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邊城》讀后感
當(dāng)仔細(xì)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此時需要認(rèn)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邊城》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邊城》讀后感1
當(dāng)我初次讀到這本書時,樸實無華的風(fēng)格和語言深深吸引了我。沒有繁瑣的辭藻,只有易懂的文字;沒有過于隱藏的心思,只有溢于言表的情感;沒有城市里的危險,只有山村里的安逸。但這些都是表面,文章美的背后也有著令人傷心的悲。
主人公翠翠從小跟著外祖父生活,感情深厚,翠翠愛祖父,祖父也愛翠翠。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翠翠長大了,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jì),無意與二老儺送相遇,自此雙方心里住著對方。兩人的愛情從翠翠對二老的思念開始,以翠翠的等待而延續(xù)。這期間又有無數(shù)的故事令人感嘆和悲傷:大老天保的提親、二老的唱山歌、大老的死、爺爺?shù)乃馈⒍系碾x去……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只留得翠翠獨自一人,陪著翠翠的也就只有孤獨的等待了。在這樣一個曲折的愛情故事里,充滿了許多的“錯誤”。
翠翠的出生是個美麗的“錯誤”。翠翠的母親是老撐渡人的女兒,父親是一名軍人。他們相繼逝去,去追尋他們的愛情,留的翠翠與老人、黃狗一起生活。翠翠生活在茶峒這個地方,有自然萬物養(yǎng)育著她。她,天真活潑,像一只小獸物,不想殘忍的事,不發(fā)愁,不動氣。這樣的翠翠很受人喜愛。
翠翠的愛情是凄美的“錯誤”。在一次的端午節(jié)夜晚,十三歲的翠翠與二老儺送相遇。這是一場美麗的邂逅,兩個情竇初開的孩子第一次相遇,產(chǎn)生了奇妙的感覺。雖是小小的誤解,卻產(chǎn)生了美麗的火花。而后的節(jié)日里,翠翠無不在思念著二老。她聽著別人對二老的婚事議論,心中的醋味油然而生,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有著了十五歲少女應(yīng)有的羞澀和煩惱,更是表達(dá)了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以及一種心痛、不知所措的情感。
再后來,大老天保來到家中提親,爺爺遵從翠翠的意愿,而翠翠一直在等待二老,所以一直沒有給大老回應(yīng)。直到后來,大老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獨自離開,而在下船時不幸淹壞了。自此后,二老出走,爺爺離世,翠翠悲痛欲絕,順順又想接翠翠到家,做二老的媳婦?纱浯洳徽J(rèn)為二老會娶自己,坐在溪邊等著二老回來。翠翠的內(nèi)心更加孤獨了,在女孩子的青春年華里,她承受了不該承受的傷痛。但或許,這會讓她在以后的日子里變的更加的堅強。
翠翠的等待是衷情的“錯誤”。自二老離開后,翠翠無時不刻地在等待著,等待著二老的回歸,可誰都不知道二老的歸期。正如書中所說“這個人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但至少,翠翠翹首以盼,還有個希望,盡管這個希望很渺!
風(fēng)光鄉(xiāng)村,淳樸人家,崖畔白塔,過渡的老船夫,天真可愛的翠翠,勇敢樸實的天保儺送等,多么美好的風(fēng)景,多么美好的人。腥绱,希望現(xiàn)實,更亦如此。
《邊城》讀后感2
在喧鬧的城市,被鋼筋和水泥包圍的世界,被霓虹燈照耀,夜如白晝的世界,很難想象那副農(nóng)村特有的畫面,很難想象還有湘西這個美麗樸素的小鎮(zhèn),不被世俗浸染,過著艱苦樸素卻快樂的生活。湘西一直以來在外界是神秘的,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更是讓湘西染上的神秘魅力的色彩。我們忘不了那個單純善良的翠翠,忘不了翠翠和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場景,忘不了沈從文筆下湘西那美麗的風(fēng)景,忘不了天保和儺送的那無堅不摧兄弟情,忘不了翠翠和儺送那凄美純潔的愛情。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jié)簡樸優(yōu)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夫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里愛的卻是儺送,當(dāng)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里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著翠翠,但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夫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dān)所有的變故,在等著,等著那個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著人生,詩意地演繹著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著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著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可以說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jié)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愛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
而現(xiàn)在誰會放棄自己的愛情呢?在當(dāng)今這個社會誰主動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完美的愛情都是我們想要追尋的。在《邊城》中儺送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親情固然重要,但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愛而憂郁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儺送是因為不能得到她的愛而離鄉(xiāng)遠(yuǎn)行,也不知道爺爺突然離世全是由于替自己的幸福思慮奔忙而心力交瘁。后來在陪伴她的楊馬兵向她說明后,她才如夢初醒,這實在讓人不免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這樣結(jié)束了,結(jié)局怎樣?給人留下了懸念,儺送最后回來了嗎?她們倆最后在一起了嗎?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們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看過《邊城》,讓我對世間完美的愛情又一次產(chǎn)生了懷疑,對人性多了一份了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應(yīng)該去爭取,爭取了,得不到,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
《邊城》讀后感3
初讀《邊城》,給我這樣的感覺。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美麗的小城里的動人故事?催@本書的時候,我感覺仿佛離開了城市,來到了一個幽靜凄美的小城,聽作者娓娓道來這樣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開始讀邊城,在贊嘆茶峒淳樸的民風(fēng)。那里依山傍水。老船夫,翠翠,黃狗,三個人物過著安逸的生活。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老船夫堅持?jǐn)[渡不要客人的錢,客人堅持要給,船夫也去城里買上茶葉,煙送給那些過客。翠翠天真爛漫,幫爺爺擺渡,帶著那條黃狗。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儺送抓鴨子,種種的描寫,都看出茶峒這里質(zhì)樸的民風(fēng)。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給人一種詩意。沒有扣人心弦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但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讓我們看到一個美麗的邊城,一個純凈的邊城。這些就是拋開《邊城》的故事我所能看到的。
這本小說不僅僅是對茶峒小城的景色的描繪,同時也講述了一個愛情故事。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偶遇了儺送,翠翠的心中就有了這么一個人,儺送也記住了翠翠。看到這里我覺得這件事情一定是美好的。但大佬和儺送同時喜歡翠翠,他們說好了輪流給翠翠唱歌,誰的歌聲能打動翠翠誰就娶翠翠。后來大佬的死,老船夫的死,儺送的走使這個故事變成了一個悲劇。翠翠和儺送的愛情并沒有太多的海誓山盟,沒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他們的愛情也像這本書一樣,平實,他們的愛有的只是原始鄉(xiāng)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洋溢著含蓄之美。老船夫為了翠翠的終身大事操盡了心,在一個風(fēng)雨夜遺憾的死去了。他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活著就是為了翠翠的終身大事,這個是支持老船夫活下來的精神支柱。老船夫的獨生女因為一樁老船夫看起來很失敗的婚姻死去了。所以老船夫就尤其的關(guān)心翠翠的婚姻大事,他希望翠翠能找個好人家,不要像自己的女兒那樣。老船夫的后半生就是為翠翠活著。大佬和儺送的競爭雖然是殘酷的,但是他們也有著邊城人們都有的質(zhì)樸。他們用唱歌這種方式比試,追求翠翠。而翠翠對待感情的羞澀使得大佬溺水死去了,使儺送走了。儺送該不該回來呢?儺送他愛翠翠,可是他抹不去哥哥死去的傷痛。如果他回來了,他覺得自己對不起哥哥,哥哥死了,他卻娶了翠翠,這絕對不是儺送這個講義氣的人會做出的事情,也許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儺送會回來的,也許不會。作者也沒有給我們這個答案,故事發(fā)展到了懸疑的頂端戛然而止。作者說:“也許他明天就會回來,也許他永遠(yuǎn)也不會再回來!敝涣粝驴蓱z的翠翠孤單的,凄涼的思念著,思念著儺送,爺爺。這部書的風(fēng)情,故事,人物,景色都是美的,最美的我覺得還是它的結(jié)尾,因為無論儺送回不回來這個故事都是那樣的凄美。試想:過了幾十年,已經(jīng)人近中年的儺送終于出現(xiàn)同樣也變老了的翠翠的面前,多年的等待終于換來的結(jié)果,會給人怎樣的感動?如果過了幾十年,儺送始終也沒有回來,翠翠一直孤獨的等待著他,翠翠會永生不嫁,以祭奠她那死去的愛情和那墳?zāi)怪械男撵`,這樣的結(jié)局依舊很美,因為回憶才是永恒。等的滋味,只有心中有期待的人才會體會。等到何時,又如何等待,忍受著自己執(zhí)著的苦味,肆任時光流逝,倔強地不惜失去本應(yīng)屬于自己的美好,只是默默等待那個或爛漫或無言的結(jié)局。等到海棠花落,共看日落月生、風(fēng)起云涌,是不惜等這一遭;等到事與愿違,無奈滄桑已變、物是人非,是可惜荒廢這半生。愿她等到的不是無言的悲哀,不是追悔不及的淚水,而是應(yīng)屬她的那份幸福。
今天在圖書館里讀完了沈從文的《邊城》,好久沒有象今天這樣沉浸在書中了。覺得上了大學(xué)以后就一直很忙,每天不是看電視就是上網(wǎng),習(xí)慣于從網(wǎng)上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習(xí)慣于使用百度google那種快捷的方式查找信息,每天看書的時間也的確少的很,即使看的也不過是英語或者專業(yè)知識相關(guān)的書籍,也少了那份看“閑書”的心情。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真的需要自己好好的靜下心來認(rèn)認(rèn)真真的看一本書,好好的把自己心中的那份浮躁捋一下。
但是今天看了《邊城》以后真的被小城美麗而憂愁的故事感染了,《邊城》所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yuǎn)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在如今,城鎮(zhèn)的物質(zhì)建設(shè)雖然顯得騰飛發(fā)達(dá),但是在建設(shè)的背后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huán)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干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huán)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yán)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么向往農(nóng)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蛟S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邊城》讀后感4
邊城,原就是一個叫茶峒的小鎮(zhèn)。那里就就是沈從文先生筆下《邊城》所描述的地方。小巷、石板路、吊腳樓、背簍以及酉水山歌,真的就是天籟野趣,情韻無限。
在長長的旅途中,從鳳凰到茶峒,我有過一剎那恍惚,仿佛置身于沈從文文集里。整個湘西,也就就是裝在先生心頭的一本書吧。就在漫長的旅程使人寂寞時,邊城茶峒出此刻視野——仍然古舊的老街,仿佛連時光也就是靜止的。
穿過一個洞門,進入小鎮(zhèn)。青石道整潔風(fēng)雅,吊腳樓古色古香。在小鎮(zhèn)里徜徉,沿著青石板的路順坡而下,不知不覺到了古渡旁,山崖上有沈從文先生手書的“邊城”二字。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尊潔白的雕塑。她,就就是那個擺渡女孩翠翠了。先生寫道:翠翠在風(fēng)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儼然圖景中一道風(fēng)景。如今,她便真的成了圖景里永恒的風(fēng)景了。風(fēng)景里頭就是一個沒有盡頭的守候。
一艘游輪帶我們上了翠翠島。島上楊柳依依,花木環(huán)抱,奇石嶙峋。最引人注目的還就是那個美麗憂郁的翠翠塑像,眼神憂傷,長辮子在身后垂著,腳邊依著一條狗。等待?等待。這么多年了,那個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就是沒有回來。
《邊城》里的文字就是鮮活的,處處就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就是淳樸赤誠的風(fēng)味人情?擅棵孔x起便會不由自主地憂傷,總就是會觸及到某根脆弱的心弦。
接下來我們登上一艘小船順流漂下。水面很靜,似乎感覺不到它的流動。巨大的兩架水車靠在岸邊,緩緩轉(zhuǎn)動著。這樣的寂靜里,仿佛能隔著一條江聽到水車轉(zhuǎn)動時的吱呀聲。
坐在船上,看見水邊浣衣的女子,各色的衣物在水里起起落落。還有水邊洗發(fā)的姑娘,那柔柔的長長黑發(fā)散在水里,綢緞般光滑地飄搖。經(jīng)過拉拉渡口時,看見空中橫著一道鐵索,橫貫船艙。不需用槳,只需拉這鐵索,船就自然前行了。
沿途看見水邊的吊角樓,一一呈現(xiàn)出陳舊的古色,有些斑駁。底下就是石頭堆積的臺子。但就是大多就是改造的,多不見當(dāng)年風(fēng)情,自就是比不得鳳凰。
在這靜靜的水上,看四周青山環(huán)抱,岸上的人背著背簍在山道上匆匆回到,聽船槳有節(jié)奏地激起水波。什么也不需想,這樣的時刻,已就是靈魂最為沉靜的回歸。
《邊城》讀后感5
原來讀書也是要心境的。有時候,一本書可以拯救自己,比如在我最困惑的時候讀到了與我心境一致的《逃離》。但有時候,即使一本大眾眼中很值得一讀的書,也不能吸引自己,比如這本《邊城》。
《邊城》這本書中,有許多篇,有些極愛。比如《邊城》,是很喜歡的一篇,喜歡里面讓人心靜的鄉(xiāng)間小景。比如《貴生》,喜歡里面很努力認(rèn)真生活的貴生。比如《虎雛》,喜歡沈先生簡簡單單幾句對話就讓我了解了整個人物。還有一些,極討厭。比如《逃的前一天》,開篇我就不喜歡,討厭底層軍隊粗鄙的話語。比如《丈夫》,討厭沈先生筆下的河邊紅燈小樓。
在序言中,沈先生說,這本書不是寫給批評家、也不是寫給大眾的。我得承認(rèn),我屬于大眾一員,這本書,的確不符合我的胃口。
首先,沈先生筆下,有太多描寫河邊紅燈小樓,似乎在他那個時代的所有階層的人物,都離不開這個。筆下的她們,觀念似乎比現(xiàn)在還要開放許多,我不禁時空錯亂,再想是不是我太過傳統(tǒng)?!雖然沈先生都是為她們洗白的,比如她們的三觀都是極為簡單的,生活也是極為簡單的。我理解這樣的存在,但是讀的過多了,總覺得有種對女性不尊重的感覺,接受無能。
河邊紅燈小樓中的女性是一種極端。鄉(xiāng)間的小姑娘又是另一種極端。比如《邊城》里的翠翠,過于矜持,過于懵懂,最終還是錯失了自己的愛情。當(dāng)然這種矜持和懵懂很正常,畢竟翠翠是從小失了母親、由祖父撫養(yǎng)長大的。在《三三》中,女主角三三也是一樣的性格,不敢正視自己的感情。甚至在《貴生》里,由于貴生猶疑不決,眼睜睜看著自己喜歡的女人嫁進了圍子,自己落得悲慘下場……淳樸鄉(xiāng)風(fēng)中塑造的人物性格,這樣倒是很讓人理解,但是在我讀來,著實太讓人太著急了。
沈先生的《邊城》中,多喜歡用主人公的名字作為文章標(biāo)題,描寫人物的愛情、親情。但吸引我的多是鄉(xiāng)間的風(fēng)土人情,還有沈先生的語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虎雛》,沒有任何的性格描寫或是外貌描寫,僅僅通過一些對話,就把人物塑造得很立體、很形象。
沈先生的文章風(fēng)格很一致,讀得多了,覺得有些沒有味道。即使是最喜歡的一道菜,吃的多了,也會覺得有些膩了。何況我本身還不是很喜歡這道菜。所以在此略發(fā)表一些淺薄的想法,希望沈先生見諒。
《邊城》讀后感6
生活是活動的,圖畫是靜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
農(nóng)村山城是一幅靜止的圖畫。千年萬年不變。生活里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計。然而畫中一切于畫外的人永遠(yuǎn)充滿向往。
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記載:問今是何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些無論魏晉的人的生活在別人眼中卻是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怡然自樂。
沈從文也有文《桃源與沅洲》說:“千百年來讀書人對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么改變,所以每當(dāng)國力衰弱發(fā)生變亂時,想做遺民的必多,這文增添了許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許多人的酒量。至于住在那里的人呢,卻無人自以為是遺民或神仙,也從不曾有人遇著遺民或神仙!
農(nóng)村的確只是失意人酒后的談資或閑暇人的雅興。至于生活在那里的人呢,卻無人以為自己是神仙和遺民。他們生存在所謂的世外桃源,承載著圖畫的完美與歷史的厚重。他們無法擺脫如畫般靜止的命運與生活。這潛在流動的悲劇命運。
《邊城》里那一種沉重古老靜止的邊城風(fēng)景,以及邊城小人物的生活狀況,如畫。而畫中的人物呢?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里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這生活無形中就夠成了一幅圖畫,有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這意象與味道。
它們沉淀了恢弘滄桑,沉寂凄婉的悲壯。
作為圖景,有永不褪色的鑒賞價值,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作為真實,卻有它無法承載的厚重。作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種悲涼,無奈。
翠翠的母親與一個軍官私生下她就早死去,父親她剛誕生起就遠(yuǎn)去。從小相伴翠翠的是黃狗,爺爺,渡船,渡口以及對母親依稀回憶。成年累月感受的是臨溪石頭,天光日月,河風(fēng)。
翠翠在風(fēng)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的黑黑。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 如水晶。自然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只小動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鼬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儼然圖景中一道風(fēng)景。她生活在這亙古不變的圖畫里。
風(fēng)和晴朗的天氣無人過渡,鎮(zhèn)日長閑。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巖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往水中拋去,鏃的使身邊的黃狗自巖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張著耳朵聽祖父講城里很多年前的戰(zhàn)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做成的豎笛含嘴里吹迎親送女的曲子……
遇到過渡的是新娘。翠翠必爭著做渡船夫。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緣纜索讓船緩緩過去;ㄞI到岸拉,翠翠必戰(zhàn)在小山頭,目送這些遠(yuǎn)去,方回轉(zhuǎn)船上,把船靠近近家的岸邊。獨自哼唱或采一把野花束在頭上裝扮新娘子……
平靜,古老而祥和,自然樸實。
然而翠翠卻是敏感脆弱,孤獨憂傷的。
倘使?fàn)敔斔懒恕跄_樓上的曲聲與這幽怨的心思相對應(yīng)。倘使?fàn)敔斔懒,會有戶人家等著她?這是她唯一透破這圖畫的路?引出了翠翠心中隱秘幽暗的一段愛情故事。筆觸冷靜平淡,語句沒有任何宣染艷麗。白描淡淡的不能再淡。然而白描中仍看到結(jié)果的厚重。隱秘憂傷的是他們的愛情沒有開始就消失。翠翠不做聲,心中只想哭,可是沒理由可哭。祖父再問下去,便引到了翠翠死去的母親……老人說了一陣,沉默了……
原來來做媒的是為老大。而站在對溪高岸竹林里為她唱歌的卻是老二。老二想做云雀,老二有詩人性格。翠翠喜歡老二不喜歡老大。文字總在二老是為要一座碾水房還是一只渡船著游動,在渡船上爺爺反復(fù)詢問中延續(xù)。老二愛翠翠,喜歡翠翠,他在碧溪阻為她唱了一十七個晚上的歌。他認(rèn)定自己命中就是個撐船的。翠翠感覺生活太平凡了,感到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翠翠夢見在夢中被一個人的歌聲浮起來,上懸崖摘了一把虎耳草。
而先說媒的是老大,老大卻死去了。翠翠還不知怎么回事就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老二因為家庭的阻力,舍棄翠翠下桃源去。翠翠的愛情破滅。爺爺死了,她仍與黃狗來弄渡船。
整個只在一幅平靜滄桑的的圖畫中。給人無以承受的悲嗆,無以承載的重量。畫外多少人對這種白描的圖畫不感興趣?不會想象那里是個世外桃源?但有多少人真正去過文中所表敘的生活?生活不是圖畫。生活需要流動。
到了冬天,那個塔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凄涼樸素,憂傷結(jié)束了。
所有心思浮動,所有山川日月沉靜入畫中,凝結(jié)畫中。沉積它厚重的背景:世外桃源還是小山城?小山城是世外桃源,可那種生活卻不是想象的。所謂無論魏晉的人從不知自己是神仙和遺民。生活不同圖畫。
《邊城》讀后感7
聽說過大作家沈從文,卻一直沒讀過他的作品。今讀書會選書《邊城》,得以有機會一品其芳澤。穿過一段歲月的河再來讀《邊城》,也許更能接近作品的本真。我想引申一下作家的名言“我看過無數(shù)次的云,遇見過許多的人,卻最愛故鄉(xiāng)的云和純真自然的人”。試問,對故土的熱愛和對返樸歸真的向往,這兩種情結(jié)不是根植于每個人的心中嗎?
初讀《邊城》,首先感受到的是其語言的靜美和對人性美的真誠禮贊。它有如邊城中的溪水,沒有驚濤拍岸,沒有飛巖流瀑,只有清澈透明、安靜潺緩,卻潤耳、凈心。
寫母親唱的催眠歌是:“睡時用明霞作,醒時用月兒點燈”。枕著大自然便可入睡。
寫景致:“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只這兩句便可想象出小城的溫暖。
寫生和死:“茶峒溪邊的老船夫,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wù)對于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著。老船夫做完了自己分上的工作,安安靜靜地躺在土坑里給小蛆吃掉了”。生和死在那里真是自然平和。
寫民風(fēng):“白河漲水時流水浩浩蕩蕩,倘若河心飄浮著牛羊或船上有婦人小孩的哭聲,這些誠實勇敢的人,也愛利,也仗義,不拘救人救物,卻同樣在一種愉快冒險行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見及不能不為之喝彩”。
寫人的價值:“別說一個光人,一個有用的人,兩只手?jǐn)车梦遄敕,洛陽橋也是魯班兩只手造的!薄斑@種大名頭的人不生在我們這種小地方也不礙事,我們有聰明、正直、勇敢、耐勞的年青人就夠了,日頭不辜負(fù)你們,你們也莫辜負(fù)日頭。
這種對人的精神和價值的認(rèn)同我們在《呼蘭河傳》、《殺死一只知更鳥》,《江城》中都可以讀得到。每一個河流總要入海,禮贊平凡之美是文學(xué)的永恒主題。
翠翠、天保、儺送,三個名字飽含希望的年輕人,他們是新生力量與青春的象征,他們翠綠蓬勃,命運那只無形的手卻將他們輕輕撥弄,天保已經(jīng)悲劇毀掉了。那個在月光下唱歌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每一只船總要有個碼頭,每一只雀得總有一個窠。翠翠到底怎么樣了呢?翠翠是重復(fù)了母親的命運,還是與二老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世上本無桃花源,但邊城亦沒有失翠。我想象著翠翠夢中聽到了歌者的召呼,懷了莫大的勇氣,搭船沿溪而下去追尋那歌者了。祝福翠翠將美好的事物永遠(yuǎn)續(xù)寫下去。
《邊城》讀后感8
《邊城》講述的故事凄美動人。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他細(xì)膩而且真實,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覺間已然淚落滿面。
湘西擁有那樣美麗的風(fēng)光:清瑩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亂的碎石;微風(fēng)吹過竹林,發(fā)出沙沙的輕響;乳白色的霧靄靦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飄浮??景致柔美而寧靜,
遠(yuǎn)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華,有一種出塵而卓然的清麗,似林泉深處悠然飄出的牧歌。 是的,牧歌,小說里始終洋溢著的牧歌的情調(diào)。看多了高樓華廈,看慣了車水馬龍,我的心憧憬著一片遠(yuǎn)方的土地。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我在心中朦朧勾勒出的天堂。
人說,人情如水;人說,世態(tài)炎涼。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多這樣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計他人,帶上偽善的面具,或違心或有意地干著坑蒙拐騙的勾當(dāng)。人性該是世間最最甘美的東西。然而在物欲橫流的石頭森林里,我們還保留著多少真正純凈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絲纖塵?墒牵诖蟪鞘兄薪K日奔波勞碌的人卻無力去呵護,只任由塵埃將它逐漸掩埋。誠信的埋沒滋生了欺詐,善良的埋沒滋生了邪惡。人性中太多的美德被封鎖在心靈的一角,可是疲倦的都市人是否還有閑暇去將它開啟?或許很多人已經(jīng)開始遺忘。遺忘不是罪過,但若任由它們成為回憶,成為昨日的擁有,則將是人類的悲!
《邊城》里的人情亦如水,卻不是如水樣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凈。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著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guān)懷。爺爺意識到自己的年老,擔(dān)心死后翠翠無人照顧,總操心著她的婚事。十五六歲的少女不免帶著青春年少的羞澀。爺爺不便明說,只是遠(yuǎn)遠(yuǎn)地觀望,只是小心翼翼地探問。他是真心地為翠翠好, 卻不知由于他太過的關(guān)心和太深的愛延誤了翠翠一生的幸福。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愛,可是有的時候,愛也可以成為一種負(fù)擔(dān)。父母永遠(yuǎn)是天底下最愛子女的,含辛茹苦,窮盡一生,只為孩子能避開一切災(zāi)禍,擁有燦爛的笑靨。他們的付出無私無怨,然而內(nèi)心總還是有所希求,渴望著孩子能長伴身側(cè)?吹阶优c滴的成長便是父母心底最深的安慰。但是,漫漫人生路最終還是要自己走完。我不相信,那個陪伴你終生的人會真的存在過。于是,當(dāng)父母的愛逐漸成為子女闖蕩世界的牽絆,當(dāng)至親之情終于纏繞住我們遠(yuǎn)行的腳步,我們變得如此懦弱與無助。長期處于父母蔭蔽之下的稚弱的翅膀該怎樣獨自去搏擊風(fēng)雨?而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又怎能見到彩虹?真的,我們背負(fù)不起太深的情!
整篇小說,三年的時光被濃縮進了三個美麗的端午節(jié)。三年前的那個夜晚,翠翠與二老儺送不期然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情愫。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卻怎知終于落得孑然一身獨守渡船,為了一個未必會歸來的人作永無盡期的等待!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歲月輪回?母親的悲劇在女兒身上又一次重演。我們的碌碌,我們的匆匆,是否真的只是徒勞?低頭看掌心交錯的細(xì)碎紋路,心中泛升起一片茫然:我們一路前行,可是又有誰知道前方的路究竟通往哪里?幸而作者的結(jié)尾還是留給了人們希望!盎蛟S他永遠(yuǎn)不會回來,或許他明天就會回來。”故事終于哀而不傷,在凄婉中結(jié)束。
大老與二老都是茶峒地方的優(yōu)秀青年,情深似海,卻愛上了同一個女孩。湘西的柔水與凈土滋養(yǎng)出的是兩個坦蕩的襟懷,愛已充盈,怎容得下恨去插足?沒有勾心斗角,沒有反目成仇,彼此鼓勵,彼此謙讓。天保先走了車路,便說什么也要讓儺送走馬路。兩人相約為翠翠唱歌的夜晚動人已極。二老的歌聲美妙有如山間
的竹雀。自他開口的一刻,大老已經(jīng)預(yù)知屬于自己的命運。同去的是兩顆緊緊依偎的心,歸來時一顆卻已破碎。為了成全弟弟,大老決然出走。
兩顆雙子星,一顆在這頭,一顆在那頭。無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在岸上遙遙地觀望。他一半的熱情隨著哥哥的死而消逝了,內(nèi)心的自責(zé)又將另一半隱去。在某個寂寞的早晨,二老悄然離開,帶著滿心的傷痛去尋找自己的命途。 這兄弟兩人的情感是多么純樸而又真摯!我不知道現(xiàn)在的人們面對自己的情敵會采取何種樣的措施。是嫉恨?甚或殺人。我們憑什么去剝奪另一個人生存的權(quán)利?難道就因為他(她)在愛情上作出了與我相同的選擇?愛情應(yīng)當(dāng)是純潔的。為了獲取愛情而不惜使自己的雙手沾染鮮血的人根本就不配得到愛情,因為他將愛情玷辱了。與天保和儺送相比,這一類人該怎樣的自慚形穢!
后來,也就是故事結(jié)束的時候了。爺爺?shù)乃朗勾浯涑蔀橥耆墓陋,這樣徹底,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碧溪的渡船上只剩了一個清寂的身影,她依然在執(zhí)著地守望??
故事寫得這樣淡遠(yuǎn),骨子里卻盡是悲涼。原來離散可以這樣迫近,原來一切曾經(jīng)的擁有可以瞬間成空。時間的觸角是那么的細(xì)而綿長,都以為我們是被時光照料的孩子呢,等待在遠(yuǎn)方的,卻是不能回頭的滄桑!然而,只要有希望,就總會有明天的曙光。任歲月流逝,細(xì)數(shù)度過的那些在回憶的凝眸里變得淡遠(yuǎn)而美麗的日子,生活也就這樣繼續(xù)下去了。請記。旱却拖M!
《邊城》讀后感9
在沈從文的世界里,邊城便是他自己的世界。所謂浪漫,其實大半是一種特質(zhì),他的文章從而定下了自己的基調(diào),他的筆觸一再的重現(xiàn)著他的世界。當(dāng)整個世界都在奔向繁華的時候,他卻穿山越水,終老邊城。 沈從文常說,美麗總是愁人的。然而他自己卻從來不刻意用筆在沈從文的世界里,邊城便是他自己的世界。所謂浪漫,其實大半是一種特質(zhì),他的文章從而定下了自己的基調(diào),他的筆觸一再的重現(xiàn)著他的世界。當(dāng)整個世界都在奔向繁華的時候,他卻穿山越水,終老邊城。
沈從文常說,美麗總是愁人的。然而他自己卻從來不刻意用筆去寫這種愁,《邊城》充斥著這種淡淡的憂郁。整部作品是美麗迷人的,山水之美,人性之美,愛情之美。悲劇隱藏在若有若無的故事中。讀完之后,我只是感受到遍布于全身的惆悵,卻找不到它的痕跡。無跡可循無處不在的中國式憂傷,每個人都應(yīng)該從這里讀出一些什么。
小說最吸引我的兩點:淳樸的人性和凄美的愛情
關(guān)于人性,沈從文自己用小說隔絕了都市,他筆下的人物卻用山水隔絕了人性的丑惡!哆叧恰防锩娴纳剿覀人很愿意理解成是小說里人性之美的外化。也只有那么美的山水才能孕育出那么純樸的靈魂,也只有那么善良的人民才配得上那片美麗的山水。我很羨慕邊城里面的那種生活,并不一定是日出日落的生活方式,確一定要是人性的純樸。老船夫和翠翠是邊城這片山水養(yǎng)育出來的男人與女人,船夫是勤勞質(zhì)樸的老人,翠翠是天真無邪的精靈。人性美是這部作品很吸引人的一方面,如同憂傷一樣,沈從文并沒有去直接刻畫這種人性,只是山水無言,人性本善。這種人性美體現(xiàn)于小說的對話,沈從文實在是小說語言的大師,《邊城》里面的對話時是美的人性的直接流露。它還體現(xiàn)在每個人與人的相處,隱藏在每年端陽時節(jié)縣城的熱鬧景象,賦予了每個過往渡河的游子。甚至吊腳樓邊的妓 女,河畔的賣肉人家,船夫死后照顧翠翠的老馬兵。每個出現(xiàn)的人物都是被山水洗凈的靈魂,美麗的翠翠、死去的天保、遠(yuǎn)走的儺送、船老大順順、堅強的老船夫...美麗善良的山水,美麗善良的人群。
關(guān)于愛情,很多時候,我都會覺得,月老有時也是會糊涂的吧,否則人世間又怎么會有那么多的情怨糾葛。會不會有一天,他也會把紅線亂牽?徒惹人間一段段的糾纏心事?美麗善良的翠翠就一定是被糊涂的月老搞混了,紅線的那頭既然系在了二佬儺送心上,又何必說與天保大佬聽。
我只是覺得每個人關(guān)于自己最初的愛情,其實都會很具體到某一件物象或者事件上,那是我們情竇初開時的一種凝聚物,就像多年以后柯滕記憶中那件被沈佳宜的圓珠筆弄臟的白色襯衫。你做過關(guān)于它的夢,來堆砌你對愛情的全部向往。在古時候它可以是一支玉簪、一雙玉佩、一封信,在往前推,它或者可能是你跟他看過的第一場電影、第一次的旅行、第一次的牽手。對翠翠來說,它是兩年前的端陽儺送在河畔對她說過的那句話:
小心水里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喊救命。
儺送和翠翠可能都不知道,“魚”一直象征著愛情和婚姻,那片心海,也是從此泛起漣漪了吧。
然而愛情在這本書中一直得不到美好的結(jié)局。翠翠的父母,那位絕美的湘西女子和質(zhì)樸的屯防軍人,為了愛情雙雙殉情。在大佬天保同時愛上翠翠后,兄弟兩個輪流為翠翠唱歌,后來天保退出了這場愛情,一身好水性的他葬身魚腹;儺送因為哥哥的死與老船夫產(chǎn)生隔膜、誤會,終于遠(yuǎn)走他鄉(xiāng)不再歸來。而老船夫因為擔(dān)憂翠翠的命運,身心憔悴,在一個暴風(fēng)雨的夜晚氣絕身亡。那座象征茶峒風(fēng)水的白塔也傾塌了,只剩下了翠翠,只剩下翠翠孤單單地生活在這美麗的人間。
一直很惋惜的是,當(dāng)初如果翠翠勇敢的說出愛,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她跟儺送明明相愛,可以有那么多的機會在一起,然而每一個巧合事件的發(fā)生都在把這段愛情推向悲劇的命運。那么多的遺憾,就是這婆娑世界。就像電影《那些年》里,柯滕跟沈佳宜明明可以在一起,確總是因為一些很小的誤會彼此錯過。數(shù)年過后,縱使大家相見莞爾,但在那段時光里究竟是誰辜負(fù)了誰的愛情,誰的承諾靠不了岸,誰又可以講得清楚。有時候太不像電影或小說該有的情節(jié),反而是像極了我們的人生。
我們之所以為這些故事感動,是不是說,這些似曾相識的故事觸動了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最初關(guān)于愛情的定義?是不是說,這才是最接近我們真實愛情的底色?每一個看似不經(jīng)意的小事情都會把愛情推向一種未知。也正因此,是不是我們應(yīng)該更加珍惜與學(xué)會把握?
只是,請你一定要相信:春天要看花,夏天要聽雨,秋天看落葉冬天看飛雪,天氣晴好的時候要去看海,年紀(jì)正好的時候一定要去戀愛。正如我始終相信多年以后儺送會回來的,邊城里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子在等待著他,可人如玉,與子攜藏。正如我一直相信愛情。
也許時光如水不再來,那我便將這青春凍結(jié)討你歡。我是寧靜淳樸的山水,你是美麗無言的情郎。游子游子你快快回來,戀戀舊日好時光。
雨落個不止,溪面一片煙。
《邊城》讀后感10
在《邊城》中,作者沈從文用幽淡的筆墨向人們呈現(xiàn)出濕潤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個沉默的精靈,遠(yuǎn)遠(yuǎn)地眺望著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給予他們祝福。它就像是老船夫和翠翠心靈的港灣。每當(dāng)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說,他們總會出神地遙遙望著白塔,讓被現(xiàn)實束縛的心起飛,在心底向白塔傾訴他們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白塔在一次暴風(fēng)雨中絕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淚。又或者,是翠翠已經(jīng)長大,已經(jīng)不需要白塔的守護吧。倒下的白塔就這樣,在唏噓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里。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講述著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柔美純樸的少女,與二佬儺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鐘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著,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著,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面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佬天寶也愛上了翠翠并請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從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經(jīng)有了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
在天寶和儺送互相表明態(tài)度后,天寶溺死與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由于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知道他什么時候會回來恬靜的茶峒。孤獨的翠翠再沒有聽到在夢里將她拖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還一點都不知情。
直到最后,在爺爺懷著對翠翠的惦念離開人世之后,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淚的苦澀不堪的,因為她失去了最親的爺爺,也可能將失去那份還沒來得及開花的愛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來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還沒有出現(xiàn)。可能,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來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遺憾就像白塔一樣,永遠(yuǎn)地聳立在她的心中。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說這是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在我看來,翠翠如果能跟爺爺或儺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劇就不會發(fā)生,遺憾也不會產(chǎn)生。我想,除了欣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應(yīng)該以他們作為教訓(xùn)。無論什么事情,機會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己陷入自己遺憾或悲劇。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直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我們每個人的心里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邊城里面不斷地尋找,而不是等待。
《邊城》讀后感11
高中的語文課本中是有一段《邊城》節(jié)選的,但當(dāng)時因為考試不考,老師也就不講,老師們都把更多的上課時間花在詩詞,古文等上。我便只草草翻了一遍并沒有仔細(xì)地閱讀過,更沒有去找全文來看的興趣。對這篇小說留有的唯一印象就是幾個主人公的名字,翠翠,儺送,天保。那還是因為當(dāng)時并不知道儺送的“儺”讀作“nuo”,老是攤送,攤送的叫,鬧了一次笑話,于是記住了幾個主人公的名字。
此次讀它,心境卻迥然不同,它不再是一篇枯燥的課文,而是一篇值得欣賞的詩歌般優(yōu)美的帶著牧歌氣息的小說。思緒隨著書中人物命運的變化發(fā)展起起伏伏,自然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
小說一開頭,這段對翠翠與爺爺生活之地的描寫便把我?guī)нM了一個山清水秀的湘西世界。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條清澈蜿蜒的小溪,兩岸青山相對,溪邊一座白色小塔,溪上的渡船緩緩移動,船上的老船夫啞啞的歌聲與細(xì)細(xì)的竹管聲,振蕩在寂靜的空氣里。
向前一步, 我仿佛置身于這令人沉迷的湘西世界。山水特有的氣息撲面而來,帶著清新甘甜的水汽。頭上是碧藍(lán)碧藍(lán)的天,腳下是浸潤著豐沛水汽的泥土地。耳邊是清脆的鳥鳴與悠揚的湘西苗寨民歌。歌聲繞過遠(yuǎn)處隱沒在薄霧中的群嵐,透過輕紗般的霧靄,氤氳融化在這蒼勁的青山中,嗚咽婉轉(zhuǎn),繚繞江邊,久久不散……
《邊城》就像一幅清新的畫卷,緩緩地在我眼前展開。
我想這應(yīng)該是個美好的故事,有著美好的結(jié)局。在沈從文淡淡的敘述中,我走進了那個充滿美好與遺憾的湘西小山村,看到了敦厚善良的爺爺,小獸般靈巧的翠翠,乖巧懂事的黃狗,豪爽坦率的天保,心地善良、敢于追求的儺送。文到最后卻徒留一句“這個人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這樣的一個充滿迷茫與惆悵的句子。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凈自然,展現(xiàn)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社會。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故事。
翠翠和她的爺爺靠擺渡相依為命,一直長到了15歲,儼然活潑的小獸。明凈的眸子里沒有悲傷,也看不見憂愁。每天編蚱蜢,擺渡,唱漁歌,吹竹管。這樣的生活如一潭平靜的湖水,澄明似練,卻沒有絲毫波紋。直到她15歲時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她在黯黯的江畔遇到了她生命中極重要的一個人,一個讓她徹夜難眠的人——儺送。他們的相遇就如一粒石子落入潭中,激起圈圈漣漪,她的平靜被打破了。她依舊每天編蚱蜢,擺渡,唱漁歌,吹竹管,只是她的心里藏了一個秘密,一個連爺爺也不肯說的秘密。
古樸的青瓦,飛揚的閣角,檐下古舊的風(fēng)鈴隨風(fēng)輕響,那聲音好像撞在了翠翠的心上,一下,一下……人生就是這樣,因為一個人的離開或一個人的到來而劃出一道道痕跡。儺送的出現(xiàn)無疑在翠翠心中劃出了深深的痕跡。
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他托人向老船夫求親。當(dāng)天保知道儺送也喜歡翠翠時,他與儺送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來選擇。天保得知翠翠也喜歡儺送時,為了成全弟弟,他外出闖灘,卻遇意外淹死了。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fù)有責(zé)任,出于壓力,他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爺爺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dān)憂,在風(fēng)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等待著儺送歸來。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里。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fēng)雨的夜晚死去,想象中的美好的故事,卻是以這樣一種迷茫的悲劇而告終。
沈從文的《邊城》中的每一個人都淳樸善良,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悲劇,也沒有惡人作祟,一切都只是誤會,一些令人遺憾的誤會。翠翠的害羞,爺爺?shù)恼`解,儺送的遠(yuǎn)走,一切都是那么遺憾。
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不是儺送、天保,也不是翠翠,而是翠翠的爺爺老船夫。爺爺是一個閱盡人事、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wù)對于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為來往過客擺渡,風(fēng)里來雨里去,總是想著方便別人,卻從未考慮過自己的勞苦。他用勤勞的雙手?jǐn)[渡每一位鄉(xiāng)民,無論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每當(dāng)有人抓起錢擲到船板上時,他必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儼然吵嘴時的認(rèn)真神氣——“渡頭屬公家所有,過渡人不必出錢,我有了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你這個!”實在推卻不了的,他便用這些錢買了茶葉和煙草,慷慨地贈予需要的過渡人。這純正的善,讓人感動。
五十年來,他不知送走了多少個前來乘船的人。他年紀(jì)雖大,但上天仿佛不許他休息,他便不能夠同這種生活分開。他雖然生活清貧,卻從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凡事求個心安理得”;終生為別人服務(wù),卻不求別人一絲回報。
在爺爺?shù)纳砩,流淌著熾烈的愛,也存在著難以排遣的矛盾與孤寂。爺爺對翠翠的愛寄托著對不幸女兒的哀思,他的后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惟一的生活目標(biāo)就是要使翠翠快樂。他在生活上對翠翠無比關(guān)懷,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盡力體諒翠翠的心思,翠翠憂傷寂寞時為她講故事、說笑話、唱歌。一切一切只為讓翠翠開心地笑。
他為翠翠的婚事多次向儺送及其父親探聽消息,他不辭辛苦,竭盡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儺送和船總順順之間。卻無意中為孫女的婚事設(shè)置了一些障礙,導(dǎo)致了一系列的誤會,最終釀成了儺送與翠翠的愛情悲劇。他帶著萬般的無奈和無限的愧疚在雷雨之夜悄悄地離開了人世。
對于爺爺?shù)碾x去,我感到分外難過。爺爺離去之時,心中又帶著多少的無奈與對翠翠的牽掛。
他離去得如此突然,就像那條渡船,再也找不著了。
《邊城》讀后感12
剛剛讀完了沈從文的《邊城》,感觸頗深。
小說并不長,卻把我?guī)肓碎L長的思考當(dāng)中。小說以川湘邊界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以當(dāng)時當(dāng)?shù)靥赜械娘L(fēng)土人情為基本,以渡船人的孫女翠翠的愛情悲劇為線索而展開。
小說的主人公,也就是老船夫的孫女翠翠,其父母迫于內(nèi)心的道德壓力而殉情而死,留下翠翠與老人相依為命。雖然身世有些許凄慘,但也許是在美麗的大自然中長大的原因,觸目為青山綠水,翠翠卻依然長得天真活潑,單純害羞,惹人憐愛。她不諳世事,只懂得乖巧地盡力幫忙爺爺守好渡船。就是這種樸素的美麗,也使得當(dāng)?shù)卮偟膬缮贍敹枷矚g上了翠翠。
愛情是美好的,但卻不是每個人都那么幸運能夠輕易擁有的。大少爺天保性格豪爽,他本想退出成全弟弟儺送與翠翠,但卻不幸溺死,在原本有發(fā)展機會的翠翠與儺送之間形成了隱形的障礙。守船老人因操心孫女的`幸福而不斷的向人試探,更加深了船總順順與儺送對他的誤會,使得儺送好幾次見面都表現(xiàn)冷漠。翠翠的羞澀,本應(yīng)是翠翠美麗的一面,但卻讓儺送錯解了。
猝不及防的大雨沖倒了白塔,爺爺?shù)乃雷尨浯涿靼琢烁,翠翠也許真的再也聽不到曾觸動她的歌聲了,也許美麗的愛情終究注定在悲劇中讓人留下遺憾。原本只要說清楚就能得到的幸福就這樣在讀者眼前生生地錯過了。一切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近在咫尺的幸福,本可以得到的快樂,卻就這樣在現(xiàn)實中硬生生地被錯過了。
這似乎也在啟示我們,很多時候,該勇敢時候就千萬不要懦弱。
之前我聽有些同學(xué)說過“《邊城》,是沈從文‘理想主義的幻滅’”,我做不出如此深奧的評價,但我卻能深刻感受到沈?qū)λ约汗P下世界的向往。那里的人民善良熱情,淳樸勤勞,人與人之間沒有猜忌,更多的是彼此之間的幫助與理解。
我仿佛可以看到老船夫把錢一一拾起硬塞回到渡客的手上,然后從腰間拿一小束草煙扎到渡客包袱里的場景;我仿佛可以看到老船夫善意的勒迫過路人使用他的藥方,喝那一碗解暑的涼茶;我仿佛可以聽到竹篁里黃鳥與杜鵑的叫聲,和回蕩在山間如竹雀叫聲一般的儺送的歌聲;我仿佛能感受到滿眼碧綠,流水潺潺的愜意與悠閑。這是一個美麗而難以尋得的世界。
《邊城》讀后感13
看完了沈從文先生寫的《邊城》,頗有些情緒,故小寫以記之。
沈先生的文字,美如溪水,一路細(xì)碎地奔淌著,沿途的景色甚是沁人;帶有淡淡的憂傷。他所描繪的湘西小鎮(zhèn),古樸純真,淡淡的,甜甜的,置身其中,似乎畫中人都已然忘記了時間。清新的愛情,唯美的旋律,在沈先生的筆下那么的深切可感,那么的動人心扉。
書中的世界仿佛靜止。
時間在走,歲月在長;翠翠從一個小雛孩兒長成了14歲的嬌羞少女,眉清目秀,活潑可愛。她是自然的孩子,有著自然賦予的神氣,自然映照的明眸。
順順家的孩子,老大天保,老二儺送,竟同時喜歡上了這個擺渡人家的女兒。對天保來說,“車有車路,馬有馬路”,車路不通,馬路不擅,憤而離去,不幸遇難;對儺送來說,是碾坊,是渡船?是愛情,是兄弟情?生活之累在于選擇,他難于抉擇,亦選擇了離開!斑@個人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是喜是悲,畫中人自知?墒悄阏f,儺送會不會回來呢?那睡夢中的一把虎耳草幾時再得一見呢?
書中的爺爺,守了渡船50年的爺爺,在雷雨將息的夜晚死去,留下翠翠一人,哭成了淚人兒。但我相信自然給她的力量會讓她勇敢堅強地承受生活,我相信清純質(zhì)樸的湘西女子會撐起那一只渡船,不管儺送回是不回,她都還是那個快樂的翠翠,清澈的眸子,溫柔的心。
沈先生后來寫說:“人事就是這樣子,自己造囚籠,關(guān)著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生存真是一件可憐的事情。一個人記得太多事情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事情太多也不幸!钡蚁,人生之美不就在于經(jīng)歷嗎?人事紛繁,要緊的是自己能有一顆平和安靜、強碩壯實的心,風(fēng)雨再大,亦能安之如怡。大學(xué)四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匆匆過了將近一半了,未來還有一半,該怎么過?
這個問題許久之前就想過,當(dāng)時沒有答案,抱著走一步是一步的心態(tài);到現(xiàn)在,我不得不很慚愧地說,仍舊未知,仍舊不知道未來該怎樣走,不知道過了今天明天該為什么而奮斗……書中的生活太美,如云煙,如霧靄;現(xiàn)實的生活太難,如追日,如填海。我要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心靈強大?
邊城就像一首歌,有高音也有低音;邊城就像一首歌,有贊美也有謳歌;邊城就像一首歌,有旋律也有節(jié)奏。
邊城——一個風(fēng)光秀麗的小城。
天真善良、聰明乖巧、溫柔清純的妙齡少女——翠翠,唱出了對祖父的深切依戀;唱出了對愛情的真摯期盼;唱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翠翠與祖父的祖孫情,唱出了親情的無限;翠翠與天保兄弟的愛情,唱出了愛的美好與心的純潔;天保與儺送的手足情,唱出了心的選擇。
邊城,唱出了人們淳樸的人情美。
一首首情歌唱出了愛的心;一把把虎兒草,唱出了情的真;一個個人唱出了世間的真情!
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里細(xì)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著書中人物的變化發(fā)展起起伏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jié)簡樸優(yōu)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夫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里愛的卻是儺送,當(dāng)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里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著翠翠,但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夫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dān)所有的變故,在等著,等著那個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著人生,詩意地演繹著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著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著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可以說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jié)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愛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
而現(xiàn)在誰會放棄自己的愛情呢?在當(dāng)今這個社會誰主動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完美的愛情都是我們想要追尋的。在《邊城》中儺送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親情固然重要,但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愛而憂郁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儺送是因為不能得到她的愛而離鄉(xiāng)遠(yuǎn)行,也不知道爺爺突然離世全是由于替自己的幸福思慮奔忙而心力交瘁。后來在陪伴她的楊馬兵向她說明后,她才如夢初醒,這實在讓人不免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這樣結(jié)束了,結(jié)局怎樣?給人留下了懸念,儺送最后回來了嗎?她們倆最后在一起了嗎?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們有情人能終成眷屬?催^《邊城》,讓我對世間完美的愛情又一次產(chǎn)生了懷疑,對人性多了一份了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應(yīng)該去爭取,爭取了,得不到,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
邊城就是這么一出健康純潔,而又彌漫有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情悲劇和人性的悲劇。
《邊城》讀后感14
淳樸是否也是一種罪過?
《邊城》的故事發(fā)生在川湘邊境的茶峒縣。一位終守渡船的老船夫,兩位體力強健的年輕人,在綿延悠長的民歌聲中與一位妙齡少女產(chǎn)生難言的情愫。書中巧妙的將時間濃縮,安排各種美麗的“偶然”,牽動讀者思緒。
女主人公翠翠的誕生就是偶然,十五年前翠翠的母親和一位軍人偶遇并私下有了孩子,在翠翠出生后,便自覺有違道德,雙雙自盡。一個先天帶有悲劇色彩的孩子,卻在茶峒青山綠水的氤氳美景里充滿對生活的樂觀與自然之美。小說的地點背景是一大亮點,作者運用較濃重的筆墨描寫一處世外桃源般的村落。人與自然真可以說是和諧相處。正如翠翠和她的小黃狗,書里沒有點明小黃狗從何而來,但它一直伴在翠翠身旁,形影不離。即便如此親近的伙伴也沒有自己的名字,其實它并不需要名字。兩者心靈上的默契業(yè)已超出種群的界限,人和自然在此處達(dá)到了和諧,達(dá)到了統(tǒng)一。在這里,人能和動物一起安詳?shù)幕钪H绱肆钊松裢氖澜,卻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悲劇。歡樂的景象襯托出的是深深的悲涼。
第二個偶然是翠翠與儺送的相見。在端午節(jié)的傍晚翠翠獨自在河邊等待遲遲未來的祖父,正好與剛剛上水的二老碰個正著。翠翠的童真羞澀與儺送的粗獷能干強烈碰撞。兩人各說各話,但都認(rèn)為對方正回答自己的話,更是都曲解了對方的意思。這樣一來并沒有疏遠(yuǎn)他們的距離,反而還萌生了愛情的沖動。儺送喜歡上了翠翠!這是小說最奇妙又最甜蜜的一幕,現(xiàn)在看似老套的劇情,仍煥發(fā)獨有的魅力。美好的背后是其帶來的青春期的煩惱。翠翠進入青春期的表現(xiàn)被真實充分的展現(xiàn),心中的秘密開始不和親近的祖父訴說,在渡船上望著新娘發(fā)呆,腦子里充斥著奇奇怪怪的念頭……為后文的發(fā)展添上一分神秘氣息。
第三個偶然是祖父的錯認(rèn),我認(rèn)為這是全書最精妙耐人尋味的轉(zhuǎn)折,它直接導(dǎo)致了一個個悲劇接連爆發(fā)。祖父暗示翠翠的愛情由她自己決定,大老和二老只能通過自己努力爭取。而茶峒縣最傳統(tǒng)的提親方式是通過山歌。兄弟倆決定輪流唱,公平競爭,看誰能真正令翠翠動心。為了愛情,不善于歌唱的大老也決定放手一搏,當(dāng)然,必敗無疑。二老動人的歌聲飄進了翠翠的夢鄉(xiāng),也飄進老頭的心房。祖父對這一晚的山歌甚是欣喜,但卻誤認(rèn)為是大老的嗓音。翌日,祖父便親自去恭喜天保,得到這個消息,他沒有告訴弟弟,而是死心放手,獨出外做生意了。而后不幸遭難,不明不白的死在外地。儺送以為是因為祖父,哥哥才會出意外的,就漸漸疏遠(yuǎn)了渡船人一家。這就直接演化為最后翠翠獨守空房的悲劇。
幾個偶然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個故事從頭到尾清晰而自然。照常理,兩情相悅,終成眷屬應(yīng)該才是他們的結(jié)局。茶峒縣環(huán)境優(yōu)美,渡船人樸實善良,不曾收別人一分錢入自己口袋,除了文末的大雨,縣城中又沒有大的變故像是天災(zāi)或是戰(zhàn)亂。有喜到悲這種對立面的轉(zhuǎn)變是如何產(chǎn)生的,問題又出在了哪里呢?
我并沒有找到答案。
或許,根本就沒有答案。
沈從文先生對環(huán)境的描寫把握細(xì)致:山里的日夜春秋,從萬里晴空到星漢燦爛,都不感奢華。而是讓人覺得書中的景物是亙古不變的存在,他們不是為了要博人眼球而故意待在那個地方,他們只是為了生存,為了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而我們很容易的就會把景物和人結(jié)合在一起,茶峒縣的縣民們也如山水般不慕求榮華富貴,善良樸實地生活著。就像在上文提到過,天人合一可以很好的詮釋這個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這是一個不失真實的世外桃源,可我認(rèn)為最妙的,是身處這桃源中的翠翠竟落的如此下場。
我利用倒推故事分析一下結(jié)局。離結(jié)局最近的是祖父的死,但老人去世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他們只是執(zhí)行了自然規(guī)則的最后一環(huán)。要說祖父去世直接導(dǎo)致了結(jié)局難免過于遷強。再往前看,是天保的死,儺送的心態(tài)轉(zhuǎn)變就是從這里開始。天保是在外出做生意時遇險,做生意也難免會出一些意外,船總順順一家應(yīng)該是很清楚的。二老對渡船人的心態(tài)不應(yīng)因為一次意外的事故而徹底轉(zhuǎn)變。要弄清其中的緣由,還要把故事繼續(xù)往前看。書中的一個細(xì)節(jié)十分微妙,老人在錯認(rèn)歌唱者為天保后, 私下里告訴他“成功”的喜訊。他知道老人是錯認(rèn)弟弟為自己時,并沒有告訴弟弟。這是人在突如其來的打擊下封閉自我常見的表現(xiàn)。正是這種普通而又自然的性情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悲劇的伊始浮出水面。
但悲劇的造成并無孰是孰非。茶峒人淳樸忠厚的性格終導(dǎo)致了桃源里的悲劇。它是深沉的,更是無解的!旁人無力改變,唯有嘆息、嘆息。作者很巧妙地利用這個矛盾,構(gòu)建出茶峒縣清純的故事。田園牧歌的筆法令人向往,結(jié)局又令人痛心。無解的矛盾,無解的故事,留下了我無解的思考:
淳樸是否也是一種罪過?
《邊城》讀后感15
夜深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品讀《邊城》,思緒也隨著書中人物的變化發(fā)展起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jié)簡樸優(yōu)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夫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里愛的卻是儺送,當(dāng)天保明白了實情后,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架船下辰州,好忘卻那里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一直愛著翠翠,但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夫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dān)所有的變故,在等著,等著那個也許永遠(yuǎn)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回來的人。
人世間的美好與凄涼,在文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翠翠與爺爺至深的親情,天保、儺送兩兄弟的手足之情,祖孫二人與村里人的和諧融洽又質(zhì)樸的鄰里關(guān)系,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淳厚的民俗與民風(fēng)……
人生在 沈從文 先生的筆下儼然成了悲劇,這大概是帶了時代性和地域性的。翠翠一出生便是悲劇,她是畸形戀情的產(chǎn)物。不久,翠翠的父母便相繼死去,這成了翠翠人生悲劇的基礎(chǔ)。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不是悲劇的產(chǎn)生,而是悲劇的永恒。翠翠平安地度過了人生開端的十幾年,然而一連串的人和事觸動了翠翠敏感的心,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的心。一個簡單而又復(fù)雜的三角戀結(jié)成一個結(jié)捆住了翠翠。但這個結(jié)實際上又拉住了翠翠,前面就是懸崖,讓她在甜蜜和矛盾中享受人生最大的快樂。不久,這個三角形的一條邊折斷了,翠翠的命運已無法穩(wěn)定。她像墜入深淵,天保遇險喪命,外祖父的離世,儺送的出走,點動成線,悲劇似乎具有了延續(xù)性。 沈從文 先生也許心里也不好受,給了故事一個幻想。雖然是這樣,悲劇的慣性仍然沖擊著我的心,使我不得不猜想著儺送再也沒有回來。然而看慣喜劇的我又不忍而想著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讓人同時產(chǎn)生兩種情感,這大概就是《邊城》的魅力。
我喜歡《邊城》,但我更喜歡書中的邊陲小城。人若是能在一個淳樸的世界里生活,何嘗不是一件樂事。信息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社會也飛速發(fā)展,邊陲小城無法容納那樣淳樸的民風(fēng),再也無法成為邊城了。我無法再接受一個只在空間上是邊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進象牙塔里,躲進《邊城》,享受人生難得的安靜?墒菫榱松妫矣譄o法逃避現(xiàn)實中的世界,我只想認(rèn)同在某一空間某一時間,有一個邊城,能容納人的多余情感。只有在書中,只有在心中。
【【推薦】《邊城》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讀邊城有感【熱】03-21
【熱門】讀邊城有感03-21
讀邊城有感【薦】03-21
讀邊城有感通用15篇03-21
《邊城》讀書筆記(15篇)03-23
邊城讀書筆記1000字10-18
《邊城》讀書筆記匯編15篇03-23
邊城讀書筆記(通用15篇)10-17
【推薦】柳林風(fēng)聲讀后感03-23
柳林風(fēng)聲讀后感【推薦】03-29