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纷x后感
現在的孩子是否幸福,作為家長一起看看《誰拿走了孩子的幸!钒伞O旅媸荂N人才小編整理的關于《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膬热,歡迎閱讀借鑒。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纷x后感 篇一
當我拿到《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看到書名時,腦子里出現的第一個詞“成人”。很多時候是成人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家長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將自己的很多想法、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有的是自己沒有辦法完成的心愿,例如讓孩子學鋼琴,舞蹈,是因為自己沒有學好或者某種原因導致自己沒辦法去學,從而讓自己的孩子去完成,但卻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還有就是成人根據自己的想法,將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自己想要的所謂的“優(yōu)秀孩子”。這些都是在剝奪孩子的思想,幸福。然而成人卻覺得這是在為孩子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培養(yǎng)孩子的發(fā)展固然重要,我們成人需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首先是孩子對這件事物有興趣,在這個有興趣的基礎之上加以培養(yǎng)。成人不能抱有太強的功利心,為了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放下這些,從而才會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書中大李說到自己養(yǎng)育她的孩子的過程,其實看到前面時都有點不敢相信,竟然是這樣一個模式,有點讓人目瞪口呆。后來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通過一系列得方法讓自己的孩子回到小時候,重新經歷一次所有的敏感期,孩子通過這些得到了一些修復。
很多時候,家長都是以愛孩子的名義去給予孩子一些不愿意接受的東西。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愛是人的一種本能,它是盲目的;但是,愛的缺失會產生驚人的摧毀力,招來諸多煩惱,甚至引發(fā)戰(zhàn)爭。完全可以說,當通向愛的渠道受到阻隔而處于干涸狀態(tài)時,反作用力就會像沉睡的火山那樣噴發(fā)并演變成暴力。暴力,是愛收到挫折的結果。父母若不能給自己的孩子充分的愛,或遲或早都將付出沉重的代價。”其實,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有時候愛的方式也許會讓孩子難以接受,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反作用。這就說明,我們的愛要恰到好處。
每一次的閱讀都會讓我深思。想著自己是不是有哪些時候也犯了某些錯誤,導致了收獲的是一些反作用。只有在一次次不斷的學習,思考,改正下才能成長!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纷x后感 篇二
讀書是人生的一個樂趣,讀一本好書,更是樂趣中的幸福!墩l拿走了孩子的幸!罚褪且槐灸茏屓水a生幸福的好書。
這本書的作者李躍兒是有著一顆真愛之心的人,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yǎng)生活、用愛去升華生活的'一個人,在她的書里處處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顫的實例,每一個在她筆下的受傳統(tǒng)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讓人勾勒出來,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用不當方法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可憐或可悲的命運沉重得令人窒息,要么淪為殺人犯,要么精神不正常、要么自閉、要么自虐,他們本是像花朵一樣的孩子,本來應該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憐的孩子,為了成為爸爸媽媽心中想要得“人才”,不僅搭上了自己本應快樂的童年,還要承受心靈扭曲而成人后的種種苦惱。
我看了《誰拿走了孩子的幸!愤@一章,當我看完其中幾篇文章以后,給我的感悟很深,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著,我被書中的情感感染著,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著,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著。例如:當一位老師上題為“我的幸福”的課時,她說:“同學們,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都被家人當寶貝,每個人周圍都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愛著我們;在物質上,我們要什么就有什么;星期天可以游泳,放假了還可以旅游——那么,在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里,我們一定感到很幸福了。話音未落,孩子們呢齊聲回答:老師——我們不幸福。“那你們的幸福是什么”,這么一問全班一下子活了,全都舉起手來,其中一個10歲的男孩,在文化課學習方面是年級第一,他站起來說:“老師,我的幸福是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躺在床上睡覺。”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是在真真切切地渴望著幸福,他們說的全是真話。孩子的幸福其實就像能夠調出所有顏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給了他們一種或者兩種,他們挑不出幸福的顏色,他們的幸福被人拿走了。孩子們在小學已經減負,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不多,孩子們應該有足夠的業(yè)余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但是孩子的家長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給孩子無限制地報興趣班,無限制地為孩子購買復習資料,讓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這樣孩子們當然感覺不到幸福。
李躍兒老師歸納的三類媽媽:第一類既懂教育又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最容易成為人才;第三類家長既不懂教育又沒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成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類家長,不懂教育但有責任心,他們占據絕大多數,失敗的孩子大都由這類家長制造。
當我看到這樣的案例:一位母親給10歲的兒子洗腳,兒子把腳盆打翻了,母親大發(fā)雷霆罵了一番;一個10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洗腳,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把盆子打翻,可能是他心煩意亂的結果。這樣媽媽在孩子眼中,幾分鐘前是慈母,給兒子洗腳;而幾分鐘后就變成了兇神,愛與恨的轉瞬轉換肯定會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心理怎么能承受得了呢?究竟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答案顯而易見了!我們大人們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給孩子灌輸更多的知識,讓孩子處處“優(yōu)秀”,至于這樣做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他們卻很少考慮。
最后,我只想說,教育與愛育的最大差別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臨下的,而愛育則是平等自由的。居高臨下通常會壓抑、束縛、甚至會扼殺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平等自由卻能大大發(fā)揮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創(chuàng)潛能。朋友們,《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快還給孩子吧!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纷x后感 篇三
豆豆家推薦的李躍兒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芬粫,作者李躍兒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到“孩子的狀態(tài)就是父母的狀態(tài)”、“孩子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原因”,經過這一段時間在豆豆家的學習積累,我已經非常認可這兩點?纯此推渌议L對待孩子所犯的錯,里面也有我的縮影,欣慰的是雖然我還沒做到先知先覺,至少已經后知后覺了。
書里有一些內容讓我感觸頗深,首先是“孩子的行為已經把一切都說明了,為什么非要說呢”,天哪,我就是這樣糾結的啊,我就是覺得一鳴說的不夠,太少用語言去表達自己,我是知道他已經用行動來表達了,但是我就是糾結他,要求他說出來,可是越逼越不行,經常不歡而散。
“錯誤是有價值的,學習和家庭應該是允許孩子犯錯的地方”,大人也會犯錯了,犯錯是正常的,而且我們會在錯誤中成長。
“帶孩子就像種菜,天天盯著的反而長不好”,這個我最有體會了,一鳴寫作業(yè)、錄音頻、閱讀,只要我在旁邊他就搞不好,我看到他做的不好的地方會不停挑刺,他就越做不好,情緒越來越差,后來索性讓他自己在房間里安靜的做,我做自己的事情,效果反而來的更好,對兩個人都好。早上起床也是,孩子總是會磨磨蹭蹭的,之前我會提醒他,語氣也不太好,我們兩個人感受的很差,后來跟他做了約定,定好出門時間,中間時段他自己安排,也沒有遲到,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好,在關注和放手之間把握分寸。
我在書中也學到如何去賞識孩子,賞識需要具體所指,避免系統(tǒng)夸獎;另外通過“示弱”的方式來賞識孩子,也是很好的方法,周邊看到有媽媽這樣做的,孩子有成就感、沒有依賴性,獨立能力很強。在象棋這個事情上,我已經嘗到甜頭,正在往學習中延伸。
我非常同意李躍兒的觀點:只要父母把心帶回家,就能把孩子的心安駐在心里;要是孩子的心已經丟失,你也能找回;只要父母能夠找到自己的幸福,你的孩子也就能夠生活在幸福之中了。所以為了孩子的幸福,我們需要自修內功,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生活精彩起來,多學習多交流,和孩子共進步。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纷x后感】相關文章: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后感02-28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纷x書筆記范文03-27
誰偷走了我的奶酪精選讀后感03-05
誰放走了我的藍氣球美文12-03
演講稿-誰偷走了你的夢想01-19
孩子中考數學怎么拿高分04-22
《媽媽走了》讀后感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