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讀后感
當(dāng)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鴻門宴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鴻門宴讀后感1
劉邦在得知項羽將要攻打自己時,開始有些驚慌,但很快能抓住機會,拉攏項伯,并且連續(xù)問了兩次:“為之奈何?”他聽取了張良的意見。這體現(xiàn)了委曲求全、能夠虛心聽取、接受他人的意見。比如某些自稱為英雄的人,無一不是狂妄自大、自以為是,最終自食其果。本文的項羽就是一個例子。他自以為自己能夠打敗劉邦,但卻敗在心軟,聽信了劉邦的話,最終錯失殺劉邦的機會,讓劉邦逃走了。
沉著冷靜、善于聽取他人意見,便是真英雄之品質(zhì)。
鴻門宴讀后感2
從古到今,由無數(shù)英才輩出,但真正能夠獨領(lǐng)風(fēng)騷的又有幾個?算得上是真英雄的又有幾個?
在《鴻門宴》中,當(dāng)劉邦得知張良與項伯由交情時,便馬上要張良“要項伯”,并且還說“吾得兄事之”,而且“約為婚約”。劉邦為了博取項羽的信任,先從項伯身上下手,籠絡(luò)項伯,讓他在項羽面前說好話。這一招可謂高。劉邦懂得適時采取屈辱退讓的策略,卑辭恭貌,試圖換取項羽的信任。這就是成大事的第一步:能屈。倘若換作勢別人,會有人愿意放下自己的身段和面子去討好別人嗎?顯然不會。但劉邦卻能放下面子,這便使得他立國稱王的計劃邁出了第一步。
“能屈”,便是真英雄之品質(zhì)。
鴻門宴讀后感3
劉邦是狡猾奸詐的。當(dāng)聽到項羽興師問罪時,大驚曰:“為之奈何?”手足無措,窘相畢露,或許會被世人嘲笑,但劉邦不逞匹夫之勇,在項羽面前能委曲自己,甚至在部下面前,也不掩飾他的`恐懼。目的達到了,他就開始為自己的逃離做準(zhǔn)備。可以說這是政治家的深謀遠慮,也是作為個體的人的陰險狡詐。
在鴻門宴中,項羽與劉邦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是成大事者,一個是狂妄自大者。二者誰是真英雄,大家有目共睹。
劉邦,乃真英雄也。
【鴻門宴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鴻門宴觀后感04-07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03-28
《鴻門宴》觀后感(精選25篇)03-21
《童年》讀后感05-13
《匆匆》讀后感05-09
邊城讀后感05-09
童年讀后感05-09
簡愛讀后感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