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讀后感(通用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道德經》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經》讀后感1
智者見微。應該說,真正影響我們命運的,常常是我們視而不見的`細微。古訓曰:“司命者,微名也!爆F代社會管理學認為,心態(tài)決定命運,細節(jié)決定成敗。
以一例示之,此前在商場購買兒童床,品牌貨,價格為國內之最。然而,送貨比約定遲了五天,商家解釋說“我們也不想這樣”。安裝時最主要橫板發(fā)錯貨,廠家說沒關系只需要再送過來。妻子發(fā)現床柱有輕微裂痕,安裝師傅解釋說:“安裝完就看不見了”。
聽完解釋,我笑了,叫妻子不要再尋找其他瑕齜,最后檢查一下有無安全問題即可。不是我不想要好貨,而是我明白有些人每天忙著找理由解釋,又或指責別人的不是;另一些人則忙于表現能力和超越自我,兩者截然不同的命運,其實早已注定。因此,妻子與之爭論的結果也已然可以預料。
《道德經》讀后感2
我們常聽到:跟隨自己的內心(Follow Your Heart),但如何做到呢?
老子認為:對于各家各派之學說,眾人把它的價值看得高到不切實際的地步,而我則把它們看得如同垃圾一樣。對世事的發(fā)展變化,越是覺得明明白白無所不通,則越是不明不白一竅不通。因此他主張回歸到嬰兒一樣的純樸自然狀態(tài)。王陽明的四句教中說到:無善無惡心之體,也是講的類似于老子所說的這種狀態(tài)。
嬰兒是什么樣的呢?他怎么想,就怎么做。餓了,找媽媽。困了,就睡覺?赡苡腥擞X得,我們身處社會之中,有很多限制,很難想什么就做什么。是的,的確有各種各樣限制,但我認為自己給自己的`限制是最多的。
其實,我們的心是沒有限制的,我們有選擇以什么心態(tài),來面對一件事情的自由。即使在納粹的集中營中,也可以像維克多·E·弗蘭克爾一樣活出意義來。即使身在監(jiān)獄,也可以像保羅·威德一樣囚徒健身。即使四肢不全,也可以想力克·胡哲一樣擁有不設限的人生。
Follow Your Heart!
《道德經》讀后感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的開篇語,早已是膾炙人口?墒菍τ谶@部奇書的哲學思想,大眾又有多少了解呢?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真正道德高尚的賢士總是習慣于韜光養(yǎng)晦,因為他們心中時刻記掛著的,是天下蒼生。只有那些目光短淺之流,才會沾沾自喜,夸耀于世人。這些賢才,品格高潔,從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他們懂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總是想法設法地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技能來拯救世人。他們的胸懷,不知會令多少沽名釣譽之徒汗顏。
大器晚成。很多才華橫溢的人只有到中年甚至是晚年才會取得輝煌的成就。這是因為培養(yǎng)一個濟世經國的大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韓信,狄青,藍玉等,這些人為朝廷立下不世之勛,終因鋒芒畢露,不懂功成身退而不得善終。姜尚,胸懷大志的飽學之士,垂暮之年才遇明主,輔佐武王,完成了推翻商紂殘暴統治的大業(yè)。不僅淋漓盡致地施展了自己的'才華,而且子孫后代也盡享尊崇。這才是真正的“大器”啊!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這不正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共同富!眴?不正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最佳印證嗎?
《道德經》,這部先賢留給后世的哲學經典,永遠值得我們品讀。
《道德經》讀后感4
著名文學家魯迅曾說過: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道德經是老子所著,書中主要闡“道”,老子認為,事物的種種玄妙都來自于道,而道是什么,又來自于哪兒?
日前,我再次拜讀了道德經一書,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道是什么?道是宇宙間萬物的本源,道無法以語言闡述,卻可以用心去感悟,老子曾用水來闡釋道,上善若水,水可以變成任何的`形狀,在杯中便是杯子的形狀,水是最柔軟的,卻也是最堅硬的,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和合乎于“道”,這其中就包含了道家的核心理念——無為而治,無為并非不作為,而是不妄為,在為人處世中,能夠適應于各種環(huán)境,能夠快速融入其中并且發(fā)揮效用,同時不妄自作為,便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處于一個順暢的狀態(tài)。
現代的生活節(jié)奏下,許多人們無法真正理解無為的道理,盲目追求金錢財富等,才會造成人們的貪欲不斷膨脹,最終導致了犯罪率的高發(fā),若人們能重讀《道德經》,體悟其中的“道”,終有一天,人們的心能重歸平靜。
《道德經》讀后感5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币馑际钦f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所以說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嗎?所以才能構成就了他自己。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yǎng),是辯證的。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wěn)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于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于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睂Υ偁,我們要敢于去迎接挑戰(zhàn),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這樣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fā)。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昂<{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
《道德經》讀后感6
我今天把《老子》讀了一篇,有一篇感悟最深,想和朋友們分享一下。
“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边@句話是這篇的中心。我的理解是:如果正在災難中,努力幸福就快來了。正在幸福中,不要得意,因為一驕傲就可能變成禍事了。
我有自己的生活事例來證明他。上學期,因為表現較好,當選了“三好學生”,這可是我夢寐以求的.結果。然后我太高興了在課堂上自由散漫,結果被老師把“三好學生”和體委都給撤了。自從老師訓了我以后,我就開始努力學習并加勁寫博文,結果竟在校訊通第八屆“書香班級”活動中上得了一個“閱讀之星”的稱號。我現在要加倍提防,不能驕傲,因為“福兮禍之所伏”呀。而這句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法:得了獎不要驕傲,有了能力不能傷人。
一篇篇“道德經”,講述了生命的道理,我要多讀它。
《道德經》讀后感7
為充分體現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用不多的字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產生、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及社會觀、人生觀的基本思想。雖然__大部分用近乎詩體的語言,有些晦澀難懂,但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它絲毫也不過分。我對《道德經》的理解主要是講求“無為”,“尊重規(guī)律”。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yǎng),是辯證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wěn)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于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于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于去迎接挑戰(zhàn),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這樣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fā)。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昂<{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
《道德經》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巨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人生的指導是大有裨益的。
《道德經》讀后感8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并不是說在遠古時代,質樸的人民是只有美而沒有丑,只有善而沒有惡的。他們看到一只尾羽斑斕的錦鳥會覺得它美,但那時并沒有“美”這個字眼,人們只是單純覺得心生愉悅罷了。但也有可能有人見烏鴉而心生愉悅,有人喜聞花香,這世上也不免有人喜聞臭草,有人喜歡舒緩之音,有人喜歡剛勁之聲。那時的美,是以人,以人的`心之所好為判別標準的。而自從“美”這個詞被發(fā)明出來,萬事萬物就被“標碼”,就會有后人自己不加以思考就全盤接受了別人的價值觀。
契合還好,如若不契合,那那些人豈不是一輩子活在蒙蔽之中?“名”的出現,方便了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描述,卻在一定情況下愚弄了世人。
世上的人應該都是向善的吧!拔锔偺鞊瘛,大自然都在朝著一個更好的情形發(fā)育,人亦如是。為害作惡心生的滿足,是自我毀滅式的,要不斷勞心苦力來滿足自己,是暗耗人精力,不長久的。我認為不論什么生物,都喜追逐長久之道,因此作惡人的內心,可能是自己都蒙蔽不知的。
《道德經》讀后感9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覷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譯文]想要治理天下,卻又要用強制的辦法,我看他不能夠達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治,否則用強力統治天下,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治,否則用強力紡治天下,就一定會失敗;強力把持天下,就一定會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為,所以不會失敗;不把持,所以不會被拋棄。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隨,有輕噓有急吹,有的剛強,有的贏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種極端、奢侈的、過度的措施法度。
。豪献涌偸墙涛覀,順其自然,不要太執(zhí)拗!這是幸福的規(guī)律。太過于執(zhí)著,有可能可以實現你所執(zhí)著的事物,能實現當然好;可是,太過于執(zhí)著,一旦失敗,打擊肯定是大的。
受到打擊,心理的期望與現實一旦有較大落差,落差太大往往使人沮喪。不執(zhí)著,不強求,順其自然,順應自然規(guī)律,心態(tài)平和,心理往往會很滿足、很幸福。因此,道德經是一種可以獲得幸福的學問。
《道德經》讀后感10
今天我剛在外婆家吃完大餐后,獨自一人往家走。
走到了一個拐彎處,我突然發(fā)現一個叼著香煙的人站在角落里。月亮高高掛,月光照亮了他的身影。赤橙黃綠青藍紫,他的.發(fā)色一樣不缺呀,再加上一身怪裝束,我斷定他是一個混混。
于是我猶豫著不敢向前,就在此時,一個小學生出現在了我的眼前。那個混混攔住了他,一只手一伸,一臉奸笑的說:“小子,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吧,大爺我沒錢花,接我點錢。”看著那小學生害怕的樣子,我真想沖上去一腳把他踹到東門揀菜屑去。
可一想:現在的混混什么都干得出來,一會沒把他干到,自己兩眼一翻,兩腿一伸,跑到西方游樂世界去了,那也太不換算了吧。我就繞到回家了。
又一個夜晚,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月亮下同一個混混。這回,他攔住了一個中學生。我想,這回再也不能放過他了。正好一個叔叔從商店里出來,我急忙拉著叔叔說:“叔叔,那有個混混正在搶錢。”那叔叔聽完話丟下東西,對我說了聲謝謝,就沖了上去。幾下就把那個混混抓住了,只見那叔叔拿出一把手銬,銬住了混混的手。這時我才明白,原來這位叔叔是警察。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著月亮,覺得今天的月亮特別美麗。
《道德經》讀后感1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不笑天下可笑之人!進入QQ,只為緣而來,為朋友而來,為美好的心情而來,又何必去計較那些雞毛蒜皮之事?又何必上綱上線,輕松事要嚴肅為?笑一笑,十年少。一笑泯千愁!!
《道德經》讀后感12
今天偶然讀《道德經》后有感頗深,便與之分享!
善為何物?難于言說,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說。
水乃平常之物,舉目所及,比比皆是。水雖平凡,卻蘊含非凡智慧和品性,遠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為也,地球,亦水所為也,萬物生長,皆賴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饋。水,恩澤萬物而不事張揚,惠及眾生而德行謙卑,總往低處流,總往底下鉆。
水,不與萬物爭,不與人計較,你進,她退,你擠,她溢,能屈能伸,看開,大氣,超脫,逍遙,故無詬病,少非議。
水,形易變而性難變。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狀,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狀,倒鍋里而成鍋之形狀,外形雖成了別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棄該放棄的,堅守該堅守的,外圓內方,靈活自如。
水,看似無力,實則有力,表面軟弱,內心堅強。堅硬易折,柔軟耐久。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以柔克剛,以軟勝硬。
低調,不爭,適應,柔韌,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謂道,水即是。
《道德經》讀后感13
著名文學家魯迅曾說過: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道德經是老子所著,書中主要闡“道”,老子認為,事物的種種玄妙都來自于道,而道是什么,又來自于哪兒?
日前,我再次拜讀了道德經一書,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道是什么?道是宇宙間萬物的本源,道無法以語言闡述,卻可以用心去感悟,老子曾用水來闡釋道,上善若水,水可以變成任何的形狀,在杯中便是杯子的形狀,水是最柔軟的.,卻也是最堅硬的,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和合乎于“道”。這其中就包含了道家的核心理念,無為而治,無為并非不作為,而是不妄為,在為人處世中,能夠適應于各種環(huán)境,能夠快速融入其中并且發(fā)揮效用,同時不妄自作為,便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處于一個順暢的狀態(tài)。
現代的生活節(jié)奏下,許多人們無法真正理解無為的道理,盲目追求金錢財富等,才會造成人們的貪欲不斷膨脹,最終導致了犯罪率的高發(fā),若人們能重讀《道德經》,體悟其中的“道”。終有一天,人們的心能重歸平靜。
《道德經》讀后感14
唯有知道目的地,才能定義“善”是好是壞。但從生命遺傳來講,善能創(chuàng)造提升生命多元化品質空間。若生命由造物主創(chuàng)造,造物主希望我們留下來,他自然會擁護創(chuàng)造而去抑制破壞;這里善代表著創(chuàng)造,而惡代表著破壞。似乎造物主在編寫劇本時并非一揮而就;或許也會像小孩子寫作業(yè)那樣,會寫錯筆劃。所以遇到需要改寫,有助進程的破壞或許也可稱為“善”。至于“道”,可能就是一條“道路”,并沒有大家描述的那么復雜。其實也不是大家認知多深入,闡述的多復雜,而是沒真正明白,到最后都一直找不到落腳點。不妨我來翻譯一下!暗馈贝蟾趴梢岳斫鉃樵煳镏魉A設通往某目的地一段軌跡,而且要求某時間內必須通過該路徑到達終點。這段軌跡是條虛線,所以有些地方需要創(chuàng)造生成新的東西把虛線鏈接起來。當在某些階段太舒服,內部個體開始留戀停止不前的時候,就需要有勢力來破壞掉這種舒適。迫使進程繼續(xù)往前行進。所以發(fā)生在軌跡內部每個階段的.善惡都有不同意義,并沒有片面界定哪一方,固定統一的獎懲標準,而在于那個時間段需要什么。你做了需要的事,推動事物向彼岸靠近,就是順道而行,奉天承運。
《道德經》讀后感15
戴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摶氣至柔,能嬰兒乎?滌除玄鑒,能毋疵乎?愛民活國,能毋以智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有點懂又不太懂!吧笾,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孕育而不占用,養(yǎng)育而不主宰,是有德啊。這是在批判君臣父子封建等級制度嗎?
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個說的是無用之用,空空什么都沒有,反而才能當容器。就像一個滿的水杯,要想倒入茶或者別的,必須把里面的`水倒掉,才能在裝進別的。所以有是優(yōu)點,沒有是用處;)
如果心理面有太多成見,或是意見,就不容易客觀看待事物。反而看不清事實。打破偏見,放開心胸,兼容并蓄。
【《道德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道德經心得08-11
道德經的心得08-07
《道德經》語錄11-04
道德經語錄11-26
道德經名言警句08-17
《道德經》讀后感10-02
道德經讀后感12-09
道德經經典讀后感02-15
道德經語錄經典語句11-25
國學經典《道德經》讀后感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