,詩里并沒有直接描繪這金閨少女,然而一切的美是歸于這看不見的少女的,這是多么艷麗的一幅油畫啊,在一個晨光射入的香閨,日光在這幅畫里是活躍的主角,它從窗門跳進來,跑到閨女的床前接著穿進了羅帳,輕輕撫摸一下榻上的樂器,枕上的如云美發(fā)還散開著,楊花隨著晨風春日偷進了閨房親昵的躲上那枕邊的美發(fā)上。這首詩雖寫“無我之境”,而每句每字卻反映出自己對物的撫摸,和物的對話,表現(xiàn)出對物的熱愛,像這首詩里,純粹的景就成了純粹的情,就是詩。
2。2 畫中有詩的藝術意境
德國近代大畫家門采爾有這樣一幅油畫:那畫上也是燦爛的晨光從窗門撞進了一間臥室,乳白的光輝浸漫在長垂的紗幕上,隨著落上地板又返跳進入穿衣鏡,又從鏡里跳出來,撫摸著椅背,我們感到晨風清涼,朝日溫煦。室里的主人是在畫面上看不見的,她可能在屋角的床上坐著。門采爾這幅畫全是詩,也全是畫。畫里本可以有詩。但若把畫里的每個部分都飽吸進濃情蜜意那就成了畫家的抒情作品。
雖說詩畫相通相容但有相互獨立,但個人總覺得詩比畫更有意境,雖然詩歌不如油畫那樣光彩奪目,直射眼簾,但詩歌的這種看不見的意境更能豐富和加深情緒的感受。
3 美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
美從何處尋?如果我們的心靈起伏萬變,經(jīng)常碰到情感的波濤,思想的矛盾,當我們身在其中時,恐怕嘗到的是苦悶,而未必是美。只有將你自己的心具體的表現(xiàn)在形象里,那是旁人會看見你的心靈的美,你自己也才真正的切實地具體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靈美。同樣,你也可以發(fā)現(xiàn)美的對象,這“美”對于你是客觀存在,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書中寫到你的意志只能指使你的眼睛去看她或不去看她,而不能改變她。這就是美的客觀性,我們認識到美的客觀性了,就不要試圖去改變她,徒勞無功,美不但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反過來,它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提高我們生活的境界和情趣。宗先生在書中說只有你把美表現(xiàn)出來別人才會發(fā)現(xiàn)你的美,無論是樣貌還是心靈都需要表現(xiàn)出來才可以。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美才能更好的把她表現(xiàn)出來。
書中在《美從何處尋》這一章節(jié)里提到一個女子郭六芳為自己家鄉(xiāng)長沙作詩的事,她沒有發(fā)現(xiàn)整天生活的地方有多么美,而當?shù)鹊阶约簩ψ约旱娜粘I钣邢喈數(shù)木嚯x后,從遠處來看,才發(fā)現(xiàn)家在畫圖中,融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里。自己住在現(xiàn)實生活里,沒有能夠把握它的美的形象,由此可見,有時候,發(fā)現(xiàn)美需要我們置身其外,就像“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樣的道理。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養(yǎng)一種審美意識。
4 精神的淡泊對寫作的重要性
在《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中宗先生談到,精神的淡泊,是藝術空靈化的基本條件。讀到這里的時候,不禁觸發(fā)了我多愁善感的神經(jīng)線,F(xiàn)在的許多作家文藝工作者都過于功利化,置身語世俗之中無法自拔,再也不能像東晉陶淵明那樣淡泊,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隨波逐流,波紋怎么動,思想就怎么流,獨到見解越來越少,使得當今文藝作品的價值倒是淡化了不少。
陶淵明的作品我們都愛讀都愛看,那是因為他的作品純粹,他個人精神上的淡泊名利,造就了藝術上的空靈化,因此才揮灑出那么多佳作,流傳至今并廣為傳頌。如果一個人不受現(xiàn)實的束縛,懷著一份難能可貴的淡泊搞創(chuàng)作那才能扣動我們讀者的心弦。產(chǎn)生歷久彌新的感受。而不是給我們過眼云煙的感覺,連一點感受都產(chǎn)生不了。
5 芙蓉出水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一切藝術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趨向于玉的美;內(nèi)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這種光彩是極絢爛,又極平淡!庇竦拿溃础敖k爛之極歸于平淡”的美。由此可見,對于錯彩鏤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宗白華先生更傾向于后者。
對于這兩種美做選擇,我也會選擇后者,因為芙蓉出水的美真實且天然。舉個最通俗的例子,若是眼前有兩個美女,一個是天生麗質(zhì),一個用脂粉堆砌,想必大多數(shù)人都會更欣賞第一個沒吧,因為她更真實更可愛。同樣,中國的水墨畫和西方的油畫對比,我也更喜歡中國的水墨畫,因為它淡雅簡單,給人的美感更自然流暢,不著雕飾。
同樣,在藝術中,我們更要著重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而不是追求文字的雕琢。陶潛作詩和顧愷之作畫都是突出的例子。王羲之的字也沒有漢隸那么整齊,那么有裝飾性,而是一種“自然可愛”的美。在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時代里,太多的浮夸雕飾美給我們造成了一種視覺的疲乏,而每當我們心煩意亂或生活壓力大時還是會選擇親近自然來放松心情。觀賞名山大川等美麗的自然風景來緩解情緒上的壓抑?梢,芙蓉出水的自然之美相較于錯彩鏤金的后天之美更能贏得我們心靈的青睞。
6 整體感受
在讀這本書時,給我感動的不僅僅是宗白華先生淵博的美學知識和獨到的見解。最關鍵的還是宗白華先生對待藝術的那種一絲不茍的嚴謹態(tài)度。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精神不只是適用于藝術審美領域,而是適用于我們的一生,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做事都需要這種態(tài)度。白宗華先生把中國美學推向了極至,后人很難再出其右,但我們還應借著散步者的靈光走進茫茫的天地間不斷求索,對于這樣一位源生于傳統(tǒng)文化、洋溢著藝術靈性和詩情、深得中國美學精魂的大師以及他散步時低低的腳步聲,在日益強大的現(xiàn)代化的機器轟鳴聲中,也許再也難以實現(xiàn)了。就像編者說的那樣,愿每一個心靈豐沛的人都能讀一讀她。
《散步》的讀書筆記6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年中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孝順父母的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比如:那二十四孝的故事。讀后,心里那種感覺無法用語言形容。現(xiàn)代也有。
前不久,我讀的一篇文章—《散步》就展現(xiàn)一個大家庭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的故事。它大概講述的是三代四個人一起去散步,他們散步的時候,發(fā)生了一點小爭執(zhí),老母親想走大路,大路平坦,走著穩(wěn)。兒子想走小路,小路風景好,有意思!拔摇眾A在中間。想了一會,決定走大路。老母親心疼孫子,也要走大路。小路上,小男孩說了一句—“前面也是媽媽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兒子”。啊。一家人顯得那么和諧,溫馨,令人羨慕不已。
《散步》是的主題就希望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新的時代會繼續(xù)發(fā)揚光大。柯爾特認為中國人的敬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我也認為這樣,可是現(xiàn)在這樣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因為要錢,總騰不出時間去和自己的父母去相處。更別說像《散步》那樣在路上悠閑的散步了,一家人在一起開心的談笑?蓱z天下父母心,總想和自己的孩子有多一點的時間聊聊家常話。想一想,我們真的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小時候媽媽為自己孩子無私奉獻,長大還是,永遠都是。母親永遠都為自己的下一代奉獻。有時候,家里難勉會發(fā)生一些分歧,要多體諒體諒自己的父母。做事要多想一想。
《散步》這篇作者借散步時出現(xiàn)的“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分歧,”和幾處傳神有趣的細節(jié)描寫,逐漸展現(xiàn)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兩對母子之間互敬互愛,和睦融洽的關系,淺顯而又深刻地頌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前面也是媽媽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兒子”,這句稚嫩的語言,充滿了生活的情趣,讓人感到這個孩子的天真,可愛。
在現(xiàn)在的社會影響下,小小的孩子都精明得不得了。刷個碗都要錢,干什么都要錢,沒有錢免談。沒有以前那么天真了。難道社會越進步,孩子的天真就要被剝奪嗎?應該好好檢討一下了,給孩子一個榜樣。
《散步》的讀書筆記7
《美學散步》這本書,是宗白華老師一生中為數(shù)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匯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學篇章。據(jù)了解,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學著作。作為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宗白華老師用他細膩的筆鋒,聯(lián)系古今外,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美學境界。
當我隨便翻翻,發(fā)現(xiàn)這與別的美學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學著作,總是晦澀艱深,但這本書卻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了中國美學的精髓。就像書名一樣,這本書用散步的感覺寫美學,文字自由自在,風格無拘無束。
這本書確實讓我有所收獲,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進行藝術的欣賞,令這個美學門外漢的我,很形象生動了解關于美學的冰山一角。
讀完整本書,感覺就是在美學與文學中,在中外的藝術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著散步聲中留下的道道靈光。
美,并不等同于我們平時所說的魅力,美是一種抽象。它需要通過藝術的雕琢來體現(xiàn),卻又不僅孕育在藝術的雕琢之中,宗白華老師在書中講到:“最高的沒,應該是本色的美。一切美的光都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
在當今社會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種含蓄,過于直白的表達自己,這在做人處事中,只會讓自己在交往中處于劣勢,得不到更多的友誼,而且過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場合只會讓自己變得膚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這樣嗎?在現(xiàn)在日益繁忙與緊張的現(xiàn)代社會中,每個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卻忽略了應該給自己的生活留下一點空白,留下一點閑暇,讓自己有時間思考一下自己的現(xiàn)在,自己的未來,讓自己放慢腳步,欣賞一下路途上的風景。
保持住人間的詩意和對生命的憧憬,給自己的生活留下一點點空白,讓自己不要喪失對未來的希冀與對生命的熱愛,這是生活之道,也是讓自己活得更“美”的方法。
例如說畫家只是純客觀的機械式的展現(xiàn)景物,一幅畫就是一張畫起來的照片,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在畫作中折射出來自作家人格的高尚格調(diào),才是一幅真正的杰作,現(xiàn)在專業(yè)的攝影技術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把玩照相機,是因為照片中有來自于攝影者孜孜以求的藝術境界,展現(xiàn)了他們內(nèi)心對美的追求與渴望,而這些正體現(xiàn)其對美高格調(diào)的追求。
自然擁有靜態(tài)的美感,連綿的山脈是永遠存在而不可動搖的,山不會動,但是卻孕育出滿山的蒼翠和無數(shù)的飛禽走獸。人們往往是為高山的沉穩(wěn)與博大所震懾,對它不可屈服的頑固生命力產(chǎn)生一種敬畏感。人們常常會為崖壁間頑強生長的一顆不知名的小樹而引發(fā)生命的感嘆,對它堅韌的性格引發(fā)自身弱點的覺醒。只有當人們感受到樹的蓬勃生命力的時候,才能對生命力產(chǎn)生內(nèi)心的呼應,從而形成一種審美的感受。
人的生命是一個短暫而又漫長的過程。經(jīng)歷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有不一樣的心靈感受。每一段的生命歷程都有它的精彩之處,人們所需做到的就是享受現(xiàn)有生命的這一歷程。長者往往會給予后輩以各種的經(jīng)驗教訓,但是個人對生命的領悟還是要看自己的造化和領悟,領悟人生的過程,需要每個人對生命的真是體驗。如果一個人永遠不會去思考自己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只是得過且過的一輩子,那么他就無法領略到生命存在的價值,甚至可以懷疑其存在的必要性;蛟S頓悟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思考的人生就像一個人在黑暗中瑀瑀前行,看不到沿途的風景,很有可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人生的體驗者應當是一次美的旅行,能把握在眼前的和即將出現(xiàn)在未來的美麗“風景”,用探索美的心靈去體悟。
《散步》的讀書筆記8
近日學了一篇文章,題為《散步》,頗有感觸。文章講的是一家四口人: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吃完晚餐在一起散步的事。
這篇文章在末尾寫了一句點睛之筆:我和妻子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我覺得,這是無可厚非的真理。為什么?因為它代表了一切:自然界的永不更改的守恒原則以及我和妻子對母親和兒子的愛。因為我的背上,是母親;妻子的背上,是兒子:這是大自然的終極原則,這是任何一個生命體都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生老病死。
但更讓我感觸深刻的,使他們的親情。
我見過無數(shù)子女,在長大成人后,便拋棄了父母,在練習冊上,都有著這樣一個悲慘的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在經(jīng)歷了社會后,都會變成這樣的人。
直到我看到了這一家人,直到我讀懂了他們的選擇,我終于得到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答案:人性的偉大光輝,不會因為任何東西,而泯滅、而凋亡。
我便更堅定了我孝盡父母的原則,因為我明白了:一切的美德,都不會凋亡。
《散步》的讀書筆記9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的作者是臺灣作家張文亮,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水土空氣資源系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學系教授。該書曾獲臺灣校園書房20xx年度最佳圖書。這本書有30篇文章,基本都與小動物有關,其中,《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更是受到廣泛贊譽,給讀者帶來無限的深思和啟迪。
文章寫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上帝交給我一任務,讓我?guī)е恢晃伵Hド⒉,可我卻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責備他。放棄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叫,體會到了這些以前沒有的東西,我恍然大悟,原來,是上帝叫蝸牛帶著我去散步。
我一遍一遍地去讀這篇文章,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工作。其實在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蝸牛,那只蝸牛真的很可憐,已經(jīng)盡力了卻還被責備、被訓斥。孩子就是那只“小蝸!,無論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沒有達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得到的總是責罵。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讓孩子學這學那的,給了孩子太多的壓力。教師也嚴格的要求著孩子,把自己主觀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然而我們卻很少去了解過孩子的內(nèi)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了。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牽蝸牛散步的`人嗎?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嚴格的要求孩子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不會的時候,我會去責備他,我會心情急躁、焦慮和不耐煩,恨不得抱著、背著她,替他往前走,在這樣的心情驅(qū)使下,蒙蔽了自己的雙眼,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實已經(jīng)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風景,最后,孩子受傷,自己疲憊,弄得“兩敗俱傷”。其實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善于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快樂,分擔孩子的擔心,憂慮,不安和煩惱,和孩子做好朋友,走進孩子童話般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起笑,一起哭,傾聽他們的心靈之音,讓他們感受心與心碰撞產(chǎn)生的溫暖,感受到我們的支持、鼓勵和幫助帶來進步的快樂。
有人說:“讓孩子感受教育的幸福,感受人的幸福,這種幸福是雙向的,當孩子感到幸福的時候,你將感到幸福,當孩子感到幸福的時候,你的幸福將是幾十個孩子的幸福的總和!笔堑,這正是教育的雙向幸福,也是教育的雙向快樂。
《散步》的讀書筆記10
楊帆,女,1990年出生于遼寧,在錦州渤海大學就讀中文系。喜歡一個人安靜的思考和閱讀。
書法與詩歌等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其中蘊含著深刻的美學思想。這是從字的結構之美、筆的使用、筆法章法、執(zhí)筆人心之美四方面來體現(xiàn)的。
據(jù)說倉頡最初造書,都是依照物象來點畫的,之后形聲相益,才產(chǎn)生字,由字生文,使字升華到藝術境界,具有藝術價值而所以成為美學的對象。中國文字成熟期分為三期:純畫時期、圖畫佐文字時期、純文字期。中國的書法和畫是分不開的,通過抽象的點、線、甚至是符號等直觀物象來表述自己的情感。用線條的長短、粗細、曲折、應接、疏密、穿插等規(guī)律和結構來表示交織在一個物象里或物象與物象之間的相互關系。
書法自從殷代以來風格的變化很顯著,所以借它來窺探各個時代藝術風格的特征。尤其是純文字時期,文字就像是一個有生命的軀體,各個部件像血肉筋骨一樣組合在一起,立刻使文字有動感有活力起來,使這個生命能夠站立和行走,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形式。
而中國人所用的筆也是書法中蘊含美不可或缺的要素。自從殷代起就有了筆這種特殊的工具。中國人的筆是把獸毛(主要是兔毛)捆縛起來做成的,我們現(xiàn)在稱之為“毛筆“。這種筆是歐洲人用的鋼筆、鉛筆等所不能代替的。它鋪毫抽鋒,極其柔軟又富有彈性,再配上一張好紙、一盤好墨、一方好硯,揮放自如、變幻無窮。正因為這種筆的發(fā)明和運用,才創(chuàng)造了美妙的書法藝術,才使歷代不斷有偉大的發(fā)展,所以在中國藝術最高峰的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獨愛晉人王羲之的《蘭亭序》,臨死時還懇求其子讓他把它帶進棺材,可見它是一種怎樣獨特的藝術,帶給人怎樣一種美的享受。
書藝中的用筆更表現(xiàn)出獨道的美學思想。這與執(zhí)筆人用筆的技術性問題或者說是筆法有密切的關系。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漢人的隸書八分、魏晉的行草、唐人的真書、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態(tài)和風格。
古人曾說: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態(tài)。后漢大書家蔡邕在論字時也說需“縱橫有托、運用合度、方可謂書”。
歷朝歷代的中國,可以稱之為書法家的有晉人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柳公權、顏真卿,還有為人熟知的宋人歐陽詢等等。無一例外,他們對文字都會心會意,能夠熟練、巧妙的通過結構的疏密、點畫的輕重和行筆的急緩來表現(xiàn)作者對物象的情感。歐陽詢曾留下真書字體結構三十六條,這也流露出他對書法美學范疇的思想。只有明結構之法,方得字體之美。
而一篇文字全幅的章法也是貫穿情感的血液。如何起、如何領、如何應、如何接、如何轉、如何承、如何回、如何旋。同時運用得當,才能善于表現(xiàn)作者的基本樂思,從而使文章互相照應、相互聯(lián)系。一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全篇從第一字“永”到末一字“文”,一氣貫注、風神瀟灑、起收有力、連接得當、主題貫穿,可謂“絕世好書”,具有美的典型意義。
最后要說的是人心之美。一手好字,必包含著主筆人的內(nèi)心獨白。主筆人將其獨特的個性與風格靈活的融入到書法中,這才是真正的書法。世間美景皆由情起,只有“美人”才能用“美字”去抒寫“美心”。中國人用筆抒寫世間萬象,盡筆之勢、詮世之美,用的是一種膽量和氣度,來豐富色彩、視覺、形象和心靈世界。如以草書見長、人稱“草圣”的書法家張旭,他見山水鳥獸、花草蟲魚和天地事物之變,有觸動心靈的,不論喜怒哀樂,必將賦一草書。他的書法是可喜可愕的,在表現(xiàn)世間生靈的同時也暗含自己的情感,或理性、或感性,構成一幅意境,美不勝收。
書法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fā)展、前進,同時扮演著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值得好好品味和斟酌!
《散步》的讀書筆記11
其實,我認為《散步》的情是淡的,但它讓人品味到的,是最讓人動情的。
有時候人并不明白,為什么一次散步,一束鮮花,一個微笑能帶給父母或長輩那么多的愉快。只有一個人人都為他人的家庭,才真正幸福。,就不會有家庭糾紛,離婚等慘劇。人應該是能將心比心的,只有這樣,人們才能不吵架。但我又何嘗不應該如此呢?唉,我曾帶給父母多少喜,多少憂!
《散步》的讀書筆記12
《散步》通過一家祖孫三代,在一次日常散步活動中,家庭成員間的相互理解包容、相互支持扶攜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生動地描述了一幅扶老攜幼、幸福溫馨的動人畫面。
每個人都有年幼的時候,每個人也都有年老的那一天,幼年人和老年人都是在身體和心理上最需要關心和愛護的特殊年齡階段的弱者。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們,深知尊老是我們的義務,愛幼是我們的責任,老人和小孩就是我們要背負的“世界”。唯有義不容辭地扛起扶老攜幼的重大責任,我們才能擁有溫馨的家庭、和諧的世界。
《散步》的讀書筆記13
在生活中,我們會問:“什么是美?”目前對于我而言,美是一種抽象性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種感受,思想。而觸動我最深刻的是,美該從何處尋?書中作者說到“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沒有地方可以發(fā)現(xiàn)美的蹤跡!蔽覀儠高@樣的一種錯覺,會為著尋美本身而去尋美,卻往往忽視近在身邊的美。其實,美就在于你的心,你對美的理解那便是在于你的自身感覺、情緒與思維。而很多時候,美不僅僅是人的主觀意識,還是一種客觀的對象和存在。
美是隨處可尋的。比如人的一句話,就是你的心要具體地表現(xiàn)在形象里,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想法甚者人可以發(fā)現(xiàn)你的心靈之美;語言就是美的形象化,因為美具有靈性與人性。
那么在尋美的過程中,只在自己的心里尋美的蹤跡同樣是有問題的。尋美需要擺脫自己心的狹隘及目之所見的范圍,而是要由大及小地審美,尋美。美的形象化不是形式,而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美是動態(tài)的過程,對美的線條,點、色、形、音、韻都表現(xiàn)著內(nèi)容的價值,意義與情感。簡言之,即對美的直觀感受便是要在結合人自身的生活體悟與價值觀進行動態(tài)契合。因而尋美的準備便是心的陶冶,心的修養(yǎng)和鍛煉。
有人曾在生活中得出這樣的結論:美是不存在的。他們認為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直接接觸到的東西,只不過是簡單的線,點或者一堆東西的堆砌而成的。美是唯心主義的東西,無需探討。而這種對美的白色的,機械的死的評論,這樣價值觀下的外部生活便是無趣的,索然無味的。所以,我更加愿意相信這個世界存在著美。它是與真,善一種值得人類社會努力追求的事物,是哲學探討和建立的對象。
哲學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間表達我們情緒中的深境和實現(xiàn)人格的協(xié)和是“美”。宗教有著熱情的澆灌,哲學有人生智慧與宇宙觀念,美的實現(xiàn)載體(即“文學藝術”)則在汲取與融合這兩者的基礎上,表現(xiàn)著人生,流露出人的情感個性與人格。
而空靈與充實則是藝術的精神二元。
常言道:“距離產(chǎn)生美”。即是在說明美感的形成在于對物象造成距離,在于能空。美是在距離化、間隔化條件下誕生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美的“靜照”起點在于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的絕緣也就是所謂的萬物靜觀皆自得。美在于心靈內(nèi)部的“空”,精神的淡泊。所以,在時下世事紛擾的世界,美更需要我們本著純摯之心去創(chuàng)作,去品味。
尼采說藝術世界的構成由于兩種精神組成:一是“夢”,夢的境界是無數(shù)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無比的豪情(如音樂)。這豪情讓我們體驗到生命里最深的矛盾,廣大的復雜的糾紛,這便是“實”。
藝術的最高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實,然后宇宙生命中的一切理一切事不無把它的最深意義燦然呈露于前!罢媪洕M”,則“萬象在旁”。美就是如此美麗!
《散步》的讀書筆記14
閑閑的碎語,但字字珠璣,品味雕琢的語言,暢游美學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體會一份清閑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寧靜的心中,獨戀一份美的意韻。
宗白華先生美的態(tài)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書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這里充滿了親切感與家園感。宇宙之大,無非虛實相生,美無處不在。宗先生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fā)現(xiàn)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學”,也發(fā)現(xiàn)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致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新鮮活潑的心境,是不可能發(fā)現(xiàn)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結合。而宗白華先生似乎輕而易舉的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這種境界是“一內(nèi)在自足的境界,無待于外而自成意義豐富的小宇宙,啟示著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層真實!彼皇菑臒o邊的空間指向無限,而是從無邊回到萬物,返回自身,回歸“小宇宙”。它屬于有限之中,又讓人從有限中發(fā)現(xiàn)永恒。可以說,宗先生中的美學思想已然把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美學——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閱讀中思考,我感到書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顆珍奇的寶石,它們折射著理性與感性的光芒;蛘撛姰嬇c書法,或論音樂與舞蹈,或論建筑與雕塑,自然與藝術的乃至整個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凡宗先生所論及的,他總在直觀的把握后,欣賞它,贊美它,評判它。他以散文的抒情方法,以詩人靈感閃現(xiàn)時的思維方法,表達自己精辟的美學見解。如他在評羅丹的雕刻時這樣寫到:“我這次看到了羅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種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調(diào)和,何等完滿,何等神秘不可思議!這大自然的全體不就是一個理性的數(shù)學,情緒的音樂,意志的波瀾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這宇宙的圖畫是個大優(yōu)美精神的表現(xiàn)!弊x了這樣的語言,誰會以為他是在評價藝術作品?而又有誰能說這不是在評藝術作品呢?
清代王船山在論詩時說:“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是詩家正法眼藏!焙靡粋“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這正是可用來總結《美學散步》中所體現(xiàn)的宗先生的美學追求。其篇幅短小,其筆墨簡淡,而微言大義昭著。“他是真理的探尋者,他是美學的醉夢者,他是精神和肉體的勞動者!弊谙壬鷮α_丹的評語又可恰如其分的用來評價他自己。
藝術的欣賞就是對美的發(fā)現(xiàn)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畫家詩人創(chuàng)造的美,就是他們心靈創(chuàng)造的意象,獨辟的靈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觸關系層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或是為滿足生理的物質(zhì)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學術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歸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倫理境界主于愛,政治境界主于權,學術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化實景而為虛境,創(chuàng)形象而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
對藝術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誕生;對藝術的展示就有美麗的縮放!或許一切美的光都來自心靈的源泉。一個意韻,我想就應該是一個情與景的結晶,深入了才可得鏡中花,水中月。散步于美學中,亙古不變的——芳香泗溢!
《散步》的讀書筆記15
散步于我是為數(shù)不多的可稱之為運動的項目之一了,上班日每一天早出晚歸,周末又是難得的休息日,竟?jié)u漸連散步也許久不進行了。
至近段時間生病入院,醫(yī)生細細端詳我半晌,“是不是每一天沒有什么運動?”心內(nèi)暗叫慚愧,這都能夠被人看出?醫(yī)生看出了我的疑惑,笑,“不用奇怪,一看你的工作性質(zhì),再看你的坐立姿態(tài),就知不是愛運動的人了。”言畢,叮囑我每一天除飲食有度外,必須要堅持早、中、晚的三個半小時左右運動。
于是,散步又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醫(yī)院的長廊上,我見到了相濡為沫的老人相伴著前行,無語但溫馨;看到了白發(fā)蒼蒼的母親顫巍巍的牽著孩子行走,邊走嘴里還反復叮囑著說了無數(shù)次的句子;當然也有孩子陪著父母散步的,孩子走的雄赳赳氣昂昂,父母們拖著病體,用喜悅、欣賞、疼愛的目光投向自我的孩子,似乎感覺不到病痛的折磨。
當我每一天混雜于這支大軍中,日復一日的看著各色人等,各類家庭演繹著故事,一種沉甸甸的心境愈來愈濃,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前輩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傳承著濃濃的愛,濃濃的親情,濃濃的關愛就是這樣的“潤物細無聲”。
散步,乃至其他運動方式,細細體味,就是善待自我,關愛他人的一種方式了,自身好了,才有本事去關愛他人,造福社會呢。
【《散步》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04-07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2-04
《散步》讀書筆記(精選17篇)09-28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2700字01-13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3篇03-19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2篇03-30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2篇)03-30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3篇12-04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3篇)12-04
散步的說說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