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讀后感
水滸傳教會了我們恩仇快意,紅樓夢看到了愛情,西游記在種種磨難之后不放棄的精神,三國則是實實在在的歷史故事,以史為鑒。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讀后感1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讓我不禁的感嘆歷史上和故事都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一代梟雄也有一發(fā)不可收拾的的時候。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深深的上了一堂課,也讓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為人處事的道理。
三國里面有一個男一號人物就是曹操,這個人是一個十分大膽的人物,但是也是十分奸詐狠毒的人,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是自己錯了,還是要繼續(xù)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之人,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但是如果你反過來想想,如果當初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人追殺他,那可曹操在三國可能沒有戲可演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是一時的小利,如果一直奸詐的話可能沒有什么好的結果哦,再后來董承一伙人要殺曹操,但失敗了,后來殺曹操的人越來越多,都是因為別的原因失敗了,要不然曹操就不會在三國里面橫行霸道了,給我評價就是做人不能太狡滑了。
再者與曹操相反的一個人就是劉備了,他仁義當先,愛護老百姓,他和行為大部分和曹操相反,曹操狡滑,劉備仁義,他在落難的時候與老百姓一起逃跑,與民共患難,或許真的能成就一方,在徐州仁政,得到了人民的關愛,無論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人,獨哭呂韋。
劉備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云不是劉家軍的時候,他十分看重趙云,幾次留他,后來終于歸到劉的門下,這樣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前面的樹林,后來徐庶又推薦諸葛亮,劉備顧茅廬更成為人間佳話。所以說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創(chuàng)業(yè),這才是成功之道,比如袁紹,他也曹操一戰(zhàn)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實力,卻不重視人才,不聽取他人忠言,而聽一些小人的話,使自己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三國讓我們學到,要善于聽取好的意見,曹操赤壁之戰(zhàn)為什么會敗得那么慘,我覺得沒有聽取別人的意見,面對臣子對他的忠言他不聽,敵人用火攻,如何耐何.當時就有大臣提敵人用火攻,曹操不聽勸,結果敗得很慘,劉備在攻打周瑜的時候當時在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營,早有人提出如果敵人用火攻,為之耐何呀,但是他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到后來真的是被陸遜一把大火給滅了,如果劉備當時聽取別人的意見,這可能三國演義劇本了吧.所以如果能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的話,可能決定成敗. 三國中也有一些人物,給后人些評說,如張關趙之類的,劉為什么可以說服當時能力超群的張關趙并且那么死心踏地的為他賣命呢?或者后人會說劉備愛哭鼻子,能騙人,難道這不是他的本事嗎?
我有一個朋友就說三國里面你覺得哪個人最厲害,肯定有人說劉備,稱帝并且也是當時三分天下的老大,還有五虎三將,可謂是三分天下的老大,不過他并不是圣人也有犯錯的時候呀,后面屢屢出錯開始不相信別人的忠言了.軍師的話也不聽了,和他出身入死的張關趙也開始疏遠了,以至于后來走向來亡了。
還有就是當時的第一武將呂布了,在后人的廣泛流傳中我相信大家已經(jīng)很熟知了吧,就說的武功吧,在一次比武吧,他一個人和劉關張打了一個平手,這在三國里面絕對是第一人,如果當時他聽從軍師的話,至少也不至于死的那么難堪吧,如果不能稱霸一方的吧,那也可以做得一方諸侯吧,以至于連自己心愛的美人貂蟬也被別人抱得美人歸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時候光有武力是不能長久的稱王的,還得要靠智力。
其實我時常在想,如果曹操當時不急于攻打周瑜的話,天下也許是他的了,哪有后來的三分天下呀,劉備在擁有五虎三將的時候當時候實力應該是最強的了,也是急于攻打東吳的差點連自己的命都丟了,東吳周瑜如果沒有碰上諸葛亮的話說不定東吳后來也可以得天下,卻敗在,即生瑜,何生亮的佳話,和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道理呢?
歷史總拿給人來評說的,在三國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比如研究歷史規(guī)律,分析人物色彩,事情的前因后果。據(jù)說毛主席就曾經(jīng)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就是經(jīng)得起反復閱讀的,反復思考,好著伴隨著人的一生。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讀后感2
每當捧起《三國演義》這本書時,耳畔就回響起楊洪基演唱的那首蕩氣回腸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心里就激蕩起與猛將縱橫疆場、與儒士激辯朝堂的豪情!這都緣自經(jīng)典巨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東漢末年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政治軍事斗爭為主。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三國鼎立三大部分。經(jīng)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chuàng)作,使晦澀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在廣大讀者面前,并為人們所喜愛、傳頌。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舌戰(zhàn)群儒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耳熟能詳。
《三國演義》被國人列為“四大名著”之一,翻開它,就如同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這里既有鼓角錚鳴,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也有武將戰(zhàn)死沙場,文臣智計百出的經(jīng)典對決,也不乏周瑜和小喬,呂布與貂蟬風花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也有英雄遲暮,壯志未酬的遺憾。
然而,使《三國演義》更讓人覺經(jīng)典的是在于它的戰(zhàn)爭經(jīng)過、武將廝殺的細致描寫和經(jīng)典人物形象的塑造,譬如赤壁之戰(zhàn),對戰(zhàn)爭起因與三國之間的政治博弈,從諸葛孔明舌戰(zhàn)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扭轉不利局勢,而后孫劉聯(lián)盟與曹魏對峙,龐統(tǒng)巧施連環(huán)計,火燒戰(zhàn)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敗,關云長義釋華容道,了結與曹操恩怨告終。作者用圓潤的.筆觸將枯燥的歷史、人物內(nèi)心的糾葛生動的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一經(jīng)典橋段在2008年經(jīng)著名導演吳宇森執(zhí)導,成功打造5.8億票房,可以看出人們對于三國經(jīng)典故事的熱愛與追捧。
在人物塑造方面,更有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曹操的奸詐,董卓的殘暴,呂布的多變,張飛、關羽、許諸、典韋的勇猛,諸葛亮、龐統(tǒng)、郭嘉、司馬懿的智謀,魯肅的憨直,曹植的才華都被描寫得入木三分。每個讀者都能找到自己所喜愛的歷史人物。
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都是那殺聲陣陣的戰(zhàn)場,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豪情。讓人不由得想置身其中,深深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所吸引。
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但每次讀起《三國演義》,那些人物就仿佛又回到我們身邊。這部巨著讓人大開眼界,它不僅影響著國人,東亞各國也有眾多的擁躉,《三國演義》——人們心中永遠的經(jīng)典!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讀后感3
東漢末年,三國紛爭,看一世梟雄,如何一匡天下!
——題記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長江岸邊,在兩千年前的中國,出現(xiàn)了“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戰(zhàn)事連連,卻英雄輩出——關羽“溫酒斬華雄”,孔明巧借曹魏箭……
我剛從書架上拿出《三國演義》的時候,表面看起來枯燥無味的書,沒想到書中的內(nèi)容深深的吸引了我——這本書記載的是東漢末年,由農(nóng)民起義到群雄割據(jù)的一系列故事,個個故事膾炙人口,引人入勝……
三國時期,不僅有血肉橫飛,猛將如云的戰(zhàn)場,也有在戰(zhàn)場后方,無數(shù)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戰(zhàn)場”。有像呂布,趙云這樣的猛將,也有像諸葛亮,郭嘉那樣的謀士,還有劉備,曹操等一群王者……也正是他們,讓我受益匪淺……
曹操,劉備等一些王者,他們最終的目的無非就是當上皇帝,一匡天下!但就是因為他們的野心太大,結果最后沒有一個人當上皇帝,而是新進勢力“晉”一舉奪魁。這就告訴我們:做人野心不能太大,野心越大,招致的挫敗就會越大。所以,我們要腳踏實地,不可能“一口吃個大胖子”。“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之所謂功到就自然成。
“投漢不投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是一個忠心耿耿的人,被曹操抓時,他“身在曹營心在漢”,不忘當初桃園中所立的誓言。關羽告訴我們:做事要一心一意,一心切不可二用,只有專注于某件事的時候,才有可能成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亮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人物,先是火燒司馬懿天下大雨計未成,后是六出祁山,遇上昏君——劉禪,朝中奸臣作亂,劉禪可謂是“親小人,遠賢臣”,至蜀國之滅?酌髯詈笏烙谖逭稍贿^,諸葛亮告訴我們:凡事都要沉穩(wěn),切不可急躁,否則只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以史為鑒,以史為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從這部經(jīng)典中,我們可以與英雄談話,與歷史交談。讀三國,讓我身處這個充滿魔力的三國世界,我還要在這個三國世界中去探索.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之魏延01-06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后感11-08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01-16
四大名著之西游記讀后感3篇01-06
四大名著之《西游記》讀后感500字六篇06-22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歇后語06-21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的歇后語02-23
四大名著讀后感03-31
《四大名著》讀后感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