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彌兒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讀《愛彌兒》有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愛彌兒》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彌兒》是法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創(chuàng)作的教育學著作。在該書中,盧梭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則、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方法。該書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統(tǒng)提出了新的教育觀,從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該書不僅是一部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鴻篇巨著,也是人類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書思想內(nèi)容豐富,既有宏大的教育得以展開的時代背景刻畫,也有細膩的教育實施具體情境和方法的描述,不同的人會從中讀出不同的內(nèi)容。但該書留給我的深刻的印象,莫過于滲透在教育中的人性的光輝和愛的光芒。
“愛”是盧梭對愛彌兒最重要的教育之一,甚至可以說盧梭對愛彌兒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愛彌兒”(émile)就是“愛”的意思。盧梭在《愛彌兒》第二卷曾提過:“人類天生的唯一無二的欲念是自愛”由于盧梭把本性中的最初沖動視為是始終正確的,所以這種自愛不僅就其本身而言是很好的,而且它對人來說也是很有用處的。如果說人人都是自愛的,那么人也都將會愛那些保持自己生命的人。這時從自愛這種第一情感就很自然地產(chǎn)生出第二種情感:愛那些親近自己、幫助自己、關心自己的人。具體而言,自愛以“我”的感受、“我”的需求、“我”的生命為基礎。隨著學生成長,他將看到他人的快樂和悲傷,也將親自經(jīng)歷愉悅和痛苦,在對他人的憐憫和喜愛中獲得更大范圍的道德給予。
引導青春期學生的競爭、比較意識,形成正確思想,不能讓“自愛”發(fā)展成為“虛榮”。
但是,自愛也有個“副產(chǎn)品”是虛榮心,而虛榮心會讓一個人難以得到滿足,容易產(chǎn)生怨恨和憤怒,也難以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無法共情,在社會交往中難以與他人真誠相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容易在比較中將自愛變成虛榮,并刺激與虛榮相關的欲念的活躍。到了青春期,學生開始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愛比較,此時需要對學生的自愛進行引導,引導其更為自如、合理地掌控“自愛”的度,并且通過“移情”把握好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善良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形成對事物的獨立判斷;欲念過多的人則容易被左右,自始至終無法看清自我,而后陷入混亂。因此,教師應正確引導青春期學生的競爭、比較意識,讓他們形成正確思想,不能讓“自愛”發(fā)展成為“虛榮”。
必須防微杜漸,使學生遠離各種不當?shù)恼T惑。
盧梭認為,真正的有愛的教育“要多給孩子真正的自由,少讓他們養(yǎng)成駕馭人的思想,讓他們自己多動手,盡早讓他們養(yǎng)成習慣,把他們的欲望限制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他們就不會嘗到力不從心的苦頭了!闭嬲袗鄣慕逃,也要防止各種惡習過早的侵害學生的心理健康,必須防微杜漸,盡量堵塞各種侵害學生身心健康的不良習氣的渠道,使學生遠離各種不當?shù)恼T惑。
真正感受到你的誠懇與溫情,牢記教導。
總之,學生的心靈需要用愛來點亮。對教師而言,要得到學生的心,他才能真正感受到你的誠懇與溫情,牢記教導。而想要使人愿聽君言,就必須使其信任、使其親近、并駕齊驅(qū)以共榮辱。盧梭的教導就是要毫不猶豫地、有篩選地告知學生想知道的事,設計“不經(jīng)意的安排”,用熱情與真誠感化學生,影響學生身邊的社會環(huán)境與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